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我有事先回了,她随后!”曹氏就道:“这么远的道儿,可怎么得了?”
“路上有王子腾王大人派的兵,一路护送!皇上也叫侍卫带人去迎了,一路安生。”
老太太心道:以前只太后与皇后与郡主走的近,但太后非皇上亲生母亲,皇后更是无子,这样的荣宠对于郡主来说,是虚的。
只有皇上真的看重,这个荣宠才是实在的。
她看着孙子微微的笑,必是有什么事家里不知道,也不好说给家里知道。
因此,她就打断不停的问询。在家宴上,也只说家事。说家里的亲朋故旧,这几年都有些什么事。
说什么四爷都认真的听着,夸买回来的点心好,还说郡主最爱吃这个,但无奈,只有现做的才好吃。
金钟被夸的正高兴呢,大太太说:“你三哥呀,而今也就能跑跑腿儿了。”
桌上一静,金钟的脸红了个透。
金达隐晦的看了大太太一眼,给予警告,而后才笑呵呵的夸儿子:“这跑腿呀,可也不是等闲人能做的。就说上次那一笔药材生意,若非钟哥儿跑腿,一天里谈了五家,只那一笔,就少赚三千两。”
四爷就亲自给金钟斟酒:“得敬三哥。咱家这家底厚,子弟当官就瞧不上那三瓜两枣。官当的板正,仕途顺畅,都是多赖家里。这一杯,三哥一定得喝。”
金钟这才笑着喝了,又说起了药材买卖的事。
一会子孩子们醒了,四爷第一次见,这几年添了三个孩子。两个侄女,一个侄儿。
桐桐早给准备了见面礼,三个孩子,不分男女,不分亲疏,明面上准备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玉佩。
“郡主得了一块玉,一整块。叫玉雕师傅往下取,咱家的孩子一人一块。”
一块玉石,金项圈挂着,镶嵌了一圈的宝石。
小曹氏可高兴了,拿着端详:“都说那荣国府里的什么金呀玉的,咱这我瞧着也不差呀。”说着,塞儿子怀里:“咱们猫儿谢四叔四婶。”
孩子哪里知道好歹?直接用嘴啃。
张氏刘氏哪有不欢喜的,只这一个配饰,拆了卖够孩子吃用一生了。
大太太:“”她笑道:“咱们自己乐乐便罢了,出门却不可这般言语无状。咱们到底是新起之家,根底到底浅薄。荣国府那是能拿来说嘴的?那家的哥儿金尊玉贵的,咱家的孩子如何比?再是心里爱,可这话出去说,难免惹人笑话。”
小曹氏哈哈哈的笑:“大伯母说的是,是我轻狂了。我是那眼皮子浅的,就瞧着郡主给的项圈华贵,莽撞了。”
你一言我一语的,听的四爷头疼。他听不得这些絮叨,这些事就得桐桐来。
按这个时间算,还得几日能到京?
大夫人要回娘家参加侄女婚礼的这一日,桐桐回京了。
她是被内宫侍卫给接回来的,排场自是不一般。
大夫人的马车退到街边的巷子里,她掀开帘子朝外瞧,见街上早早的就让出道儿,说有贵人回京了。
早前,见过四位郡王妃出门的排场,当时便觉得,这便是除了圣驾之外,顶顶排场的。
可今儿一见,竟是错了。
这排场并非家丁多,并非奢华才叫排场。
真正的排场是带着威严的,人群不敢看热闹,只敢静悄悄的退到一边等着这贵人过去,唯恐大声喘气惊扰了贵人。
内宫的侍卫,数百人,浩浩荡荡。护卫着一架马车,马车普普通通,并无甚特别。
一阵秋风刮过,帘子被掀开一条缝隙。有一张平静的美人脸从眼前一闪而过。
李嬷嬷低声惊呼:“是郡主!”
“是郡主!”
