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我们是为了看你来的!”琼恩已经完全忘了珍妮弗也就比她大了四五岁,她兴奋得只想尖叫,“珍妮弗,你今晚美极了!”“谢谢你。”珍妮弗靠近了她,“你有相机吗——嘿,亲爱的,能给我们拍张合影吗?”
“当然。”一直跟着他们的官方摄影师示意琼恩,“踮起脚尖,亲爱的,尽量踮起脚尖。”
琼恩根本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表情,一直到珍妮弗的身影远远离去,她还没相信自己获得了这样的好运气。“天啊!天啊!天啊!哈利,天啊!”
哈利没有马上回答她,琼恩转过头,发现这个一直嚷嚷着要退出fandom的朋友已经激动得热泪盈眶,正在捂着嘴平复情绪。
她没有理会周围又羡又妒的打听和打趣(‘你们真是幸运’、‘那女孩是谁,她可真够美的’),而是纵身紧紧地和哈利拥抱在了一起。“God,哈利!”
“我知道,我知道。”哈利带了浓厚的鼻音,“还好我们来了洛杉矶!”
下一刻,琼恩立刻又从他怀里弹跳了出来。“嘿!我们应该给摄影师留下邮箱,否则我们怎么能拿到照片?”
亢奋地拉着哈利在场地一通跑,琼恩觉得今晚完全是她的夜晚,一直到进入剧院,她的心跳才慢慢平复下来,被另一种紧张的心情代替。——现在已经是11月,百老汇又出现了关于珍妮弗的宣传,‘Our
Roxie
is
Better’的口号,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珍妮弗的新晋终身粉丝,琼恩一方面希望珍妮弗的大屏幕首秀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另一方面却也很有一些焦虑,生怕蕾妮·齐薇格的表演太过精彩,这口号最终砸了珍妮的脚,成为了她的笑柄。
虽然别人没有表现出和她一样的狂热,但场中有一样担心的人却并不止琼恩一个——布兰特雷和帕特里这一次也是难得地离开了纽约大本营,跨界来到洛杉矶出席电影首映式,除了想要在第一时间看到《芝加哥》电影表演以外,不可否认,他们也在好奇在这一次的‘Roxie竞赛’中,百老汇宠儿珍妮弗·杰弗森到底能不能配得上她的广告语。
“今晚她是非常美。”布兰特雷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不可能和琼恩一样被迷得说不出话,但他不能不承认,当穿着水钻礼服的珍妮弗·杰弗森对他款款走来的时候,他的心也的确停跳了一拍,“我不会否认,她在外貌上远远比蕾妮耀眼,但蕾妮可是多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女演员,珍妮弗能否胜过她?我认为还是个未知数。”
“我想蕾妮对自己的表现是很有信心的。”帕特里的表现比布兰特雷要更露骨,他难掩忧色,“你可以从她的表情里看出来,她很满意成片。”
布兰特雷发出一声闷哼,“那是因为她没有去过百老汇看秀。”
虽然在百老汇传统文化和空降兵之间,他要挣扎一番才能选择客观立场,但现在是电影和音乐剧两种形式的较量,布兰特雷已经选择了自己的立场,带有一丝不忿地叹息,“这就是音乐剧的弱点,即使珍妮弗赢了,你也永远无法对大众证明这一点,《芝加哥》电影的大多数观众根本不可能看到珍妮弗的表演。”
在他们不远处,时尚专栏作者艾斯特正和她的朋友喃喃低语,“……华伦天奴小礼服……我不能不说,今晚蕾妮完全没守住自己的地位,她让我很失望,她穿的居然只是Carolina
