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25章

    麦瑞:“”明白了!她说笑道:“他们的民众该高喊‘打倒资本家’?”

    把一圈的人都给逗笑了,桐桐不停的点头,夸麦瑞:“你进步神速!回头回家对着麦总喊几声。”

    麦瑞自己也笑,笑着笑着又觉得鼻子有些发酸:“一个国家那么多人,九成的人吃不起水果,不是他们不努力,只是因为有人不想叫他们吃的起!他们都吃得起了,就没钱可赚了。”

    桐桐‘嗯’了一声,就是这样的:如果Z府都在这些资本的控制之下,谁又会真心专注于民生呢?

    落地后,麦瑞得休假了,连着工作了七天,需要连休三天,她提醒道:“您注意收看《女性力量》,应该是大后天下午四点半吧。”

    行!记住了。

    休假就休假,家里还有孩子嗷嗷的!

    两口子同时离开,这一走就是一周。一回来,孩子憋着嘴,把脸扭向一边,脾气大的不得了。

    外面冻手冻脚的,在家里搂着孩子睡觉,那是真舒服。

    孩子贴着大人睡,真就是大人睡多久,孩子就能陪着睡多久,都可踏实了。

    一觉起来,杨卫东打电话,说是一周之后跟陶氏正式签约。

    本来都谈好了,但是陶氏又请了个什么大师,算的日子。杨卫东说:“我不信,但可以尊重。这个时间行吗?”

    行啊!我也没有那么些讲究,还专门找人给看看。

    她记着的是得看那个采访的节目。

    四点半,通过网络收看。

    先是对文公主的访谈,这位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并不年轻。她一直穿的都是传统的服饰,说话不紧不慢。

    她说到了女性的就业问题,在一些职业和专业领域里,是对女性绝缘的。法律虽然平等,但其实职业上会有很多不平等的待遇。一半以上的女性更多的是在家庭中承担责任。

    “我希望在将来,更多的女性是愿意成为家庭妇女,而不是只能成为家庭妇女。”

    谈了多少不知道,但是剪辑出来的也就是十分钟左右的样子。

    之后是E国的阿加塔,这个人的言辞就很犀利了,她认为不应该标签化,不应当对一些冒出来的新理论趋从。

    “现在很多人给成功优秀的女性定义是,经济独立,事业成功,这就是一个优秀的女性。

    然而事实上,男女既然一样,那不管男人女人,他们的成功应该是量力尽力,自我满足就足够了。

    你有大的能力,你做到了大的事情;你愿意去做这个事情,而又做到了这个事情!OK!那么你是成功。

    同样,有人的心力、志向不在事业上,她就想要一个安稳的家庭,养育几个孩子,那么她就不成功吗?这样的人生观就是错的吗?

    我认为不是!这一样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女性的力量。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汲取过的,属于母亲的力量。谁能忽视她们的力量对我们人生的支撑和影响呢?”

    这位的言辞,再加上E语那一连串不带喘的话语,听起来就像是在开机关枪。

    麦瑞盯着电脑,觉得采访的还都挺有代表性的。

    那位公主穿着传统的服饰,说话斟词酌句,可以说她表现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是套在王室的壳子里的。

    而这位E国的官员,她可以大开大合的坐在那里,好似不受任何的束缚一样。

    镜头一转,出现在镜头里的大小姐跟这两位又不同,她其实很有范儿,像极了华国人说的儒雅矜持、谦虚有礼,因此,镜头前她看起来温文尔雅。

    她说:“我认为,高谈阔论,或许价值和意义并不大!我觉得应该从务实的角度去考量,重视女性的劳动成果,从而来保障的女性的权利。

    家庭收入中,应该有具体的法律去规定,有多少是属于女方的。且这一部分男方必须定时向女方支付。

    如果女方没有工作,一心照顾家庭,男方的工资中有多少必须支付给女方,这得有规定。如果双方都有工作,那么家庭中谁承担的责任更重?

