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9章

    “不是,应该是被老头捡回来的小乞丐,在咱镇上都五六年了,那个老头专门教小孩偷东西。”

    “不如给那小孩放了吧,怪可怜的,老头就算了,接着再关关。”

    那衙役扫了一眼林清,

    心里琢磨着有没有油水可以捞,

    要真是想发善心捞人,

    他也能敲些银子。

    “那可不行,

    这才关了两天,这小偷小摸的不关个十天半个月的不长记性。”

    这衙役只肯带着两人去牢里看看,一进来林清就差点吐出来,里面又黑又闷热,

    各种臭味混在一起。

    林清看见那个小子了,半死不活地蜷缩在稻草上,

    不大的牢房里塞满了人,这小子被挤得只能锁缩在一起。

    这么多人怕是连口吃的都抢不到。

    林清赶紧跑了出来,这里面实在太难闻了。

    他没见过这古代的牢房,以前也只是在影视剧里见过,今天进来一看,影视剧里的牢房和这比起来简直是豪华大床房了。

    这牢房里又挤又小的,人关在里面跟关牲口似的,一个牢房里塞满了人,横七竖八地连下脚的地都没有。

    林清出来大口大口呼吸了两口,他也看出来了,许是见这个小子有人过来探监,衙役现在不松口了。

    林清也不废话,“多少银子。”

    衙役伸出一把手,林清嘴角抽了抽,怎么不去抢啊!

    “大哥,回家了。”

    “哎哎哎,二两,二两总行了吧。”

    林清这才给掏了银子,衙役去牢房捞人去了,林大哥有些不理解,“管这小子干什么,出来了要是手脚在不干净怎么办?”

    “不用客气,手脚不干净直接打就是了。”

    林清只是觉得这小子是被那个驼子带坏的,看着也是个过得不好的,胳膊上一道一道的伤痕,看样子和他家秦钊大差不多。

    林清做不到视而不见,刚好他铺子里还缺人手,要是改了就留下来,不改就给扔出去,他也不是银子多了没地扔了。

    没一会儿衙役就拖着人过来了,手一松给扔地上了,林清看得嘴角抽抽,这是个人不是沙包。

    林清蹲了下来,“哎,小子,听好了,我花了二两银子捞你,还有之前你偷我的一百文,一共是二两一钱,你欠我的,看你也没啥还的,给我做工抵债,一天二十文,就是一百零五天。”

    林清小算盘噼里啪啦打了起来,给这小子算得清清楚楚的。

    “六十八文。”

    “啥?”对方的声音太弱,林清没有听太清。

    “偷了你六十八文。”

    林清啧了一声,“行吧那,但还有我的荷包啊!那可是刺绣的啊,加一起算你一百文便宜你了。”

    “哎,还能走不能了,叫啥,多大了?”

    “卫小河,十五。”

    “这么大了呀,还以为你十一二呢。”

    卫小河自己爬了起来,跌跌撞撞跟着林清走了。

    家里人都知道林清去牢里捞人去了,知道可能是被拐子拐过去的也没说啥,是个可怜的孩子。

    当林清带着人回来的时候还是惊呼一声,原因无他,这小子带过来就跟个皮毛缠成一团的流浪小狗似的。

    “介绍一下,卫小河,以后要在咱铺子里干活还债。”

    锅里还有晌午没吃完的汤面条,给端了一碗过来,卫小河抢过来大口大口扒了起来。

    秦钊这会儿正在屋里休息呢,听见声音就起来了,出门一看院子里多了个小乞丐。

    秦钊带着敌意瞅了一眼,然后又掩饰了下去,“去哪捡的?”

