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四爷这时的阿哥所跟康熙爷那时不一样。四爷当年住在阿哥所的时候,同年成亲的有四爷、五爷和七爷三个。再加上三爷还没开府时,四位福晋就算平时再不爱交际,也要偶尔串个门说说话。可现在阿哥所里只住了弘晖一个,弘昐也早早的开府了。弘昀和弘时更是几乎是跟着弘昐一起出了宫,不是住在园子里,就是住在弘昐府上。
戴佳氏嫁给弘晖这么多年,连宗室的人都没结交几个。怪不得她一急起来竟然连个援手的人都找不到,只能把主意打到太后身上来。
玉烟也听说戴佳氏的事了,毕竟大福晋才来了一天就被大阿哥用回去侍候皇后的理由给送了回去,话说得再好听也掩不住她惹怒大阿哥的事。
宫女们听到的更多些,她道:“我听说现在外头的人都说是乌拉那拉家的那个姑娘把大福晋赶走的。”
李薇一下子坐起来了:“真的?”
玉烟点点头。毕竟今年乌拉那拉家把那位姑娘给带过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何况太后还赏了她。
第三天,乌拉那拉家也消失了。
四爷知道时万寿节已经过完了,他听说了以后就心情不太好,对李薇道:“你做得对。”
让人把乌拉那拉家的人送走是李薇做的决定,而且因为万寿节太忙,顾不上先请示四爷。事实上要不是她提起,四爷根本不知道戴佳氏居然堵到了太后那里去。
他对戴佳氏的印象更不好了,“看来给弘晖挑的这个侧福晋还真是应该的。”
后来四爷赏了太医进宫给皇后请脉,表示戴佳氏匆匆回宫,确实是因为皇后凤体有恙。
至于戴佳氏,他没有让人去斥责她,也没有对弘晖提起,而是再赏了一次乌拉那拉氏的那个姑娘。
阿哥所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戴佳氏浑身无力的靠在榻上,她只觉得小腹一阵绞痛。
宫女过去扶她时,看到她的座位上渐渐洇开的血渍,吓得大喊起来:“福晋!!”
☆、第453章
戴佳氏流产的事并没有传开,孩子月份太小,据说才一个月左右,连戴佳氏自己都不知道,请了太医看过后开了药就在床上养着了,对外……
李薇感叹道:“反正她也没什么见人的机会。”
戴佳氏必须要做小月子,至少要躺上一个月。可是宫里却并没受到影响。她身上没差事,没有离了她就不行的事。弘晖还在园子里,孩子们有奶娘照顾。
要是在宫外,至少还要招待客人,还会有人到府拜访求见。在宫里就没这个必要了。在宫里递牌子都是递到妃嫔的宫室里,没有递到阿哥所的。
结果戴佳氏就这么冷冷清清的做小月子。连她娘家人都没得到消息,不能进宫看望她。
紫禁城里现在是真冷清下来了。皇上在哪里,宫里的热闹和人气就在在哪里。现在四爷在圆明园,连太后都不住宫里了,就连皇后,也因为四爷不在宫里而存在感渐渐降低。
四爷似乎有心把重心全都挪到圆明园来。
住过紫禁城和正住在圆明园的李薇觉得,她能理解四爷这样做的原因。
比起园子里,宫里真的住得太小了。
就连太后今年也不再提回宫的事了,不喜欢的人全都留在宫里了,而且畅春园是从康熙二十三年起建,干掉三藩与前明小朝廷,连台湾都收回来了,大封后宫,儿子也攒了好几个了。欢喜无限的康熙爷亲自给自己选址盖的园子,直到康熙五十年时还在修建中。
每次去畅春园,李薇都觉得圆明园想想修成天下第一园只怕还要再过上几十年,现在的第一园是畅春园。
这样的园子,太后住着能不高兴吗?
对着四爷也是一样,更别提四爷本来就爱风景,住在宫里只能看看四面墙,园子里随他想赏湖游园种地都随意,这是宫里绝对比不了的。
因为是大福晋的事,又事涉流产,太医特意把脉案和药方都送过来。李薇接到看过到,挑着个还算好的时候跟四爷提了。
她心知以四爷来看,肯定会觉得这是戴佳氏不好。
不过四爷也不像她想的那么生气,只是皱眉道:“……让她好好养着吧。”
但跟着他就跟她商量看是不是让乌拉那拉氏提前进宫。
“本来就是侧福晋,也不必非要拖到明年再进门。何况在家里也教了快半年了,承恩公府的家教还是说得过去的。戴佳氏这个样子,过年时只怕也不能指望她出来替弘晖打理。”
他这么说,李薇当然不会反驳。更因为弘晖的事在她这里最好就不要沾手,她只是说:“爷既然这么说,我就让人办吧?爷是想说新年前是吗?”