    如果是女方,那么请酌量从男方的收益中给予女方补贴。同理,反之亦然。如果双方都有承担家庭责任,且都认可对方的付出与自己等同,那就不存在争议了。

    法律是底线!感情好时,可以不算的那么清楚,但如果需要算那么清楚的话,一定得是有法可依的。”

    伸手要钱的时候,男人也别甩脸子,这都是我应得的。

    要离婚,可以呀!算盘珠子一扒拉,什么都清楚了。

    都要算的这么清楚的话,很多事情都能改变。

    桐桐很认真的强调:“不管喊多少口号,不解决问题,什么作用也没有。真正有用的就是保证女性的劳动都是有价值的,且给予她们合法的讨要价值的权利。”

    别说什么你养我了!谁养谁呀,家务干这么多,还养不了自己了?扯淡!

    麦瑞:“”这种想法就很在X国,这都不好通过!因为在X国,参与Z治的女性占比太少,而制定法律的大多都是男性吧!

    这太损害人家的利益了!

    茜拉却眼前一亮,她觉得这很好!真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如果自己要走仕途,自己一定会努力将它在X国变成现实。

    事实上,她跟林平乾之间就有协议,自己参与的项目中,自己发挥多大的作用,所获利润中会给自己分润多大的收益。

    林平乾没犹豫就答应了!

    所以,自己和林平乾更像是事业搭子,挣的就是那份钱。

    随后是川本柰子,她穿着一身蓝色的套装,特别的有礼,鞠躬,客套,坐下之后整个人都是符合R本对女性的礼仪要求的。

    说话温温柔柔,客客气气,她认为:“女性与男性不同,这是生物特征,为什么要强求女性和男性一样呢?女性在婚后回归家庭,照顾丈夫,养育子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疼爱妻子的男人,是不会让妻子出去工作的;有能力养家的男人,也是不会让妻子去讨生活的。过度的强调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那么请问,女性能履行男性的一些职责吗?

    重体力,可以吗?危险行业,可以吗?建筑行业高空作业,都可以吗?同样,女性的许多工作男性也无法胜任。所以,各司其职,各安其分,就很好!过度的渲染,这是错误的。”

    中间隔了好几位,有记者,有翻译,而后才到茜拉。

    茜拉穿着正装,很正式,“我觉得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在于全民思想的转变,尤其是男性。只有男性真的从心理上认同女性的价值,才是从根本上真正的提高”

    没看完,茜拉就懊恼:没说好!不管想法对不对,就是没有自己的真正的观点和论点。

    她之后,还有一个阿婆,一个中年女清洁工。

    之后就结束了。

    林荣慧关了电视,自己接受的采访并没有被播放出来,这是陶家在监视自己,且随后做了公关,将自己那一段彻底给掐了。

    也就是说,自己现在的一举一动,都在陶氏的掌控下,根本就动弹不得。

    行!算你们狠。

    林荣慧看着窗外,远处的海掀起了巨大的海浪。

    平时,海面平静如水,往往会叫人忘了,一旦兴风作浪,也是十分可怖的。

    而这股风浪,必须慢慢积攒。

    平静是吗?

    那就平静吧!

    这一天,宣布了两个大消息。

    第一,陶鑫和林荣慧和平分手!离婚是两家长辈同意的,既然性格不合,婚姻难以继续,那就和平分手。

    第二,陶氏和恒通签订合作协议。签署的双方是陶友和林平康,这也就意味着陶氏与林氏的合作不受联姻破裂的影响。

    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桐桐表示:“林氏没有主动搞什么联姻!他们的婚姻,是他们自主的选择。我从来就不觉得商业合作需要什么联姻来巩固。”

    难道只是因为恰好有合作,才被外界猜测,是什么商业联姻。但其实并不是吗?

    “公是公,私是私,不是一码事!林氏以前怎么做,我不评价,但之后,绝不会有什么联姻。

    法律之下签订的合作协议,难道不比所谓的联姻更有约束力!我们正视的是法律的作用,而不是其他。

    所以,报纸上的故事就是故事,大家听听图一乐就得了!别当真!”

    陶鑫在一边附和:“对!我与林荣慧女士的结合与合作无关;我们的分开也与合作无关。纯属个人感情问题!”

