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是神化吗?现在继续论证20亿不可能,是不是已经有点心虚了?保罗搓了搓脸,又把页面切到了票房初报的页面上,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20分,实际上票房最终的区间已经是基本确定,最后经过修正的具体数字一般误差不出100万美元,而现在,即使可能还有一些影院没有上报本日最后一轮放映,但数量应该也不会太多,《阿凡达》最后的票房应该不会低于2700万,能不能破2800万就还要看最后的修正。和首日的3000万比,2800万不过是6%的跌幅……对保罗这样的票房专家来说,他已经不可能再咬死‘20亿是在做梦’了,今天的6%跌幅,甚至比平时的逆跌幅还要可怕,要知道,这可是在圣诞节当天啊……
“零跌幅……逆跌幅……”摇了摇头,保罗用有些自嘲的语气念起了这几个单词,他摇了摇头,重新设计了一下参数,跑了一下函数,然后深吸了一口气,把数字复制到了文档里,重新地撰写起了内部邮件,“各位,圣诞佳节快乐,这是来自媒体分析官的提醒,《阿凡达》的周五报收起码在2700万左右,也许明天甚至会形成对上周六的逆跌,或者,让我们更大胆一点——也许会完成对首映日的逆跌。”
打到这里,保罗脸上出现了一个苦相,他轻声地自言自语了起来,“如果你可以看到这张Bigger
Picture的话,你会发现这样的论断并非毫无根据……”
虽然《阿凡达》上映到目前才拿到了数亿的票房,甚至连10亿大关都未迈过,但保罗相信大部分曾嘲笑过珍妮弗狂言的人们,现在对《阿凡达》的好消息都会有一种排斥的心理,因为他自己就是如此,虽然他并没有嘲笑珍妮弗什么,而是始终履行自己分析师的职责,对外发布预测报告,对内提醒客户进行股票投资,但保罗不能欺骗自己,当他在半个月前看到新闻报道的时候,他的确是对珍妮弗的说法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嘲笑的心理,而现在,《阿凡达》创造的每一个奇迹都让他感到脸上火辣辣的,而亲手撰写报告,把自己在上周发布的预测全盘推翻的感觉,更是只能用谁写谁知道来形容了……
叹了口气,他继续在键盘上敲打了起来,“理由如下:按照往年的25日、26日票房对比,大盘在这两天是持续上扬,大量圣诞节没有观影的观众会在26日走进电影院,而在上周的出色表现之后,《阿凡达》的排片占有极大的优势,它的票房再度上扬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事实。而如果按照如今的票房曲线来预测的话,参照电影应该选取《泰坦尼克号》,在两部电影间隔的11年间,还没有第三部电影和它们一样,有如此稳健的走势,而以《泰》为参照的话,本片的最终票房有可能去到7亿,8亿,甚至还有微小的可能上到9亿,总之,这部电影有很大的可能创造新的本土票房记录,不过,即使本片达到9亿票房,计算通货膨胀和票价差异、预算差别,本片的观影人数以及盈利规模都未必能和《泰坦尼克》比较,而全球能否达到20亿,还需要等到稍后,本周五海外票房汇总报告被提交后,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但就目前的观众口碑来看……”
他稍微停了一下,又离开了报告页面,前往IMDB查看最新的观众分数和影评,然而,当保罗来到页面中以后,他不可避免地先扫了页面中部一眼,当他看到了最新一条帖子的消息以后,保罗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了过去。
“《阿凡达》在中国影市创造历史,首日票房500万美元,这也是中国影市单日大盘的最高值。”
中国的首日也已经出来了吗……
飞快地点进了这条帖子里,这个对平常人来说也许不值一顾的帖子,对于做数据的保罗来说却像是最好的咖啡,让他的睡意顿时不翼而飞,心脏噗通噗通地跳了起来:500万美元?中国的单日大盘什么时候这么高了?当然了,这是周末,不过,即使是周末的500万……
对于美国的票房市场来说,工作日和节假日大约是均分天下,每年大致占据170日的节假日可以生产出50亿左右的票房,在几个好的周末,单日大盘可以上亿,一般的话也有个5000万左右,和大约95—100亿的票房来说,一个好的单日大概就相当于年票房的百分之一,不过对《阿凡达》这部3D电影来说,并不能这么计算,保罗现在也大概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的票房是长线平稳的走势了——3D设备终究是有限的,观众们更偏向于等待,而不是屈就于2D,所以《阿凡达》带动不了大盘上涨太多,他一天也就是两千多万,这个圣诞周的大盘几乎都在三四千万左右徘徊。
——而用这个比例去套的话,中国市场2009年的票房容量最高值岂不是要到达10亿美元了?而仅仅是在2008年,记得中国的全年票房总量才是……
飞快地查询了一下资料,保罗肯定自己没有记错:中国2008年的票房总额是6亿美元不到一些,而今年的票房总额则还未统计出来,估计得到1月份才能看到确切的资料了。
一年时间,接近翻倍的成长速度,即使他的预估相当乐观,这也已经足够能说明问题了,保罗现在越来越明白珍妮弗为什么说那句话了,可能从感性上,人们真的很难相信中国的各方面都会腾飞得如此迅速,文化产业甚至能形成这种爆发式发展的态势,但从数据来看,一切几乎无可辩驳,这想法再荒谬它都是真的: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中国将在1到2年内超过英国,在4到6年内发展成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甚至……甚至……
