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67章

    只金寿和枝芳,小院里整整齐齐的。

    正看着呢,瞧见后院出来个人,拎着个篓子,篓子里是规整的整整齐齐的柴火。她头脸包裹的严严实实,手上带着手套从身形上看,是枝芳。

    她推着车子往前走,在枝芳掀开门帘要进去的时候,她喊住了:“枝芳。”

    枝芳顿了一下,转过头来,愣了一下,然后拉下包裹脸的头巾:“妈?”

    紧跟着,门帘被撩起,金寿从里面出来了。他卷着袖子,系着围巾,“妈?”说完,急匆匆的就往出跑,接了自行车往里面推:“妈,快!屋里暖和。”

    枝芳放下了柴火,一边笑一边撩开帘子:“快!妈,咱吃饭。”

    桐桐应着,就往里面走。

    孩子嚷着叫奶奶,她过去把孩子揽住了,这才又打量小屋。

    这屋子也就是三十来平,一铺小炕,刚能挤下四口人。炕上铺的很整齐,炕头放着柜子。被褥叠的整整齐齐的,只留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小褥子铺在炕头。两个孩子坐在炕上,脚塞到小褥子下面,正在玩耍。

    炕下面有灶台,这会子锅里冒着热气。有红薯的味道从锅里散发出来。灶膛变放着两个篓子,一个放干草,一个放干柴,一点也不乱。

    在另一边的墙角,还砌着一个壁炉,炉膛里灰烬正旺,枝芳把篓子里的柴塞进去:“妈,过来坐,这边暖和。”

    其实,整个屋子都算冷。

    这里里外外是重新刷了一层,虽然是泥河柴草,却叫墙面硬化了,也加厚了,更保温。再加上这小小的壁炉,只要升起来,屋里瞬间就暖和了起来。

    枝芳把热毛巾递了过来:“妈,擦一把脸。”

    金寿把饭端到小方桌上:“妈,吃饭。”

    其实是吃了饭来的,但她还是坐过去:“半碗饭就行,渴了,就不要水了。”喝点稀饭吧。

    “嗳!”

    南瓜粥,蒸着红薯,一碟子凉拌的水焯过的红萝卜,一碟子切丝的咸菜萝卜。

    “孩子吃过了?”

    “嗯!给冲了奶粉,吃了蛋羹和几口菜。”差不多就喂饱了。

    枝芳指着咸萝卜:“妈,您尝尝,这是金寿腌的,味道可好了。我还怕腌不透,谁知道才一个来月,就透了。切丝切的这么细,特别的好吃。”

    看切出来的形状都知道,那是把萝卜切成小块,确实可以更快的入味。

    切丝也就马马虎虎,但是枝芳夸切的好,那就切的好吧。

    看的出来,虽然简朴清贫,但日子过的却有滋有味。

    桐桐一边吃着饭,一边跟两人把这两天的事都说了。

    金寿皱了眉,不管是对老二家两口子离婚的事,还是对小意这个婚事怎么说呢?这难道算是好事?

    可桌下,枝芳轻轻的踢了他的脚。

    金寿:“”

    枝芳说:“妈,您跟我爸别愁。我二哥二嫂都三十多岁的人了,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开颜这孩子懂事,又是大姑娘了二嫂工作条件好,对孩子来说,不是坏事!他们有他们的取舍,我觉得可以理解。”

    金寿给她夹菜,枝芳就又安慰婆婆,“小意是个有主意的人!有主意的人拿定了主意就难改。她自己是大夫,顾艇的情况她知道,且有心理准备。不管是最好的结果还是最坏的结果,她都是有了心理准备之后才要结婚的。顺着她的心意吧,回头要是真有后悔的那一天,咱再说!我觉得,只要是想要的,能得到就是最好的。”

    金寿心里笑,其实自己妈真的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她不是很需要被安慰。但是能想着不添堵,用心去安慰,这就很好。

    他感激的朝她笑:做的好!

    桐桐:“”行吧!我有被安慰到。

    她关心起了枝芳父母的事,“听说在京城?”

