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章

    13【历史名人吕雉对你关注度提升,经验值+10。】

    【花费100经验值,可兑换一把技能副本钥匙。】

    【系统无智能客服,请宿主自行摸索系统功能,祝宿主早日成为明君。】

    刘盈当即鲤鱼打挺,然后屁股一疼跌落床上。

    只要令阿父阿母震怒,就可以成为明君?天底下居然有这么美妙的事,好耶!

    -

    多年后,刘邦和吕雉因儿子教育问题成为怨侣。

    刘邦:此子不类我!

    吕雉:不类你似谁?!和你一模一样!

    大汉第一夫妻再次互掐,太子刘盈抠着鼻孔路过。

    本孝悌仁义千古明君,今天去找谁刷经验值呢?

    注:

    这是一篇作者放飞自我的按摩头脑的纯爽文,主角无敌流。

    正文有主角完整感情线和女主完整成长剧情线。不考据,半架空,不喜误入,谨慎观看,不用和我争论,请选择符合你喜好的作者支持。

    请不要在其他地方推我的文,也不要在我的文下说其他作品不好,m(-_-)m跪谢。

    ——接档历史大长篇求预收藏《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卖乐坊,生男埋没随百草。”

    谁都知道,大宋的士大夫只要不想做事,日子可就太好过了。

    曹暾穿越宋朝后,本来也只想当个躺平的士大夫。

    可他见到借住的农家夜晚埋了活着的儿子,白日送懵懂的女儿去乐坊,心里终究不舒坦,想要做点什么。

    他给旧党递送边疆屯田强兵的建议,被旧党斥责穷兵黩武,贬斥为新党;

    他给新党递送先试点后推广的建议,被新党斥责因循守旧,贬斥为旧党;

    他只好去找旧党中思维较为开明的苏轼抱团,苏轼骂他偶像卫青“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气得他和苏轼当众打了一架,抱团失败;

    他气冲冲地去寻后世传说中苏轼的宿敌章惇共同对付苏轼,章惇嫌弃他文采太差,只想和苏轼贴贴。

    曹暾哀叹“穿越救不了锉宋”,准备继续躺平。

    这时,姑母曹皇后说她不是自己的姑母,而是自己的母亲,当今官家是自己的父亲,让自己梳洗一番进宫当太子。

    啊,原来我姓赵?

    那锉宋的锅岂不是我的了?!

    曹暾……啊不,赵暾瞥向身后虎视眈眈的语文天团,感到压力山大。

    第1章

    第

    1

    章

    我看这大秦要完

    今日刘太公家的幼子刘交终于归家,全家人却闷闷不乐。

    始皇帝前年听取丞相李斯建议,民间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皆焚;去年又被术士所骗,术、儒同根,一些儒士也惨遭牵连。

    原本始皇帝刚称帝时声称包容百家,召六国学者去咸阳学宫做学问,尤其对儒家颇为重用。

    刘太公花了许多钱把刘交送到咸阳学宫,拜的老师乃是荀子的弟子、丞相李斯的同门,被世人尊称为“伯”的浮丘。

    始皇帝焚书坑儒,咸阳学宫关闭,刘交也只能归家,青云路从脚下断裂。

    刘太公身为一家之主,孙儿都有了,已经很少哭泣。今日他号啕大哭,悲不自禁。

    刘家人人悲戚,刘交的三兄刘邦事事潇洒自如,居然也在叹气。

    刘太公哭道:“昔日秦国招揽六国人才,要么重用六国名士,要么任用咸阳学宫的贤才。现在他们名士也不要了,咸阳学宫也关了,这是让我们六国士人祖祖辈辈都把头埋土里吗?!”

    刘盈在门外踮脚,露出一个光秃秃的脑门。

    他回头问道:“大父的话是什么意思啊?”

    他背后的少年背着手:“就是这个意思。”

    刘盈回头,提脚就踹。

    萧延拍了拍腿上的鞋印:“说了你也不懂。”

    刘盈抱着小短手,抬起肉下巴,用鼻孔看着面前比他高大许多的少年郎:“叽叽歪歪这么多,其实你就是不知道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你读过吗?看来是没读过。唉,萧伯父那么贤明的人,怎么会有一个不懂装懂的傻儿子。”

    萧延嘴角抽搐。

    哪怕他已经习惯刘盈的本性,刘盈那张嘴一叭叭叭,他的拳头还是硬了。

    刘叔父如长者般宽厚诙谐,见之心喜。刘盈却人嫌狗厌,一张狗嘴难得说出半句好话。真是没有半点刘叔父之风!

    “唉,萧延啊萧延,承认你才疏学浅吧,不丢人。”刘盈闭着眼睛摇头叹气。

    萧延见屋里刘叔父已经察觉窗外有人,正向这边看来,忙拽着刘盈的后领往旁边拖。

    他小声道:“说的好像你懂似的。”

    刘盈倨傲道:“我五周岁,你也五周岁?”

