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9章

    齐文超扇了两下风,对常青莲可谓是和善:“常阁老,您有何异议?”又是禁枪的事?这事免谈。

    常青莲不好说自己的建议被驳回的事,她指出了金肆晔的任命,“我认为,还是要考虑的家世的。金肆晔去兵部,此决议,我反对。”

    “那常阁老觉得该怎么安排?”

    “宛平县的县尉这个职务就不错。”

    齐文超看常青莲,常青莲默默的跟他对视,不肯退让。

    吴越海问说:“那常阁老的意思,是将这两人的任命互调?”

    “未曾有此意。”常青莲也端起了茶盏,“至于林叔珩的任命,可以再议嘛。”

    樊茂山就说:“那将这两人先摘出来,其他人的任命先定下”

    “我不同意。”常青莲还是这句话,“其他人的任命,我也觉得似有不妥。”

    边上记录议事会的秘书丞都吓的不敢说话了:常阁老明显就是生气了!她的意图要是实现不了,那谁的意图都别想实现。

    内阁但凡有人对某项决议有异议,不能通过,那就需得改日再议。这中间需得相互沟通,说服对方。若是再三讨论之后,还是无法达到一致,那就只能请圣裁!

    是跟常阁老妥协呢?还是请圣裁呢?

    一旦请圣裁了,那就相当于给皇帝手里塞权利。

    石标案就出来打圆场,“我的常阁老呀,只是几个新人的任命,这也是一个试用的过程嘛!你考量的金肆晔的任命,我觉得可行。他做这个宛平的县尉,可!至于这个原本拟定为宛平县尉的林叔珩,不如放在京城知府衙门,做法曹,如何?”

    常青莲端着茶碗,用茶盖宽茶。然后发出刺啦刺啦的噪音,好半晌才放下茶碗盖,“这样我提议休会,等我思量好了,咱再议。”

    然后直接起身,真就往出走了。

    齐文超皱眉:“”此时提禁枪,激化的是矛盾。重点从来不是这些小年轻做什么官位,重点是常青莲不肯附和,她有了另外的主张。

    或者说,她跟陛下形成了某种默契。

    这才是最大的不妙。

    “常阁老留步!”吴越海摸着肥大的肚子,嘿笑了一声,“那个,常阁老,我有个提议,您看行不行。”

    “吴阁老请讲。”

    “禁枪这个事呢,该不该?该!此事甚至牵涉到陛下是否能出阁念书一事,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但是呢,叫刑部牵头此事,掣肘太多。此事,需得年轻有冲劲的人去做。可从这些新吏员中择优选取一二,另设立一临时衙门,管辖民间火器制造和售卖事宜。”

    管辖?只有管,却无司法之权?

    常青莲没反驳,只说,“另设衙门,需得上折子,御笔亲批。”

    那就请陛下御笔亲批嘛!

    吴越海又说齐文超,“齐阁老,得给年轻人机会。”年轻,就意味着经验不丰富。叫他们去办是咱们的态度,能不能办成那得看他们的本事,对吧?现在为这点小事起争执,着实犯不上。

    齐文超欲言又止:常青莲看上的那孩子我也打过交道,别小看这个人。

    但显然,别人不这么想。吴越海的提议是把两边都安抚住了,樊茂山和石标案先点头同意:“就这么办吧!”这好歹对陛下也是一个交代!证明在禁枪的事上,咱们是积极的。

    齐文超:“”我若不同意,不知道的人该猜测是不是我背后有什么猫腻了。

    于是,折子拟定,当天就送到了御前。

    小皇帝看看这个折子,一脸的兴致盎然:“要专门成立个衙门禁枪呀?这个好这个好不知道哪位阁老和军机牵头领此事呀?”

    这个?

    齐文超就道:“一个从六品的小衙门而已常阁老看中林叔珩,臣以为叫她试试也无妨。”

    小皇帝转着手里的折子,“诸位阁老,你们哄朕玩呢?”