Herrera……”
——虽然不是音乐剧圈内人,但凭借时尚圈女性的八卦天赋,艾斯特已经听说了Roxie之争,在前来首映式之前她已经构思出了一篇精彩的文章,但蕾妮的表现让她失望不已。“这完全就是公然的单方面羞辱,蕾妮应该炒掉她的PR。”
她们都对珍妮今晚的华伦天奴水钻小礼服很满意。
在最前排,珍妮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其实也煞费了她一番心机——除非想找死,不然她绝对不要坐在蕾妮身边,而黛德丽也不在考虑范围内,珍妮今晚穿着昂贵的小礼服,一点也不打算冒险。
再加上理查·基尔有强烈的反华倾向,珍妮虽然不是爱国狂热分子,但对他也没什么好感,坐在他身边会变得很煎熬。珍妮好容易才找了一个靠近凯瑟琳·泽塔—琼斯的空位置——第一排中央是导演和主演的位置,都贴有名签,所以她可以凭着人名躲开雷区。
“希望我的表现对得起露西,”她想道,“当然也要对得起今天支出的这一切。”
虽然礼服是借的,私人飞机也不用付租金,但油钱不可能由德普出,朱利安团队的酬金和酒店、礼车租金也不是小数目,珍妮不用去问也知道,她的那30万片酬估计是没剩多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多凝聚一些眼球到她身上,如果她的‘吉蒂’表现失败,所有钱毫无疑问都会打水漂,只有吉蒂足够出色,才能让大家对Roxie之争燃起兴趣,才会有后续报道。
当然,如果吉蒂表现失常,她也对不起之前原定能拥有这个角色的露西刘。珍妮瞪着黑暗的屏幕,也是非常好奇,“罗伯会把我的表演剪成什么样呢?”
她的表演素材有好几个小时,即使是珍妮自己,也不知道罗伯会把这一版本的《芝加哥》和‘吉蒂’剪辑成什么样子,她和琼恩、哈利、布兰特雷一样,都是最纯洁的观众,只等着影片首映来开发他们对于电影版的印象体验。
观众们陆续落座,剧组人员也纷纷来到第一排,导演罗伯简短致辞,而后,屏幕一亮,夜空中出现了高楼大厦的剪影——这是米拉麦克斯的片头动画。
在所有人各异的期待里,《芝加哥》电影版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注:1华伦天奴是一线奢侈品牌,我知道大陆有很多华伦天奴,不少还卖超便宜,但那不是我们说的VALENTINO,这个牌子的逼格是很高的……而蕾妮穿的Carolina
Herrera也是知名设计师品牌,只是和Valentino比,相对低格一些,价钱也便宜点。蕾妮真的在2005年穿过这个牌子的小礼服去过首映式。
2理查·基尔反华是真的,这位是著名ZD反华急先锋。
第64章
0.033的主演
演艺圈并不太大,虽然电影、电视剧、音乐剧、舞台剧看似泾渭分明,但实际上跨界现象比比皆是,圈子里有圈子里的消息渠道和游戏规则。在琼恩和哈利看来,珍妮还没有什么名气——他们的看法也不能说错,现在除了网上的几个粉丝聚集地以外,别的综合性论坛很少出现珍妮的名字,生活中也没有谁能和他们谈论珍妮弗·杰弗森,你可以和同学谈论约翰尼·德普、查理兹·塞隆,如果他们不知道,是他们的问题,但说到珍妮弗·杰弗森,别人不知道就非常正常了。除了娱乐发烧粉以外,谁也不会注意到《加勒比海盗》这部正在拍摄中的片子,选了一个女主角叫做珍妮弗·杰弗森。
