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95章

    横批:五福四海

    “好!”

    等到赵庆宁将这副对联写就之后,包括李文长在内,其余人全都鼓掌叫好。

    “献丑,献丑。”

    赵庆宁笑着对众人拱拱手:“也不瞒各位,这副对联我这些年练习了不知道多久,算是最胸有成竹的一副字了。”

    “老赵,你这水平没的说,的确是这个。”

    李文长对着赵庆宁伸出大拇指,一脸赞叹。

    别看他之前对赵庆宁等人各种调侃,但那都是没有恶意在内的玩笑,实际上他对于赵庆宁几人的书法水平是真心佩服的。

    赵庆宁没有看他,而是把目光投向陆柯:“小陆,你觉得怎么样?”

    “好!”

    陆柯点点头,笑道:“在这副对联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联这个‘喜’字,其中蕴含的那股跳脱的神韵让我看的简直心生欢喜。”

    “哦?”

    赵庆宁闻言不禁又惊又喜:“你能看出这个‘喜’字与其他字的不同?”

    “怎么了?”

    没等陆柯回答,李文长几人便不由奇怪问道:“这个‘喜’字有什么讲究吗?”

    “说起来不怕大家笑话,”

    赵庆宁摆手道:“最近两年,我一直感觉自己的笔力似乎停滞不前,于是便打算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这个‘喜’字就是我尝试最多的字之一。”

    “原来如此!”

    众人闻言全都了然。

    所谓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其实就是开创属于自己风格的字体。

    但是书法一道,从汉唐发展至今,历史上的那些名家几乎把路都走绝了,想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实在太难了。

    但是并不是说难,后人就不能尝试了。

    事实上除了赵庆宁之外,其余几人也或多或少进行过尝试,这是所有有追求的艺术家都会去做的事。

    不过……

    众人把目光看向陆柯。

    他能够在一副对联这么多的字中,单独找出赵庆宁练习过很久的‘喜’字,足以说明陆柯的眼力以及在书法一道上的水平到底有多高。

    最起码,在座的众人中,便没有人发现这个‘喜’字和其他字的区别。

    不过因为李文长之前便经常带着《陋室铭》在他们面前炫耀,对于陆柯的书法水平他们早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因此虽然对于陆柯表现出来的实力有所诧异,却也不如何吃惊。

    但有了这回事之后,其余几人在写字的时候便全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因为他们全都想到了,如今陆柯不过二十几岁就在书法一道上就有如此高的成就,那再等几年,其成就得多高?

    他们可不能在未来的书法大师面前露怯。

    况且,好胜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他们也不想因为一时的大意,被陆柯给看了笑话。

    很快,古健新几人也全都把自己的书法写就。

    和赵庆宁一样,这几人的书法水准全都不错,当然,具体的优劣在陆柯满级书法技能之下也是能看出来的,只不过他自然不会说出来罢了。

    当几人全部写好之后,便把目光齐齐放在了陆柯身上。

    “小陆,来吧,好好让我们看看你的书法吧。”

    赵庆宁眼中满是期待地说道。

    想到陆柯在《陋室铭》中所展露出来的风采,古健新几人也全都面露期待。

    楼处玄更是直接拿出手机,开始准备拍摄陆柯写字的画面。

    “既然几位叔叔伯伯不嫌弃,那我就献丑了。”

    陆柯抱拳说道。

    “陆柯,记得写诗!”

    来到书桌前,陆柯还没动笔,就听李文长嘱咐道。

    “哈哈哈,没错,写诗。”

    赵庆宁几人闻言全都大笑起来:“正好也让我们见识见识你的古诗水准。”

    “没错,你那首《行路难》可是我的最爱,私下里不知道写过多少遍了。”

    古健新也是点头笑道:“如果今天你再写一首大作的话,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我们全都要沾你的光了。”

    要知道每一首经典古诗诞生的来龙去脉向来都是被众人津津乐道的。

    就拿《行路难》来说,现在几乎全华国的人都知道,这首诗是陆柯被明珠娱乐欺压之后,因为郁闷忧愁,才在徐冉冉的陪同下创作出来的。

    《赠初桐》也是如此,谁都知道这是陆柯因为看了《玉琉璃》才为李初桐而作。

    如果说今天陆柯再创作出一首和《行路难》同等质量的经典佳作的话,那么他们几人的名字也会因为这首诗,而永远被无数人记住。

    所以古健新才会说他们沾陆柯的光。

    “好吧,那我就想一想。”

    陆柯本来是打算随便写一首古诗应付差事的,因为他担心自己如果拿出一首好诗的话,会让赵庆宁等人感觉难堪。

    不过看他们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陆柯便决定抄一首佳作。

    第324章

    书法展览

    ‘有了,不如就写这首吧!’

