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这是个家境优渥的家庭,父母长相虽然一般,但瞧着温文尔雅。父亲是圆脸,但母亲是长脸。眉眼间跟林耀军拍到的孩子确实是相似。这孩子丢的时候才两岁,依稀还是有些相似的地方。
“那您是要去看看吗?需要我提供什么帮助吗?”
周芳看着空荡荡的家,“我能过去但,我跟我丈夫离婚七八年了,他再婚,也有了孩子我一个人能问问那个提供线索的人吗?我能见见他,问问具体情况吗?”
“您先来!到了之后给我打电话,我的电话二十四小时畅通。”
好的!谢谢!万分感谢。
挂了电话,桐桐给林耀军打,可手机没打通。给店里打,电话没人接。
这是干嘛去了?
他给二叔打,结果那边说:“你爸把腿摔骨折了,回来也不言语,等肿起来了,才去的医院”
桐桐:“”那就啥也别说了,“我就说打电话打不通。”
“没事,不要紧!”二叔在那边说,“年前就能出院了。”
“好的!我知道了。”
等了半个小时,林耀军回了电话,“出来采办年货”
“我二叔都说了,摔骨折了,还瞒着?!”
“你忙你的,打几天针就能出院了。”真的问题不大。
听着应该是问题不大!桐桐没告诉他刘树这边有人来联系了,只琢磨着实在不行,自己跟周芳去一趟算了。
认孩子哪有那么容易?人家那孩子什么手续都有,你能带走?带走了,人家报警都是你没理。况且,你得知道孩子愿意不愿意跟你走。
要么说找孩子难呢,对方是个啥根底都不知道,其中的难处不可想象。
她给四爷打电话,说打算出趟门。
“两女人出门,很打眼。”四爷就说,“我陪你去!”他转身去二手车市场,去买了一辆旧夏利。
周芳再是想不到,这边等着她的人会这么年轻,这么热心的要带她去找。
要不时对方拿出的证据证明两人确实是名校的大学生,她是真不敢跟这两人走的
[1208]归途漫漫(15)三更
归途漫漫(15)
四爷开车,车子一路行驶,周芳一直在路上说她的儿子。
孩子叫白小飞,八五年生人,八七年奶奶推着去买菜,就在菜市场,买了一把青菜的功夫,一眨眼,孩子不见了。
后来,因为这件事家也散了。婆婆把孩子弄丢了,自己怎么可能不抱怨。时间长了,日子就没法过了。两口子离婚了,前夫再婚,日子倒也过。
之前打电话想问他跟不跟着一起来,可想了想,前婆婆癌症晚期了,说什么呀?
周芳看着车外,“小飞爸爸也不是没管,这些年我俩谁有空,谁去看看只要有消息,不敢错过。”
桐桐‘嗯’了一声:“懂!都明白。”
车子进了安县,天色晚了,最好的酒店就是政府招待所。开车进去,开了三间房。现在查房还挺严的,多一间少是非。
周芳要付全部的费用,桐桐拒绝了:“各是各的,我弟弟丢了,我也是想把这些线索都串起来,看看能不能找到点什么。咱都是大海里捞针,抱团往前走”各负担各的吧。
周芳:“”但人家开车是要油钱的,走高速是要过路费的。她非常坚持,“费用我来”
“真不用!”桐桐把钱给推回去,“以后去了沪市办事,食宿你安排。”
周芳这才罢了,就这么先住下。桐桐和四爷得跟人打听,这来子镇怎么走。
四爷就翻电话,找学校外联社的同学,“我记得你说你们宿舍有个谁家是单市的?”聊到对方家里有二手车要卖的时候提了一句。
那边说:“他家是单市下面的县城里的有事?”
