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章

    说着不再理会刘姜氏,只是对身边的三格说,“叫人送夫人回去,这里屋小,住不下,妇道人家还是回家呆着,免得闲人说三道四。”

    刘姜氏本还说什么,但瞥了眼刘二郎的脸色,又灿灿地把话收了回去。

    待被刘三格送到门外,看到不远处眼羡地打量着她这个官夫人的梧桐村村民,她不由有些得意地抬起了下巴,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上了她赶过来的牛车。

    她就知道,依着她等人多年而归的贤名,和她的儿子,就算是刘二郎对她不满,也不会对她如何。

    **************

    张小碗看刘姜氏这是向张家示威来的,她来这一趟很明显地能让刘三娘知道,就算是她做的,就算是她想对她下杀手,刘三娘也不能拿她怎么办,别仗着有刘二郎的维持,刘三娘就能得意了。

    而过了几天刘三娘身体好点,从来看她的村里妇人嘴里知道了那天刘姜氏来的事,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好一阵。

    张小碗这时却无暇顾及刘三娘是怎么想的了,因为这时刘二郎接到了一封信,回了刘家村。

    待两日后他重来,告诉张家他欲有事要出去一阵,怕要些时日才回来,而与他义兄结亲的事,一待有了商定就会写信告知。

    刘三娘是万般愿意张小碗结这门亲事的,因为她打心眼觉得她这闺女不是一般的人,如果能嫁得高处,那才是她的好归宿。

    她挂心此事,对刘二郎自然也有了几许亲近,刘二郎走的时候,她这次主动开了口说话,“哥哥,一路走好。”

    刘二郎听她终于叫了他哥,高兴得在原地打了个转,按着她的肩膀欣喜地道,“你可放心,待事办完,哥马上接了你们全家去过好日子。”

    说完之后,兄妹俩又絮叨了一阵,等到刘二郎离去,刘三娘又是好一阵歇息。

    **************

    张小碗本想求刘三娘推了这事,但她冷眼在旁看着,也不觉得这亲事能成,想来那刘姜氏只要没死,就不可能让她平白得了这亲事,自然会万般阻拦。

    再说,那结亲的人家是官家,自然,是一万般个看不上贫家的女儿的,再加上她不是刘二郎的亲生女儿,刘三娘又提了不当养女的意见,这可不比刘二郎在刘家氏族里过继一个的强,而她也不觉得刘家氏族里的人会放过这等大好事。

    总而言之,这事,不可能就如刘三娘所想。

    刘二郎离去后,张家的情况要比以前要好过多了,现在谁都知道刘三娘那个当官的哥哥回来了,给她治了病,还留了不少银,以后可能还要接到城里去过活,这让村里人都羡慕不已,与张家来来往往的人多了起来,张小碗出去挑水的时候,主动跟她打招呼的人比以前多了去了。

    张阿福把给刘三娘煎药和养鸡的事接手后就不管其它,张小碗也不敢让他管,因为刘三娘病了后他就跟丢了魂似的,担个水都能半路滑倒,所幸滑倒那次那出大意外,要不一家两个病人。

    这爹是

    指望不上的,张小碗看着他就是个刘三娘要是没了,他也会跟着走的人。

    以前在前世没见过什么这么痴情的人,这穿越来没多久就见上一个了,可张小碗的心别提有多糟心了,现在只指着这可不管什么责任的爹别给这个家雪上加霜了,就不指着他能撑住这个家了。

    虽然日子因为刘二郎的一次到来,张家境况改变很多,但实则也没好到哪里去,这时稻谷要催芽发秧了,刘三娘的病情却没有好多少,那张家的小妹每日都要精米熬着糊糊喂着,吃药买粮这些都是需要花着银子的,眼见刘二郎留下的五两银也过不了多久了。

    田里的事,是张小碗跟着张阿福一起干的,这时三个月过去,月份到了六月了,刘二郎来了信,说边关事急,他可能要过一些时日才能再回来,而与汪家的事暂且搁下,待战事平歇后再议。

    这封信一来,张小碗有种“事情果然如此”的感觉,而刘三娘的反应却跟天再崩了一次一样,哭得干咳出了血,又是请了大夫来。

    张小碗这几个月为田里地里的事忙得手脚没一块是能看的,见刘三娘还吐血,要花钱抓药,家里银钱已经不多了,铜钱也不到一两了,待大夫走后,她忍着气跟刘三娘说,“我们家是姓张,你嫁的是张家人,你还希望谁能救我们脱海苦海?是舅舅,还是我们自家人?”

