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早上起的早,直接往菜市场去。大冬天的,一个个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谁认识谁是谁呀!
桐桐看着三轮车进进出出,吆喝声不绝,人车在其中相互挤压空间的地方,心道:就是专业的杀手搁这地方也不好下手!
反正,就自己这种的级别的,觉得不会把这里当做动手的地点。
往里面一混,好家伙,人头攒动,上哪找去。
往前扒拉一下试试,前面那大妈回来都教育你八分钟。
菜市场早起卖的猪肉还冒着雾气的,显见的是半夜才宰杀的,那肉一拍,颤巍巍的。再看那颜色,鲜亮,新鲜。
四爷往跟前排,桐桐跟一起排队的大妈相互打问:“多少钱呐。”
“后腿五块八,前腿、血脖、软硬肋骨都五块”
自家这要的杂,什么猪头、猪蹄、排骨,内脏,里脊肉、五花肉、梅花肉,乱七八糟的买了四十多斤,叫了蹬三轮的才拉下。
又有活鸡活鸭,各种活鱼,都是最新鲜的。
真就是花了一早上的时候才把这些给采买回去。
买好韩蓉在家收拾,桐桐和四爷下午就去超市转悠了。
先去肉类的柜台,这里也一样,排着很长的队,都在这里买肉。
桐桐看着挂在高处的价目,猪肉打折,一公斤的价钱是六块。
一公斤六块,就意味着一斤猪肉是三块钱。
四爷说桐桐:“这是投放市场的冷冻肉,稳物价的,正常库存投放。”
桐桐往前走了几步,看冷藏柜里摆着的肉馅。
她指给四爷看:“这种肉馅一斤一块八。”
两人在这里围观,边上排队的大爷还喊:“排队去呀!都排着队呢。”
超市的售货员在嘈杂的环境里工作的时间长了吧,态度不是很好,问顾客:“到底要哪种?”
“这个要半斤那个要半斤”
售货员手套上袋子一抓,然后称重打价:“一块一”
“行!”
再取袋子再一抓:“一块三”
“好!”
老太太抓了两个袋子,让开位置,站在边上等身后的同伴。然后还跟一样站在边上的桐桐解释:“这个肥的多,包萝卜饺子就得肉肥一些,好吃!这个半肥半瘦的回去能炸丸子。”
几乎都是肥馅儿的,就是一块八的那种。
半肥半瘦,肉馅的价格一斤也才两块三。
桐桐还搭话,问说:“家里人少?买的够吃吗?”
“就我跟老头子两个人”老太太笑眯眯的,“再买条鱼,买几个鸡腿,就够了。超市开着,想吃再买。”
也是!
于是,两人朝边上逛!一条摆在冰盘上的鲫鱼,价格是四毛二;一条被从水里捞起来的活鲫鱼,大小差不多的情况下,活的这条一块六。
又去看一些过年被大量采购的东西,像是牛奶,出厂日期是二月七日,保质日期到三月六日。可今儿才元月二十四。
看见装好的散装糖果,桐桐看见上面的标价签疑似两层,就把这个放在推车里,拿回去撕了看看。
结果标价十二块九的标价签撕开,下面是七块二。她仔细看看,还能再撕下来一层,结果再一撕开,标价是九块八。
九块八没卖了,打折降价到七块二,还是没卖了。赶上春节,积压的货高价往出卖,直接标到了十二块九。
桐桐把这个东西扔到一边,念华超市跟任何一家超市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她自己出门,在外面的公用电话亭边的报刊亭买了话卡,然后插卡拨通了市场监管部门的电话,反应念华超市的问题。
紧随其实,她又拨打了食品卫生监管部门的电话,还是反应念华超市的问题。
然后她就看着,看着会怎么样。
以尹章的能量,想知道这两个部门的动静,只要一打听,还是能知道一些的。
像是这样的情况,反应问题了,当然是要查的。
查确实有问题,怎么处理呢?
先叫对方整改!
结果就是,这一家念华超市被罚款三千,了事!
桐桐换一家超市,继续打电话,继续反应问题。
这次,被罚款三千八。
桐桐又走远的,去另外一家念华,再继续反应,然后被罚款四千二。
这些罚款通知公众是没人知道的!有人反应问题,我们处理问题,对方配合的很好,给对方下个通知,这边把罚款一收,事就算是完了。
桐桐都怀疑,这事压根都传不到哈迈耳中,下面的经理或是片区经理,稍微公关一下,事情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解决了。
她就打电话,询问哈迈这件事:“我是听人反应的,说是超市的经营有问题,我们的客户频繁的投诉,反应问题。这件事你知道吗?”