    林荣慧:“”所以,我再不能说,我为了林氏联姻过,对林氏是有功劳的吗?

    [1035]豪门风云(138)一更

    豪门风云(138)

    真的会离婚呀?

    郑艺是从新闻上看到的,事先她并不知道小姑子真的会离婚。

    她看向在一边看报纸的丈夫:“怎么会呢?陶家是什么意思?”

    林荣明没抬头,只看了正在练琴的儿子一眼:“我就说过,他们不合适!当时你在场的。”

    郑艺:“可是已经结了。”

    林荣明心说,结了又怎么样?离婚而已!陶氏跟林平康开始洽谈的时候,已经要离了。这是一切都谈好了,才对外公布离婚的事。

    这是防着股票上下动荡的。

    只要大众认知里林平康是林氏继承人,这就可以了,她就能代表林氏!以她跟三房的仇怨,她在乎林荣慧吗?

    当时林荣慧和陶鑫结婚的时候,很多事还不太明确。可此一时彼一时,之后林平康一步一步的继续夯实了她的地位,这才是陶鑫仅凭一份合作协议就敢选择离婚的原因。

    这又什么好说的?!

    他打岔:“阿昆不用心,这都弹错三个音调了!”

    “你还有心情听孩子弹琴?”郑艺看她:“你知道这意味着,陶氏”

    “你又管外面的事干什么?林荣慧没打电话求助,就证明她能处理,能接受这个结果。”

    林荣明将报纸拍在她面前,“照片上看看,她笑的像是勉强吗?你管这个干什么?陶氏与你爸爸之间怎么回事,你不清楚!陶氏与林氏、与林平康之间的合作,你也不清楚。你操心这个做什么呢?”

    他指着孩子:“一个孩子不够你忙吗?你盯着他练琴,陪着他运动、做游戏,乐趣不大吗?”省心的日子不过,非得操心这么多。

    说着,他就站起身来,自己去看孩子弹琴去了,然后帮着孩子纠正指法:“这样,你得钻山洞,一指从三指下面穿过去对!就是这样”说着就翻琴谱:“这个太难了,换个”

    郑艺过去,“你别瞎指挥,他弹得就是儿歌。等元旦的时候,孩子好谈给老爷子听。”

    林荣明就有些不大高兴,将孩子的手从琴上拿开:“他不需要去讨好”讨好没用的!

    郑艺又把孩子的手放在琴上:“我都跟孩子说好了,你为什么要在孩子面前反驳我?”

    话音才落,孩子‘哇’一声给哭出来了

    “哭什么?”

    一岁多的孩子爱扔东西,手边有什么扔什么。

    电视的遥控器顺手一扔,后盖飞了,电池都给蹦出来了。

    然后当妈妈的扭脸看了他一眼,人家马上嚎,一嚎就把家里的老人给引来了,他就能免于挨收拾。然后躲在太姥姥的怀里偷眼看妈妈。

    不是爱扔吗?

    行!扔吧。

    买一堆小皮球,往桶子里扔,扔不进去就一直扔,不嫌累就扔。

    姥姥朝里看了好几眼,也都没进去。这两口子回来带孩子就是这样了,不叫人插手。桐桐在电脑前还开视频会议呢,尹镇也不社交也不玩其他的,就是陪着孩子耗。

    当妈的忙她的,当爸的陪着孩子在边上,就坐在桶子边上,叫孩子扔,扔到边上,他给孩子扒拉过去:“这里偏了哪边是左?往左边扔”

    一会子又听见:“捡绿色的哪个是绿色的”

    孩子捡起了绿色的,扔了过去。

    “再捡三个红色的放在脚边”

    孩子颠颠的去捡红色的,爸爸又提醒:“你后边有一个看见没?右边是哪边”

    左顾右盼了两下,反应过来右边了,还真就去捡了,凑够了三个就不找了。

    姥姥看了看就真不管了,人家在教孩子:前后左右、赤橙黄绿青蓝紫,一二三四五

    桐桐开会的间隙,回头看了一眼:“朝后退,朝左转脚分开后退半步扔”