    说后,她也顾不得刘三娘是怎么想她这翻听起来大逆不道的话,她掀了帘子出去,挑起了担子,准备去土里准备种上六月可以种的甘蓝菜。

    这是她花了大价钱,让客栈老板请人从县里带回来的甘蓝苗子,听说这是从大凤朝京城那边刚传过来的一种结了果,土里结出来的东西能吃的小菜,现在传到县里头了,价格贵得很。

    这是张小碗去给老板娘送给她做的衣裳时听老板说的,她一听这熟悉的名字觉得应该跟她上世知道的甘蓝差不多,所以托老板帮她带回来,看到苗子时,果然跟上世见过的一模一样,这让她大松了一口气。

    甘蓝菜怎么种,她还是知道的。

    那客栈老板却担心她种不好,因为这东西周边根本没人种过,从前都是听都没听过的东西。

    张小碗也只得说她先试试,待试出结果了再跟他说。

    老板见她心灵手巧,倒也有点信她,还说要是这东西她真种成了,还可以找他。

    **************

    张小碗得了甘蓝苗子本来赶回来就要种的,因为苗子有点蔫了,她怕再拖一下成活率不高。

    哪想刘三娘得了信,又是痛哭又是吐血,她请了大夫来,又收拾了一下家里,张阿福跟着大夫去镇里抓药后,她忍无可忍地跟刘三娘说了那翻话,让张小宝带着张小弟照顾着张小妹,她挑了担子,就着夕阳去了他们山沟沟那边的地里。

    还好种甘蓝的土是前几日就松好了的,张小碗把苗子种到地里,这时尽管是夏天,白日很长,但那二十株宝贝苗子一种下,天已经全黑,她把先挑好的水浇了苗子,又点着柴火棍施了点草木灰当肥料,总算是松了口气,这才挑着担子就着星光回家。

    等回到屋,发现张小妹在哭闹着,张阿福正抱着她在哄,额头上一片汗,而旁边的张小宝一手端着米糊糊,一手拉着吸着手指头看着米糊糊的张小弟,焦急地看着哭闹不休的张小妹。

    张小碗沉默地放好担子,洗了手,在身上擦了两把,走进屋内,对着张阿福平静地说,“爹,我来吧。”

    张小妹被她哄习惯,一到她怀里,就不再哭闹了,张小碗默然地一口一口把糊糊喂了她吃下去,这才把吃饱睡着了的人送到张阿福手里,拉起张小宝张小弟去灶房,准备给他们做点吃的。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又犯了一个BUG,改了下。

    ☆27、关于未来

    夏季太阳已经毒了起来,地里种了好几样菜,上午要浇一次水,太阳落山时要浇一次水。

    还好那道流到田里的自山上流下的水够水田用,要不水田都要挑水,在刘三娘病着,张阿福也只能当半个人用的现在,张小碗真是不知道要如何是好。

    而这天她下午去浇水,发现说带着小弟去后山捡柴的张小宝带着张小弟在给菜地浇水,菜地旁边两小捆柴禾放在那。

    张小碗当即就抬起头看天,眨了眨眼,把眼里的酸涩眨掉。

    好几里地,小孩怕是走得很是辛苦。

    “大姐,大姐……”张小弟见着张小碗了就扑了过来,张小宝见着张小碗也叫了声“大姐”,瘦小的人穿着张小碗给他做的青布小衫,抿着薄薄的嘴有点羞涩地笑了一下,又低下头,认真地一个坑一个坑地小心地浇着水。

