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80章

    那么接下来,就是四个没人抚养的孩子。

    这个被解救的女人今年四十二了,跟丢失的人口多方对比之后,觉得她像是一个丢失了二十二年的女孩。

    当时的女孩在职校学裁缝,被招供到南方的服装厂,一走杳无音讯。

    父母已经过世了,还有个哥哥,哥哥被找来,认出这是他妹子,但是这个做妹妹的也已经不认识人了。

    当哥哥的哭了一场,表示无力照管。他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当年父母在世的时候,就到处跑的找妹妹,家里的生活就很拮据。

    他当时是娶不到媳妇,然后入赘到妻子家得。不是他狠心,是真的做不到去照顾。

    妇LIAN提出送到福利部门,他哥哥说:“我每个月会定期去看,将来也会叫我的孩子去看望,但是其他的就不能了。”

    十一岁的女孩哭着嚷着要跟妈妈和弟弟们一起生活,然后就被送到同一家福利机构。

    好像能做的也只有这个了。

    那被李秀和吴良送走的那俩孩子,能怎么办呢?一个已经十五了,一个也已经十三岁了。

    两个孩子都不知道不是亲生的,一家是农村的,养父母失独,家里开着一家羊肉馆。这孩子学习不咋好,初中马上毕业了,却不太去学校,只在家里帮忙杀羊,煮肉,做生意。

    养父母跟人炫耀,说他家祖传的羊肉馆后继有人了。

    小小的羊肉馆,每天人满为患,虽在农村,生活却富裕。不会继续读书,可也算是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而今有一技之长,生活稳定,收入可观。

    另一个在小县城了,母亲是侏儒无法生育,父亲是瘸子,两人拿着低保,领着各种政府福利。小县城有个院子,前面是铺子,因着残疾,免税。

    侏儒母亲做裁缝活,接灵活;父亲在院子里做窗框之类的,接这种零碎活多少能赚点。

    生活不算富裕,却也不是没收入。两人挣不来大钱,但小钱足够维持生活养孩子。

    孩子的吃穿用度跟大部分孩子没啥区别。

    当然了,这种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各方面都是有影响的,但是除了把他留在这个家里,还能怎么去安排呢?

    警方的调查甚至都没叫孩子知道。

    另外两组拿了拍回来的视频叫桐桐看:“桐姐,你看一下。这种情况”

    镜头里那个十五岁的孩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意,他手脚麻利的将羊汤舀到碗里,然后撒上香菜葱末,“纯瘦的一碗辣子在桌上,自己调加羊血的一碗好的,马上来”

    他的养父在打烧饼,养母在边上招呼客人带收钱。店里还有帮工的数人,生活的和谐又美满。

    另一个孩子背着书包回来,穿着干净的校服,养家的爷爷亲自接送,十三岁了,还坐在自行车的前面。孩子手里拿着烤肠,脚一踢腾一踢腾的。

    再看看自行车头上挂着的卡通水壶,书包老人背在身上。

    奶奶系着围裙站在门口,看见孩子回来了,赶紧回去应该是去盛饭去了。

    孩子问说:“奶奶做了啥饭?”

    “饺子!不是想吃牛肉馅儿的饺子么?韭黄牛肉馅的”

    桐桐问说:“这爷爷奶奶是干啥的?”

    “爷爷今年六十了,以前是公交司机,退休了有退休金,晚上还出去开出租。奶奶是邮局职工,也都退休了也有退休金。两家孩子的手续都是齐全的,全是按照领养的程序走的。

    应该是抱养的时候不知道真实情况,大的那个给人家养父母说,这孩子是大学生闯祸了,生下来没法养;小的那个说是父亲去世了,母亲无力抚养,这才送养的。”

    大家七嘴八舌,说起了这俩孩子。

    “有个手艺,在当地又是老倌子,根本不愁生意。这种的最安稳了。”

    “小的那个孩子也不差,孩子都十三,再有五年就成年了。看爷爷奶奶那个样子,肯定是能照看到孩子成年的。养父母虽然残障,但都是上进的人,安安分分的往家挣钱。”就是小老百姓的日子呗。手脚齐全的人好些还不是这么过的?

