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6章

    萧文瑶随即说道:“那就麻烦你了,你什么时候出发去大夏?”

    吴渊回答道:“殿下,我今天才回来,怎么样也要休息两天才行。”

    萧文瑶说道:“哦,好,那下次回来你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你的那个朋友的答复。”

    吴渊说道:“好的,殿下。”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一个粗犷的男人声音在他们两个身后传来。

    “瑶瑶,你没事吧。”

    听到这话,吴渊和萧文瑶同时回头,发现是萧鹏天后,吴渊立即说道:“殿下,小的就先告退了,你们聊。”

    说完这句话,吴渊就转身回到了自己的马车旁,继续卸货。

    萧鹏天是萧文瑶的舅舅,也就是萧鸿博原配王妃的哥哥。

    原本萧鹏天不应该姓萧,因为耶律南烟规定萧姓是王室的姓氏,但是处于拉拢萧鹏天的目的,萧鸿博赐姓他姓萧。

    见到是自己舅舅,萧文瑶问道:“阿舅,你找我有什么事?”

    萧鹏天叹了口气说道:“瑶瑶,你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

    萧文瑶愣了一下。

    萧鹏天继续说道:“萧鸿博真是越来越过分了,先是害死了我妹妹,现在又想要将你嫁到那个还没有开化的部落去!”

    听到萧鹏天这话,萧文瑶瞬间提取到了关键词,她看着萧鹏天立刻问道:“阿舅,你刚才说什么?”

    “是我阿爹害死了我阿母?”

    萧鹏天义愤填膺的说道:“除了他还有谁,你阿母身体一直都很健康,怎么可能突然就暴毙了,还不是萧鸿博为了娶王妃,所以才害死你阿母。”

    听到这番话,萧文瑶顿时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崩溃了,她实在不敢相信,自己阿爹居然能够做出这种事情来。

    此时的萧文瑶还抱有最后一丝希望,她继续说道:“阿舅,这些都是你的猜测。”

    见萧文瑶不敢相信,萧鹏天再次叹了口气,“瑶瑶,你还小,不懂这些。”

    “你阿爹已经变得和中原王朝那些皇帝一样了,为了手中的权力,他们什么都可以牺牲,包括自己的妻女。”

    “好了,不说这些了,瑶瑶你放心吧,我会尽量劝说你阿爹,让他不要将你嫁给北鲜王,如果他实在不听,那你阿舅我再想其他办法。”

    萧文瑶感动的说道:“多谢阿舅。”

    ……

    半个月后。

    大夏,京城。

    宣政殿。

    朝堂上,大臣们正在讨论着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这时候殿外突然传来一个人的吼声。

    “北地急报,蛮族异动!!!”

    听到这话,大殿正在为一些礼法吵架的大臣瞬间安静下来。

    很快,一个背后背着三根红色旗子的士兵进入大殿,半跪下,将手中的竹筒高抬过头说道:“陛下,蛮族异动,北郡危急!”

    太监连忙将信使士兵手中的竹筒接过来,然后走到夏皇的身边,将竹筒打开后,把里面的情报递给了夏皇。

    夏皇接过手中的羊皮卷,认真的看了下上面的文字,这是路辰亲自写的情报。

    此时的宣政殿无比的安静,所有大臣的眼睛都在盯着夏皇,整个大殿的气氛异常的沉闷。

    蛮族,一直都是大夏的心腹大患,大夏曾经多次派兵和蛮族作战,结果都是输多赢少。

    即便大夏打赢了,蛮族也能够利用骑兵的优势,迅速撤出战场。

    所以无论怎么打,大夏就是没有办法彻底消灭蛮族。

    看到信中三十万蛮族骑兵即将南下,夏皇的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蛮族骑兵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等到他要收拾世家的时候南下了。

    第76章

    他怎么知道蛮族要南下的?

    夏皇不是傻子,看到路辰在信中说蛮族骑兵即将南下,他就意识到了这绝对和世家脱不了干系,甚至于他的几个儿子之中也可能有人参与。

    作为一个政治上的老油条,引入外敌,然后利用外敌攫取利益这种事,他这个皇帝也不是没有做过。

    宣政殿的大臣们看到夏皇的脸色这么黑,一个个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这是他们这一年以来,第一次看到夏皇的脸色这么难看。

    过了半晌,夏皇才冷笑着说道:“蛮族还真是会挑时候。”

    站在大殿左边最前面那个高高瘦瘦的男子开口问道:“陛下,不知道北郡的情况如何了?”

    男人话音刚落,夏皇便开口说道:“北王来信,说他的人在草原上面截获了蛮族的召集令,蛮族打算集结三十万骑兵南下,占领北郡建国,并且以雁城作为他们的都城。”

    听到夏皇这话,朝堂上瞬间响起了臣子们的议论声。

    “三十万?天呐!怎么会这么多?”

    “建国!若是让蛮族在北郡建国,那我们大夏岂不是一直处在蛮族的铁骑之下?”

    “不能让蛮族南下!”

    “蛮族真是狼子野心,大夏这次绝对不能够轻易放过他们!”