想到中国的13亿人口,保罗的手指都在轻轻地颤抖,但他不能否认这个可能……仅从每年的票房总量来说,中国有可能在10到15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而这个雪球会滚得多大,中国会把美国拉下得多远,这还真不好说……
一直以来,虽然对于总统以及政客们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十分熟悉,但保罗始终觉得这和他的生活距离很远,但现在,当他面对自己推测出的事实时,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如此关注地球另一端的那个国家了,并不是他们真的都以为战争近在咫尺,没有从冷战思维中摆脱出来,而是……而是……
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保罗真正地体会到了这种被威胁,被追上的感觉,他早已习惯了北美市场在全球独占三分之一份额,把第二名远远地抛在身后的事实,即使只是考虑到在若干年后有这样的可能,只是意识到这一代,他都有种心脏紧缩,极为不愉快的生理反应——这一切只是在那么的不可接受,美国当然应该在所有大领域都是世界第一,这个真理本来应该是不可动摇,而意识到它也许即将动摇,即将发生改变,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一点让保罗甚至隐约痛恨起了自己的无能。
不过,从光明的一面看,即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票房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占据大份额的也应该还是好莱坞出产的美国影片,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电影市场肯定还是要逐步放开,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电影依然还是世界第一——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保罗的心情恢复了不少,他回到了Page页面里,快速地完成了自己的预测,“而从海外市场的热烈反应来看,不排除其创造历史,进入20亿区间的可能性。”
略事休息之后,看到日本的首日还未出来,而日本粉丝也没有和中国那位叫做BabyJen网友一样,热情地把新闻翻译成英语放到珍妮弗的粉丝论坛里,保罗便再度打开文档,思考了一会儿,拟定了标题。
《成长中的中国市场,也许是未来的世界第二?》
——经过权衡,他还是没有抛出世界第一的观点,那对保罗自己来说,都显得有些太激进了。
……
虽然都是好莱坞的从业人员,但各自的专业,也决定了他们的视野有多么的不同,在保罗兴奋地查阅着资料,建立着一个又一个的数学模型,分析着未来20年世界票房的局势,不知不觉就熬了一夜的同时,12月26日的清晨,许多个体力已经不再允许熬夜的中老年人都早早地爬起了身子,打开电脑,搜索起了昨晚的票房新闻。
“J·J、J·J!J·J!J·J!”
在有些混乱的画面中,上百名东亚女性和少量的男性整齐地排列成了两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应援物品,在人流量不小的机场出入口,整齐划一地呼喊了起来,而随着局势的变化,口号很快变成了兴奋的尖叫,在一群保镖的护送下,镜头远处,一个银发老年人和金发女性在人群中穿了过去,而画外音正快速地解说着什么——虽然听不懂日语,可罗伯特也能猜到旁白多半是在介绍这一次《阿凡达》剧组到达东京激起了多大的轰动,而之后还有一些满面兴奋,接受采访的日本少女,表达着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期待,以及对于‘jiejie’的喜欢。
“首日拿下360万美元,《阿凡达》在日本创造佳绩,有望挑战《泰坦尼克号》在日本取得的累计票房第二名成绩。”
——又瞥了这行英文标题一眼,罗伯特关掉了Youtube页面,打开一个隐秘的抽屉,拿起一根烟叼在嘴角,浑身上下摸打火机,又拉开了好几个抽屉到处翻找,最终,早已戒烟的他还是放弃了来一根的念头,惆怅无限地叹了一口气,打开了Box
Office
Mojo的页面,起了它新发表的新闻:理所当然,围绕着在这两个国家取得的票房佳绩——在中国甚至只能用票房奇迹来形容——网站连夜发布了好几篇报道,而在报道中,那些善变的分析师、媒体人和权威人士,仿佛都已经忘记了自己前段时间对于《阿凡达》的看衰,对于20亿论的嘲笑,而是争先恐后地表示,《阿凡达》的票房‘没有上限,不可估量,非常看好能越过20亿’。
是啊,在上映第二周的现在,还有人疑惑这一点吗?也许20亿与否还有疑义,但起码15亿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了——英国、法国、德国,欧洲这三大票仓的周五票房都已经出来了,和美国这边一样,与上周相比,几乎都是极小的跌幅,可以用零跌来形容,而在一些相对的票房小国,更有和日本、中国这样,开画就已经走到不可思议的高位,经过周一到周四小跌幅的调整,在周五骤然升到更高的位置——干脆就直接逆跌了……
按照这个趋势,最终英、法、德、日,各贡献1亿量级的票房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乐观一点都可以直接奔着1.5亿去预测了,这四个国家就是6亿,还有现在单日就高开出了500万美元,潜力根本无法预估的中国,哪怕也估算个1亿吧,7亿,还有俄罗斯这个表现非常抢眼,也有极大可能飙上1亿的大国,8亿,其余的长尾国家攻击在一起,就算5亿好不好(极大低估),13亿,国内票房取预估低值,7亿,20亿这是随便都有,怎么都有的啊!——20亿!这可是20亿啊!
