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21章

    招工?

    “跟部队合建!”四爷低声道:“干部从各个单位抽调,自愿报名。”

    桐桐:“”条件艰苦,未必有人乐意去。

    “各个生产大队有三个名额!”算是招工招一部分,“有技能的优先。”

    桐桐就说:“不如把小海放到农场,能开拖拉机这算个特长。”

    四爷摇头,咱去这地方有咱的打算,可但对于关小海来说,虽然拿了工资,可还是换了个地方种地,还更辛苦。那就不如给他放到县城!

    女婿跟儿媳妇还不一样!他还是去人力车管理所,里面蹬人力车的,原先都是县城里拉黄包车的。能坐的起黄包车的本就不多,金镇跟人谈生意,必然是用车的。当年常年包车的老张,而今是里面的一个头头,事都是说好的。再加上县城周边有了厂子,也需要能跑远道的人。

    谁有面子谁进嘛!下次关小海来,就告诉他这件事,先把他塞进去。刚好天慢慢凉了,要给人力车加棚子,要维修这些个东西,他去正好。

    行吧!这也有半年了,关家老两口换着来了好几回,关小海是得空就来。小麦收了之后,有了新粮食,关母整了一篦子黑面花卷,叫小海给小如送去了。

    黑面虽粗糙,但确实是细粮。

    这次小如回来送弟弟妹妹,关母又叫小海送来了十个鸡蛋。

    又不是诚心不过了,态度到这里,知道我们在意什么就行了。

    隔了一天,关小海又来了。秋里的嫩南瓜,这玩意高产,他用筐子背上四五个,“妈,给你放着炒菜蒸包子。”

    桐桐刚下班,正做饭呢,顺手就捞了个南瓜叫小海去洗:“那就炒个嫩南瓜。”

    小海洗了个最小最嫩的,又去烧火。桐桐一边切菜,这才一边说:“你爸给说好了,去人力三轮管理所,也不要你去跑,就多长些心眼,多学学维修的技术!”

    小海愕然的抬起头来,赶紧站起来:“妈,您看”

    “以后,城里也会有汽车,有公交,也需要司机,更需要维修。得自己心里有数,你爸只能想办法把你塞进去,能不能混的住,混的开,还得你自己。”

    “嗳!您放心,妈,我肯定好好干。”

    “宿舍是没有的,也不分房!你爸给找了人,租公房住,一月花不了几个钱。就算是你们两口子在县城安了家了。”

    “嗳嗳”

    关家再是如何也没想到,亲家给自家儿子找了一条路,愣是给送到县城去了。

    老关说:“你老丈人是有本事。”把那个服务社弄的红红火火的,都成了公社的闹市了,“那你看,我哪一天过去一趟,谢谢人家。”

    “谢啥?谢不是见外吗?”关小海就说,“您别管呗!人家是一个女婿半个儿,我就当我是个儿,不就行了。”

    老关:“”你可真是亏了你先人了!

    把关母气的:“真是有奶就是娘。”

    “看您这话说的,有奶的不喊娘,那就只能等着饿死!”能给一口吃的,能活命,我喊娘咋了?不是应该的吗?

    老关气的把旱烟装不到烟斗里,“老二,男人要站在人前硬邦邦的像个汉子,就不能叫人笑话。”

    “那要是拿了我老丈人的好处,没叫人家姑娘过好日子,全塞给爹妈兄弟,这就叫汉子?这不是忘恩负义吗?”关小海坐在边上,“再说了,人家这工作是给我的,是给女婿的,不是给关家的。”

    胡说八道:“我知道,这是看见你老丈人得势了,你就看不上土里刨食的爹妈了!人家还没看不起我们,你先看不起我们。”

    “你跟我妈土里刨食,这是实情。我老丈人得势,这也是实情。那您说,拉着我跟你们土里刨食好呢?还是跟紧我得势的老丈人好呢?我就是把先人羞了,又能咋?先人也没能叫我过上好日子呀!您折腾来折腾去,也是不想叫我过好日子。那你说,我该咋办?”

    老关不言语了,被这不要脸的气的着实不痛快。按照礼节,真应该去一趟的!感谢感谢,这真不是错的!这一家子里要是出一个端公家饭碗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关母坐在炕上长吁短叹的,好半天才说:“老二,你是心狼了!你是端了饭碗,不想管这家里了。”

    “我还要咋管?我十四上开始挣钱养家,现在连小妹都成年了,我还要咋养?我帮着养了他们,那是给你们尽孝呢!难不成他们能记我的恩,将来我老了,他们能对我好?”关小海就起身,“我连夜的就去县城了,也没啥要带的。”

    这就是扔下父母彻底不管,自己奔前程去了。

    关母嚎啕大哭,这生了个什么孽障!这个事真不怪人家媳妇,这事一点征兆都没有,老二也是突然才知道的。他没还没来得及跟他媳妇说,他媳妇也没来得及给他挑拨。这就是个狼,才一有前程,就立马把爹妈都舍了的狼。

    关小海扛着自己的被褥,衣裳也没两件,绳子一绑,肩膀上一挂,这就能上路了。

    他边走边哭,要不然咋办呢?

