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46章

    他说:“有劳兄长了!”

    “父亲所托,不好不来。”吕四子随手指了几辆马车:“这是路上所用,你一路小心。”

    “谢兄长。”四爷说着,便朝亭子指了指,“还有友人作别,小弟便不陪了。”

    “随意!”吕三子说着,转身先上了不远处的马车,隔着帘子朝那边看。

    四爷对着亭子的方向疾步快走:“师兄”

    李斯、韩非、穆歌三人远远的见礼:“师弟!”

    李斯笑道:“师弟意气风发,前途无量。”

    四爷笑着拱手:“见笑!见笑!”

    李斯携四爷之后,低声问道:“可否帮为兄引荐长公主?”

    四爷看李斯:不投奔吕不韦?

    历史上,此人拜在吕不韦门下,被吕不韦任命为郎官,而后才被引荐给嬴政的。

    郎官是什么官呢?是相府的附属官,拿相府俸禄,这么一个官位。

    引荐桐桐,她那性子,是得提前跟她说一声。

    四爷便笑:“诸位乃某之师兄,本也不是外人,早该引荐。”

    韩非拦住:“此不妥”

    四爷说他:“公主受教于秦国三位先王膝下,又岂是一般女子!便是韩师兄他日归韩,这跟与长公主相交有甚关系?”

    穆歌忙拱手:“我在丞相府中,隐有耳闻。丞相与门客议事,言辞中对长公主颇为忌惮。此一定非寻常女子,某若得相识,三生有幸。”

    四爷笑了笑,“稍后。”说着,便转身寻桐桐去了。

    桐桐站在路边正看野柿子树上的软枣,见四爷过来了,她就抬手指着:“那一枝繁,折下来我尝尝。”

    水果少,看给人馋的。

    四爷高,他过去给那一枝折下来。路边野树,尘土飞扬的,果子上都是,他摘了几个果子下来,用帕子给擦了,桐桐捏了塞嘴里,然后眉头一挑:“甜的!”

    说着,塞给他一个:“尝尝。”

    除了核就剩下皮了,好吃在哪?

    四爷含在嘴里之后,就摆手不吃了。低声跟桐桐道:“那边亭子里的就是韩非、李斯、穆歌。”

    穆歌桐桐几乎没听过此人的名字,但是韩非子和李斯确实是鼎鼎有名的。

    李斯害死了韩非子,这是韩非子的结局。至于李斯嘛,人尽皆知,他与赵高勾结,而赵高为独揽大权,诬陷其勾结陈胜吴广,行造反之事,李斯被迫认罪,而后,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市集,并夷灭三族。

    此人,最后愣是没干过赵高。

    而今,赵高被打发走了,她就心说,李斯这人啥时候冒出来呢,结果这不,就给冒出来了。

    四爷看了周围跟着的婢女和女卫一眼,桐桐一抬手,这些人便朝后退去。

    两人说的话不能叫人听见,只能离的近一些,再近一些。

    桐桐就假装给四爷整理腰带,远远看去,像是不舍分离的一双有情人依依不舍。其实说的全不是那么一码事。

    四爷说桐桐:“不要因为此人最后做了什么,就否定此人的价值。统一六国是难,但比统一更艰难的是如何合而为一。大一统是什么?大一统需得众多方面的一统。自来都是分封制,此涉及所有贵族的利益,推行之难,难于上青田。”

    桐桐点头:“我知道!”光是你弄个摊丁入亩,那些官绅都能骂死你,多少年你都没有个好名声。更何况是秦始皇,他要行之事呢!

    说他是暴君,好似他灭六国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了一样。其实并不是,被人骂,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四爷点头,“就是这个道理!需要文化、政令、治权、帝权、华夷等等,诸多方面的一统,才算是真的实现了天下一家。而李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了作用,这是需要正视的!不要因他干的事,先摒弃此人。此人跟赵高不同!”

    桐桐‘嗯’了一声:“知道了。”

    四爷又说韩非:“此人,你慢慢接触。他在生人面前有些结巴。”

    口吃?真口吃呀?

    四爷看她:真的!