20亿是个什么概念?
今年海外票房排名第二的华纳是19亿,福克斯在《阿凡达》的帮助下,在2009年应该可以拿到22亿以上的数字,这已经是全年在100多个市场的全部数值了——这个数,《阿凡达》一部电影就能全扛下来。
20亿就意味着超越《泰坦尼克号》2亿,正式把一部电影所能达到的票房高度推到了2字头。
20亿就意味着《阿凡达》注定将载入史册,成为史上投资最大、票房最高,利润最丰厚,最有划时代意义,把世界电影带入3D时代的神座丰碑。
20亿……20亿就意味着起码40亿,甚至可以轻松做到100亿、200亿的后续和周边市场,意味着福克斯的片库里又多了一座金矿……
20亿……20亿……
“如果我说,上一次我这么恳切地说服另一个人参与到项目里去的时候,我的对面坐着的是切萨雷,而我们在谈论的项目是《恋恋笔记本》和《恶魔穿着Prada》呢?鲍勃,我的话是不是就突然多了一些说服力了?”
“女人是直觉的动物,我尤其是,我选择听从了尖叫的直觉——而你也看到结果了。”
“鲍勃,如果我不是真的相信《阿凡达》的前景,我为什么会参演,为什么要带资入局?我为什么会来说服你抢过这个项目呢?”
也许是因为他天赋异禀,也许是因为这个推算对他的刺激实在太大,3年或是4年前,珍妮弗·杰弗森和他的对话再一次清楚地出现在了罗伯特的脑海中,他甚至还记得珍妮弗当时的语气,那种急迫的、恳求的、说服的语气,她是真的非常看好这部电影,也非常地想要迪士尼投资,甚至应该也是非常有把握从环球手里,把这个项目给抢过来的。
而他呢?他当时的回复是什么?‘迪士尼系实际上已经在这个项目里占据一席之地了’?是啊,其实这句话也不无道理,大梦占的20%也等于是迪士尼的10%,迪士尼已经在这个盘子里占据了一份,足以让环球和派拉蒙等羡慕不已了。尤其是曾得到过这个项目,之后却因为投资太高而放弃的环球,现在管理层搞不好都得准备辞职信了。
然而……然而……
这可是20亿——甚至是30亿啊!
虽然还是觉得单部30亿实在是超出想象,但现在,罗伯特无论如何也不敢再忽视珍妮弗的话了,4年前他自以为是了一次,而现在,《阿凡达》的20亿票房预期就像是无数把小刀,反复不断地在4年前的那个决定上攒刺,只要想到他居然无视了珍妮弗让他拿下《阿凡达》的恳求,甚至用牵强的‘现金补足’作为借口……
即使是在自家的书房里,罗伯特也很少这样情绪外露了:想到动情的地方,他低低地呻吟一声,轻轻地用额头撞击起了坚实的红木桌面,发出了‘叩、叩、叩’的沉闷声响……
……
“纵观这部电影的全球曲线,首周都不是票房的高点,这完全说明了其口碑型电影的本质,在首周末的观影以后,经过数天的酝酿,观影人次在次周甚至不降反升,这几乎是81个国家共同的特点,这也说明了世界观众对于3D电影、视觉奇观的渴求。”
正当罗伯特惩罚着自己的时候,派拉蒙的布拉德·格雷也正享用着他的早餐,他抖了抖报纸,心情不错的啜饮了一口咖啡:对于珍妮弗·杰弗森和她的团队,他的信心甚至比他们自己都足,这一次准确预言《阿凡达》之后,珍妮弗作为制片人、投资人的地位必将再上一层楼,而得益于他的明智投资,现在,他也有来自大梦的支持了——做大梦的朋友,可比做大梦的敌人要舒服上许多。
“呵呵,”杰夫·罗宾诺夫从浴缸里翻身爬了出来,今天他泡澡的时间不久,因为没有什么紧张的情绪需要舒缓,恰恰相反,他现在对《代号Shero》已经充满了期待。“——这一回,我可以等着比克斯给我打电话了吧……”
在之前的背锅之争里,比克斯已经成功地让杰夫背上了‘和大梦合作’之锅,现在,当这口黑锅成为皇冠以后,他想要抢回来……虽然杰夫还是必须得配合,但起码,他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了——这会儿他甚至有种感觉,《代号Shero》以及与珍妮弗的交情,会成为他争夺华纳娱乐总裁之位的一大资本……
“20亿!”迈克尔·林顿摇了摇头,哂笑着说,“太夸张了,媒体总是这样,为了点击,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话虽如此,当他艳羡又妒忌地看过了阿凡达截止到12月25日的全球票房——7亿,8天7.2亿——之后,迈克尔还是按下了手机通话键。
“重启和大梦的《蜘蛛侠》谈判吧。”他吩咐地说道,“具体条件可以慢慢商量,但要记得往媒体放风。”
如果不乘现在埋下一手,万一票房真的过了20亿呢?到那时候,其余五大都有自己的‘大梦项目’,就只有索尼没有——这怎么行?