“办点事,跟几个朋友想合伙开个造纸厂!城郊地皮太贵了,租金也贵,环保查的严,想去京城周边看看我路过这个安县,还看见个造纸厂,你问问,有熟人给带个路,我去周围转转,问问情况”
“那你等一下,我问问。”
直到一个多小时之后,才回电话,说是人托人找到个熟人,是M大的大三学生,放寒假在家,家就在县城,又留了电话号码。
四爷又给这个人联系,小伙子叫王强,很热情:“在招待所?我距离不远,等我十分钟那地方我熟悉,后面就是游泳馆,我昨儿还在那边游泳了”
“那我在餐饮部等你,咱吃顿饭。”
成!马上来。
骑着个自行车,冻的缩着脖子的青年进来,彼此认识了一下。
对方也不客气,抓着筷子就吃:“你想去哪里看,我给你带路。”
“周围都有啥镇子?哪个镇子靠河?”桐桐先问了这个,因为林耀军的照片了,那一家的房屋应该是靠着河的,照片的一角是河床。
王强就想了想,“咱沿河走嘛,挨个跑一圈就是了。”
“沿河通车?”
“走小路!小路我认识。”
四爷和桐桐就放心了,没有当地人带路,以现在的交通,很麻烦。
留四爷跟对方聊,桐桐先回去了,交代周芳:“只是带路的,路上什么也别说,咱就是想看看怎么弄个造纸厂,跟孩子的事无关。”
知道!肯定不说话。
“就是看见孩子了,觉得是也不能动!不能打草惊蛇。”
明白!肯定不言语,但是:“我会想办法取对方的毛发,或是唾液,带回去先做DNA检测”如果是的话,我要在沪市报警,重新补充当年失踪案的线索。
知道!知道。但这种的亲子鉴定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在未经过对方的监护人的允许下采集了生物样本,这涉及到个人隐私泄露罪。
只能说,偷偷验证了,再走法律的途径要回孩子。
这个路到底还有多长,谁也不知道。
第二天,四个人一辆车,四爷跟王强一路聊着,周芳看着这贫瘠的山沟沟,闭上眼不敢再看。
桐桐记着路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直到远远的看见残破的招牌:‘来子镇福运来商店’、‘来子镇蒸馍店’,再往前,看见了来子镇中心小学,来子镇初中
镇子上,放寒假的学生有些打台球,有些站在路边三三两两。
沿着河道边的路再往前走了五六分钟,桐桐突然喊了一声:“停一下。”
周芳睁开了眼睛,桐桐摇下车窗看外面。照片上的河床,河床边的破旧农家院就在眼前。
王强问说:“咋了?”
桐桐喊四爷:“你下来陪我借个厕所。”
四爷跟王强歉意的笑笑:“稍等一会。”
他从车上下来,顺着桐桐的视线看过去,然后跟桐桐一前一后的朝那一户人家走过去。
今儿天还算好,门口坐着个五六十岁的大娘,满脸褶皱,一个木棍坐着拐棍抱在怀里,好奇的打量来人。
桐桐扬起笑脸:“大娘,能用一下你家得厕所不?”
这大娘朝里指了指:“在后院。”
“谢谢了。”桐桐应着就往里走,老太太朝里面喊:“树,家里来客人了。上厕所,你给指指”
院子里的少年正是照片上的刘树,这会子正用簸箕将玉米芯往簸箕里揽,这事要烧炕。
桐桐看见少年冻烂了的手,心都跟着颤了一下。她尽量不露出异样来,问说:“厕所在哪边?”
少年腼腆的笑,指了指后院:“从这儿进去。”
桐桐往里走,屋里帘子掀开,出来个一米五上下的老头来,走路不利索,浑身上下埋汰的厉害,嘴里呜呜啦啦的,话说的很含糊。
四爷递给对方烟:“大爷,还能抽烟不?”
老头急忙接了,“能!能!”
四爷就给点烟,看了正烧炕的刘树一眼:“大爷,孙子都这么大了?”
“儿子!”这两个字老头子说的很清楚,咬字都清晰许多,“儿子!”
