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这行宫,朕就随父皇来过许多次,孔采女就是有一年父皇在行宫赐给朕的侍妾。第二年,她与德妃便一同有了身孕……”孔采女怀过孩子?
云沁惊了,这件事情她可从未听人说过,只是听说孔采女多年都没有身孕,想当初苏易烟刚怀上孩子的时候,还拿这件事刺激过她。
“第三年,那年夏天跟今年一样热,先皇体恤,允朕带着家眷来行宫避暑,两人也都同行。”
“而后,孔采女就突然发动,一天一夜,最后竟生下了一个死胎,德妃受了惊吓,竟也早产,最后生下了大皇子。”
竟然是这样?
云沁惊诧非常,“德妃和孔采女竟然都是在行宫中分娩的?”
霍金池微微点头,“孔采女生下死胎是为不详,先皇下令任何人都不许提起,于是此事就极少有人提起,而皇宫那边知道的就更少了。”
这也是为什么云沁在宫中这么多年,从未听说过孔采女生育过孩子的原因。
说到这里,云沁知道霍金池已经开始怀疑当年的真相了。
她眸光微闪,却并未戳破,反倒做出疑惑的模样,“皇上为何提起这桩旧事来了?”
霍金池似笑非笑看她一眼,也不戳破她的小心思,继续道:“朕怀疑当年或许另有隐情,那嬷嬷或许就与此事有关。”
“另有隐情?”云沁微微挑眉。
霍金池这次却不配合她了,哼笑道:“阿沁若是真不明白,那就等朕查出来,再告诉你知道吧。”
云沁也知道自己有些装过头了,轻轻咳了一声。
“那皇上打算从何查起呢?”
霍金池依旧似笑非笑道:“不知阿沁有什么建议吗?”
云沁这次没有装,而是沉吟道:“不如让德妃来替皇上找那嬷嬷如何?”
霍金池闻言双眼微眯,“阿沁果然聪慧。”
“不及皇上一半。”云沁笑得像是个小狐狸。
因为还要收拾箱笼,云沁也没有在御前多留,说完这些就离开了。
回去路上,她一直控制着思绪没有多想,未免自己神态被人看去。
一直到了安澜阁,进了殿中,她放任自己的思绪发散开。
所以,大皇子极有可能是孔采女的孩子。
她一直都不明白,孔采女到底什么样的把柄握在德妃手里,让她宁可一死都不愿意说出幕后主使者。
原来不是把柄,而是自己儿子的命就捏在德妃手里。
云沁还以为,可能德妃就是个冷血之人,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能这般利用操纵,却原来这根本就不是她的儿子。
“难怪,难怪。”云沁一进殿就呆愣着,一连说了几个“难怪”却把殿中众人吓得不轻。
“主子你这是怎么了?”容欣上前低声问道。
听到她的声音,云沁才回过神来,对她微微摇头,这才坐到了软榻上,对容欣笑道:“没事,没事,就是想到了些事情。”
容欣知道她去御前是为了那个老嬷嬷的事情,这般自然也跟这事脱不了干系。
但看她没有说,容欣也就没有多问,转而说起箱笼收拾的事情。
“除了咱们带来的东西,还有些皇上赏赐的,以及添置的,反倒比来时的东西更多了。”
“辛苦你们了。”
“这有什么辛苦的。”容欣笑着给她倒了一杯茶,“殿里乱,主子就坐在这里歇着吧。”
第325章
罪己诏
十天后,回宫的日子终于来了。
一大早,众人就在行宫外集合。
最前面自然就是霍金池的銮驾,却只有他的銮驾。
其余人也终于发觉,回宫的仪仗中,并没有太后的凤驾。
皇后当即便蹙起了眉头。
沈嫔自然也发现了,第一时间就看向了云沁。
总觉得她会知道些什么。
可云沁却并未看她,一副什么都没察觉的模样。
当霍金池出来时,皇后上前嘴唇翕动了一下,却最终没有出声询问。
众人登上车驾,队伍就朝着皇宫而去。
一天时间,不管是皇宫还是前朝,都知晓了太后没有回宫这件事。
发酵一个晚上,第二天的早朝,便有人当朝问起这件事。
问得很委婉,不说太后为何没有回宫,只问太后身体如何。
