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王土点点头,表示很满意,房间干净明亮,中间放着一张大床,床铺早就铺好,被子崭新崭新的,一看就知道柔软舒服,靠着门这边是一个大衣柜,不过对他的那点家当来说,这衣柜暂时没有用武之地,床前一张桌子,上面放的东西王土不认识,不过,王土也不急,慢慢来,以后就会知道了。接着,老李夫妇又领着他来到他房间隔壁的卫生间,知道他不会用,就手把手的教他怎么上厕所,如何用热水器洗澡,洗发水,沐浴乳,牙刷牙膏是做什么的,还把一直给自己孩子备用的洗漱用品拿出来,通通给了王土用。
王土关上卫生间房门,新鲜又稀奇地按照老李夫妇教的洗了个舒服的热水澡,刷完牙后,神清气爽地回了自己房间,把自己摔在柔软的大床上,忍不住在上面滚来滚去,真是太舒服了。
一夜好眠。
第二天,明媚的阳光照进房间,王土恋恋不舍地从柔软的床上爬起,穿好衣服,快速的洗刷完,走下楼梯,老李夫妇已经坐在大堂了,看见王土下来,李大爷招呼他坐下,“我看你只有一双拖鞋,待会儿我要去菜市场买菜,顺便带你去买双鞋穿,再就是我买菜的时候你要多看多听,等你熟悉了,以后就让你来买菜。”
王土默默跟着李大爷在菜市场转了一圈,把李大爷怎么讲价怎么挑选新鲜的鱼肉蔬菜反复默念,牢牢记在脑子里。买完菜,李大爷就带着王土去菜市场对面的鞋店买鞋,拿起一双休闲运动鞋,便让王土试试,王土小心翼翼的穿上,试着在地上走了走,鞋子大小刚刚好,轻柔舒适,于是李大爷立马拍板就买这双。
不过等收银员报价时,王土可不淡定了,这一双鞋竟然要80,自己一个月工资是800,这一双鞋竟然要花去自己十分之一的工资。不过王土再纠结,也不能当着外人的面说不要而驳了李大爷的面子。
王土拿着装着鞋盒子的袋子,跟李大爷走出鞋店,看着周围没人,才凑到李大爷面前问道:“李大爷,这家店鞋子也太贵了,刚在菜市场我看到一个卖鞋的摊子,那家的鞋才十几块,为什么不买那一家的呢?”
李大爷闻言哈哈大笑:“你小子,给你买贵的鞋,你还不高兴?又不花你的钱,你小子心疼什么?”
王土急忙摆摆手,摇头道:“我哪里用得着穿这么好的鞋啊?就是大爷你的钱我也觉得浪费啊。”
李大爷给王土解释道:“菜市场那里卖的鞋子都是布鞋,一般都是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去买来穿,现在的年轻人哪有穿布鞋的,都赶时髦,穿你手上这样的运动鞋,还有皮鞋。”
王土不懂得什么是赶时髦,却也听懂了李大爷的意思,除了老人,没人愿意穿菜市场的布鞋,所以那鞋才卖的便宜,他这个年纪的人要是穿了,是会被人笑话的。“可我看那布鞋很结实很耐穿啊,咋这么挑三拣四呢?”
李大爷摇摇头,“等你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多了,分得清美丑的时候,你就懂了。”
回到店里,李大爷就让王土赶紧换上新买的运动鞋,王土点点头上楼坐在床上换鞋,买鞋的时候,李大爷给他也买了四双袜子,袜子穿在脚上紧紧贴合,一点都不会掉,王土对这袜子非常感兴趣,等回家的时候给姐夫,大姐带两双,小树还小穿不了就算了。
不得不说这鞋子虽然贵,但的确舒服跟脚,王土穿着他忙来忙去,一天下来,走了不少路,脚却没有昨天那么痛,也不用时刻小心脚下,担心脚滑被绊倒,于是王土终于不嫌弃这双鞋贵了。
第13章
晚上的时候,李大爷走进王土的房间,告诉他床前桌子上的东西叫电脑,“这是孩子们回来的时候无聊打发时间的,现在年轻人不喜欢看电视,都喜欢玩电脑,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也不怎么用,可是教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李大爷开始教王土怎么开机关机,怎么打开网页看电影电视剧等,在教他怎么搜索信息时,才想起一个重大的事情,那就是王土现在是个文盲,他不识字啊。
“不识字可不行,现在这个社会,你不识字,可是寸步难行,现在初中学历出去,都会被嫌弃学历低,不识字更是没几个,就是以后你去买菜,也要学会记账,这开店做生意,计算成本利润是必须的。”
李大爷觉得识字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在电脑上捯饬了半天,给王土下载了几个小学教学视频
,“我虽然上过学,可也不是老师,也不知道怎么教,幸好现在网上什么都有,你就跟着这视频学习,我给你找个本子和支笔,多写多练习,学累了就看会电视剧或者其他节目。”
