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管家敛色,恭敬地问檀音:“对于这二人,侧夫人准备如何处理?”檀音没有立马决定,而是问:“以往府中可有类似的事发生?”
“有。”管家点头。
“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视情况打板子,打完赶去庄子做苦力。”
“当然,私下被吞那些东西需收回,并赔偿。”
要是赔不起,这一辈子就只能给侯府当苦力偿还了。
这还是比较友好的处理方法,若是简单粗暴些,就是直接移交官府。
听到要打板子又要发配出去,两人都安静了。
朱娘子脸色变幻,她一点儿也不怵檀音:“侧夫人,奴婢是夫人的人,您没有权力随意处置!”
所以这才是她的底气。
何况这世道就是如此,呆在一个油水丰厚的地方怎么样都会被下人捞点油水,这算是潜规则。
朱娘子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多过分,只不过是顺手拿点主子们看不上的东西。
檀音自然也清楚其中的弯绕,可惜她现在需要立威。
朱娘子撞刀口上来,就不能怪她了。
“随意处置?”
她不疾不徐道:“我想也是,你是姐姐的人,怎么处置不是我说了算。”
“既然如此,那就请侯爷过来。”
威胁她?
檀音冷笑。
话落谢循出现在门口,气质矜贵冷然:“在外就觉得喧闹,发生了何事?”
管家将前后发生的事一一告知,阐述客观,没有丝毫偏颇。
檀音问:“侯爷认为,他们该如何处置?”
谢循扫了眼地上的两人,语气冷峻:“库房的事交给了你,相关的事便由你处理,你想怎么处置便怎么处置。”
檀音:“那就各打二十板,赶去庄子上干活?”
“尚可。”
第132章
变天
对二人的处置,在府里上下掀起波澜,盖因在打板子那日,谢循下令全府的下人前去观看,以儆效尤。
其目的不仅是对下人们起到震慑的作用,还有为檀音立威的意思。
对这一点,檀音感到意外。
当然,库房中少东西的事不只是朱娘子和徐管事二人的错,还牵扯到其他的人,不过相比起二人,其他人的结果算得上是小惩。
毕竟檀音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管事都给处理了,这点道理她还是懂得。
至于朱娘子和徐管事两人的位置,自然有人顶上,毕竟这两个都是肥差,活少钱多事少,你干不了有的人是干。
檀音倒也没有明目张胆地塞人,而是根据大小管事的资历,经验以及大致性格接替两人的位置。
其中接替朱娘子管教下人的是侯府的刘妈妈,年纪比朱娘子略长几岁,平日里在丫鬟里的口碑不错。
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与朱娘子不和。
二人的过节往深了说已经有近十年了,除却早年的一些小摩擦,大的还是因为几年前的提拔。
原本负责管教丫鬟的差事是要给刘妈妈的,结果朱娘子横插一脚,跑去正院不知说了什么,于是将其截胡了。
而徐管事的差事,檀音则是让管家安排了合适的人选,年龄不是问题,最重要的必须手脚干净,不得偷奸耍滑,再出现徐管事这样的事情了。
檀音的目的很简单,既然现在库房由她打理,她就必须打理好,绝不允许发生类似的纰漏,同时还要提防一些人故意制造麻烦。
经此一事,众人意识到,侯府的天怕是要变了。
先前他们认为檀音性子和善,对下人好,年纪小威严不足,久而久之,就让他们产生了檀音软弱好说话的印象。
即便檀音接手了库房,府里的大小管事也没有放在心上,认为只要一切照旧,就算出了一些事檀音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谁能想到檀音会花费大把精力将过往所有名册进行对照,揪出了许多问题,并杀鸡儆猴。
之后的几天,库房的事逐渐步入正轨,檀音抓放有度,小错小疏忽她可以不计较,大错上她按府规处置。
接着檀音又收到了三太太的邀请,说是商讨一下月底家宴的事。
家宴是谢家的传统,通常设在月底,三房的人共同聚在一起用膳,只要不是不在京城,便都会出席。
尤其是设了东西院后,几房的来往大大减少,便更加重视每月月底的家宴了。
从前是由大房办,宋姝华负责,近一年来便是由她和三太太共同操办,再慢慢的近几个月便是由二太太和三太太在操办。
如今三太太会主动邀请檀音商讨,也是她没想到的。
对下人吩咐完关于家宴的一系列安排,三太太揉了揉眉眼,又重新打起精神来。
目光看向一旁的檀音,她长舒一口气道:“这家宴啊,听上去简简单单,实则里面的弯弯绕绕、门门道道多了去了。”
“就拿膳食单来说,除了固定的那几道菜以外,还需要根据每月季节、气候的变化来调整,最好每月都要有时新菜式.........”