    ……

    听到大臣们的议论声,夏皇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后,八皇子路书云站出来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北王有谎报军情的嫌疑,据儿臣所知,北王到了北郡之后,就整日待在府邸寻欢作乐,完全没有管理过北郡。”

    “他是怎么知道蛮族要南下的?”

    “再说了,蛮族在北郡更北的地方,就算蛮族发布了召集令,他的人怎么可能截获蛮族的召集令,除非他的人已经潜伏到了蛮族居住的地方。”

    听到八皇子路书云这么一说,大臣们纷纷反应过来。

    对啊,北王只不过是懒散的废物王爷,他去了北郡后就没有怎么管事,他怎么可能会派人潜伏进蛮族居住的地方,然后还截获了蛮族的召集令?

    他不像是能够做出这种事情的人。

    难不成北王真的是谎报军情?

    这时候,左丞相林高远开口问道:“八皇子,你说北王谎报军情,除了以北王的行为来推断之外,还有其他证据吗?”

    听到这话,路书云愣了一下。

    随后路书云继续说道:“林相,难道仅凭这一点还不够?莫非你认为北王真的派人去了蛮族居住的地方?”

    林高远淡淡的说道:“下官并不知道北王有没有派人去蛮族居住的北地,下官只知道北王派了红绫信使送信。”

    在大夏王朝,红绫信使代表的是最紧急的军情,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派出红绫信使的。

    在林高远看来,北王就算再傻,也不可能不知道红绫信使的意义。

    至于谎报军情,北王还承受不了谎报军情带来的惩罚。

    若是北王真的是废物王爷,他一个整日在府邸寻欢作乐的王爷,有胆子谎报军情?就不怕夏皇把他的王位给下了?

    所以林高远认为大概率蛮族是真的有异常,至于有没有三十万,这个就不好说了。

    也有可能是北王为了获得朝廷的支援,所以特意夸大了蛮族的骑兵的数量。

    总而言之,蛮族的确会南下,但是蛮族士兵不一定有三十万,这就是林高远的猜测。

    林高远话音刚落,大皇子路毅开口说道:“父皇,儿臣愿意带兵北上,抵御蛮族!”

    大皇子的话刚说完,二皇子就阴阳怪气的说道:“大哥,你是不是太着急了一点,蛮族是否南下都还没有确定,你就想带兵北上,你要是带了兵,你确定你以后是为了抵御蛮族?”

    即便是在蛮族入侵的时候,朝堂上的相互攻讦都是存在的,更别说现在蛮族还没有入侵。

    若是皇子带兵北上,在军中积累了名气,这对于夺嫡之争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任何一个皇子都想要争取这次带兵的机会,同时也不希望其他皇子带兵北上。

    听到二皇子的话,大皇子冷笑了一声,“二弟这是什么意思?抵御蛮族本就是我皇室子弟的责任,莫非你认为我别有私心?”

    正当二皇子要继续开口说什么时,坐在龙椅上的夏皇打断了两人的对话,“够了。”

    见夏皇开口了,原本吵闹如同菜市场一样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蛮族是否真的要南下,这事由朕的影卫去确认,现在你们要讨论的是蛮族南下,应当如何应对。”

    见夏皇都这么说了,众人就不再继续讨论这件事是否真假的问题。

    此时的路书云脸色有些难看,他本来以为蛮族南下会打得北王一个措手不及,或者蛮族南下会掩盖北王被血月楼刺客刺杀这件事。

    没想到北王居然提前察觉到了蛮族南下。

    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北王估计也没有几天活头了,这个时候血月楼应该已经到了雁城。

    他相信有血月楼宗师的带领,北王府就算有那个神秘宗师在,也护不住北王。

    他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争取到带兵北上的权力。

    若是能够带兵北上,按照他和蛮族的约定,彼时他能够从蛮族那里获得一些让步,然后他能够在军中积累一些名望,这样他夺嫡的成功性就会变得更大。

    至于北郡让给蛮族这件事,路书云一点儿都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太子之位。

    北郡只不过是一个穷困的地方罢了,既然蛮族想要,就给他们呗。

    这时,大皇子再次开口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应当立刻调集大军北上。”

    “北王既然使用了红绫信使,那就说明蛮族南下已经迫在眉睫,若是朝廷出兵太晚,以北郡那三万士兵,必然挡不住蛮族的三十万铁骑。”

    大皇子话音刚落,四皇子也开口附和说道:“父皇,儿臣也认为应该立刻派兵北上!”

    这次带兵的机会,任何一个皇子都不想放过,大夏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这是他们在军中树立名望的机会,无论是哪个皇子都不想错过。

    不过就在这时候,路书云却开口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北郡已经是北王的封地,抵御蛮族入侵之事,自然应该交由北王。”

    “若是每次有外敌入侵边疆,都需要朝廷出兵,那需要藩王做什么?”

    路书云这话刚说完,站在百官右上方的男人便说道:“陛下,臣认为八皇子殿下说的对,边疆的藩王本就肩负着抵御外敌的职责,不能够每次有外敌入侵,就让朝廷派兵。”

    第77章

    扩军令

    听到右相赵文翰的话后,左相林高远呵笑了一声说道:“边疆藩王的确有抵御外敌入侵的职责,但北郡只有三万兵马,莫非赵相认为北王能够用这三万兵马打退蛮族的入侵?”