    球扔出去,碰了桶沿一下,然后进桶了。

    这一进去,满满的小脸上先是惊讶,然后咯咯咯的笑,乐此不疲的去尝试。

    孩子这么玩一会子,不用哄,歪头就能睡着了。

    孩子睡了,桐桐听见还有动静,扭脸一看,四爷收拾那一堆玩具,捡一个往桶子里扔一个,却也并不是百发百中。

    桐桐:“”

    她假装没看见,继续探讨招聘的事:“年龄的这个限制,我觉得可以放松一些。管理岗超过五十岁的可以考虑。”很多下岗的其实都很有管理经验,也能吃苦,处事相对比较活泛,不会太呆板。

    活泛有时候代表的是宽松,但有时候却代表的是人性化。

    “所以,性别不限制,年龄的话管理岗三十岁以上,五十五以下。”

    “那就必须做严格的体检,尤其是四十五岁以上的”这些人是突发疾病的高危人群。

    会议开到八点五十,桐桐叫停了:“可以了!都休息吧!回头等总部迁过来,再说。”

    吉龙之前说了,总部高层尤其是从当地聘用的,很多人确实都不太合适了。

    桐桐就说:“那干脆就迁移总部吧。”一是确实得考虑家庭,有孩子的原因;二是,现在来说,工作不难找,能被林氏聘用,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当优秀。但是,这样的人才,人家可不愿意离开沪市。

    能在沪市找到好的工作,那可太有优越感了。

    这些人中,现在在找下家了,然后也确实是陆续在辞职。

    林氏来投资,这才多久呀?很奇怪,外企一旦进来,就会被本土化。讲关系,走后门,各种报销来路不明的费用。

    吉龙发现,他们在外面吃饭花了一千七,但可以以招待客户的名义报销。而这家店的老板很神奇,花销一千七,他们可以问:“写多少?”

    意思是就是:你要报销的话,我给你填多少钱合适。

    然后他就亲耳听见自家这边一个经理说:“两千七百三十五不能太整数了。”

    就这么着,一千多块钱就这么凭空的没有了。

    不仅能白吃白喝,还能赚一笔!

    留吉龙跟那些人混了一周,他交上来长达四十九页的小账本。在他看来:“都该踢了!什么玩意。包括从X国原总部派来的总管,都该给踢出去。”

    桐桐点了点那账本:“这可都是你舅舅的摊子。”

    吉龙:“”那也得是:“公是公,私是私吧。”

    当时是这么说的,可一出去,吉龙就冒汗:这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考核?这位大小姐用自己考核别人,同时也是用这些人来考核自己,看自己到底可用不可用。

    当时大小姐走的时候,言语殷殷,说笑一般的委托给自己大事。自己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一道考题。

    桐桐面前摆着小账本,这是吉龙收集来的。

    另外,她还请了三家公司对大华区总部进行调查。

    将这些都交给麦瑞:“汇总,然后跟律师沟通,哪些属于违法的,全都列出来,要起诉。”

    麦瑞:“好的!”

    公司得改名,林氏零售彻底改名念华。反正在大陆的所有超市,都是以念华为名的。这个名字当时并不是自己定的,而是念华学校的名字被大家所熟知,太有知名度了。

    于是,哈迈在跟林鼎山商议之后,决定用‘念华’这个名字。这可以省去很多广告宣传的费用,而且,一个捐学校的,对华国有情怀的企业,大家就都会有好感。

    很快,念华超市几乎成了城市里的地标。找地方都会说,距离哪条街的念华超市多远,或者是在念华超市的哪个方位。

    公交车站,站牌以念华为名的也很多。

    ‘下一站,念华超市!’‘念华超市到了,请下车。’

    知名度能快速的打开,与桐桐早前造势和她坚持用那座山换的钱回来捐赠学校有直接的关系。

    既然如此,那就彻底更名念华集团好了。

    这个集团现在缺一名执行总裁,她不打算从X国聘用,而是直接在国内找一位。

    她自己的事务太多了,只想确定大方向,有人能创造性的执行就行。

    这个人选特别不好找。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