而在他之后,也有朝臣再次催促霍金池,重查旧事,还百姓一个真相。
说了没有两句,两派人便有当堂争辩起来。
霍金池坐在案后,扫了一眼殿下的群臣,对他们的心思,心中如明镜一般。
他没有理会殿下等着他回答的朝臣,而是看了眼身边的徐安。
徐安上前一步,拿出来在行宫的时候,霍金池就拟好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
延宁宫中,前几日收拾好的箱笼,此时又要一一打开。
所以宫中宫人来回走动着,一片繁忙的景色。
只有云沁这一个闲人,被容欣安置在了院中的银杏树下,喝茶赏景。
云沁抬头看着头顶的银杏树,去年刚搬过来的时候,叶子都已经落的差不多了。
倒是没见过如今满树黄叶的模样,确实美极了。
只是,云沁拨开落在自己书上的落叶。
掉叶子也很烦就是了。
她正要低头,把注意力重新拉回书上的内容,却见小顺子快步走了过来。
“主子。”
“什么事?”看他神色,云沁就知道一定是出了事。
小顺子一脸凝重道:“今早皇上下了两道圣旨,一个是罪己诏,阐明为了祖宗基业和百姓社稷只能选择不孝,揭露太后罪行。”
“第二个便是下令要将太后圈禁在行宫中。”
对于第二道圣旨云沁是清楚,至于第一道,她也吃了一惊,没想到霍金池竟然会下罪己诏。
要知道纵观历史,也没有几个皇帝有这样的魄力。
“朝臣如何反应?”云沁蹙眉问道。
小顺子道:“主子英明,两道圣旨一下,朝臣群情激愤,房大人更是当朝痛骂皇上,说,说……”
“说什么?”
“说皇上不孝子,还说枉费太后慈母之心,结果养出一个白眼狼。”小顺子头垂得很低。
云沁听得冷笑一声。
“现在呢?”
小顺子答:“已经退朝了,只是还有些反对此事的朝臣正跪在御书房外,要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如何?”云沁蹙眉问了一句。
“皇上说让他们跪着,一个都不见。”
说话间,容欣也走了过来,询问出了什么事。
小顺子简单把事情说了,容欣听完也十分惊诧,看向云沁。
云沁对小顺子挥了下手,“你再去外面打听打听,有什么事,及时来报。”
“是。”小顺子领命退下了。
容欣有些不安,凝重地看着云沁问道:“阿沁,不会出什么事吧?”
“且看皇上怎么处置。”
若是这么一直僵持下去,不是好事。
容欣点点头,可皱着的眉头却没有松开,虽然她不懂什么国事,却也明白这种情形,皇上是不好处置的。
“若太后也能……”
云沁话说到一半,便站了起来,对容欣道:“换身衣服,我们去见皇后。”
容欣不是很明白她要做什么,但还是点点头。
换好衣服,云沁便直接去了凤仪宫。
皇后这里的情形,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两道圣旨,也让皇后有些失魂落魄,她是想过,关于太后流言的事情未必容易过去。
可怎么都没想到,皇上竟然会下旨圈禁太后。
她心中是恨,恨透了,可听到这个消息,却也为太后感到揪心。
可作为房家人,作为皇后,她却连给太后求求情都办不到。
正在皇后神伤的时候,就听人说熙嫔过来了。
“这个时候她来做什么,是来看娘娘笑话吗?”兰英听得蹙眉。
皇后却露出沉思,她知道,熙嫔绝不单单只有美色,她深得皇上信任。
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她未必不知道。
“请她进来。”
“娘娘?”兰英不解。
皇后语气强硬几分,“请她进来!”
兰英这才不敢多言,立刻让人把熙嫔请了进来。
云沁走进来,行礼后先,看了眼皇后的脸色,才急声道:“娘娘可听说今天早朝上的事情了?臣妾听闻,心中真是害怕。”
皇后见她这模样,轻轻皱眉,哼了一声,“你也会害怕?”