    萧延:“……”

    每当刘盈搬出自己的年龄时,萧延就气不下去了。和五六岁的孩童一般计较,自己那才是真的丢脸。

    萧延在心头默念“不生气不生气,不和幼童计较”,但还是中了刘盈的激将法,给他详细解释刘太公话里的意思。

    在秦始皇称帝之前,人才想要在他国入仕,主要有两条路。

    一是在本国或者小国刷名声,比如成为名士的门客,被名士举荐为官,再拿着资历去大国投效;

    二是选择有学宫的国家,拜有名气的学者为师,通过师门的圈子入仕。

    至于军功入仕,只要是个士人,就知道那是骗傻子庶人的。

    军功可能能让庶人得到些田宅,免除一些徭役赋税,但想要入朝为高官,绝无可能。秦国实行了军功制这么多年,为将者皆是贵胄,一参军就有爵位在身上。

    刘太公虽然务农,但其祖父乃是魏国大夫刘清,外放为丰邑令,号丰公。

    丰邑地处秦魏楚交界,几经易主,邑令也换得频繁。

    流水的邑令,铁打的地头蛇。刘太公之父刘仁即使没有入仕,乡人也尊称其为丰公。直到刘太公当家的时候,刘家才衰落成仅有些薄财的庶人。

    刘太公咬牙打拼了几年,把家都从丰邑搬到了沛县,终于壮大家产,给儿子请了教授文武的老师,想让儿子重新回到士族阶层。

    长子早逝,次子刘喜守家业;喜武的三子刘邦出游给名士张耳当门客,擅文的刘交送去咸阳学宫拜丞相李斯的同门为师。

    两个儿子总有一个能为官吧?刘太公怎么想,自己的安排都非常完美。

    谁知道,天杀的暴君秦始皇完全不遵循曾经的规则。

    张耳号称魏国第一名士,还给战国名声最盛的信陵君当过门客?

    杀杀杀,这么厉害的魏国名士必须杀了!

    老老实实刷名声等秦始皇招安的张耳懵逼出逃,给张耳当门客准备蹭官当的刘邦也只能灰溜溜回家,考了一个亭长勉强度日。

    咸阳学宫?

    曾经写过《谏逐客书》的丞相李斯过河拆桥,甚至把同门当贼寇防备。

    关停,必须关停!谁也不能再通过咸阳学宫入仕!

    儒生们也不争气,非要和始皇帝对着干,全部被驱逐出咸阳。

    刘盈捏着下巴提问:“那以后六国士人要如何在秦国入仕呢?”

    “你还真听懂了?”萧延狐疑,摇头道,“大概是很难入仕了。”

    刘盈半眯着眼睛啧啧道:“那岂不是秦国人世世代代都站在六国的头上,六国曾经的士人全部都要沦为黔首?”

    萧延闻言,不由黯然:“是啊。”

    刘盈再次抱着小短手,鼻子喷气:“我看这大秦要完。”

    萧延惶恐,捂住刘盈的嘴,惊出一身冷汗:“可别胡言乱语!”

    刘盈使劲晃脑袋,从萧延的手中挣脱,又跑到了窗台下躲着偷听。

    屋内的刘家人已经换了个话题。

    刘邦正在训斥刘交:“你胆子真不小,居然敢带着《诗》回来。”

    刘交讨好道:“三兄,我马上把木牍埋起来,你就当作不知道行不行?”

    刘交的二兄刘喜一向胆小怕事,忙道:“私藏《诗》《书》是要被绑去修长城的!赶紧烧了!”

    刘交不理睬二兄,继续讨好地看着三兄刘邦。

    刘邦叹了口气,懒洋洋道:“小心埋好,埋好后别挖出来看。作为帮你瞒着的交换,盈儿该启蒙了,你来教他。你学《诗》于荀子的弟子浮丘伯,应该能让这竖子服气。刘盈,别躲了,进来!萧延,你也进来。”

    刘盈蹦蹦跳跳跨进门,从刘邦的手臂下面钻过去,爬到刘邦腿上坐着:“我是竖子,阿父是什么?竖父?”

    萧延跟在刘盈身后走进屋,恭敬地站在刘邦身后。

    刘邦握拳给了刘盈脑壳一下,继续对刘交道:“萧延是我兄长萧何的幼子,也想向你学《诗》。”

    刘交忙道:“萧兄长是大才,我哪敢教他的幼子?”

    刘邦笑道:“你可是大儒荀子的徒孙,别太看轻自己。萧延又不是拜你为师,只是让你指点一二。”

    刘交道:“既然三兄都这么说了,我只能尽力。”

    萧延忙跪坐下拜。

    他今日来刘家,就是父亲猜测刘交可能会带“禁书”回家,特意来学习。

    刘喜仍旧很担心:“真的不烧了?被发现了怎么办?”

    刘邦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二兄,你不用担心。沛县吏极其缺乏,连亭长都只剩下了三四个,各个忙得脚不沾地,哪有空去搜别人家里的禁书?再说了,这沛县豪强,哪个家里没有藏几本禁书?不过是几卷《诗》,怕什么?”

    刘盈又嘀咕:“真的?我不信,我看阿父你每日闲逛喝酒,哪里忙得脚不沾地?”