哈迈:“”真的不知道:“林董,这件事哪里没处理好吗?”
“你觉得处理好了?”
“好的!我亲自去处理。”
桐桐挂了电话,那就等等,看你怎么处理吧。
哈迈放下电话,询问了情况,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影响经营!正常的公关,没有耽搁双节期间的营业,营业额并没有受到影响。”
所以,有什么问题呢?
是因为频繁被处罚,真要是曝光出来,还是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助理就问:“您看,要不要拜访一下林董。”看看这位大小姐到底是对哪里不满意。
哈迈摆摆手:“我知道这位大小姐对哪里不满意!”但是,生意要结合当地的情况,不所谓的国家标准,实际操作上是行不通的。
每个国家的标准都不一样,这怎么统一呢?
况且,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的标准,发展中国家要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那有多少能消费的起?
这位大小姐,在其他地方或许真的很有天赋,但是在经商上,她总是带着一股子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清澈!
哈迈想了想,给林荣明打了过去。
林荣明回X国了,过年期间他会很忙。一方面得陪着父亲过春节,一方面还得带着老婆陪着岳父一家,去华人社区做一些慰问。
在特殊的节日里,和谐的家庭氛围还是要展示给民众看的。
这也是亲民的一个表现嘛。
公众场合露面,服装各个方面都是要提前准备的。
郑艺拿了一身唐装:“今年穿这个好不好?”
林荣明摆了摆手,起身去一边接电话:“哈迈先生?好久未见,都还好吗?”
“谢谢四少的问候。”哈迈问说:“四少曾在B京工作,我知道您人脉广”
“哦!是有事情需要私下处理,是吗?”
“不知道能否麻烦四少”
“这个容易!”林荣明就说:“随后我帮你约吧!我以前主要是和媒体单位打交道的时候多些,有些呢他们每年是有广告额指标的,这个你懂什么意思吗?”
“我懂!”
“我在那边的时间短,认识一位秦主任,五十来岁的年纪,是个念旧又多情的人。”林荣明说着,就笑道:“他这个人很有能量,可以交好。”
“好的!谢谢。”
“不客气,又不是外人。”
挂了电话,林荣明将手机慢慢的收起来,这才看向郑艺:“那位秦主任的电话你存着呢?”
哪个秦主任?
“就是那个爱听小姑娘唱歌那个秦主任。”
郑艺想起来了:“怎么问起他了?”早不联系了。
“哈迈遇到了一点小麻烦!这个人能量不小,对企业能做正方向的宣传。哈迈求上门,你说管不管?”
郑艺很诧异:“哈迈?他去找平康不是更方便?其实以她的能量,什么事处理不了?”
林荣明笑了一下,问说:“依照你的意思,不管?”
“管!当然要管。他眼里有你这个四少,能想起你来,你要是不帮着处理好,那就不合适了。”
林荣明这才又笑了:“主要是看在你的份上,他才想起我的。”
郑艺白了她一眼:“你放心,我安排。”
然后桐桐就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了念华超市的身影,它是作为行业典范出现的,在双节来临之际,念华超市全体员工,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物美价廉的物资。
同时呢,也感谢新老客户的支持,对于发现的问题,集团非常的重视,也已经做了整改。以后一定吸取教训
这个片区经理口才相当了得,避重就轻的把问题就这么处理完了。
桐桐:“”她都给气笑了,然后想了想:对啊!不这么处理,那能怎么处理呢?
问题解决不解决,这从来都不是重点。
重点的是,只要我们说我们没问题,管事的人也说我们没问题,那么,我们就当然就没问题了。
其实,问题从来就不是重点,把掌管问题的人掌握好了,那问题就不存了。
于是,她亲自反应的问题,就这么神奇的消失了。
四爷去一边打电话,找唐龙和宋海打听,这俩消息灵通,稍微问问就能知道。
结果得到的答案是,哈迈找了秦主任。
四爷问说:“秦主任是谁?”
“林荣明林四少跟他很有交情,以前一起吃过饭。”这个人嘛:“比较好请,安排一桌饭局,安排几个合适的节目”就可以了。
[1011]豪门风云(114)一更
豪门风云(114)
四爷坐回去看桐桐,桐桐也静静的看他,这么对视,她就知道他啥意思:“不用提醒!我知道,我的屁股决定了我的立场得端正。”
要不然就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四爷点头:对的!这些东西你跟哈迈是说不通的!他的处理你就是拿到董事会上,人家也不会认为这个处理方式是有问题的。
事实上,事情就是那么办的。
放眼看去,天下一般无二。
所以,你要解决这个问题,却不能真的拿这个问题说事。
桐桐‘嗯’了一声:“所以,哈迈不合心意,换了他也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爷:“”你这不还是治标不治本?他真就觉得:看你当资本家,我看的真费劲。人这个思维习惯一旦养成,这就跟基因一样,怎么就那么难改呢?