    “他呀,卫小河,就偷我荷包那个,你这是不是有衣裳,拿一身先给他穿穿,脏死了。”

    秦钊去他的屋里给拿了一身他半旧的短褐,递过去的时候眼神不善地撇了卫小河一眼,卫小河给瞪了过去,他又不是白吃的,这个老板给他花了银子又不是白花的。

    林清让卫小河自己烧水洗澡去了,实在是太脏了,林清还扔给了他一块丝瓜瓤,“好好擦擦,牢里脏死了。”

    等卫小河洗好澡出来了林清这才看清这小子长啥样,长得不丑,就是饿得脸上没啥肉,卫小河住哪让林清犯了难,家里现在住不开了,要是再租个空院子现在也不划算。

    这小子也不知道咋样,放远了林清也不放心,干脆找了个小竹床让他睡铺子里,柜台后面有片空地,在那睡,白天了就把床给搬到棚子下面。

    林清让卫小河在前面跑堂,这小子干活倒是挺伶俐的,就是好一副谁都不服的样子,拽得不行。

    林清也不在意,好好给他干活就行,但原则性错误不能犯,要是敢偷东西直接给撵出去。

    转眼一场场秋雨落下,天气也有些冷了,林清的短褐里面还套了小夹袄。

    林清想着等再过一段时日天冷了,他就准备搬镇上去了。

    林清懒得赶骡车了,手上的鞭子给了秦钊让他赶,他摸出来早上扔在锅底的红薯啃了起来,这红薯是白茬的,烤好之后干面干面的,要是吃上一大口了还有些噎人。

    现在天快冷了,林清盘算着上一些新的吃食儿,天冷了当然要吃火锅啦~

    到时候可以早上卖生煎和鸭血粉丝汤,然后快晌午的时候给换成火锅。

    林清当天去了就说了想做火锅的想法,一家人聚在一起一头的问号,“什么是火锅呀?暖锅吗?”

    “差不多,就是和暖锅的料不太一样。”

    林二姐儿说的暖锅是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里面用的是羊汤鸡汤这些,天冷了就边煮边吃,用的食材也精细,普通人家哪里能吃得起。

    林二姐儿说出了她的担心,“这会不会太贵了,咱做的都是普通人家的生意,谁会花几两银子吃个暖锅呀。”

    “二姐,我们可以食材用便宜一些,可以用鸭肠,鸭胗,猪大肠,毛肚这些东西,这些杂碎并不贵。”

    “这往清淡的暖锅下压不住腥味呀,能好吃吗?”

    “放心吧二姐,我来炒底料,我弄出来大家先尝尝。”

    镇上有专门杀牛的地方,耕牛昂贵而且官府不让私人随意宰杀,官府那边有专门宰杀牛的地方。

    林清过去想买了牛板油回去自己熬制,发现他们这有专门熬好的牛油,倒是省事,林清要了两桶牛油回去,问问了卖不卖牛杂碎这些东西,人家一听是要那东西,直接说要多少有多少。

    那些牛杂碎都是被一些吃不起肉的人买走的,又不是什么精贵的东西。

    林清打听好之后心里有数了,拎了两桶牛油先回家去了,这荤油昂贵,两桶就花了林清十两的银子。

    也难怪少有人家做菜喜欢炸的,油这么贵,哪里舍得啊。

    林清回家之后就忙了起来,起锅把牛油倒大铁锅里化开,往里面扔大葱香菜爆香,然后花椒八角香叶生姜干辣椒豆瓣酱这些往里扔,林清被呛得直打喷嚏。

    这味道实在是太霸道了,香味飘出来老远,还有人跑过来问林清弄啥呢这么香,林清出来笑了笑,“在炖肉呢。”

    反正也解释不清,干脆胡诌算了。

    林清炒好之后一身的火锅底料的味,加了各种料之后炒出来了两桶的火锅底料,林清又烧了开水把大铁锅狠狠刷了几遍这才给刷干净了。

    等他拎着桶往堂屋端水的时候,秦钊都已经下学从镇上回来了。

    “回来了,都这么晚了?”

    林清今天是送走竹哥儿几个小家伙了之后才开始熬得,一时没注意竟然都这么晚了,现在秋天了,等到秦钊回家的时候天色都发青了。

    “回来了。”

    “我还没来得及做饭呢,你看着弄一点,我先去洗个澡。”

    “嗯。”

    秦钊放些他的书包就进厨屋做饭去了,秦小花也跑了过来,“哥哥,我帮你烧锅。”

    秦钊伸头一看厨屋里放着两桶红艳艳的东西,还挺香的,“林清今天在家弄啥呢?”

