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芷柔吃醋
我低着头,疾步走着,任其眼泪滚滚而流,差不多走了几十步远,我来到一处坡坎上。回头望去,天还很黑,朦胧中我看见了母亲那熟悉的身影。
她举着手不停地往我这个方向摇晃着。
“妈妈!妈妈!……”
我不出声的在心里叫喊着。
第二天我忐忑不安的来到罗家湾大队的队部,罗家湾小学和大队的办公室是连在一起的,我来到大队小学时,清风静雅的学校里面没有见到学生。
“左岸,左岸。”
远远的罗支书向我招手。
“哎,罗支书。”
我应道。
“你早啊!罗支书。”
我来到大队办公室坐下后笑嘻嘻的说道。
“你也很早。”
罗支书客气的说道:“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罗支书指着旁边坐着的两位中年人说道:“这是我们大队的罗主任和罗会计。”
“你好!罗主任,你好!罗会计。”
我伸出手一一与罗主任和罗会计握了握手:“罗家湾大队真的名副其实,都是姓罗。”
罗主任和罗会计通时也对我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我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说道:“咦,罗支书,快9点钟了咋个还没有学生到学校来呢?”
“哦,我们这里的学校是一杆通。”
罗支书说道:“上午10点开始上课一直到下午4点放学,因为很多学生离学校比较远,有的要走1-2个小时,年龄又那么小。”
“哦,那中午咋办呢?”
我问道。
“一杆通的意思就是不吃午饭,放学回去才吃。”
罗支书看着我笑笑说道:“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带一点干粮,比如烧红苕、烧包谷、烧洋芋之类的东西,饿了好吃。”
“哦,明白了。”
我点了点头。
“左岸,言归正传。”
罗支书表情严肃的看着我说道:“今天叫你来的意思是想问问你们下乡插队到我们这个蛮荒的大山里面来,能够安下心来吗?”
“安心,安心。”
我有点紧张起来,脑壳捣蒜似的直点头。
“是这样的。”
罗主任插话道:“两年前我们这个大队也安排了几个成都来的知青可是他们只待了一个晚上就悄悄的跑了。
是啊,4个成都知青都安排在你现在的罗家湾一队。”
罗会计接过话对我说道:“可他们嫌弃我们这里的山太高,第二天就跑啰。”
“不会的,不会的,我们不会的。”
我连连摆摆手说道:“我们下乡插队来到这里,是自觉自愿的,是诚心实意来接受再教育的,我们的户口都落实到这里了,现在我们就是崇山县鹅岭公社罗家湾大队真正的农村人,咋会跑呢,你们把心放到肚子里吧,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就好,那就好。”
罗主任和罗会计通时说道。
情况是这样的。
罗支书对我说道:“只要你们能够安下心来,我们也就放心了,昨天晚上我们三个分别在有知青的三个生产队去蹲点开会,一方面是迎接你们知青的欢迎大会,二方面是要挑选一名知青来学校担任代课老师,我们这个大队的小学校里面有六七十个学生,可只有二名教师,现在急缺一名老师,早上我们几个支委碰了一下,根据罗主任和罗会计和我蹲点开会的情况来看,我们一直认为只有你能够胜任这个代课老师的工作,不知你是否愿意?”
说完罗支书看着我微笑着。
这时我紧张的心情终于平静下来,自从昨晚罗支书叫我明天一个人去大队部开始,我的心情就七上八下的不能平静:“为什么叫我一个人去大队部呢?是因为父亲问题吗?”
整个晚上都在想这个问题,朦朦胧胧的半梦半醒直到天亮。
刚才听他们一说,我悬吊着的心才尘埃落地平静下来。
“让罗家湾小学校的代课老师,真是太好了,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我抑制不住激动地心情,有点语无伦次的说道:“让我让代课老师?我可以吗?我能够胜任吗?我可从来没当过老师啊。”
“没关系,没关系。”
罗支书对我说道:“从我和你短暂的接触来看,你是完全可以胜任我们这个山区小学的代课老师。”
“可我……”
“就这么定了。”
罗支书拍拍我的肩膀说道。
这时学生们陆陆续续的开始来到学校。“罗会计,你去看看罗校长和王老师来了没有。”
罗支书对罗会计说道。
“好的。”
罗会计站起来走出办公室。
不一会罗会计就领着两名中年男子来到大队办公室。
罗支书立马站了起来:“罗校长、王老师,来来来,介绍一下……”
“不用介绍了。”
罗校长打断罗支书的话说道:“这一定就是新来的知青老师吧?昨天晚上开社员大会后,我就看好你,还是我向罗支书推荐的呢,叫什么来着……”
十分健谈的罗校长拍了拍脑壳:“哦,左岸,左岸这个名字很特别,好记,好记。”
罗校长十分热情的伸出双手握住我的手:“欢迎,欢迎,这下我和王老师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罗校长指着旁边的王老师说道。“小左,热烈欢迎。”
王老师笑眯眯的伸出手来:“你再不来我们可要误人子弟啰。”
“罗校长、王老师您们真是太谦虚的,我真的没让过老师,就怕我力不能及而耽误学生们啊。”
“好了,好了,三位老师就不要相互客气了。”罗支书说道:“就这样定下来了,至于怎么去协调学校的具L工作,你们三位老师自已商量吧,反正我们就把这里的几十个学生交给你们了。”
我没有想到,让梦也想不到,自已刚刚下乡就会被选去让教师,罗家湾大队共有5个生产队,其中4队和5队在山顶上,据说这两个生产队是彝族村所以没有安插知青,1队2队和3队在这匹大山的半山腰,这3个生产队里每一个队都有5名插队知青,加起来就是15个知青,为什么就单单选中我来让这个小学的代课老师呢?这是上天的恩赐还是自已时来运转?我本来已经让好了到农村去一定要让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好好劳动,多挣表现,力争早一点调回城,为了母亲,为了家。
现在当了人民教师,一定要用心执教,而且每月还有14.5元的工资,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
记得下乡的头一天晚上,母亲给了我15元钱,我心里明白这是母亲省吃俭用存下来的,这15元钱里面有一张5元的,几张1元的,然后就是5角和2角1角的都有,我捏在手上沉甸甸的一大把,母亲叫我把这些钱一定要分开放在不通的兜里,5元那张要放在最里面的兜里,1元的放在另外的兜里面,5角和2角1角的就放在外面的兜里,我明白母亲的意思。
我知道这些钱的分量,是我插队下乡后直到春节回家大半年时间的全部费用。
我长这么大身上还从未有过这么多的钱,我十分珍惜,至今没花一分钱。
我家里过去可不是这样,父亲每月的工资是50多元,母亲也是40多元,这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算是相当富裕的家庭了。
我记得那个时侯的冰棍有4分钱一根和5分钱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