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章

    那佳人心头一颤,紧咬下唇,却仍是不愿与他的目光交汇。

    “婉儿,你为何如此不乖?”

    他并未因她的抗拒而有丝毫的退让,反而加剧了几分。

    面对他的强势,她终究还是败下阵来,缓缓抬起眼眸,目光转移到他俊朗的脸上,对上了他的眼眸。

    外厅之中,候着的侍女们偶尔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脸颊上不自觉地染上了绯红。

    她们虽身处一室之外,却能隐约捕捉到那丝丝缕缕传来的微妙声响,心中暗自揣摩,羞赧难当。

    随着时光的悄然流逝,灯芯终于耗尽了最后一丝光亮,室内陷入了一片柔和的暗影之中。

    林清婉终是支撑不住了,以极其柔弱的声线,带着几分哀怜与恳求:“陛下,臣妾……真的……不能再继续了……”

    然而,面对如此婉转的求饶,男人依旧保持着那份令人捉摸不透的执着与坚持,仿佛夜行兽,不知疲倦地追逐着属于他的猎物……

    不知过了多久,这场漫长的夜宴终于缓缓落下了帷幕,归于沉寂。

    萧承渊,如同一只餍足的猎豹,缓缓抽身。

    而林清婉,宛若那朵被暴风雨无情摧残后的花朵,无力地依偎在榻上,周身每一寸肌肤都浸透着难以名状的酸痛与疲惫。

    连续数夜的恩宠,让她实难招架。

    “你今晚依旧表现得不好。”萧承渊低沉醇厚的声音再次响起。

    他轻轻抬起手,指尖温柔地滑过她的面颊,那动作里既有不满也有不易察觉的怜惜。

    此言一出,林清婉的心不由自主地揪紧:究竟要做到何种地步,才能满足这位帝王无尽的期望?

    更何况,今夜的恩宠要是传到了皇后那里,定会引来新一轮的责罚与刁难。

    ——

    两个月前,皇宫内传来了消息——当今圣上要开始挑选后妃了。

    这个消息如同平地一声雷,在大平国上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议论。

    圣上萧承渊继位已有三年,但他自六年前尚是太子时,册封了太子妃,也就是现在的沈皇后,之后便一直未再有新宠的佳话流传。

    对于这件事,民间坊里各种议论与猜测纷至沓来。

    有的说是因为萧承渊刚继位不久,根基尚未完全稳固,为了稳定社稷,暂时无暇纳取新的妃嫔。

    然而,更有一些捕风捉影的传言,甚至对皇帝的个人癖好提出了质疑,说他对于女人并不感兴趣。

    然而,就在今年,局势出现了转折。

    萧承渊突然要在民间展开大规模的后妃选拔。

    以往的妃嫔选聘工作,都是从州级以上的宗室贵族和朝廷重臣里挑选适龄女子。

    但今年的采选却与往年有所不同——拔条件出乎意料地大幅放宽,竟然延伸到了郡级以上的普通官员和士人家庭。

    这一举措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改变命运的机会终于来了。

    上谷郡守林明修原本以为,这种选秀之事,跟自己女儿林清婉没有任何关系。

    女儿自小无欲无求,追求简单的生活,同样,林明修也不希望女儿参与宫中的是非斗争。

    更何况,清婉与武阳侯之子宇文彻早有婚约在身,两人认定彼此,感情深厚。

    两家早已商定,约定两人于今年的八月喜结连理,并且已经开始筹备婚事了,只待良辰吉日的到来。

    谁曾想,圣旨如同一道晴天霹雳,从皇城之中传到林府,打破了林家和宇文家原本平静且充满期待的生活。

    当内侍太监在林府庭院中站定,高声宣读圣旨时,林家的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聆听着。

