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小说网/我的姐夫是太子女主/ 第一百一十九章:真相水落石出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百一十九章:真相水落石出

    几乎街头巷尾,到处都在抄录这篇文章。

    甚至还有人给此文添加了一个名字:论知行合一

    此时,在茅庐里。

    一人匆匆地抵达了茅庐外头。

    先生。

    滚!里头的人毫不犹豫道。

    外头的人只好苦笑着道:先生,学生是胡俨。

    就知道你是胡俨,才让你滚!声音里满满的嫌弃。

    胡俨急了:这里有一篇文章,特来向先生讨教。

    茅庐里的人只气咻咻地道:滚滚滚!入你娘!

    胡俨:……

    胡俨叹了口气,刚要走。

    茅庐里的人却是又道:进来吧。

    胡俨这才去而复返,手里捏着一篇文章,径直进去。

    走进去,只见李希颜神色憔悴,疲惫不堪地坐在这里。

    他怒视着胡俨,像是胡俨和他有杀父之仇一般。

    你还来做什么

    胡俨也不多废话,直接就道:此文,先生你先看看。

    李希颜随手便拿起了文章,一看论知行合一,顿时就大惊失色,随即,他开始细细地看起来。

    片刻之后,他身躯颤抖,口里喃喃道:好,好,原来如此,原来竟是如此……

    天哪……天哪,难怪老夫没有想到……义理原来竟就在你我心中,可怜我们竟还上下求索,却不知,这世间的大道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错了,错了,老夫终于知道老夫错在哪里了,存天理,灭人欲……人欲也是心的一种,也是心啊……压抑住了人欲,岂不是连心也灭了人没了心,那与禽兽又有什么分别

    妙哉,妙哉……

    嘎嘎嘎嘎嘎嘎……李希颜大笑,随即又发出了狂笑,只是他过于激动,以至于连笑声都畸形了,像一只公鸭一般,发出古怪的声音。

    爱不释手地连续看了几遍,他放下了文章,这才抬头凝视着胡俨。

    胡俨被这瘆人的目光,看得心里一沉。

    终于……解开了许多的迷惑,哎,你这文章,送的及时啊!如此雄文,真如久旱逢甘雨,老夫原本短了三年的命,现如今……又长回去了一截,看来能多活一年了。只是……

    李希颜皱眉起来:只是此文,是何人所作

    胡俨老实道:是有人……在那杨士奇的寝室里发现的,立即抄录了出来。

    李希颜震惊道:这样说来,定是那位大贤人所传授该死,我叹我不是杨士奇,竟不能受那位大贤的指教。

    说罢,李希颜又开始捶胸跌足。

    胡俨道:探望杨士奇的时候,杨士奇口里一直在念什么‘致良知’,‘致良知’……

    致良知李希颜身躯一震,顿时又瞪大了眼睛:天哪,天哪……我且想一想,我且想一想……老夫现在算是对此,有所开窍了……致良知……

    胡俨死死地盯着李希颜,说实话,他起初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此后得了这篇文章之后,好像瞬间用钥匙打开了一扇门,而那一扇门之后,却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那个广阔的世界,让胡俨神往不已,仿佛这世间,再没有比待在那里更令人憧憬了。

    这一下子,让胡俨感觉自己获得了某种意义的新生。

    只是……这个世界……似乎只有梁柱,只有一个骨架子,只窥测这骨架子,已让胡俨拜服不已了。

    以至于他满脑子想着的是,这骨架子之外,必还有数不清雕梁画栋,令人神往的东西。

    你坐下。李希颜对胡俨道。

    胡俨便跪坐在一旁的蒲团上。

    李希颜这才又道:这致良知,何解

    学生确实有些看法,主要还是受了这‘论知行合一’的点悟。胡俨想了想道:这良知的出处在于孟子,曰: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李希颜颔首点头:不错。

    胡俨便又接着道:只是孟子所言的良知,和这知行合一中的致良知,有何不同呢

    李希颜沉吟道:良知为虚,实践为实在,虚虚实实,即为知行合一。

    胡俨颔首:不错,这也是这论知行合一的本意。

    李希颜便道:所以老夫在想,这致良知的本意,是否是心中有了良知,我辈读书人,该用实践去达成良知所要达成的目的。因而,虚为实,实为虚,虚虚实实,相互砥砺,用实践去坚固我们的良知,而用良知,去指导实践的达成

    李希颜不愧是大儒。

    若说一开始,他还被那知行合一和心即理所迷惑的话,现在有了那一篇论知行合一的雄文,立即开始丰富这一套理论体系了。

    胡俨听罢,便大喜道:不错,不错,可能就是如此!

