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08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36章过去的故事

    虽说田会凯脸上并没有太多的表情,但他的眼神告诉赵明哲应该是出了大事。

    “怎么了?”赵明哲第一天上任,并没有

    “兴南村有个老上访户,市里去了好几回了,昨天我和他们村支书刚给他谈好,没想到这老小子竟然跑省里去了。”田会凯哭丧着一张脸说道。

    “老上访户?咱们镇谁分管信访?”赵明哲淡淡的问道。

    “原来是政法委员,上个星期开了个委员会,现在,现在,”田会凯吞了口唾沫,“现在是您分管。”

    这话让赵明哲差点笑出声来,好家伙,人还没来呢就给自己搞了这么一个苦差事,现在屁股还没坐热就要上战场了。

    “说说具体什么情况。”赵明哲将手中的包放到桌上,径直坐了下来。

    “这件事呢年代久远,牵扯到人又多,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跟您讲起,赵镇长,现在咱们信访办的同志已经追到省城了,也把人堵在酒店了,是不是把人绑回来?”

    “绑回来?那不成违法了嘛,到时候有理也说不清了。”赵明哲摆了摆手,“先不着急,反正人已经到了省城了,你先跟我谈谈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这件事说来话长了。”田会凯眯起了眼睛。

    “行啦,长话短说。”赵明哲皱了皱眉头。

    龙城镇下辖有8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田会凯说的兴南村其实是兴南居委会。

    居委会跟村委会一样都是最基层的单位,但居委会管理的人是非农业户口,村委会管理的则是农业户口,现在的户口虽然没有太大的用处,但在三十几年前,拥有一个非农业户口可是一件足以光宗耀祖的事情。

    当然拥有非农村户口,也就意味着兴南村在龙城镇是比较富裕的村。

    既然经济发达,那肯定不能依靠农业,兴南居委会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村下拥有巨大的煤矿,当然煤矿是国家的,但因为矿区占用了兴南村的耕地,所以兴南村接近一半的男人都是煤矿的正式工人。

    千禧年之后,兴南村下的煤矿已经挖掘干净,兴南煤矿打包卖给了一个东山来的商人。

    就算是宝岛来的人,在面对一个没有煤的煤矿时也无能为力,于是在台胞协会的引荐下,与时任龙门县县长刘家元,龙城镇的镇党委书记李武林签署了一个投资计划。

    投资内容就是台商投资1个亿,扩大原有的兴南煤矿矿区,继续占用兴南居委会200亩耕地修建一个热电厂。

    这个项目被省市都搞成了重点项目,当时正值秋收季节,玉米还有十天就能灌浆完毕,但为了基建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县里与镇里强行推平了200亩玉米,当时的李武林还被兴南村的村民送了一个光头林的外号。

    “等一下,你说兴南村有个热电厂?我怎么不知道这件事?”赵明哲打断了讲故事的田会凯。

    “赵镇长,您等我喝口水,”田会凯从随身背的包里掏出自己的杯子,喝了一口水后开始继续向下说。

    土地清场结束之后,台商带着第一期的600万美金来到龙城镇,当时可是2001年,600万美金足够把当时的镇党委书记吓尿,丹江市,龙门县,龙城镇的主要领导干部都来到了现场,参加奠基仪式。

    不仅是这些领导,龙城镇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被迫放假一天,换上崭新的校服在刚刚推平的玉米地里弹腰鼓唱国歌迎接台商的到来。

    “这么轰动的事情,我还真没听说过呢。”赵明哲摸了摸下巴,“后来怎么了,热电厂呢?”

    “哎,这件事说起来真丢人啊,我那时候还是镇办公室的科员,也是第一次见到拄着文明棍,带着高礼帽的人,那气质,啧啧,”时隔二十几年,田会凯在提到这件事的时候,脸上却依旧一副没见过世面的表情,可见这件事在当时对他的冲击之大。

    “继续说吧。”这个故事吸引了赵明哲,他急于知道后面的结局。

    “600万美金到位之后,工厂先搭了基建框架,盖了一个14层的办公楼,他们那边来了一个人天天陪着领导吃喝玩乐,然后,然后,”田会凯的表情突然变得异常愤怒。

    “然后怎么了,都20多年了,你赶紧说呀!”赵明哲的心也揪了起来。

    “这狗日的东山佬不是东西啊,他拿盖了一半厂房做抵押,让镇里跟县里给他担保,在省城银行里贷了两个亿,跑了!”田会凯终于将事情的大背景讲完。

    因为他是整个事情的亲历者,所以很好的将自己代入了进去,不仅在讲述的时候绘声绘色,而且还流露出了他的真实感情。

    “好家伙!”赵明哲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如果是现在社会,这种骗局屡见不鲜,但是在二十年前,这种骗局可就超级先进了。

    不过就算这种骗局超前,可这些官员也都是人精,怎么就能上当呢?