离新年只有一个月了。本来指婚后拖得越久,越表示宫中和府里对这件婚事越看重,也显得乌拉那拉氏贵重些。
李薇以为乌拉那拉家原本的打算是哪怕是侧福晋,也要跟嫡福晋一样拖到明年再嫁。就像弘昀也是今年指婚,明年成亲。这一天的准备时间就是表示舒穆禄氏不是随随便便进门的。
四爷点头,道:“你让人拟道旨发下去吧,再传话给内务府,让他们快些操办。”
只有一个月,真的是太赶了。
不过既然是侧福晋,这点礼仪上的委屈也只能让她咽下去。
话传到承恩公府,五格福晋一下子就跳起来了:“怎么这么急?还没准备好啊!”
侧福晋成亲虽然不能用大红,但一应礼服也就比福晋降一等而已,其他的该有都要有。内务府这边已经使人进府来哭了,说时间来不及,东西做不好。
做不好内务府的人也要吃不了兜着走。但承恩公府不能耍光棍,五格福晋赶紧让人去送银子打点。
不料来人再来说,内务府这次还真没哭穷。马上就要过年了,他们现在都在忙过年的事,就说做衣服,那也要先紧着皇上、太后、皇后并贵妃这些主子们的衣服做。绣娘只有那么些,临时实在抽不出来人手。
五格听五格福晋跟他道:“内务府那边有衣服,不过只有个底子,镶啊绣啊的还没来得及。他们原本就是想等到过完年春暖花开后再来做这个,一是因为六丫头还在长身体,早裁了怕她长高不好办。二来,这些日子他们是先打箱子家具首饰那些东西。”
内务府的意思是,他们绝没有怠慢承恩公府的意思,皇后母族,又有个嫡长子,戴佳氏身份低没孩子宫里内外都知道,乌拉那拉家这位姑娘进去后是个什么造化还不知道,反正低不了。他们是真的腾不出手来。
承恩公府四处商借绣娘的事已经传开了,都说为了赶在过年前把乌拉那拉氏嫁进去,承恩公府火上房了都。
九爷在府里听说承恩公府四处借绣娘,先扔下句:“谁家这么傻啊?他们就不嫌丢人?”
十爷道:“就是乌拉那拉家。人家也没瞎借,就找几家亲厚的借了,也是悄悄的,就是不知道哪家的下人嘴这么不严把这话给漏出来了。”
九爷皱着眉毛嗑瓜子往地上吐壳,道:“……你说承恩公府是不是有别的打算?借绣娘借到满京里都知道,他们也不嫌丢人?”
“是别人想让他们丢人。”十爷嫌恶心坐远了点。
九爷招手让小狗子把地上的瓜子壳全扫了,道:“是啊,谁这么想让乌拉那拉家丢脸啊?”
那当然是贵妃家。
京里的消息传到园子里要慢一步,李薇知道乌拉那拉家借绣娘这屎盆子居然扣到她头上了,不过这个是纯流言,连反驳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借着这个机会特意跑进园子里来请安的赵全保:“主子?”主子生气了?
李薇想了下,除了憋屈外也没别的办法,于是就扔到脑后了,道:“既然来了就明天再回去,也跟你的兄弟们说说话。”
只要是皇后一系不好了,那肯定就贵妃的错。
李薇让人传话回李家,最近少出门吧。她总觉得这流言可能是有心人散布出来的。明明在皇后被收走凤印,称病避居后,她又随着四爷住到了园子里,两边的火药味已经渐渐闻不到了。
好久没躺枪,突然来一回来挺不习惯的。
她没跟四爷提,结果四爷还是知道了,他笑道:“别担心,你要是保证不生气,朕有法子治他们。”
说完他就这么看着她,等她说话。
李薇想了下,猜道:“爷是打算封……封个人?”