    致,予以也,达到也。这致良知,可能没有这么复杂,无非是让我用行动,去达到或者予以心中良知所要实现的方向。就如我有实现天下太平之心,那么尽力去匡扶天下,便是致良知。

    李希颜哈哈大笑:对,应该就是如此,若思啊,你不愧国子监祭酒之名。

    这时候,胡俨不再是被入娘的对象了,李希颜对他态度是直接一百八十度转弯,不仅亲切地呼唤了胡俨的字,而且还多了几分赞许。

    这致良知三字,真是振聋发聩,依我看来,这才是读书人该读的学问。没再被嫌弃的胡俨,摇头晃脑地道。

    李希颜则道:我学了一辈子的义理,这一辈子下来,却发现不通,今日得此知行合一之学,方才知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原来不是老夫没读通书,而是这义理早在老夫心中,可怜老夫皓首穷经,孜孜求索,却是误入歧途了啊。那位大贤,真天人也,依老夫看来,怕是程朱也不过如此。

    胡俨听了这些话,笑起来:这些话可不能对外说,外头为了这些话,已经打得生生死死了。

    李希颜冷哼:我等只求正道,何须听人闲言!哎,从此之后,那大贤人便是吾师,此人的学问,实在可怕,若是侍奉吾师,吾甘为牛马。

    胡俨羡慕地道:李先生若是牛马,那我只好做他的跳蚤了。

    哈哈……李希颜此时倒是对胡俨越看越对眼,他一脸欣慰地道:这致良知……你且稍待。

    说罢,他取了文房四宝,轻轻提笔,稍稍沉吟片刻,随即……便开始落笔。.

    胡俨见了,也振奋精神,他站起来,在旁观看,有时点头,有时道:此处明德求善之心,是否用圣贤之心更为妥帖

    对!对!李希颜涂改,继续著文。

    这一下子,二人倒是和谐起来,一人书文,一人在旁代为修饰,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精神振奋。

    很快,一篇文章落成。

    此文……当放出去。李希颜道:文章的名字就叫致良知。

    好,好。胡俨道:有先生此文,足以我论知行合一弥补不足。先生大才……

    哪里大才,不过是拾人牙慧。若不是那大贤人提点,老夫只怕现在还在歧途中呢,老夫放出此文去,不是为了名利,只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学到这大贤人的学说,若能为那大贤人奔走,老夫死也甘愿了。

    胡俨若有所思,口里道:何不如,我们编纂一部这大贤人的传习录吧。

    李希颜沉默了一下,随即喜道:这……妥帖吗

    胡俨便道:那大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定是一位不世出的奇人,此等贤人,最是害怕自己为名利所累。他隐而不出,可这样的学问,若是不能推而广之,实在可惜,你我索性班门弄斧,将这大贤人的学问完善一些。

    譬如将这一篇论知行合一,还有先生这一篇致良知,搜罗在一起,往后再有好的文章,也搜罗起来,订为《传习录》,供后世之人学习,这便是天大的功德。

    李希颜略带担忧地道:就怕我们的这些领悟,要教那大贤人笑掉大牙。

    贤人定是至德至圣之人,怎会怪我们呢

    所谓传习录,其实就是供人传播和学习的书,往往是某个大学问家,他们的弟子们抄录他平时的学问,而后再加上一些弟子们对此的理解,用以让后代学习的。

    譬如《论语》,《孟子》,其实就是典型的传习录。

    李希颜思量片刻,随即大笑:哈哈,妙,妙极,你我虽未拜那大贤者为师,可终究受他指教,这不是师,却胜似师,我们虽然才疏学浅,可编纂传习录,却应当还是足够的!