    “小嬷说炒火锅底料,他不让我帮忙烧火,说身上都是味儿,我闻着可香了,就是这咋吃呀。”

    林清熬火锅底料的时候秦小花跑过来了好几趟,可香可香了呢。

    几个人第二天就吃上了林清弄得火锅,家里有小铁锅,熬了骨汤直接放入底料一起煮,鸭杂这些都是现成的,林清又让卫小河给买了牛胃和血管这些东西。

    林清想吃毛肚和黄喉了,来了这这么久了他还没吃上过火锅呢,之前吃烫菜都是炒鸡的时候往里烫,但和火锅的味儿还是不一样的。

    白天冬二话不说就拎着去洗了,这东西他还是第一次洗,腥臭难闻的,光水都用了好几盆了。

    秦小花跑后面看了看,捂着鼻子又跑开了,“白小嬷,这东西好臭呀!”

    白天冬笑了笑,“洗干净就不臭了。”

    白天冬洗了好久才给洗干净,林清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毛肚虽然好吃,但洗起来确实麻烦,他自己都不愿意下手的,想着上了火锅了,要是生意好了就招个婆子专门洗这些杂碎,让白天冬去前面收拾桌子。

    几个人的晌午饭错开了饭点,一点多没啥人的时候几个人在后面吃了起来。

    林清弄了两个锅,一个骨汤牛油锅,一个骨汤锅,摆的菜有毛肚,黄喉,鲜鸭肠,鸭血,麻辣猪肉,牛肉片,豆腐,豆皮,红薯片,莲藕连,小青菜,粉丝这些东西。

    好多东西林清都没来得及准备,他准备在弄些牛肉丸,鱼豆腐这些丸子类的东西,简直完美。

    牛油锅煮开之后香味立马飘了出来,几个小的纷纷咽了咽口水,这香气实在是特别又霸道。

    林清还给每个人调了料子,“都尝尝这火锅咋样,过两天等准备好了就上火锅。”

    众人纷纷动起了筷子,两个锅底呢,想吃哪个捞哪个锅底的。

    林大娘和丁小猫吃得是不辣的锅底,其他人还是更喜欢牛油锅底,看得出来大家都很喜欢,倒入锅里的菜一熟就被捞了个干净。

    就连秦钊端着碗也不停得夹菜,秦小花也是吃得头都不抬的,好在准备的食材够多,要不然都不够几人吃的。

    众人吃过以后一致觉得这个生意能做,等到天冷以后这吃火锅的人肯定很多。

    林清下午就去铁匠铺子里订了八口铜锅,煮火锅铜锅比铁锅好用不说还便宜,干脆订了铜锅,林清在地上比划了一下,让人家给他做成鸳鸯锅。

    等林清把所有东西都给准备好了都小半月了之后,一场小雪落下天气更冷了,林清早上都有些起不来了,赶骡车都嫌冷的。

    林清一来叫了卫小河过来,“那,一两银子,你自己去铺子里买身袄子,欠的银子接着给你记账。”

    他之前是想给卫小河做身袄子的,但这小子愣是不让做,今天下了一场小雪,在不穿袄子要冻死人了。

    卫小河在这干得也挺久的,相处这么久了林清也从他嘴里知道了他的身世,爹娘死了,被驼背教偷东西,饭都吃不饱的,哪天要是偷不到或者偷少了还要挨打。

    卫小河这次没有拒绝,拿了银子去外面买袄子去了。

    “清哥儿,过两天要不住镇上吧,你这来回跑多冷呀。”林大娘心疼得说道。

    “行,等我在教几日就和木哥儿他们说。”

    早上天冷来买吃鸭血粉丝汤的人更多了,林清刚好准备明天上火锅,他的菜品都刻成小牌子挂柜台上去了。

    菜品有毛肚,黄喉,卤肥肠,虎皮鸡爪,麻辣牛肉,鸭血,鲜鸭肠,小郡肝,牛肉丸,鱼豆腐,豆泡,豆皮,腐竹,油炸豆腐,菘菜,萝卜块,红薯片,木耳,贡菜,宽粉,手擀面。

    小料弄了麻酱,葱花,香菜,辣椒油,食醋,麻油,蒜蓉。

    这次准备上的食材比上次他们吃得多了不少,能上的林清都给整上了,只等着明天上火锅了。

    这天一冷买生煎的人没有之前多了,倒是鸭血粉丝汤卖得不错,做吃食儿就是这样,也许是这生意做了一段时日了,大家的新鲜感过了,街上还有一些卖蒸饺的分了他的生意。

    林清空了就歇歇,他铺子里后院来回转,哪里需要他去哪里。

    第94章

    “清哥儿。”