    家里要给弟弟结婚,这都是要大宗支出的,自己还没争一分呢,家里就等着拿自己的工资办事了。

    刚开始去的工资是学徒工,工资不高!这种工资要拿几年还不知道,我要是贴补家里,咋跟媳妇交代。

    家里没这份工资,就觉得一般的媳妇就可以!

    家里要是有了这份工资,那自家妈真就觉得一般的姑娘配不起他儿子。她愿意多花点代价娶个更好的。

    不是挑拣这个黑了,就是挑拣那个矮了,或是人家说话不大方事真不是这么个事。

    就像是当初娶小如,谈好的,在彩礼上金家要的中规中矩,自家妈还挑剔呢,说是小如是家里的长女,下面的兄弟不成年,以后少不得叫帮忙去给金家出苦力。

    虽说婚事成了,可心里一直不满意。直到小如嫁进来把彩礼全带过来不算,金家还另外陪嫁了两床被子,两身衣服,一笼子的母鸡,这才满意了起来。

    婚后,又因为那一笼子母鸡,闹了起来。

    那母鸡是才开窝的母鸡,下了蛋积攒着,是为了小如吃的,或是用鸡蛋换点针头线脑的,她花起来方便的。可自家妈总要那母鸡,说放到一起养,然后就多收蛋。

    小如就是不给,婆媳俩闹了几次,小如生气了,把那一笼母鸡卖了,这才消停了起来。

    婆媳俩的矛盾最开始就是因为那一笼母鸡的!

    前年冬天,有人给老三说亲,都差不多说好了。可那一年不是添了小如吗?家里多了一口劳力,收的就多了。自家妈看不上之前说的那个姑娘了,说那姑娘家家里姊妹六个,不是个能生儿子的,给了彩礼也没钱给嫁妆,不同意了。

    今天自己要是应承了,由着他们办事。现在给老三说的那个姑娘,自家妈还会不愿意的,觉得人家配不上她老三,又得说人家矮,娘矬矬一窝,想找一个高一点的媳妇,毕竟,家里能拿的起更高价的彩礼。

    他们将来要养老钱这是应该的,可拿我的一点一点的补老三的短板,凭啥?

    穷不择妻,他没能耐自己谈的愿意跟他的,那就别挑拣!既穷又没本事,真就给他个拔尖的媳妇,他守得住吗?

    丢人也罢,羞了先人也罢,谁不是奔着好日子去的?

    他一边走,一边擦泪。

    夜里的秋风吹着,倒是不觉得冷。凌晨四点到了县城,去是食堂的后门。

    后门有人拉煤,这就准备开工了。早起要供应馒头包子,蒸馍馍可不得凌晨四五点起来?

    一听见里面有动静了,他就敲门:“我是关小海,找小如。”

    “金师傅,有人找。”

    门开了,小如一边戴厨师帽,一边看他:“走了一晚上?”她把人往里面拉,“男宿舍都起来了,你去睡去。”

    结果就看到行李了,小海一边哭一边笑,把报名通知单给小如看。

    小如:“”怪不得前儿爸爸来县城了,怕是办这个事的。说压小海半年还就压半年,阳历的二月份中下旬到九月的上旬,可不就整整半年。

    然后小海又拿了一张公房的单子递过去:“房子爸给办好了。”

    小如接过来一看地址,然后朝后门的斜对面指了指,“那里?”

    嗯!安家的房子跟她上班的地方相距三十米。

    小如:“”在这里工作唯一的坏处就是早班得起早,凌晨四点多就得干活。晚班的话,也得八九点之后才能休息,厨房总得收拾好。

    爸爸是把能考虑的都考虑到了,不知道怎么托人的,才能正好把房子安排到这里。

    [1367]世俗烟火(36)一更

    世俗烟火(36)

    把这么多孩子都安排出去了,这其实是一件特别打眼的事。

    而关小海的事,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只有一个原因,注意力被转移了。

    四爷提前知道消息,说大概率要建农场,紧跟着这个通知就下发到各个单位和生产大队。

    单位上就是自愿报名,大家各自安稳,可农场还是荒地,眼看冬天了,去了之后住在哪里?吃什么?这不都是问题么?