    就如此,老夫继续再根据这知行合一、心即理,还有这致良知写几篇文章,你是国子监祭酒,著书立说之事,你出面更方便一些。

    甚好。胡俨点头,他激动地捏着自己的胡子,激动得难以克制,颤抖的声音道:都说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可这不过三百年,圣人即将要出世了。

    …………

    一份份的奏报,送入了宫中。

    朱棣看着这些奏报,哭笑不得。

    都说读书人孱弱,喜欢讲道理。

    可谁晓得,单单一个南京城,读书人斗殴的事件,短短三日,就超过了七十多件,而且大多是一窝蜂的打,规模最大的一次,参与者竟有百人。

    是的,三十多个打七十多个。

    朱棣觉得头大。

    入他娘!朱棣忍不住又骂骂咧咧起来:真没想到,这些家伙,倒也有怒发冲冠的时候。

    方才就在此的姚广孝,不禁微笑道:读书人平时讲理,遇到了理讲不通的时候,还是要打人的。那孔圣人在世的时候,周游列国,这打的其他学派读书人也不少,这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陛下可曾听说吗

    朱棣冷哼道:亏得这些人,成日教朕要宽仁,敢情他们的祖师爷,也和朕是一样的啊。

    姚广孝很喜欢调侃读书人,毕竟自己是佛门中人嘛,不过他沉默片刻,就道:倒是那位大贤人,贫僧倒是也想知道是谁,此人的学问,可谓通天。

    朱棣诧异道:就凭他那几句话

    姚广孝道:陛下千万不要小看这几句话,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实在深不可测!

    何况,今日贫僧见市面上出现了一部传习录,说是那大贤人的弟子李希颜和胡俨二人编撰,其中收录的两篇文章,实在教人看得心惊,说实话,贫僧若不是佛心坚固,怕也要被他们迷惑了。

    朱棣却是捉的重点不一样,吃惊道:李先生和胡卿家都成了那什么大贤的弟子

    他们自称的。姚广孝道:现在南京城里,自称是那大贤人弟子的人不少,当然……也有人话里对那大贤人多有不敬,就为了这个,读书人们才闹得厉害,你看,这不是打起来了吗

    朱棣不禁失笑道:朕也没想到,他们会为这个拼命!看不懂了,实在教人看不懂,这样的大贤实在恐怖。

    说罢,朱棣却是回头看一眼亦失哈道:张安世那几个家伙,最近在做什么

    亦失哈道:这几日……听说在炸鱼。

    朱棣猛地皱起了眉头,气咻咻地骂道:他娘的,朕就知道他们又闲来无事,不好好的给朕做买……著书立说,成日不干人事,该给他们多看看那《传习录》,说不定能老实一些。

    亦失哈尴尬地笑:他那学堂……倒是最近……建的快差不多了。说是要打开门做生意,不,是要在那讲授学问。

    朱棣听罢,怒气又一下子收起来了,喜道:好好好,总算干了一件正经事,朕就是担心大家不肯掏钱啊。

    亦失哈诧异道:陛下您说什么

    朱棣咳嗽一声,才道:朕怕那些家伙们,不愿读书,舍不得将人送去。

    亦失哈道:想来以正义堂当初的名声,学生肯定有的吧。

    朱棣点点头:这事儿,你让人盯着。

    说罢,朱棣又想起什么,便又道:那杨士奇,病好了吗

    太医说……好了几分。

    好了几分

    就是……人没那么疯癫了,只是偶尔会想说几句胡话。

    朱棣点点头道:等他好了,召他入朝,朕要亲见他。

    喏。

    …………

    公子,公子……

    张三气咻咻的在江边找到了张安世。

    张安世正在骂着丘松,踹他屁股一脚,骂骂咧咧道:入你……你他娘的,就因为你成日在这炸,现在鱼儿也不见了,你就不能换一个地方,浪费我的火药。

    丘松昂首抬眼,一双呆滞的眼睛死死看着张安世。

    张安世见状,有点心虚,差点忘了,这个四弟的情绪容易不稳定啊。

    于是又笑,摸摸他的头,安抚道:大哥和你开玩笑的,你不要记恨大哥,大哥心里有你。

    说罢,这才回头看张三:咋了

    张三道:有人和咱们抢生意。

    顿了一下,张三不忿地接着道:近来书铺里,印了一批书,畅销的很,只一摆出来,就很多人去抢购了。公子,我觉得这是针对咱们的阴谋,这一定是预谋好了的,公子,咱们不能这样算了。