    铺子门口站在一对夫夫,

    今天天不好屋子里有些暗,林清走出去才看清是谁,“春哥儿他爹来了呀,赶紧进来,

    咋今天来了,

    今天下雪了路也不好走。”

    春哥儿小爹第一次来林清的铺子,

    之前来镇上也没来过这,

    就远远看着,

    生怕给春哥儿添麻烦了,

    今天下雪了,

    两人就想着给春哥儿送一身厚袄子过来。

    往年他家过冬的袄子不厚,

    今年春哥儿得了这么个好活计,春哥儿的爹娘就先给春哥儿做了一身厚袄子送了过来。

    春哥儿的小爹有些不好意思进,“不了,不了,就给春哥儿送身袄子,不打扰你们做生意了。”

    “哪有,这会儿正好人不多,

    我带你们去后院看春哥儿去。”

    林清拉着春哥儿的小爹去了后院,

    春哥儿的爹也忙跟了上来,

    两人都是生怕给人家添麻烦的人。

    “春哥儿,

    你爹和小爹来了!”

    春哥儿一听他爹和小爹来了眼睛都亮了,“爹,小爹,你们咋来了!”

    春哥儿年纪不大,

    也就才十三岁,放到现在也就是初中生,

    他一个月回家两天,剩下两天不休息多挣些铜板,说不想家那是假的。

    “春哥儿,你和你爹娘说说话,我来煎。”

    “哎。”

    春哥儿小爹把新做的厚袄子给拿了出来,“你看,新做的,怕你冷了给你送过来了。”

    这袄子做得可厚实了,最冷的时候穿上都是暖和的,春哥儿抱在怀里很是高兴,“我弟弟他两有吗?”

    “你弟弟妹妹他们在家又不冷,过年了再说。”

    主要是家里的银子现在都是春哥儿挣得,好不容易攒下些总不能都给花了。

    “小爹,家里银子不够吗?不是刚给了你了?你给弟弟妹妹他们一人做一身呀。”

    “够的,够的,就是不能都一下子花完了。”

    春哥儿小爹不舍得花银子,春哥儿每次带回家的银子,他小爹拿出来一部分补贴家用,一部分给春哥儿存了起来。

    “那我也不穿了,哪能就我一个人穿新袄子呀,咱家现在又不缺那两身袄子钱。”

    春哥儿和芳姐儿来的两个月后,林清就给涨了工钱,刚开始一天二十个铜板,现在一天给涨到了三十个铜板,一个月快一两银子了。

    他都在林清这干活那么久了,拿回家有个三四两银子了,怎么也够做两身袄子的。

    “行行行,等回家了就给你弟弟他们做身新袄子。”

    春哥儿这才高兴了起来,新袄子就是厚实,今天冬天肯定不会再冻到了。

    林清看着春哥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样子也笑了起来,他把手上的汤粉给倒在了碗里面,他们后院的棚子里有张桌子,林清招呼春哥儿的爹和小爹过来,“春哥儿他小爹,过来尝尝我们铺子里的手艺。”

    春哥儿小爹连连摆手,“不了,不了,不给清哥儿你添麻烦了,我们先回去了。”

    春哥儿推着他小爹过去了,“小爹,你不是没吃过生煎包呢,尝尝我们铺子里的生煎包,外面的人家都排着队买呢。”

    春哥儿的爹和小爹这才不好意思坐了过来,在这吃了生煎和鸭血粉丝汤才走。

    春哥儿小爹不停地道谢生怕给林清添麻烦了,还掏出铜板要给林清,林清这哪里能要的,说了两句话就去前面的铺子忙活去了。

    这生煎包和汤粉两人都是第一次吃,之前只听他家春哥儿说过,果真里面的肉馅那么大一颗,这肯定不便宜吧。

    春哥儿说早上吃早饭的时候都是让随便吃的,现在春哥儿小脸都圆乎了一圈了,春哥儿得了这么个活计,连他家的日子都宽松了起来了。

    “春哥儿,你在这好好干,家里也没啥事。”