四爷点头,“年氏。”他道,“年羹尧这人朕要用,但不想让他太狂了,打算压着些。这次他带兵确实有功,不过他出去前已经是偏将了,再升只能升将军,朕又不乐意,拖着不升也不行。”毕竟带兵抗击噶尔丹是事实,他也不能冷了众将士的心。
“升就升吧。”李薇道,“不过……”她眼睛也不看他,第一次不是在床上开口:“爷不能……不能碰她……”说完脸就发烫了。
越是年纪大,越觉得这种话说不出口。好像一说就矫情了,就不够潇洒了。
四爷脸上一直带着笑,就等她说出口,柔声道:“朕不碰。”
他是当着她的面拟的旨,这时她才知道,他不是只封年氏一个,而是留在宫里的都小升一级。
武氏和宋氏都升为妃,分别是宁妃和恪妃。升妃后就能住主殿了,武氏就近住了咸福宫。而宋氏一下子被四爷支到了东六宫。
李薇惊讶道:“让宋氏去住东六宫?”东六宫里住的都是太妃,而且好像已经没有单独的宫殿了。
太后住的永和宫一直空着,成太妃被淳郡王接出去后,延禧宫归了密太妃。承乾宫住着佟皇贵太妃和宜太妃,钟粹宫住荣太妃,景仁宫住惠太妃。这里头只有宜太妃最可怜是跟着人挤着住的。
四爷道:“朕打算让老三把荣太妃接出去了。”
一是老三自他登基后一直还算懂事,二来也该是时候把东六宫给收回来了。
接太妃当然不能那么快,只是先这么说着。等过完年,荣太妃被接出去了,宋氏才能搬到东六宫。
不过现在她也要先从长春宫搬出来,暂时住到了储秀宫。
四爷拟旨下发,剩下的事都是李薇在盯着。赵全保也不得空闲,第二天就匆匆回宫去了。由于园子与宫里消息不能做到立时传递,所以李薇这里让人排好行事历送回宫,让宫中的人就照行事历来办。
李薇这里与宫里三四天通一回信,就听说武氏很快搬进了咸福宫主殿。
“是年贵人操持的呢。年贵人实在是能干,事事都周到妥贴。”来送信的是赵全保收的小徒弟二保,好好一句话让他说来总是引人发笑。
年氏成了贵人,倒是很快走马上任了。长春宫里跟她一直争风斗气的苏答应仿佛是偃旗息鼓了,跟长春宫一样闭门不出,也听不到她的消息了。
二保说苏答应天天去长春宫小佛堂念经捡佛米:“一捡一整天,她也不怕把腿给跪废了?”二保小人一个,一皱眉特别可乐。
宋氏也是在年贵人的安排下已经从长春宫搬到了储秀宫。
“年贵人实在是能干呢,我瞧着她都像是把恪妃娘娘从长春宫里抢出来的,也没人催她,生怕显不出来似的。”
李薇听他说这些跟说书一样,就知道这是赵全保特意交待的。大概人人都以为四爷突然大封后宫,她肯定会不高兴。
连弘昤和弘昫都在她面前转好几天了,弘时特意从弘昐的府里搬回了园子里,问他弘昀那边的事忙完了?他不在乎道:“让他自己干去吧,我都快成他的师爷了,什么琐碎事都推给我。”
然后天天围着她:“额娘我给你讲讲外头的戏本子吧?你不知道可有意思了!”
宫里的戏本子还是比较规矩的,应该说不那么三俗。
弘时可能是在回来前专门去找人问的,不知道他背下了几本,几乎都是老爷偷儿媳,少爷偷丫头,嫂嫂跟小叔子偷情,还有大家闺秀流落青楼这样的故事。
连四爷都听说弘时特别背了戏本子回来陪她,笑道:“这下他们可要怨朕了。”
然后他不动声色的就给李家升官了。李文璧已经是直隶总督了,掌直隶、山东、河南三地。听说只是师爷就带了二十多个。
李家以前是轻车都尉,四爷给李家找的理由是李文璧这次升任直隶总督后,盖了个青云书院,倡导学子向学,为国选才有功,所以升至一等男爵。
李薇听说四爷让人拟旨时居然没人反对,她担心道:“是不是因为弘昐他们……”因为她生的孩子多?
