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18章

    是这个道理!

    “那我把鸡蛋一称,回头从鸡的重量里减去鸡蛋的重量,才是你鸡的重量。我把鸡蛋给你,你再把鸡减轻的份量找给我,咱俩一手交蛋一手交钱。”

    边上看热闹的人哄笑了起来!

    桐桐也跟着笑:“鸡比鸡蛋的价格贵,大哥,你沾了我的光了,不是我沾了你的便宜了。”

    这汉子跟着笑了起来,也不再要他的鸡蛋了,转身走了。

    桐桐就喊:“都记住了,进了柜台交了钱,就算是交割清楚了!只要不是能下金蛋的鸡,收购站就占不了便宜。”

    公社领导来检查工作,陆胜利给书记汇报工作,“这就是林桐同志,很善于处理这样的琐事。自从上任以来,没有因为任何一件纠纷跟社员吵起来。

    都是这样和和气气,笑笑哈哈的就把事情给处理了。社员反应很好,大宗的评定等级的货物,都要求林桐同志在,说她这个人公道,大家都信任她。”

    这可不是琐事!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教育,字不认识,算也不会算,认知少,就容易固执。要按照对方的认知去沟通,讲对方听得懂的道理,这是很难的。

    这会子有生产队拉了好几车的芦根来,陆胜利说:“瞎胡搞!咱们没有这个收购任务!”这是中药材没错,但你收购来,没有地方用,不是白费吗?

    有些特殊的东西,那一定是上面下了收购任务的。

    他赶紧说:“我下去看看!”这玩意真不能收。

    桐桐看着这芦根也挠头,这还是刚翻地翻出来的新鲜的根。真不能收,但是,她给指了一个地方,“牧场应该能要!这东西落地就能活芦苇咱们拿来编制,但也是饲料!去问问他们要不要!”

    这里真不要!

    陆胜利跑过去的时候,桐桐把人都给打发了,“走了!送去牧场了。”

    吓人一跳!陆胜利就说:“咱们得收购指标里没有的,千万不能收。”

    知道!知道!回头就列了单子挂在外面,还得带上图,叫大家都能看懂。

    关母等那位领导走了,才说要过去说话呢,就看见亲家母又被喊过去了,说是有人来卖干地软,结果给里面掺了沙子。

    等那边好不容易忙完了,从里面出来了,她赶紧迎上去,“亲家母!”

    桐桐:“”我刚才还觉得我朝气蓬勃,就这个年龄来说,其实还能考虑前程的。结果转脸,这边就来喊亲家母!

    这个称呼是真的烦人!

    她还不得不站住脚,扯了扯自己靛蓝色的掐着腰身的小外套,然后拍了拍黑光黑光的小黑裤,再跺一跺穿着黑条绒棉鞋的脚,然后整理整理用帕子绑着的头发看见没?我这个帕子绑的是蝴蝶结的样式。

    所以,喊啥亲家母呀!你叫一声大妹子,我都能应你!

    [1361]世俗烟火(30)一更

    世俗烟火(30)

    啥意思?

    张精作妖的!这亲家母以前怪本分的,这有了个工作,吃上公家的饭了,看给作兴的!衣裳要掐腰的,裤子直溜溜的绷着个屁股蛋子,也不打绑腿了,鞋也不在脚腕上绑带了。

    头发也不好好梳,你要是老式的,你就盘好;你要是新式的,你就剪短,挡住耳朵算了,那些女干部可不都这样。你还要长头发,还不盘着,团成一疙瘩还非得用帕子缠着,帕子还非得留两个耳朵耷拉着。

    诶不稀罕说你!一尺麻绳配不上你的头发?

    没有麻绳我给你挫,以后你绑头发的麻绳我包了。

    关母心里腹诽,脸上却配上了笑,语气带着几分巴结与谄媚:“亲家母,忙着呢?”

    桐桐:“”她说:“是啊!忙着呢。卖啥是吧?你排队吧,人不多了,一会子就排到了。要是渴了”她指向棚子下面一堆人的地方,“那地方供水。”

    现在这出门艰难就艰难在,喝口水都难!有些生产队距离公社远,走来就得两小时,走渴了,要是有亲戚在这附近,还能上亲戚家喝口水。要是没亲戚,就得问陌生人,能不能给他一口水喝。

    鉴于这种情况,桐桐一接手就弄了这么个东西,地上挖个坑上面架个锅就能烧水。需要柴需要水,这好办,她跟来送定额物资的各生产大队商量,你们来送的时候,捎带上一车柴,咱几个生产大队轮换着来,方便的都是咱公社的社员,谁家大队都有人老来呢,对吧。

