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1章

    折子上详细写了这笔银子的用途。

    常青莲一看到折子就扣住了,她不同意。将折子挪到一边,她先去找曹南院谈这个事情,“京城一旦开了这个口子,那各省的官学是不是也要开这个口子。这个一年百万银,那个一年百万银,新明多少个省,这一年就得一千多万两白银只在教育这一项上。

    这是额外多出来的!本来,蒙童就是免费的,朝廷补了这么多年了。而今,又从上面再开始补?这不仅增加了朝廷的负担,更是给贪污找到了途径和借口。若是真这么着,出了问题,追责下来,谁担?”

    曹南院挠头,这笔账没问题,“我保留意见!可以奖励,但是数额太大了。”

    常青莲起身,又去找陆玄。陆玄就问说,“军事学堂一直就是朝廷管食宿,朝廷给发部分补贴。但他们是要上战场,要拼命的。这怎么能一个待遇呢?”

    “是啊!”常青莲点头,“所以,我认为不妥当。”

    当然不妥当!

    最后,常青莲去找金镇北,直接问说,“求真馆重金给赏,这就罢了!如果每个衙门都效仿,这是谁的过错?”

    金镇北可不听他那一套,他主要看的是折子上的内容,一看学格物的,给虚品官位,“那转去修路的那些将士呢?他们给不给呢?”他将折子推过去,“要我同意也行,必须得给那些修路的将士一个交代。”

    有理!

    于是,议事的时候,柳庄的折子被驳回了。

    小皇帝坐在上面,觉得有点意思了。这个折子:常青莲、陆玄、金镇北、曹南院反对;赵迁、林宪怀同意。

    加上自己这一票,依旧不能通过。

    他第一次扔出了弃权票:再议!

    [192]万里扶摇(91)三更

    万里扶摇(91)

    不同意就对了!

    桐桐一边吃饭,一边听着林宪怀说今儿新阁的事。这个结果毫不意外!

    她放下筷子,看丑妮,“你去我的书房,把抽屉里的一份折子取过来,封面是空白的,什么都没有。”

    丑妮急匆匆的过去了,林伯琼就说,“阁老们不同意,这事便不行”

    仲琴好似特别惊讶:“陛下竟然弃权了?”哪有皇帝不表态的?

    桐桐给仲琴夹菜,“这个猪蹄涮锅更好吃,你尝尝”

    仲琴:“”行吧!那话大概不合适说。

    周碧云低声道:“没避开你们说这些,就是叫你们知道外面都在发生什么。许是不懂,但记在心里这总没坏处。”

    正说着呢,丑妮取了折子来。桐桐接到手里一看,没取错,就是这一份。她递到林宪怀手里,“您过目。”

    林宪怀将折子接过去,认真的读了一遍,然后猛的合上了。折子放在腿上拍了再拍,还是起身,说自家这闺女,“你来,咱们去书房说话。”

    这饭正吃了一半!

    桐桐跟周碧云笑笑,“没事,你们吃吧!给我们涮点端过去就行,我跟我爹在书房吃。”

    说完,父女俩一前一后出去了。

    季瑛嘴里嚼着鱼丸:“这官当的,可真操心。吃不好,睡不好的,忙活什么呢?”

    黄氏拿了公筷,把羊肉牛肉的都放进去,给涮着,一会子给端过去。

    进了书房,林宪怀扬着手里的折子,“这是你想的?”

    “嗯!”桐桐坐下,“您别急呀,急什么?您刚入新阁,这第一份折子怎么上?上什么?我不知道您是怎么打算的,但我想,就朝廷而言,得有个大致的施政纲领。就是接下来,朝廷的侧重点在哪里,这一点必须得确定下来。

    确定下来之后,就是要实施!任何阻碍实施的人或是事,都该清理出来。朝廷有争执是正常的,但争执的应该是这件事应该怎么去办,而不是这件事该不该办。

    就比如这件事,该不该呢?该!既然该,但他们不同意,那就说不同意的点在哪里?而不是粗暴的去终止这件事。这是不负责任的。”

    林宪怀在书房里转圈圈,她这分明就是冲着常青莲去的。她想一脚把常青莲踢出去,柳庄来找她出主意,她给了主意,可柳庄却成了她的马前卒。

    柳庄的折子成了她的探路石,她就是在试探其他人的反应。在这件事上,曹南院觉得量多,不是说事不可行;陆玄是想以此为筹码,为军事学堂争取更多的利益;金镇北为的是抽调出来的修路工,哪怕是退出了行伍,他也希望对方能得到更多的保障。

    可以说,这三人虽反对,但都没有私心。这样的反对没毛病!