李嬷嬷问:“夫人,回史家还是回府?郡主怕是今日得给老太太请安。”
“回府!”大太太催促:“快!回府。”
马车出了巷子,调转马头,原路返回。
大太太吩咐李嬷嬷:“你跟芙蓉去一趟史家,就说日子不巧,郡主回来了,家里离不得人,我就不送月娥出门子了。”
[1138]红宇琼楼(80)二更
红宇琼楼(80)
桐桐是回来了,但是金家一直没等到。
大太太在侄女出嫁的日子都没走,在家等着郡主来给老太太请安。二房也都还在家里住着呢,她是必回来的。
宴席都准备好了,中午未见人影。
结果等到了柳平回来报信,先是说:“我们老爷让回来谁一声,叫家里别等了。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留了郡主在宫里,给请了太医诊平安脉,怕是得留饭。”
金家只有欢喜的,心里一万遍的阿弥陀佛,留饭好!留饭好。
家里人草草的吃了饭,又叫人准备晚上的家宴。
大太太急着安排:“燕窝而今炖上,夜里郡主要用。晚宴必要清爽的”
曹氏:“”其实郡主也不都是喜欢清爽的。等大太太吩咐完了,她才交代:“又泡发的干猪皮,做一个汤,再凉拌一个”其实郡主喜欢吃这个,自家儿子也爱吃。
大太太看过来:“谁家席面上这个?”不成个样子。
曹氏:“”她干笑了两声,“自家人用饭,吃点在外面没人给他们吃的。”
那倒也罢了。
大太太又叮嘱说:“汤圆现包,图一团团圆圆,少些甜腻的”
曹氏:“”不要!我儿子后来的口味好似有些变了,爱吃甜的,她说:“用那软柿子去皮和面,包上白霜糖等要上菜了,放在油锅里炸要一盘那个。”
大太太:“”若不是两人半生妯娌,知道曹氏不是那心眼多的,她必以为这是对着干,故意给自己难看。
曹氏回头还跟大太太说:“心想‘柿’成,图个吉利。”
大太太:“”随你吧。
可家里当真是样样都准备齐全了,今晚家里开的是大宴!大太太催促着两个儿媳给孙女换衣裳:“吃奶糕子又蹭身上去了,换了吧。”莫要惹了郡主不喜。
她看着抱出去的两个孙女出神,郡主若能得皇家喜欢,自家这孙女将来未必不能配龙子凤孙。
她吩咐才从史家回来的李嬷嬷:“取两串金铃铛给姐儿送去,一人挂一串。”太素净了,连个金银镯也不戴。
可收拾好,下半晌了,柳平又跑回来了:“我们老爷让跟家里说一声,就说家里莫要等了今晚宫里有家宴圣上留郡主和我们老爷回来怕是极晚了。”
一家子面面相觑,大太太也不敢说话了。
皇家家宴,留郡主做什么?就像是金家家宴,难道会请了女儿女婿回来?出嫁了,那便是亲戚。待客的时候,女儿女婿早到晚走,或是住几日亲近亲近都是可以的。没有金家有事,一定要唤了女儿回来的道理。
对女儿尚且如此,郡主只是皇上的外甥女,就更没有留家宴的道理了。
荣宠给的多了,金家的人害怕!
桐桐也觉得,宫里的家宴,留我做什么?但皇上叫人传信了,那就只能留下。
太后将长公主曾经住过的配殿叫人整理出来,给桐桐暂时歇息。桐桐梳洗了,又有整箱的宫装等着她挑。
老人家都喜欢喜庆的,但自己只是客,不好喧宾夺主。因此,也只选了嫣红的。这种红色像是开的正艳的桃花色,明亮鲜活又不夺正色。
衣裳换好,梳好了发髻。
宫婢又捧了首饰匣子来,都是太后给准备的,本是要送往江南的。
桐桐:“”虽说给太后办过事,薛家而今也十分规矩,但这也未免太宽厚了一些。
她没推辞,选了灵巧一些的佩戴上,对着镜子看了看,中规中矩,这便好了。
才收拾妥当,太后便打发人来了,几位王妃进宫了,太后请桐桐过去。
桐桐:“”好的!这就走。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突然对你很好,这必然是有什么缘由的。
太后对自己很周到,很好,也很亲近,是真的很高兴见到自己,自己感觉的到。这种好又不是功利的,不是要从自己身上攫取什么。
所以,这份好,桐桐只能理解为:皇上要重用四爷,太后的态度才更近了一层。
可越是如此,自己越是得收敛着。若不然,就真的轻狂了。
大殿里十分和乐,太后的笑声不断。
宫婢进去禀报,太后朗声道:“没有外人,只管进来!”
桐桐便一步一步的走进去了,然后一一见礼。
皇后在坐,笑道:“来!过来坐。”
桐桐应了,挨着皇后坐了。
三王妃笑道:“皇祖母和母后也是偏心的,总说待媳妇如待女儿一般。瞧瞧!家里的女孩自是千宠万宠,放在身边就怕谁用大气哈一口。反倒是我们这做媳妇的,日日想亲近不得亲近”
皇后只笑,还是太后道:“不亲近,你都跟那泼猴似得。这要是再亲近些,还不得纵的你无法无天了去。亏还是个王妃呢,这叫百姓人家看见了去,成何体统。”
“那不能!有外人的时候,我装的可好了。”
说的大殿里的人都笑了起来,三王妃还在说嘴:“您不信叫了那些诰命夫人问问去,谁不夸孙媳皇家风范”
这边说着,那边又拉桐桐:“不过嘛,如今跟妹妹一比”
“如何?”
“妹妹是皇室血脉,生来便像是该在这里似得。”说着话,手从桐桐的手上摩挲而过,愣了一下,再低头看桐桐的手:“妹妹这手?”