三太太说得口干舌燥,眉宇间却不见丝毫的烦躁,显然这事虽然需要费心,但对她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因而眼中透着几分闲适。
喝了一口热茶,她理了理宽大的袖子,对檀音说:“你年纪轻,经事少,很多你都不懂,只能慢慢听慢慢学,多听多学就是了。”
听出她语气里的自得,檀音心里没什么不满,赞同颔首:“三太太说的是,这些事还轮不到我操持,我只管在一旁认真学,还望三太太莫要嫌我笨。”
三太太是长辈,她也未必是真心喜欢檀音跟她携手操办,但只要她表现出友好态度就足够了。
闻言三太太含笑:“过奖了,既然答应了迹临带上你,我就不会食言,这几日你跟着我,若有不懂的只管问我。”
原先三太太是纳闷又不快的,她堂堂谢家的三太太,操持家宴已经够累了,凭什么要带上一个什么都不懂晚辈侧室?这不平白无故地让她自降身份吗?
现在她倒是回味过来了。
东院不管西院的事,西院也管不到东院,这段时间东院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她自然有所耳闻,觉得难以置信的同时又觉得不意外。
难道栖华苑那位快不行了?不然她想不出别的理由。
当初见到檀音的第一眼时她就觉得宋姝华是个蠢人,天下女子这么多,宋家也有不少女儿,偏偏找了个颜色最好的。
哪个男人不爱美人?何况还是这么个天姿国色的,瞧瞧现在大侄子如珠似宝地宠着,就不知道她有没有后悔?
当然这些可与他们三房干系不大,小女儿和人家玩得好,未来不管怎样对他们都是有利的。
从三太太的院子出来,迎面而来一阵寒风,吹得人直哆嗦。
幸好檀音来时带了暖手袋以及大氅,用的料子都是从在行宫时谢循打的猎物身上的取下的皮毛。
经过特殊处理,皮毛上没有任何异味,制成的衣物极其保暖。
小点的皮毛制成了暖手套、披肩、暖耳、护膝,大些的则制成了大氅、斗篷等。
檀音女工不错,亲手做了几件送给关系亲近的人,另外的交给绣娘,做好后送给了其他人。
荣寿堂。
大太太和李嬷嬷都收到了檀音送来的冬日保暖物件儿,护膝和披肩。
和别人的不同,大太太信佛礼佛,平日基本上食素,檀音自然不可能触霉头,送猎物皮毛制成的物件,否则那是对大太太的不尊重和对佛祖的不敬。
由天蚕丝和棉花制成的物件,虽不如皮毛柔软,却依旧很保暖,正适合大太太。
东西虽小,不贵重,但心意在,已经超过了这份礼的重量。
大太太显然对这份花了心思的礼物很满意,吩咐李嬷嬷多加注意府里的动静,不要让不长眼的糊弄了檀音。
第133章
羊肉烩面
中旬过后,进入下旬,京城彻底进入了寒冬。
侯府树林多,檀音的小院后面一片海棠树,春日海棠花盛开的季节打开窗子便能一眼望见,这也是‘观棠院’这个名字的由来。
如今正值冬日,海棠树萧瑟,绿叶不见,只剩光秃秃的树枝,北风一吹,吱吱呀呀,发出悲怆的声调。
年底各家各户都很忙,男人们忙着朝中各项事务的收尾,女人们忙着置办冬日里的各种东西。
衣食住行,除却自己的,还有丈夫、孩子们的,忙活下来不比男人轻松。
谢循身为朝中大臣,诸多事宜皆需他过目和做决定,虽说今年他有意放权给年轻天子,但各种大事仍不能随手丢开,需要和皇帝一同商讨,因而最近每日归府的时间都比往常晚了许多。
今日原是休沐,内阁却出了点插曲,一干人不得照常从家中赶来,忙活一天结束后才各自家去。
谢循从烧着地暖的内阁办事处出来,天色渐晚,寒风凛冽。
长风及时给他披上氅衣,静候一旁。
马夫驾着马车赶来,载着二人朝内阁的大门前去。
由于是在内阁的地界,还未到外头的街上,因而驾车的速度不快,和腿脚的速度不相上下。
寒风中传来过路人的对话:“这鬼天气太冷了,就适合呆在家里不出门。”
“你先回去?我要去一趟‘老七面馆’,他家羊肉烩面配上隔壁家的甜酒一绝,我家娘子最爱吃了,我给她带一份回去。”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也带一份回去给我家晚娘,再给我闺女带两串糖葫芦.........”
“...........”