    枝芳‘嗯’了一声,这才又低声道:“特殊人才受特殊保护,跟我爸我妈一起的,还有很多搞科研的科学家,已经施行了军管。军管直接向ZONG理负责,每周一汇报。没有ZONG理的命令,谁也敲不开那里的大门。”

    她朝婆婆笑:“所以,他们很安全。除了不能见面,信件都不方便之外一切都好!我觉得不用担心,如果那里都不安全,那就再没有更安全的地方了。”

    桐桐有些惊讶,她也着实没想到枝芳的父母这么特殊。

    金寿说自家妈:“您别操心了!如果需要帮助,我会跟家里说的。要是我不言语,那就是情况尚好。我俩在这里,其实也还行!这个月陆续有几个农林大学的老师来了我的情况跟他们比起来好一些。因为我一直在试验站,坚持劳动所以,我是自由的。因为没丢掉劳动人民本色,所以我的状况也还行,且应该不会更糟。”

    桐桐嚼着萝卜,“我跟你爸呢,别的没有,这些年就是攒下一些人脉。有任何事情,都要及时言语,不要怕添麻烦。我俩还都不到五十岁,又不是真的老了。这些年,也是用心保养,身体也还不错。能给子女依靠,那是做父母的成就。你们也都是做了父母的人了,人同此心。你们要是能庇护孩子一辈子,难道不会心安?”

    金寿鼻子酸涩,然后‘嗯’了一声。

    “我跟你爸就是这么想的!不管多大的事,只管言语。你爸你妈能给你们接住!实在不行,农场就是退路。你爸去办事了,叫你们姨夫审批农场军管的事。外面就是天塌了,农场也是退路。”

    金寿:“”他闷闷的应了一声‘好’,只是:“本该我们争气,给你和我爸长脸的时候谁知道了到了现在了,拖家带口的挂累你跟我爸”做儿子的心里是啥滋味呢?

    桐桐就笑,指着自己的脸:“你看看,你妈脸上长皱纹了没有?”

    金寿看到母亲光洁的脸,除了眼角细小的笑纹,并不见苍老。

    “你看看你妈的头,别人的妈妈都生了白发,你妈头上有吗?”

    早年有!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有白发了,反倒是这些年,又变黑了,全黑了,一根白发都看不见了。

    桐桐伸出手,“看看!”

    手细腻白皙,指甲粉红晶莹。

    枝芳艳羡的抬手摸了摸:“我戴着手套干活,已经算是保养的很好了”但是没想到,自家婆婆还能保养的更好这一定是有秘方的。

    她觉得,最大的秘方应该是夫妻恩爱,心态好。

    别管啥日子,多糟心,自家婆婆永远是好心态。她就问呢:“您真的能不操心?”您也不是那样的人呀!

    桐桐:“”需要操心的时候当然操心,“但要是扛不动了,我这不是想着,还有你爸呢吗?”

    枝芳就笑:“我也觉得,反正就金寿呢,我怕什么?”

    金寿无奈的笑,并不反驳。

    枝芳又说:“我还想着,要是我办不了,他也办不动,改变不了,那大概再没有办法了。顺着天意,爱咋咋去人力不可更改的地步,那就都别费劲了。”

    桐桐:“”话也不能这么说,“真到了那个份上,我会想着人多力量大。把可靠的力都借上,许是就有办法了呢?”

    枝芳懂了:“我们要是扛不动,就找您和我爸,家里还有兄弟姐妹”

    对了!就是这个意思:“守望相助,相互扶持,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嗳!我听您的话。”枝芳大口的咬着红薯,“真有事了,我肯定回家找您和我爸。”

    那就行!这次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吃完饭,桐桐就不多留了,开颜还在小意那里放着呢。要走了,她拿了二十斤粮票,放在小桌上,“给孩子加点细粮,你俩也要吃点主粮。”

    以前有各种补贴,现在都没有了。工资有,配额的粮食也有,但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宽裕了。

    枝芳就不安了:“孩子喝的奶粉都是家里给的,还有孩子的衣裳”这些真的已经不少了。金家跟自家不一样,孩子多,对公婆来说,孙子孙女就多。要是每个都这么补贴,可想而知,他们的日子过的也很紧巴。

    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再要公婆的补贴呢?这已经补贴了很多很多了。

    揽月和飞舟抱着奶奶,揽月说兔子味儿的蛋羹,飞舟一直追问奶奶,过年回家有没有肉味的兔子。

    孩子童言童语的,当奶奶的却只笑:“改明儿,叫爷爷给你送肉兔子来。”

    枝芳赶紧道:“妈,有什么条件就给什么条件下的最好的,这就行了。”不求够不到的东西!也不能叫他们要那些以他们的能力够不到的。

    桐桐这次却没顺着:“他们爷爷奶奶能够到的,那就是有这个条件!爷爷奶奶有这个条件,给他们这个条件下最好的,你们不要有意见。”

    稍后见

    [1445]世俗烟火(115)二更

    世俗烟火(115)

    枝芳留着在家看着孩子,外面冷,不叫他们送了。

    金寿穿了大衣,推着车子出来送。

    母子俩慢慢走着,能看到拉着架子车,扛着农具的工人,和一些看着就斯斯文文的人群。那边有人喊:“小金,上工了。”

    金寿应着:“我送一下我妈,十分钟后到。”

    “好!”