“没有《阿凡达》,有《速度与激情》也不错……”虽然在罗伯特的想象中,环球的亚当·弗格森应该是焦头烂额,但和所有人想得都不一样,亚当现在的心情颇为不错,他很轻松地就安抚住了心中微微的酸涩,嘴角甚至是有些向上翘的冲动:《阿凡达》之所以离开环球,和他的关系不大,是母公司维亚康姆的决定,现在感到难受的完全应该另有其人,而亚当该考虑的,则是怎么把这个事实散布出去,让股东们知道这是维亚康姆数名董事和总裁的联合决定。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弱点》和《拆弹部队》下周将会继续受到《阿凡达》的挤压,但好在这几部电影对放映设备都没有要求,还是能在2D屏幕上找到喘息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本片的海外票房最大的增长点,也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应该来自于北京,”他继续起了更详细的报道和分析,“中国是个什么都在建设中的国家,3D影院绝不如美国普及,可以推断,大部分观众看的都是2D版本,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生产出了500万美元的票房,这不但意味着《阿凡达》的魅力,也意味着中国观众对于视觉奇观的追捧,以及这个市场的真正容量——也许《阿凡达》会成为中国第一部本土票房破亿美元的电影。而这一点让人极为兴奋——北京在过去的一年里展现了让人吃惊的高成长性,他们的全年票房在08—09年几乎翻了一番,按照这个模式简单估算,它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应该只是时间的问题……”
“北京、北京、北京……”亚当不以为意地放下了报纸,对于这篇报道,他并不是那么的重视:一个之前最高票房也就是数千万美元,甚至很少超过五千万,最后好莱坞拿到手的仅仅只有数百万美元的市场,媒体把‘中国威胁论’说破天他都不会信的,想要让他重视,很简单啊,先让他看到钱呗。“珍妮弗·杰弗森是中国的全民偶像,这一次又是亲自过去参加首映,首日不爆才怪,呵呵,破亿……等它真的破了再说吧。在中国市场,破亿,哪有那么简单……”
……
“抱歉,目前团票场次已经全满了。”在拒绝理由框里机械地黏贴了这句话,珍宝贝按下发送键,无奈地切回了Q群里,“要不咱们还是暂时设置成不允许任何人加群吧,这样下去根本没法弄,我才上线多久啊,就来了十多个加群的,全都在问票。”
“支持!”
“支持!”
“支持!”
“可那样的话看了电影想要入群的粉丝不就也进不来了吗?”
“贴吧里发个公告说一下吧,等《阿凡达》下档以后再开放加人了,现在进来的到底是粉丝还是黄牛根本都说不清。”
贴吧北京群里的成员们众说纷纭,七嘴八舌间很快就把办法给定了下来,珍宝贝又在管理群里喊了一声,在线的地区粉丝群都各自去传达精神了,不少地方群的群主也都是借机又骄傲、又烦恼地抱怨了起来。
“靠!早知道这么热,咱们就多团一些,然后打包全卖给黄牛算了,一张票能赚50呢,一场好几千,够发的了。”
“那也得影城认账啊,我们这影城就是,好多黄牛都和柜台的串通了,我们的团票场早就说好了,连定金都交了,现在说要加票钱,要是不给的话整场取消,定金都不退的,妈的,肯定是和黄牛串好了,就是舍不得晚上那一场3D,少一场他们少赚好多钱啊。”
“哈哈,还好我们早团了,现在听说连2D都要排队了。”
“排队能买上都不错了,我们这排队都买不上,比火车票还难买,老子想带家里人去看一场都买不上,团票我还只能坐第一排。”
“别提了,就我在团票贴里留了Q,这几天好多黄牛加我,都问卖不卖,开价就是300,翻倍——我愣没答应!”
“又有黄牛来发帖了,去个小吧删帖啊。”
“靠,又来?”