对她这话,云沁神色未变,反而问道:“娘娘这是心情不好?”
这不是废话吗?
兰英气得瞪眼,“熙嫔娘娘这是什么话?”
云沁看她一眼,而后对皇后笑了笑,“在嫔妾看来,太后对娘娘似乎不如从前,娘娘颇有些受制于人。”
“所以嫔妾以为,太后不能再回宫,娘娘会松口气。”
“你,你放肆!”兰英又怒道。
皇后脸上也闪过一丝恼怒,可她却不能不承认,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她第一个感觉就是松了一口气。
就像是一直以来压在身上的大山终于被搬走了一般,呼吸都顺畅了几分。
“你到底想说什么?”皇后看着她,眸子冷下来。
云沁微微一笑,手抚着胸口,“嫔妾只是觉得,听到皇上的旨意嫔妾都觉得害怕,娘娘或许比嫔妾更害怕才对。”
“云沁!”皇后终于拍案怒喝了一声。
看她这样,云沁微微挑了下眉,看把人气的,她现在应该像极了一个反派。
“娘娘到底是生气呢,还是因为被嫔妾戳中了心中所想?”
云沁静静看着她,清澈的眸底是锐利的锋芒,好似能看穿人的心底。
这样的眼神,皇后只从一个人的身上见过,那就是皇上。
曾经卑微的小宫女,吹去蒙尘,露出的锋芒,竟能跟皇上争辉了!
第326章
“我心好?”
皇后看着这个一身柳绿,比窗外的月季都要娇艳几分的云沁。
想到与她之前的过节和恩怨,冷声道:“你过来,就是为了奚落本宫?”
云沁看着她冷若冰霜的脸,摇摇头,“娘娘怎么就听不明白,嫔妾心中害怕呀,是来找娘娘抱团的。”
“怕娘娘觉得嫔妾没有诚意,嫔妾也有一计要献给娘娘,以解娘娘心中的担忧与惶恐。”
皇后眸光惊疑地看着她,“你到底有什么目的?”
“娘娘难道不知道,如今御书房外跪着不少朝臣,皆是要皇上收回成命的。”
云沁微微勾唇,“他们是受何人指使,娘娘难道不明白?被如此逼迫,皇上若是盛怒之下发落了他们,于娘娘有什么好处?”
“此举若是弄得朝堂动荡,社稷不稳,皇上心力交瘁,于后宫又有什么好处?”
“嫔妾说是来抱团的,这下娘娘可信了?”
皇后看着云沁没有说话,可脸上怒容已退,神色动摇。
见此,云沁接着道:“也或许,皇上并不是真心要处置太后,等朝臣们递得台阶够高,皇上就‘勉为其难’将太后接回宫,以平息朝臣不满。”
“可这样的结果,真是娘娘想看到的吗?”
这句话直击皇后心房,她不由也反问自己,太后回宫真的是她愿意看到的吗?
可一个从心底里冒出的“不”字,很快就盖过了她对于太后的同情。
或许人就是这样矛盾和虚伪,她一面同情,一面又想拍手称快。
见她还是不语,云沁轻叹,“看来娘娘也觉得太后回宫是最好的结果,那嫔妾那计策也不必再说出来惹娘娘笑话了。”
她说着站起来,“那臣妾就先告退了。”
可她脚步还没迈开,就听皇后急声道:“等等!”
云沁转头看她,等她开口。
皇后又迟疑一瞬,终是开口问道:“你究竟有什么办法?”
她虽然痛恨房家,可房家也是她的根基,而皇上又是她的依靠,是她后半生的指望。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能和平化解此事,若是太后也不用回宫,那就更好了。
见皇后彻底动摇,云沁绷紧的心弦稍松,重新坐回了软榻上。
这回她没有再做那么多铺垫,而是直接地问:”皇上的罪己诏一下,便是谏臣都无从指摘皇上不孝,便是流传后世,也未尝不是一段佳话。”
“若是太后娘娘也发一道罪己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