四爷就笑:“那您这是老来有靠呀!”
老头笑的见牙不见眼,牙齿还剩下三两颗,“有儿不愁养老,顶事了。”
“是啊!大小伙子了。”
桐桐假装上了个厕所,在厕所门口看见了当手纸的初中的课本。
她没言语,从后面出来,然后说四爷:“你等一下,我去叫周大姐,看她上不上厕所。”
四爷应着,继续跟老头子在聊。
桐桐把车上的零食都拿下来,喊周芳:“大姐,去上个厕所吧。”然后给她眨眼:孩子在家。
周芳下来的时候一踉跄,腿都是软的。
跟着桐桐往里面去,看见拎着簸箕,又去揽玉米芯的孩子。只一眼,她就觉得:这就是她的孩子。
桐桐把东西给孩子塞,然后跟门口的老太太说,“多谢你们行了方便也没啥,就是路上带的一点吃的,给孩子留着吧。”
刘树红着脸推着,只不肯收。
桐桐拉着他的手,塞到手里:“没事!不值钱。”
手心里满是老茧,手腕内侧,因为衣服袖子短了,也能看见,左手手腕内侧有一颗红色的胎记。
周芳浑身都哆嗦了起来,桐桐催着她:“这么冷,赶紧去厕所吧,咱也该走了。”
这孩子站着原地,拿着零食饮料。
桐桐就把其中的一瓶果啤打开,递到孩子嘴边:“这是好喝的,你尝尝”
刘树推脱不过,果然喝了一口。
喝完了,桐桐才说:“哟哟哟!看错了,这是酒”然后抱怨四爷:“咋把酒跟饮料放在一起了。”说着,就把果啤递给四爷。
四爷顺势给盖上了,取了唾液,可以了。
桐桐不给开饮料了,只把饼干拆开,跟这孩子搭话:“上初中了吧?”说这话,掸了掸孩子的肩头,许是一动没洗头,头皮屑,头发落在肩膀上,能取到带毛囊的头发。
一切做的了无痕迹,这一家老两口也没那个见识,因此并不防备。
周芳从后院回来,再看了孩子好几眼,但在桐桐的按时下,还是什么都没说,就这么走了。
车上有外人,一路上周芳都强忍着。直到四爷和王强去餐饮部点餐,周芳回了房间,这才嚎啕出声:“我今晚就走!回去”得去检测!然后去报警,我要把我的孩子找回来。
她拽着桐桐:“那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小飞!”
桐桐:“”
“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是医生,爸爸姑姑也是医生,我爸妈是医学院的教授,我在医院是高药剂的”我家的孩子本不是这个样子的,可你看看,他成了什么模样。
那两口子年纪很大了,把孩子买回去的时候年岁怕是都过了五十了。而且,还是残废!两口子都是残废!
真的不敢想,我的儿子这些年到底遭受了什么。把孩子在这个家里多留一天,我都觉得是折磨,是煎熬,一刻也等不了。
“收拾东西,连夜送你走”但也是一天没吃饭了,“吃点东西。”
“我吃不下,你去吃吧!我等你们。”顺便联系孩子父亲,需要做的事还很多。
桐桐没有勉强,转身出来了。
叫四爷送对方走,自己倒是不急。需要去从侧面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比如,孩子从哪里买来的,许是不防备之下,就问出来了呢。
好歹是条线索,说不定就牵到果果身上了。哪怕不是果果,是其他孩子也行呀!这种的,手里过的绝对不是一个孩子。
简单的吃了饭,四爷送了王强回家,就接了周芳,直接送她去机场。
对桐桐也没有什么要叮嘱的,她比谁都谨慎。
桐桐安生的住了一晚,直到地方了,第二天打了个出租,直接去来子镇。她穿着大羽绒服,包着围巾,往学校去。
刘树在初中上过学,而今这乡镇中学,放假学校并不是没人,老师的办公室兼具宿舍的功能,好些带家属就在学校吃住。
她打着‘大学生爱心捐赠’的名义上门,贫困生里必有刘树的名字
[1209]归途漫漫(16)加更
归途漫漫(16)
桐桐长的不像是骗子,拿着学生证。而今也没有那么些骗子,在乡镇教书的老师也没有那么些防备之心。
大学生假期做调查,对需要帮扶的贫困生给予定点帮扶,这是大好事呀!
