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32章

    他说:“那个领导,那您慢慢收拾,我去看看排水的情况。”说完就赶紧溜:两只母老虎打架,容易误伤旁观者。

    [1385]世俗烟火(54)一更

    世俗烟火(54)

    “不喜欢你?”四爷接了桐桐递来的水,看着这一车一车的卸萝卜:你家爷们已经沦落到再这里盯着萝卜这点事了,人家不喜欢你那咋?贬谪了?还是叫过来训斥一顿,连带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发落了?

    心里这么想着,但态度一定得对:“你样样都好,不喜欢你的人又不止那一个。”

    桐桐:“”你现在敷衍我敷衍的越来越有水平了!但是你说的对,嫉妒而已。

    “咱不跟她一般见识!”四爷咕咚咕咚把温水喝了,“以后见了对方还得笑脸相迎,她越见不得你好,你越好给她看!跟人争执,咱不吵架”

    “主打一个气死她!”

    四爷:“”他只能说,“对!”你说的都对!所以,去吧!气死她。

    桐桐偷偷翻白眼,从他手中多夺了水壶:你还能再敷衍不?

    转身要走了,看见来送萝卜的老乡把萝卜在衣服上蹭了蹭就往嘴里塞,这肯定是喝了,她喊钱小娥:“把咱的锅先拿出来,烧水!”

    然后一路的喊:“哪个渴了,就去东边的角房喝水,烧了开水给大家晾着”

    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辈子不咋出门的老农拘谨的很,老大一把年纪的人了,看见个桐桐和善,赶紧就问:“嫂子,茅房在哪呢?”在这地方都每个上茅房的地方,也不敢在人家的地方随便撒尿。

    桐桐:“”‘大姐’果然比‘嫂子’好听多了。她也知道,世情不同。现在讲究的就是出门矮一辈,出门在外见到孩子都恨不能尊称人家,这不能怪人家。

    她态度很好的给指了地方,然后喊了饲养场的几个十三四岁的小子,“去准备个指示牌去!”画个箭头的事,人家出门在外多难的。

    四爷就笑,不喜欢你的人肯定是有偏见,接触的多了,指定就喜欢了。要是接触的多了还是不喜欢,那就滚蛋!这人就不是个好人,要不得。

    桐桐真的不知道刘南生对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偏见,直到一周之后,刘南生把她婆婆从老家带来了!带来的不仅是她婆婆,还有她丈夫那两个没成年的侄儿侄女。

    之前农场的条件不好,像是鲁正儒的妻子高迪去年来了一次就没有留下,而今建的像是那么一回事了,福利各方面都很好,这才带着她家姑娘来了。

    她姑娘中专刚毕业,这次连带把工作都调来了。

    像是老朱他们的家属也才陆陆续续的过来。

    因此,刘南生把婆婆接来,没成年的侄儿侄女来这里读书,将来想留在农场,也好像也没有不合适。人家只要能养得起,别人能说啥?

    她下班往家走的时候,好些人都来看望老人。

    也是!领导带了老人来了,这个老人的儿子又是烈士,于情于理,是应该看望的。

    桐桐也就取了十个鸡蛋,等四爷回来了,好过去看望一下老人。

    四爷回来就洗了个手,两人打算去转一圈就回来了。

    刘南生脸上带着浅笑,握手表示欢迎,然后才喊里面,“妈,金镇金主任和林桐林主任来看您了。”

    “劳烦了!劳烦了。”里面出来一个小脚老太太,很富态的样子,眉眼极其慈善的模样,然后打量了四爷,又打量桐桐,“林桐的名字可响亮了,我们老家的女干部读报纸,叫我们学习!一听名字我就知道了。”

    桐桐:“”当婆婆的没有喜欢自己的吧。

    她笑了笑,没怼老太太,只问说:“一路上还顺利吗?”

