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四爷晚上本来就是消遣的,闻言就放下手里的修仙书,请她详细道来。她就倒了,倒完痛快道:“什么事都要合理才行,这些戏本子就是不合理,它写出来的都是男人想像中最想要的女人,而不是真正的女人。女人也是人,她们的想法跟男人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别的。”
四爷仿佛若有所思的点头,叹道:“是啊,人皆有私心。古往今来,堪为表率的女子只是凤毛麟角。”
李薇想了下,他这话意思对,就是是反方观点。
她就不该跟一古代男人说这个。
改正错误很及时的她坐过去,看他还在看那本《金丹大要》,上面居然还有不少四爷的批注。反正她也没书看,铜钱早编够了,干脆给四爷讲故事吧。
四爷从善如流的听她讲雍熙的故事,从晚上讲到两人洗漱,再到躺到床上还在讲。
李薇讲到雍熙又拒绝了一位仙子的追求,努力追求大道,四爷好笑的打断她:“怎么小师妹,小丫环,月洞仙的仙子,拂灵山的仙子都被雍熙拒绝了呢?”出来个女人三句话内,素素就把人家给赶下场了。
李薇义正严辞的说:“要修仙自然就要清心寡欲嘛。”关注下重点好不好,雍熙马上就要第一次门内大比了,这是他被元婴老祖收为弟子的关键啊。
四爷严肃点头,嗯嗯的说:“继续讲吧。”
他搂着素素,她就这么靠在他怀里云山雾罩的编得十分起劲。听到雍熙一上场就连赢十八局,把这个修仙大派昆仑山的山长首徒给一招放翻,台上一群长老啧啧称奇,台下一群小弟嗷嗷乱叫。
四爷憋出笑,听她一边比划一边道:“突然!山边飞来一片云!云上站着个人!他就是雍熙的师傅!”
他想提醒她,雍熙的师傅就在台上坐着呢,不过想想这个云上的大概是未来的师傅。
李薇着重用很长一段话说这师傅是多牛掰的人,然后师傅就把雍熙给收了。再看刚才被一招放翻的山长首徒,元婴大能嘲笑道:“这一身境界全是用丹药堆上去的,连个才修三年仙的娃娃都比不过,实在可笑。”
注:雍熙上山只有三年,人家以前还在当王爷呢。
李薇正打算继续讲雍熙被元婴师傅带到洞府,得了能装一个小千世界的空间戒指,土豪极了!
四爷打断她好奇的问:“吃丹药不好吗?”
磕药流一贯是修仙所鄙视的吧?
李薇被打断思路,想了下才说:“应该吧?修仙嘛,修自身,靠吃药修不出来的吧?就跟一个人练一身功夫,另一个人拿一把名剑一样?一个是靠自己,一个是靠外力。”
前面可能四爷还不能理解(接受?),但后面的他就能听懂了。
一直到睡着前,李薇的故事已经讲到了雍熙离开小水界,前往大水界,去开新地图了,四爷眼神放空,手在她背后轻轻拍着,时不时的跟一句‘后来呢?’。
外面苏培盛就听着两个主子不停的说着悄悄话,看时辰差不多了就过来提醒下。
李薇才鸣金收兵,激动的问四爷:“好听吗?”
四爷笑:“好听。”虽然后面没听,但素素讲得这么高兴,一定好听。
他喊苏培盛端水来,苏培盛心道说那么多话,不渴才奇怪呢。
四爷接过茶喂她喝了半盏,让人拿出去后就熄灯了。
等屋里都暗下来了,素素也很快睡着了(真是数十年如一日啊),他却没什么睡意。
素素讲的故事虽然是她自己编的,但说来也有几分道理。
道家的丹药大多是能让人排除身体的污秽,以清白洁净的身体登入仙界。
不过照素素说的,难道真要靠自身去排除污秽?
……可这世上去哪里找修仙的功法和灵泉呢?==
早上,李薇就听到四爷问她听没听过哪里有灵泉,她想了想:“江南?”听说有个趵突泉?
江南吗……四爷想,不如就让人在江南那边的名山里寻访一番?