    春哥儿嗯嗯点头,“知道的,小爹。”

    两人要走的时候,春哥儿忙喊了一声林大娘,“林姥姥,我买一些生煎包。”

    “哎,拿就是了。”

    春哥儿拿了油包纸拿了八个生煎给裹在里面,“小爹,你回去了用油煎一下再吃,可别蒸,蒸了就没这好吃了。”

    “哎。”

    春哥儿送了他爹和小爹和后门出去了,他又忙进他屋数了铜板出来,八个生煎包就是四十个铜板,要是让他小爹知道了肯定要心疼这些铜板,他这才没说多少文一个。

    春哥儿跑前面放铜板去了,“林小嬷,我刚给小爹买了八个生煎包。”

    “拿着就是了,你小爹他们也不常过来。”

    “那不行,林小嬷你已经请我小爹他们吃饭了。”春哥儿把铜板撒在了钱匣子里,又跑后面忙活去了。

    今天春哥儿的爹和小爹过来看他了,春哥儿干活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笑,芳姐儿打趣了他一句,“再笑脸都要烂了,还是你爹和小爹对你好,得了你的铜板先想着给你做身厚袄子。”

    “我小爹不舍得一下子花那么多银子做袄子,我给他的铜板他还给我留一部分呢。”

    “你小爹对你真好,哼,就我爹那样,每次回去恨不得把我手上的铜板都给要走了,我才不给他呢。”

    芳姐再来之后就回去过一次,一回家他爹就问她工钱,芳姐儿就给了三百文,何老汉虽然不满但也没敢怎么样,生怕芳姐儿一不高兴一个铜板都不给他了。

    林清吃了晌午饭就回去了,上午一直在落着小雪蛋,林清赶着骡车准备早点回去,他头上戴着毡帽把自己给裹了个严实,就连没穿几天的薄袄子都换成了厚袄子。

    “秦钊,今天下了学就住镇上吧,我过几日也要回来了,现在天冷得紧别来回跑了。”

    “没事。”秦钊摇头拒绝了,他也没觉得有多冷,这才刚落了一场小雪蛋,往后才冷呢。

    “行吧呢,反正也跑不了几日了。”

    林清又朝着院子喊了一声,“芳姐儿,要我回家帮你带过来点什么东西不?”

    “林小嬷不用了,上次我拿了袄子了已经。”

    “行。”

    林清是看今天春哥儿家过来送厚袄子了,他想着芳姐儿要是有厚袄子的话,他回乡下的时候给捎带过来。

    林清不知道芳姐儿哪来的厚袄子啊,但芳姐儿也不是委屈自己的人,过几日她准备自己买了布和棉花,自己做一身厚袄子穿,她现在手里攒了二两多银子了。

    林清赶着骡车走了,这天说变就变,前几人还只是穿个夹袄就行了,今天就开始落雪蛋了。

    秦小花也穿着红布新袄子,头上也带着同色的小毡帽,小丫头跟个不倒翁娃娃似的坐在林清身边,林清笑了一声,“冷不冷?”

    “不冷。”

    林清赶着骡车慢悠悠地走在官道上,山间落了一层薄雪,还挺好看的,林清虽然怕冷,但也觉得还好。

    第二天早上再去镇上的时候路上就没了落雪了,今天铺子里要上火锅呢,林清去得早了一些。

    他来的时候铺子里正是最忙的时候,早上都是来吃生煎和鸭血粉丝汤的,还有不少小厮手上挎着食盒排着队等着。

    早上是林清铺子里生意最好的时候,从前两天开始林清让人刻的火锅食材的牌子就挂在了墙上,整整齐齐的牌子来铺子里客人一来就能看见。

    不少人纷纷问林清这是什么新鲜吃食儿,林清说是火锅,就跟大户人家吃的暖锅差不多,就是用的食材没有精细,价格也便宜些。

    牛肉和牛肉丸这些贵的是三十文一份,毛肚和鸭杂这些买的便宜,一份是十五文,豆制品十文,菜五文,锅底加炭火是三十文。

    林清的定价对于镇上普通人家来说也不算便宜的了,林清算过了,要是全都点了一个遍的话也就四百文出头,主要是牛肉和炭火这些东西贵,人均算下来的话也就四十到五十个铜板。

    比大户人家吃一顿暖锅动辄二三两银子比起来便宜多了,人家那么贵的暖锅用的都是牛羊肉或者鹿肉,林清的荤菜多用的牛猪鸭这些的杂碎,用料便宜,成本就低了不少。

    不少人心里还是怀疑这都是杂碎这些东西,能好吃吗?直接往水里涮多腥气呀,这咋吃呀。

    但也有人觉得这么挺便宜的,要不然试试?