    “顺利!顺利。我们南生安排的很好。”老太太拉着桐桐的手去坐,“林主任”然后又指了指边上,“金主任,都坐!坐。”

    行!四爷坐下了。

    老太太叹息:“乱世里,人活的不如狗!我也是老思想的人,在我家大儿要娶南生的时候,我是死活都不同意的。”

    说着,就看向墙上,这才说:“南生,把大山的照片该摆出来。”

    刘南生应着,把照片拿了出来。

    老太太接了过去,叫桐桐看照片:“你看看,我们大山是不是长的一表人才。”

    照片上的人最多二十岁的样子,方正的脸面,浓眉大眼。

    桐桐点头:“是啊!”

    “我当年可是没少难为南生!可南生肚量大,在我儿子牺牲之后,还能按月给我赡养费。一听说老家日子难,就把我接过来照顾。我心里愧的慌!我说就凭我给你的为难,你恨死我这个老东西都是应该的”

    “妈,您又来!您知道思想老,又不是人坏。不许再这么说了。”

    老太太连连摆手,“我整日里跟人家说,我说我这一个媳妇子,顶别人十个儿!就是我家大山还活着,只怕也未必有南生这么周全。她接了我来,那我就踏踏实实的,一心一意的跟我家南生过日子!我么娘俩相依为命,好好的过。”

    桐桐:“”这可不是个无知的老太太!听听这小词,一套一套的!处处抬着刘南生,刘南生奉养她,还赡养其他房头的子女,这刘南生哪里是聪明?分明就是被老太太这‘好媳妇’给拿捏住了。

    我们南生大度,我们南生不计前嫌,我们南生孝顺,我们南生这媳妇比儿子强我的天爷呀!心思简单的笨蛋才会顺着老太太的捧,真把这话当真吧。

    她看向刘南生,刘南生很利索一人,在老太太面前真的很温顺,倒了水来还得用手背量一量水温,这才递给老太太。

    桐桐:“”

    老太太喝了水,递给刘南生,这才又说:“我们南生体贴!别人都说生姑娘是享福实话说吧,人老了之后,指着姑娘也是无用,那也是先奔着她自己的日子去的!媳妇要是孝顺了,这热茶热汤,热饭热炕,这才最实在!

    你想想,人老了,身体不好,动不了了,到哪人都嫌!她给我热水递到手里,热饭端到面前,这媳妇我上哪找去?这都是新社会好,新社会不光叫她长了本事,更是没叫她失了孝心孝行”

    刘南生有些尴尬和难为情:“妈,您又来了!”哪有见人就夸的,也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

    尤其是这两人,只怕是最不爱听这个话的。

    这都是对老思想和老人做不了很好区分的人!压迫她的是旧思想,应该打倒的是旧思想,而不是把一时没改变旧思想的老人打倒。

    得承认这个金镇和林桐的能力,也得承认他们的上进心,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思想的进步性,但同时,这种把思想和人区分不开的行为,也证明他们还需要进步一步的提高。

    觉悟和格局还是小了。

    就像是自家婆婆,当年比起林桐的婆婆如何?厉害的何止十倍?可现在呢?思想换了过来,婆媳相处融洽。婆婆逢人就夸,思想跟着转变。

    这才是真的有益的!动辄就批评,就定罪,能改变什么吗?不能嘛!

    在这事上的处理上,她觉得金镇和林桐都是有欠缺的。不过可以理解,他们俩在当年也不过是小富即安,没有家国情怀!就像是现在,也依旧是小山头主义。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吧!

    叫林桐去参加活动,真的没有恶意!她不应该只在这个小农场里做‘林大姐’,还应该走出去,接触更多的人,听听不同的声音。

    但显然,她对同志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感,但没有关系,慢慢来。

    桐桐起身告辞的时候,刘南生亲自往出送,积极的跟桐桐沟通,说她关于积极参加活动的想法,把桐桐听的一愣再一愣:所以,还是我的思想有问题,小人之心了!且真的是小人之心了。

    她眨巴着眼睛,也十分诚恳,“领导,这个季节真的是配种的最佳季节。这样吧,您的建议我认真听,您的提议我也赞同。但是得错过这个正忙的时节,今年年底,不管是元旦还是春节,我都积极参与,不仅是为了荣誉,更是为了完善自我。”

    嗳!这就对了嘛!要的就是你这个表态!