但是,这种知名度是对于圈外人来说的,圈内人要是不知道今年的A级制作《加勒比海盗》多了个叫做珍妮弗·杰弗森的新人女主角,那就有点太Out了。再加上纽约也是全美演艺重镇,珍妮弗在百老汇掀起的旋风让很多音乐剧圈内人都记住了她的名字,今天会来出席《芝加哥》首映礼的观众,心里多少都对‘Roxie之争’有点印象,有些看过剧评的导演、制作人乃至影评人,都对蕾妮的表现相当期待。——杰弗森的表演,起码在评论和票房上都取得了双赢,虽然他们没有看过真人秀,但如果蕾妮的表演无法征服他们的话,那么这一场对阵就等于是蕾妮这边输了。
一个手里握有票房小奇迹喜剧片的当红女星,在演技上输给了一个新人。Hmm,听起来很有趣。
当然,这只是他们兴趣的一小方面,更多人好奇的还是罗伯对整个故事的演绎,以及蕾妮、凯瑟琳、理查等人的演技表现,当然还有歌舞方面的技术细节。
随着一片悠扬的爵士乐声,片头结束,凯瑟琳扮演的维尔玛下了汽车,快速走进俱乐部后台,沿路还顺便撕下了表演海报上妹妹的那部分。——对于很多行内人来说,仅仅是开场的这一组镜头,就已经让人眼前一亮了。
“不错,非常老道的处理。这是电影的优势,镜头语言的运用,对音乐剧来说实在是太占便宜了。”布兰特雷当然也是电影爱好者,对于美好艺术,他没有非此即彼的偏见。
用短镜头和对话,很快交代出了维尔玛杀人后赶来演出的大背景,不论是凯瑟琳的表演,剧院经理的背景声,还是几处镜头的切换,都显得游刃有余、节奏紧凑,哈维·韦恩斯坦,举世闻名的电影大师也暗暗点了点头,即使已经事先看了好几次,甚至终剪版就是在他和罗伯·马歇尔的商讨中定下来的,但韦恩斯坦还是很享受片头这一段歌舞,“罗伯是个很有潜力的导演,这部片会让他在业内有个很好的开端,他的艺术才华足以掩盖任何性格缺点。凯瑟琳的表演也是她的最好状态,《偷天陷阱》对她的使用太暴殄天物了。”
很快的,维尔玛登上了舞台,几处细节恰到好处地交代了因为她妹妹缺席而造成的惊愕,比如灯光打到了空处,而维尔玛则一边表演,一边示意灯光师把光照到自己身上。饱满的画面信息量与快速的节奏,让资深影评人,普利策奖获得者罗杰·艾伯特也感到一阵愉悦,虽然他的身体近年来一直在出问题,但每当投入到一部好电影中时,罗杰总能感觉到一种超出肉体的愉快,让他仿佛暂时获得了解放。“从布景来看,就知道会是部好电影,让我们看看洛克希是怎么登场的。”
而普通观众琼恩、哈利,则直白粗浅地想,“嗯,到现在为止都很精彩,维尔玛真漂亮,但凯瑟琳是不是太壮了一些?如果她瘦一点就更好看了。”——琼恩更是想,“这是凯瑟琳一直以来的问题,在镜头前她有时候真的虎背熊腰……但奇怪的是,刚才我看到她的真人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很快的,维尔玛的表现到了尾声,洛克希出现在镜头之中,她满面痴迷地凝视着舞台上的维尔玛,手里紧紧地攥着手绢,镜头一跃,幻想中的洛克希穿上了豪华的舞裙,代替维尔玛唱完了最后的高潮部分,“All——That——Jazz——”
“不错!”罗杰·艾伯特精神一振。“蕾妮的出场可以说是有型有款。”
“很好。”哈维·韦恩斯坦满意地点了点头。“就凭这个出场,我有信心给蕾妮拿到一个题名。”
“唉。”布兰特雷却在座位中换了个姿势,帕特里倾身过来,低声说出了他的心声。“长相差太多了。”
“世界是不公平的。”布兰特雷的语气有些酸楚。蕾妮的表演无可挑剔,充分展示了她奥斯卡级别的演技,但对布兰特雷来说,她的洛克希扮相和珍妮弗的就完全没有可比性了,这种外表上的直接差距让他有种为蕾妮不平的感觉——如果她和珍妮弗一样漂亮,那么这场比试会公平得多。
至于琼恩和哈利,更是差点直接嗤笑出声,刻薄一些的哈利在琼恩耳边说,“你还记得第一版维尔玛吗?现在就是重现。”
琼恩会意地点了点头,“但这一次占有绝对优势的是维尔玛。”
