第6章
起初两人互相试探,在他以为摸清了她的路数,开始布局之时,她暗暗松了口气,那轻柔的气息就落在了晏翊的手背上,那时他正要落子,若非他天生肤敏畏触,她的那丝鼻息便不会被觉察。面罩下晏翊蹙了眉心,幽幽地朝她看去。
原来她已是猜出他在布局,甚至等这一刻已经等了许久,那方才她频频看向金条的举动,也是为了所谓的疏忽大意来寻个合理的理由?
她能赢过他,只是不敢赢罢了。
晏翊笑了,他竟险些被她玩弄。
一个妓子,她怎敢?
他唤她抬头,她乖顺照做,却依旧不敢抬眼与他直视。
可方才在马车中,她似又不再怕他,竟敢看着他的眼睛,问他话。
晏翊忽又觉得口渴,待饮下几口冷水,那双幽暗又坚毅的眸光才从他脑中消散。
第8章
第八章
柔柔弱弱
晏翊离开后,宋知蕙长出一口气,整个人歪倒在软榻旁,马车的摇晃让她胃里不住翻涌,几次干呕后,她又抬手在额上试温,方知是起了低热。
怪不得昨晚身子那样困乏,想来那时就已经热了起来。
宋知蕙打开药油,在鼻尖下闻了闻,确认是红花的味道,这才开始给左手上药。
她的手骨并未断裂,只是伤了软骨,一碰就会传来钻心疼痛。
宋知蕙咬着泛白唇瓣,按摩药油时全程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直到药油被彻底吸收,她才松了口,长出一口气。
此时外间天色微亮,马车早已驶出渔阳郡,朝南而行。
一路上昼夜兼程,途径客栈时赶车的随从会去置办一些干粮,待回来后便继续赶路。行至第三日,终是出了幽州。
这三日里晏翊未曾再来寻她,她低热未退,整个人也是晕晕乎乎,便老实的待在车中,偶尔下车出恭时活动一下腿脚。
到了冀州某处山脚下,随从去村中采买,宋知蕙实在待得难受,看到不远处有条小溪,便拿出帕子想过去擦拭一下。
马车距小溪不过二十步,宋知蕙从车上下来,按这几日出恭时那般,与前车的随从说了一声。
随从又朝马车里传话,得了应允,宋知蕙才敢离开。
她撩起袖子,用溪水沾湿帕巾,擦完脸,又擦脖颈。
身后传来树枝被踩断的“咔嚓”声,宋知蕙眉宇微蹙,转头去看。
十七八的少年郎背光而站,望着蹲坐在溪旁的宋知蕙道:“你病了?”
这还是多日以来,两人头一次碰面。
之前两人从未说过话,只是偶尔宋知蕙听到外面有说话声,推开车窗露出一条缝隙朝外打量。
她听到晏信称晏翊为义父,那些随从也称他为公子,便学着模样站起身,朝他屈腿行礼,“回公子的话,许是水土不服,奴婢起了低热。”
方才刚擦过脸的缘故,宋知蕙鬓角与额前细发,都沾着水汽,那脸也白得像剥了壳的鸡蛋,让晏信不由多看了两眼,才缓声让她起身。
宋知蕙起来时身影微晃,晏信下意识便要抬手去扶,手已悬在空中,又连忙顿住,顺势在自己鼻尖上摸了一下。
其实是晏翊方才吩咐他过来问的,晏翊的原话是看看宋知蕙染了什么病,别死在车中都不知。
可看到眼前弱不禁风的姑娘,这番话晏信说不出口了,只轻咳一声道:“要紧么,可需服药?”
宋知蕙自然能感受到晏信的目光,也能从他语气中听出他与晏翊的不同,便抿唇道:“怎敢因奴婢耽误行程,奴婢只是有些头晕,撑几日无妨的……”
说着,她身影微微朝左一晃,晏信又是手臂一抬,两人快要碰触时,宋知蕙又正了身子,只那绯红薄衫的衣袖从他指尖轻轻拂过。
要说靖安王府中侍妾无数,多少美人晏信也是看在眼中的,但他是晏翊的义子,整日都跟在晏翊身侧,晏翊轻欲,身边连个婢女都无,还不允晏信有女婢。
十八岁正是欲望蓬勃之时,宋知蕙虽算不得绝世美人,但她生得五官精致,且一副杨柳扶风之姿,再加上她身上本就有的那股气质,稍一撩拨,就让晏信耳根发热。
他握住拳,将手背在身后,“那你……早些回车中休息。”
宋知蕙柔道:“车中闷,奴婢想透透气,不知公子可允。”
“允。”晏信随口就应。
宋知蕙点点头,又蹲坐在水边,用帕子在脖颈处轻轻擦着,“不知此番路程还需多久?”
