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宋令仪跟霍景云议亲开始,宋家为确保女儿不会孤立无援,便将宋家部分生意迁往京城,布庄便是前年年底来京城。布庄经营了一年多,生意不温不火,跟京城经营多年的大布庄完全无法比,深究起来,一是很多人不知道宋记布庄,二是老百姓不知宋记布庄的布料质量,不愿轻易尝试。
若如女儿所言,不仅能宣扬宋记布庄的名声,还能让众人试用宋家布料,这绝对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宋明拍着胸脯保证:“小乖,陈布的事情便交给我,保证货量充足。”
宋令仪认真道:“爹,那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除此之外,我还有另外一桩生意要跟您谈。”
宋明近半年频频被女儿的想法震惊,因此十分好奇是什么生意,他清了清嗓门,同样严阵以待:“是什么生意?”
宋令仪道:“边关好些城县的生意被毁,我欲引进粮商、布商、盐商,我会帮商户宣传,帮他们争取减税政策,给他们拿下位置最好的商铺,助他们在当地站稳脚跟,但他们也得保证,在今明两年稳定物价,一切以恢复民生为主。”
“这门生意图的是以后,近两年肯定不赚钱,甚至还要亏钱,但长远来看肯定利大于弊,待边关发展起来,就到了他们获利的时候。”
宋明轻易便听明白了,这就是在赌边关的以后。
赌成功了,以后便在边关有一席之地,赌失败……
“失败了也赔不了多少。”宋令仪笑着将宋明心里的话说出来,“爹,生意场上从不缺赌徒,可如今的市场又有多少机会可以用来赌?”
宋明沉吟片刻后表态:“粮食是重中之重,你若不需要避嫌,我便接下粮店生意,别的不敢说,但肯定不会出现粮价不稳的时候。”
宋令仪笑着说:“这时候可没功夫避嫌,早一日将人选定下,百姓们便能早一日吃下平价粮。”
接下来几人又商量了布商和盐商的人选,先由宋明试探其态度,再由宋令仪见面定下。
盐引难得,定然不能轻易给出去,宋令仪还得当面谈谈条件……
事情商定之后,宋家人便各自分工,有条不紊的行动起来。
细算下来,大部分事情都压在宋明身上。
宋明如今在京城商贩之中也算是香饽饽,因此事情办起来很是顺利。
他在前面开路,宋令仪在后面收尾,父女二人配合,不过几天就将十个帮手的名单定下。
十个帮手每人派两个管事和四个小厮,共计六十人去北边进行各项事宜的监管工作。
在六十人选出来时,宋令仪将锦心从琼华园抽调出来,让她去北边总揽各种事情。
锦心得知此去要在北边待到年后,便从之前买回来的人中挑选了二十人带走,打算放在身边培养,若是个能干的,明年回来时便可给公主分忧。
锦心走后,马上就到了柳氏宴请京城各家当铺管事的日子。
宋令仪并未露面,柳氏讲了她面圣的经过,以及庆元帝赏了她一面“如朕亲临”的令牌,生意便十分顺利的定下。
当铺定的价格比往常低了两成,条件是宋令仪以公主府的名义写了答谢信贴在捐款名单的旁边,替边关百姓谢过各家当铺大义。
当铺的名声整体来说不太行,花些小钱立个心善的形象,对他们来说很划算,因此这笔买卖对双方而言都挺开心。
拿下京城所有当铺衣帽裤的存货,宋令仪便开始宣扬义卖事宜,经过三天准备,京城内外的百姓都知道此事后,分布在京城四个方向摊位同时开张。
消息也在第一时间传入庆元帝耳中……
第99章
驱逐
庆元帝听了暗探的禀告,惊讶的同时又觉得好笑,迫切想找个人说说话。
思来想去,这事儿也只能找皇后。
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他还没老,却已经真切的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
“赵德海,将朕前些日子得的暖玉棋带上,摆架凤仪宫。”
凤仪宫内,皇后刚送走女儿,正打算小憩片刻,听闻殿外通报,不耐烦的拧了拧眉。
嬷嬷见状不忍:“要不老奴去跟皇上说娘娘身子不适,已经歇息了?”
皇上虽寡情,但这点面子还是愿意给的。
皇后清冷的嗓音响起:“我与他的情分本就少得可怜,以后要用的地方还多着,能省则省吧。”
06p一句话的功夫,她眉间的不耐已经消失,又变成了众人所熟悉的温柔贤淑的皇后娘娘。
听见外头的请安声,她也缓步走到殿门口候着。
“臣妾给皇上请安。”
“皇后免礼。”
庆元帝将皇后扶起,盯着她的脸看了一眼又一眼:“皇后可是身子不适?”