    “孩子养的挺好的!是吧?桐姐。”

    桐桐点头,是的!孩子养的挺好的。

    这是这件案子里的两个幸运儿!也是黑沉沉的案子里,唯一叫人欣慰的地方。这两个孩子遇到了好人,遇到了好人家。

    所以,警方没有打搅,叫孩子们安稳平静的过他们的生活。

    她就说:“这段影响封存起来吧。”节目里也不用!

    “不用吗?”

    “不用!”探究真相也是有边界的!如果媒体因为所谓的真相而枉顾正义,那与伤害他人的罪犯有何不同!

    所以,它很有价值,但是不用!

    [1293]归途漫漫(100)二更

    归途漫漫(100)

    这个节目难做!

    但就这个案子来说,只杀人案,除了发现了遗骨,证明有三人被杀之外,其他的你都没法证明的。

    说都死了的是李三妹,但是尚无证据证明其他人一定是死亡。法律是严谨的,这不能你说是就是。

    还有那个叫豆豆的孩子,李三妹说有人拿了一千块钱把孩子给抱走了,那么问题来了,豆豆人呢?

    能否找到豆豆呢?

    李三妹说,怕是难,当时那是在火车站附近,南来北往的,谁知道孩子被抱哪里去了。

    养父母当年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现在该是都奔着八十岁了,未必会告诉孩子那些身世,所以,豆豆去哪了?真的送人了吗?

    还是李三妹的自说自话。

    桐桐抚着肚子,感知着孩子明显的胎动。

    四爷给递了果汁过去,将她手里的资料接过来:“按说这个豆豆现在得有三十岁上下了吧。”

    是的,“但是,上户口的时候可能避开孩子的真实年龄,所以,在真实的年龄段找,几乎找不到。”桐桐想的是,“这个豆豆一定就生活在他们省城火车站附近!他的养父母应该就是在那一片居住。”

    四爷:“”嗯!有道理。没有谁会一上来去开口跟人家说,把你家得孩子给我吧,“李媚当年带孩子在火车站乞讨,抱养孩子的人经常会看到他们,观察不短地时间,这才决定的。”

    对!所以,孩子一定就在那一片。

    四爷想了想又道:“那是八零年,二十多年过去了,周围拆迁的拆迁,搬迁的搬迁,老街坊邻居走散的多了,依旧是大海捞针。”

    是的!确实不好找。

    “还有这个张苟儿,想拿他的罪证,不容易。”至少就杀人案来说,难找证据。

    桐桐端着果汁,慢慢的喝着:“钱组长那边在继续查找遗骨,看是否还有遗落的。再就是被找回的这个吴良的前妻,从这个人身上往下挖,这是一条线。”

    四爷:“”哦!招人必不是招了一个人去,同城肯定还招走了不少姑娘。这里面如果没有失踪的,那这些人当时都是从事的什么职业,他们是与张苟儿接触过的,“最近又想出门?”

    桐桐抬头看四爷:“等我把张苟儿的尾巴抓住,这一期节目就有个了结了。人不能带回来不知道,但罪证一定得拿到。钱组长那边的两条线索都对”确实应该追查。

    但是网子太大了,那么去寻,一点一点的拽线头,太难了。

    就算是当年干过那一行的,她们现在也都结婚了,甚至于生孩子了,她们会承认过往吗?很难配合的。

    要不然,像是吴良前妻这种的,早就有人报案了。

    试想,一个城里招走十几个几十个姑娘这是正常的事,他们一路上同吃同住,然后被控制了。

    李三妹的手段,她是叫其他人看着这个姑娘被人糟蹋,甚至于X虐待。她们中的很多人当时肯定是从了,妥协,而后主动参与,成了赚灰色收入的那一部分人。

    等到年长的,有些人可能还在继续做妈妈桑。有些人找个老实人嫁了,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去了。但凡有一个人站出来报警,可能不至于就那么悲惨。

    但是,没有呀!没有人站出来。

    所以去查那条线,记者不行!警察查,她们会害怕,多少少少都会往出吐一些。但是对于记者,她们在道上混的时间太长了,找她们什么都得不到。

    “我也不打算跟钱组长走一个路子”人家那么查是对的,我这么查,啥也得不到。

    “你要怎么查?”