这位老师是个四十多岁的女老师,跟下地的农民没有两样。她是民办教师,这几年都不太能发得下来工资了。
一听这个事,她立马表示:“有!贫困生不少。”然后喊了看门的大爷:“拿一下大会议室的钥匙,我取一下花名册。”
小乡镇的初中,拢共也没多少学生。
三个年纪的学生一共二百多人,这位老师都知道。她拿出来名册一个班一个班的找,一口气就找出十三四个来。
桐桐在初二的花名册里看到了刘树的名字:“这个孩子的年龄比同龄人大”
“哦!对了!还有这个孩子”老师说:“这个刘树辍学了!九月份就没来报名。孩子苦的很,父母年纪大了,还是残疾人,上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如果能资助孩子念书,我上门去做工作”
“残疾到哪种程度?如果很严重,我们走特殊渠道,看能不能一直资助到孩子十八岁。”
那就再好不过了!
老师就说情况:“母亲是天生残疾”
桐桐假装什么都不懂:“那这种情况咋还要孩子呢?”
老师:“”咋说呢?“不是亲生的,是抱养别人家的,家里没个健全的人,老了咋办?就把这孩子抱养来了。”
桐桐一副了然的样子,然后就说:“这孩子的亲生父母也是的,送养也不看看家庭条件。”
“听说是爸爸坐牢了,妈妈改嫁不要了,孩子的远房姑奶奶是咱镇子上的,见实在没人要,这才给抱回来了。有人照看总比扔到孤儿院要强。”
“这孩子可怜的,连个帮衬的亲戚都没有?”桐桐就说,“这社会关系里面,没有个姑姑、叔叔的,能扶养的?这个情况必须弄清楚。”
“就是这个姑奶奶还跟孩子走动,家里真没啥亲戚。人家姑奶奶家得日子再好,没帮扶远亲的道理。”
桐桐认真的点头,一一的记录,还专门给打上重点符号,表示这个孩子的情况很特殊,一定要关照。
老师就说:“镇子上有个澡堂子,那孩子冬天就在他姑奶奶家得澡堂子帮忙,抽空回去给父母烧炕,是个很懂事的孩子。”
桐桐记了一笔:“这些情况我都了解了,年底,学校也都放假。等来年开学之后,我联系您。”说着,就伸出手来,“谢谢您了。”
“客气!客气!”
老师殷勤的把人送出来,还问说:“一个人来的?”
“我同学去邮政所打个电话,我去那边找他。”
“好的!”
桐桐摆手,跟这位老师告辞。小镇子上,从这头走到那头,要不了二十分钟。以说开澡堂的,桐桐就知道是哪里了。
去了澡堂子的斜对面吃饭,大冬天的要过年了,可不都得来洗一洗。好些都在院子里等着,门口停了不少车。
倒是饭馆的生意不好了,准备年货开始,家家都割肉过年,犯不上下馆子。
桐桐进去的时候,老板娘好像也在准备他加的年货呢。见了客人,又不像本地人,还问说:“这是谁家来亲戚了?”
“您的眼神真好!”桐桐坐下,“一碗面,吃了好洗澡去!等了半晌,轮不到。”
说着还道:“卷饼还有没,走的时候给我卷两个,我姑和我姐还等着呢,没吃饭。我饿的心慌的不成了。”
老板娘以为是下面小村子的人呢,就笑道:“洗澡就得吃饱,有那饿着肚子洗澡晕在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