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第134章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在智氏家族的深宅大院之中,智宣子正为立嗣之事踌躇。智瑶,这个在他眼中各方面都极为出众的儿子,是他心中继承人的热门人选。
智宣子坐在堂中,周围族人们恭敬地站着。
智果却站了出来,神色凝重地说道:“主公,我以为立智宵为好。
主公且听我细细说来,智瑶比别人贤能之处确有五点,可却有一处致命的短处啊。”
智宣子微微皱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智果接着道:“您看智瑶,他留有美髯,那美髯随风而动,甚是潇洒,且身材高大,往众人之中一站,便有不凡之态,此乃一贤;他擅长射箭,拉弓之时,那箭矢似流星般射出,驾车也是有力,骏马在他的驾驭下如臂使指,此为二贤;他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各种奇门技艺,他都能略知一二,这是三贤;他巧言善辩,那文辞从他口中吐出,优美动人,仿佛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此乃西贤;还有啊,他坚强果决,刚毅勇敢,面对困难从不退缩,此为五贤。”
智宣子听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问道:“如此贤能之人,为何你说不可立为继承人?”
智果长叹一声道:“主公啊,虽然他有如此的贤能,但他唯独没有仁德之心。
他若用这五种贤能去驾驭别人,却以不仁之心去行事,谁能受得了呢?
若是立智瑶为君,智氏种族必遭灭门之灾啊。”
智宣子却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道:“你多虑了,我看智瑶不会如此。”
智果见状,知道无法改变智宣子的想法,为了避灾,他转身向太史请求改为辅氏。
在赵家,赵简子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大儿子伯鲁和小儿子无恤,到底立谁为继承人呢?
赵简子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考验他们的办法。
他把日常训诫之言仔细地刻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郑重地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