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22章

    桐桐看着这被搬来的东西,正想着这住的地方选址的事呢,看见远远的走来两人,隐约听见喊妈声,看身形,是金福和牡丹。

    这俩咋知道了?

    到了跟前,金福埋怨:“这么大的事,跟我们也不提一声。您要来,我给您搬呗。这是干啥呀?您有儿子,又不是没儿子!我爸能下大力吗?”

    桐桐:“”真不至于,“我们俩又不是七老八十了,非得你们伺候!还在壮年呢,你们忙你们的呗”说着,就先问:“你咋知道的?”

    “碰上供销社的车了!”

    咋这都能碰上?

    “我们单位给每条街道先铺管子,在巷子口设个自来水站”暂时不能入户,但是可以到巷子口接水,“正在那里看线路呢,车过来了,打了个招呼,才知道你们到了。”

    就这么点功夫,你们就又跑来了。

    牡丹四下里看:“这可太苦了!要不,先跟我们回去住”来回路上也没多少时间,不比住这里强呀。

    “别闹!我们有我们的道理。”桐桐还正说着呢,金福就拿了铁锹在地上比划,“就在这里?”这里靠大路近,进出方便,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再说。

    桐桐看了看,也有筹备组的正在挖,还更靠大路呢:“就这里吧。”

    牡丹左右转了转,“妈,我回去拉一车木料去。”都是家具厂找来的,自从拼出三个箱子之后,金福就总弄些回来,给家里不时的添个家具。还有好些木屑,先拉几麻袋来,野外冷,得烧炕。

    他可看见干泥坯子了,公婆为了来安家,准备的可齐全了,泥坯子拉了十块,这能盘一个小炕。

    金福说:“刚才没叫金禄,你回去喊一声,你一个人不成。”

    “嗳!”

    桐桐:“”子女多的好处着不就来了吗?

    四爷被喊去河对岸,看打井的事去了。人家倒是说了,挖不出来不着急,今晚都在帐篷里凑活。

    桐桐也没想一天弄出来,可人手一多,这还真就不值当个什么了。

    她要去挖土,金福不叫干:“您去割草,一会子棚子上得用。”

    “我先去挑水”

    “等会子金禄就来了,和泥干嘛得您干呀!”

    桐桐:“”行吧!割草去。

    这一喊,连还没有正式去报道的关小海一起喊来了。

    牡丹和小如也都请假跟来了,来拉了两架子车的东西,一车木料,一车是柴火和木屑。

    润叶就不理解:“为啥呀?”公社呆着多好的,为啥来受这个罪。

    桐桐:“”

    金禄说润叶:“别问,你割草去,叫妈歇歇。”

    金福安排,“老二你挑水去!”

    成!

    “姐夫,你把木板往地下楔。大姐,你扶着木板!牡丹,你把木板往过搬。”然后才说:“妈,和泥得些干草碎末,你坐边上,用刀切些干草”

    桐桐:“”最轻省的活计归我?这也算是享了儿女的福了?

    正值壮年的我呀,真的挺能干的。

    四爷跑了一圈回来,远远的看见自家那边已经初具规模了。

    褚东平指了指那边:“老金,你家吧?”

    “啊!”四爷眯眼看了看,“孩子们大了,不知道怎么知道了,跑来了。”

    “你们有福气呀!”

    四爷:“”人口多,家大业大,再过几年二十口子都打不住,吃啥喝啥呀?福气?嗯!福气大着呢。

    褚东平就说:“饭好了,叫孩子一块过来吃饭。”

    那咋好意思呢?都是有定量的。

    四爷过去说这些孩子,“都回吧!明儿再干。我们今晚住帐篷,没事!”

    天色确实不早了,金福看了看天,星星漫天,应该不会下雨,“那我先回,明儿一早就来。”

    成!来就来吧。

    把一个个的都给打发了。

    桐桐坐在地上看四爷,四爷抬手拉她:“还行?”好长时间不干体力活了。

    “还行!”桐桐目送六个孩子离开,就叹气,孩子多了干活是真快,但是吃的也是真多!还雄心壮志呢,算逑了吧!过几年他们再添孩子,怎么不叫这么一大家子饿肚子才最要紧。

    如今这垦荒,全靠人力,一般人根本吃不住。

    四爷就说:“陆胜利给你的评语不错,说你擅长人事处理”

    嗯!