正好十三在那里,就让他没事去打听打听吧。
等四爷去了前殿就即刻写了封信给怡亲王,写完让苏培盛去翊坤宫问贵妃要不要也交待两句什么。
苏培盛只好跑一趟翊坤宫。李薇听说是要写给十三爷,问她这边要带什么话,她就道:“那就跟十三爷说,兆佳氏给他生了个儿子。”
柳嬷嬷传话进来,说已经生了,母子均安。李薇就请她再替兆佳氏坐月子,等怡亲王回京后再让她回宫,然后赏了不少东西下去。
四爷记得这件事,他当时还替怡亲王的这个儿子赐了名字。
这封信就以四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出了京,听说信是送到江南给怡亲王时,京时不少人都猜,这是万岁在催怡亲王赶紧把曹家给干掉吗?
隔了没两天,翊坤宫就接到了平郡王府的求见牌子。
李薇对平郡王福晋曹佳氏还算有印象,四爷说是曹家人嘛。她看了下自己的行事历,发现最近的时间是在四天后,就让人给平郡王府回话,四天后可以进来了。
这两天她要忙的是新宫女的事。
宫女入选跟秀女差不了多少。首先要查的就是人跟名字对不对得上。秀女进宫还有光宗耀祖的一天呢,宫女进宫就纯粹是受苦受罪了。
现在跟刚入京时不同,上三旗包衣在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后,走出去也有不少是大户人家了。他们真能舍得自己女儿进宫受那份罪?
有愿意进来的,不管是忠心也好,还是为了博一份富贵也好。宁寿宫太后就是个好例子。当宫女未必没有出头的一天。
当然也有不愿意进来的。
此时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查验是否本人,也是通过查问来历姓名,家里的阿玛额娘等,还有专门把家里挨得近的编在一起,鼓励互相检举揭发的。
这一关过了后,重点就是查宫女们是否有病,是否身带残疾等等。
宫女里边也有长得格外好看的。
李薇从来没打听过这个,但她还是第一时间得到了面容姣好的宫女名单。
赵全保在她摊开宫女名册时,悄悄告诉她:“主子,每页的最后两行名字就是。”
李薇甚囧,这种作弊办法真是简单有效啊。
等四爷问她新宫女挑得如何了?
李薇发现她还真的小心避开了所有后两行的名字,道:“先挑了这些,等验看过后再交给嬷嬷们调|教。”
她真心感激悄悄提醒她的人,不管这是不是宫里约定俗成的规矩。
四爷点点头,嘱咐道:“这些你都不用操心,交给他们去办就是了,等带来给你看时,你再挑几个合眼缘的。”
李薇趁机劝他:“爷也应该如此,把送到您面前来的事按从大到小排个顺序,爷只管盯着最大的那几件事,办得不好就撤了他们。”
四爷好笑的问她:“就照你说的,那要怎么发现官员们办得好不好呢?”官官相护,自古皆然。
“爷用的那个候补官办法不就挺好的?到时就让候补官去看着。候补的想当官,肯定会一心一意的盯着他们的。”
四爷没想到她还记得这个,笑着说:“这个办法倒不错。”只是实行起来没那么容易,候补官为了想当官,也会构陷官员的。到时狗咬狗,让他怎么分辨忠奸?
只是素素这是担心他太辛苦。
四爷安慰她道:“不用担心,朕现在一天三餐都好好吃,每天睡足三个时辰。”
他把她拉到怀里搂着说:“再说,还有素素看着朕呢。”
332、天家母子
翊坤宫里,赵全保:“下一组。”
然后殿中站着的这六个宫女退下,另外一队再上来,在殿中排成方队以供检阅。
李薇看了一上午的人,基本上也就是看看合不合眼缘,多少剔出去那么一两个,然后点头盖章就是。
东西六宫换宫女的事已经进行到最后阶段了。
她看过再给长春宫看,然后这些宫女就可以进行入职培训,再分发到各个宫里去。
李薇深知美人都是比出来的,真把一群美女放一起,反而会降低她们的影响力。所以她给西六宫各处挑选的宫女都是要求中上的颜,气质风度都要够好。
不然让四爷习惯宫女们的美貌度后,再一见秀女就惊为天人?她才不做那么蠢的事呢。
事实上好几个美得不输给她的都被留下来了。
然后,长春宫就都给留下来了。
李薇……心里多少有些复杂。她挖了一个不一定能坑到别人,更有可能坑到自己的坑。但长春宫真如她所料想的那样跳进去时,她还是有些感触的。
四爷对长春宫的观感正在向负数前进,这时所有挂上长春宫标志的人都会被他在心中先减去二十分的印象分。
所以这些漂亮宫女可能从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不知道三年后选秀时,她再玩这一手,长春宫会不会再上当?