晏信别过脸去不看,却也没有要回的意思,站在那里道:“约摸还得三四日,待回了王府,我让府内郎中给你瞧瞧。”
果然是要回兖州,那里是靖安王的封地,与宋知蕙所猜一致,她撩开衣袖,露出纤长手臂,十月下旬的溪水很凉,但她身上烫,并不觉得难受。
在擦到手背上红肿之处,宋知蕙吸了口气,晏信又是下意识垂眸看去。
“你……你手怎么了?”问的是手,眼睛却落在那白玉般的臂弯处。
宋知蕙赶忙将手缩回袖中,抬眼朝上方看去,微红的眼尾带着一丝湿润,“是奴婢头一日惹了王爷不愉……”
一说至此,晏信是深有感触,他原本是晏氏一族旁支之子,十岁那年忽然被拉到晏翊面前,那时的晏翊已经名声在外,二十岁的年纪,不近女色,还喜怒不定,坊间说什么的都有。
几个同龄的孩子怕他,晏信也怕,但他还是装着胆子朝晏翊看了一眼,长得可真好看,心里这年头一动,就对上了晏翊的目光。
他招手将他叫到身前考究一通,晏信家中重文,自幼就寻了名师教导,在一众孩童里,他答得最是流畅,晏翊满意颔首。
几日后,他就随晏翊去了兖州,从此就跟在他身侧,成了他的义子,两人只差了不到十岁,哪里就能真如父子,且晏翊的性子根本不会疼人,从为与他亲近过,若他哪里做得不好,晏翊冷冷不出声,只看他两眼就让晏信冒冷汗。
晏翊没有打过他,但打过旁人,晏信是亲眼见到的,手段只狠辣让他毛骨悚然。
所以看到宋知蕙红肿的手背时,他也不由心口一揪,提醒道:“你莫要忤逆他,尤其不要在他面前扯谎。”
宋知蕙乖顺地点点头,巴巴地望着晏信,“奴婢怎敢,只是奴婢不知……王爷为何这样待我……”
看到美人垂泪,晏信叹气,“你与赵凌出的那些计谋,害义父……”
话说至此,晏信回过神来,立即噤声。
宋知蕙却是心中有了推断,果然是与赵凌有关,但她未曾给赵凌出过什么计谋,顿了一瞬,宋知蕙恍然想起,莫不是那些兵法的批注?
可她若能助赵凌取胜,靖安王不是该高兴吗,为何会生出怨责?
宋知蕙一时想不明白,遂又试探道:“赵凌?那是与世子有关吗?”
晏信心知一时疏忽,说了不该说的话,不过好在没有道出什么关键点,他轻咳两声,转了话题,“赵凌要娶幽州刺史之女,你可知晓?”
宋知蕙听出他在打岔,便不继续追问,只缓缓摇头,故作失落,“不知……这些事世子不会与我说。”
晏信看她道:“你可会难过?”
宋知蕙缓缓起身,拉了拉衣领,向前走了一步,让自己处在迎风处,背对晏信,“奴婢无依靠,原本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入了那种地方,肯有个人护着便已是幸事,哪里还敢奢求其他……”
十月寒风让她身影微颤,发丝也在颊边轻舞,
銥誮
越是看不清神情,便越是能够脑补出最好的画面,怎能不让人生出怜惜?
“你不怨他,一点也没有吗?”听闻赵凌在春宝阁里护了她三年多,晏信不信她就一点怨言也没有。
“世间儿郎皆薄情,若要真怨……哪里是怨得完的……”宋知蕙幽幽叹气。
晏信却在不知不觉中挺起腰背,扬了语调,“也不全然是那薄情之人,定也有人守信重诺。”
宋知蕙回眸望他,柔柔地勾起唇角,“公子说得是,只是那样好的儿郎……定然难寻吧。”
晏信微怔,转而眨眼移开视线,又换了话题,“你那晚下棋时当真是让了王爷?”