皇后无奈摇头:“熙和在臣妾这里用午膳,她闹着要换琴师,臣妾被她闹得头疼。”
“这都第几个琴师了,朕看熙和不是想换琴师,是根本不想学琴。”庆元帝在榻上坐下,笑着说,“她是朕跟你的女儿,活得肆意些也没什么,如果她真的不想学就算了吧。”
皇后闻言哼道:“臣妾还纳闷皇上此时为何不在齐云殿午歇,敢情是赶来给熙和说情?”
庆元帝听着皇后略带娇嗔的语气,心情彻底放松:“误会,都是误会,朕来找你下棋,顺便说说德宁的事。”
趁着赵德海摆期盼的工夫,庆元帝将宋令仪近日的所作所为说了一遍,而后笑着总结:“德宁哪里是重振边关,她完全是将此事当做生意经营,一招连一招,让人应接不暇。”
“只可惜啊,一般人学不来,不然以后的赈灾便可照搬她的方法,省钱又省力。”
“这可不见得。”皇后难得反驳庆元帝的话,“皇上既说德宁是在做生意,那下次再遇此类事情,找个生意人接手便是,德宁并无多少行商的经验,处世手段或有欠缺,找个比她能干的应该并不难。”
庆元帝不知想到什么,眯了眯眼:“德宁最为可贵的便是涉世未深,仍保有赤子之心,所以会以百姓利益为先,或作其他有经验的商人,未必能做得比德宁更好。”
皇后率先在棋盘落下一子,笑着说:“看来皇上对德宁期望颇高。”
“朕对她确实有些期待。”
接下来,庆元帝再没有开口说话。
皇后的棋风犀利多变,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他必须严阵以待。
“皇上,您输了。”
半个时辰后,皇后落下最后一子,笑得自信又迷人。
也就只有在下棋时,皇后的神情才会如此生动。
庆元帝虽输了棋,心情却不错,笑问:“朕输了,皇后想要什么?”
这是两人年轻时的约定,赢家可向输家提一个条件。
过往对弈,皇后赢多输少,她所提的条件基本都与熙和有关,陪熙和吃饭,陪熙和放风筝,教熙和写字,在熙和生病时守夜。
这一次,庆元帝也以为皇后提的要求跟熙和有关,估计是让他别惯着熙和的小性子。
但皇后却说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
“将周怀瑾调离京城。”
庆元帝收棋的手明显顿了片刻:“大周四处皆安,怀瑾无处可去。上次庆功宴已经惹得内阁不满,这次若强行将怀瑾调走,便是朕也难以交代。”
“怎么会无处可去?”皇后冷笑,“德宁要让边关将士就地安家,这样重大的事情,怎么能无人主导?依臣妾看,安王殿下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庆元帝沉默着将棋盘的白子收完才开口:“静怡,怀瑾与当年之事无关,他到底无辜。”
皇后忽的站起来,眸色愤恨不甘,可瞬间湿润的眼眶又让她显得有些可怜:“皇上,敢问臣妾肚子里被流掉的皇儿是否无辜?”
“跟臣妾那个根本没机会活着的皇儿相比,周怀瑾何其幸运!臣妾一没下毒,二没暗杀,让他安安稳稳长到这么大,如今不过是不想见他,这也让陛下为难?”
世间最尊贵的夫妻沉默对视,彼此较劲,最终是帝王先低头:“静怡,你让朕考虑考虑。”
皇后坚挺的身躯在听到这话后瞬间软下,她跌坐在软塌上垂头啜泣,庆元帝心中微小的怒火很快被眼泪浇灭……
从凤仪宫出来,庆元帝吩咐赵德海:“给怀瑾传口谕,让他准备一下,去北边吧。”
赵德海点头应是,接着又问:“皇上,给安王赐婚的旨意……”
庆元帝想起酒后下的某道旨意,闷声道:“先压着。”
是压着,不是算了,也就是说以后还可能被翻出来。
赵德海想着,还得时时盯着那位公主,不能让她定下亲事……
宋令仪得知周怀瑾要离京的消息时正在绣花,因为太过吃惊,不小心扎了手指。
她将手指放在嘴边吮吸,止住血后立刻问:“边关安宁,为何突然让王爷过去?”