    林清的火锅没开张呢,就已经订了四桌了,老刘是最喜欢琢磨吃的,一听说林清要上个什么火锅,二话不说就订了一桌。

    老刘来得早,他听林清说人多了划算了,就邀了三四个好友一起过来吃,他来得早,这会儿铺子外面还有不少人在排队买生煎呢,不到饭点呢,铺子里吃鸭血粉丝汤的人倒是没有那么多。

    “刘伯来了,您看看吃啥。”

    “给我来份牛肉,牛肉丸,鱼豆腐,腐竹……”

    老刘点着林清拿了毛笔在纸上记着,为了方便点菜每个菜牌子上都有编号,人家点菜的时候只需要在纸子上写数字就行了,这套牌子后院也挂了一套,到时候对着念就行了。

    现在铺子里识字的就他和秦小花,林清想着也够用了,他在前面负责点菜,写好了让秦小花去后面念菜单,卫小河负责端菜,他二姐招呼客人。

    林清写好了菜单子给了秦小花,“去吧。”

    “哎!”

    卫小河先在后院点了炭火给端了上来,用的是个小铁炉子,林清特意定做的,然后锅里舀了辣锅和骨汤锅端了上来。

    这锅底一煮开立马就散发出来香味,老刘呦了一声,“林小哥儿,你这暖锅弄得和人家不一样呀,竟然还能一下子煮两个锅,我还是第一次见呢。”

    “有的人不能吃辣,干脆弄两个锅,这样整还能省炭火呢。”

    “还是林小哥儿你聪明呀。”

    林清已经帮忙调了五份蘸料出来了,“一会儿可以蘸着吃,味道更好。”

    火锅底下点着炭火,坐在一旁一点都不觉得冷,老刘请的几个人也陆陆续续过来了,卫小河端着托盘把菜给上了满满一桌。

    几个人一来就对着这锅很是稀奇,又闻着实在是香纷纷咽了咽口水。

    其他三桌也陆陆续续过来了,林清给他家讲着各种食材在锅里要涮多久,“毛肚和鲜鸭肠七上八下,这个时候最为脆爽,还有……”

    “林老板啥叫七上八下啊?”

    林清拿了筷子给大家示意,在锅里上上下下烫一下,然后给送在客人碗里,老刘尝了下毛肚,“嗯?确实好吃,林小哥儿这毛肚是啥东西呀这是?”

    “牛杂碎。”

    林清亲自招待着第一批的客人,香味飘出了铺子,外面排队的人纷纷伸着脖子往里看,“那就是老板说的火锅呀,这么香啊!”

    林二姐儿也在前面吆喝,“来吃火锅了,今天进铺子里的客人每桌送一份牛肉丸!”

    林清用的都是粗瓷的土碗,碗口和他手伸开那么大,食材都是放得冒尖,就牛肉和牛肉丸这些少一些,牛肉丸一碗里面放了四个。

    铺子里老刘几人吃得热火朝天的,围着炭火又喜欢吃辣的,吃得一头的汗,这会儿丝毫感觉不到冷了。

    外面不少人闻着香味纷纷过来看看,看见每样东西都不便宜,不少人觉得贵,就那么一碗素菜就要五个铜板,都能买上一颗菘菜回家吃了,哪里要这么贵的。

    但镇上有的是不缺银子的,闻见香味了又看别人吃得香,也要上一桌,然后跑回家喊人过来一起吃。

    铺子里的八张桌子很快就坐满了人,铺子里不在卖鸭血粉丝汤了,就只卖外带的生煎包,后厨的几个人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大家都忙碌了起来。