    张安世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竟也有人想跟他竞争八股笔谈吗

    这么大的买卖,可不能出什么差错。

    他伸手:给我瞧瞧,是哪个龟儿子不长眼。

    张三忙将书奉上。

    朱勇和张軏也凑了上来,他们一看,很快发现里头的字,他们一个个都认得,可是组合一起,便陌生了。

    张安世低头一看,顿时大惊失色。

    这……这……第一篇,论知行合一,不就是……他当初在杨士奇那儿看到的那一篇吗

    他拼命地往后翻,随即,便又看到了一篇《致良知》。

    卧槽……

    张安世瞳孔放大,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

    这文章……居然写的极好,好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这致良知……竟和阳明心学,基本吻合。

    他……他自己好像没有泄露过致良知吧

    最多……最多只说出过这三个字而已。

    可是……眼前这洋洋洒洒的四五千字,是怎么回事

    何况这文章的论述,实在精妙,以至于张安世要认为王守仁在世了。

    不会吧,不会吧。

    还可以这样玩

    朱勇看着张安世脸色越发难看,在旁忍不住道:大哥你一句话,俺们去将那书铺砸了。

    张軏也道:写这书的也不能放过,敢抢咱们买卖,就是和我们三凶过不去,咱们兄弟四人不答应。

    张安世的脸是青一阵,红一阵,最后道:你们不要激动……这可能是自己人。

    啊……

    张安世道:你们一边儿玩去,我先细细看一看。

    看张安世心情不是很好的样子,朱勇和张軏噢了一声,架着丘松便走。

    张安世站在江边,细细地又看了这《传习录》一遍。

    此时,他几乎已经可以确定,这绝对是阳明心学了。

    这直接将张安世整得无语了,沉吟了老半天。

    他将书收起来,回头,却见张三此时正死死地看着他。

    公子,咋办

    张安世道:不咋办,我得想想,我现在心里有点乱。

    噢,知道了。张三点点头:还有一事。

    你说。张安世道。

    咱们的学堂不是快建起来了吗可是来报名读书的……不多。

    张安世皱眉道:这是为何

    小的去打听过了,人家买了书的,都说回家看八股笔谈就好了,何须来读书。张三压低声音接着道:还有人说,公子的名声不好,来读书……就是公子的弟子了,他们怕说出去不好听。

    张安世怒了,骂道:他们难道不知道我还留了几手真以为靠读我那两本书,便可高枕无忧了

    张三道:是有人想过这件事,不过市井里传言,都说去了学堂读书,肯定也学不到。

    张安世道:为啥这样笃定

    张三踟蹰道:我不敢说。

    你说罢,我不打你。

    张三看着张安世的脸色,犹犹豫豫地道:他们说……公子是黑了心的,在售书之前,肯定不会将八股笔谈后续的内容泄露出去,若是提前泄露出去,那公子这八股笔谈,不就卖不出去了吗所以……等书就好了。

    他妈的。张安世不由得大骂:这些该死的读书人真是鸡贼,我的心思居然都被他们猜中了,可恨,太可恨了!

    张三苦着脸,道:少爷,咱门接下来该咋办要不我们再骗一下,就说肯定在学堂里,能学到八股笔谈后续的东西……

    张安世冷笑:骗不到的,这些人都鬼精鬼精的,哎……这世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聪明人太多啊,我得再想想办法才是。

    张三同情地看着张安世,公子这么的上进,真是辛苦,看着心疼就令人心疼啊!