    但常青莲的反对是因为理念,她的理念与朝廷现在要做的事相悖了。

    桐桐看林宪怀:“父亲,不能同路,那便弃之!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林宪怀思量的是:“新阁之中,没有女阁老,这不合适。”

    “有的!”桐桐叹了一声,“有的!陛下心里一定有人选。那些人不能总在暗处行事,该给一个名分了。事情堂堂正正,又怎能叫人永不见光呢?”

    四爷落了一子,看着小皇帝手里的棋子,他说,“陛下,朱字营只在传说里,但他们确实是守护了新明一百多年了。他们从明转暗,也该从暗转明了。若不然,他们就永远是皇家的家臣,而非新明的功臣。”

    小皇帝捏着棋子的手微微抖了一下,然后眼里闪过一丝冷厉,可等对上那双眼睛,他心里一颤,落下了棋子。

    既然心有所觉,知道这会是皇朝的末路,那怎能不给那些在暗处的人一个名分呢?

    朱字营当年受太祖和祖娘娘恩典,为新明效忠了一百七十余年了。

    往后的新明没有他们的一抹颜色,那便是朕对不住这些忠心耿耿的功臣。

    他叹了一声,这才问:“你还知道什么?”

    四爷摇摇头没说话。

    小皇帝就道,“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有校事府;魏晋南北朝,有悬镜司;大唐,多用不良人;宋时,也有皇城司;前明更有锦衣卫和东西两厂本朝,一直都是朱字营。朱字营从明转暗,也是时候从暗转明”

    他起身,看着外面,“应该的!朱字营转明,设立明见司。执掌者为超品军侯!”

    这个转,不是说所有人的身份都公开透明,而是得叫世人知道,有这么一个衙门,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暗地里做着什么样的事。

    他们是新明的功臣,不是皇家的奴仆。

    那么多年了,很多人都知道朱字营,可慢慢的,朱字营只存在于传说里,谁也没见过。

    宫里这些只是朱字营的一小部分,微小的不能再小的一部分。更多人戍守在新明的角角落落,他们不仅是保守秘密,更重要的是探知民情灾情等。这么多年了,朝臣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却鲜少有因灾而成祸的!

    便是朝臣再贪,在救灾上出的纰漏是最少的。

    于是,这一天,林宪怀将誊抄的折子还没递上去,小皇帝就先开口了,“朕跟诸位商议一事。”

    陛下请讲。

    “朕想召回朱字营统帅,设明见司。”

    这话一出,六个阁老只愣了一瞬,紧跟着就马上站起身来,他们朝后退了一步,朝上躬身行礼:“遵旨!”

    朱字营在民间成了传说,可是作为阁老却知道,朱字营一直就在,寻不着踪影,但他们可能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这一天,桐桐站在兵部门口,看到皇城中亲卫营携依仗出城,直奔城外而去。

    大家都知道,这是召朱字营去了。

    朱字营必有总营,统帅一定就在其中,可谁也没见过呐。

    有人说,“指不定咱都见过,但没人知道那是朱字营。”

    是啊!有可能。

    桐桐眼神复杂:朱字营!朱字营!他们真的伪装的很好。自己也是跟宫里接触的多了,见多了宫里留下的人,这才发现了一点端倪。

    满大街站满了人,都在等回城的那位神秘统帅。

    齐渭坐在道儿边的茶寮里,喝着粗茶,手里捧着书看着。直到马蹄声起,他才转头看过去。这一看可不得了,他手里的茶碗瞬间便掉了:是她!

    跟着哥哥的齐二一屁股坐在地上:是她?怎么会是她?

    这位女将军一身铠甲,面色沉冷,御马而行,目不斜视。有多少人见过她,跟她打过交道。有多少人拿她当个女掌柜的,全无半点敬畏之心。她笑语嫣嫣周旋其中,谁能知那地方便是朱字营的大营。

    桐桐看着从面前过去的德姑姑,笑了笑。

    对方眼睛扫了过来,两人的视线对上又错过,谁也没停留。

    没错,桃花源的女掌柜,德姑姑,她所在的地方就是朱字营。

    桐桐去了两次,一次是跟四爷见面,注意力全在四爷身上,又有金双城窥伺,她没在意。第二次去,是为了枪械,当时又因着跟金双城有了冲突,早早的离开了。

    当时她只想着那地方定有人庇护,要不然京城之外,怎能把生意做的那般大。而且,那是消息集散地呀,用处很大。

    可这次查奸细,把官员的老底子都翻了一个遍,愣是没发现谁是桃花源幕后的东家,岂不奇怪?

    再想想桃花源里的婢女那作态,还有一些细微的动作她笃定,那就是朱字营。

    也因此,她再没去过朱字营。

    德姑姑一露面,就问朝中这些大臣们怕不怕。他们跟谁会面,大致会说些什么,德姑姑一定知道。除非那种特别私密的,像是齐文超那种的大案子,那是绝不会在外面说的以外,其他的也有很多不能叫人知道的。

    比如,背后说上司怎么着怎么着了,有什么隐私之事。

    再比如,给谁办事,收了百八十两银子的,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德姑姑这些年得记了多少本账呀。

    便是外地任职的,难道不回来么?回来了在桃花源设宴不是正常的吗?