摸武器总会摸出点什么的,但若是想让它滑溜起来,也极容易。她故意将痕迹留着,毕竟,人不能伪装一辈子。总有些时候会露出马脚,动作比别人利索,有时候是掩藏不住的。
金家人知道她会拿着木剑舞,四爷这几年也叫人知道他为了强身健体,在拉弓射箭。而这一次,他还用了。
桐桐赧然:“大病了一场之后,便知身体康健乃最大福气。因而,便常动一动。道家有养生之法,郡马求了张真人,拳谱、剑谱都有一些。
这几年日日不辍,若非总也因着头上的旧伤时不时头疼,其他的症候倒是没有。便是偶有风寒,一碗姜汤,捂着被子睡一宿,也便过去了。”
三王妃才拉着桐桐的手叫太后和皇后瞧:“瞧瞧,这可当真是下了苦功夫了。”
引得人转移了话题,说起了养生。
三王妃说:“多好的一双手,瞧着都心疼。”
四王妃浅笑道:“只要身康体健,美丑倒是顶顶不要紧的。”
正说着话呢,有宫人来报,说是太子妃遣人回宫,给太后娘娘,皇后娘娘问安。
三王妃和桐桐忙坐回原位,太后脸上的笑也收了收,“宣。”
殿外走来一女官打扮的女子,此女面若银盘,杏眼桃腮,乃一不可多得的美人。她面容亲和,叫桐桐都有了那么一瞬间的恍惚,仿佛曾见过。
就见这女子规矩的行礼,躬着身子:“太子妃娘娘遣奴婢来,给太后娘娘、皇后娘娘问安。秋日至,天渐冷。太子妃娘娘亲手做了针线,打发奴婢奉回宫内”
太后朝身边的宫婢点了头,这宫婢便安排人,将带来的孝敬从殿外捧了进来。
两拖盆的东西,像是鞋袜等物。
太后只扫了一眼,便道:“太子妃的孝心,哀家知道了。天冷了,也让她擅自保重。宫内一切都好,她若安康,安家也便放心了。”
“是!”
皇后看了看针线,也道:“山里更冷些,保养便是,不用再做针线了。耗神耗力,对眼睛也不好。莫要为了这些个东西伤了身子,若是如此,便也说不得孝顺!”
“是!”
太后一摆手,身边的太监便道:“退下!”
这女官忙告退,而后一步一步小心的退了出去。
人还未出去,就听太后问:“这是谁家的姑娘?”能选来做女官,必有来处。
皇后低声道:“此女姓贾,出身荣国公府。”
桐桐朝大殿外看了一眼:她便是贾元春了。
原著上有那么一句,说‘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可见,元春确实是东宫之人。
后来若是东宫坏事了,成了义忠亲王,而元春又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到了皇后身边,成了女官,而后用成了下一任帝王的妃嫔呢?
这个操作过程,挺难得。
细想来,元春岂是等闲之辈?
只凭着她现在跟在太子妃身边做女官,而不是留在东宫陪伴太子,就知道元春这每一步都在算计。
看太后和皇后的态度,对太子妃时不时回来请安的举动颇为不耐。但对元春,她们都有印象了。知道她出身荣国府,选进了宫,但是没往太子身边凑,却对太子妃忠心耿耿,侍奉在太子妃身边,不离不弃。
这是忠仆呀!
贾元春回望宫廷,一步一步的朝外走。
抱琴低声问:“姑娘,该回东宫一趟。太子妃有交代”
贾元春看了抱琴一眼,再看看远处跟着的嬷嬷,压着声音:“今日宫中似是有事,不合适回东宫。”
又不回?
贾元春‘嗯’了一声,继续朝前走。
“那可要悄悄回贾家,见家里人一面?”
贾元春眸光暗淡,问说:“回去老爷该斥责了。不用心服侍,便是大大的不该。若是老太太、太太问起来,我当如何答?”
抱琴:“姑娘?”
贾元春深吸一口气,轻笑了一声:“莫说这些了,多说无益。不出人头地,如何有颜面见家人?”
是!再不提了。
贾元春又回望一眼,问抱琴说:“听太太说,家中跟郡主有些瓜葛?”
“是!金家大太太乃是史家女,金探花与咱家大爷有交情”
这样吗?贾元春心说:姑父虽位极人臣,但内宫之事,依赖不得。倒是郡主得后宫宠爱,说得上话。
她叮嘱说:“你多打听打听郡主的事。”
[1139]红宇琼楼(81)三更
红宇琼楼(81)
宫里的晚宴,桐桐是陪着太后去的。
皇上带着皇子和四爷已经在了,先给太后行礼,皇子们才给皇后行礼。
该王妃们去见礼了,桐桐想跟着去,太后拽着没松开。
等那边行完礼了,太后才说:“福佑,去给你舅舅见礼。”
桐桐不得不自己过去,单独给见礼。
她看清楚了这位圣上,而这位圣上也第一次看清楚这个外甥女。
这模样这气度
皇上笑道:“倒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般。”说着,便叫身边的宫人去扶:“扶郡主起身。”
桐桐利索的站起来,又规矩的给太子和王爷们见礼。
太子笑道:“家宴!免礼,坐。”
桐桐起身,冲四爷笑。
太后就乐了:“不用陪哀家了,你们小夫妻坐吧。”
桐桐欢天喜地的应着,高高兴兴的坐在四爷边上。
坐下了,桐桐突然反应过来,这个位次不对呀!要么,咱们放在客席;要么,就稍微次一席,这是尊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