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94章

    从河边被剥皮的树上取树枝,做成筷子的样子,夹了蝎子给金秋看。

    金秋咽了口水,从怀里掏出火折子,然后吹起来,蝎子在火上一燎,死了!

    桐桐递过去:“吃吧!”这个可以吃。

    金秋接过来,放兜里:“我不饿给俺妹子。”

    桐桐又抓了十数个,一个个燎死,都递给金秋:“路上扛不住了,自己吃一个。”

    缓过这口气,这才继续往前走。城门之外,到处都是灾民。金秋拽着婶子拽的紧紧的:“婶儿,咱家的人是不是都在。”

    桐桐没言语,而今管不了那么多了。

    城门可以进,但进城需得过路钱,难民哪有过路钱,无钱自然就进不了城。扛枪的站岗,硬闯是进不去的。

    桐桐拽着金秋往前走,低声叮嘱她:“别言语!”

    金秋点点头,肯定不呢!

    桐桐拉着往前走,没到跟前,就先扬声问:“兄弟,我来找我男人,我男人在城防当差,叫大根”

    守门的见来个女人,挺着个肚子,带着个妮儿。先是相互打问:“谁叫大根?”

    “是后厨的有根?”

    “有根老婆在城里”

    桐桐就大嚷:“他在城里另娶了?这杀千刀的,不要俺们娘几个了”而后直接往里闯。

    这般当然过不去了,一时间便推搡起来。

    桐桐趁机从一人身上摸了钱,接连往后退:“你们都帮他,这是要我们娘仨的命呐!”说着,摸了钱来:“不要你们通融,我们自己进去,找他这负心汉去”

    只要交了钱,你爱找谁找谁去。

    桐桐拽着金秋赶紧往城里去,一点不敢耽搁。

    金秋低声问:“婶儿,去哪?”

    大烟馆!别的地方可能没生意,这个地方一定有。

    这种地方的钱啊粮的咱拿了,心里安稳。

    她叫金秋在后门蹲着,用破箩筐给盖在身上,低声交代:“不要出声,我去找吃的。”

    “婶儿”

    “人多了,人家会发现。”

    “嗯!嗯!”

    桐桐得从墙上翻进去,没养狗,养狗费粮食,现在养人比养狗省一些。

    一上墙头就发现有人巡逻,她从兜里掏了石子砸在对方的后脑勺,人哼都没哼,直接晕倒了。她这才翻进去,将人先拉到墙角,这才去了后厨。

    厨房里可都带着锁,一点能吃的东西都没留在外面。

    没有细铁丝可开锁,她在厨房里找。用灶膛前的煤灰铲子,这玩意是铁制的,杆子比较细,正可撬开锁。

    锁子一开,柜子里有粮食袋子,量极少。她也不看是啥粮食,全都给塞一个布袋子里,加起来也就是五六斤的量。

    另外还有几个上一顿做好的菜干苞米面窝窝,桐桐赶紧塞了两个,其他的都装好。而后出来,账房的位置一般是固定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这一般方位不会错。

    她从窗户翻进去,里面黑漆漆的,但外间有灯光照进来,听起来极热闹。

    看的出来,烟馆还是有生意的。

    她打开钱匣子,里面只有散碎的钱,想取多余的就必然耽搁时间,外面还有个孩子等着呢。能得多少是多少吧。

    将钱全部带走,放入怀中。而后退出去,从厨房的水瓮里带走一罐子水,从后门直接出去,拉着金秋就走。出来的时候换了个城门出,绕路往回走。

    出了城了,怕带的东西惹事,引人觊觎。她一路上跟人商议:“大哥,我有水,换口吃的。”

    在县城跟前,能抢到水,但无人跟她换吃的,尽皆驱赶她。

    这样高调,人家也只以为袋子里是行李!逃荒就是如此,家当都带着呢,就是没吃的。

    于是,顺利的从难民堆里穿过去,走远了,才给了金秋一个菜干玉米饼子,叫她喝了几口水。

    等再赶回茅草屋的时候天已经将亮了,四爷睁着眼等着,怀里的俩孩子饿的连哭都没声响,金桃早饿的昏睡过去了。

    桐桐给了四爷一个菜窝窝,给俩孩子分了一个,又递给金秋一个,叫金秋去叫醒金桃。

    孩子们吃的狼吞虎咽的。

    四爷叹气:要没有孩子,哪里去不得?但这几个孩子,真就是离了他们,得饿死在路上。

    怀里这俩是原主两口子亲生的,那俩大些的,是亲侄女。

    [822]秋叶胜花(2)二更

    秋叶胜花(2)