    水不多不少,跟张小碗前几次浇的量一样。

    这时张小碗才彻底明白过来,为什么前几次张小宝非要跟着她过来了,说是跟着她过来到这山边玩,她干活的时候他却牵着张小宝一路看着,并不去玩,也不去捡柴,原来为的是这么一遭。

    水桶很重,张小宝每次提的水只有一点点,很快水就浇完了,他拿了木桶往小溪边走,张小碗沉默地站在当地看着他双手拿着木桶走了过去,又双手提着木桶踉踉跄跄地回过来了。

    她心疼得厉害,就像心被刀子一刀一刀狠狠地割着一样,但她没过去帮。

    她知道她可以帮得了他省了这一时的辛苦,但这样却帮不了他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而她能做的是养壮他的身体,让他不会拥有张阿福一样的身体,不让他成为一个像张阿福一样的人。

    或许这样,她的弟弟以后就不会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成为一个养不起妻儿子女的人。

    所以她只能看着,哪怕心如刀割般疼痛。

    **************

    晚上回去的时候,张小宝背了满背的柴禾,张小碗把张小弟背在背上,领着她的这两个弟弟回家。

    到了家,张阿福和刘三娘正在喂张小妹米糊糊,目光柔和,手劲轻柔。

    这两夫妻,似乎格外疼爱之来之不易的小孩。

    张小碗进来看了他们一眼,刘三娘眼皮都没有抬,头

    还更低了一点,只有张阿福跟她打了一声招呼,说了句:“回来了啊,闺女。”

    张小碗“嗯”了一声,道,“回来了。”

    张阿福朝她笑了一下。

    张小碗顿了顿,见他们没什么话要说,她看了两人几眼,也就没再说什么就转身走了。

    她知道自那天那翻话后起,刘三娘就开始生她的气了。

    她不知道的是刘三娘生的是哪门子气,忙忙碌碌的张小碗没那力气揣度,她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不停的活要干,她哪来的心力去猜?

    带着两个小孩进了厨房,张小碗首先烧了开水,给张小宝张小弟一人一个鸡蛋冲了一碗鸡蛋水,让他们喝下。

    她煮了糙米粥,放了点腊肉,煮好后,给两个孩子一人一大碗,肉也尽量往他们碗里挑,她自己也喝了两大碗,剩下的装了碗给家里那两大人送去。

    刘三娘对张小碗端来的吃食是不挑的,有多少就吃多少,没一句话要说,张阿福也如是。

    从他们的态度里,张小碗也看得出他们并不是不要她,所以也就随得刘三娘怎么想去了,她没想过要过这便宜父母有多深厚的感情,对她来说,养活这两个听话懂事的弟弟要比很多事要重要得多去了。

    她顾不了太多,也就只顾得了能顾得了的。

    大山里的事,这段时间梧桐村的人也没人去了,因为有两个村民进了深山就没回来过,这阵子里长找了人去寻了好几趟,又丢了一个人,于是,那大山又成了忌讳,没人再去了。

    张小碗因家里的事一直没再去过,又加之不是她家出的头,这时她当初的慎重算是有点先见之明,谁也没觉得这事与他们家有关。

    想来当初要是张家出面在村子里的人面前邀了功,现在出了好几条人命,哪怕刘三娘已有了刘二郎撑腰,怕是也会跟村民的关系恶化,而朱家是大户,加之朱大田把话说清楚了,深山进不得这事他也是说明白了的,所以死了人的那几家就算想找他的麻烦,也真没谁敢去踢他家的门。

    门户大,氏族人多的好处就显出来了,想找这样的人家的麻烦不是容易的事。

    而现在相当于跟本家完全没有了关系的他们家,能说得上的亲戚,也让别人高看一眼的亲戚,也就是远在天边的刘二郎了。

    但对于刘二郎,张小碗心底深处的想法是根本

    没想过依托过他啥,她知道自来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最能靠得住的,也就是一个自己了,所以想要过得好,自己替自己谋划才是最好的出路。