虽然已经是深夜11点,但贴吧甚至是Q群都是热闹得不行:除了本来就非常活跃,现在更因为一个接一个的利好消息,和打了鸡血一样的群之外,贴吧首页和一周前也是判若两吧——不论是忧虑贴、心疼贴还是指点江山贴,现在全都消失无踪,甚至连新闻贴和外交贴也经常被水到第三页、第四页去,现在整个贴吧就是个购票互助吧,几乎所有的发帖都是在抱怨票难买:和分析师总结的现象一样,在首周末之后,口碑发酵了数天之后,随着《阿凡达》的神级特效、高票房伴着新闻走向了全国,观看过《阿凡达》的观众半是炫耀半是分享的自发宣传,以及Imax、3D等相对新鲜概念的出现,中国的城镇人口们,上到大妈大叔,下到小学稚童,都知道了有这么一部特效非常屌的影片,观看《阿凡达》,也正式地成为了举国上下的一股潮流。
“《阿凡达》中英字幕国英双轨完美高清版下载”
“有没有种子啊,高人求种”
“电脑上能不能看3D啊?一定要去电影院吗?可票价好贵哦,穷,出不起,哭”
在电影贴吧、导演贴吧以及主演贴吧,这样的帖子层出不穷,依然有大把没有培养出观影习惯,也毫无版权意识的网民希望和以前一样,通过网络便捷地享受到盗版资源,同时还能在智商上占据优越感,嘲笑去电影院看的人‘傻不傻,电脑上看有什么区别?100块去电影院,有钱烧的’,但同时,也有大把对于500元以下的价格已经不是那么敏感,只是之前数十年的确没有这个概念的市民非常乐意花这便宜的价钱来赶一次潮流,毕竟,赶潮流、趁热闹,是任何群体一贯的天性,而中国庞大的人口数,使得这种从众现象每次出现,都能引发轰动效应,这也是‘数大就是美’的一种体现。
——不过,考虑到在此之前,中国的银幕数相对人群来说是多么的稀少,而即使是这么稀少的银幕,全国的观影人次甚至还不能支持其快速扩张的事实,也不得不说,如果没有这部噱头足、概念新、效果好,又上了新闻的《阿凡达》,很多人也许在几年内都不会走进电影院,只是满足于在电脑上看看就算了,‘电影还是要进影院看效果才好’的概念,正是这幅小小的3D眼镜给推动开的。
2009年末,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城镇居民6.2亿,这里哪怕只有1%很少去电影院的人口对《阿凡达》产生兴趣,都是一个可怕的市场增量,要知道,这时候全上海只有4张Imax银幕,一场最多也就400人,一天最多是3600人次,全上海有2000万人,即使是20万人想看Imax,这也绝对是供不应求,而且是远远不应求,而全国的银幕也就是5000块不到,要应付620万新增的观影需求……
“这个什么《阿凡达》真的这么灵啊?那总归要看看喽。”
上海和平影都门口,通宵排队买票,黄牛把价格甚至炒到了800元。
“哎,小黄,听说最近是不是有一部电影叫做《阿凡达》,就是新闻上说的那个,说特效特别好,特别神奇的一部电影,现在还在放吗?能买到票不能了?”
北京CBD万达,周一就已经卖光了一周的票,影院经理直言,‘疯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影院员工已经连轴转了,没有处理过类似情况的经验。’
“哪有你们这样的电影院!灯就开一个!网上都说了这个根本不是这样的,很亮的!我要去投诉,你们等着!”
成都众影院因放映设备陈旧,3D灯泡只开一边引发众怒,晚报醒目位置予以报道,形成社会新闻。
“三天破亿元人民币,史上最快破亿电影,《变形金刚2》被戏耍”
“上映一周票房2.7亿成神话,小蓝人让所有人知道内地影市的潜力”
“从上映起连续逆跌,2010年1月2日,上映次周周六,票房和上周六对比激增1倍,单日票房6000万人民币!大盘攀升新高峰,下个高峰在哪里?不知道!不敢想!”
“Imax—3D再涨价,200元一张一样瞬间卖光,1个月档期满足不了观影需求,中影表态,延期至无限期,‘所有人都能看上为止’”
“南京慈母为儿子通宵排队抢票,‘希望孩子考完期末考能好好放松,早就答应带他看《阿凡达》’”
“《阿凡达》热度吸引资本,明年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各大城市都将有新的Imax屏幕和观众见面”
2010年1月4日,在上映9天之后,《阿凡达》的中国票房悍然冲破6亿大关,距离1亿美元越来越近,至此,本片票房破亿美元已无悬念,而在中影承诺本片档期会持续到‘观影需求被满足为止’,如今更大的悬念,一个从来也没有人想过,世界范围内都非常陌生的悬念,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市场,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了好莱坞的市场上——
《阿凡达》的中国票房,能不能突破2亿美元?!
中国,会不会有那么一丝可能,竟然能成为《阿凡达》的海外票房第一国?!
毫不夸张地说,尽管在此之前,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快速发展,但2010年1月份,当中国票房仅用10天就冲破1亿美元的现在,好莱坞才第一次看见了中国!
作者有话要说:注:本章引用所有中国数据均为2009年当年数据,没有水分、上浮,仅有因为上映日期不同做的调整。所有社会新闻均有出处。
第350章
怎么哪儿都有你?