    谁愿意去受罪。

    精神才一传达下来,桐桐就去找了陆胜利,自愿报名去农场。

    陆胜利都不能理解:“你看,单位也重视,公社也重视”

    “正因为领导器重,这才更应该有觉悟。那地方艰苦,咱们单位要说起没有负担,那就数我了!我是上面没有老人要照看,下面没有子女拖累,孩子们都大了。我们两口子都去,在农场就安家了。

    而且,也不是没有私心,小的上学去了,回来之后看安排。但三个成年的子女,都在县城。农场的位置紧靠县城,抬脚就能到,相互能照看。”

    竟是铁了心要去!

    这种态度值的肯定,“那行!咱们单位就报你了。那你抓紧交接交接,半个月之后得去报到。”

    嗳!

    四爷也是这个话,跟冯军说了一声,冯军就说:“小池塘困不住蛟龙,换个地方也好!”新的单位新作为,是能人总能出头的。人家这是奔着前程去的,不能拦。

    不仅不能拦,他还硬撑:“军地合建,回头给你引荐三团团长,说起来,我们也是老战友了。”

    “好!回头我踅摸了好酒,再专门请您。”

    就这么地,由农户转为商品粮,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从这个公社跳出去了。农垦做的好了,未必受当地管辖。

    这事鲤鱼跃出了龙门,不受困了。

    两人得给省城,给三个孩子都发电报,告知将来地址变更的事。随后就是收拾东西,随时准备搬家。

    结果家里一拨一拨又一拨的人来找关系,为了生产队那三个名额的。

    就因为这个,已经打了好几架了,谁不想要这个名额。

    金大发,也就是金镇的伯父也来了,他有两个儿子,也就是金镇的堂兄弟。老大金顺只有两个姑娘,老二金利只有一个儿子。

    也就是说,金大发和金大财这哥俩,金大发这个当哥哥的虽然有两个儿子,但下面子息不旺,两个儿子只给他生了一个孙子,叫金大贵。

    金大贵跟金福和金禄年纪相仿,在家里也就是种地。

    金大发求上门来,想要这个名额!金家在村里只这两房,“你们要是在村里,那咱金家得人头旺!你们这一辈本家兄弟四个,下一辈兄弟七个,这在村里说话,那真是有分量的。可现在呢?你们这一走”

    金安那一房说不起话,我们这边呢,只大贵一根独苗,“咱就拉不来票!”

    四爷:“”这个时候争抢这个,本身就不靠谱。但是呢,金大发这个大伯,倒是比金大财那个亲爹靠谱些。

    桐桐也记得,是金顺家媳妇何竹英拿了十个鸡蛋过来,叫给四爷养身体的。

    人家的好,咱记着呢。

    桐桐就先问了一句:“金巧和金雀没说对象吧?”

    啊?

    金大发明白过来了,忙说:“没说呢!有媒人介绍了好几个,你大嫂子都没看上。”

    “没想着给哪个招赘?”

    “不!不!不招赘。过的好在哪里都一样”谁家的好小子往出招赘呀?

    桐桐就说:“那就不急嘛,好小伙子多着呢。”农场那边是军地合建,以后要安家,这成家是必然的。有合适的介绍一个,等金巧和金雀安顿下来了,小贵迟个一两年未必没机会。到时候不管是金巧还是金雀家女婿给使力,还是四爷怎么运作,你都不惹眼了。

    明显拉不来票,还非塞进去干啥?

    金大发一拍脑门:“糊涂了!糊涂了!”说着就起身,“那你们忙,我先走了。”

    回去的金大发就说两个儿子,“都悄悄的,别言语,这事跟谁都别提!要不然都是事。”

    明白!明白。

    金顺就说:“回头要搬家,我借骡车给送一次。”

    金利想了想,“得抓紧拾柴火,给金福、金禄送过去!肯定还是缺柴火的。”

    这又不要咱花钱,就是出些力气嘛!金镇家的那口子一开口就问小巧和小雀的婚事,肯定是心里搁着这个事的。

    人家这法子对着呢,给俩姑娘找个吃商品粮的对象,嫁过去就自然安排进去了。有了这个关系,也等不惹眼了,事才好办。

    金大发不折腾叫孙子去了,金大财找来了,意思是咱金家得把力往一块使,看能不能给金开抢一个名额。

    可这哪里抢得上,人脑袋都能打成狗脑袋。

    才不把金开的名字报上去,下面就有人喊:“金开是犯了错误被单位开除的,有啥脸参选。”

