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章

    01

    皇帝把人带到我宫里时,我正翘脚看众多妃嫔们斗趣儿,被逗得哈哈大笑。

    珍妃满脸嫌弃地戳我额头:你瞧瞧你,哪有半分母仪天下的模样。

    皇上驾到——

    张公公长长的唱诺传来,众妃嫔只愣了一秒,迅速把物件儿归位,整理衣裙,跪倒一片。

    我面带微笑,起身接驾。

    转身低声叮嘱容嬷嬷:大家表现得很好,回头都赏。

    我低眉顺眼躬身行礼,余光瞥到一片火红的裙摆。

    皇帝扶住我,拉着我的手就坐,朝那身着正红色衣裙的女子招招手。

    玉儿,过来见过皇后。

    这位名唤玉儿的女子,大踏步走到我面前,微微福身:沈玉见过皇后娘娘。

    我冷眼直视她,并未回应。

    她自顾自把手放下,挺起脊背站直。

    我勾起嘴角,轻轻吐出两个字:跪下!

    皇帝暗中用力捏紧我的手:

    玉儿并非出身高门大户,不熟悉此类繁文缛节,日后还得皇后多多包容。

    沈玉抬起下巴看我,眼神里的挑衅过于明显。

    我垂眼看向被皇帝用力捏紧的手,笑问道:皇上打算给这位玉儿姑娘什么位份?

    皇帝很满意,他的手渐渐放松,道:嫔吧。玉嫔。皇后觉得如何?

    我装模作样思索片刻,在皇帝期待的眼神中,缓缓摇头。

    臣妾以为,于理不合。刚入宫的新人,位份过高了,难以服众。

    皇帝的脸色冷下来。

    他放开我的手,甩袖站起来。

    皇后,如今,朕的后宫,朕已经做不了主了吗?

    沈玉委屈地看向皇帝,泪水盈于眼眸,却倔强地仰着小脸不让其落下。

    皇帝心疼坏了,高声喊张公公:

    张进保,拟旨。即日起,沈玉入宫,封为玉嫔。

    沈玉破涕为笑,快步冲上来,搂着皇帝的脖子,吧唧在皇帝脸上亲一口。

    谢谢启政哥哥。

    皇帝拥着她,宠溺地笑。

    我冷声喝道:直呼陛下名讳!好大的胆子!容嬷嬷,掌嘴!

    容嬷嬷快步上前,从皇帝怀里把人拉出来,左右开弓地往沈玉脸上招呼,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等皇帝反应过来,沈玉的脸已经肿成猪头。

    皇帝气疯了,一脚把容嬷嬷踹翻在地。

    反了!反了!来人,拖下去斩了!

    我挡在容嬷嬷面前,看向皇帝。

    陛下,玉嫔既为宫人,断没有直呼陛下名讳的道理!

    约束众妃嫔,是臣妾职责所在。

    容嬷嬷听臣妾指令行事,陛下若要问斩,便连臣妾一起斩了吧。

    皇帝喘着粗气怒视着我,胸口如拉风箱一般起伏着。

    你是一国之母,为何竟迂腐至此!

    我低眉顺眼跪下,轻声规劝:陛下,祖训不可违!

    皇帝气得直哆嗦,他怒骂道:皇后,你看你这死气沉沉的模样!你若有玉嫔半分灵动,朕何至于久不踏足你这寿坤宫!

    大抵是气狠了,皇帝甩袖而去,并未带上玉嫔。

    我目送他的背影消失,起身缓缓走到玉嫔面前。

    玉嫔看着我,眼里的不屑满得快要溢出来。

    皇后娘娘,古往今来,不被爱的,才最可怜。

    我笑了。

    容嬷嬷,玉嫔在宫中身着正红衣裙,对本宫大不敬!

    把她的衣裙给本宫扒了!