“是的,到目前为止,《阿凡达》在Imax影厅已经取得了9100万美元的成绩,破亿应该只是时间问题,这在好莱坞电影中史无前例,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中国地区的Imax成绩令人难以置信……我们对于该区域Imax的前景深有信心。”
“《阿凡达》上映第四周一开始,全球票房已经破了10亿,何时会超过《泰坦尼克号》?这只是时间问题,20亿不再遥远,能否取得30亿票房?谁也不好说。”
“《阿凡达》在中国地区的成绩创造了历史,揭露了中国地区出众的票房成长潜力”
“珍妮弗·杰弗森的眼光极为独到,三周以前,全世界都在嘲笑她的狂妄,但现在一切已经截然不同,她精准的预测被证明富有洞察力,《阿凡达》正是在所有条件都已经成熟下的跨时代作品,本片的三大创新如下……”
虽然时间已经进入了2010年1月,好莱坞先后也有数部新片上映,但毫无疑问,在《阿凡达》跟前,所有新片都将黯然失色,《大侦探福尔摩斯》就有一个十分委屈的开局,这部在北美地区票房非常不错,也是盈利丰厚的电影,应该会成为史上票房最高的第二名——在北美地区粗粗估算也能拿下2亿多的它,第一周就没能抢下第一,此后更是一路被《阿凡达》压着打,从走势上来看,在下档前应该也是没有周冠军的机会了,从上档开始,《阿凡达》已经拿下了三周周冠,三周的全球冠军,甚至按照现在的态势来说,第四周、第五周在没有强势新片上档的情况下,它的周冠军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现在全球都在等待着《阿凡达》的票房超越《泰坦尼克号》,进入20亿俱乐部的那一刻——应该来说,超越《泰坦尼克号》是不会有太大的疑问了,但到了那时候,电影本身是否还有后劲,能不能鼓足余勇进入20亿的门槛,还是会倒在20亿关口上,这倒还是个未知数。
除此之外,现在人们在猜测的第二个悬念,就是中国地区的《阿凡达》热潮究竟会发酵到什么程度——十天跨过一亿美元大关,在这个出色的成绩背后,是仅有4000多张的银幕,以一个影院五个厅来计算,中国地区的影院数量仅和日本相当,而其产出的速度却是远远超过了日本,从效率上来说,每一场应该都是座无虚席——很多报纸都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人们排队买票观看《阿凡达》的盛况,这个社会现象甚至引起了政治、时事类新闻板块的兴趣,成为了白宫西翼的谈论话题。更不说好莱坞的各大公司了——如果一个票房巅峰能上到两亿的市场,都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的话,那么好莱坞也就不会是世界电影的中心了。
“令人惊奇的是,和它在过去几年中的飞快发展比起来,中国市场得到的关注一直较为微弱,这也许是它严格的引进配额制、审查制决定的,此外,来自中国市场的分成较低,长久以来也是好莱坞各大公司不满的源头,在《阿凡达》之前,剧组甚至很少前往红色北京进行宣传,他们更愿意前去一海之隔的日本或是韩国——后者虽然也执行配额制,但审查宽松,而且意识形态和美国更为靠近,所以往往被当作是东亚市场的两个代表。”
“也许从今年以后,这个现象将会被永远改变,在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中依然保持了活力的中国,在票房市场上会成为一个新的金矿——考虑到第三产业后于第二产业的特性,也许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的第三产业会迎来一次爆发式的增长,甚至可以复制过去十年中第二产业的增长柱状图,而对于电影行业来说,这意味着13亿人在人均收入上涨的情况下,会成为电影的潜在观众,而800个影院也将在数年中基于强烈的市场要求,成为1600家、3200家,甚至是6400家,10000家……”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基础票价实际上要比美国更贵,譬如《阿凡达》的票价在中国需要近30美元,如果继续维持这样的高票价政策,当中国的影院总量成长到3200家时,在理论上市场总量就能超越美国——即使考虑到中国市场偏少的上座率,只要扩张的脚步不停歇,这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对好莱坞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从中国获得更多的,起码是符合市场常规的票房分成,更多的市场配额,这就要求好莱坞在接下来的中美谈判中为电影行业争取利益,WTO协议即将在数年内到期,好莱坞必须确保白宫做出努力,要求中国必须如允诺中一样逐步开放电影市场……”
“唔,”放下了手中的《纽约时报》,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站起身,热情地和率先走进房间的罗伯特·艾格握了握手,“鲍勃,好久不见了,还是习惯早到,是吗?”
“永远都没有你早到,克里斯。”
“噢,克里斯。”
“克里斯,鲍勃——”
随着陆陆续续的招呼声,这些平时几乎是王不见王的传媒大佬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进了会议室——六大的总裁,重量级董事,智囊型娱乐律师,这些好莱坞金字塔顶端的人物很难一次出现得这么齐全,也就是每年按例只召开数次的电影协会理事会议,能够让他们团团齐坐了:不过,如果要克里斯说的话,虽然以往的年会都是由他来亲自主持,但各大公司如此重视地来了CEO,而不是其余高管,这也是近年来的第一次,而他对于这个现象也是心知肚明——《成长中的中国市场,也许是未来的世界第二?》,这篇发表于《阿凡达》票房奇迹早期的文章说得非常透彻,这一次管事的大佬们全都到齐,为的应该还是中国市场这两个单词。