    赵文翰随即说道:“老夫可没有说这话。”

    说到这里,赵文翰又看向龙椅上面的夏皇,然后继续说道:“陛下,北郡本就是抵御蛮族的第一线,常规的三万兵马早就已经不足以抵御蛮族入侵,所以臣认为,如今是时候该给北郡下达扩军令了。”

    赵文翰此话一出,朝堂上瞬间议论纷纷。

    自从夏皇登基以来,为了防止藩王造反,于是就下达了限兵令。

    一个藩王的封地内,按照土地的面积,最多不超过多少士兵。

    北郡的军队数量上限就是五万人,这也就是为什么路辰说要招收新军的时候,只是招收一万士兵。

    赵文翰这话看似没有问题,毕竟北郡处于抵御蛮族的第一线,多给北王一些士兵的名额也是应该的。

    但是……

    一旦开了这个头,其他边疆的藩王也会用同样的借口要扩军。

    抵御蛮族是抵御外敌入侵,那大夏王朝的其他方向还有几大王朝呢,几大王朝虽然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发生战争了,但是谁说的准万一哪天有王朝打过来怎么办。

    北郡都扩军了,别的边疆藩王肯定也会要求扩军。

    这显然会引起连锁反应。

    而且北郡一旦扩军,搞不好其他王朝突然就要进攻大夏了。

    藩王并不都是安分守己的,勾结外敌然后以此为筹码要求朝廷下达扩军令也不是没有可能。

    夏皇不是傻子,他心里也清楚给北郡下达扩军令后会带来的后果。

    然而这时候夏皇却还是开口说道:“拟旨,北郡乃抵御蛮族入侵的第一线,北郡三万兵马已不足以抵御蛮族入侵的需要,即日起,北郡士兵的数量上限提升到十五万,另,北王为北郡封地的藩王,无论发生何事,北王不可临阵脱逃,必须坚守北郡!”

    听到夏皇这话后,赵文翰立刻拱手说道:“陛下英明!”

    夏皇冷眼看了一眼赵文翰,随即继续说道:“王尚书,楚尚书,林相,赵相,你们四个留下,退朝。”

    说完,夏皇就从龙椅上起来,龙袍长袖一挥,直接转身就走。

    很显然,北郡扩军这件事让夏皇很不舒服,但是他不得不这么做。

    如今大夏内部暗流涌动,大夏不可能派几十万大军北上去抵御蛮族。

    要是真派几十万大军北上,那就是在动摇国本。

    夏皇也看出来了,蛮族这次入侵,大概率是和世家有关,至于有没有皇子参与其中,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也不是关心这些的时候。

    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如果真的如同北王在信中所说,蛮族要在北郡建国,那是绝对不允许的事。

    北郡是大夏的门户,北郡一旦被蛮族占领,今后蛮族的兵锋就会直指京城。

    夏皇知道,要解决这次危机,他不仅要向蛮族妥协,还要向世家妥协。

    这让夏皇感觉很是憋屈,自从登基以来,这是让他感到最为憋屈的一次。

    主要是他才刚整顿大夏的军队,蛮族的南下来的太突然了,根本没有给他喘息的时间。

    如果再等一年,大夏军队整顿完毕后,他派兵北上,那些蛮族骑兵根本不算什么。

    可惜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当务之急,还是要商讨一下如何解决北郡的危机。

    夏皇将刚才喊到的四人到书房后,认真的讨论了一下这次蛮族南下的事情。

    最终他们商讨的结果还是以和促谈,派兵是肯定要派兵的,但是不会派几十万大军北上。

    至于割让整个北郡,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商量,可以将北郡的部分土地让给蛮族。

    反正北郡是北王的封地,北王只是一个废物王爷,也管不了这么多土地。

    商讨完具体要做的事情后,林高远径直离开了夏皇的书房。

    他的脸色很不好看,显然对于他们商讨出来的结果很不满意。

    夏皇一共召集了四个人,结果一个户部尚书是世家人,一个兵部尚书也是世家人,还有一个右相是个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大奸臣。

    他们三个聚在一起,能够商讨出什么好办法来?

    无非就是割地求荣那一套。

    林高远回到府邸后,大发闷气,久久没有说话。

    此时,一个身穿盔甲的男人进入大厅。

    男人进入大厅后,就立刻问道:“爹,我听说蛮族三十万大军南下了,这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蛮族南下是大事,刚退朝那些大臣就忍不住到处说,很快身在军中的林修明也听到了。

    林修明现在是麒麟军的统领,对于战争这种事情他是非常在意的。

    听到自己儿子的问题后,林高远回过神来,叹了口气说道:“现在还不确定真假,不过北王动用了红绫信使,大概率是真的。”

    林修明继续问道:“那陛下有什么打算?”

    听到这个问题,林高远呵笑了一声,“打算?呵,他想让你带七万精兵北上,帮助北王和蛮族三十万大军作战。”

    啥?

    听到自己父亲这话,林修明整个人呆住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