    而他们家跟村子里的村民的关系不至于需要多好,要好的有那么一两家就好,现在朱家跟他们家的关系就很不错了。

    其它的,则表面上过得去就成。

    她那爹在村子里原先本就没谁看得起,现在有了个刘二郎,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现在这来往的关系,张小碗觉得得把握个度,要让村里人觉得他们家跟以前不一样了,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又觉得他们家好打交道得很,这样的话,以后有个什么事,也能行个方便,而不是会替他们添麻烦。

    张小碗的打算是从长远来看的,她也根本没想过能去城里生活,去城里能干嘛?真像穿越那样开商铺卖针线养活一家然后成为富商吗?

    现在此她呆的这个乡下,就是因为穷,女娃子要干活,女人也得去田地干活,所以才能抛头露脸,因为贫民本就不是什么体面的人,讲究跟她们没关系,因为活不活得下都成问题。

    说白了,就是没身份的人,自然什么都讲究不了,也没人跟他们讲究。

    可城里应该是不一样的吧?就算是镇里,客栈老板娘也只得在厨干活,前堂都是掌柜的一个人在跑腿,老板娘根本不进前堂,除了早间晚间没人的时候打扫的时候才会去扫地收拾。

    上次去拿苗子,老板娘跟厨娘聊天时,给老板娘正在择菜洗菜的张小碗还听到了一事,老板娘说镇上有个嫁去县里当布店老板娘的妇人,当初还是镇子里最出名的美人,就因为去了前面的布店走了一下,被一个男人碰了下手就被休回了家,前几日正投了河。

    老板娘说完,还长叹了口气,苦笑着跟厨娘说,“掌柜的跟我说,这事还是要注意些的,以后前头的事也不许我忙了,得挤出钱来请个小二哥。”

    张小碗当时听了,就对城里根本没什么想法了。

    她是个擅长往远处想,深处想的人,别说现在的张家根本没钱进得了城,就算进了,张阿福根本不顶事,一个家连个出头的男人都没有,背后的她就算有点能耐,能绣出朵花出来,但这花要怎么卖得出去?

    至于说绣活好,不要愁卖不出去,得不了钱——这种事,对张小碗这个商人来说,那是信都根本不想信的事。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行规的,你要是身后没底气,没点背景,你卖得了第一次货,那可能就卖不了第二次,也许也可能卖得了第三次第四次,可有一天,等你挣的钱是别人达不到的,有人眼红了,后果就来了。

    而结果也往往就是你卖得越好下场越惨,因为你要是风光了,到时候有得是业内人士会堵你这条断他们路的路,所以你最好祈求菩萨能保佑你靠着这先挣的钱能养活你们一家人一辈子吧。

    所以,生性谨慎的张小碗思来想去,只能先拿这梧桐村当根底,也许有朝一日她在这个朝代活得久了,清楚这地块方更大的规则了,有相当的把握能找到别的活路,那到时候再找别的活路,而目前,她只能保守地在这个村子里挣扎着把家里的小孩先养好。

    她现在能清楚一些的地方就是这块小地方,她没有那么大的智慧能把手伸到更远的地方去。

    钱,粮食,衣物,先让这些变得不再是个大问题吧。

    那些美好的未来,她现在轻易不敢,也没那个本事展望。

    ☆28、陷阱

    这日子临到七月,盛暑的天气越发炎热,就算人坐在那一动不动也能热出一身汗出来,这时村里人那些比较好的水田都要缺水了,张小碗也是忧心忡忡,因为张家那两亩水田的水也快没了。

    山上流不出什么水下来了,可幸的是,小溪里的水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这时也没有枯竭之样,水田里的水稻应该不会有保不住之像。