    还有喝醉了拉着德姑姑的手调戏的,叫德姑姑一起陪酒的,还有找德姑姑收过保护费的。同样,也有桐桐这样,上门威胁过人家的。

    为公事的,问题不大。

    为私事的,就问心里怕不怕。

    德姑姑此时站在大殿里,看着站在上面的小皇帝,她的面容不见轻松:“陛下,何故唤臣回朝?”

    小皇帝对着德姑姑笑,一开口眼圈却红了,“姑姑,这些年,朱字营受委屈了,姑姑也受委屈了。”

    德姑姑单膝往下一跪:“陛下,何出此言?朱字营自创立之初,便是戍卫皇室的。太祖和祖娘娘曾将年幼的太宗皇帝交给朱字营,朱字营历代都是陪伴着皇室子弟成长的!朱字营永远都是皇室可以托孤之臣。”

    “可朱字营不止是有恩于皇室,更是有功于天下。朕不能看着你们一直无名无份!朕需得告知天下,天下太平,百姓遇灾总有救,那都是有人在后面撑着!”小皇帝一步一步的走过去,然后双手将德姑姑搀扶起来,“姑姑,这些年受苦了!你们都受苦了。”

    德姑姑抬手,抚摸在小皇帝的脸上。她还记得先帝驾崩的那天晚上,先帝将小皇帝的手放在她的手心里,“陛下,臣请拜神位”

    小皇帝拉了德姑姑的手,“姑姑随朕来。”

    神龛上,摆着历代先皇和皇后的牌位,德姑姑往神龛前一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臣复命,君王长成,臣未负所托”

    [193]万里扶摇(92)一更

    万里扶摇(92)

    君臣见面,自是有许多话要说的。

    关于朱字营的以后该怎么办,德姑姑需要听陛下怎么说。

    小皇帝在心里沉吟了一瞬,就实话实说,“其实是金肆晔给了朕这个建议!朕思虑没那么周全姑姑,朱字营确实该走到台前了。”

    金肆晔?是他。

    德姑姑低声跟陛下说,“您可知金肆晔与林叔珩在未出仕之前,就过从甚密。”

    小皇帝知道两人有交集,别的并不知。只要不危害朝廷,关于官员私生活,这不在朱字营的关注范围之内。新明那么大,一天多少事呢,事事盯住那是不可能的。

    就像是细作再怎么侵蚀,一直触摸不到核心一样。真要是快碰触到核心了,那必然惊动朱字营,谁也别想跑。没目的的去查,那是耗费人力和精力的事。只能重点布控,重点防守。这一行就是如此的。

    “他们彼此熟悉,这一点也未曾瞒着。是相较而言,走的亲近一点。”

    不只是亲近,“他们之前的私宅,是两条街,但后墙是一堵。”明白这个意思吗?

    小皇帝瞪大了眼睛:“他们偷摸相好了?”

    德姑姑:“”这个,“臣倒是不好笃定。或是,您觉得这件事很重要,臣可去查。”

    小皇帝摆手,“不!不查。”不管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不说,朕就不问,“此二人,皆有大功于朝廷。林叔珩就不说了,她的功勋世人皆知。金肆晔嘛,他干的是利在千秋的实在事。不管本人品行如何,但做的都是有益朝廷,有益于天下的事。

    朕,偏着林叔珩,赞赏她的心性气魄;但朕也看重金肆晔的眼界和务实。自他们入朝,未曾有一个决定是为了他们自己谋过利的,朕信他们。”

    德姑姑沉默了,良久之后才道:“臣知道了!您容臣想一想接下来的事该怎么办。今儿这个决定,太突然了。”

    “好!今晚您还得回城外安排以后,齐文超的府邸您住吧。”

    遵旨!

    德姑姑,这个人物的现身叫满朝上下多少人无法入眠。

    就像是仲琴等人都跟德姑姑很熟悉,那这个受惊吓程度得多大呀。

    到了晚上,一家子坐在一块说话。

    仲琴还是不住的摇头,不肯相信,“怎么会是她呢?一点也不像。她就是个很会做生意的妇人而已。”

    周碧云跟着叹气,手上是给小孙孙正做的小衣裳,“你说怎么能装的那么好呢?那么长时间,竟是没人想过这个人”

    季瑛打岔的问:“娘,你也见过?”

