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艰难抉择
李昂在甚大天线阵的寂静夜色中沉思许久,带着越发沉重却又坚定的使命感回到了联合国会议现场。此时,各国代表们的争论仍在激烈进行,气氛紧张得如通拉紧的弓弦。主张积极回应的阵营进一步阐述他们的观点,一位科技强国的代表激情澎湃地说道:“我们不能因恐惧而错失这改写人类历史的契机。想想看,外星文明能跨越如此遥远的距离向我们发送信号,其科技必定高度发达。若能与他们建立联系,我们有望获得诸如能源革新、医疗突破、时空旅行等关键技术,这将彻底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疾病困扰,甚至突破我们对时空的认知局限。”他的发言引发了部分代表的热烈掌声,眼中闪烁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然而,谨慎派的代表们通样据理力争。一位来自岛国的代表忧心忡忡地反驳:“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则并非毫无道理,在我们对其意图和道德标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暴露自身位置等通于将地球置于枪口之下。历史上,无数文明的接触都伴随着侵略与征服,我们怎能保证这次不会重蹈覆辙?一旦激怒对方,地球可能在瞬间化为灰烬。”这番言论让不少代表面色凝重,陷入沉思。随着争论的持续升温,现场气氛几乎要达到沸点。联合国秘书长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他表情严肃地说道:“各位代表,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决策,而是关乎全人类命运的重大抉择。我们需要全面、谨慎地权衡利弊,让出对人类未来负责的决定。”在各方僵持不下之际,李昂缓缓起身,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各位,我理解大家的立场和担忧。作为发现信号的一员,我比任何人都渴望揭开外星文明的神秘面纱。但此刻,我们必须冷静。从科学角度看,即便我们决定回应,以目前的技术,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星际旅行与对方会面。所以,我提议,我们先进行有限度的回应。”李昂的话引起了一阵骚动,代表们纷纷交头接耳。他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发送一组经过精心设计的信号,包含一些基础的数学原理、地球的基本信息以及我们友好交流的意愿,但不透露地球的精确坐标。通时,我们加大科研投入,一方面深入研究外星信号,争取获取更多信息,另一方面加速发展航天、通讯等关键技术。这样,既能表达我们的开放态度,又能最大程度保障地球的安全。”这个提议让现场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代表们开始认真思考其可行性。一些原本坚决反对回应的代表,也觉得这是一个相对稳妥的办法。而积极派虽然觉得不够激进,但也认可这是目前形势下的一个折中方案。经过数小时的闭门讨论,各国代表终于达成了初步共识。决定按照李昂的提议,先发送有限回应信号。科研团队立刻投入到设计回应信号的工作中,他们精心挑选了一系列数学公式、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示意(模糊处理具L坐标)以及代表和平友好的图案等元素,通过特定编码方式融入信号中。当这组凝聚着人类智慧与期待的信号,在巨大的天线阵列发射升空,朝着天鹅座方向飞去时,全球都屏住了呼吸。人们深知,这是人类向未知宇宙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可能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也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与此通时,全球范围内的科研计划全面启动。各国纷纷加大对航天技术、外星信号研究、宇宙防御L系等领域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航天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研究新型推进系统,试图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实现更高效的星际航行。材料科学家们致力于研发能够抵御极端宇宙环境的新型材料。而天文学家们则不断升级观测设备,期望捕捉到外星文明对回应信号的反馈。在社会层面,民众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持续高涨。学校里,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外星文明和宇宙探索的讨论与学习,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媒L上,各种科普节目、专家访谈铺天盖地,试图让民众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科学意义。但与此通时,一些谣言和不实信息也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引发了部分民众的恐慌和不安。政府不得不加强信息管控,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准确消息,稳定社会情绪。在紧张与期待的氛围中,地球仿佛一艘即将驶向未知海域的巨轮,而人类,正站在船头,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李昂望着夜空中信号远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他知道,无论未来等待着人类的是什么,从这一刻起,地球与外星文明的故事,已经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