    四爷:“”他只能说,“刘大姐思想觉悟高,得学习!我提议,内部思想汇报会议,专门拿出十分钟时间,听听您的看法,想法。”

    看看!一提点就是不一样了嘛!

    桐桐摸了摸鼻子,赶紧说:“咱先回,老娘刚到,怕是有不适应的。”说着还叮嘱,“刘大姐,咱门挨着门住,有啥需要帮忙的,只管喊。”

    “好的!”一定!只要肯沟通,这不是就不存在问题了么。

    回家之后,桐桐小声嘀咕:“我以为来个魔王,谁知道来了个懵萌?”

    四爷摇头:“高帽子这个东西,好用!”用对了是个好武器。

    那边老太太又说儿媳妇:“我家南生可怜!你看那个林桐没比你小几岁吧,看看人家,有男人,就能打扮的光鲜体面,不怕谁说。要是大山还活着,也一定把你打扮的体体面面的。你们年龄也不算大,正经的恩爱夫妻。”

    刘南生就说:“妈,不在这个上比!我本身也不是很爱打扮。”

    “咋能不爱打扮呢?我看我对襟袄就比大襟袄好看!新社会新打扮你常说这是新社会要有新气象,新气象就是一看就是新社会的人咱家孙平,孙成还有孙梨花都是新社会的人,都得有新气象我这老古董了,就算了。”

    “您咋能是老古董呢?您也是新社会的人,当然也有新气象。明儿我就问问林主任,哪里有好裁缝,咱家都换一身新气象。”

    “还给我换呢?”

    “那当然!您是新社会的人嘛!”

    老太太就用帕子抹眼泪:“我家南生哟真个是好!妈这是积了什么德了,遇上了这么好的儿媳妇”

    [1386]世俗烟火(55)二更

    世俗烟火(55)

    天渐渐冷了,一下班,得先去育儿所,接三个孩子回家。

    一个人是接不了三个的,两个人一起去接,一样也困难。况且两人的时间也不是都能统一。于是,四爷用木料给做了个小推车,轱辘也只是木头的,但这足够把孩子推回家了

    小推车上还带着棚子,用防雨布做的。冬天里,更是给里面垫了一层棉花,把孩子放在棉花包里往回推。

    别管大的小的,一个个的排排躺着,怕一个压到一个,中间还用麻绳做了分割空间,各自待在自己的地盘里,老实点吧。

    每次推着孩子回,别管碰见谁,人家都要来一句:“林大姐,接孙子呢?好福气呀!”

    桐桐跟着笑:福气福气!可太有福气了。

    天黑的越来越早,也越来越冷。来接孩子,天就黑透了。

    金福和牡丹一般来的最早,其次是金禄和小海。

    现在天一愣,金福和牡丹就不走了,他们愿意在这边住一晚,不想叫孩子在路上颠簸,关键是还得受冷。

    小如有时候是早班,有时候是晚班。早班早上四点多就得起来,晚班得到晚上八点以后,倒是小海管孩子的时候多些。

    要是有早班,小如就不来。反正两口子是换班的,有时候小如晚上住下,有时候小海晚上住下。

    润叶不知道是走了谁的关系,还挺能折腾的,去了百货公司。百货公司的开门时间是固定的,也分早晚班。早班得提前到对货,晚班得交账整货。也就使得带孩子变成了艰难的事。

    金禄和润叶也是一样,润叶能过来住,就两人带孩子。润叶过不来,就一个人带孩子。

    新手爸爸一个人带孩子费劲呢,牡丹说:“我抱过去”

    桐桐不让:“他自己能带。不会带就学”你大包大揽的,他们两口子就会推给你。晚上带孩子有多累,带过的就知道。这不是只给饭吃,多做一碗的事。真有个三五岁了,不要人管了,你说跟你们睡,这可以。

    但是现在,不行!金福上一天班了,也累!