    “带着摄制组,去M县。”事情从哪里去,就从哪里开始查。

    行吧!想去就去吧。姚家的案子在当地闹的沸沸扬扬,也没啥不能拍,不能查的。

    家里人并没有拦着桐桐,不许她出门。

    不过是果果不停的追问:“等暑假,我跟你一起去呗。”

    “可是等不到暑假呀,你好好呆着!等到暑假了,我带你去查别的。”

    “真的?”

    “真的!”

    “我外甥好着吗?”

    桐桐抹了抹肚子:“好着呢!她说她很好,每天都很欢腾,等着暑假你带她去玩。”

    说的张舒在这边就笑:“你出门可小心着些。”

    知道!小心着呢。

    韩英将杏洗好递过来,就说起这个案子:“这可太可憎了。也太狠了!当时把她婆婆打晕了,送回去,然后假装去请大夫,她跟那个张苟儿私奔不就是完了吗?”南边当时开放,这种私奔跑出来,谁还拉回来给他们判刑了?

    张舒可太认同韩英这个话了,她从厨房出来,手里正剥蒜着呢,“我当时在电话上就那么问了!你俩跑呗,只不过是失手伤人了,一个半拉子砖头砸脑袋上,砸就真砸死了?多是伤了,晕了就他俩的脑子,跑出去,早早在南边混,现在也都是富的流油了。”咋就至于杀人,扔粪坑,然后害了那么多口子。

    这不是造孽嘛!

    韩英连连摆手:“所以,我到现在都不能懂这些人的想法。”正常人的思维,闯祸了赶紧跑的概率更高吧!哪见过这么继续为恶的?

    俩亲家母处的很愉快,可能是有过相同的遭遇吧,特别有共同话题。

    自从两人可以作伴之后,日子好似更好过了。两人没事了,就去郊区种菜,养鸡鸭。金运达要是待客,也会安排在郊区自家的小院子里,林耀军帮着做菜,农家饭菜,有啥吃啥。

    然后亲戚朋友都爱朝院子里跑,像是魏主任,会带着以前的老同时,住大通铺去。

    两人正说的热火朝天,一会子说给出去的俩孩子算是好命,一会子又气氛,跟那俩老光棍生的孩子,孩子不也受罪嘛。

    最可怜的就是那个小姑娘,糊里糊涂的到这个世上,浑浑噩噩在满是伤害的世界上长了那么大。

    觅觅回来的时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正热闹。

    她一头的汗,抱着一箱子水果:“甜杏,还是硬的,能放住。杏仁也是甜的!”

    桐桐过去用手捏了捏,挑出稍微软些的,咬了一口,酸甜的。然后砸了杏核,杏仁果然是甜的。

    觅觅问说:“是甜的吧?”

    “嗯!甜的。”她分了一半给觅觅,“尝尝。”

    觅觅接了,然后低声问:“姐,那女孩我能捐钱给她吗?”

    桐桐愣了一下:“你觉得她能支配吗?”

    觅觅:“”

    “你觉得依她现在的能力,见识,想法,手里有钱是好事吗?”

    觅觅:“”

    桐桐叹了一声,“我没有问她改名以后叫什么当地的妇L工作人员也给保密了,安排到哪个福利院,也没有对外公布。”

    觅觅:“”

    “她现在最缺的不是金钱和物质,吃饱穿暖,就很好了!她最缺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保护。”

    觅觅点头:“懂了。”所以,不去打搅,让时间遗忘过往,而后在她懂了很多之后,还能好好的生活下去这或许对她是另外一种保护。

    就是觉得好可怜了,“我以为我们家这样的很可怜,其实世上还有那么多无辜的人,都很可怜。这世上,受可怜的都是好人。”

    这话说的桐桐给打岔:“别因为这个东西影响心情呀!最近怎么样?”

    “幸亏亲家阿姨,把妈给带出去了。要不然,她现在过度的关注我们,盯得紧,偏管的松,她别扭我也别扭。现在好了,有事没事就往郊外去,最近又嚷了要收油菜籽了,今年要吃自家榨出来的菜籽油可忙了。”

    桐桐就喊婆婆:“妈,种花生吗?”