    想着公子糊弄不到那些读书人了,张三心里更为之担心了,少不得公子又要为此苦思冥想,这种事,可伤身体了。

    …………

    致良知……致良知……

    在喃喃的梦呓声中。

    杨士奇猝然惊醒。

    他猛地坐起。

    然后茫然地看着眼前。

    我……我这是……杨士奇目光先是茫然,转而清澈起来。

    他忙是起身,随即看到摆在案牍上的,自己的文章。

    对啦……张公子……张公子……他……他……杨士奇浑身战栗,他有些不相信。

    可是……

    就在此时,门猛地被撞开。

    却是一个御医冲了进来,正是许御医。

    许御医很惨,连连的治病失败,让他被朱棣亲自捶打了几次不说,而且在太医院,也被边缘化。

    此番出宫诊病,太医们都不肯来,毕竟……若是去给贵人们问诊,终究是露脸的事,可一个区区翰林,有什么好看的!

    最后这差事,自然也就落到了平日不受关注的许太医的身上了。

    而他不能不去,谁让自己已经人憎鬼厌了呢。

    你……你……

    杨士奇也同样看着许太医:你是何人

    呀。许太医看着杨士奇的样子,顿时就惊喜地道:杨侍讲,你恢复了神志了啊

    杨士奇却是道:我病了几天

    许太医狂喜道:没多少日,没多少日,不过十来日而已,哈哈……哈哈……看来老夫是用对药了……

    许太医要哭了,泪流满面地道: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终于没把人治死。

    杨士奇:……

    快,快……许太医激动地道:入宫报喜去,入宫报喜去,这杨侍讲被我治好了。

    用不了多久,宫里便有禁卫来,紧接着,那汉王朱高煦闻讯,也匆匆地打马而来。

    他生怕杨士奇被宫里的人抢了去,一把将杨士奇抱住:你醒了便好,醒了便好,快说,那位大贤人是谁

    杨士奇:……

    汉王殿下,陛下说了,杨侍讲醒了,立即入宫觐见,不得稍有迟疑。

    朱高煦听罢,冷哼一声,瞪了一个禁卫一眼,随即道:这样也好,只是却需本王亲自押送,不,本王亲自请他入宫。

    说着,杨士奇被塞入一辆马车。

    马车疾驰,片刻至午门。

    …………

    宫中,朱棣刚刚让人买来了一本《传习录》。

    这书不贵,据说是李希颜和几个同道之人,补贴了不少银子进去,就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

    朱棣翻开,大抵看过里头的文章,他若有所思:朕也读了不少书,此书……倒是比那程朱要有趣一些。

    姚广孝笑着道:是啊,这知行合一,确实极有道理。

    陛下,杨士奇求见。

    朱棣听罢,抖擞精神:他终于醒了,朕还怕他死了呢,快,叫他来。

    姚广孝对朱棣道:陛下,莫非是探问那位大贤人的身份吗

    朱棣颔首:不错,这样的大贤,就算朕不征辟他入朝为官,也该知晓此人的身份,唯有如此,朕才放心。

    姚广孝感慨道:贫僧这几日,其实也好奇的很,如此奇人,若是不能拜访,请教一二,确实可惜。

    很快,朱高煦便领着杨士奇来,道:父皇,你看,儿臣将人带来了,哈哈……儿臣这一路,可辛苦的很,其实儿臣也是爱读书的,尤其是对那位大贤,也和李先生一般,心向往之,说起读书……儿臣最近也有许多感悟和心……

    朱棣道:闭上你的嘴吧。

    朱高煦:……

    朱棣死死盯着杨士奇:杨卿家,朕只问你,那些话,是谁告诉你的

    杨士奇这一路,短短的回顾了自己所记得的事,此时到了君前,他深吸一口气,道:是张安世!

    张安世朱棣听罢,大惊失色。

    朱高煦:……

    怎么可能,这个小子,毛都没长齐!朱棣道:是不是搞错了

    ------题外话------

    同学们,真的不是水呀,老虎的人品怎么样,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其实从码字的角度来说,其实这两章恰恰是最难写的,要阐述心学和理学的区别,又不能有说教的意味,很难。

    这个故事肯定要有一个过程的,不然整个故事就没有办法承上启下了,求……求点月票好不。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