    刘邦当作没听见。

    刘太公抹掉眼泪:“听刘季的。有大儒注解的《诗》,可以当传家宝了。刘游,盈儿极其聪慧,你要好好教他。我们刘家的未来,恐怕要压在盈儿的肩上。唉,不知道下一代秦国皇帝能不能接纳六国士人。”

    刘交看向刘盈。

    刘盈习惯性地抬起下巴,想给刘交一个桀骜不驯的嗤笑,又被刘邦敲了一下脑袋,才乖乖拱手行礼。

    刘交心里有点怵。这小侄儿看上去不是个乖巧学生啊。

    刘喜的眼神很是羡慕。他长子只比刘盈小一岁,现在连话都说不利索,更别提什么启蒙了。

    虽然刘交有点担忧教不好刘盈,但现在刘家就只有刘邦一人为吏,刘交回家后也要仰仗三兄,正准备应下。

    刘盈却在开口前把脸仰平了,看着他父亲的下巴道:“阿父,你不是曾经在儒生帽子里便溺吗?怎么会让我向儒生求学?”

    刘交不敢置信:“三兄!”

    刘邦神色不变,语气仍旧慵懒:“别听他胡说,他故事听多了,常把故事里的角色和我搞混,不信你听我问他。盈儿,我什么时候在儒生的帽子里便溺?你听谁说的?”

    刘盈又抱起了他的小短手,垂首想了一会儿:“一个儒生投奔你的时候,你的门客阻拦他时说的。”

    刘交愣住:“门客?”三兄都有门客了?

    刘盈板着小胖脸点头:“对,阿父的门客说的。”

    刘邦又问道:“之后呢?我侮辱那个投奔我的儒生了?”

    刘盈摇头:“没有。你很恭敬地对待他,对他可好了。”

    刘邦点了点儿子的鼻子:“笨盈儿,我的门客又不认识他,怎么会向陌生人说主家的不是?很明显那些说闲话的人是我派去的啊。我在考验投靠者的真心。”

    刘盈睁大眼睛:“这样吗?那阿父在儒生的帽子里便溺的事是假的?!”

    刘邦似笑非笑:“不,是真的。”

    刘交再次尖叫:“三兄,你居然真的做此等无礼之事!”

    刘邦瞥了弟弟一眼,道:“对。我幼时往你的虎头帽子里撒过尿,你忘记了?”

    刘交再次愣住:“啊?有这事?好像是有这事……”

    刘邦嫌弃地叹气:“在大儒门下求过学,怎么还是傻乎乎的。你想想,那些儒生一个个膀大腰圆,我虽然不惧他们,也不会故意去招惹。”

    刘交干咳一声,左右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胳膊,转移话题:“三兄,你有门客了?”

    刘邦更加嫌弃:“我都说了,他把故事里的角色和我搞混了。我只是一个亭长,哪来的门客?”

    刘盈辩解:“我没搞混,是你未来的门客!”

    刘邦敷衍道:“哦。”

    刘交看着三兄和侄儿的互动,很是好奇。

    三兄明知道侄儿在胡说,还顺着侄儿的话煞有其事地解释,这种教育方式闻所未闻。

    刘盈接受了他老父亲的狡辩,闭上嘴走神,不再打扰长辈们闲扯。

    刘交和萧延终于能走儒生相互拜见的正式流程,虽然萧延家传是学黄老的。

    见刘交骄傲地拿出他私藏的《诗》,萧延激动地凑上去看,刘盈忍不住又小声嘀咕了。

    “始皇帝曾下令,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讽今者灭族,焚书令颁发后三十日不烧者黥为城旦,官吏知情不报同罪。这只是前年的事。如今还不过两年,不仅官吏对民间藏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县令都常捧着《诗》《书》诵读。连始皇帝的诏令都阳奉阴违了,我看这大秦要完。”

    刘盈说话的声音很小,仅刘邦听清了。

    刘邦低头看了儿子一眼,摸了摸儿子的秃脑壳,不语。

    第2章

    第

    2

    章

    明君尽头我为峰

    刘太公年纪大,哭了许久,精神不济,很快结束了家庭会谈。

    中途溜号的刘邦继续上工巡逻市集,刘喜回去种地,萧延殷勤地帮刘交收拾屋子。

    刘盈对他爹大声喊“你巡逻市集不会又巡逻到酒肆去了吧”,喊完后跟着萧延去刘交屋子里捣乱。

    萧延见刘盈尽帮倒忙,把刘盈从屋子里丢了出来。

    刘交本想对侄儿温和一些,萧延小声对刘交道:“别对他太客气,他会蹬鼻子上脸。”

    刘交笑道:“盈儿还小,只是顽皮了一些,怎么能叫蹬鼻子上脸?”

    萧延叹气:“叔父过些时日就知道了。”

    刘交笑着摇摇头,以为是萧延年少,才对幼童的顽皮不耐烦。自己已经是年长者,怎么会和顽童一般计较。

    他现在如此想着,几日后就自打了一个大嘴巴。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