或许会。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好像可以理解长春宫的想法。就像明知推开门后的结果可能无法接受,却少有人能够不去推那扇门。
分给东六宫的宫女由长春宫的曹得意把名单送去了宁寿宫。
这场耗时将近四个月的换宫女事件终于算是大致上落下了帷幕。但理应出宫的宫女嬷嬷们还被关在东五所,流言就不会那么简单的消失。
不过现在大家已经能很轻松的把太妃们的旧闻当下饭菜嚼了,只要不牵扯到先帝,四爷对他们说太妃们的八卦并没有很严厉的处罚。
当然,缺心眼在公开的地方说了,被抓过来当典型处置也只能说这人不长脑子。
私底下嘛,就连李薇都很喜欢听玉瓶她们说说又听到了什么新八卦。
比如良妃,生前死后都算是个可怜人。但据说她在辛者库那里,被那里的管事以奇货可居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不但从来没干过活,还让辛者库的老嬷嬷偷偷调|教她,教她宫规蒙语等。
流言里说得详细极了,说良妃一进辛者库,红颜可怜让人心折,小小的模样就是一副天生的美人胚子。辛者库的管事太监一见之下,说这就是当年孝献皇后的模样啊。
李薇发现宫里只要说起祸水美人,都拿孝献皇后做比。就连她也被私底下说跟孝献有几分仿佛。
然后管事太监和嬷嬷就把良妃给保护了起来,冬天不让她洗衣服,夏天不让她晒衣服,同屋的宫女嫉妒了,嬷嬷就把她挪出去跟嬷嬷们同住。
如此这般过了几年,良妃渐大,此时先帝那边平了三藩又收台湾,选秀就暂停了几年。宫中又冒出来了个德嫔,也是宫女子出身。管事太监和嬷嬷认为时机已到,就把良妃给推了出去。
他们制造了个巧合,让良妃跟辛者库的其他宫女一道去乾清宫送衣服。
皎皎光华,乌云不掩。
第二天,乾清宫就来人把良妃给带走了。从此就是一代艳妃的凄美传说。
良妃的结局不算很好,但一开始谁都不能否认她是个人生赢家。
李薇脑补了好几天,她觉得良妃就像是从差生班跳到了优等班。她在辛者库里优秀,是因为周围的参照物。当她真的入了后宫,周围都是优等生了,她的优势不再明显,反而短板却明晃晃的露出来。
宫里惠、宜、荣等太妃的闲话就没人敢多说,良妃的香艳却能说出个百八十篇来。还不是因为她出身太低,身后毫无倚仗?
聊完八卦神清气爽,四爷这边就让人来喊她了。
养心殿东五间里,他问起了宫女的事。
“你那宫里怎么一个都没留?”他顿了下,想起素素不爱用新人的习惯,身边侍候的十几年也不见换一换。只是以前侍候她的大多数都让她放回家了,道:“要是还想用以前的老人,就再把她们都给叫回来。”
整个西六宫里,只有素素身边一个新人没进,其他各宫都来了次大换血。长春宫里十二个宫女换了八个。剩下的如恪嫔、宁嫔、汪贵人等,身边的宫女也大多都是求去的。
苏培盛把这个结果报上来时,四爷心里已经有数了。
留在恪嫔、汪贵人等人身边的宫女是见跟着这样不受宠的主子没有出路,索性趁这个机会都回了家。
长春宫虽说他不常去,但该给的脸面一分没少。做为侍候皇后的宫女,不管主子有多少宠爱,地位都在那里摆着,落不下来。所以皇后换宫女,应该是出于她自己的考量。
听苏培盛说,皆是‘极出色的’。
四爷冷笑,皇后的盘算真是让人一眼就能看穿。
李薇道:“我这里不着急,等玉烟她们几个回来就差不多满了。平时有额尔赫和弘昤的人在,够使唤。”
这话真不假,侍候弘昤的有小三十呢,只有使不完的。
新宫女进宫后,紧接着就是要给她们做新衣服。这种事倒是不用特意找针线房的人,只要点齐布料针线等发下去,让宫女们自己做就行了。
这些事现在都是长春宫的活儿,李薇突然发现她现在无比的轻闲下来了。
除了每天在翊坤宫和养心殿来回两次外,就剩下看戏本子这一个活儿了。宫里的生活渐渐变得跟圆明园一样,她开始习惯了。
初入宫的不安与忐忑都开始远离了。
当赵全保来通知她永寿宫已经布置好了,问她什么时候搬过去时,她也只是交待他们现在就开始搬吧,等天热了就不好干活了。
今年的夏天来得格外早。
五月初,这天就热得跟三伏一样了。偏偏宫里规矩大,先帝在去世前的那几年里都怯寒喜热,所以宫里侍候的一时半刻都没想起来给养心殿送冰。
李薇发现四爷中午也叫她过去时,才知道他中午特意回来一趟就是为了换下汗湿的衣服。
……他现在还穿着葛绸,里面还要加一层里衣。
这是标准捂痱子的啊。
葛绸的厚度,大概就像帆布或牛仔外套,有在二十八、九度时穿一件长袖针织打底还不算,再加一件加长款风衣的吗?这不是捂痱子是什么?