之前在音乐剧中,黛德丽扮演的维尔玛在珍妮弗的洛克希跟前简直毫无风采,完全无法形成抗衡。而电影中虽然两个女主角的演技都不错,但凯瑟琳在外貌上的确完全碾压了蕾妮。
不论如何,影片还在继续,精彩的表演和歌舞,让大部分观众都能尽情投入其中,并在心中不断地感慨——歌舞剧的复兴时代要到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往往能带动一波风潮,如果说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红磨坊》是开端的话,那么《芝加哥》无疑就是高潮,这部歌舞片的娱乐型、歌舞观赏性以及各演员的演技,乃至服装、道具、场景等等,无一不是精致华美,非常禁得起推敲。观众几乎没有任何障碍就被带进了戏里,随着剧本的安排而情绪起伏,对于多段歌舞都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觉。
“嗯,删掉了女记者的独唱。”布兰特雷很快也有意识地忽略了洛克希的平庸外貌,用‘她很漂亮’说服自己入戏,现在他一边看,一边以评论家的身份在组织思路,“罗伯的改编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这样改节奏更紧凑,当然有个遗憾就是,除了理查以外,凯瑟琳和蕾妮都没有拿到和音乐剧时长一样的歌舞,对于歌舞爱好者来说是非常大的缺憾。”
此时,剧情已经进展到了洛克希的成名,以及她本人的独舞《Roxie》。不论是布兰特雷还是琼恩,都感兴趣地坐直了身子——在之前的两个唱段,《Funny
Honey》和理查的独唱《We
Both
Touched
the
Gun》,蕾妮和珍妮弗的演法几乎都截然不同,由于音乐剧和电影形式上的不一样,也很难说到底谁的演技较强,当然,蕾妮的表演少了几分气势,但在电影镜头艺术的修饰下,她的表演也可以说是独具风味,起码把洛克希性格的几个层次也表现得很清楚,几个微表情和小动作,也是可圈可点。而这正是音乐剧的洛克希所缺乏的表现空间——观众只能从一个泛泛的印象去描绘她的表演,但很难具体评述她演得好在哪里。
随着洛克希的独白,音乐渐渐地响亮了起来,全黑的空间里,只有洛克希和她的镜子、灯光,略带迷幻的氛围中,蕾妮唱出了属于她的《Roxie》,她对着镜子款款扭摆身躯,半带了神经质地描绘着她的妄想。这一整首独唱表现得无懈可击,不论是导演罗伯、影评人罗杰还是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都看得暗自点头。
布兰特雷也无法挑出蕾妮的毛病,但他肯定,自己绝没有看珍妮弗演出时的兴奋,蕾妮的表演挑不出毛病,只是……只是……
“珍妮弗的《Roxie》更好。”帕特里又靠了过来低声嘟囔,语气相当肯定,甚至可以说是一语双关。
布兰特雷张开嘴,又闭上,过了一会,他低声说。“嗯。”
……
洛克希成名了,膨胀了,维尔玛慌张了,绝望的她贡献出了一段艺术生涯的高峰歌舞,《I
’t
Do
it
Alone》,她的表现让在场观众全都感到震撼,当表演结束以后,罗杰一边看过场,一边心不在焉地思忖,“听说她为了不被人议论是替身代跳,直接剪短了头发,凯瑟琳的进取心让人震撼,当然,她的美貌也是一样。”
夜深了,洛克希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躺在监狱的硬床上写起了日记,而芝加哥还有许多不眠者,正享受着比硬床要高级得多的夜生活。在纸醉金迷、堆满了上等食物的俱乐部里,律师比利挂了电话,带着笑容对女伴们叙述起了城里刚发生的一场三重凶杀案。