    圣旨中明确提到,上谷郡守林明修,治郡有方,功绩卓著。家中有女,年岁相宜,姿容秀美,品行端庄,应于二月初六日入宫,参与采选盛典。

    在众多平民百姓眼中,能接到这样的圣旨无疑是莫大的荣耀。

    但是林家上下一听到这个消息时,顿时慌了神。

    接下来,太监宣读的旨意更是震慑有加:“此旨既下,即为国法,不得有违。该女务必按时入宫,不得有误。若敢抗旨不遵,则视为大不敬,当以国法论处,绝不姑息。”

    太监离去后,林清婉的世界随之陷入一片动荡与不安。

    圣旨昭示之事再明确不过,一旦抗旨,不仅她自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甚至可能连累到亲人。

    “爹爹,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她紧紧地拽着父亲的衣袖,声音带着无尽的哀求和绝望。

    林父看着眼前哭泣的女儿,心中万般无奈。

    他劝慰道:“婉儿,爹爹知道你的心思,但皇命难违,我们林家世代忠良,岂能因一己之私而抗旨不遵?”

    林清婉看着父亲的无可奈何,眼眸中抑制不住的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

    她声音带着哽咽,柔弱而又坚定地说:“可是,爹爹,女儿实在不愿去参与那采选,女儿的心,早已系在了子彻哥哥的身上。”

    “婉儿,爹爹怎么会不心疼你呢?但是,那可是皇帝……”林父轻叹一声。

    着急忙慌地准备了一个月,终于到了林清婉入宫参加采选的日子。

    临行前,她坐在窗前,纤指轻抚着一枚精致的玉佩。

    这枚玉佩是宇文彻赠予她的定情之物,如今,它被巧妙地打造成禁步,悬于她的腰间。

    每一次触摸,每一次凝视,都像是对远在彼处的爱人,进行着无声的思念与倾诉。

    “小姐,你别难过了。”丫鬟采薇轻声细语地安慰着她,“宇文公子不是也说了吗?他会想办法的。”

    然而,当采薇提到“宇文公子”这四个字的时候,林清婉默默地垂下眼帘,一颗豆大的泪珠终究还是无法控制地滑落下来,轻轻滴落在她衣裳上,化作一朵凄美的泪花。

    虽然宇文彻是说了会想办法,但她深知其中的风险与艰辛,如何忍心看着他为了自己而陷入两难的境地,在生死边缘徘徊?

    所以当宇文彻说出那些话的那一刻,她无论如何也不同意他铤而走险。

    不久,那个决定命运的时辰终于到来,林府外的马车已经静静地等候多时。

    林清婉在父亲的陪同下,踏上了那辆寓意着未知前程的轿车,开始朝着皇宫的方向驶去。

    她微微颤动的手握着马车窗帘,再一次回首望向那座陪伴了自己十几个春秋的府邸——林府。

    眼前浮现出无数次欢笑与泪水交织的画面,那里留下了她成长的足迹,承载了与家人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

    她的心中涌起一股酸楚,默默祈祷着:“但愿经此一别,我能再度回到这片充满回忆的土地,重踏这熟悉的门廊。”

    第2章

    选妃乃皇室大事

    经历了两天一夜的路程,林清婉终于抵达了玉京——皇宫的所在地。

    一路的颠簸让她疲惫不堪。

    本次采选是要在一千名姿色各异、才艺出众的女子中遴选出三名最为出众的作后妃。

    这个概率对于每一位参选者来说无疑是极其渺茫的。

    不少女孩已经开始私下里议论,纷纷猜测t?自己在这场淘汰率极高的选拔中脱颖而出的可能性有多大,是不是王孙贵族家的女子会有更多的优先权和机会。

    林清婉听到大家的讨论,心中思索:依照这样逻辑,像她这样出身小官吏家庭的女子,最终胜出成为皇室的一员,更是希望不大吧。

    前三轮筛选很简单,无非就是外貌、体态这一类的,她自然是通过了。

    随着五十名女子名单的出炉,她的心逐渐被紧张和无助所取代。

    第四轮的选拔是最激烈的,只要通过,就会进入最后环节——太后和圣上的最终挑选。

    这一环节,家世背景自然是绕不开的一环,性格品性更是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基本的读写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仪态,也是判断女子是否具备成为后妃潜质的依据。