    “怎么没见过?好些夫人请客,都觉得宅子小,更愿意去桃花源。桃花源做的好生意,想少花费些,便只说尝时鲜。贵的菜品那是真贵,便宜的也能做的精致,就是叫人觉得体面。以前常去的,你们在书院不知道罢了。”

    黄蕙荃给孩子做小包被,“那里也更好赊欠,便是手头紧,事又得办,那就先赊欠着。回头再给了就是了。这个去打听打听,都能知道。所以才说,这个人很会做生意。只要时节好,天气好,但凡家里有事的,至少五成人选在桃花源。”

    却不想,竟是皇家的地方。

    那一天天的,说点什么话其实全被听去了。想想都脊背发凉,心里发虚。

    林伯琼却道:“此非君子所为呀!”

    跟皇家讲什么君子?皇家哪有君子?

    桐桐轻咳一声,林宪怀赶紧给打岔,“你之前也常去,可有赊账?”

    “那没有!就是里面清幽,是个说话的好地方。”

    林宪怀:“”可真是个说话的好地方。

    桐桐才要打岔,跳过这个话题,结果丑妮过来了,“伯爷,府里来客人了。”

    “这个时辰了?”眼看都晚了,再说会子闲话就该睡了,怎么这个时间有访客?她一边起身,一边问说:“哪位大人?”

    “未曾见过。”丑妮低声道,“三四十岁的年纪,是一位女大人。”

    桐桐脚步微微一顿,就‘嗯’了一声,跟林宪怀和周碧云说了一声,“爹娘,你们早点睡吧!”

    周碧云急着喊,“把披风裹上,怎么听着像是落雨了。”

    就是落雨了,细雨蒙蒙,打在树叶上,是有些响动的。

    林伯琼不放心,“走!我把你送过去”

    两边通着呢,有什么不放心的。伯府的大门现在等闲都不开,除非客人上门。

    林伯琼还是坚持,“府大人少,能放心么?”愣是跟着给送过去了。

    人走了仲琴还在里面说,“这都是嫂嫂教的好,我大哥以前可没有这么细心。”不是没有心,是完全想不到这个上面。

    娘儿们几个叽叽喳喳的,林宪怀却想着,这半夜登门的,这个年岁的女官能是谁。

    等林伯琼回来了,一脸的惊悚表情,林宪怀就知道了:德姑姑?

    “您坐。”桐桐给亲自倒了茶,问说,“用过饭了吗?”

    德姑姑扫了一眼,然后点头,“莫要忙了,用过饭的。”说着,就坐下来,看着书案上的烛火愣神,而后才看向这位林伯爷,“敢问,林伯爷是何时发现桃花源便是朱字营的,哪里漏了陷。”

    桐桐也惊讶:“您为何认为是我认出来的?”

    德姑姑脸上没多余的表情,跟当日的殷勤待客判若两人。坐在这里,就叫人忘了那个女掌柜,她的手指敲着桌面,“陛下告诉我说,是小金大人建议他将朱字营由暗转明的。”

    嗯!怎么了?有什么不对么?

    “细作案的时候,我就一直等着,等着林大人上门。毕竟嘛,我那个消息集散地,你是知道怎么用的。可我左等右等,不见你,我就猜测,你怕是知道了一点什么。今儿跟你一照面,别人都惊愕,甚至于惧怕,唯有你表情平静,你一点也不惊讶于这个人是我。”德姑姑说着,就打量桐桐,“但是,你最多知道桃花源跟皇室有关,怎么能想到那是朱字营呢?做生意的地方,许是皇室的私产呢?也或许是有搜罗消息的用处,但怎么跟朱字营等同起来的。我觉得,必是哪里露了马脚了。”

    桐桐心里赞了一声,她很谨慎很小心,其实,要不是自己,真怕是很难有人看出来。

    既然是请教,她就说了,“我第一次去,就发现你们那个地方太好了。处处都彰显着一个字贵!不仅贵,且全。尤其是在投其所好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这样的地方,除非大商家,否则打造不出来。

    当时我猜着,朝中有人跟大商家有勾连。不过,官商勾结,又不是稀罕事,我也没太往心里去。不过,你们的侍女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便是她们一举手一投足,几乎一模一样。不过,商家嘛,特意训练也合情合理。

    我第二次去,主要是跟您沟通了。后来回想,还挺有意思的。怎么那天闹起来的地方,就刚好在秦敏剪花枝的花架子后面呢?那些人往一块碰,也是要机缘的。我想,做生意的没有人愿意客人还是尊贵的客人在自己的地方的闹事。可那么大的地方,巧了,都遇到一块了。

    是存在巧合的可能!但是,当我怀疑了,这点巧合是不是就太巧了。您应该是不希望我在桃花源多呆,故意将人引到一块去的。他们之间争执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我听闻我姐姐跟那些人在一处,势必要管的。

    你有什么秘密,不能叫我知道呢?我也不能笃定什么,只是疑心一直不曾放下。直到频繁的出入内宫,跟内宫之中的一些侍卫有了更多的碰面机会,我发现了他们很多小细节的动作跟桃花源的侍女是一样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