    只是,还是得人力挑水。

    就当张小碗想着可能得有好长一段时间要把早晨晚间的时间都耗在田里地里时,刘三娘却能下地了,一下地她就带了张阿福去了田里干活。

    看到田里稻谷和地里菜苗的那欣欣向荣的长势,刘三娘足足愣了好长的一会。

    回过身来,张阿福朝她轻叹了口气,小声地讲,“别嫌闺女主意大,她也是为这个家好,你要想开一点。”

    刘三娘红了眼睛,好半晌张了口,说,“我不想她以后……,高枝不好攀我也明白,可至少……至少她不会像现在一样苦,我们家这样的出身,她再努力,也嫁不到更好的人。”

    张阿福像是明白她一样地又叹了口气,苦笑了一声,道,“是我不中用,连累了你们。”

    他这阵子心悸气短,干不了活,可小闺女才生下来,他又舍不得真这么死了,只能把重活压在大闺女的身上,又希望刘三娘不要生大闺女不懂她的心意的气,让两母女的相处比以前根本不说话的以前还差,一家人连说句话都不知要怎说。

    他心里其实很不好受,可不好受又怎样?还是得撑下去。

    **************

    张小碗没料到刘三娘就这么下了地干起了活,田里地里的事她交待清楚了就不用过去了,这时她也没空琢磨刘三娘是怎么想的,就当她是想清楚了。

    对此,她也没有太大感触,因为近在眼前的困境逼得她不得不想办法去挣点铜板,家里的钱这时已经不到三十个铜板了。

    刘三娘要是再病下去,她也就只能这么病下去了,因为没钱吃药了。

    穷人家生不起娇贵病,刘三娘要是一直躺在床上她也一句话也没有,但钱要是花完了,却不可能由她想办法给她弄药了。

    但刘三娘看起来不再像之前几个月那样昏头昏脑了,那晚张小碗从她手里讨钱去买小妹已经吃完了的精米,给钱时刘三娘数了好几遍铜板,张小

    碗当时看出了她的一点不对劲,但真没想到刘三娘振作得这么快,第二天就下了地。

    家里干活的主力又重新上阵,张小碗横了心,准备拿着在镇里铁匠铺花了八十个铜板做好的弓箭去大山那边。

    田里地里的事有了两夫妻,张小妹就给了张小宝和张小弟带着,家里的事算是都有个主,当晚凌晨,张小碗跟着商量好的朱家大叔就上了去大山的路。

    朱家大叔也是不得不去,因为朱大爹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了,无论是吃药,哪怕是死了,以后入葬都是要花钱的,朱大田家急需用钱,和张小碗家一样。

    先头本是朱大田打算铤而走险,按朱婶子的意思来问张小碗那大山里到底是哪些地方不能去的,而张小碗却闻言心动,打算跟他一起去。

    她先前还想让张小宝张小弟去管田里土里的事几天,她跟过去,而这时刘三娘却恰好地振作起来了,免了不少事。

    朱大田是个好猎手,张小碗上次见过他的猎术,加之她因为干活干出了力气,就擅自做了弓箭,打算跟他学。

    做弓箭的钱,是她跟客栈老板娘借的,张小碗说好了日子还她。

    因着借了钱,又想日后给小孩们每天加个鸡蛋,至少让他们每天能吃到两碗干饭,生存的压力逼得张小碗现在想学会捕猎,田里地里种出来的那些还不够家里吃,她是指望不了卖钱能买啥的,她只能想到靠着卖猎物得几个钱这个办法了。

    张小碗干了近三个多月的农活,这几个月里托运先前刘二郎给的银钱和买的粮食的福,她吃了相当好的一段时间,所以目前这小身板眼瞅着还是瘦,但瘦得有力气,比她先前来的那头一两个月强上太多了。

    而朱大田见她跟得上他的脚力,还不带喘气的,也着实小惊了一把,连连夸张小碗说你这个闺女可了不得。

    张小碗其实也不懂深山里的事,因为她根本没去过,她不知道为什么朱大田非要来问她的意见,但她知道很重要的几条,那就是第一在这种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只要眼看不清的地方,就不要涉足,尤其是在夏天,蛇虫最多的时候,根本就是不要靠近,免得打草惊蛇;第二就是不要往视界不开阔的地方去,这种地方容易成为动物的巢穴,如果是兔子窝还好,如果是攻击性动物的老穴,那后果也是不可收拾的。