    水嘛,内部值班,早起挑一锅水,叫烧着。来卖东西的,有那年轻的,谁有功夫谁去挑,只费力又不赶时间的事,迄今没有发现说谁不乐意。看着水不多了,就有人把担子一挑,回来把水续上了。柴火也是一样,根本就不用人照看,谁要喝,见水没开,帮着塞把柴火的事。完全可以自主运行。

    有那来办事的,没处呆,就聚集在火堆边上,也没有人驱赶。

    桐桐又去跟收购站地址所在的生产队商量,请他们在下风口,偏一些的位置修个公共厕所。他们打扫,粪归他们大队。

    公社所在的镇点有三个生产大队,厕所都是旱厕,也不过是花费点时间就是了。土墙草顶子,男女分开。安排给一个聋子老太太打扫,给记公分。

    有了喝水休息的地方,有了上厕所的地方,可不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以前呢,在镇上遇到认识的人,都会让一句:“来家里!来家里喝口水。”

    现在有了喝水的地方,有了上厕所的地方,我也不需要让你到我家去了吧。

    正是因为公社的干部看见这边的热闹了,书记才想着来看看怎么回事。这么一看就明白了,夸陆胜利:“办的很好!这是真正的做到了服务人民。”

    是!

    关母却觉得:这是真打算把孩子们的婚事往砸的办么?

    两亲家也没吵过,也没嚷过,这怎么话说的,碰到两对面,都不请去家里坐坐去。

    她赶紧说:“亲家母,我是来看看亲家冬天鸡不开窝下蛋,这一开春,开窝了。这不攒了些鸡蛋给亲家补身体。”

    桐桐带着她往里面去,找库房这边,讲鸡蛋递过去,从这边收其实是一样的。谁家都有几个亲戚,好像从后面有情面讲一样。拎了鸡,抓个鸭,份量上好像是松一点。但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做的像是有人情一样。

    更不要提鸡蛋了,几个就是几个,放在灯上一照,是不是坏蛋一眼就看出来了,最多就是没排队。

    桐桐一边叫人收,一边就说:“不讲究这些,我家那口子都上班去了,身体好了。你那么一大家子,又有孙子,过日子要紧。”

    愣是把钱又塞了回来。

    “心意收到了!”钱拿回去吧。

    关母:“”她就说,“亲家母,小如在县城”

    “在县城挺好的。”

    “我是说两个孩子这么着啥时候能添个孩子。”

    “哟!这事嫌弃我姑娘没生?”桐桐就收了笑脸,“年轻人的事,乐意生就生,不乐意生就不生。亲家要是不满意”

    “没有!没有!满意!”不是催生,“就是俩孩子不在一块”

    “你想叫小如回来种地?不合适吧。哪有不叫儿媳妇工作的道理?”

    “没有!不是!”我又不是那恶婆婆。

    “那是你们能叫小海进城,两口子团圆?这事好事呀!啥时候去?哪个单位?”

    关母:“”我要有这个能耐,我何必受你的刁难。

    她还要说话,前面又喊了:“林姐,来一下,分级定不下来。”

    收购的农产品是有等级的,一个等级一个价。工作人家说是二级,人家说,我们这么好的东西你给我订二级?

    僵持不下了。

    桐桐说关母:“你看,我这还挺忙的!就不陪你了,你先回。”

    关母:“”人家风风火火的走了,半路听见争吵声,这还就跑了起来,比兔子都欢实。

    自家儿子也是倒霉,遇到这种丈母娘,搅和的小两口的日子没法过。

    帮着收购的刘秋萍就说这个大娘:“你咋不把攒着的鸡蛋叫你儿子给你儿媳妇送去呢?”对人家的姑娘好,这事就有转圜。你只跟人家的父母在这里纠缠,纠缠什么呀?人家只要你们对人家的姑娘好,就这点事!

    你儿子要去县城,家里做点好吃的给拿上,毕竟吃食堂,万一吃不饱呢?万一晚上再想吃点啥呢?没锅没灶的,不方便嘛。

    你给拿鸡蛋,蒸点包子,这些都没有你就是把苞米面窝窝头给拿些,或是弄些野菜窝窝给拿去,这都比你拿着这玩意找人家父母强吧。

    人家父母一松口,你们还是跟以前一样,有啥为难你们的意义?你们这种付出是闹别扭的时候的一次性付出。人家要的是从今往后,你们对人家姑娘好着点。

    懂这个诉求了没有?