    孩子吃饱了,睡踏实了。

    桐桐连夜奔忙,也真累了,躺下也睡着了。

    这一躺下,脑子里纷繁。这金家原是豫省封县的一户小地主,家里有二百亩地,四个儿子一个闺女。

    二百亩地,听起来是不少。但家里人口多,老两口,四个儿子,四个媳妇,这就是十口人,再加上未出嫁的姑娘,十一口。

    这些年陆续的添孩子,老大家有三孩子,老二家俩孩子,老三家没孩子,原身这一房添了俩姑娘,肚子里又怀了一个。

    再加上七个孩子,一共就十八口人。

    十八口人,二百亩地,每个人也就十一亩地。以现在这产量,十亩地也就是没饿着,真不算是富户。

    这几年,乡下开始抓壮丁,金家四个儿子,家里扣扣索索的有点积攒,全去打通关系了,这才没叫儿子们被带走,死在战场上。

    可而今的状况,到处都在打仗。当局强征军粮,恰好赶上灾年,哪里是小地主之家能经得住的?

    而今跟村里的人有甚不同?都一样跑出来逃难来了。

    本来一家子相互有个照应,谁知道这一路难呀,老太太嫌弃家里的孙女费粮食,想把妮子们都给扔了。

    这在而今亦不是稀罕事,一路走来,将孩子丢弃的多了去了。有些人怕孩子跑着跟,就把孩子的双腿埋在土里。

    大人一路走一路哭,可若不舍弃,又能怎么办?

    原主两口子成亲四年,生下俩闺女,大的三岁多点,小的也才一岁多点。那天,金四能被老娘打发,看河沟里能抢些水不能。林三妞怀着身子,累惨了,把俩闺女在怀里放着,跟一大家子一道儿,她很放心,靠在被褥上就睡着了。

    婆婆接了孩子过去,说叫她歇歇。谁知这一歇着,再醒来便不见孩子了。婆婆只说老大家的两个妮子抱着俩小的,一眨眼便被人群给冲散了,反正就是一路的难民,谁知道跑哪去了。找不见就算了,这都是命。

    那这哪行呢?林三妞吓的腿软,刚好丈夫回来了。

    金四能一听,把媳妇好一顿埋怨:“看个孩子也看不住。”

    林三妞也不敢辩解,两口子不管旁人,反正非得找到他们家俩妮妮。幸而同乡留心,说看见过几个妮儿,朝东边去了。

    又催:“那边有人牙子,去晚了怕是被人带走了。一斤小米能换个八九岁成十岁的妮子。”

    果不其然,追去的时候,骡车上一车的小姑娘。金秋抱着俩小的不撒手,死活都不跟着去。两口子过去,被人打了一顿,人牙子眼看着出人命怕人讹上,这才走了。

    要不是自己和四爷来,只怕这四个孩子命运难料。

    她惊了一身冷汗醒过来,四爷睁着眼呢,怀里俩孩子就没敢撒手。粮食也在头下面枕着呢,不敢见一点动静。

    金秋和金桃俩人缩在角落里,依偎着睡着了。

    桐桐坐起来,将最小的这个抱起来号了一次脉,孩子不安的动了动,许是嗅到了母亲的味道,又睡着了,幸而不发热了。

    这一路走的,愣是连孩子的脸都看不清,脏的不像个样子。

    桐桐悄悄的掏出钱来,整理了整理,这都是铜元,另外有三块大洋。给串好,塞到衣角,干脆连金秋和金桃都不叫知道。

    四爷靠起来,将粮食袋子拉出来。

    桐桐细细的规整,苞米面二三斤,小米一小堆,豆面这种的一把,那种的一把。她找了柴火,找了瓦片,在瓦面上把这些都炒熟。炒熟了但凡有个热水,用热水冲了就能救俩孩子。

    大人能扛,大点的孩子也知道忍耐,可一岁、三岁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忍?

    四爷低声道:“走陇海线!”