    前两次摸地型的时候,她就是按这些来的。

    而深山不是谁都可以进,所以张小碗还是打算在山边边上转,哪怕朱大田说周边的免子野鸡已经被村里人抓得差不多了,就算有的也逃进了大山里头了,这也是前几次他们跟着进了深山的原因。

    张小碗没跟朱家大叔废话,也没解释什么,当天下午在视界好,没有太多树的地方选了几个地方,前后几里地,她让朱家大叔在每个选好的地方挖了几个陷阱,足够二米深的地洞里都插满了她削尖了尖头的小树桩,那树桩的尖头利得如果是人倒了进去,立马就能够一命呜呼。

    朱家大叔却困惑不已,因为铺盖在上的树枝太厚实,野鸡野兔都掉不下去,这不是个抓小动物的好陷阱,看着像野猪之类的这种重物的陷阱。

    但野猪哪有这么好抓的?它怎么可能跑到这种靠边的地方来?

    晚上睡觉的时候,张小碗削了一下午树尖的手抽搐不已,但最终结果是张小碗很满意的,第二天过来一看,五个陷阱里,有一个陷阱里掉了一只大概有好几十斤的野猪,猪皮相当厚实的野猪这时还没死透,还在顽强地时不时大力挣扎一下,弄得地洞里四处都是血,但此时它哼气的声音已经不大,看起来是已经快要歇气了。

    “大叔,这箭是这样握的吗?”朱大田瞪着眼珠着看着这神奇的野猪,张小碗这时偏过头问他她握箭的姿势对不对。

    赶路来的一路上,她其实试验过多少遍了,一路都在射着箭把握力道与准确度,现在只是再向朱大田这个老师确定一下。

    朱大田点了一下头,然后他就见到张小碗的箭就射了出去,直中了那只野猪的喉咙。

    那只不算大,但也不算太小的野猪一下子就断了气,大力抽搐了一下就不再挣扎了。

    朱大田口吃,“这,这……”

    “夜里有野猪叫,大叔应该听了不少次了吧?”张小碗趴到地上,把她的宝贝箭头拉了回来,随即爬起来转过头进着朱大田笑了笑,“夏天星光好,晚上如果有出来走动的野猪的话,怕是会朝光亮足的地方走,我想在敞亮的地方多挖个陷阱,运气好的话,总会遇上一只。”

    说完,把箭头上的血迹用树叶擦干,放到了背后,那平静的样子实在不像只是一个小姑娘。

    朱家大叔呆愣了一下回过了神,摇着头叹息说,“你这小姑娘啊,太不平常。”

    说归这样说,他脸上这时也没什么惊讶之色

    了,说后他就跪下了地朝野猪伸出了手,这时候成年汉子的力量就表现出来了,一只手就把野猪给拖了上来。

    “我们去水边,先剖了拿盐腌好,要不带回去后会有异味。”张小碗建议道,这是朱大田已经对她没有异议了,按她所说的办,两人把那差不多少四十公斤的野猪背到了小溪边,两人花了好长的一段时辰把猪给剖了,把猪大肠之类的能带走的都洗干净用带来的盐腌住,俩人一直忙到半夜,才把这只猪收拾好,也分好了各自的肉。

    看着用完了的本是满满的一罐的盐罐,朱大田看着这时张罗着煮骨头汤的张小碗,终于还是疑惑问出了声,“你这小闺女哪懂的这么多?”

    ☆29、人心肉做

    张小碗没回答,只是沉默地干着她的活。

    她忙个不停,朱大田也就不说话了。

    骨头汤加了两把带来的糙米,之后快要差不多的时候把洗好的野菜放进去,就是极好的一顿吃食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