    “这也是陆胜利的人情,既然说擅长了,说得到上级领导的多次表扬,就是为了叫你能轻松点,又说你在妇女工作方面提的建议和意见都被采纳,这就是为了你能留在人事部门,或是做个妇女干部的。”

    桐桐:“”

    “我之前看了报名的名单,九成都是各单位的年轻人,除了咱们俩之外,最小的十六岁,最大的二十四岁”重要的领导岗位就不敢用他们。这些人很多都是没什么背景,被领导谈话之后,就报名来了。

    这种情况之下,你可能不仅能在人事部门任职,还得兼任妇女干部。

    桐桐:“”嗯!可能性很大。这就属于很琐碎,很繁忙,但就是没有重体力活。她问四爷:“你干嘛?”

    “后勤!”

    啊?

    “啊!”四爷看她:“后勤保障!”不光是吃的方面,还得包括饮用水,各种后勤保障。

    包括后续的建配套的医院、学校、托儿所,甚至于得跟供销社联系,农场需要独立的供销社。甚至于农机的柴油汽油供应,规划使用等等。

    桐桐说:“这玩意太肥了”

    “我能把这个干一辈子吗?三五年自然就脱手了。”也就自然往上升了。

    桐桐就笑,汲汲营营,说到底就为了填饱肚子的。

    当然,现在说的任命,就是临时的任命。干的好,继续;干的不好,等一切步入正轨,再做调整。

    总之,桐桐就被放在人事部门,直接上司有军职,三十来岁,叫朱从军。

    吃饭的时候简单的认识了一下,谁也不了解谁。知道的仅仅是知道有这个人来报到,才去从别人嘴里听一些金家得二三事,说是这个人的事迹在报纸上刊登了很多。

    反正就是热情,周到。今儿来的还没有一个女性,就她一个。

    饭菜是伙房做的,白菜粉条,一人碗里能分两片子肉,然后一人一条白面馒头。这一条是八两,能吃的很饱。再就是一碗南瓜汤,热乎乎,算是一顿正经饭。

    因着有女同志,给四爷和桐桐单独腾出一间帐篷,铺上席子打地铺。

    这玩意,夜里风夜,风从帐篷下面钻进来,盖着被子都暖不热被窝。

    金福听着外面的风,就起身了:“我出去一趟。”

    “干啥?”牡丹朝窗户看了一眼,窗户纸都被吹的呼啦啦的响,天冷的,得重新糊窗户纸了。

    “我一同事,他家有废旧轮胎是解放前在战场上捡的,破旧了。”

    那咋了?

    金福:“”他耐着性子解释,“这风大,门用木板拼接,还是一样钻风。弄点旧橡胶往门下面一钉,不影响开门关门,还不怕钻风。”

    牡丹递了棉袄过去:“那你把棉袄穿上。”

    金福起身出去了,牡丹下去把门关上,这风吹的,门都不好关。

    “门关好!”润叶在炕上喊金禄,“咋回来这么晚?”

    金禄悄悄的把袋子里的石灰放在墙角:“哦!有点事。”他伸手把门用木棍顶起来,这才朝里间去,把手伸到被窝里暖着,这是把炕都烧起来了。

    润叶把窗帘挂了一层又一层:“窗户纸换了,单层的窗帘不隔寒,我弄了些干草,还没往里面装呢!今晚上把这一层缝起来,明晚上两层做成套子,塞上干草,晚上挂上,我跟你说,再大的风也钻不进来。”

    金禄看着那五颜六色各种材质拼成的窗帘:“”他‘嗯’了一声,“好看!我媳妇就是手巧。”

    “你干啥去了?这么晚?”

    “跟主任打了招呼,明儿去后勤交点钱,我从单位拿了点石灰,这东西防潮!爸妈住到那地方,半地下,太潮了。”

    润叶心里微微有些不高兴,她把头一低,继续问说:“得多少钱呀?”