李大爷不指望王土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王土对这世界还所知甚少,看看电视节目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王土以前每天都忙于怎么把肚子填饱,从来没想过自己还有机会识字,就是他们大埠村整个村子,识字的也屈指可数,因为大蜀国连年征战,苛捐杂税日益繁重,近几年又逢旱灾,村子里的人跟王土一样,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填饱一家人肚子,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和时间去想进学识字的事儿。而且,王土去镇上卖柴时,经常碰到穷困潦倒的秀才摆摊给人写家书,不过一天下来挣不了几文钱,只能让一个人饿不死而已,连秀才的生活都如此艰难,村民们就更不会觉得识字有什么重要的,所以大埠村这十几年来就没有听说过谁进学识字,现在村里识字的就只有村长和几个族老,至于村长和族老为什么不教自己的孩子识字,纯属是因为他们孩子都不是学习的料,至今十个字里认识一两个,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放弃了,反正对过日子也没啥影响。
如今有识字的机会,王土激动异常,非常珍惜,所以这两天饭馆歇业之后,王土就钻进屋里,直到学到晚上12点才睡,早上又早早起来学习,直到要陪着李大爷去菜市场买菜,就是在路上,菜市场,看到一些商铺的牌匾,或者纸板上粗黑的大字,王土也是时时刻刻对照着,反复跟自己学到的对应上。白天工作中间不是饭点,没有客人,也没什么事可做的时候,王土也拿出本子来复习,李大爷看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也不知道休息一下,就没收了他的本子,赶他回屋看电视节目,有事再叫他下来,不过心里还是挺欣慰的,孩子懂事勤奋爱学习,没人不喜欢。
被赶回自己房间的王土只能打开电脑,找到李大爷给他展示过的视频网站,李大爷说过这个网站是人流量最大的,首页都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节目。
不过王土一直沉浸在学习上,还没有看过任何一个视频,他也不知道该看些什么,就随便点开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为即将要播出的电视剧做预热的,这部名为深宫计的电视剧是现在观众最为期待的一部古装宫斗大制作,里面主角配角个个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大牌演员,为了凸显电视剧的制作精良考究,还特地请来历史专家,古代手艺传承人等等。
王土刚开始点开视频,看到里面大变活人时,吓了一跳,虽然之前是跟着视频学习识字,视频里面除了传出来人的声音,也没有出现真人,王土除了佩服这个世界的能人,并没有更多的联想,如今骤然看到真人在里面说话走动,竟然跟亲眼看着他们在自己面前做这一切似的,王土有点害怕的到处摸摸电脑,这些人是怎么进去的呢?
难道是所谓的摄魂之术?这里的人竟然为了一己之私,把人的魂魄勾走囚禁在这黑盒子里给人表演取乐,而且听李大爷的意思,大家好像还都习以为常。
王土也不敢看下去了,咚咚地跑下楼,老李夫妇正在悠闲的喝茶聊天,“李大爷,我害怕,我不敢看,我还是在下面陪陪你们吧。”
老李夫妇诧异地对看了一眼,忍不住疑惑地问道:“你害怕什么?”
“那电脑里真的有人在里面。”
“电脑里肯定真有人在里面啊,不然看什么?”
“可是,怎么能把人关在那么小一个电脑里呢,是,是把人的魂魄勾进去的么?这要是把人的魂魄勾走,才能制成视频,也太残忍了,我不忍心看。”王土忐忑不安,终究还是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李夫妇听完,对视着愣了半响,又忽然爆发出猛烈的大笑,把一旁的王土笑得胆战心惊,看李大爷他们笑得那么开心,并没有恶意,又尴尬地想,肯定是刚刚的问题被嘲笑了。
第14章
李大爷笑过之后,拿出手机,对着王土拍了个短视频,招呼王土过来看,王土看着李大爷手里的小盒子里面,就是刚刚他站在那的画面,接着,李大爷跟王土介绍这小盒子是手机,几乎人人都有,因此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拍视频,而且还有个什么东西叫网络,只要视频放到网络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
离你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即使你没去过,也可以从视频中看到,远在天方的两个人也可以在视频里看到对方交流,而不用万里迢迢的辛苦赶路见面。
甚至都不需要用纸写信联系了,直接用这个小盒子把信写好发出去,对方会立刻就能看到信。如果着急,还可以直接拨打手机号码,接听之后,双方就可以用声音聊天了。总之,有无数中联系方式,李大爷告诉王土,只要知道最常用的一两个就好。不过王土暂时没手机,改天他给王土买个便宜二手手机回来,钱到时工资里扣。
接着又兴致勃勃的跟王土科普,最近最受欢迎的电视剧,电影还有综艺,还搜出几个著名演员的照片,让王土说说觉得哪个漂亮。
王土颇为郑重地瞧了半天,最终告诉李大爷古装打扮的那一个最漂亮,其他的都太暴露了,他都不好意思多看。