四爷笑道:“是你阿玛确有奇功。他在州学和府学都设了青云道,共九阶。贫家学子不管是哪里人,只要进书院后就可以自荐入青云道,只要考中就有银子拿,能通过学院的考试也有银子拿。”
奖学金。
她记得这是以前她跟李文璧说的,虽然资助学子是风气,在向学之地常有这样的,有些书院不但不收学子的钱,还会给些补助。但多数都是自动自发的。
她当时就说施舍会让某些心气高的学子不愿意接受,不如就表示考到什么秀才啦就给银子,明码标价(被李文璧说有辱斯文)。大家也不会觉得受伤害。我有这么优秀,我就能得到这些奖赏。
四爷看她神色有异,惊讶道:“你还记得?”
他拿出李文璧的谢恩折子,李薇看到上面写着:臣女四岁时游戏之言……
四爷叹道:“薇薇小时候真是十分的灵秀,弘时和弘昤的早慧都是像你。”
那你叹什么气?
李薇不解的看着他,半天明白过来,他叹气大概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她当然不可能跟弘时和弘昤这样的真·天才比脑袋。
☆、第454章
三爷的脸都笑开了花,亲自拿着请旨奉养荣太妃的奏折送到圆明园,然后生生缠了四爷一整天。明明四爷都接了他的折子了,道等你家里收拾好了,再让荣太妃在宫里过个年,明年就让你接走你额娘。
四爷跟李薇抱怨:“老三真是啰嗦,朕一早就跟他说清楚了,他就一个劲的说臣惶恐。朕是老虎吗?会咬人吗?”
李薇只能笑着安慰说这是因为四爷龙威日盛。
四爷被顺毛顺得很开心,之前他很委屈,施个恩而已,还是拖了好几年的,结果好像三爷都有些不敢接了。他真有这么刻薄寡恩?还是薇薇说的好,是他帝王的威严日渐加重而已。
其实李薇能理解,三爷最近确实有些被馅饼砸晕头了。先是世子的事,他从四爷登基后出孝就开始年年上折子,后来发觉四爷有卡他的意思,连忙收敛些,瞧着四爷心情好了才敢提一句,前前后后也有十年了,结果今年不只是世子,连荣太妃都能出宫了,他可不是要‘受宠若惊’吗?
最要紧的是他这两年可没立什么功劳。
所以当四爷让十四爷去当宗人府宗令时,三爷第一个上折子说:好!万岁英明!十四爷当宗令真是太合适了!
四爷拿着三爷这封火速递上来拍龙屁的折子半晌无语,哭笑不得的放下,对十四道:“既然老三都说你合适,你就试试吧。”心里也对三爷的战战兢兢释怀了。
宗人府宗令一职该给谁,四爷之前一直在犹豫。盖因人选有四个。
十三爷要不是接了九门提督,这宗令原本应该让他来做。
另外还有三爷,四爷登基后这么些年,三爷一直在府中闲置,近来四爷也是打算给他寻个活儿干干,毕竟三爷也算是铁杆的四爷党了,自从四爷登基后从来没唱过反调。宗令也算是宗室的头了,三爷的个性他也清楚,绝不会带着宗室给他找麻烦。
最后就是十五。十六早早的过继到安王府成了郡王,他却现在还是个光头阿哥。四爷不是不想用他,只是拿不准宗令一职是不是对他来说太高了?寸功未立就做宗令,他怕他压不住宗室,反倒成了摆设。
可是十四领这一趟兵回来之后,四爷竟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放他。再加上年羹尧的请功折子一上,四爷就必须找一个不赏十四爷的理由,不然就成他打压兄弟了。
阴错阳差之下,这宗令一职就只能给十四了。
不但如此,四爷还让十四享亲王俸禄。一口气把十四给提了起来。
京里现在最热门的就是十四爷了。
吓得十四爷不敢回京,传话到府里:“谁的帖子都不接,礼都不收。让福晋看紧门户,别让小鬼给摸了门。”他自己赖在园子里,天天捧着书煞有介事的教导弘昤,盯着弘暟的功课。
四爷拿他没办法,自己的亲弟弟,只能勉强收下这个不请自来的先生。
不过他看十四教别人念书,忍不住自己去教十四。他从小管教习惯了,十四以前没少听他教训。结果就成了十四前边教弘昤,后面弘昤被四爷宣过来问过功课后,再把十四也宣来再教育一番。
弘昤对李薇说:“额娘……我觉得这样下去,十四叔就不敢教我了……”