    “不对啊,田主任,咱们刚才不是讲的上访户的事吗?你怎么跟我扯起东山投资商了?”赵明哲苦笑的问道。

    “我先给您介绍一下大背景,后面就来了,当初占用的耕地里,有10亩是兴南村张继国的,也就是这个老上访户,他当时就非要等玉米收完了再让挖掘机进场。”

    “破坏的玉米没有赔偿吗?”赵明哲皱起了眉头。

    “赔了啊,因为那次属他闹的凶,我们也没有什么应对拆迁的经验,于是私底下又跟他签了一个协议。”田会凯一脸为难的回复道。

    “协议?什么协议?”赵明哲问道。

    “镇里承诺他,等热电厂建完之后,分给他家两个工人的名额。”田会凯叹了口气,“谁知道这厂子没建起来呢,后来这个张继国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上访。”

    “这事儿,这事儿也怪不得人家呀!镇里就一直没想什么补救方案吗?比如说可以安排到其他民营单位,也没有必要非得一棵树上吊死。”赵明哲想了一下后说道。

    “哎呀,这件事我们不是没有想过,一开始也给他家安排过两个单位,但这个人脑袋太轴了,死活不去,非要去热电厂,后来不提热电厂的事儿了,而是要当初经手这事的李武林书记和刘家元县长给他道歉,承认当初做错了,你说这,”田会凯哭笑不得的说道。

    “李武林跟刘家元?”赵明哲抽出一支烟,先递给田会凯,后者拒绝后他便塞进自己嘴里。

    “李武林书记后来做了龙门县的常务副县长,现在是咱们丹江市财政局的副局长。”田会凯说话的时候眼睛里涌现出羡慕的火花,“而家元县长卸任后调去了省委组织部做办公室主任,现在是省委组织部的副部长。”

    赵明哲慢慢吐了一个烟圈,陷入了沉思。

    一个是市财政局的副局长,一个是省委组织部的副部长,别说他一个小小的常务副镇长,就算是现在的县委书记杨茹男,见到这两个人的时候也都得拱背哈腰,谄媚至极。

    “说实话这事不太光彩,这两个领导上头的背景都很强,也就把事儿给压了下去,可这个张继国是个死硬分子,非要求个对错,马上都要二十年了,他年年往县里市里跑,咱们龙城镇光信访这方面的评分,比别的乡镇低了一大截,哪年去开会都得挨批评。”田会凯愤愤不已的说道。

    要想解决一个人的问题,那么就先要寻找到他的痛点,赵明哲想了一下后又继续问道,“这个张继国家里是什么情况?家庭困难吗?有几个子女?”

    “都说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张继国还刚好相反,他以前自己开商砼车,后来搞了一个混凝土搅拌站,前几年房地产红火赚了不少钱,这小子也有经商头脑,觉得这两年势头不对把生意全部转了出去,现在保守估计也得有过亿的身家了。”田会凯说道。

    “能在乡镇能做到这么大的产业,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赵明哲摸了摸下巴,感觉这事绝对没有田会凯说的那么简单。

    “对呀,他一儿一女,女儿从国外留学回来后去到在咱们省立医院做了大夫,这么优渥的家庭条件,不在家享享清福,折腾这些干什么呢。”田会凯一副恨其不争的模样。

    “他儿子呢,他儿子做什么?”赵明哲捕捉到了一个细节。

    “他儿子以前是个问题少年,初中毕业就去当兵了,今年刚刚从部队复员回来,在家待业呢。”田会凯说道。

    赵明哲仔细思索了一番,让两个领导道歉是不可能的,他只能从张继国的痛点出发,搞一个利益交换。

    就在刚才田会凯说的这些内容里赵明哲已经发现了张继国的两个痛点,一个就是有钱但是无名,第二个则是他不争气的儿子。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张继国现在处于尊重需求的层级。

    他虽然很有钱,但在别人看来他还是一个土老帽,而获得别人的尊重是他当前的一大痛点。

    可怎么才能让别人尊重他呢?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