“哈哈,有眼光,我也最喜欢她,她叫宁若,从小就演戏…”李大爷说到自己喜欢的明星那是滔滔不绝,不过王土也明白了,原来这些演员就是他们那里的戏子,这里的人特别追捧这些戏子,出名的戏子走到哪里都是人山人海,最主要的是这些戏子能赚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想想他们那里的戏子,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到处唱戏,不出名的就跟要饭的一样穷死,还被人瞧不起,出名的发不了大财,也没人高看一眼,真真是两边颠倒。
闹了这么一出乌龙惊魂,又听李大爷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明星八卦绯闻,王土也不由地产生了兴趣,晚上王土跟着视频学了两个小时后,点开中午没有看完的视频继续观看。
视频里面宣传的古装背景朝代,不是大蜀国,也不是王土知道的任何前朝,演的又是皇帝后宫妃嫔,对一直在古代农村苦哈哈讨食的王土来说,他没有任何兴趣和好奇,他们村里的人会八卦其他人家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不会八卦皇家的家事,皇家内部怎么纸醉金迷,勾心斗角,他们不关心,只关心跟自己利益挂钩的官方政令。
大蜀国最近几年各种苛捐杂税徭役,已经逼得民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虽然他们不八卦皇家内事,对大蜀国皇帝他们心里可是讨厌得很,只能盼着皇帝早日殡天,换个皇帝也许会更好点。不过这些大逆不道的想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不会在外到处嚷嚷。
王土对制作团队介绍的刺绣倒是很感兴趣,里面说为了高度还原历史,服装道具都是专门请京城绣工一针一线秀出来的,一件衣服都要十几万。那些刺绣精致典雅华丽,但是,王土敢打赌,他在镇上绣铺见过更加精致漂亮的,视频里的这些刺绣,他不敢说全部,但是大部分的刺绣,如果是大蜀国的绣娘来绣,一定会更好。
看到刺绣衣服一件都要十几万,不可置信的王土,用他刚学会的字不太熟练的在网上搜索起来,点击确定之后冒出来一堆关于刺绣的信息,虽然字认得的还不多,但是好在有很多图片。
图片有团扇,屏风,褂裙,壁画等各种各样的刺绣成品,下面还有标价,这些阿拉伯数字,王土早就认识了,李大爷带他买菜最先教他的就是这些阿拉伯数字,后面那个符号就是这个国家的钱币。
价格有高有低,高的有一万多,低的也要几十,王土看着看着脑袋瓜就滴溜滴溜转起啦,最便宜的也要几十块钱,他们村会绣工的人很多,平时都是接镇上的活,也就赚十几文补贴家用,都不够一斤精米的钱,如果他用这里的粮食换她们的绣品,再拿到这边来卖,他岂不是赚翻了?
越想越美的王土因为太兴奋一夜都没睡好,第二天还特意跟李大爷打听刺绣的事儿,结果却被泼了一盆冷水,李大爷说刺绣好的确实贵,一般的也就几十,不过他们镇上消费能力不行,大家更喜欢买实惠有用的,一般没人有这个心思买这些华而不实的刺绣。要卖就得卖到大城市里,那里的人条件好,生活水平高,对品味更有追求。
王土当然不能去大城市,镇上离山洞近,他还有可能随时回家看看,要是走远了,很久回不了家,念家的王土是忍受不了的,更何况他也没钱做路费。
第15章
被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的王土,整个上午都无精打采,不过很快王土又重新振奋起来,本来也只是没影的事儿,既然行不通,自然就没必要太放在心里,恢复心情的王土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晚上快要关门歇业的时候,王土上工第一次接待的客人大财他们又来了,如果接待他们,饭馆关门时间肯定要十点之后了,不过因为是老客户,而且每次来店里消费都很大方,李大爷只能推迟关店时间,还对王土说算加班费,一个小时十块钱,王土当然百般推辞,要是算得这么清楚,大爷给他买的鞋袜岂不是他也要算钱还给李大爷,听王土这样说,李大爷也就不再提起。
不等菜上桌,大财他们就热火朝天的高声交谈起来,王土也听了一耳朵,讨论的都是他们这次要跑的城市比较远,要在镇上好好休息两天,到了目的地可没法好好休息,因为那里消费太高,他们跑车辛苦,又都是苦惯了的,宁愿去下馆子喝酒,也不想把钱花在住宿上,就是下馆子也要回到镇上才会奢侈,同样的钱,在镇上能享受到更好的东西,反正忍几天就能好好享受一把,他们愿意。
王土忍不住心头一动,问起李大爷大财的事情,“李大爷,外面的客人跑车是不是经常经过我们这里啊?”
李大爷手上不停,随口答道:“是啊,镇上有几家食品加工厂,最近正是销售旺季,需要拉货的人多,他们跑完一趟就回来修整,回回都要到我们店里,呵呵,说我做的菜比大城市的都要好吃。”客人冲着自己的手艺来,身为大厨的李大爷当然高兴。
王土顿时觉得从晚上到早上都在琢磨的想法有可能实现了,不禁期待地看向李大爷,“那~,李大爷,你说他们愿不愿意帮忙带一些刺绣品去大城市卖啊?”