“那是个女继承人,你知道,菠萝、梨子……反正都是些热带水果,她住在城里北角的一处公寓……”
伴随着他的叙述,场景切换到了豪华的公寓门厅,一个金发女子穿着豪华的裘皮大衣,从门口快步走了进来。她的神色有一丝疲倦,一望即知,肯定是刚从宴会中回来。
电影院里起了小小的骚动,就像是有谁往观众们头顶淋了一盆冷水,气氛一下显得惊愕和清醒。布兰特雷、帕特里和琼恩、哈利,都在一瞬间就支起了身子,恨不得能按下暂停,把这一幕看得更加清楚。
导演罗伯·马歇尔是个非常有审美眼光的人,《芝加哥》上演到现在,有很多布景都有强烈的美感,给观众以‘就像是一幅画’的感觉,但在这个布景中,这种如画美感特别的尖锐清晰,甚至连对美学不敏感的观众都能发现,这幅画面非常协调。——在略暗的门厅和严肃、有质感的暗色调装饰中,一头金发的吉蒂和她如火的红唇从最暗处快速出现,不论是步伐、妆容还是衣着,甚至是她走路的姿态,都和场景形成了鲜明而层次丰富的美学对比,这场面,真的美得就像是一幅画。
在这样的氛围渲染下,观众当然能更容易地意识到吉蒂的美貌,今晚的大部分观众都是有备而来,他们对于剧情可以说是了然于胸,知道吉蒂在整部电影中的意义——这个吉蒂就是为了威胁洛克希而出现的。
她完美地完成了任务,不论是谁都不能否认,洛克希的容貌在吉蒂的对比下显得异常平庸。
不论是她完美的妆容、精致的五官和闪闪发光的双眼,又或者是她随着走动而跳跃的金发,还是她的肢体语言中微妙流露出的骄傲和优越感,都几乎是无可挑剔。吉蒂完全就像是娇生惯养、放纵浪荡的大小姐,你一看就知道她很Bitch,脾气不会太好,但你也不能不承认,她身上那股‘老钱’的尊贵气息和一些精致的细节,一下就把洛克希对比成了便宜货色。
“She’s
so
pretty!”琼恩用气声对哈利说,她如痴如醉地看着荧幕,镜头正巧切换到了近景,随着比利的叙述,“她和她的男朋友一起住在公寓里,当然,由她来付账单。这天晚上她回到公寓……”
吉蒂出现在镜前,镜头第一次给了她一个近乎静止的正面大特写,她对着镜子侧头摘着耳环,唇边勾动起了微微的笑意,看得出来,她的心情不错。
影院再度发出轻微的骚动,就像是‘精灵王子’在《魔戒》中的出场一样,有些人的特写就是为了勾起那种如痴如醉的叹息声,当然,今晚并不是一般的观众场,但即使如此,观众也永远都是观众,即使经过克制,他们也还是会给出自己的反应。
“这女孩是个怪物……”布兰特雷发出货真价实的长叹,“她是个属于大屏幕的怪物……她不会在百老汇呆多久了。”
“她的美貌毫无瑕疵。”罗杰比布兰特雷要理智得多,他的嘴角随着吉蒂一道微微上扬,“听说她是《加勒比海盗》的女主角?有趣,她非常漂亮,演技也不错……迪士尼又一次发掘了一个有潜力的新人,我想知道她在此之前有没有别的作品……”
“她发现,在床上等待她的,不止男朋友一个人。”比利继续在吃喝中叙述。
而镜面一角倒影出的大床上,除了吉蒂的男友,又出现了另一个头颅。吉蒂的眼神一转,凝固了片刻,然后直接转身走向了更衣室。由于她之前脱掉了外套,现在镜头中的她只穿了贴身内衣,那姣好纤瘦的身材,顿时又引起了新一波近于叹息的骚动。
“真奇怪,她在镜头里看来完美无缺。”琼恩轻声嘟囔,“但我看到她的时候……”
除了今晚在闪光灯前的那一次,其余时候,琼恩近距离见到珍妮弗的时候,都觉得她有些过瘦。
吉蒂很快拿了手枪,走进卧室,直接叫醒了她的男友。这一切都以默剧方式呈现,随着比利带有嘲笑意味的转述,“他说‘怎么了!宝贝,我是一个人入睡的。’她说,‘可我怎么看到三个人。’他说,‘怎么,你要相信你看到的还是我说的?’”