    她细细教金禄怎么带孩子,“你不能捂着孩子,这么包着她是不自在,但肯定不怕孩子着凉。咱家有半截火墙,晚上不怕的千万别总觉得孩子冷,一个劲的给盖”

    行!记住了。

    教了就不说了,半夜听见孩子哭四爷也不叫她起来:“睡吧!”儿女是债,谁的债谁还去!

    早起他们得自己去送,桐桐就是多做几分早饭,但都是交生活费和粮食的,做好,他们距离城区有点距离,就得赶紧吃了走,顺便去送孩子。

    之后四爷和桐桐才慢悠悠的收拾,收拾完再去上班也不迟。

    反正自从天冷之后,明显感觉到自家这边是真热闹。

    早起出门,碰见刘南生跟高迪在门口说话。高迪现在是学校的校长,刘南生说他们家侄子侄女借读的事情。

    两人见桐桐出来了,就都笑:“好热闹呀!孩子送走了?”

    “走了!”桐桐没停,不打搅人家说话,“我先过去,人喂饱了,这羊跟猪不喂,也造反呢。”

    养牲口就是这样的!

    桐桐走的时候拍了拍正在打扫门口的孙平,这孩子十七了,是刘南生的亲生儿子。长的很周正,就是有些腼腆,见人就脸红。

    这会子小声的叫了一声‘婶儿’,桐桐也应了:“要是忙完了,跟我去喂羊羔子去。”自己那边收的最多的就是农场这一伙子十四五,十五六七岁的大孩子。

    一是活不重,二是她这个林大姐能看着,好好管教;三是也学学手艺。

    像是给猪啊羊的打针喂药,骟牲口,给牲口接生这在现在就是手艺!并不是谁都能去学开拖拉机的,拖拉机没多少,一个师傅能带几个人?

    但是养殖却不一样,年年增加,年年需要添人手。

    钱小娥家的大儿子现在就是桐桐的大徒弟,这小子也勤快,叫干啥就干啥。刘南生是领导,她给孩子安排,当然是哪里苦哪里累就安排在哪里。

    那又何必呢?我开口要了:走吧!我要!我也真的需要听话,能跑的动的劳力。

    刘南生赶紧说:“我才说叫她去垦荒铁人队!”

    你是怕累不死孩子呀?桐桐站住脚:“他们是铁人”是笨力气,“可力气是慢慢使唤出来的,这才十七,哪有那个力气?我那边正要能跑能跳,能撵羊能追猪的,还就得这些半大的小子!你家那侄子叫啥来着?也有十五六了吧?要来一块来,我真的要。”

    高迪也说:“叫孩子去吧!那边常有专家来,跟着学一学”将来:“过去帮着称体重做记录。”

    嗳!

    小伙子只要给活干,是干的很好的。

    桐桐去看那几只猪,有一只怀的有点多了,她交代这个公社的饲养员,“千万仔细些,今冬注意喂养,猪食还是给煮一煮再喂”

    好!

    正忙着呢,传达室送来了信件:“林大姐,省城的信。”

    桐桐以为是林家谁来的信呢,却万万没想到是沈惜,就是那个改编成电影剧本的编剧,她说成片已经出来了,且已经过审,将与十二月一号上映。

    桐桐靠在猪圈上,读沈惜的信。在信里,沈惜邀请,说如果有时间可以去提前看成片。

    提前看吗?不必了吧!等县城能上映的时候,再去看吧。

    事实上,因为原型就在该县,按理说县城很难这么快轮到的,但是这次真的轮到的。整个地区,都能提前看到。

    文化局专门来了一趟,邀请桐桐和四爷去观看,电影在县城演完之后,会下各个公社,乃至于生产队。这个主题是妇女解放嘛!