    还看不出来吗?人家是真的疼闺女。前儿去县城,就在食堂吃的饭。小如在食堂负责咸菜泡菜,什么菜帮子萝卜皮,都腌呢!前面一说要咸菜,她这边切丝就能上菜。

    活不重,吃得饱。

    听说机关食堂都请小如去腌泡菜了,还挣着额外的补贴呢。

    关母尴尬的笑了笑,心说:这不惯成成例了!给了这个媳妇,那个媳妇也要,要不然就是是非。可家里哪里拿得起?

    这般想着,一路溜达着回去。一回去又坐在院子里哭,高一声低一声的骂儿子,说儿子没本事,说为了儿子受了他丈母娘的气了,人家拿下眼看咱,你要是有本事,你妈能受这个委屈云云。

    关小海:“”我丈母娘是个很难缠的人,但却真是个讲道理的人。

    他就问说:“你去的时候,我丈母娘正上班?”

    那咋了?

    “上班的时间,她能咋你?”她不要名声了?肯定跟你好好的说话了,你就是污蔑!她不是瞧不起你,她是单纯的瞧不上你。

    瞧不起才是下眼看,瞧不上并不是!我丈母娘瞧不上的人多了,不光是你,她也瞧不上我呢。

    这是没法子说人家不对的,人家能耐大,瞧不上咱这不是正常的吗?

    他一边在院子里忙着拾掇农具,一边跟亲妈掰扯这里面的道理。然后跟了一句,“你明儿也能去那地方上班,跟她一个单位你叫她瞧上一个!”这跟我出息不出息有啥关系?我就是出息了,你也就这样了,她还是瞧不上。

    把他妈成功的气‘死’过去了,就是那种生气还发泄不出来,然后直挺挺的往地上一趟,非得男人和儿子轮番着哄,轮番着认错,才能‘活’过来的状态。

    关小海:“”你看!我丈母娘是不会这样躺在地上的:第一,她舍不得弄脏身上的衣裳;第二,她觉得那个样子不好看,不体面。

    这是亲妈呀!自来习惯了这种日子,也以为别人家得日子都是这么过的。

    其实在老丈人住了一段时间,就真的知道,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是这么过日子的。

    自家是天天吵,为了谁的饭稠谁的饭稀都能打起来。丈母娘家呢?没有的。

    以前没觉得自家老娘说自家媳妇有啥问题,可在丈母娘家呢?

    丈母娘老是指挥几个小舅子干活,厨下的活能打下手的就去打下手的,打不了下手的,媳妇做饭了,你们自觉的去刷锅洗碗。

    可要是在自家,媳妇叫自己干点啥,老娘是不愿意的,觉得她儿子累了一天了,啥事都靠男人,这媳妇就是懒,就是奸,就是滑,就是当不起家。

    他没管当着他妈,把拾掇好的农具一扛,趁着歇晌这会子功夫,去薅些野菜,晚上拎着野菜去老丈人家混饭去。

    初春的荠荠菜正鲜嫩的时节,关小海天擦黑来了,拎了一筐子鲜野菜,在河里冲洗过了,嫩绿嫩绿的颜色,水灵灵的,只要一淘洗就能吃。

    桐桐接了过去,晚上熬着小米粥,这玩意扔在锅里,能吃个嫩生劲儿。

    她说女婿:“放桌子,吃饭。”

    “嗳!”关小海洗了手,应承着,然后见老丈人也没恼,就赶紧先问:“考试是要去县城考?还是要去市里考,我借个马车,路上能快些,我陪着跑一趟。”

    四爷也没拒绝:“好!初五之后吧,初六一早去!”

    成!初六一早我就来。

    桐桐端了窝窝头来,递给女婿两个:吃吧!吃点干的。

    关小海接了,把窝窝头揉到小米粥里,一揉就碎的窝窝头跟小米粥搅和到一起,稠糊稠糊的一碗,他端起碗往嘴里扒拉:还是我老丈人家的饭香!

    关母看着一锅的清水煮野菜,撒了一点点的盐,然后给一家子盛饭:老二就是白眼狼,今儿这饭一口都不给他剩!

    [1362]世俗烟火(31)二更

    世俗烟火(31)

    一辆马车去赶考,考试放在上午十点,考两个小时就考完了。

    农校有老师跟着陪同,早上五点半就从家里出发了。现在说的一大早就是大部分人起床的时间。晚上都睡的早,五点左右一般就都醒来了。

    一是尿憋的,二是清汤寡水的,早起肚子饿的咕咕咕叫唤,也睡不住了。

    五点半走,野菜馅儿的苞米面饼子带上,再就是水壶。马儿的草料,水桶,车上都坐满了,这才走。

    许是马车能快些,差不多八点半进了市区。

    这对金寿、金喜、小意来说都是新奇的。这里是有火车的,火车拉着煤炭,冒着黑烟从远处驶来,再从眼前驶过去!