    给金开闹了个没脸,坐在下面不言语了。

    然后推选,选出个叶进宝,选出个刘海强,还有一个叫李狗蛋的。

    也才宣布,杨保粮不干了:“你们三家抱团”只有你们三姓在村里的势大,“刘家跟李家选叶家人,叶家跟刘家又选李家的人你们玩的怪好嘛!我名额要是不作废,我就去公社告你们”

    这种的,根本避免不了!事实上族大,人旺,你再怎么选,还得是这几个人。

    金大发朝儿孙一摆手:回!回!不掺和这个事。金镇办事,悄悄的办,等大家知道了,人家都走了。在这里嚷嚷个啥,没用。

    果不其然,没啥用。

    第二天还是选了那么些人,但是杨保粮却不闹了,他给安排看牲口去了,活轻松。这就是交换的条件。

    叶进宝是叶贵阳的儿子,叶贵阳就一再交代,“你跟金福金禄关系都好,你金镇叔你也认识,这次,你金镇叔报名也去了,去了大小都是个领导。有事别逞能,找你金镇叔去,多听话对你没坏处。”

    嗯!知道!

    “给你们三个人都说到,要学会抱大腿。你金镇叔跟你婶儿要是用你们,就手脚麻利点。勤快的人不招厌!你怕是还不知道,你金镇叔连大女婿都安排了。人家谁都没言语,已经报到上班了。咱安排一个你都难,人家一个人安排那么些人”

    知道!知道我金镇叔有见识。

    “那就行了!那就没啥要交代的了。”也不怕你出门被人欺负。

    桐桐和四爷不用谁送,收拾好之后,跟着供销社拉货的车提前出发了。顺路而已,到了地方放他们下来就行。

    站在盐碱滩边上,把行李都放下来,不多不多,还有那么老些。

    司机是熟人,问说:“要我送不?”

    不远处有几个帐篷,这是筹备小组已经开始工作了。四爷朝司机摆摆手,“不用!你忙吧。”

    成!那就走了。

    车一走,桐桐就看地面:没有尘土飞扬。

    盐碱地,脚下看到的这一点,好似盐碱程度叫高,土质坚硬。抬眼往出,看上去地上像是下了霜一样,白花花。只有稀疏的盐蒿子长在上面。入秋之后,这盐蒿子也都泛黄了。

    桐桐蹲下去,扣了扣地表的土疙瘩,这玩意,除了种盐蒿,带走土壤里的盐分,种那么三五年,看看能不能种点像是洋葱一类的东西。要不然,这咋办呀?

    四爷跟着蹲下来看了看:“种盐蒿,然后养殖羊?”

    嗯!这地方得三五年吧。

    四爷起身,看看一眼望不到头的盐碱滩,这真的是个相当巨大的工程。养地,培肥土壤,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是得排盐,洗盐,使得土壤盐分含量降低。

    这主要就是水利工程的,排是排,灌是灌,必须得分开,更得注意控制地下水位,再不行就得把田地抬高。这要是全靠人力完成,真的是沧海变桑田了。

    他抬脚往帐篷那边去,说桐桐:“做箱子上先歇着。”

    桐桐坐下了,跺了跺脚,弯腰揪了一根草叼在嘴里:这里的吃水是个问题!

    洗衣服倒是不用愁的,这里的水碱性大,别管多大的油气,手里随便一摆弄就干净了。但是长期吃这种水,对人并没有好处。

    她看向远处的河流:河是一条河,若是实在没法子,只能从河里取水了。

    从河里取水不成,单就卫生条件就难达标。

    四爷就指着河对面,“河岸东边,庄稼长势良好,不行就在河对面取地下水,修个水塔,给河上架上大的输水管,将河岸对面的井水引过来,作为咱们得饮用水。”

    筹备指挥部的总指挥叫褚东平,他是军装裤子,发黄的白衬衫,肩膀上披着军装外套。这个金镇一说,他就从帐篷里往出走,远眺河对岸的庄稼地,然后骂了一句:“娘了个B,一河相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不过,你说的也是个办法,从对面取水,沿河多修几个水塔,保证咱们一万人口的生活问题呀。”

    说着,这才想起来,“对了你说是带着家眷来的吧?那个谁林桐是吧?”这两人的是资料他也看了,单位给的评价都非常高。

    他喊人:“去两人,帮着把人接来。”

    接来得安家!家怎么安呢?地下一米半,地上一米半,因为地下一米半,倒是不用顾虑用什么木料,小孩胳膊粗细的木料就能用。竖起来,用泥一封,顶棚也用这种木料棚起来,加泥加草密封,住多大,挖多大,就是这个住宿条件了

    [1368]世俗烟火(37)二更

    世俗烟火(37)

    “妈”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