迎霜看了眼宋令仪,在说与不说之间纠结摇摆。
宋令仪察觉她的意图,冷声道:“你若不说,别人一样可以打听出来。”
迎霜无法,只能如实交代:“皇上让王爷去边关督促士兵成家。”
宋令仪:“……”
让用兵如神的王爷去干媒婆的活儿,真是荒唐!
迎霜见宋令仪气白了脸,忙道:“公主,王爷在京城便如龙困浅滩,不如去边关自在。”
“若是留在京城,类似澎国公那种事情不知还有多少,认真算起来,这也是好事。”
远离京城确实自在,如果安王从始至终只想当一个王爷,宋令仪会为安王开心。
可安王想要夺嫡,此时却被赶出权利中心,这算哪门子的好事?
她深呼吸几口,遏制住情绪:“迎霜,我想跟王爷见一面,你去问问他是否方便 ?”
什么狗屁避嫌,见鬼去吧!
第100章
义卖
重生以后,宋令仪几乎没有被情绪裹挟的时候。
可听到周怀瑾被打发去边关的事情,一股邪火突然就冒出来,让她迫切的想为周怀瑾做些什么。
可惜宋令仪并未见到周怀瑾。
据迎霜所说,周怀瑾在收到口谕的第二天便要启程,无暇顾及旁的事情,自然也抽不出时间见面。
不过周怀瑾在走前给宋令仪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两人如今都处于风口浪尖,不宜见面,不过宋令仪不日将启程去北边,若有需要,可在边关一见。
周怀瑾还在信上叮嘱宋令仪要注意安全,她最近所作所为触动不少人的利益,接下来怕是要面对不少非议,更有甚者可能狗急跳墙,因此进出必须带上足够的护卫。
信不长,只写了两页纸,但绝大部分都是叮嘱宋令仪注意安全,猜测恨她之人会从何处下手。
宋令仪看过信后心情沉闷:“迎霜,你跟王爷说了我要去北边?”
迎霜赶紧摇头:“公主您说此事不宜声张,让奴婢悄悄准备,奴婢自然不敢告诉王爷。”
迎霜没说,那就是周怀瑾自己猜的。
这个答案让宋令仪的烦闷更多了几分,却不知该往哪里发泄,只能将全部精力用在手头差事。
九月初一,京城内外各处集市同时开启冬衣义卖置换。
在义卖正式开始之前,熙和公主竟然出现在城南的义卖场,宋令仪得知消息后匆忙赶过去。
见熙和公主好奇,宋令仪便亲自带着她逛了一圈:“整个卖场分为裘皮锦衣售卖区,旧棉衣售卖区,旧棉衣置换区三个部分,我们安排了三个入口,通往不同区域。”
“裘皮锦衣售卖和旧棉衣售卖区十分简单,前者拿钱换衣,后者拿衣换钱,只旧棉衣置换区的步骤有些麻烦。”
“百姓们用来置换的棉衣棉鞋需要在这里经过检查,然后在货物区挑选想要置换的衣裳或布匹,再到结账区估价,要么补差价,要么退差价。”
熙和公主问:“宋姐姐,我刚刚看了一眼,好些百姓都是扛着好大一个包袱,若是要检查他们的衣物,岂不浪费许多时间?”
“这也没办法,咱们虽说是收旧棉衣棉鞋,但起码也得能上身,能保暖,不检查不行。”宋令仪道,“不过早在几天之前,我们就说过要求,拿来置换的棉袄必须洁净,不可有破洞,一件衣服的补丁不能超过五个,鞋子也要求必须厚实保暖,鞋底完好,鞋面没有破洞,但凡没有达到要求的,整包衣服都不收,这话有一定威慑力,百姓们配合得还不错。”
“加上卖场人员充足,提前几天都经过演练,因此置换步骤虽有些繁琐,但整体进度应该还是能保证的。”
“而且我们这边没有时限,如果没能在七天内弄完,往后再延两天便是,反正我们的衣服是分批出,每天都有新东西,也不怕后面都是挑剩的,没有吸引力。”
熙和公主在现场了解了具体步骤,又跟着去到宋令仪旁边茶楼,在二楼窗口看着下面的情况,尽管只能看到人影走动,听不到任何对话,也看得津津有味。
中午时,她突然感叹:“我以前过得可真奢侈,一年四季不知要换多少套衣裙,有些衣物甚至从未上身,这些钱若省下来,不知能为边关百姓添多少过冬衣物,与宋姐姐你相比,我真不是一个好公主。”
宋令仪眼看小公主满脸自责,只能拿自身经验开解:“这次募集善款过程中,有人暗地里骂我伪善,没有将宋家卖了然后尽数捐出,就不算真的心疼边关百姓……”
“他们胡说!”