    第一天上火锅生意还不错,除了三四点那会儿没人,一直做到了天黑,林清挺满意的,这样挺好的,等他的火锅生意有些名气了人就更多了。

    林清今天回来的有些晚了,他和秦钊说了等他下学了一起回去,三个人回到家的时候天都微微黑了。

    林清忙去做饭去了,忙了一天了林清打了个哈欠早早睡了,明天也不知道咋样呢,不过看今天过来吃火锅的客人大家都很喜欢。

    林大哥他们在镇上呢,林清走后又忙到了一两个时辰才收工,天黑之后生意反倒更好了起来了。

    第95章

    第二天起来打开铺板,

    依旧是先卖生煎包,鸭血粉丝汤已经不在卖了,而且现在只能外带。

    林清来了才知道他走了之后,他大哥他们又忙了好久,

    今天一早又起来煎生煎包,

    人不能这样使呀,

    要累倒的,

    林清想着再看看,

    调整一下或者再招人。

    等到快晌午的时候就有人陆陆续续过来了,

    那会儿门口突然涌过来不少的人,

    但林清就八张桌子,

    这哪里用得多来呀,只能让人在外面等着。

    红儿也拎着食盒带着几个小厮等着,昨天她家来买生煎的小厮说铺子里又上了个叫火锅的吃食儿,有点像暖锅,但又和暖锅不太一样,金瑶来了兴趣,让明天买些回来了。

    听小厮说带的菜多,

    红儿带着几个小厮过来了,

    她也想过来凑凑热闹。

    谁知她来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不少人了,

    她只能带着人在外面等着,

    而且还很慢,半天了才走一桌人。

    眼看要等到她了,后面一家子推了她一把要排她前面,红儿这哪里愿意的,

    “你干什么!”

    这一家人欺负红儿是个姑娘,这才敢往她前面插,

    听说这家上了特别便宜的暖锅,而且味道也好,不少稍微富裕些的人家都乐意过来尝尝。

    “明明是我们先来的,你这小丫头不讲理。”

    “什么你们先来的,我都排了半天了!”

    红儿带着的几个小厮也赶紧过来帮忙吵架,这家人以为就红儿一个人呢,没想到还有几个小厮,这才明白是大户人家的丫头,但也不敢轻易得罪,又骂骂咧咧了两句,“我家小孩明明在你前面。”

    “放屁,让你家小孩跑我前面就是你们先来的?”

    红儿刚以为这孩子在玩呢,跑自己前面了也就没有在意,谁知道竟然是想抢她位子的,她哪里能愿意。

    林清听见争吵声就出来了,听了个大概,他把人给劝开了,“是这位姑娘先来的,我看见了,要是有人不守规矩我们铺子就不做他的生意。”

    这个男人这才不叫嚷了,哼了一声,扯着小孩扯了过来了。

    林清对着红儿笑了笑,他不眼熟红儿,但眼熟其中一个小厮,经常过来买他家生煎的,“姑娘是要外带吗?去后院吧,那人少。”

    “哎,多谢林老板了。”

    林清开了后门,让红儿看着牌子点,点好之后直接给装到他们的碗里,对方还带了锅,倒是给林清省事了,要个辣锅端着走了。

    红儿回来有些晚了,她带着一众小厮回来的时候,金瑶正和几个姨娘吃着点心呢,见红儿回来这么晚就问了句,“怎么才回来?”

    “小姐,那铺子里的人实在太多了,等了好久才等到的。”

    红儿忙带着小厮把菜给端了上来,金瑶招呼几个姨娘坐了下来,“这吃暖锅还是人多热闹。”

    “是呀,是呀。”

    自从家里的老太太摔了之后,在病榻上缠绵了两个月就走了,金瑶当家之后给几个姨娘提了月例。

    二姨夫郎的爹是教书先生,五姨娘之前是富家小姐,家里获罪流落了青楼,两个人都是识文断字的,帮着金瑶一起做着家里的生意。

    其他几个妾室也都是安分的,从来不敢给金瑶添麻烦,还帮着给未出生的小孩子做些小衣裳什么的。

    “都尝尝,咱这不常出门的也不能去铺子里吃,闻着倒是挺香的。”

    红儿在旁边帮忙烫着菜,她买的时候林清已经告诉她怎么烫了,红儿点菜的时候特意多点了牛肉,牛肉丸这些,杂碎那些就少来了一点,怕家里的姨娘们嫌弃。

    二姨夫郎看着一桌子有些熟悉又陌生的菜说道:“这是不是鸭肠呀?”