    桐桐:“”现在这辩才可吃香了!哪个才子若是不能口若悬河,不能时而发振聋发聩之语,那都不算是真才子。

    结果倒霉的韩非子:竟真的口吃。

    桐桐朝那边看:“那个看起来颇为清高,一看就是高人的是韩非?”

    四爷跟着看过去,“错了!那是李斯。”

    桐桐:“”那是李斯?“你突然过来,谁求着引荐的?”

    “李斯!”

    桐桐:“”好有欺骗性的相貌呀!真的是人不可貌相。她又问:“那个老实巴交的,是穆歌?”

    “不!那是韩非!”

    桐桐:“”好歹是韩国公子,他坐立难安,看起来整个人都紧绷着,这又是为甚?这般样子,难怪他数次给韩国国君谏言,人家不听呢。

    因为此人看上去,真的不像是一个高人。

    她躲在四爷身前,侧过身偷偷的吐出软枣核:“走!那过去吧。”

    看着两人低语了这么大功夫,终于过来了,李斯暗松一口气。

    一进亭子,三人都朝后退了一步:“见过长公主。”

    桐桐只听见了李斯和穆歌的声音,韩非子未曾张嘴。她朝三人点头。

    早有韩非带的仆从在亭子中铺好席子,几人入席而坐。

    四爷先给介绍:“这是李斯师兄,三位师兄中,李斯师兄最为年长。”

    李斯朝这位长公主欠身以为礼。

    桐桐颔首:“李斯先生之名,我亦有所耳闻。若是所记不差,先生乃去年十月来咸阳。咸阳城门口,日日有登记,每一旬便送入宫中。先王在世时,曾有言,咸阳城由着众位来去自由。虽知先生大名,亦未敢打扰。爱才惜才更需敬才,人各有志,不得勉强。便是士子贤才不看好秦国,亦欢迎诸位常来常往。”

    李斯:“”这位长公主竟是谦卑若此!

    他一脸的苦笑:“李斯不才,承蒙长公主厚爱。见长公主,便知大王是何等风姿。若早知大王爱才惜才敬才,又何必四处碰壁?”

    桐桐觉得李斯真聪明,他绝对去求见吕不韦了,不知何故未曾被接纳。而今一见面,便将此事摆在了明面上。

    他发现自己连他何日来咸阳的都清楚,估摸着自己怕是也能知道吕不韦府邸的动静,此事瞒不住。

    既然瞒不住,何不坦然以告呢?

    如此,方显坦诚。

    桐桐便笑了:“吕丞相招纳贤才,此事大王有所耳闻。今日见连先生这般之才,都未能入门。那看来,吕先生府中,堪称大才之人,定然不少。今日回宫,我便禀明大王,在宫中设宴,请诸位大才前去。对于秦国,诸位如何看。其利其弊,尽可直言。吕丞相为国举才,用心良苦,劳苦功高,岂可辜负。”

    说着,便看向韩非:“若有好文,亦可在宴中共赏,此等美事,韩师兄不会错过吧?”

    韩非含笑欠身:“谢长公主。”

    桐桐又看穆歌:“听闻穆师兄于丞相府修书,大王甚是好奇!那一日,必请诸位赴宴。”

    “谢长公主提携。”

    李斯:“”他不由的看向自家这位小师弟:长公主此举极为高明,竟是自己看错了,吕不韦未必强,秦王未必弱。

    师弟啊师弟,你未曾说过长公主她竟是这般厉害之人物!

    [741]秦时风韵(68)一更

    秦时风韵(68)

    引荐的目的达到了,结果比预想的好的多。

    桐桐起身,该送四爷离开了。

    两人携手往四爷的马车那边去,桐桐低声叮嘱:“路上莫要耽搁,近些日子天气晴好。时日久了,怕是要落雪”

    四爷:“”这是要去多远的地方么?

    从咸阳到雍城,就是从咸阳到宝鸡,陕西境内呢!两地相隔一百五十公里多点,也就是三百多里路。

    驿站传递消息,一天三百里,是最常规的消息传递速度;快些的,要求一天六百里,也就是说,有加急的消息,一天咱们可以派人打个来回;再要快些的,八百里加急,你早上送信,我半晌就收到了。

    这是带的东西多,坐马车慢慢的走。如果不带东西,带人骑马而行,现在出发,晚上赶赶路,肯定不用到半夜就能入雍城。

    四爷跟她算这个账:“你就是想我了,依你骑马的速度,早上从咸阳走,午膳咱俩能一起用。”就这点距离,至于吗?