    “火车火车”

    是的!那是火车。

    一辆拉煤的,很老旧的火车,给三个孩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车进了城,打听具体的地址,先把小意送到考场,在卫校门口,桐桐陪着小意下来。马车继续走,再送到畜牧学校门口,金喜和四爷下车,四爷陪金喜。

    金寿大了,有老师和关小海陪着就可以了。

    到的时候还早,人不多,十几个人在门口等着,男女都有。

    桐桐指了指台阶,把草编垫子给放在台阶上,娘俩坐着等。桐桐给剥了鸡蛋,把水壶的水递过去,“不要害怕,只管去考。”

    小意一边吃鸡蛋,一边低头看着脚上崭新的布鞋,咽下去了,喝着水,看着学校里老旧的两层建筑。

    到了九点左右吧,学校的门打开了,老师都很客气,“先去礼堂等着,外面冷!去礼堂里坐吧!考生到点有人喊进考场,陪同的人员可以继续留在礼堂里等待。”

    这个时候,门口的人大约七八十,这里面还有陪同的人员。

    桐桐扫了一眼,其中女孩的占比不到五分之一。

    卫校可不止是护理类,还有临床,有药学,有医学检验技术等等,所以,来考试的大不多数还是男学生占比更大。

    只看穿戴就看得出来,这些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差,陪着来考试的家属都不是啥也不懂的人。

    小意是女孩,年纪又小,一看这情况,她就带着几分怕的意思,能考上吗?

    忐忑的厉害,她从没经历过真正的考试。

    战战兢兢的跟着去了考场,一个考场只五个人,四个角落四个人,正中间的位置一个人,谁都看不见谁的卷子。监考老师就有六个,这多吓人呀!

    可等卷子发下来了,小意上下扫了一遍,心里一下子就踏实起来了。

    问的是,正确的洗手步骤,这么洗手的原因是什么?

    又问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有哪些,还有诸如基本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常见的慢性病有哪些等等等等,这没处学去,就在报纸的常识版块里。

    想答好这种题,你先得识字,再得会写字,还得有机会接触西医的常识或是读到报纸,只这些条条框框,就把九成九的女孩子挡住了。

    前面真的是太简单了,最后一问问的是:你报考卫校的原因是什么?

    小意:“”被自己爸爸给料到了。这个题给了三十分,占比极大,又没有固定答案。

    那就是爸爸说的服务!再然后呢,结合实际情况。不能说学医是服务,种地就不是服务了?可以考量说点真情实感。比如家中遭遇的事情,父母同时病倒,为啥都说不治了呢?因为真的没有医生医护呀!根据老经验,挪动病人有时候会加重病人的病情,所以,不治,扛着,看天意,就成了不得不做的选择。

    有这个前情,那么,选择这个方向提升自己,学习专业的技能,进而能服务更多的老乡,这应该就是领袖说的服务于人民。

    哪怕不擅长作文的人,对于亲生经历,跟说话一样把这些事情讲述完整,叫人能看懂,这分数就不会低。

    一落笔,她检查了再检查,铃声一响,她就交卷了。

    等出教室的时候,有个老师站在门口问:“家里有从事医学方面工作的人吗?”

    小意摇头,“报纸上读来的。”

    老师就点头,叫小意去大礼堂找家人。

    小意一路听着旁人的议论,哪道题应该答啥,啥病是不是慢性病等等,她心里一阵放松,她觉得她答的都是对的。

    才十四岁的小姑娘而已,一路跑到小礼堂,看妈妈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坐着呢,她一蹦三跳的过去:“妈”

    桐桐一看孩子的笑脸就知道,她都会!

    参加考试的一共才不到六十个人,就以现在大家都西医的了解来说,就不可能考的深了。光是常见病的西医叫法,九成九的人就不知道。

    所以,只是针对性的参加一次考试,能有多难。

    小意低声说:“妈,我都会!”

    也应该都会。

    “老师还问我咱家是不是有人在医院工作?”

    桐桐笑了笑,摸了摸孩子的脑门,“上了厕所去,你哥他们那边也该考完了,咱去外面等着。”

    可不,考完了!

    金喜站在爸爸边上,低声说:“畜牧的倒是考的不多!”感觉白复习了,“卷子上问,咱们国家的名称”

    四爷点头,是的!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国家名称。刚才有个考生过去,还说是中华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