但吉蒂并未歇斯底里,她的神态反而一直冷静克制,只是眼中的怒意越来越浓,随着最后一句荒谬的对白转述,她艳丽的双眼一眯,稳稳当当地扣动了扳机,然后又一下、再一下。
两个妓女害怕地东躲西藏,但吉蒂却并未心软,而是冷血地将二人逐一射杀,随着蒙太奇画面的对比穿插,比利和女伴们的欢笑,对比着妓女临死以前的惊慌,最后一声枪响,这一幕宣告终结。
“很有趣的一幕。”罗杰想,“关于吉蒂的处理可圈可点,为什么罗伯不让吉蒂崩溃呢?这样做也许对比会更加明显。唔……我想问题出在演员身上,这女孩气势太强了,必须让她‘收’一点,如果她太‘放’的话,很可能理查也压不住她,反而会造成对比失衡……”
接下来的一幕也有吉蒂出场,但很简短,是记者追拍她进入监狱的场景。在这一幕中,导演再度展现了出众的美学功底,在漆黑的天色、大雨和泥水、昏暗的灯光里,吉蒂的金发闪耀迷人,成为了画面的中心,画面边缘的洛克希甚至可能会被人们遗忘,需要过上几秒才能被注意得到。
而画面中心的吉蒂呢,她的衣服有些凌乱,大衣明显是随便披上去的,还露着下头的内衣,头发也乱了,妆容有些污渍,但这种凌乱是富于美学意义的凌乱,她看来反而比整洁时更加吸睛,记者们对她的狂热追拍显得极有说服力,而吉蒂本人虽然一语不发,但肢体语言却表示出了她的凌人气势,她在经过女囚时,眼光越过栅栏,巧合地和洛克希对了一眼。那漠然、凌人的表情,和迷茫、失落的洛克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巴克斯特小姐,我是晚报记者,你能对我们说两句吗?”
在疯狂的快门声和人声中,有人提高了嗓门这么问着。
吉蒂的眉头拧了起来,观众们心里一个咯噔:噢哦,有人不爽了。
“当然,我能给你三个字。”吉蒂冷冷地说,“Go
to
hell。”
“你对你的犯案感到抱歉吗?”在一团混乱中,还有人不死心地问。
“我当然抱歉(Sorry),”吉蒂在挣扎中直接踢开了挡路的摄影记者,大衣也因此散开,仅着内衣的诱人胴体暴露无遗,虽然这年头,比基尼美女随处可见,但不知为何,穿着布料比起来更多的吉蒂却流露出更为羞耻情色的诱惑感,这一幕在一瞬间几乎凝固成了油画,带了异样的美感。“我很遗憾(Sorry)我被捉住了!”
她挣扎着被推出镜头,焦点随后转到了洛克希身上,她灵机一动,决定立刻假扮怀孕——
吉蒂的戏份结束了。
布兰特雷看了看手表,吉蒂的出场连头带尾不超过五分钟。
但他却觉得那五分钟简直和一世纪一样长。
这并不是因为吉蒂演得非常乏味,让人度秒如年,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表现得实在太出色,让人不禁提起精神去处理有她的每一帧画面,才会让人有时间变长的感觉。
——出色的演员和差劲的演员一样,都有实现相对论的特异功能。布兰特雷有种感觉:即使只出场五分钟,只占整部电影的30分之1,但吉蒂在这部电影里争取到的存在感,却绝绝对对,不可能只有30分之1。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Roxie之争,到底是谁赢?
或者,对于布兰特雷来说,问题应该是这样:在属于他的小小王国——他的专栏中,他会怎么判决这一场Roxie之争呢?
第65章
纽约客的立场
在洛克希和维尔玛的高唱声中,影片步入尾声,首映场的嘉宾纷纷对摄制报以热情的掌声。虽然观影心态并不一致,但对大多数观众来说,这都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声光效果、剧情节奏以及演员表演都没有明显的缺憾,甚至可以说是不乏亮点,虽然是歌舞剧,但复杂剧情被交代得非常清楚。对一般观众来说,他们看得非常开心,而专业人士看到的是近乎炫技的复杂剪辑和拍摄手法,罗伯把一部复杂的片子用复杂的手法拍摄出来,但却又化繁为简,在观看时没有造成任何障碍。作为导演界的新人,他的出色表现让很多人都是暗呼惊人,更是对韦恩斯坦的眼光又羡又妒——毫无疑问,《芝加哥》将是这个颁奖季的大户,对于在奖项运作上手段高超的韦恩斯坦来说,今年看来又注定是个丰收的年份了。
放映结束以后,导演按惯例上台讲话,罗伯刚走到幕布前方,观众就又自发地给了他一段长长的掌声,这也让罗伯容光焕发。
“能制作这部影片真的非常不容易,”在上映以前说的话一般都比较简短,不会破坏观影情绪,现在就是总结的时候了。罗伯欣慰地望着剧组,“但是从哈维到凯瑟琳、蕾妮、理查,还有摄制组的全部同仁,都给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和力量,我知道我的脾气有时候让人受不了。”
摄制组方位响起了一片善意的哄笑,凯瑟琳喊道,“罗伯,我们爱你!”