李薇笑着安慰儿子:“你阿玛跟你十四叔这样已经好多年了,你不用管,他们自己吵吵就好了。你十四叔跟你阿玛差了十岁,他从小就是被你阿玛管到大的,没你们兄弟之前,你阿玛就拿你十四叔当孩子看。”
这么一说,弘昤就能理解了。
他记得弘时就说过:“二哥管咱们跟管儿子似的。”他小时候记得很清楚,弘昐对他和弘昫都很关心,真像当儿子一样事事过问,哪怕现在开府出去了,弘时过来一次都被弘昐托负,让他‘看着点弘昤和弘昫’。
长兄如父,这话他再见十四叔时就提出来了。十四爷被四爷管来管去的早就烦透了,不过是以前能躲开,现在连躲都躲不开,只能捏着鼻子听他教训。
当着小辈的面被当成孩子管,十四心里当然不开心。可弘昤的话倒是让他感觉十分复杂。
以前,他和四爷都住在宫里时,他没跟人说过,他其实一直期待能早日搬到阿哥所去好跟四爷住在一起。结果真等他搬过去了,四爷已经开府了。
他以前也是崇拜过四爷这个哥哥的。可惜四爷见了他除了教训还是教训,他还羡慕过跟老九似的,老五都不敢管老九,看老九多自在。
他觉得四爷就是爱教训人,爱拿他出气。
现在听了弘昤的话,特别是弘昤还拿弘昐出来说,十四道:“……你阿玛就是那样的人,爱操心。”他管你们也是从头管到尾,今年内务府听说还有他特意让人给贵妃做得头钗和衣料呢,一个皇上日理万机,还有闲心给自己的女人做衣服首饰。
这么一想,他连他也教训个没完也不奇怪了。
四爷在李薇这里也是抱怨连连,“朕好几年没考过他了,没想到连以前先生教的都能答不上来。朕看不止弘昤他们要读书,朕也该再给十四寻个先生!”
他说的居然不是气话,隔两天居然认真想从翰林院挑个人送到十四爷的府上去。
就见过了不久,十四就黑着脸来谢恩了。
弘昤又来找李薇,苦着脸说:“额娘……今天十四叔说他也有功课,改明儿带过来跟我一块写。”十四叔还说写完了跟他一块交给阿玛。
他都能看出十四叔憋了好大的气……
李薇只好继续安慰儿子:“没事,他们习惯了。”
有了先生后,十四更是光明正大的常到园子里来。宗人府平时的工作也不用他事事亲历亲为,逢到有大事时才由他揣着折子递到御前。
这天,他就带来一本。正是弘晖侧福晋的折子。
弘晖这个侧福晋是四爷亲封,所以她一进门就各种手续都齐备了。等她进了弘晖的门后,十四这边在宗人府册上记一笔就完了。
记完,当然要拿过来给四爷过目。
四爷扫了一眼,批了个‘好’字,直接递还给十四,让他拿回去归档。
十四捧着这折子夸了句:“弘晖这个侧福晋娶得好,说不定万岁爷很快就能双喜临门了。”
晚上,四爷回来了对李薇说起十四,笑着叹道:“十四现在是真的会说话了。朕给他先生,他再怎么生气也接了,也好好的听先生讲课,还给朕交功课。今天拿了弘晖的折子过来,还记得说句吉祥话。放在以前,朕真是想都不敢想。”
李薇道:“养儿方知父母恩。十四爷经得多了,自然就懂事了,也能体量爷当年的苦心了。”
当年四爷受尽夹板气,上有康熙,兄弟间有直郡王和太子,兄弟们也都不阴不阳,唯有一个十三自己的祸事一大堆,全指着四爷拉他,帮不上四爷的忙。
十四这个亲弟弟当年真是活得自在。李薇就觉得十四爷现在才体会到了当年四爷的处境,到了他不抱四爷大腿不行的地步,他就知道这日子有多难过了。不是谁都天生应该捧着他的。哪怕四爷是他的亲哥都不可能。
四爷不止十四一个弟弟可选,可用,但十四却不能换一个哥哥去抱大腿。
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当年是四爷求一帮手而不可得,所以有一个十三当时肯服他,他就一直记着十三的好,哪怕当年的十三根本帮不上他的忙,但这是一个肯站在他身边的弟弟,那就是珍贵的。
而十四则是现在才发现,只要四爷愿意,他能收获不止一个比他更忠心的弟弟。他跟四爷的那点情份,就算有太后在后面站着也不管用了。他只能主动靠上来,才能让四爷重新把他当成弟弟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