李大爷停下手里的活,回头诧异地看着王土,“刺绣品?你想要卖刺绣品?问题是你哪来的刺绣品啊?”
王土赶紧扯了一个谎,“我爹娘生前带过来的,一直压箱底,从来没动过,不能吃也不能穿,之前饿很了,还拿去跟人换吃的,结果人家都看不上,然后就没再动过,还是昨天我看了一个节目,上面说这些刺绣都很珍贵,然后我就想起了起来,说不定能卖上价呢。”
李大爷听王土这样说,也起了兴趣,普通人不识货很正常,就那么一块布,上面刺绣再精美,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用处,就是他碰到,也不会当回事,不过如今,听王土的意思,他爹娘带来的刺绣品有些年头了,几十年前的刺绣品应该会更值钱吧,这么想着,不由得兴奋起来,抓住锅,,上下颠锅几次,一道菜就成了,拿出精美的盘子摆好,也不用王土端,自己就端出去了,“嘿,土子,在这等着,我帮你问问。”
有李大爷帮忙跟大财打交道,王土自然乐意,边忙边竖耳朵听着李大爷跟大财的对话。
李大爷放好盘子也不走,坐在了大财那一桌对面的空桌位子上,大财见状,连忙问道:“怎么?老李,搬椅子过来,一块喝几盅?”
李大爷摆手拒绝,“不了,不了,你们喝,我就是有点事问问你们。”
“哦?什么事儿,还要问我们?”
“我有个亲戚,家里有些刺绣品,有不少年头了,听说现在贵的很,就想卖出去,你们也知道在这镇上可是卖不出去,就想着能卖到大城市去,可是咱们这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也没有什么道道,去了也是一脸懵,你们这跑车不是经常去大城市嘛,你们肯定懂得多,我今天看到你们,就想起这事儿来了,过来帮他问问。”
大财没想到老李竟然是打听这个,且这意思还要他帮着卖了啊,不过他们跑车也是要赶时间的,就是在大城市你这刺绣品摆出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卖出去的,他们哪里有时间弄这个,于是犹豫推脱道:“这,我们哪里知道,不过现在城里人都网购,你们在网上卖不就好了。”
李大爷听出了他的拒绝之意,这种事情最好你情我愿的,明明对方不愿意,自己还厚脸皮的当没瞧见提出要求,只会让对方心生怨愤,一点都不值得,
“也不是一直做下去的生意,专门开个网店也不划算。反正也不急,我就是问问。”
这时跟大财一块跑车的一个瘦高男子突然开口说道:“啊呀,我想起来了,大财,你忘了咱们经常去的超市,老板娘说过她老公啥了?”
大财愣了一下,眼神茫然的想了一会儿,复又一亮,拍着大腿,高兴的对李大爷说:“巧了,那老板娘念叨过她老公是个教师,平时就喜欢买这些刺绣啊什么的,他们还有自己专门的一个圈子,我们虽然在那个老板娘面前也没多少面子可说,但带着东西让她跟她老公牵牵线,她应该不会拒绝,不过,买不买,出多少价,我们做不了什么保证。”
李大爷见峰回路转,本以为没希望的事儿,几句话的功夫就又成了,心里也特高兴,“咱们认识这么久了,我还不相信你的人品?他们要是要呢,甭管给多少,我们都接受。他们要是看不上,也不要紧,总归是麻烦你们了,今天这顿饭我请了。”
大财一伙人连忙拒绝,“可别,可别,事儿还没成呢。”
双方争来让去了好一会儿,最终,结账的时候,李大爷给打了个八折,算是皆大欢喜。
第16章
一直竖着耳朵听的王土,自然也知道事情谈妥了,高兴的他手脚麻利的把洗的干干净净的一摞盘子整齐地放进消毒柜,左右看了看,见都已经收拾好,又拿了抹布把灶台橱窗擦了个遍,等大财一伙吃完饭,王土和李大爷一块收拾桌子,顺便提出今晚就想回山洞,明天上午再赶回来,刚开始李大爷不同意,天这么晚了,路不好走不说,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不过王土坚持一定要今晚回去,李大爷没办法,于是让王土准备好要带回去的东西,他骑电动车把他送到山下,总比王土两根腿走路来的快。
不过十几分钟就到了山下