虽然内部竞争十分激烈,但在整个行业的竞争中,毫无疑问,电影业还是得拧成一股绳儿的,这也是电影协会存在的意义之一:在美国,几乎每个行业都有行业协会,执行行业监督、自净功能,对外则是雇佣游说公司,在华盛顿为自己的协会施加影响,推动对行业有利的法案通过,抗议对行业不利的法案,这也是美国政治运转的基本模式之一。电影行业当然也不例外,当然了,作为政府一直重点扶持,甚至于和官方就有分不开关系的行当,很难说美国电影协会的声音就是一片和谐,但无论如何,在对外开拓市场这一点上,好莱坞所有公司的利益都是相当一致的。
在例行公事的每年工作总结后,克里斯托弗并没有继续执行议程:实际上,越是高层的联合会议,就越讲究效率,因为所有人的时间都浪费不起,“我想,大家来到这里都是因为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特别希望了解中国在WTO协议的执行力度,9年前所承诺过的逐步开放电影市场,现在是否已经过期,好莱坞是否还是只能从票房里拿到13%——这个数字的确是不成体统,而且在这件事上,中国到底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伴随着他有些打趣的抱怨语气,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但没有人否认克里斯的话,因为这的确是他们想要知道的内容:在美国,政治和商业的关系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直接,我给你帮助让你实现政治目的,并非是因为我们志同道合,而是因为你的政策符合我的利益,而当资本集团需要用到政治上的力量为自己开道时,他们自然也会毫不客气地利用上所有的人脉渠道,不论是游说公司还是私人关系,能用就行了,一点不讲究面子,可以说是非常的实用主义。亦不会有互相扯后腿的现象,在这种时候,整个行业都是团结一致的——因为这样才能挣到最多的钱,能让最多的人在市场上挣到钱。
在中国这件事上,2000年中国加入WTO时,的确承诺过要逐步开放市场,不过当时这更多的还是政府的政治诉求,为的是更方便地进行渗透和宣传攻势,打开中国的意识形态壁垒,当时的中国市场对于好莱坞来说,仿佛蚊子肉一样,并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当然了,腾飞的中国,以及资本家圈地的习惯,也让各大公司热衷地进入中国市场,设立分公司,但这些年来,除了迪士尼有在内陆投资兴建游乐园的打算以外,好莱坞对于中国市场的开发并称不上热情,更谈不上关切开放进程了,9年前的事就仿佛如过眼云烟一般,除了引进电影的数量增加到了25部以外,一切似乎都没有任何改变。
——政治家的话大多都是如此,就算是签订了有明确日程表的协议,在事情成真以前都要防着变数,更别说当时只是一个模糊的承诺呢?就连白宫,现在也已经换了好几个主人,对于9年前的往事更是有很大可能随着人员变动而就此断档,大佬们彼此交流的结果也是如此,这几年来没有人催,没有人问,好像这一茬事的确就是没人跟进了。没有几句话,大部分协会理事也都认可了由协会聘请游说公司,在华盛顿重提此事的决定,而大部分成员对于游说成果也都是非常乐观,好莱坞一直都是国会山的宠儿,尤其是在对外进行文化输出这点上,双方一向配合无间,华盛顿对于这件事不可能不热衷,很多人甚至都觉得也许华盛顿已经有了类似的想法在酝酿之中,现在他们只需要说客在双方中穿针引线而已。即使说客进展受阻,拥有各自电视台的六大也能轻而易举地在两党中找到奥援,这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的问题是,疲软的经济形势让奥巴马政府注定只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国内,如果仅仅是单向施压的话,也许我们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让中国政府调整分成政策,开放市场——如果不是十几年的话,”克里斯托弗对于讨论的节奏相当的游刃有余,在年会以前,他已经相当系统地考虑过这件事了,甚至打算近期去中国做一次私人访问。“显然,我们必须在这方面给政府提供帮助,也许在这方面,华尔街会有一些力量能帮得上我们——告诉我们哪个官员更支持开放市场,扶持中国的异见者,让他们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这些事我并不在行——”
“外头有很多基金会都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当然了,我们也可以给华尔街打电话,”派拉蒙的布拉德·格雷率先地响应了起来,随后,他似笑非笑,表情微妙地看了看罗伯特·艾格,“但实际上,就在比弗利山庄,也不是没有更直接的途径——我们都知道《阿凡达》在中国暂时不会下映,别告诉我这是福克斯的力量,鲍勃,应该是珍妮弗·杰弗森的私人关系让他们办到这一点的吧?”
“这你实在不应该问我啊,布拉德,”罗伯特好脾气地笑着说,“威廉就坐在对面,不是吗?”
福克斯的CEO吉姆·吉安罗普洛斯并没有现身,而是COO威廉·洛出席,听到罗伯特的话,他露出了些微尴尬的表情,摇了摇头苦笑着说,“不要打趣我了,鲍勃,我们都知道,谁才是那个和北京官方关系密切的人——她居然能让《暮光之城》在北京的大屏幕上放映,我想珍妮弗·杰弗森和北京的关系已经不是任何人能够比较的了,她一定能指明谁是我们可以去接触的人,在这点上,她能节省我们大量的时间。”
会场传来了低低的骚动声,有人好奇地问了起来,“《暮光之城》?”
“这违反了北京的电影政策规定,”会来年会讨论的大多数成员事先都有做过功课,很快就有人给他轻声地科普了起来,“北京对于超自然力量一直非常警惕,这不符合他们的信仰,所以任何和鬼、神有关的电影都很难在中国上映。但《暮光之城》就做到了,此外,珍妮弗·杰弗森总是能让自己的电影在中国同步上映,这也不符合北京官方的利益,虽然影城都希望好莱坞电影能同步上档,但官方为了保护国产电影,维持国产电影全年60%的票房底线,经常故意限制营销规模,推后上映日期……”
“推后上映日期,在中国,这也是官方决定的吗?”