    陆柯沉吟一阵,便有了主意。

    他抬头对着众人微微一笑,道:“既然眼下是新春佳节,不如我便以春节为题,创作一首绝句,怎么样?”

    他脑海中浮现出了一首名流千古的春节佳作。

    众人闻言自然不会反对,当即纷纷点头:“当然可以。”

    “嗯。”

    见众人同意,陆柯将毛笔蘸满了墨汁,写下了这首诗的题目——

    【元日】

    “元日?”

    看到这个题目,众人暗自点头。

    他们几人都是书法大师,平日里对于古文化自然也多有涉猎,知道‘元日’便是正月初一的意思。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把注意力放到了陆柯的书法之上。

    而这一看,几人便全都露出一抹震惊之色。

    “这笔法……”

    “厉害啊!”

    “不愧是写出《陋室铭》的作者。”

    “这个‘元’字最后那一提笔,韵味十足!”

    “不止,你看这个‘日’字,既不显得过分方正,却又隐隐有种风骨在其中。”

    “小陆的书法已经可以自成一家了。”

    “没错,虽然陆柯年纪尚小,但其在书法一道上的天赋,远不是我等可比的。”

    他们几人在书法上全都浸淫了数十年,对于书法的理解可以说站在了书法圈最顶端,此时仅凭陆柯写出的‘元日’两个字,就能断定陆柯的实力早已经超乎众人的想象。

    尤其想到陆柯至今不过二十余岁的年纪,更是让他们生出一种他们这几十年都活到狗身上的错觉。

    陆柯因为专心写字,对于众人的赞誉充耳不闻,可是李文长不是啊,听到众人对陆柯的夸奖,李文长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每当赵庆宁几人赞美一句,李文长就会‘嘿嘿’笑一声,惹得赵庆宁几人恨不得把他的嘴巴给缝起来。

    陆柯没有理会他们,他继续写着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写完整首诗之后,陆柯顺笔写下一则小记:

    【元月初三,与岳父聚于庆宁先生家中,同乐者嗣泰先生、健新先生、处玄先生、从思先生。】

    写完之后,陆柯将笔放到笔架之上。

    “好!”

    “好诗啊!”

    “这首诗简直把春节的气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尤其是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是有种万象更新的境界和气魄。”

    “了不得,了不得,不愧是能写出《行路难》的陆柯,这首《元日》的质量还是如此高。”

    “我这么说可能有些玄,但仔细思考一下,好像印象中似乎没有哪首写春节的诗让我觉得能超过这一首了。”

    “好像是啊,其他写春节的诗要么太过细节而没有气魄,要么则气象万千,但华而不实。”

    “像《元日》这种兼具细节与气象的诗,似乎真没有。”

    看完整首诗之后,赵庆宁几人纷纷露出了惊艳的神情。

    作为作为书法大师,他们写作的时候没少接触各种古代诗作,可是看完《元日》,他们回忆着自己曾经接触过的关于春节的古诗,竟然意外发现,印象中居然再没有能超过《元日》的诗作了。

    这个发现简直让他们既惊且喜。

    惊的自然是陆柯那令他们惭愧的才华,而喜的则是陆柯这首诗越好,那么他们从中所能获得的好处也就越多——

    要知道陆柯在小记之中可是把他们的名号全都写出来的!

    历史上因为古代文豪在诗歌作品的小记而名留青史的人可不在少数。

    要说最高兴的,无疑还是李文长。

    他之前提议让陆柯写诗之时可从没想到陆柯竟然会这么给力,直接写出了一首‘道尽春节气象’的经典佳作。

    “哈哈哈,老赵,老古,你们今天可全都要承我李文长的情!”

    李文长哈哈笑着,脸上的褶子都快要笑飞出去:“要不是我提议让陆柯写诗,你们可不会有与《元日》这种级别的诗作一起出现的机会!”