    02

    玉嫔高声尖叫,拼命挣扎。但她的力气始终敌不过我宫里几个长期习武的嬷嬷。

    她的正红外裙被扒下,仅着素色里衣,跪在寿坤宫正殿外。

    我命人守住寿坤宫大门,任何人不得进出。

    两个时辰后,方打开大门,玉嫔的婢女匆匆告退,小跑着离开。

    皇帝人还没到,张进保带着皇帝的口谕先到了。

    传圣上口谕,皇后嫉妒成性,无容人之量,禁足寿坤宫三天。

    话音刚落,皇帝快步走进寿坤宫。

    玉嫔跪趴在地上,小脸儿苍白,听到皇帝的脚步声,抬起小脸望向皇帝,委屈的眼泪一串串地往下掉。

    启……陛下……

    她看起来整个人都要碎掉了。

    陛下,你的皇宫太可怕了。我想回家。

    皇帝满脸寒霜,冷冷看我一眼,弯腰抱起沈玉,温声轻哄:玉儿不怕,有朕在,这后宫,无人能欺你辱你。

    他抬眸看我,柔情不复存在,寒声道:你可真是朕的好皇后。

    皇帝抱着沈玉离开,寿坤宫的大门随即被重兵把守。

    我,堂堂六宫之主,因为惩戒新进宫的嫔,被皇帝禁足了。

    丽妃先炸了。

    她是镇国大将军之女,性格火爆。只见她撸起袖子骂道:做了几年皇帝,都忘了是谁给他挣的江山了。我找他去!

    我掀了他的桌子,给姐姐讨个公道。

    她气冲冲地往外走。

    珍妃赶紧拉住她。

    你少嚷嚷,都做到贵妃了,还这么沉不住气。

    姐姐什么时候被人欺负过?你且坐下,听听姐姐的考量。

    她们都看着我。

    四年过去,形势终究起了变化。

    我挥挥手:时候未到,还请众姐妹稍作忍耐。

    我保证,对妹妹们做出的每一个承诺,都一定会实现。

    03

    暮色四起,宫女渐次掌灯,烛火摇曳,像极了四年前的那个夜晚。

    那日,父亲下了早朝,是带着圣旨归家的。

    新帝登基,当着文武百官颁下旨意,立宋太尉嫡女宋灵萱为后。

    这位倒霉的宋氏嫡女,正是我。

    当我闻讯赶到时,父亲正在屋子里拿着圣旨敲敲打打,吹胡子瞪眼睛地生气。

    我宋家女娃,当翱翔于天地,岂能困于四方宫殿,蹉跎半生。

    我耗费心血,带她习武,陪她读书,教她自尊自强,是为护她一生自由,不受束缚。

    老夫九死一生护送皇帝小儿登基,他竟敢回过头来打我萱儿的主意!

    长兄与二兄长立于一旁,虽已官至车骑将军及中郎将,面对父亲的怒火,仍噤若寒蝉。

    父亲叨叨半晌,大手一挥,吩咐我娘:夫人,收拾东西,我们举家迁回边关。

    就算萱儿再不能返京,看一辈子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老夫也绝不教她在后宫受尽万般委屈。

    娘和兄长二话不说,出屋打算吩咐下人收拾行囊。

    看到站在门外的我,几人皆慌了神。

    萱儿……

    听到声音,父亲回头,愣了一下,快步走过来。

    在外头威风凛凛的太尉大人,在他女儿面前,竟手足无措起来。

    萱儿不怕,爹娘兄长,定护你周全。

    彼时,夕阳西下,在我身后洒满辉光。

    我一身红装,手握樱枪,热血未凉。

    爹爹,帝王一怒,血流千里。纵宋家有与之一战之力,然局势动荡,百姓再也经不起折腾。

    爹爹自小教导孩儿,应以护佑天下苍生为己任。这后位,女儿且去试试。

    若君王贤明,女儿自当用心辅佐。

    若……爹爹与兄长,永远是女儿的底气。

    宋太尉呆滞片刻,老泪纵横。

    二位兄长站在爹爹身后,目光坚定。

    小妹放心,兄长定当养精蓄锐,勤加操练,成为你最坚实的后盾。

    四年过去,我自甘缚于一方,为君王执掌中宫,平衡朝堂各方势力。

    然而年轻的君主啊,他已然忘了,那一年,宋灵萱才是长安城最意气风发张扬灵动的女子。

    04

    我端坐正殿,遥望着这红墙绿瓦,心里明白,长安城,要变天了。

    帝王寡情,最重平衡之术。

    四年来,我耗尽心血,替他平衡朝堂与后宫。

    若非有十足把握,他绝不会,也不愿意打破平衡。

    如今,他以近乎霸道的方式,用一名来历不名的女子,强势打破后宫平衡。

    可见韬光养晦几年,新帝羽翼已丰,他要建立新的平衡。

    我百般思虑,揣测着皇帝的第一个目标。

    万万想不到,皇帝的动作比我想像中要快。

    他的第一个目标,竟然是陆丞相。

    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那晚,我方才歇下,殿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珍妃带着哭腔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娘娘,娘娘,出事了。