清晰的对话传入马车中,谢循开口:“去老七面馆。”
于是等那二人赶到老七面馆时店家已经打烊了,因为今日的最后两份羊肉烩面已经卖完了。
-
冬日柿子最喜人,挂在光秃秃的柿子树上像一个个火红的灯笼。
侯府有几颗柿子树,到了时节管家会让人摘下,送往各个院子,观棠院也得了一筐。
不过柿子性凉,不宜多吃,檀音也不大爱吃,留下几个便分给了下人。
屋子里烧着炭火,暖烘烘的,银环坐在小板凳上啃着硬柿子,脸颊被火烤得红扑扑。
“主子,奴婢听她们说可能过几天会下雪,不知道侯府下下雪后是什么样的?”
银连给火盆添了两块炭,“放心吧,冻不着你,也饿不着你,到时你就躲在屋子里好好赏雪景。”
银环咔嚓啃了一口,含糊不清道:“雪有什么好看,下着雪吃锅子才是最高兴的事!”
锅子是大齐很普遍的一种吃法,尤其在冬日极受欢迎,只需要准备素材荤菜和汤料,过程简单,寻常百姓也能吃的起。
说到锅子,伏案练字的檀音抬头:“你说的不错,有空去跟厨房说一声,备好食材,若是过几日下了雪,咱们就煮锅子吃。”
她仍旧不喜油腻之物,但偶尔吃一次也不排斥。
银环高兴地往外走:“奴婢现在就让人去说,免得待会儿忘了!”
她起身的动作大,身下的小板凳被她掀翻了。
银连无奈,伸手扶正好,“主子您就纵着她吧,小心她尾巴翘上了天。”
檀音斜她一眼:“纵容她最多不是你?”
银连难得讪笑。
“略略略。”银环回头朝她耍鬼脸。
她出去后,檀音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在屋子里走动,问银连:“你呢?准备何时回家一趟?”
和是孤儿的银环不同,银连还有家人,并且就在京城底下的一个县里的一个村子,每年临近年底,她都会回家一趟,今年亦不例外。
银连手上打着络子,“若是明日天气好,奴婢打算明日回去,后日再回来。”
“不多住几日?”
她摇头:“不了,奴婢不想离您太久,何况奴婢的哥嫂也不会高兴,奴婢懒得受他们的气。”
银连生在一户寻常百姓家,父母健在,有几亩田,按理说靠着这些田地一家人也能过得很好,可惜银连家有很多小孩。
她爹娘统共生了五子两女,银连排第三,最小的今年十岁,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加上银连爹娘和众多人家一样,重男轻女,所以在银环五岁那年以十两银子卖给了宋家。
银连的原名叫大丫,到了檀音身边才改的,她和家里没有断亲,但关系也一般。
她拎得清,一年顶多回家个两回,到时支点银子给她爹娘就当是全了孝心,其余时候不会提家人。
银连家的事檀音也清楚,见状没有再多言,或许她们主仆三人都是六亲缘浅的人。
“好,我让人给你留一辆马车,还缺什么和我说,我让人给你安排。”
以前她受制于人,给不了银连什么帮助,如今不一样了,她自然要银连风风光光地回去。
银连感激:“奴婢谢过主子了。”
檀音:“你我之间就不要这么客气了。”
说着话,银环从外面回来,“主子,侯爷回来了!”
话音刚落,门口多了一串脚步声。
谢循进屋后脱了身上的氅衣,交给下人,身后的小厮站在屋外,将手上的东西交给银连。
银连明白这又是侯爷回府路上买给主子的,她已经习惯了。
羊肉烩面的香味很浓,还未打开食盒檀音就闻到了,她眨了眨眼目光看向食盒:“好香!”
“侯爷您带了什么回来?”
谢循没有回答,让她自己瞧瞧。
打开食盒,热气腾腾的香味冲鼻,檀音眸光一亮:“羊烩面!”
除了两碗羊肉烩面,还有一小坛看不出是什么的酒。
谢循:“有些凉了,让人热一热,还有这壶酒。”
银连端着东西去了茶水间,只是热东西不需要大老远送去厨房,用炉子加热一下便好了。
很快甜酒和面都热好了,烩面没有坨,依旧根根分明,盛在碗里撒了新鲜的葱花,看上令人食指大动。
吃了口面条,又喝了口甜酒,檀音眼前一亮。
两种不同的味道在口腔里碰撞,别有一番滋味,吃得人浑身暖洋洋。
她吃着面,谢循也没有闲着,姿态从容优雅地动筷尝了口。
“味道如何?”见她鼻尖冒汗,他拿起帕子给她擦了擦。
檀音点头,“这羊肉很嫩,没有膻腥味,汤很鲜,妾身很喜欢。”
又尝了口杯中的酒,她笑着说:“甜酒也是,配上面正正好。”
她一张脸粉白,表情生动,隔着碗里袅袅升起的水汽,明媚又缱绻。
不知从何时起,谢循当值归来,都是直奔观棠院,偶尔还会带回来些吃的,味道都不错。
檀音很喜欢这种感觉。
第13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