    “是的,二姨夫郎。”

    这些姨娘多数是穷苦人家的,桌子上的菜有的还真认识,“那是猪血吗?还有那个看着像鸭胗。”

    金瑶有些不敢下筷子,“怎么怎么多杂碎?”

    红儿忙说道:“各位姨娘还是不要猜了,我怕我家小姐一会儿不敢下筷子了。”

    几人中金瑶和五姨娘都是富家小姐出身,桌子上有些菜都不认识,但听着都是一些杂碎这些东西有些不敢吃。

    其他几位姨娘早就开始下筷子了,红儿捡着牛肉和牛肉丸给金瑶烫着吃,二姨夫郎嗯了一声,“夫人,你尝尝,这鸭肠烫出来竟然是脆的。”

    桌子旁还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小丫头,是三姨娘生的一个小姐,坐在三姨娘身旁乖乖地吃着饭,“三娘,这个豆腐真好吃。”

    红儿笑了一声,“大小姐,那个是鱼豆腐,听老板说是用鱼肉做的呢。”

    金瑶现在也不怕了,每个都尝了一遍,里面那个牛肉丸她最喜欢了,很是劲道。

    七个大人带一个小孩热热闹闹吃了起来,现在饭桌上不仅金瑶有了身孕,还有四姨娘也有了身孕,最近才被诊出来,还不到三个月呢。

    红儿买的不是多辣的,就算是有孕了也能吃,她今天就带了一个锅过去,只能买了一个锅底回来。

    几个姨娘说说笑笑吃了起来,刚开始的时候都忙着吃了,这会儿吃了个半饱了才有功夫说话。

    “这家老板的生意倒是别有心思,虽然弄得些杂碎,但没想到竟然这么好吃。”

    金瑶正咬着鸭肠呢,“这家铺子是个寡夫郎开的,之前送你们那些生煎包就是他弄的,这两日又弄了这个叫火锅的。”

    “啊,那他一个人也挺不容易的。”

    “是呀,还带着前夫的两个的小孩子呢,他家那个大的,和孔方明还在一个学堂呢,对了,就是之前你们听说的那个,咱家老爷想娶回家的寡夫郎就他。”

    金瑶这话一出几个姨娘捂嘴笑了起来,大姨娘丝毫不给孔富贵留面子,“就是那个被他家二姐追着撵的那个寡夫郎啊。”

    “就是他。”

    “原来是他呀,这么个心思精巧的人,孔富贵他还真敢想啊。”

    这件事几个姨娘都知道,不仅她们知道,就连其他大户人家都知道了,纷纷在背后笑话孔富贵。

    二姨夫郎不太能吃辣,端着茶喝了几口,“今天老爷回来,轮到谁了?”

    三姨娘哼了一声,“轮到我了。”

    五姨娘说道:“姐姐要是嫌弃的话,我帮你就是了。”

    “算了吧,我伺候他就是了。”

    “哎呀,咱这位老爷呀,还不如不回来呢,倒不如我们姐妹在一起开心快活呢。”五姨娘说了句。

    孔富贵经常留恋花丛,不着家的时候几个姨娘都高兴,要是回来了就轮着伺候,众人都不愿意伺候孔富贵的,嫌弃他恶心。

    众人正在笑话着孔富贵的时候,外面有小厮递过来了纸条,金瑶看了一眼皱起了眉,几个姨娘立马安静了下来,“夫人,怎么了?”

    “哼,孔富贵又准备给咱纳个新的妹妹了。”

    “啊?是个好相处的吗?”

    “他不会又抢了谁家的哥儿女娘吧。”

    “是呀,是呀,姐姐,不能让他这样啊。”

    几位姨娘议论纷纷了起来,除了大姨娘和二姨夫郎是孔富贵抢娶过来的,后来金瑶嫁了过来,就替孔富贵寻了四位姨娘。

    这四位要么是获罪流落青楼成奴籍的,要么是被狠心父母卖给人贩的,都是苦命的人,金瑶将人从腌臜窝里捞了出来,虽是给孔家做姨娘,但金瑶待她们极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