    尽管李文长的得意嘴脸让赵庆宁几人是又爱又恨,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今天若不是李文长的提议,这首《元日》还真不一定会出世,更别提在小记中出现他们的名字了。

    因此互相对视一眼之后,纷纷对李文长拱了拱手,表达了谢意。

    这一幕,简直让李文长差点开心的直接跳起舞庆祝,要知道平时他在这个小圈子里可没少因为书法水平的问题而被他们调侃戏谑。

    此时赵庆宁几人向他道谢,直让他好似在炎炎夏日喝下一罐冰可乐般畅快。

    感谢完李文长,赵庆宁几人自然也不会忘记陆柯这个正主。

    “陆柯,多谢你在这首诗后面加上我们的名字。”

    赵庆宁几人郑重的向陆柯致谢。

    “赵伯伯,你们这是何必?”

    陆柯没有受他们的礼,躲在一边推辞道:“我毕竟是晚辈,您们几位这样我可受不起。”

    “不不不,你自然受得起。”

    赵庆宁正色道:“不出意外的话,《元日》这首诗绝对会像你之前的《行路难》等诗句一样传遍大江南北,甚至于流传数百年乃至更久,而我们几人虽然在书法界有几分薄名,但说实话,咱们自己的水平自己清楚,等我们百年之后,不过是黄土一抔而已——可因为你这首《元日》,我们却是可能因此而名留千古的!”

    “不错!”

    赵庆宁说完,古健新同样也正色道:“或许你可能会觉得,我们的名字不过是在《元日》的小记中出现一笔,哪怕后人看到也不会多加注意,但是,就因为这个‘看到’,我们已经胜过当今不知道多少今人了!”

    楼处玄几人闻言也是纷纷附和。

    要知道人生在世,不过‘名利’二字而已。

    就如古健新所言,相比于芸芸众生,他们的名字能够因为陆柯这首《元日》而出现在数百年之后的书籍之中,已经胜过当今社会数以十亿计的普通人了!

    这份情,他们必须得记!

    “这……”

    眼看赵庆宁几人如此认真,陆柯不由看向李文长。

    李文长沉吟片刻,也是道:“也罢,陆柯,既然你赵伯伯他们如此诚挚,你就受了他们这一礼吧。”

    “……好吧。”

    见李文长也如此说,陆柯也就不再推脱,当即受了赵庆宁几人的感谢。

    见陆柯接受了自己几人的致谢,赵庆宁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他们没有说的是,《元日》这首诗除了可以让他们的名字名留后世之外,对于现在的他们同样也有极大的裨益——

    他们几人全都是书法大师,除了正规工作之外,平日里也是需要卖书法赚些外快的。

    此时他们的名字能够与陆柯,与《元日》出现在一处,对于他们的名气自然也是一种极大的提升。

    世人会这么想,如果他们不是有水平的书法大师,怎么可能会和陆柯一起聚会?

    就像饭店会把明星的合影贴在门口给自家宣传一样,此时他们也是如此。

    而一旦名气获得提升,那么他们的书法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这些,都需要记在陆柯的功劳上。

    所以,他们才会如此郑重的感谢陆柯。

    ……

    “我说老李,我们都对小陆如此感谢了,你怎么一点表示没有?”

    古健新忽然指着李文长调侃道:“别以为你是小陆的岳父,就可以白嫖人家的名气。”

    “我这算什么白嫖了?”

    李文长闻言却是得意一笑:“我可是他的岳父,以后人们提起陆柯时,都得加上一句,他的岳父是天都大学文学系教授李文长——我和你们的身份可不一样,嘿嘿。”

    见李文长如此嘚瑟的样子,众人自然又是一番口诛笔伐。

    说笑一阵之后,赵庆宁问道:“陆柯,你这副字打算——”

    他话没说完,就听李文长叫道:“这字不卖,也不会送人!你们别打这副字的注意啊。”

    说着他还跑到这副字一旁护住,一副看生死仇敌的模样瞪着赵庆宁几人。

    “你这……”

    看到李文长这样,赵庆宁几人又气又笑:“李文长你什么意思,难道说我们几个还能白要了小陆这副字不成?”

    “嘿,那可说不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