    金禄看了她一眼,才上了坑,坐到被窝里,用肩膀怼她:“舍不得这点石灰钱?”

    “就是想不通,好好的工作不干,去那地方干啥?”

    “人挪死,树挪活。论资历,论工龄,你就说爸妈还有啥发展?这是硬杠子吧。”

    嗯!

    “但要是从头开始,白手起家,这就是功勋元老,是不是就不一样!”

    润叶:“”也有道理!

    “那地方是啥地方?农场!农场是干啥的?是种粮食的!”金禄再撞了润叶一下,给她挤眼,“懂了么?”

    润叶一下子就笑起来了:“那把我弄的那些干草装袋子里,这个干草细,不扎人,给铺到炕下面,能暖和些。先紧着爸妈,咱不着急,还没冷到那个份上。”

    行!别管是啥,有心就行。

    于是,第二天一早,天还不亮,就又都请假来了。

    金福家两口子拉了一车的草席子,还带着个破轮胎;金禄家两口子带着半袋子石灰,两麻袋的干草;小如拎着篮子,小海抱着个坛子,“今儿得忙一天,我带了饼子和泡菜。”喝这里的水可以,但吃的咱不好意思吃嘛!准备干粮,今儿一天就弄完了。

    牡丹编的草席子铺炕刚好,润叶:“干草白拿了。”

    桐桐看了看,“不白拿!这缝隙多了漏风,用干草把缝隙塞一塞吧。”这个合适!

    “嗳!行!我给咱塞。”

    真就是一天功夫,一明一暗小小的房舍给搭建起来了。

    金福说:“回头我弄些土坯子,给外间再盘个炕,老三老四和小意他们回来,就有地方住了。”就是太简陋了!

    桐桐摆手:没有!不简陋,这已经很好了,我很满意。

    [1369]世俗烟火(38)三更

    世俗烟火(38)

    桐桐站在这地方,莫名的涌起一种熟悉的感觉。

    才想要去捕捉,脚步声响起,四爷回来了。

    她把灯点亮,看着还在冒着热气的炕和灶台,今儿还是没法做饭!只能说这么烘干着,还是得吃大灶。

    四爷进来看了看,是那么一会子事呢。他一边验工,一边从兜里往出掏。

    左边一个苹果,右边一个梨,裤兜里还塞着鲜枣子。

    桐桐一一的接过来,看了又看:“你偷的?”

    四爷:“”怎么就偷的?跟人家聊的多了,还混不来一个果子?“人头熟了,跟人家说了一声,摘的。”

    真的?

    “嗯!人家问,是家里的婆娘害喜了?还是小孙孙嘴馋了?”

    桐桐:“”她往嘴里塞,吃去了,“你没告诉人家,是你家婆娘嘴馋了。”

    四爷就笑,“回头找些苗子,沿着农场里面的路,两侧都种上果木。”大家种大家收,叫大家都能吃上,就不显得你爱吃了。

    桐桐跟着点头,这苹果小归小,其实还挺甜的。这都熟透了,这果核能不能种出苗木呢?想了想盐碱地,算了,别费那个劲儿了。

    抬手都想扔了,想了想不对呀!

    苹果树能做成盆栽,那就是说,我若是放在深筐里种植,这玩意是可以养在院子里的。那我为啥不编筐,从河对岸取土,在自家院子里先种上菜呢?

    这是可以种的,一直可以种。政策再变,农场的性质不变。事实上,怕地下水涌上来,传统的治理盐碱滩的办法就是抬高田地,虽然会来回反复,但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这种方式,试的不就是土层得多厚植物能生长吗?

    那我用浅筐子种菜,用深筐子种植其他,‘实验’嘛!还不让人试了?

    所以,她把果核留下,打算明儿去河边找个地方先埋上,明年要是出苗了,我就移栽。然后看谁家的苹果,我取些枝条,嫁接上,三年之后,就能吃上苹果了。

    四爷就看见桐桐把苹果核吃的那叫一个干净,还舍不得扔了,用草皮包好,放到墙角:“想种?”