    珍妃是相府嫡女,满腹经纶,为人处事向来稳重。

    她如此慌张,一定是出了大事。

    容嬷嬷替我掌灯,我披了外衣打开门,只见珍妃跪在殿门外,已是泪流满面。

    娘娘,陛下以通敌的罪名,派人连夜抄了相府。我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陆家一百余口,已全数被打入天牢。

    我后退两步,堪堪抓牢门框。

    陆相于皇帝有恩,当年夺嫡,最后的大混战中,有人朝着当时尚为太子的皇帝放了一支暗箭,眼看已来不及提醒,陆相一介书生,扑上前替皇帝挡下这支浸了剧毒的箭,躺床上休息数月才缓过劲,甚至错过陛下的登基大典。

    宁信太阳会从西面升起,我也不信如陆相这般的忠臣会通敌叛国。

    眼下之急,当是想方设法让珍妃与陆相见上一面。

    我扶着珍妃进入殿中,吩咐容嬷嬷前去疏通关系,与珍妃换上夜行衣,在宫中静坐等候。

    约莫一个时辰后,接到我和容嬷嬷之间独有的信号,我领着珍妃,从后门密道秘密离去。

    05

    昏暗的地牢里,陆家百余口,席地而坐。

    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妇孺孩童,皆面容平静,不哭不闹。

    文人风骨,可见一斑。

    珍妃脚步慌乱,跪倒在牢门外,颤声喊道:爹爹,娘——

    陆相睁开双眼,看清珍妃及站在阴影里的我,满脸悲怆。

    陆夫人隔着牢门,紧紧握着珍妃的手,相对无言。

    我看着陆相,内心亦有兔死狐悲的沉重感,无法言说。

    珍妃缓过劲,抓紧时间,问清楚陆相几个关键问题后,不舍地站起来,走到我面前。

    娘娘,我们可以走了。

    她心里比谁都明白,这极有可能是与血亲的最后一面。

    但相比于情绪牵扯,聪慧如她,知道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终是不忍,我轻轻叹一口气,从阴影里走出来,走到陆相面前。

    陆相,本宫会尽全力营救。至于结局如何,只能听天由命。

    陆相长叹一声,给我行了跪拜大礼。

    不论结局如何,青理携家眷,谢过皇后娘娘。

    陆相唤我上前,手沾唾液,在地板上写下几个名字,确认我已记牢后,匆匆抹去。

    随即,他从腰间摸出一玫缺角的玉佩递到我手上。

    娘娘,这是我的信物。如若有需要,他们见到信物,会无条件地支持娘娘。

    握着残缺的玉佩,我心里明白,这是陆相最后的希望。

    这是救百余条无辜的性命,最后的希望。

    我冲陆相点点头,领着珍妃离去。

    遭此大劫,珍妃似乎一夜长大。她安静地跟在我身后,不发一言。

    直到站在密道的出口处,珍妃才开口道。

    娘娘,从入宫之日起,臣妾就知道,您心中有沟壑,不会困于情爱。

    现如今长安城必定风起云涌,臣妾只有一句,万事由您安排。

    万死不辞。

    我拍拍珍妃的肩,叮嘱她回去好好休息,养足精神。

    目送珍妃离开,我轻手轻脚走入寿坤宫,赫然发现宫中灯火通明。

    皇帝一手握着书卷,一边撑着下巴,坐于主位中。

    已经等我很久了。

    06

    我缓步走入殿中,皇帝听到脚步声,放下手中书卷,皮笑肉不笑地望向我。

    帝王气势扑面而来,我的冷汗瞬间湿了里衣。

    皇后回来了。

    我屈膝跪地,向皇帝行了最标准的跪拜礼,躬身长拜到地。

    把陆相的名单告诉朕,今晚的一切,朕可以一笔勾销。

    我后背发凉。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一切尽在皇帝的掌握。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