,不过对李大爷来说,为了送人大晚上的还来回折腾,谈不上多么友好,之前在路上,李大爷还说,让王土以后学骑自车,学会了之后,店里的破自行车,就随王土随便用,他也不用再费心,王土立刻答应了,他也知道李大爷忙活了一天,关店之后累得不想动弹,但还是骑车送他回来,并保证下次就不用李大爷送了,他肯定学得会。
王土目送李大爷骑车而去,拿着李大爷给他的手电筒,转身上山。手电筒里发出来的光明亮亮的,照得前面的路和四周如同在白天一样,所以王土也不觉得害怕,熟门熟路地就回了家。
大门从里面关上了,这个点小树肯定早就熟睡,王土觉得自己失策了,他在异世界因为工作学习,所以睡觉的时间都很晚,都忘了他和小树平时可是天黑不久就上炕睡下的,王土只能试着敲门,看小树会不会中途醒来。
果然,敲了半天门,屋里一点动静都没有,心里还想,就小树这睡着了就雷打不动的架势,家里被人搬干净了,恐怕他都不知道。
王土找了几块石头,垒出不低的一个高度,垫着石头翻过了自家院墙,轻手轻脚的到了屋里,炕上,小树正睡得香甜,王土不由露出一个安心的笑容,没有叫醒小树,爬上炕在小树身边躺下也进入睡眠,入睡前还迷迷糊糊地想着,家里的院墙太不安全了,他都能轻松就翻墙进来,要是碰到歹人,院墙根本保护不了家里人啊。
“啊!”天刚刚亮,屋里就想起了一声尖叫,震的屋外树上零星几个树叶都颤动了一下。
王土被小树的尖叫声给吵醒了,费力地睁开眼,就看到小树咋咋呼呼地往他身上扑来,伸出手抱住把他撞的生疼的小树,嘴里也不忘教训,“喊那么大声做什么?大早上的,也不怕惊到其他人。”
小树不以为然,“他们离咱们家远,根本听不到,大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叫醒我呢?”边说变撒娇地往王土怀里钻。
“还说呢,我敲了那么久的门,你倒好,睡得跟头猪似的,我翻墙进来的,你说要是别人翻墙进来,把你卖了你都不知道。”王土把小树从自己身上拉开,起身下了炕,他还有事儿要办呢。
出门之前,王土从包袱里拿出那个大铝盒,让小树吃,在饭馆里,客人吃完走人剩下的饭菜里,有那些不容易坏的硬菜,王土就专门挑出来放进这个盒子里,而且饭馆里还有冰箱,所以放几天也坏不了。他和李大爷他们吃饭,都是重新炒菜,从来不吃这些剩菜,李大爷说不干净,都是别人的口水,王土心里虽然觉得没什么,但也只能听李大爷的把
剩菜通通倒进垃圾桶。
即使是剩菜,有李大爷的厨艺,又是大荤大肉,那也是非常美味,所以小树边吃边不住幸福地赞叹。
王土敲开村里寡妇绣娘刘氏的家门,看到的就是刘氏苍老虚弱的面孔,其实刘氏只有二十多岁,娘家就是大姐嫁过去的村子刘家村的,不过刘氏娘家爹娘早就去世,兄弟们又一个比一个怂,被媳妇管的服服帖帖的,自己的姐姐妹妹当了寡妇,拖着一串孩子,生活艰难,他们却从不来大埠村看望,刘氏有时候回娘家,饭都不让吃,就被赶回来。好在刘氏在娘家时也是颇受宠的,刘氏娘亲专门给她拜过刺绣师傅,学到了一手好绣活,靠着这手艺才不至于让一家饿死,不过因为常年日夜赶绣工,熬的人越来越显老。
刘氏看到王土脸上明显很诧异,转眼似乎明白了什么,只是脸上却很是一番犹豫为难之色,不过最终还没有说什么,把王土让到了中间的堂屋里,王土刚开始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直到进了堂屋,看到从大到小,从高到低一串孩子正坐在桌子边吃饭,见到王土,都抬起头纷纷注视着他,被几双视线盯着的王土不禁感受都莫名的压力。刘氏指着桌子上唯一的空位,拉着王土坐下,让他喝碗里的粥。这时王土才明白过来,刘氏以为他来是蹭饭的,难怪之前刘氏看起来很为难的样子。王土低头看向碗里的粥,里面就几粒数的清楚的糙米,外加几颗野菜,煮粥的水也看起来很浑浊,碗底还看得到粗盐大小的石子。转头看向其他孩子的碗,也是一样的情况,心下不由叹息。
王土连忙起身拒绝,说道自己已经吃过早饭,今早来是有事要找刘氏,刘氏闻言疑惑地问道:“你找我有什么事儿?”