    封县应该在陇海线上,这条铁路修的早了,它从洛Y到秦省童关,再从童关到长安。只要上了这趟车,就算是有救了。

    “但是,这趟车从洛Y发车,车上肯定爬满了逃难的人,中途很难上去。”只咱俩是没问题的,一人怀里揣个孩子,问题也不大。但这还有俩半大的孩子,抱也抱不起,背也背不起。

    桐桐低头看了看肚子,豫省是全省遭灾,三千万人口逃难,火车便是挤满,车顶和所有缝隙里都塞上人,一天也只能运一千五百人。起点坐满,中途车不停,怎么整?这肚子都五个月了,俩需要抱着的孩子,俩那么大的孩子,真的上不了火车。

    单靠双脚走出去,难!

    这中间还有个问题,那就是R军轰炸,任何一个地方随时可能成为战场。

    要是只有自己和四爷,两人就不走了,留下来总有用处。可原身没了,孩子是两人最后的执念。

    桐桐说:“咱距离洛Y不到一百公里,但距离童关还有四百多公里。”是走着去洛Y想办法坐车去童关,还是走着去童关。

    走着去洛Y,两三天就到了。咱这粮食凑活着能撑到!但要是走着去童关,这粮食可就不够了。

    四爷当机立断,“去洛Y!”宜早不宜迟,多耗费一天,就消耗一天粮食。

    桐桐把粮食炒好,然后装在布袋子里,分了四份,她跟四爷一人装一袋,剩下的分两袋,给金秋和金桃绑在身上。

    金秋害怕:“婶儿?”别不要我呀!

    桐桐低声叮嘱:“逃难,路上啥事都可能发生。要是真有个万一,这个就是救命的。记得,往童关去,从童关去长安,那是咱的目的地。”

    “我跟金桃肯定能跟上!”金秋一把拉住四婶:“婶儿,俺不偷吃,俺给金枝和金叶留着,俺”

    “想啥咧?”桐桐揉这姑娘脑袋,“你叔能不要你们呐?这不是怕把你们给丢了吗?”

    两人把亲生的绑在怀里,一人一个。四爷带着大闺女金枝,桐桐怀里是小闺女金叶。衣襟由金秋和金桃拽着,这就能走了。

    饿着肚子,一个孕妇,一个身有重伤,带着四个孩子,真就是走一段歇一程,两三天真能赶到洛Y吗?桐桐觉得怕是有些难了。

    路过县城,没停留,继续往前走。

    猛的听见有人喊:“四能?金四能?”

    四爷反应了半晌才知道,这是在喊他。他扭脸过去,认得是原主村里的人,冯老六。

    “六哥?”他停下来,那边也急匆匆的过来,喊道:“赶紧的!你爹差点没打死你娘,他们找你都找疯了。”说着就看几个孩子,“都在!都在就好了!”

    说着朝难民群里喊:“告诉金叔,见着四能了!四能回来了。”

    话音才落,就听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俺的妮儿啊!俺的妮儿!妮儿啊,你要了娘的命了”

    一个穿着大襟袄,顶着帕子,大裆裤绑着绑腿,小脚走路一瘸一拐的妇女从人群里跌跌撞撞的跑过来了。

    金秋和金桃撒了手就嚎,“娘嘞娘嘞”

    这女人叫王菊花,是金大文的媳妇。两人三个孩子,金秋最大,金桃次之,老三是个小子,叫金宝。

    小脚女人脸肿着,这会子见闺女好好的,她噗通就往下跪:“她四婶”

    桐桐赶紧就拦:“大嫂,这是干嘛?我们还能把孩子给扔了?”

    亲的都扔,这又不是人家的骨肉,人家把孩子给带回来了。真要是给换了粮食了,谁能知道?

    孩子给人家亲娘也好,她是不想跟金家人一路的,自家俩孩子小,自己又大个肚子。自家身上有点吃的,那是给自家这俩闺女的。

    家里的老太太顾着孙子,真能扔孙女,我回去干吗?

    事实上,原主这一房就是拖累。大房最小的孩子都七岁了,自己能走。二房两小子,大的八岁,小的六岁,这么大的孩子只要给口食儿,就能养活。老三家又没孩子。

    自家这俩年岁小呀!一岁多点的孩子就是得挑着吃,稍不合适就能要命。自己还怀着呢,跟不上大家逃难的脚步。

    见金家的人都过来了,四爷就过去说去了:“不拖累一家子了,我们自己慢慢走,逃出去一个是一个。”

    金守财看着自家老四一头一脸的血,再看看老四媳妇压根就不上这边来。他回头瞪老太太,老太太守着三个大孙子,在老头子抬起手的时候,瑟缩的躲了一下。

    人都饿的没啥说话的欲望了,家里人都沉默的看着,谁也不知道活路在哪,既然死哪里都是死,还争啥?