    陛下何意?

    “禁枪之人无枪?禁枪之人无执法之权?他们是禁别人呢?还是去送命去的?”小皇子将折子打回去了,“算了,不就是朕不能出宫吗?那就不出去了吧!总好过明知道这是送命的事,还非得叫人家去干。人家姑娘年纪轻轻,招谁惹谁了”

    这话说的?

    常青莲忙道:“臣以为,火器管制衙门,需得从属于兵部”

    齐文超看了常青莲一眼:这是往兵部塞钉子?

    常青莲也看他:兵部不该塞钉子?

    两人对视了一眼,马上达成了一致,其他三人也跟着符合:“常阁老所言甚是。”

    小皇帝这才又笑了,“好啊!那就在兵部下,下设一火器监管衙门。”

    林叔珩拟为第一人监正,从六品。

    “从六品监正?”桐桐拿着任命书反复的看,“这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林宪怀想说什么,但到底闭嘴了。

    自此,公事上相互避讳,谁也不干涉谁。

    桐桐将任命书收起来,直接就出门了,“爹,我出门,您告诉我娘一声。”

    林宪怀看看已经日暮的天色,“好!你忙去吧。”

    后海之上,有小舟停在岸边,船上一盏孤灯,一戴斗笠的男子坐在船头垂钓。听见急匆匆的脚步声,这男子将鱼竿收了,回头看去,来的正是桐桐。

    他伸出手,桐桐直接蹦了上来,“你的任命呢?”

    “宛平,县尉。”四爷重新甩杆,而后才道:“内阁就禁枪之事不积极,原因只有一个,谁都不想得罪那几个军区那些人才是要人有人,要枪有枪的私下买卖猖獗,这就证明,未必没有人暗中扩军,此为私军,而非隶属朝廷。他们相互勾连,彼此利用。都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你这个职位,除了宫里真正支持,别无助力。包括常青莲在内,她首先考量的是支持皇帝,她能得到什么”

    明白!

    “此事可谓险恶重重。你得把握度,最开始绝对不能探究的太深,这容易惹大乱子,一个不好就容易失控;也不能无所作为,先期能做到民间不泛滥,这就算是达到目的了。等控制住这一部分了,才能想下一步,军中的事怎么办。不过,这也是个很好的跳板,尤其是放在兵部辖下,尤其妙”

    桐桐应着,“我心里有数。”不过,“你去宛平能做什么?”

    “想做的都能做,看情况而定。”四爷低声道,“至少那里有废弃的银矿。”

    嗯?

    “银矿能重新出银,这就是功劳!下一步,户部的矿务司,我必是要去的。”

    懂了!不管什么武器,离不了原材料。矿,是任何人都避不开的一个环节。桐桐叹气,“那分头行动,收拾咱们自己留下的烂摊子。”

    那要不然呢?换个人也收拾不了呀。

    新官上任,去吏部领官印,官服,然后正式走马上任。

    四爷就是一从七品的小县尉,骑着一匹老马,跟着吏部亲派的官员,走人了。

    而桐桐呢,正面对一个五十来岁的油滑老头,此人是吏部的员外郎,这官袍穿的都掉色到看不清楚品级了,就知道此人在这个位置上混了多长时间。

    老头儿很客气,“林大人,我送您去兵部。”

    桐桐应了一声,跟在老头儿的侧后方。老头儿一路上絮絮叨叨的,“三十年里,我一共送了三百一十七个官员赴任,林大人是三百一十八位。最远的,我到过安南,最近的,就在吏部衙门内。新明一朝有规矩,新官上任需得吏部亲送。”

    这么安排没毛病,顺便能监察各地。

    只是后来,这个监察之责就被刻意忽略了。

    或者说,监察之责,成了官员们索贿的手段了。

    就像是这位姓杜的老大人,官袍都成了这个德行了,可他那一双手五十多岁了,保养的极好,就是脸上也是红白红白的,气色好极了。

    这压根就不符合常年奔波在路上送官员上任的形象。只要在外面奔走的,风吹日晒之下,皮肤不能是这个状态。

    老杜还在念叨呢,“我去西北,吃过烤全羊;我去江南,喝过杏花酿”

    眼看到了兵部门口了,桐桐站住脚,一本正经的给对方承诺:“等我收缴了火枪,我给你一枪”

    [116]万里扶摇(15)二更

    万里扶摇(15)

    老杜看着这个年岁不大的小姑娘,年纪还没自家孙女大呢。

    人活到这把岁数了,还有什么话是听不明白的?