“刘婶,我最近找了一份工,上工的时候,碰到有人要买绣品,不过他们不用钱买,而是用粮食换,一副普通的绣品一斤白米或白面,要是好的大的绣品给的更多,当时我就想到了你,你在咱村绣活是一等一的,要是拿你的绣活去换,肯定保管他们都满意。当然我也不是白做工,他们会多少给点好处费。”
刘氏听到一副普通的绣品竟然可以换一斤白米或白面,喜出望外,哪里会在意王土说的好处费,说真的,就是王土说给半斤白米或白面,剩下的王土拿了,她也会高兴的把绣品换出去,村里其他妇人闲暇时接活卖绣品赚个十几文,是补贴家用,她接活是要养活全家人的,她一个月能赚一百多文钱,现在粮食价格越来越高,全部用来买最便宜的糙米都不够家里吃的,如今有这么划算的买卖,她自然乐得做。
刘氏回屋从柜子里,找出自己攒起来的绣品,这些绣品不是绣铺的活计,是刘氏以前在娘家时自己的绣活,嫁人了便当做陪嫁带了过来,其中一幅本是用来做屏风的刺绣,刘氏最是珍惜,想着如今家里孩子饭都吃不上,忍痛全部给了王土,王土答应四日之后就会把粮食给她。
第17章
王土返回家中之时,大姐王草跟姐夫也在,正陪着小树一块吃饭,知道他还没吃早饭,让王土坐下一块吃,王土推辞,说是在饭馆每天都吃这些,早就腻了,刘一咂咂嘴,并没有怀疑,心想这么好吃的肉才几天就腻了,如果是他,天天吃,吃一辈子,他都不会腻,真是羡慕土子的好福气。
王土就坐在一边看着他们吃,边和大姐姐夫聊他在饭馆打工的一些事情,对于山洞那边异于这边的东西他们并没有多么好奇,只是在听到饭馆每天倒掉很多客人的剩饭剩菜,很多都是鱼肉,咬过一两口的馒头馅饼之后,开始坐不住了,就是镇上的大酒楼这剩饭剩菜也都是留着让酒楼的小二们吃,乞丐们虽然喜欢向大酒楼要饭,可讨到的也是一些被客人吃的实在不能吃的残羹冷炙,偶尔有多余的才会发发善心,发给那些乞丐。
还是王草先忍不住问王土,“这剩饭剩菜,既然饭馆老板都让倒掉,你拿走也是可以的吧?”
王土知道大姐什么想法,只是,“现在天热,留不住,而且我就只有这么一个盒子,也装不下。”
王草还是不放弃,“这有什么难的,家里不是有陶瓷罐和小背篓么,咱们也不讲究,菜都混在罐子里,干粮放在背篓里,你存着,到时如果坏了就不要了,没坏的就拿回来,哪怕是一口能吃的,咱们也不嫌少,你姐夫那几个兄弟个个胃口都大,多吃一口他们都高兴的不行。”
一旁的刘一有点不好意思,媳妇这是嫌弃自家兄弟吃饭多啊,不过再嫌弃媳妇还是想着帮弟弟们争取多点口食,刘一心里更念着王草的好。
王土想着既然大姐想要,肯定希望到时饭菜不会坏,不过这个天气,放上几天,不坏的可能性很少,他也不可能把盛着剩菜的罐子放在冰箱里,李大爷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是心里肯定不会痛快,因为李大爷开的饭馆虽小,但是很注重卫生情况,这些本来要进垃圾桶的饭菜,在李大爷眼里就是垃圾,把垃圾放进冰箱,李大爷看着能不碍眼嘛。不过放一晚上还是可以的,“大姐,要不我每天早上把饭菜送到山洞,你们来取怎么样?”
王草先心中一喜,不过还是怕她弟弟这样奔波会太累,犹豫道:“还是算了,你每天跑山洞那边太累了。”
王土却是越想越觉得这样好,“没事,一点都不累,干脆提水也改成每天早上吧,每天你们去山洞的时候记得准备好空的水桶,陶瓷罐,背篓。我每天早上顺便把水桶打满水,再拎着空罐子和背篓回去,这不是刚刚好嘛,还省得非得算着日子等我四天。”
说定之后,王土把姐夫的和自家的水桶打满水,便赶回饭馆,李大爷见时间还早,就找出那辆破自行车,亲自教王土骑自行车,王土自己学的也挺来劲,不过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会。
中午饭点,来的客人比较多,王土在后厨正认真的切菜,就听李大爷喊他的名字,王土答应了一声,出去看到李大爷站在柜台里跟大财说着话。
“土子,你上楼把我放在楼上的包袱拿下来。”
王土蹭蹭地跑上二楼,拿上自己的包袱再蹭蹭地跑下去,把包袱拿给李大爷,也不多待,马上回了后厨,他相信李大爷都能安排好。
果然,下午忙过饭点那一阵后,李大爷告诉他卖没卖出去,卖了多少,等大财大后天回来就知道了,王土点头表示知道,也不再想这事,跑到外面大马路上继续学自行车。
第二天因为还没学会怎么骑,王土背着背篓,推着自行车,车后座绑着陶瓷罐,急匆匆地赶到山洞,把东西放下,换回空的又急匆匆地赶回饭馆。他对李大爷说自己要每天早上带剩饭剩菜回山洞后,李大爷也没多问,只说他想带就带,不要耽误时间,陪着他买菜就行。
王草和丈夫刘一先到了弟弟家,给小树做好饭,再去山洞,看到背篓里竟有七八个被撕了一小块儿和三四块明显只有三四口大小的白面馒头,均是喜笑颜开,肯定是土子把别人吃过的给撕了去,把干净的一部分留了下来,再看看陶瓷罐,里面大片大片的猪肉,大块大块的猪排骨,还有好几块炸货,嘿,看着就馋的人流口水。
王草继续留在弟弟家陪着小树,让刘一把饭菜带回去给一家子吃。
刘一带回去的饭菜果然受到了一家人的喜欢,到最后除了被刘大留出来不让吃的两个还算完整的白面馒头和几块猪肉片,剩下的都吃了个干干净净。
还没吃够的刘五不甘心地看着他爹刘大,好奇的问道:“爹,你干嘛留着馒头不让吃啊?”