晏信还是不敢相信,有人能在棋盘上胜过晏翊。
宋知蕙道:“不是让,是一紧张就疏忽了……”
看吧,晏信觉得自己没有想错,是义父太重猜忌,便不由想多了,她就是个柔柔弱弱的姑娘,从前跟在杨歙身侧,耳濡目染下懂得多了一些罢了,没准能胜过他,都是侥幸。
待回了王府,他定是要寻她再去切磋的。
不过想到是宋知蕙在无形中让晏翊栽了跟头,依照晏翊的脾性,宋知蕙往后多半要不好受,晏信心中生了恻隐,提醒她道:“义父的心意不是你我能随意揣度的,日后你在他面前务必谨言慎行,老老实实在府中待着,没准过些日子义父便将你忘了。”
再是聪慧,也终究是个女人,与后院那些个没什么不同。
回到马车内,宋知蕙拿起水囊大口喝着,又将湿冷的帕巾叠好,放在额上,开始回忆方才与晏信聊得那些话。
晏信应当不知她真实身份,她在他面前自称奴婢时,他没有任何异样。
宋知蕙不知晏翊为何帮她隐瞒,但一想到她询问晏信缘由时,晏信那欲言又止的模样,还有最后那段明显带着提醒的话,让宋知蕙心中警铃大作。
什么叫没准把她就忘了?
若是没有忘呢?
晏翊要待她如何?
她的户籍与路引没了,连身契也被他踩得稀碎,看着手背上红肿的印痕,宋知蕙眉心越蹙越深。
晏信身为晏翊义子,提及他时都会满眼畏惧,宋知蕙不信等回了王府,她能好过得了。
她将车窗推开一条缝隙,朝外面看去。
此处已入冀州,快至太行山东麓的丘陵一代。
宋知蕙曾看过《太行山游记》,她记得那里的地势虽然较为复杂,却不算险峻,有小溪一类的充足水源,还有各种草木与小型鸟兽来果腹,至于猛兽,宋知蕙记得游记中说,在此处会鲜少出现。
将要入夜,山中寒风萧瑟。
宋知蕙脱下外衣,将薄毯裹在身上,然后将外衣罩在最上,她来到车门后,对外道要出恭。
今早她与晏信也说过,低热时需要多饮水,饮水多了自然出恭频繁。
随从很无奈,但还是停下了车。
宋知蕙连声道歉,从车上笨拙而下,快步行至茂林中。
第9章
第九章
王爷恕罪
经过宋知蕙多日观察,此行晏翊身侧总共就那两个赶车随从,她是女眷,下车方便时,那两个随从也不会跟过来,只是坐在马车上远远朝这边望。
宋知蕙前几日表现得十分乖顺,每次下车都会很快就回去,次数多了以后,她会刻意拖延时间,也不会太久,就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在心里多数十个数。
这次是宋知慧特意看好的地方,近处草丛皆矮,远处高丛才能遮住视线,她有充足的理由往远处去,待身影被高木遮住,她俯下身朝马车那边看去,黑暗中马车未动,似也未有人觉出异样。
宋知蕙不再停留,提起裙摆转身便朝更远更黑处跑去,身上的衣摆被两侧荆棘勾破,鞋袜上也沾满了泥土。
宋知蕙知道这样跑会留下痕迹,所以她一边跑,一边又在寻找水源,只有寻到水源,才能掩盖她的行踪。
可谁知她正跑着,忽然眼前闪过一个人影拦住了她的路。
月色下,这人戴着面罩,一身黑衣,腰间还挂着佩刀,他开口便道:“知蕙姑娘要去何处?”
来人并未表明身份,但宋知蕙一看便知,这是靖安王的人,他与那日在春宝阁的晏翊戴得是一样的面罩,且一开口就唤了她名字。
怪不得她先前还纳罕,靖安王出行怎就只带两个人,原来暗处有护卫,只是未曾在人前露面。
宋知蕙顿时心如擂鼓,脸上还是强装的镇定,“我发热,脑袋有些糊涂,便迷路了……”
也不知这黑衣男人信与不信,他手便指着她来时的方向,“烦请姑娘速往回走。”
宋知蕙是被黑衣人一路送回来的,她爬上马车后,又从车窗朝外看,那黑衣人果然去寻了晏翊,就是不知他会怎么和他说。
宋知蕙身心俱疲,这几日头一次这样疲倦,方才那一通折腾,几乎耗尽了她所有力气,可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她也不知晏翊要是起了疑心,会不会过来找她麻烦。
她迅速脱下裙衫,将裹在身上的那条薄毯拿了下来,正要重新穿回衣裙,马车门便被人从外推开。
宋知蕙顺手拿起薄毯挡在身前,抬眼看去。
昏暗中她看不清来人神色,只知那宽阔的身影一看便知是晏翊。
宋知蕙立即垂眼,忙从软榻而下,来不及去穿鞋袜,捂着身前薄毯,便朝那身影跪下,“王爷吉祥。”
晏翊没有说话,待他坐下,马车又开始在山中狂奔。
也不知过了多久,上首终是飘来两个字,“想逃?”