    桐桐:“”而今这不是车马慢嘛!

    不过,这么一算,桐桐也觉得我大概是有点毛病了:也是!就这么点距离,送什么送,整的我都以为他要去天涯海角呢。

    感情这个距离就是想回就回,骑马当天就能到呀!

    “那那就没啥了。”走吧!真不用依依不舍!我就是一个月跑一次,也很方便。前一天早上走,午膳一起吃,住一晚,第二天吃了午膳往回赶,晚上不会太晚就能回到咸阳宫。

    四爷刮她的鼻子,转身上了马车,“回吧!”都上了马车了,又撩开帘子,无声的叮嘱:别喧宾夺主。

    桐桐朝前走了两步,隔着车窗低声问他:“若是提前亲政,可行性有多大?”

    突然提此事?

    四爷沉吟,低声道:“嬴稷十九岁即位,他六十岁时宣太后才去世。母子有争斗,但宣太后的影响力一直在。若不然,楚系不会势力那般大。”

    桐桐左右看看,小声道:“嬴稷即位,乃是楚系魏冉等人支持的。甘茂等人支持的是赢壮,最后事败,连嬴荡的王后也被逼回了娘家魏国。楚系当初有拥立之功。”

    说是当时的丞相甘茂是被魏冉所逼,其实就是王位之争,甘茂败了,怕惹杀身之祸,跑了。

    但而今不同,而今嬴政王位来的正,赵姬和吕不韦的权利被束缚住了,提前亲政真的不可吗?

    四爷看桐桐:“嬴政十三岁登基为王,二十二岁亲政,这中间过程及其复杂。第一要求亲政,应该是在大婚之后,十七岁的时候,但当时吕不韦没答应,只推到半年之后,而赵姬同意了吕不韦的提议,打算在来年年首,还政于嬴政。”

    桐桐:“”

    “但是,吕不韦并未履行诺言。巧合的是,在这个还政拖延期间,成蟜异动而后赵姬以嬴政王位不稳为由,拒绝了嬴政亲政,将其推到两年之后。”

    桐桐听懂了,四爷的意思是:成蟜叛乱的背后有阴谋,哪怕没有相关记载,可从时间上反推,应该是跟嬴政亲政有关。

    乱局之下,赵姬和吕不韦才有不还政的借口。

    她问说:“第三次呢?第三次又为什么?”

    “第三次赵姬未曾同意,那该是她跟嫪毐接连育子期间。”

    桐桐:“”

    四爷就道:“而后,嬴政才做了强势亲政的准备。他清洗的是嫪毐一党,因为之前,他答应吕不韦,会按照《吕氏春秋》治国。《吕氏春秋》的主要思想就是无为而治!”

    也就是说,他先与吕不韦达成了合作,换吕不韦支持他亲政,而后清洗了嫪毐一党,收缴了赵姬的摄政之权。

    亲政之后,这才清理了吕不韦。

    四爷就说:“嬴稷从十九岁,到六十岁,只要宣太后活着,他就没能彻底的将其权利收回。宣太后一直影响着朝政!母子有争斗,但无法割裂。而今,赵姬才三十来岁,嬴政要亲政,赵姬这一关不过,就过不去。你能辖制吕不韦,但赵姬不是你能管的。得看嬴政自己!他是否能过的了亲情这一关。”

    桐桐:“”从秦到汉,太后的权利当真是大到无以复加。后来诸多朝代最忌讳后宫干政,这皆是历史教训得来的。

    四爷就说:“你能创造机会,叫嬴政接触外人,在外树立威望,这对他提早亲政当然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刚才提的,趁机叫嬴政跟士子才子见面,这无疑增添了世人对秦王的信心。

    而你能做的也就是这样了,赵姬那一关,必须嬴政自己闯,谁也替代不了他。

    桐桐‘嗯’了一声,再未言语。

    四爷就说她:“莫要心急!切忌拔苗助长。”

    明白!明白!