    林清婉站在选拔的现场,心中紧张万分。

    她知道,这一关对于她来说至关重要。

    只要她在这一轮考核中未能过关,便能如愿落选,回归家中,与父母相聚。

    考场之内,气氛凝重而庄严。

    当尚宫要求她展示读写能力时,这位自幼便饱读诗书,精通书画的女子,出于落选的目的,却故意声称自己不擅长读写。

    尚宫闻言,眸中闪过一丝惋惜,轻叹道:“如此佳人,竟不擅文墨,实为可惜。”

    林清婉闻言,心中暗自揣测,自己应该就是落选了吧,毕竟尚宫都这样说了。

    可是,当太监高声宣读着最后进入决赛圈的十名女子的名单时,林清婉的名字赫然在列。

    她不禁愣住了神。

    待名单宣读完毕,她缓步上前,向太监求证,是不是名字写错了。

    太监温声笑道:“林姑娘,错不了,确实有你。”

    林清婉闻言,心中的惊愕更甚。

    她几乎要脱口而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却又生生咽了回去,只是喃喃说道:“可……可是我明明不行的……”

    言罢,她似乎想到了什么,提议道:“公公,或许我们可以去找那位尚宫大人再确认一下,看是否是哪里出了差错?”

    此时,太监拦住了她,说出了一番略有深意的话语:“林姑娘,这其中的缘由你又何须多问呢?你如果有意示弱以求退,若是陛下知道了,会失望的哦~”

    此言一出,林清婉背脊不禁泛起一阵凉意。

    ……

    终究,林清婉还是踏上了最后一轮选拔的舞台。

    这一天,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落,却未能驱散她心中那份深深的寒意。

    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走到最后一步。

    大殿上,萧承渊和太后端坐在那里,目光如炬。

    十名女子按序上前,分别禀报自己的姓名与家世。

    每一位女子介绍完毕后,太后都会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与她们进行交流。

    林清婉站在第八位。

    此时,她紧张地握紧了双手,心跳如擂鼓般急促,深知自己的命运即将在这最后一刻被决定。

    当第五位女子开始介绍自己时,原本一直沉默的萧承渊突然发了话。

    他面无表情,声音冷冽:“不用说那么多,简明扼要地介绍就可以了。”

    此言一出,那位正在自我介绍的女子也戛然而止,面色尴尬地低下了头。

    众人心中都暗自猜测,皇帝陛下今日似乎心情不佳,对于选妃之事似乎并无太多兴趣。

    太后坐在一旁,自然也看出了萧承渊的态度。

    她侧脸说道:“皇帝,选妃乃皇室大事,关乎我朝血脉延续,岂能草率行之?这些女子都是经过层层筛选而来的,自然要问得详尽些,你何故如此心急?”

    萧承渊闻言,面容稍微缓和了一些,对太后说:“母后,儿臣并非心急,而是想着与其让这些女子长篇大论地夸赞自己,倒不如让母后直接问关心的问题来得更为直接。气温渐寒,母后不宜久坐于此,耗费心力。”

    这时太后说:“你倒是个孝顺的,可是从刚才到现在,都是哀家在问,不见你关心这些女子,竟还知道是耗费哀家的心力。”

    萧承渊解释道:“儿臣更希望听一听母后的意见,毕竟母后阅历丰富,眼光独到,您的认可对儿臣来说至关重要。”

    太后被萧承渊这一番有理的话语打动,眉头舒展。

    这时,终于轮到林清婉了。

    当太监以尖锐而响亮的声音唤出她的名字时,她的身体瞬间紧绷,立刻按照礼节跪下,双手平放在地面,头低垂。

    “民女林清婉,拜见太后和陛下。愿太后福寿绵长,愿陛下龙体康泰。”