    说实话,这种自恃才高八斗的年轻人,他见了太多了。每年选人进来,这样轻狂的老夫就看你能走多远。

    他和善的笑了笑,“林大人等着,本官进去交接。”

    随意。

    桐桐站在兵部的候见处,就这么等着。这一等就是半个时辰,老杜回来了。不仅他回来了,还带了一个兵部的书吏吧!

    此人颇为倨傲,打量了桐桐一眼,“林大人,你已经入职了,请上任吧。”

    这就完了?

    这书吏依旧是仰着下巴站着,老杜似笑非笑的站在后面,看桐桐:“林大人,上任去吧。”

    没上司衙门的人亲送,你连你那小衙门的门都不知道朝哪边开吧。

    没有人给你撑腰,我看你那一群兵痞子,你怎么拾掇。

    年轻人,老夫得教教你,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别得罪人。

    别管这人官职大小,客气些。

    桐桐就问这书吏,“您贵姓?”

    “贵姓不敢当,石国柱便是了。”

    石国柱?

    “记住了。”桐桐说完,行了一礼转身就走了。

    石国柱看了一眼老杜,“一个小丫头,正不知天高地厚呢。以为这里是闺阁呢,谁都惯着她。”

    是!想当千金大小姐,那便回家去。既然出来做官了,官场的规矩就得懂。不懂就别怪受教训。

    桐桐没找禁枪监察衙门,她直接往书画店去了。

    在书画店,买了人家的宣纸,借了人家的笔墨,然后写了两幅大字,叫了店家,“麻烦你马上帮我装裱,一会子我要用。”

    装裱哪有那么快的。

    “快不了吗?”桐桐就递了银钱,“这样,给我找两块木板,帮我把这字给贴上去,再买两块红布,给我盖上。”

    您这是要干嘛呀?

    桐桐只问老板:“这活儿,您接不接?”

    接!接!接呀!哪有把银子往外推的?

    “那就行了!”桐桐转身走人,留下老板对着这两幅字皱眉,摸不清楚这客人的路数。

    桐桐这才往衙门去。

    衙门距离兵部不远,一个不大的院落,门口的匾额才挂上,廊庑下吊儿郎当的站着十几个人,一个个身强体健,二十四五岁、二十七八岁的样儿。大热天的,光着膀子聚在一处说笑。

    一股子兵痞子味儿。

    桐桐走过去,打量他们。他们也都相互使眼色,然后也打量她。

    “都是分过来的兄弟?”桐桐没进去,也站在廊庑下,问这些汉子。

    有一精瘦的,年岁稍微长一些,马上穿上坎肩过来,“林大人,您上任了。我们兄弟这不是正等着上官来了好入职嘛。”

    桐桐看了他一眼,“不急!挑个人出来,跟我出去办件事。剩下的人,将衙门内外,彻底清扫一遍,今儿我要见到窗明几净的衙门。”

    这人愣了一下,给其他人使眼色。这些人可不好指挥,只嘴上应着是,脚下却不动。

    他只能拉了一个稍微矮壮的汉子,“大人,我们兄弟跟着您去办事吧。”

    行!走吧。

    桐桐转身走了,剩下的人爱动不动,不动就这么耗着。

    没走远呢,身后就传来哄笑声。一群男人堆里进个女人,不用问都知道这些人在一起开什么玩笑呢。

    她没回头,只去爆竹铺子,“两车爆竹,送到指定地点,送不送?”

