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帝王承诺
看来本宫这次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皇后望着已经没有人影的院子,轻笑道。
正好一阵冷风吹过,后边的执春不由地抖了一下。
娘娘,今日的事一出,那顾四姑娘怕是已经无用,可要安排人出宫
执春斟酌着问道。
无用本宫手里怎么会有无用之人。
皇后往后殿方向看了一眼:心到绝处之人行事才会更加疯狂,去太医院知会一声,务必让顾四姑娘的风寒尽快好起来,还有让瞿嬷嬷好生教导。
宫里的赏梅宴也该办了。
皇后轻声道。
奴婢明白,赏梅宴前定会让顾四姑娘痊愈。
执春会意。
顾四姑娘想要什么,都尽量满足她。
皇后说了这句就扶着执春的手进了内殿。
……
长春宫。
皇上,嫔妾知道不合规矩,但后殿几日未住人,定是寒凉得很,而且嫔妾怕峥儿晚间还会难受。
顾攸宁没有让人将儿子抱回后殿,而是安顿在了寝殿里。
无妨,早些安置吧。
帝王这时自然也无心强求规矩。
嫔妾服侍您梳洗。
顾攸宁听了一下子便高兴起来,像个得到糖果的小孩子。
帝王今日的表现还算让顾攸宁满意,所以她服侍得格外尽心,多了往日难见的温柔贤惠。
梳洗完后,顾攸宁挨着儿子躺下,帝王则是在最外边。
虽然于宫中规矩不合,但帝王看着里边的母子二人,心底温软成一片。
怎么了
宫人们刚熄了灯退出,原本和儿子挨在一处的顾攸宁就翻身投入了帝王怀里。
嫔妾只是想起从前在行宫内的日子,虽然和峥儿每日念着皇上,但每日都过得很安心。
顾攸宁的声音闷闷的,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戳人心肺。
宁儿。
帝王将人揽在怀里,心中百味丛生,想到女子进宫不过两月,遇到的险事却是不少,心里更有种后怕。
他自小在皇宫生活,深知恐惧和忧虑足以摧毁一个人的单纯,尤其是深宫里的女子。
朕答应你,等再过几年,朕一定不会再让你和峥儿受委屈。
帝王的嗓音低得发沉。
宁儿不信
许久没听到怀里之人的回应,帝王沉声问道。
相信,皇上是嫔妾和峥儿在宫里唯一的依靠。
顾攸宁抱紧帝王的腰轻声应道。
是啊,后宫中所有的女子多有家世可凭,但宁儿母子,只有自己。
安心睡吧。
察觉到帝王嗓音里的动容,顾攸宁弯了弯唇。
前世帝王为求稳妥,缓慢布局,直到十几年后才将世家力量瓦解,但她不想担惊受怕这么久,而且峥儿是皇长子,崔家和郑家都不会允许他好好长成。
她可以为儿子千般打算,但如今夜的事一样,百密尚有一疏,何况郑,崔两家树大根深,门下死士无数。
她要做的,便是激化帝王对崔、郑两大世家的不满,有些事,未必只能徐徐图之。
上次登州一事,郑家不就失去了一次耀武扬威,抬高名声的机会。
……
第二日,帝王没有惊动还在沉睡的顾攸宁母子,就起身去早朝了。
母子两个直到辰时正才起身。
娘亲,峥儿饱了。
萧云峥今日醒来时发现自己与娘亲睡在一起,黑葡似的眼睛里就满是高兴,但胸口还是有些闷闷的,便不大有胃口。
峥儿已经饱了娘亲还让人准备了蜜煎樱桃酥和藕粉桂花糖糕呢。
萧云峥的眼睛一下便亮了,用小手摸了摸自己肚子:其实峥儿还能勉强吃一点。
顾攸宁失笑。
这时,檀音从殿外进来。
主子,袁御医已经在殿外候着。
檀音早让小内侍去太医院守着,袁采一入宫便着人请了过来。
顾攸宁点点头,让人进来,昨夜看诊的御医虽说了峥儿没有大碍,但她不敢大意。
不必多礼,给大皇子看诊吧。
是。
袁采也不多话,上前为萧云峥诊脉。
婕妤安心,大皇子确实没有大碍,应是昨日吸入的炭气不多,微臣开几副清热解毒的药汤给大皇子服个两日也就够了。
袁采已经听说了昨夜发生的事。
那就好。
有袁采的话,顾攸宁才是彻底放了心。
弦语,你带大皇子下去用糕点。
儿子身子无碍,顾攸宁便有心做其他事了。
昨日幸亏有你的药,我和顾府才能全身而退。
儿子走后,顾攸宁让檀音递了一块金锭给袁采。
微臣谢婕妤赏赐。
都是婕妤运筹帷幄,微臣只是做了份内之事。
袁采见着赏赐,眼里就带了笑。
为顾婕妤办事,就是有奔头。
我今日找你过来,还有一事相问。
顾攸宁想起昨日在慈安宫发现的疑点。
婕妤请说。
袁采正色起来。
杨院判在太医院医术如何
若论医术,杨院判的医术比赵院使还强些,不过赵院使更得皇上和皇后信任。
就说太后的头风,这本是顽疾,但有杨院判的照料,太后这几年极少犯病严重。
袁采斟酌着道。
顾攸宁微蹙了眉,这就奇怪了。
太后这次犯的头风,明显有些过于严重,甚至还疼晕了过去,但杨院判却是丝毫没有怀疑到别处去,甚至宋御医提到太后的头风不正常时,他还有些恼怒。
是只为打压下属还是因为崔郑两家不合,他知道宋御医是郑贵妃的人,或者还有另外的意图。
你平日里在太医院里多注意一下杨院判。
既发现了疑处,便不能轻易放过。
微臣一定留心。
袁采郑重点头,并不多问原因。
主子愿意说的自然会说,不愿意说的他只要听命行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