    “种到筐子里。”

    四爷:“”我给你找赖生苗子去得了,还自己从果核种?爱折腾就折腾吧。他转移了话题,“这还不是地窝子。”

    是的!地窝子几乎全在地下,只有顶子是另外的,覆盖在上面就行,保暖性能要比这个好!但那得在干旱的地方,挖下去至少两米深不能见水气。这地方就不行了,到了一米二的位置,其实就有些潮了。

    因此,这属于半地穴,一半的建筑都在地上。到了冬天,这地方的保暖性就不好。

    一半这建筑吧,都是墙体越是厚越是能隔寒保暖,夏天太阳晒不透,也最是阴凉。

    可这地方不是呀,上面一米五六都是木棍木板搭建起来的,最多糊了一层泥,跟搭建鸡窝的样子差不多,只能说不淋雨能避风,连盖猪圈都不如。

    这玩意想御寒,想啥呀?

    四爷:“”并不能号召先盖房子,因为春耕不等人,今秋成立,明春就得在这土地上播种,今冬的改造任务繁重,这是想都别想的事。只能说,怎么把咱这房子改的扛冻一些。

    不行的话,从哪里找些土坯。农村多是土坯房。土坯就是没烧制的土砖,干透的。又宽又厚,里面砌墙两层,这也就差不多了!房顶上盖厚些的草顶子,倒也行!

    毕竟,闹不好得在这环境里住一年。

    前一天还在想这件事,结果第二天金福就带着金顺和金利,连同金贵来了,更有叶贵阳,叶进宝,连同一个村上的刘家李家人,一人一辆架子车,又是柴又是干土坯的,都给拉来了。

    四爷忙着招呼,金福才说跟桐桐说,昨儿碰见叶贵阳带着叶进宝来县城准备来上班的穿戴,听说之后,今儿就来了,还这么多人。

    桐桐:“”明白!各自都是为了孩子的前程的,懂这个意思了。

    本就是有渊源,扯不开的人情关系。推上来的这三个孩子跟金福金禄关系还不错,那就帮着照看照看,别叫孩子走了折子就行。

    人多好办事呀,真就是朝上砌墙砌起来了,连顶子上的大梁都换了,换成小腿粗细的木料了,虽然都是曲里拐弯的,不算是好料子,但确实扛压了,上面顶着厚些,这玩意能扛得起来。

    忙忙活活三天的时间,才算是把这小窝给拾掇出来了。

    缓坡下去,木板门,里面订着草席子,下面用橡胶封着,不钻风。

    里面高度这次大,得有三米二。

    外间有一铺炕,不大,睡四五个人是能挤下的。另一边就是炉灶。

    里间就是一铺小炕,下面摆放着架子,柜子之类的都在架子上放着。

    窗户留的特别小,主要是怕人钻进来。从里面看,窗户特别高,几乎到房檐下了。可站在外面,外墙也才一米多,窗户可不就很低嘛。

    干脆就留成了一尺见方的小孔,多留了几个。里面有个活动的木板格挡,能锁死。要通风了打开,不想通风就扣住,既挡风,又能遮挡视线。

    晚上躺在刚烘干的炕上,闻着泥土特有的味道,还怪惬意的。

    临睡前,桐桐还在咕哝:“回头哪天休息,咱去割些干芦苇。”

    嗯?

    “我想编些芦苇席,土墙太脏了,把席子订在墙上”

    四爷:“”他把桐桐的头挪到他的肩窝里,这日子也过的兴致勃勃的。

    是的!诗情画意和柴米油盐并不矛盾。

    早起做早饭,刚要把一根木柴塞到灶膛里,可一看这玩意的造型不错,又可塑性!她喊四爷看:“我想要个挂衣服的架子!”这玩意自带挂衣服的挂钩,上面的枝丫断点一个挨着一个。

    四爷接过来靠到墙角:“晚上回来给你做。”

    带来的萝卜切成细丝凉拌,白菜炖了豆干,吃饼子喝粥,这就是今儿的饭。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