“中国只有两家国有企业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所以,是的,档期依然是由官方决定,宣传工作严格地说也由他们来负责。”
“而我们的分公司……”
“起码按照中国国内的合同关系来说,是的,我们是在无偿地为中影做宣传工作……”
在一番简明扼要的解读之后,大部分人都明白了北京政府封闭的市场政策,很多人也都皱起了眉头,“这么说,即使白宫可以向北京施压,促使他们进一步开放市场,我们所能期待的最好进展,起码在几年内也仅仅是增加配额,而发行权也依然难以回到分公司手中——”
“而复杂而冗长的审查制度也无法避免,”克里斯托弗说了一声,“Yep,短期内能够增加配额就是一场胜利了,此外提高分成也是我们的主要诉求,想要欧洲那样的高度开放市场,对于现状来说,恐怕是有些过分贪婪了。”
“Tricky。”来自华尔街的年轻人低沉地说了一声,“看起来这是一场非常持久的争斗。”
“没有一块土壤是自己肥沃起来的,”罗伯特和蔼地说道,“如果在10年后,中国的市场将会成长到百亿美元规模,那么毫无疑问,谁能主宰这个市场,谁就会继续成为世界传媒的霸主,而我认为,在中国政府设置的重重荆棘跟前,行业的确需要团结起来,争夺市场占有率,就像是国产片有自己的60%底线一样,好莱坞也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起码应该拿到60%的市场份额,否则,20年到30年后,在市场发展期的混乱彻底结束之后,好莱坞也许就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电影工厂,这个行业的辉煌也将走向终结。”
“恐怕你有些过于乐观了,鲍勃,对于中国市场我是比较了解的,事实上,中国政府也许并不乐见文化产业如此蓬勃而自由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不但是我们的障碍,也会用复杂的审查制度成为我们的帮手……”
“不论如何,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来自北京的一手情报——谁是我们可以争取的对象,谁对于西方文化更为友好,而珍妮弗·杰弗森在这点上完全可以帮得上我们的忙。”
“也许她是通过性贿赂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臆想中那个观点开放,对西方文化具有好感的高官并不存在。”
“她在去年为中国传递过火炬——”
“但在那以前,大梦的电影引进中国就非常顺利,据说她和中国最出名的导演张是好友,也许她走的是较为底层的路线……”
在一系列有些杂乱,甚至不得要领的讨论后,会场内部有些尴尬地静了下来,克里斯托弗则用催促的眼神望向了罗伯特·艾格:不论是从他私人和珍妮弗的交情,还是双方在公事上的来往,罗伯特都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个人,他保持沉默的时间已经有些太长了。
“珍妮弗的确很早就和我说过,她很看好中国市场。”都被眼神点名了,罗伯特也只好打开话匣子,而他的第一句话就又引发了场内一阵嗡嗡的讨论声,很多人甚至就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了口。“这女孩到底是怎么回事?她是天才吗?还是能够预见未来?天啊,为什么她说的每句话都能成真?”
“说真的,为什么哪儿都有她?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我现在知道和乔布斯同时代的手机生产者们——当然还有MP3制造者的感受了,这女孩简直让人沮丧——”
“但,我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而已。”在众人有些兴奋的议论声中,罗伯特耸了耸肩,“她是怎么打通和中国的关系,这一点我并不清楚,但她的确有来自高层的眷顾,对此我曾听说过一些传闻,听说北京很高兴看到在他们的麻烦时刻有人愿意出来帮忙——而且她在慈善和两国交流方面做得也相当不错。”
“啊,那就解释了她为什么愿意传递火炬了。”
“也许她已经被北京策反了也说不定。”
有人开起了玩笑,但并没有太多人当真:即使珍妮弗流利的中文在他们跟前曝光,也没有人会以为她能出什么问题,毕竟她纯正白人的血统足以说明一切了,再者,这里的大多数人只会非常欣赏珍妮弗提前进行政治投资的行为,如果是他们,在知道中国市场会爆发的前提下,示好的行为只会更加明显,毕竟,不管中国是多么的邪恶,他们代表着市场和利润,这就够了,不能这么看待问题的人,就不是个合格的商人。
任何行业联合会议的效率都不会太高,尤其是当与会者达到了20余人的时候,更是不可能雷厉风行,这一项议题最终只达成了一个官方结论,那就是聘请游说公司,并接触一些众理事推荐的议员,至于备受关注的珍妮弗·杰弗森,她现在正在前往新西兰的飞机上,根本无法联系,这也使得诸多后话只能落空。很快的,年会进行到了下一个议题,“在2010年,加州的免税政策将会到期,考虑到州政府糟糕的财政情况,他们有很大可能开始对小电影公司征税……”
由于已经安排了晚宴,例会的午饭就准备得比较简单,各位大佬并不介意地在自助餐桌前三三俩俩地取用着简单的三明治、沙拉和热狗等典型的美国午餐,谈论着业界最新的动向,当然,最近风头无两的福克斯成为了话题的中心,威廉·洛也被几个老相识围在中间,举高手求饶地说道,“30亿?不,说真的,即使是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这可能成真……”
“嘿,想什么呢,”随着一记不轻不重的拳击,资深娱乐律师,亦是电影协会中的智囊型理事李·莫里斯走到了迈克尔·林顿,索尼CEO身边,“你一早上都心不在焉——怎么,赛琳娜终于发现离开你会是她所做的最明智决定了?”
“去你的,”迈克尔回了老友一拳,没对他的玩笑话感到生气,而是摇了摇头,不无感慨地说道,“我只是——我只是感到很不可思议,我进入这行当已经几十年了,但从未像这几年一样密集地听到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