宋知蕙心头一紧,在说实话与扯谎中犹豫了一瞬,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扯谎,“没有,荒郊野岭,奴婢没有户籍与路引,能去何处呢?只是这几日身子不适,走错了路……”
黑暗中传来一声轻嗤。
宋知蕙闭了闭眼,吸气道:“是……是害怕,因为不知道王爷为何要带我走,所以才想逃。”
“不错,懂得步步为营,一次只多了十个数。”晏翊语气中带着嘲讽。
宋知蕙头垂得更低,原来他早就觉察出了异样,却一直没有说出口,是为了看她出丑,还是为了此刻的羞辱与惩处?
宋知蕙猜不出晏翊所想,但晏翊却又一次道出她的想法。
“你是在赌孤为了赶路,不会耗时来抓你。”晏翊嗤道。
的确,宋知蕙不认为自己可以重要到那个地步,待晏翊抓她两日无果,会以为她一个弱女子,在这深山老林中无法立命,兴许就会作罢离开。
却没想不光是她的行为,连她的心理都让晏翊摸了个清楚。
宋知蕙顿觉足底生寒,未再敢有半分狡辩,忙伏地叩首,“王爷恕罪,奴婢知错了。”
宋知蕙说完,见晏翊半晌没有说话,便悄悄掀了眼皮朝上看,黑暗中只能看到一个大致轮廓。
晏翊似是合着眼,正揉着自己的眉心。
他向来眠浅,再加上一连数日的舟车劳顿,此刻头也是沉得厉害,静默了片刻,他挥手似是不愿再追究,只带着几分警告意味道:“孤喜欢的是聪明人,而非自作聪明之辈。”
宋知蕙忙垂眸,再度叩首,“奴婢记得了。”
晏翊缓缓睁眼,看向伏地不敢妄动的宋知蕙。
月色透过车窗照进一丝光亮,那微薄的亮度使大多数东西都看不真切,然而地上那雪白的后背与肩颈,在这一丝光亮下却显得格外清晰。
“可读过《礼记》?”晏翊望着那瑟瑟发抖的身影,问道。
宋知蕙道:“读过。”
晏翊道:“第一句。”
宋知蕙自幼便记性好,只要深度一遍,能够理解其意的情况下,基本都能背诵,她虽不知晏翊为何突然说起这个,但还是依照吩咐念了出来,“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晏翊看着她道:“自知为婢,便做婢子该做之事。”
宋知蕙以为又是在说她胆敢逃跑的事,便恭顺应是。
见她不动,晏翊蹙了眉头,语气骤然沉冷,“别将你在春宝阁里学的那套,用在孤身上。”
宋知蕙愣住,一时没反应过来,当她望见面前的薄毯,才恍然大悟。
若是四年前的杨心仪,会羞愧难当的与晏翊解释,可现在的宋知蕙不必开口解释什么,便是说了晏翊也不会相信。
她坐起身,将遮在胸前的薄毯撑开,盖住了后背,随后便又伏地而叩。
殪崋
晏翊合了双眼,语气中隐约透着几分倦意,“背《礼记》。”
宋知蕙凭着记忆,开始从第一篇背起,也不知具体是背到何处睡着的,只知道第二日醒来的时候,晏翊已经离开,她斜靠在软榻上,手中还紧紧抓着那条薄毯。
往后一连多日,宋知蕙心中都在惴惴,她有些不敢相信晏翊会这样轻飘飘将此事揭过。
直到第五日,马车驶进山阳郡,也就是靖安王在兖州的封地后,她被带进王府后宅,那悬着的心才稍稍安定。
后宅管事是秦嬷嬷,年约五十岁,模样有些凶,话也少,看人时是用下巴尖。
领宋知蕙过去的是刘福公公,在前院伺候晏翊的人,秦嬷嬷对他倒是十分客气,再看宋知蕙时,只扫一眼就蹙了眉头,问刘福,“这是从何处寻来的,怎么灰头土脸,这身打扮?”
宋知蕙这一路没有衣服换,也只简单在溪边擦洗过一次,又在那晚跑的时候刮破衣裙,脏了鞋袜,此刻不用秦嬷嬷嫌弃,她自己都觉得这身装扮难以见人。
刘福笑眯眯上前与秦嬷嬷低语一番。
得知是王爷带回来的,秦嬷嬷神情更是嫌烦,压声问那刘福,“这次又是何人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