宋令仪的话尚未说完就被截断,熙和公主没了悲春伤秋的模样,愤愤道:“边关百姓并非姐姐你的责任,你能为他们奔走纯属善心,谁有资格指责你?”
宋令仪闻言失笑:“是啊,我觉得除非那人做的事情比我更多,否则根本没资格指责我。”
“而你,在得知我的想法后便捐了两万两银子,京中不少闺秀受你影响,也纷纷捐款。”
“你拜托你的外祖母承恩侯夫人在官眷中为我说话,所以不少官眷主动给我帮忙,让我筹到更多钱,就是今天,承恩侯夫人也派了二十个人来。”
“想必你也没少在皇上皇后面前为我摇旗呐喊,因此我的筹款之路才会如此顺利。熙和,你已经做了你这个年岁能做的所有事情,实在不必再自责。”
熙和公主闻言瞪大眼睛:“宋姐姐,我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宋令仪毫不犹豫的点头:“我这人笨口拙舌,不会说话,其实你比我说的要更好。”
小公主实在好哄,两句话就眉开眼笑:“宋姐姐,其实我也没有你说的那样好,最起码在衣物这块,我确实有些浪费,待回宫之后我便要跟母后商量,控制每季的衣服数量,然后将省下来的钱交给你,由你帮我花在有用的地方。”
宋令仪:“……”
熙和公主在茶楼待到傍晚才走,宋令仪在一旁陪着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根本没机会担心义卖的效果。
待到各处集市陆续收工,宋令仪看了一日成果后,才算是彻底放心。
她当即叫迎霜带人去近京的城镇,依照京城的模式去筹措棉衣。
效果肯定比不上京城,但有总比没有好。
京城的义卖前后进行了七天,得到的棉衣实在不少,再加上京城各大户捐赠的下人的旧衣裳,以及近京几个城镇得来的衣裳,足足装了四百多箱。
就在众人好奇这些衣物要怎么运过去时,宋令仪已经将顺源镖局的东家请来公主府谈生意。
“宁镖头,不知有没有意向打通京城到边城的商路?”
宁远立刻猜出宋令仪的真实想法:“公主是想让宁某将京城筹措的衣物送去边关?”
宋令仪笑笑,不说是,也不说不是,继续道:“圣上欲重建边关诸城,此时由我全权负责,九月十五我将去往边关巡查,随行的有户部、工部、兵部等官员,若宁镖头愿意随行,最起码官道这块,我可保证畅通无阻。”
宁远不得不承认,他心动了。
自从北戎灭国,京城各大镖局都想在边关设点,赶在各商户到达边关之前抢占先机,顺源镖局自然也想。
可镖局在北方并无人脉,他不敢轻举妄动。
宋令仪的建议帮他扫平了最大障碍。
有公主开路,就算这份面子没办法长久用下去,最起码他也知道去哪里要拜哪座山头……
第101章
传承
宋令仪在拖无可拖的时候,终于跟爹娘说起要去边关的事情。
柳氏听完就哭了:“小乖,我听说从十月就开始下雪,那雪几乎及腰深,你连京城的冷都扛不住,如何能去边关过冬?”
宋令仪含糊道:“娘,我好歹是个公主,就算去边关也有人照料饮食起居,吃住也有保证,不会吃什么苦的。”
“可是……”
“而且此事我也没得选择。”宋令仪在她娘说出可是之前抢先道:“皇上将一百六十余万两的善款交给我,便是将边关百姓的未来交在我手里,有很多事锦心都做不了主,必须得由我出面才行。”
柳氏听到这话便知道说什么都没用,女儿此行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
她若再哭,便是存心让女儿难受。
她拿帕子擦干眼泪,站起身哽咽道:“你说得对,边关那么重的担子,你不去不行。我得赶紧去库房找些皮子出来,给你做些保暖的衣裳,免得误了你的行程。”
“还有迎霜青黛她们几个,也得做几身大毛衣裳,不然冻病了可怎么办。”
宋令仪知道她娘想找个地方悄悄哭会儿,因此也没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