刘五不知道,刘五他娘可知道,“你爹啊,自己就是穷死饿死,也永远念着他那几个弟弟过的好不好。”
刘大不满地横了自家老婆子一眼,“我们兄弟几个家家都穷的要死,我就是念着又能怎么样,连根菜都没送过,我昨天去老四家,看到老四媳妇抱着奶娃娃哭,吃不饱哪有奶水给孩子吃,孩子瘦的就剩一个大头。”
这下,连嬉皮笑脸的刘五也脸色变得沉重,四叔跟他爹刘大年龄差的比较大,成亲也晚,前头生过一个男孩,但没养到一岁就夭折了,现在这个孩子是两个人隔了好几年才生下来的,这个孩子对他们的重要性自然可想而知。
刘大来的时候,刘成正坐在自家茅草房里数着家里仅有的铜板,打算去镇上买点精米,他不想好不容易得来的孩子再次夭折。
打开门就看到拎着水桶的大哥,水桶里是满满的清水,压下心里的惊叫,待大哥进了院子,还探头看了看左右方才关上大门。
把水倒进四弟家的水桶的刘大,回头就看到这一幕,好笑的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裹,“过来,拿去给弟妹补补,我这就走了。”
刘成伸手接过,还没反应过来,门又被拉开关上,剩下刘成傻站在原地摸摸脑袋,刘成妻子从屋里走出来,问大哥怎么来了又马上就走了。
刘成把手里大哥给的包裹打开,里面是两个夹着肉片的白面馒头,刘成咽了咽唾沫,把馒头推给妻子,吃完好下奶,刘成妻子也没推让,含着泪默默吞咽着。
第18章
因着王草每日拿回来的饭菜,刘家每日都吃的很富足,对于刘大每天都要留出点儿拿给刘成家,大家也没意见。
时间一晃而过,大财他们照样是晚上回来的,店里客人也都走光了,大财没了顾忌,就直奔主题,把手里拎着的黑色塑料袋递给李大爷,喜气洋洋地描述道:“我们跟老板娘一说,人家就立刻给她老公打了电话,她老公确实也是个爱绣的,听说咱们的刺绣是有年头的,还专门请假过来,这一看,可不就喜欢上了,特别是有一副大的刺绣,真是漂亮精致,就是我这个不懂的人看了也喜欢啊,你猜猜人家给了什么价格?三万!三万啊,剩下的那些绣品加起来还不到一万呢,老李你那个亲戚这次可是发了呀,恭喜恭喜啊。”
李大爷听说卖了快四万,也是惊讶,他以为顶多几千块钱呢,不过他心里也替王土高兴,“还多亏了你们呢,今儿,我替他做主,今天这顿饭钱就从这袋子里面扣。”
大财他们这次也没推辞,替人家办了事儿,人家请他们吃饭,他们也接受的理所应当。
一直等到饭馆关门,李大爷才拉着王土坐在大堂的饭桌旁,拿出装钱的袋子,推到王土的眼前,“扣除请大财他们的饭钱,这里面的钱现在总共是38560,你现在也没身份证,办不了银行卡,就先放在屋里吧,可要好好收着,不要弄丢了,这钱不是小数目,可是你以后立足社会的本钱。”
王土双手颤抖的从袋子里拿出钱,厚厚的好几摞,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他知道绣品能卖钱,可是他不知道能卖这么多钱,他以为也就能卖个三四千,然后给刘氏买上一百块钱的粮食,自己照样捞下几千块钱,也不是他坑刘氏,镇上的绣铺只收自己铺子里派出去的绣活,刘氏那些绣品在他那边镇上要是能卖出去,也不至于便宜了他。现在由他卖了出去,一举两得,他既挣得了钱,刘氏也得了救命的粮食。
不过因为多赚了意料之外的几万块钱,王土决定还是多给刘氏买点粮食,于是早上王土一个人去了菜市场卖米面的店铺,买了一袋50斤的大米和一袋80斤的面粉,还专门让老板把大米的袋子也换成和面粉一样的布袋子,然后用自行车驮着两袋子米面弄到了山洞,本想等着大姐姐夫来,但又怕时间赶不及,就下山回了家把小树叫醒,叮嘱他记得告诉大姐把山洞里的两袋子粮食送到刘氏家里,就说是绣品卖的粮食。
王草之前听王土说过绣品的事儿,不过王土没敢托大,只说看看能不能卖出去,他也没把握,没想到才几天的功夫,就给刘氏送了粮食来。看着两大袋子的粮食,王草还挺羡慕的,虽说如今靠着弟弟土子,她们一家过的日子都快赶上地主家了,可是她们可没有这么多属于自己的粮食啊。
羡慕归羡慕,王草可不会起什么歹心把粮食占为己有,既然王土交代了,她自然要帮弟弟安排妥当,于是王草和刘一一人背着一袋子粮食去了刘氏家。
刘氏听王草说两袋粮食是王土给的绣品报酬时,简直喜上眉梢,苍老的脸看上去都年轻了几分,她本以为最多就换个几十斤而已,没想到竟有一百多斤,而且还都是白花花的大米和细细的白面,一直乖巧地呆在她身边的几个孩子也喜形于色,围着两个袋子摸了又摸,瞧了又瞧。