    四爷这才朝众人拱手,然后看桐桐:“走了!”

    “嗯!我要想你了,就去看你。”

    好!

    四爷催着车夫启程,马车这才动了。

    他在窗户上朝后看,见她站在原地又开始瘪嘴,他就笑:傻乎乎的!人家嬴政离了你,一样什么都干成了。

    马车远去了,桐桐转身,跟李斯几人作别,而后径直朝马车而去,嬴政还在车上呢。

    她一上车,嬴政就笑:“阿姊舍不得吕四子。”

    “哪有?”桐桐低声说亭子里的几人,而后说了主意:“该见见,让人看看秦王。”

    “阿姊总有急智破局。”此法看似给吕不韦面子,可其实树立的是自己的威信。

    马车悠悠,调转车头,回咸阳去了。

    送行之人,三三两两也散了。

    穆歌一脸羡慕:“小师弟福气不浅!”长公主雅正雍容,容貌相配,气度天成。可偏无一丝傲慢之意,在小师弟面前,亦是温婉娇柔,这般美眷,羡煞旁人。

    韩非只笑:“见了长公主,我倒是对秦王好奇起来。”

    李斯看了两人一眼,抖了抖袖子:“走!回城。”

    走在路上,吕三子的马车紧随其后,马车甩着鞭花,一遍一遍的提醒着,身后有马车,让让路。可李斯偏不疾不徐的走在路中间,仿若未曾听见一般。

    吕三子推开车窗看出来,李斯转身回头看了一眼,兀自走他的。

    韩非子看了穆歌一眼,朝路边让了让,站于路边,叫马车先过。

    穆歌连拱手致谢,回头又朝李斯拱手:“师兄师兄莫叫小弟为难。小弟进出丞相府,与公子还要相处。”

    李斯看了穆歌一眼,点了点他,这才挪到路边。

    吕三子瞥了三人一眼,马车朝前直行而去。

    正走着呢,从不远处窜出一只狗来。

    那狗似是负伤了,狂奔着往前冲,这般之势,吓的马儿嘶鸣,紧跟着狂奔了起来。

    所见之人,尽皆躲避。疯狗伤人,何人能拦住?

    此时便见一青年,拎着一只野兔,此时将手中野兔扔掉,拦于疯马之前,拽住缰绳,死死的拖拽住疯马,那疯狗扑来之时,他一匕首捅入疯狗脖颈之上,疯狗立毙!

    而后,马儿镇定了起来,原地踏步,不再动了。

    马夫惊魂未定,里面撞的七荤八素的吕三子从马车上下来,看这个年青人:“你乃何人?倒是有几分勇武之气。”

    “小人嫪毐,混迹于咸阳城,今儿出城猎兔售卖巧遇公子,您无恙便好。”

    “所从何业?”

    “无家无业,混迹而已。”

    吕三子便笑:“既然这般,可愿随我回相府,在府中做一家宰?我给你最高俸禄。”

    嫪毐忙一脸欣喜:“早听闻吕丞相招纳贤才,可小人混迹于市井,实无才,未敢登门”

    “只这勇武之气,便可入门。”吕三子见此人谦卑,瞧着也恭顺,便转身上了马车:“跟着吧!”

    “诺!”嫪毐应着,要走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李斯,隐晦的点了点头。

    李斯等马车走远才过去,看了看那条死狗,这分明就是一只家养的狗,狗被人射了一箭,朝这个方向狂奔而来。

    他正要碰这狗呢,几个人远远的喊道:“莫动,此犬乃我等猎物。”

    李斯:“”狗是嫪毐的,他找了挚友甚至于是亲朋一起做局,又将他自己的狗放在指定的地方,他自己则走远,在吕三子回城的必经之路上。

    狗受伤,必然循着主人的气味而去。

    因此,他拽住马,狗就到了他跟前。他能一击必杀,是因着他自己的狗哪怕受伤了也未曾伤他。

    而这几人,必然与嫪毐相识。

    在李斯的注视下,这几人将死狗一扛,走远了。

    穆歌走过来,问说:“师兄与之前那位壮士认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