    她的声音细如游丝,轻若微风,轻轻掠过太后与萧承渊的耳畔。

    太后眉头微蹙,脸上掠过一丝不悦。

    她犀利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林清婉的身上,说道:“你方才说什么?哀家未曾听清。”

    林清婉听闻此言,顿时感到一阵紧张,额头上的汗水悄然渗出。

    她强忍住内心的惶恐,正欲再次鼓足勇气,提高声音重复一遍刚才的话语。

    就在这时,萧承渊适时的开口了:“她刚才说‘愿太后福寿绵长’。”

    太后仔细地打量着林清婉,对萧承渊说道:“这姑娘模样倒是清秀可人,但说话间似乎气虚力弱,缺乏朝气。”

    说到这里,太后本想进一步评论些什么,一旁的萧承渊不容她开口,已经抢先发话:“‘清婉’这个两个字颇有些意思,让朕不禁联想到一首诗。”

    他凝视着林清婉,说道:“林清婉,不知你是否能够猜出是哪一首?”

    萧承渊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试探。

    林清婉心头一悸,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她自然是心知肚明。

    那年她尚且年幼,无意间在《诗经》的一页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隐匿其中,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她急忙跑去问父亲,是否也在《诗经》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父亲微笑着将她揽入怀中,解释道,在他与母亲初次相识的那一刻,母亲的容貌便深深打动了他,他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了《诗经》中的那句诗。

    于是,他便以那句诗中的那两个字为她取名,同时,“清”字和“婉”字也有着纯洁与美好的寓意。

    然而,此刻的林清婉却故作不知,向萧承渊恭敬地答道:“回陛下,民女愚钝,并未知晓。”

    萧承渊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略有深意的浅笑:“那朕便为你解惑。那首诗,正是出自《诗经》——‘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林清婉没有想到萧承渊竟然会对她解释这么多。

    她微微低头,声音更低:“陛下博学多才,民女自愧不如。”

    太后听到这里,转过头来,眼中满是疑惑地看着萧承渊。

    刚才那些女子他都不曾多加询问,但到了林清婉这里,他却与她聊得如此投入。

    然而,萧承渊并未在意太后的目光,他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林清婉的脸庞。

    第3章

    儿臣就选她了

    就这样,十位精心挑选的女子皆被逐一详尽介绍完毕。

    太后转向萧承渊,询问他心仪的三位人选。

    萧承渊故作思索,随后说到:“母后,儿臣中意那个叫林清婉的,儿臣就选她了……至于剩余两位人选,全由母后酌情定夺。”

    太后其实对林清婉的身世和刚才的表现实难满意。

    尽管心中颇有微词,但也明白,林清婉的容貌在这群女子中确实尤为突出,再加上她那柔弱娇羞的神态,男人看到了,难免不会为之倾心。

    皇帝已是成年男子,对美的事物总会有所偏爱也值得理解。

    好在还有两个可以选择,太后宽慰自己,剩下那两个好好挑选便是了。

    “好,既然皇帝已有所决定,那哀家自然是尊重皇帝的意见。”太后沉思片刻后,但还是忍不住试探道,“那另两位女子,皇帝中意谁呢?”

    萧承渊淡淡地瞥了那些女子一眼,仿佛对她们并没有太多的兴趣。

    他淡淡地开口道:“母后看着选便是,儿臣相信母后的眼光。”

    此话一出,太后心中略感安慰,但仍旧半信半疑。

    她知道萧承渊一直以来都是个极有主见的人,自小就不轻易屈服于他人意志。

    而这次后宫采选,是他亲自提出的,想要充实后宫,绵延子嗣。

    可如今,除了他亲自选择的林清婉,剩下的那些佳丽,他却全都交给了她来挑选。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