李薇一看到那件后面湿透的葛绸衣服,就让人给他把夏天的葱青色素纱袍子找出来送进去了。
四爷一看这一身,穿到身上就是一轻。
他出来笑道:“忘了让他们换衣服了,还是这一身好。”
等他下午去前殿被张廷玉他们看到后,第二天他们也都换了薄衣服。四爷才恍然大悟,对她笑道:“朕不换,他们也不敢换,倒让他们陪着朕穿了这么长时间的厚衣服。”
他干脆就定下来,五月初就可以换夏装了。朝中,宫里,大臣宫女太监们都开始齐刷刷的换了衣服。
主子们自然不在此列。李薇去宁寿宫时,太后就还穿着厚绸的衣服,隔不几日居然还着凉了。
太后笑着说:“在宫里住了一辈子了,没想到现在才觉得宫里阴凉。”
李薇惊觉,太后这半年来特别显老。
太后告病,四爷当然要日夜侍疾。然后停了宁寿宫的请安牌子,让宫里的人都别来打扰太后修养。
李薇觉得其实他比别人更折腾太后。
每天早上,他要去侍候太后喝药,关切一番太后昨夜歇得如何,然后再赶回养心殿上班。晚上,他再去侍候太后喝药、安歇,等太后睡着了再回来。
这就意味着太后早上要穿戴整齐(至少不能头不梳,脸不洗)的等他,连个懒觉都不能睡。
晚上也要等他来了之后,喝完药说完话,再三请他回宫休息(未果),然后再入睡。
总之,一天折腾两回。
皇帝儿子的孝心也不好受啊。
太后这样,外人去了是打扰,皇后和李薇不去就是不孝了。
所以每天都是四爷前脚走,皇后和李薇已经到宁寿宫了,恭请皇上万岁安心去上班吧,她们会好好的侍候太后的。
晚上,四爷来的时候皇后和李薇肯定都还没走,等四爷折腾完了他们三个再一块走。
煎熬,这对太后来说绝对是煎熬。
李薇看着皇后坐在太后榻前,用平静舒缓的声音,温柔的给太后念经书(……)。
这种消遣活动真的没问题?
李薇反正就是坐在另一边含笑当壁花。她不需要去念这个经,这个孝心是皇后在尽。她也不会去争,她真觉得听念经不会让太后感觉好一点。
太后支着头听完两章后,就渐渐入睡了。
皇后的声音不由得放轻,方姑姑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轻声道:“娘娘睡了。”
皇后点点头,放下经书,替太后掖掖被角,然后示意李薇跟她一起退下,不要打扰太后休息。
李薇表示理解,从善如流的跟在皇后身后出来了。
皇后还要嘱咐侍候太后的宫女小心照顾,这才带着她去了宁寿宫的偏殿。
李薇深深的觉得太后绝对是在装睡,对皇后和她,太后不用像对四爷那样,非要从头陪到尾,不陪还不行。四爷要尽孝,那就必须尽完。皇后这孝,太后想不让她尽了就把她给赶出去了。
偏殿里早就准备好了,她和皇后一般是一人一个屋。她在东,她就在西。两人反正不用在一个屋里对着对方的脸。
太后这宫里的果然都是人精。
方姑姑侍候太后安歇后,就到她们这边来看看。一般是先去皇后那里转一圈,再到她这里来。说一说招待不周,请个罪,李薇再说姑姑侍候太后辛苦了云云。方姑姑就可以回去接着侍候太后,她自己在屋里也能自在点了。
通常她跟皇后都要在宁寿宫耗上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