    “种啊!回头好的炒了吃,吃花生米。不好的榨油,咱吃半年花生油。”这边应着,那边又给亲家母说:“边上那点沙地种花生最好了。”

    “再种点红薯,我看人家现在那新品种红薯又直又长,甘甜粉糯”

    桐桐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跟觅觅笑道:“最治愈人的还得是土地。”

    觅觅跟着笑。

    “你别笑!真的!姜山在岛礁上跟战士一块种菜,条件更恶劣,结果这才多久,啥毛病没有了。每天一睁眼,就是那两分菜地。”

    “也是怪了!别说爸妈了,就是我现在也是觉得院子里种个花种个草可以,但是得又果树别管在城里怎么生活,就亲土地。”

    是的!恋故土,亲土地,这是基因里带着的东西。

    桐桐拿着手机在手里转着,她脑子又走了,想到了张苟儿。

    张苟儿对老家的亲人很好,很大方,在M县都知道他张苟儿干成了事业,挣了不少钱。这就是衣锦还乡。

    混好了,回到老家,得叫人知道他混好了。

    一般这样的人,最爱干的事:第一,修祖坟,爹妈先人的坟茔一定得修的气派;第二,帮衬兄弟姐妹,叫他们成为周围人羡慕的对象;第三,替乡邻办事,包括但不局限于替对方安置子女。

    能做到这三点的,在老家的乡性一定很好!

    这个人最开始太挫了,大家看不起他,他也最自卑。在外面赚了钱,回家去挣的面子,得叫人知道他是个人物。

    但是,在外面他得缩着,他干的事上不得台面。

    所以,他会越发的重视老家这边的关系,只有这个地方能满足他的虚荣心。就是有那种打脸别人的爽感!

    能叫他心理获得爽感的地方,他不舍得远离。

    所以,她越发笃定去M县的决心,他觉得能把张苟儿锤死的证据一定还在M县。

    [1294]归途漫漫(101)三更

    归途漫漫(101)

    看着这么气派的墓碑,桐桐抬手被拍下来:说对了吧!还真的回来修先人的坟茔了。

    李娜指着后面年份更久的墓碑:“这是张苟儿祖父母的。”

    桐桐走过去,拍了一张:“这是八三年立的墓碑!那个时候张苟儿的父母还活着,他应该是结婚了,带着怀孕的媳妇回来的,顺便给先人修了坟茔。”

    是的!墓碑上有张潮生的名字,他妻子何水娘的名字也在墓碑上。只能是带着怀孕的媳妇回来炫耀,当时花了不小的代价修成的。

    而他父母的墓碑是九二年建起来的,也就是说,在这十年间,他的父母陆续过世。而他在这个期间,一定回来的比较频繁。

    一是他知道案子过去了,他甚至把粪站的遗留问题都清理了。

    二是他回来尽孝彰显他自己来了。那时候他的妻子在港城,接连的生孩子。他是以阔气的老板的身份回来了。

    回来之后,只捐建了一个于家村小学吗?

    这个人很谨慎,只捐建一所小学,是不是太显眼了?只因为他跟那个地方有渊源?能清理痕迹,就不会留下把柄。这么一个细致的人,偏只盖一所学校。说实话,他缺盖三五所学校的钱吗?

    她喊李娜:“走!去于家村小学。”

    案子对外还没有纰漏,但这附近又是找骨头,又是叫姚家人去认人,大家都在传,这是李媚在报复。

    至于具体的还不知道,不过这个案子确实是很离奇,于是这段时间,在当地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各种流言甚嚣尘上。

    到了这附近,跟人一打听姚家的事,那可有的说了。

    有人说姚大民当时打李媚打的狠了,这才被报复;有人说姚家一家子都欺负人家,看看,遭报应了吧。

    但更多的是说李媚狠,怎么连孩子都不放过。

    李娜在小卖部买了雪糕,跟老板娘在这里聊。桐桐拎着水,又显怀了,坐在板凳上透气休息。她只说晕车,想出来透透气。

    孕妇嘛,老板娘也只多看了桐桐几眼,“瞧着面熟,是在哪里见过吧?”

    “我之前来过,走亲戚的时候路过。”

    哦哦哦!

    “就在前面的村子,之前还挖出遗骨,就在水塘里那一家,她家得有果园,承包的原来的老砖窑”

    说的很详细,从哪里转过去,哪一户。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