桐桐:“”我不是不会,我就是:“我懂!利益嘛!资本等同于利益,只有趋于利益的思考方式,才符合资本家的身份。”
这不挺明白吗?
“考虑资本的问题,只考虑两个字利益!”四爷看她:“哈迈触犯了你的利益,这是你整治他的理由!且只能是唯一理由。”
其他的莫谈!三观无法一致的情况下,别说资本家觉得你有毛病,就是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你有毛病。
桐桐‘啧’了一声,“那你叫我想想,这事怎么办。”
四爷这才笑了:“对喽!事不能急!这也不是能急的事。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式不一定在内部,也许跳出来,反而能解决问题。”
哈迈的电话打过来,桐桐扫了一眼,就把电话接起来:“哈迈先生,处理好了吗?”
“是!您有关注到吗?”
“有关注到!”桐桐语气平和:“看到了!哈迈先生的公关能力,确实不错!但是,一定得谨记,守法!”
“那当然!在哪国遵守哪国的法律,尊重对方的习俗,我一直谨记。”
“好!那就提前给你拜年,过年好!”
“也给您拜早年,过年好!”
那就好好过年!
好好过年就是吃团圆饭,走亲戚,替孩子收红包。
紧跟着一拨的就是各种的拜年潮,都是一些地方官方派人来,维护她这个重要的投资商。可以说这个年过的,像是赶场子。
便是在家,几乎也在前面,真就是抽空回后面看一眼孩子。
韩蓉最开始还怕孩子只跟保姆在一起,谁知道背着人保姆对孩子好不好的,再是看着还行,但还是留个心眼比较好。
结果林鼎山把家里的两个妈姐派了过来,这都是从十几岁就在林家,一辈子都不会离开的人。只呆了半天,韩蓉就觉得可以放心了。
回去她跟尹章说:“咱们这边呢,是从思想的根子上翻过来了。但外面这可真不是”
“就这也不行呀!桐桐一出差,还在放在家里,谁照看?”
韩蓉愣了一下:“你叫我内退?条件达不到呀!”不满足内退的条件。
但也确实得考虑两孩子的情况,韩蓉就跟桐桐商量:“如果有需要,我可以辞职。”大不了不干了,对吧?!孩子是最要紧的。
桐桐咋能让人家不满五十岁就退休?结婚早,作为父母他们还很年轻。
“我姥姥、姥爷过来!”她之前都说好了,他们退休了,不接受内聘,就基本没啥事了。家里表哥表姐在读研,也不用他们管:“回头我给接过来。”
那这再合适不过了:“我跟你爸下班就上这边来,替换替换。”
桐桐今年肯定是要忙的,最近东省的蔬菜基地来拜年,给她带了那边出的蔬菜,并且拿了各种检测的检测报告。
这给了她一个思路,哈迈的事还得换个方向来解决。
于是,没过正月十五,天上还飘着雪花呢,桐桐飞东省,去看在东省发展起来的蔬菜大棚。
负责人是个四十多岁的人,叫邱东。
一路都是邱东陪同,他指着窗外:“前年咱们开始做的,也就是前年冬天,咱出了第一茬蔬菜。去年春节,咱们的反季节蔬菜就出口了,价格很好,效益也很好。
从去年夏季开始,陆续周围的几个镇子就开始学着种植面积还不算大,陆续成规模了。现阶段都是朝X国出口,这个检测标准很高,不按照咱们的种植方式种植和管理,人家不收货。”
桐桐点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她看着外面的塑料大棚,笑道:“是不是多了许多其他的行业。”
“对!从塑料的生产、销售、再到回收,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了保暖,咱们在尝试双层薄膜,三层薄膜。有竹棚子,有钢棚需要的话,得专门生产一种毯子,遮挡在上面,晚上保温”
车子进了基地,停了下来,邱东在前面带路:“林小姐应该没种过菜吧!我们这里有试验棚,您可以来看看”
桐桐只笑,跟着去看了。
其实看不看都行的,真的当过农民,种过菜的就都知道,这玩意不施肥不打农药,是真不成。
只要虫子起来了,稍微不及时,完蛋了!全都是虫眼。
一进试验棚,桐桐都笑了,这是没打农药的,满地的莲花白叶子被虫子吃成了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