    金守财朝边上走了几步,左右看看,见没人,就把手伸进大棉袄里,再出来的时候拉住四爷的手,四爷感觉到了,这是几块银元。

    在手心里数了数,五块。

    金守财这个高瘦的老头,低声交代:“这是咱几辈人攒下的,一共就三十块。你要自己走,给你五块。带着媳妇娃子,能不能活命,看你的了。”

    四爷塞回去:“不用”

    金守财又塞回来,“拿着!换成粮食,死也别当饿死鬼。”

    说着,摆摆手,走吧!走吧!逃命去吧。

    四爷就说:“要不,一起走!我们去洛Y”上车的时候想想办法。

    老二媳妇黄宝娣抬头说了一句:“大哥推大嫂跟三个孩子,我家推着我跟俩孩子,老三家没孩子,但得推着爹娘。这一路推着累呀。”

    家家都有独轮车,本来四房也有,但车子被老太太换了一斤炒面,给三个孙子吃了。

    桐桐就喊四爷:“走吧!赶路吧。”

    四爷转身正要走,金二武啪的一巴掌打过去,扇在黄宝娣的脸上,过来拉人:“老四,车上来!”然后朝桐桐那边指:“叫弟妹上车,走!”

    话音一落,老三家两口子就跑过来拉人:“走!上车,能拉上!”

    桐桐:“”

    四爷:“”人情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叫桐桐坐着手推车总好过走吧!她那肚子挺着,吃不住的!

    [823]秋叶胜花(3)三更

    秋叶胜花(3)

    这一路之惨状,不忍直视。

    白天里只敢偷着喂孩子一点,真不敢拿粮食。这小推车上是一家人的行李,锅灶带着,被褥带着,连镰刀锄头都带着呢。

    夜里在空旷的地方歇下了,老太太把饼子从怀里掏出来,一个个的给分。四个儿子一人一个,四个儿媳妇一人半个。

    桐桐眼看着老太太分饼子,老大媳妇少半个,老二媳妇大半个。

    因为老大家先生了两个妮儿,直到老二家进来,添了个长孙金元之后,老大家才生下金宝。紧跟着老二家再生了一个,又是个男孙,叫金贵。

    于是,老太太喜欢黄宝娣,稀罕谁给谁多吃一口。

    等给自己和老三媳妇赵红云分,老太太给了自己多半个,给了赵红云少半个。她黑沉着脸,看了桐桐的肚子一眼,然后偏着分,把多的给桐桐了。

    桐桐:“”她背着人掰了一小块下来,塞给赵红云。

    四爷跟桐桐换了,他吃半个,给桐桐吃一个:大人能扛住,肚子里孩子得发育,吃不饱,孩子都不长。

    然后惹的老太太一眼一眼的剜这边。

    她给金秋和金桃分的时候,她吃半个,把剩下的半个再分成两半,两个孩子一人只四分之一块饼子。倒是三个孙子,一人一个饼子。

    桐桐没再谦让,这不是同情不是同情的事,金大文有完整的饼子,他哪怕给亲闺女分些呢?

    看不惯,也只能这么忍着。俩孩子身上带着粮食,半夜偷着吃点就是了。

    一路上走了两天半,终于是到了洛Y城外。

    这满目的惨状,叫人真的不忍直视。路边躺着人,像是死人一般。真的有狗在啃食人,然后人追着狗打,想吃狗肉,可追狗的力气都没有。

    女人抱着孩子,孩子在怀里,脑袋朝一边歪着,不知道是饿晕过去了,还是怎么了。

    境况好的,朝车站而去。车站里人山人海,正朝车上攀爬。

    这老的老、小的小,怎么可能挤的上去?

    四爷缓了三天,境况好了一些。他看了桐桐一眼,这才跟金有财说:“家里人先找个地方安顿,今儿赶不上了,明儿吧!我们俩出去一趟”

    赵红云伸手,要孩子:“金枝,三娘抱。”

    金枝赶紧躲,抱着爹不撒手。

    桐桐从车上下来,“没事,我们自己带。”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