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93章

    是小王。

    巧慧笑道:“金凤,你是诸葛亮吗?算的这么准?”

    小王问道:“算什么了?”

    “她说有个人会来迎接我们。”

    金凤急的脸都红了,“我哪有这么说?我是回你说骑自行车......”

    小王先接金凤的袋子,金凤推开了,“嫂子没力气了。”

    “都给我,我一个人就行了。”

    小王一手提着一个袋子,好像不费力气一样,剩两个女人在背后打机锋。

    “他是怎么知道我们买豆子的?”

    “是顾伯伯说的吧,他是顾伯伯的勤务兵。”

    “他是谁啊?”

    “小王啊。”

    “说小王就小王,别用他代替,别人不知道你说的是谁。”

    “我知道就行了,我又不和别人说。”

    回到家,果然顾燎原在。

    “买黄豆干什么?”

    巧慧解释道:“秦时说现在食堂没菜,训练任务又重,跟不上营养不行,我寻思着生点豆芽,再做筛子豆腐。”

    “咱这边的大棚也要搞起来了,在固化县搞的那种就不错。”

    其实顾燎原去年就试图推广,但涉及投入资金,领导意见不一致,就搁置了下来。

    要是推广了,现在不至于食材匮乏。

    吃了饭,巧慧和金凤就开始忙碌了。

    黄豆得仔细挑选,坏的烂的要挑出去,虫口单独挑出来,黄豆荚,小沙砾都要剔除干净。

    金凤用盖帘滚豆子,效果还挺好的,小沙砾用筛子筛一遍。

    挑好的黄豆用清水浸泡。

    大盆要准备两个备用,不能沾一点油腥味的。

    八小时之后,巧慧将泡涨的黄豆均匀地铺展开,盖上湿布,静候它们悄然发芽。

    这仅仅是开始,每天要换两次水,要避风放置,还要遮光。

    生豆芽可是门技术活,不会生豆芽的,比比皆是;会生豆芽的才是凤毛麟角。

    有生着生着停止生长的。

    有生豆芽,生着生着生臭了,烂掉了。

    有的豆芽是生出来了,但发苦发绿,影响口感的,这都算好的了。

    终于到了检验成品的这一天。

    巧慧和金凤蹲在盆子旁,眼神中满是期待。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巧慧轻轻掀开覆盖在豆芽上的湿布,一股清新而略带甜意的空气瞬间弥漫开来。

    只见盆中的豆芽,宛如初生的婴儿般娇嫩,一根根挺立着,晶莹剔透;

    豆子饱满,豆芽葱白葱白的,就像孩子的小胖脚丫,顶端还挂着细小的水珠,闪烁着微光。

    它们紧紧簇拥在一起,又各自努力地向上生长,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生命竞赛。

    “成了!”

    巧慧和金凤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成就感和满足。

    秦时让食堂的两个兵搬走了。

    巧慧不白忙活,食堂都去市里采买,也按市场价付巧慧钱。

    市里的还没巧慧生的好,有坏豆子不说,买回来还有二两水。

    巧慧和食堂算是双赢吧,最终还是战士受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