    送呀!

    “那你们装货吧。”桐桐说这俩跟随的,“你们看着,我去去就来。”

    再回来报了两块红绸包裹的木板,把这俩属下看的,完全莫名其妙。

    “大人,您这是”要干嘛呀?买这么多爆竹,“是家里有喜事?”

    桐桐递给他们一人一块木板,“好好抱着,跟着走便是了。”然后说送货的伙计,“走吧,兵部。”

    去兵部干嘛呀?

    兵部这个时候正忙呢,大热天的,只有屋檐下能乘凉。来回交换公文,进进出出办理事情的,将兵部的前门和厅堂都挤满了。

    正焦躁的,热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突然就听到外面热闹起来。

    “对对对就这么摆着摆不下就绕圈摆嘛”

    好些人都跑出来,就见有人拉了一车的鞭炮,在兵部门口摆龙门阵呢。

    里面的管事出来,“嗳嗳嗳谁呀?干什么呢?”

    桐桐将其中一块木板上的红绸给揭开,就见上面写着‘赠石国柱大人为官楷模’的字样。

    她往这牌子边上一站,团团拱手:“下官林叔珩,今日上任兵部。感谢石大人照佛,他没有给下官穿小鞋,没有丝毫为难下官下官感激涕零,特来感谢。此等好官,当为楷模。下官今日才上任,无所孝敬。唯有诚心一颗,还请石大人接纳!今特备爆竹一车,意为将石大人楷模之举传扬出去”

    说着,取了火折子,打开往爆竹堆里一扔。

    顿时,噼里啪啦,响成一片。

    众人:“”

    桐桐在爆竹声中往里走,石国柱气的手脚发麻,嘴唇颤抖个不住。

    就见一年轻女官抱着那所谓的匾额走进来了,将这匾额往她怀里一塞,然后退后两步,对着他就是三鞠躬:“谢谢石大人,给我上了这么一课。您的照佛,林某永生不忘。”

    众人看着那匾额:匾额默认是横着的,这么竖着写的,还是白纸黑字,像是个牌位。

    这么大的声响,那鞭炮震的窗户上的玻璃都哐哐作响。

    兵部尚书许元嘉就看秘书丞:“去看看,谁在兵部放肆?又是哪个混球。”

    秘书丞一出去,外面就把事情禀报了,“新官上任,石国柱给人家穿小鞋了。这不,遇上个姑奶奶,来感谢来了。”

    这鞭炮响的,惊动了半个京城。

    反正六部都听的见,估计宫里也能听见这热闹。

    秘书丞指了指外面,“赶紧的,叫把鞭炮灭了。”

    灭不了了,一串挨着一串,全面开花了。

    秘书丞没法子,进去这么说了,“就是今日要上任的那个女官”兵部好些年没女官了,弄这么一个来,谁也没太当回事。结果一点委屈都不受,当场就炸给你看。

    许元嘉:“这还是个女混球。”

    谁说不是呢!

    许元嘉放下笔,“给她拨五千两的开衙银,就说我知道她受委屈了。给我把人哄走!”陛下要用她,自己还不能真把人怎么着。十五岁的小姑娘而已,光是那些兵痞子就够她喝一壶了,耗着吧。

    地方也给了,银子也给了,自己玩去!

    “那个石国柱,既然是楷模那就去抱着那匾额,以后就站在大门口叫大家瞻仰吧,都学习学习!”没一个省心的,丢人丢的明儿在六部面前都要抬不起头来了。

    秘书丞低声道:“她拉了两车爆竹只给咱们卸了一车”

    许元嘉朝外看了一眼:她还敢去炸吏部?

    一兵部的人就看见这位女混球真叫人拉着一车爆竹朝不远处的吏部去了。

    这一条六部街都给惊动了。

    要走了,桐桐看了一眼也围着看热闹的那些下属兵痞子:“你们不跟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