刘氏心里高兴,于是大手一挥,决定煮大米粥和蒸白面馒头,今天让他们也解解馋吃个够,至于以后,刘氏觉得还是换成糙米和粗面吃,能吃更久些。
孩子们可不知道刘氏的想法,犹在不停地兴奋尖叫着,刘氏家的位置算是在村里的中间了,左邻右舍都挨得十分近,如今刘氏家里孩子闹哄哄的笑声自然也传到了他们耳朵里,纷纷纳闷这年月,刘氏家里能有什么好事让他们这么高兴的?于是纷纷上门打听,刘氏人诚实又老实,而且觉得自己用绣品换粮食的事情没啥不可说的,于是一一告诉原委,没想到这个消息在村里炸了锅。
一直不被村里人注意的村尾王土竟然找到了一份工,听说工钱很不错,还帮刘氏用绣品换了一百多斤粮食,而且还都是精粮。于是一直没人上门的王土家开始络绎不绝,大部分是打听王土工钱的,还有些是跟刘氏一样问绣品还收的么。
每个来的人都被王草给拦住了,问工钱就说碰到好心大老爷给找的工,工钱确实不少,具体多少那就没必要告诉你了,来问绣品就说等王土休假回来她帮忙问问。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没有人再来,小树一直在屋里躲着,这会儿见没人了,才放心地跑出来玩耍,不时皱着小眉头忧愁的想着:唉,大哥太能耐了,也心烦啊。
王土从李大爷那里了解到在这个世界做什么事都必须要有身份证才能办成后,就一直苦恼着怎么才能有自己的身份证,最后还是李大爷提醒他要去找方大爷,方大爷是他们村辈分最大的,也是最有威望的,要是他能说服村长给王土开个证明,表示愿意接受王土成为他们村的人,那王土的身份证明就好办了。
第19章
本来王土还打算亲自跑一趟,被李大爷给拦住了,当着王土的面用手机给方大爷打了个电话,聊了几句就把事情给说清楚了,惹得王土非常羡慕地看着李大爷手机,要是这手机能通到大埠村多好啊,有什么事要说的直接打个电话,也不用跑来跑去。不过,为了方便,就是只在这个世界能用也要买手机,他也不知都手机的好坏,到时让李大爷陪着他去买吧。
打完电话的李大爷听王土说想买手机,也不拖时间,趁着现在不是饭点没客人,骑着电动车带着王土就去了镇上唯一的家电卖场。
王土把决定大权完全交给了李大爷,他就跟在李大爷屁股后面,看着李大爷每个柜台前都溜达了一遍,问了又问,最后定下了一款白色手机,价格刚好一千出头,比王土一个月工资都高,不过想想他手里还有差不多白来的三万多块钱,王土还是忍着肉痛买了。
李大爷用自己的身份证办了张手机卡给王土先用着,以后王土有了身份证再过户过去。然后王土拿着他新鲜出炉的手机存下了他自己的手机号,再然后才是李大爷,方大爷的。
王土这几天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再也不用两条腿走着去山洞了,省了王土不少时间,所以王土有时也会等着大姐过来或者直接回家看看小树,听大姐说村里很多人打听还收不收绣品,便拒绝了,他跟李大爷说是爹娘留下的绣品,而且已经卖了一次,如何解释怎么上一次不全部卖完,再者有一就有二,就是这次圆过去了,之后肯定还会有人再找他卖绣品,不如就一次性全部拒绝不给希望,只说收绣品的人早就走了。
小树是个只要吃好睡好就活得没心没肺的孩子,刚开始因为几天不见王土,偶尔见一次还挺想王土的,最近几天经常见了,又嫌弃王土打扰他睡觉,连着几天不待见王土。
小树越不待见王土,王土就越想折腾小树,于是就把小树从被窝里挖了出来,非得让小树送他回山洞,睡眼惺忪的小树被迫跟着王土上了山。
王土要出山洞的时候,嘱咐小树在山洞里等着大姐和姐夫过来,然后一起回家,不想小树不想一个人呆在山洞里,在王土大半个身子探出洞外的时候,赶紧拉住了王土的手。
王土站在洞外,看着拉着他的手腕,站在他旁边的小树有点懵,小树竟然跟着他过来了?
小树此时正兴奋地转着脑袋看周围的风景,别看小树人小,但是他可听得明白之前大哥和大姐说的话,他清楚他跟着大哥来到了大哥所说的另一个世界。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王土拉着小树进进出出,终于确定,只要跟自己身体接触,就可以被王土带过来带回去,如果没有身体接触,既不能过来也不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