    然后大家知道这是小金的妈妈,这个问好,那个问好的。

    桐桐一一的回应,这才低声问:“枝芳习惯吗?”

    “枝芳在处理各种种子,在室内工作。”

    “那孩子呢?”

    “孩子带过去,那边不冷,孩子在那边玩,十多个孩子呢,不是只他们。”

    “要是带不过来”

    “能!”金寿打断了母亲的话,能送回去当然最好了,自己和枝芳每周回去看孩子一次,这都是可以的。虽然说舍不得孩子,但是把孩子送到一个条件更优渥的地方,知道孩子过的好,那肯定是能安心的。

    可自家这俩年岁小,正是费人费精力的时候。跟开颜可不一样,开颜大了,不要人太照管。这俩还不能完全自己吃,自己拉,啥都得手把手的照看。

    自己和枝芳两个人,都是正年轻的年纪,照顾起来尚且筋疲力尽。爸妈这年纪,再是保养的好,可终归是岁月不饶人。

    所以,孩子还是得留在身边。跟着父母,其实吃的差一点,对孩子来说未必就觉得苦。更何况,这么补贴着,哪里就真的吃苦了。

    金寿低声说:“妈,你跟我爸都好好的!一定得等到”想说什么的,但有些话犯忌讳,那就不说了,自家妈都懂,“物极必反!而今贬的最低的,他日一定能飞到最高处。我岳父岳母被特殊保护,这就说明,那一天或早或晚,都会到来的。”

    桐桐‘嗯’了一声,可见是把史书真的是看进去了。再加上他岳父岳母的事,这个消息折射出来的东西给了他足够的信心,也叫他更加的从容。

    金寿站住脚:“妈,你们好好的!等着将来,儿子给您和我爸长长脸。”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张扬张扬,把人人尊着,人人敬着,人人都得说,你们费心费力教养的子女,都成才了。叫你们老来,应有尽有!

    桐桐:“”这孩子的心思咋这么重呢?

    这几个孩子,只金寿的心思最重。不言不语,蔫人一个,心里却啥都有。

    能说什么呢?“老中医号脉,说我俩寿数九十往上。放心吧,你就是七十岁了,回家也有爸妈,安心吧。”

    她接了自行车:“回去上工吧!好好过你的日子。你们这些兄弟姐妹里,只你选的这个最特别。都要好好的,我是真的很喜欢枝芳。”

    知道!您最心疼大嫂,最宠着小蝉,最喜欢枝芳,对二嫂的包容大过于所有子女。

    所以,我们都会好好的。

    “小意结婚,我就不回去了。我岳父岳母的情况,顾艇父母的情况,凑在一起就很惹眼了。等一段时间,不打眼的时候,我跟枝芳带着孩子再回去。”

    金寿给妈妈宽心,“您也别担心我二哥,离婚对我二哥二嫂来说,都未必是坏事。我二哥自来油滑,会审时度势,也不是很在乎脸面面子。该低的时候,不用人压,他都能把头低到最低。做低伏小,唾面自干这种人是压不跨的。

    我二嫂自来不吃亏!就算是这一场风波过去,像是我二嫂这样的人,也过的不会差。她只是想过的好,这没有错处。婚姻嘛,合着利,不合则是害。所以,在我看来,离婚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不是坏事。

    只是牵扯到孩子我会去见见二哥二嫂,就算是将来谁有了什么想法,那也一定得等到开颜成年之后再提再婚的事。离婚的事,家里可以没有意见。但是事关孩子,家里该干预就要干预。就算是二嫂也可以谈。”

    二嫂最会审时度势,所以,真不至于就到了最坏的程度。

    桐桐就笑了:“我跟你爸最担心你!你岳父岳母,你的工作性质可现在看来,最叫我跟你爸放心的,反倒是你。”

    她站住脚,说还要送的金寿:“去吧!回去吧。知道你们好好的,你也知道我们都好好的,最坏也不过如此了,还能如何。我跟你爸等着,等着你们都扛过去太过于顺遂,不一定是好事!趁着我跟你爸还年富力强,你们受点颠簸,对你们以后大有裨益。”

    嗯!记住了。权当磨剑,不打磨,不锋利,没剑气。

    金寿站在原地,看着妈妈骑着自行车离开。她能矫捷的上车,还能单手把着车头把围巾拉的遮住口鼻是真的还年富力强。

    知道人走远,眼看着上了大路了,他这才转身往回走。

    枝芳已经给孩子穿戴好,带了出来准备去上工。娘仨站在路口等着他,他们能一起走一段。

    金寿说:“妈说,她真的喜欢你,叫我对你再好些。”