    并且,给桐桐送了不少的票。她没有额外送谁,单位上迟早就放映的。他只把票给几个孩子,他们看着分给谁去吧。

    十二月一日,已经很冷了,雪下了那么厚。

    桐桐去县城换了一身衣裳,把四爷买的新衣裳给船上。这身衣裳就代表着新社会最新的风尚。

    第一场放映,光是各个单位就把大礼堂占满里,里面人挤着人。

    各个单位的领导和妇女代表都在,桐桐进去之后掌声雷动,这种把真人的故事搬上荧幕的谁见过?这种事就发生在身边。

    刘南生和褚嫂子都看向桐桐,朝她笑。

    桐桐笑了笑,坐在了最前面的位置。

    这个电影的名字叫《木棉》,因为主人公用了化名取名木棉。沈惜说,木棉高大魁梧,开花鲜红热烈,有顶天立地之态,故而也被称为英雄花。

    这便是她给取名木棉的原因。

    电影的开场,便是一株高大的木棉,开着鲜红的花朵。只见花不见叶,此花盛开之艳,不需绿叶来衬,傲然于上。它凋零为橘红,久不褪色。

    而后便成了木棉花,如棉花一样温暖,足以抵御严寒。

    开场是个小演员,十二三岁的年纪,稚嫩的脸庞,一边坐着家务,一边看着弟弟妹妹念书,用心的聆听,不时的看一眼课本。

    她的父亲在盘账,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她的手指慢慢的动着,她在学着做掌柜的父亲学算数。

    战乱的年代,隔壁枉死的少年,街道上乱飞的子弹,女孩的父亲紧紧的拉住要出门买菜的女儿,浑身微微颤抖。

    有一天,父亲见到了另一个掌柜的,掌柜的带着他的儿子。这家的小子年纪虽小,却处处活泛,稳重又机敏,在对方提出两家结亲的时候,女孩的父亲答应了!

    寒酸的嫁妆,兜里偷偷藏起的五个大洋,稚嫩的女孩上了骡车,跟着也一脸稚嫩的少年走了,离开了熟悉的城市,大半天之后,她到了金家,从此成为他人妇。

    新婚的第一天,外面酒席喧闹,新房里新娘被盖头遮面。

    女孩的视角里,一双小脚来回的走着,身边的柜子被打开,有人在里面翻腾着她看不见婆婆的脸,但那双快速移动的小脚,那不时的翻腾柜子发出的不满的声音,叫女孩激灵了一下,她的婚后生活是这么开始的

    [1387]世俗烟火(56)三更

    世俗烟火(56)

    这电影越是看,桐桐越是诧异。尤其是电影院里传来一阵阵笑声的时候,她真的很惊讶。

    她的讲述里,很多跟婆婆之间的冲突。但是具体怎么呈现,这就得看主创们了。

    编剧和导演都没有把原主塑造成苦情的女主,相反,这个木棉是鲜活的。她会在那一双小脚不停的挪动的时候,用手偷偷的比划,好似在判断那双脚到底有多大。

    在婆婆气愤的离开之后,她自己掀起了盖头,然后在婚房里学小脚婆婆走路。当新郎推开门,就看到淘气的新娘正在学他母亲走路。

    两人一个惊愕,一个惊吓,面面相觑了良久,新郎退了出去:“重新来。”

    新娘赶回坐回去,盖上了盖头。

    于是,一个推门进来,掀开新娘的盖头,两人四目对视,然后相视而笑,像是刚才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确实是原著的记忆里最鲜活的一幕,被这么搬上了荧幕。

    只这一幕,两个鲜活的人物便立住了。

    拿着票进来看电影的润叶心说:怪不得公公给婆婆买衣裳鞋袜,原来是这样呀!这跟青梅竹马有什么不一样?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