    我知道妈最喜欢我了,“等以后咱可以接爸妈一起住!我也喜欢跟妈一块住,你看小蝉就很享福。”

    “行!将来接爸妈一起住。”

    从金寿这里离开,桐桐先回小意那里,看看开颜的情况。见孩子好好的,坐在餐桌边看书,桌上放着打开的罐头,几块饼干,一个苹果一个梨,她就放心了:“饿了就吃,渴了就喝。”

    “您还要出去。”

    “嗯!”桐桐站住脚,耐心的给孩子解释:“奶奶认识一个很好的人,她是一个编剧。我想去看看她的情况好不好。这些年她一直给我写信,每年我们都有礼物相赠”

    “我知道,是那个编剧,叫沈惜!我替您取过信。”

    “对!就是她。”

    开颜‘嗯’了一声,“我乖乖在家,不出去!有人敲门,就先问是谁,不认识的人不开门。”

    对!就是这样。

    桐桐上了个厕所,转身就又走了。

    开颜在窗户上看着奶奶骑自行车走了,然后就盯着树上仅存的几个树叶发呆。

    舅爷爷不能做工程师,去修路去了。舅奶奶不在图书馆了,跟着去了工地上。工地在荒郊野外,住的帐篷,很艰苦。他们把孩子放在家里给父母带,但是他们并没有假离婚。

    舅爷爷可是工程师,舅奶奶在解放前也读了女校,他们都是很笨的人吗?

    奶奶去看三叔和三婶了,没带弟弟妹妹回来,那他们也没离婚,还没把孩子给奶奶带。

    爷爷说会想办法看看舅爷爷过的好不好,要想办法改善舅爷爷的处境。奶奶又骑车去看望只通信来往的朋友?

    算是朋友吧。

    铁婶子她们说,打倒了这个打倒了那个其实编剧的处境也不好吧。

    可奶奶没避开,专程去看望以前奶奶应该没上过对方的门,这就是书上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手里拿着《三国》,《三国》讲仁讲义,讲桃园兄弟,生死与共,荣辱同担。

    世人褒扬什么,鄙夷什么,其实都在人心里。

    书不是人人都读,可戏几乎人人都能听。奶奶常说,‘听戏上,看世上’,戏上的事就在世上,世上的事也会跑到戏上。

    其实还是妈妈做错了吧!

    “错了!错了!都错了。”沈惜喃喃自语,形容狼狈的一个人走着。直到差点碰到人,她才站住脚步,抬起头来,一瞬间的愕然:“林大姐?”

    她惊慌的四处看看,“快走!你放心,我把你的信都烧了”

    桐桐一把拉住她:“沈编剧!”

    沈惜挣脱开,距离桐桐两步远:“快走吧!我不认识你。”说完,就疾步离开。

    “你等等再等等,我就是来看看情况,看看你们还能不能给喂养喂牛,能不能给牛羊挤奶,会不会出羊粪牛粪我那边正缺劳力,去我那边参加劳动吧等等,马上就会批复下来养殖场牛羊成群,跟牛羊作伴去”

    沈惜站住脚,回头看她。

    桐桐对她点头:等等我!再等等我,很快!很快的!信我。

    沈惜也笑了,看着她骑车离开。她没有再朝前,前面就是护城河,护城河里的水有两米深,下面全是淤泥,这个时节水应该很冷很冷的。

    那是林大姐,能把一盘四棋走活的人,我了解她,所以,我信她。

    信她很快会回来,回来接自己过去,去跟她养的牛羊作伴。去喂羊,喂牛,挤奶,出粪。牛羊温顺,自来不言,那应该是一个好地方。

    再回家,已经是大半天过去了。回家来,桌子上的吃的喝的都没有动,开颜指了指厨房:“奶奶,我把菜都洗好了。”

    白菜扯了菜叶子下来,洗好控干了水分。

    萝卜皮削好了,皮泡在坛子里,继续泡着。没皮的萝卜泡在水里,怕干了。

    “我还把其他的菜都整到篮子里了,小姑不是要跟着回去吗?菜不吃就放坏了,看小姑是要送人还是要带回家,好拿。”

    桐桐看着晾着的洗干净的抹布,看着地面被拖的干干净净。连晾着的衣物都已经熨烫好,整齐的叠好了。

    她就看向开颜,想说什么的,但到底什么也没说。孩子就是这么成长的,家庭的变故必然会影响她,这种影响叫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这种的影响,并不是说隔代教养就能替代的。父母的不可替代性也就在这里了。

    要说点什么,门被敲响了,开门是四爷回来了。

    他一身酒气,喝了不少。

    桐桐急忙扶他:“开车回来的?”

    “没有!老谭的司机开车送我回来了,小伙子已经走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