“谢谢,谢谢。”罗伯把凯瑟琳、蕾妮和理查拉到了幕布前,哈维摇手谢绝上台,三大主演在台前极为友好地和罗伯亲切拥抱,从这一幕来看,拍摄期间的隐隐不快仿佛已经被所有人忘记,不论是当时怀疑罗伯的主演群,还是当时对此非常介意的罗伯,现在都已经翻过这一篇,真的成了好朋友。
在最后一阵掌声中,首映场结束,观众逐渐散去,有些特立独行的影评家也率先离去——一般来说,在好莱坞,影评家和电影圈会保持一定的微妙界限,为了不影响评论的自由独立性,很多知名影评家都不会参与这些福利丰厚的After
Party,又或者是收取片方的礼物。
不过,作为拥有自己电视节目的知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和圈子的交叉要更加紧密一些,虽然从90年代末期开始,他的身体就不是很好,但今晚却是兴致十足,和他的搭档,《芝加哥太阳报》的专栏作家理查德·罗佩,参加了首映派对。
像他这种江湖地位的影评人,当然会得到高层的另眼相看,就连哈维·韦恩斯坦都要端着酒来打招呼,毕竟《芝加哥》走的可是冲奖路线,影评口碑绝对至关重要。
“罗杰。”
“哈维。”
两个人拥抱了一下,哈维把嘴边叼着的雪茄拿到一边——罗杰一直饱受咽喉问题的困扰,今年年初刚刚经过手术,现在可能还闻不得烟味。“所以,你觉得怎么样?”
“我认为米拉麦克斯在这部电影上甚至可以实现票房盈利。”罗杰没有吝惜自己的夸奖,而哈维也顿时喜上眉梢。
为了赶上奥斯卡奖项报名的最后界限,《芝加哥》的上映时间直接选在了报名截止日的前两天,冲奖意图昭然若揭,米拉麦克斯最擅长运作的也就是这种冲奖片,他们并不追求在票房上就收回全部成本,而是走的长线版权路线。——和一般的商业大片不同,文艺片、传记片属于投入大、产出小的电影,虽然投资总规模不大,但产出票房一般是难以抵扣掉投资、宣发和公关费用的。
但这也不是说这种片就没人拍了,投拍这种片子的片商心态就是分散风险,比如米拉麦克斯,他更倾向于拿一亿美元去拍七八部文艺片,在预算范围内尽可能选择好的人员配置,然后这七八部里只要有一部是佳作,可以冲到奖,那么就是赚的,别的片子呢,只要不是太烂,也不可能一分钱都收不回来。这样在五六年后,可能这一亿就完全被赚回来了,还带了很多后续盈利的尾巴。虽然到最后我拿一亿可能赚回来只有五六千万,但胜在稳,这样投资从概率上说几乎是没有赔本可能的,而拿一亿拍一部商业大制作呢?万一是烂片,这一亿基本上就得全亏完了。
除了家大业大的四大电影制作公司以外,更多的中小片商考虑的还是分散风险,更喜欢细水长流,所以市面上源源不断地还是可以看到《钢琴家》、《芝加哥》这样的片子,其实整个奥斯卡生态圈也就是由这样的片子们组成的,文艺片希望拿奥斯卡,以此赚钱,而奥斯卡也希望有更多的文艺片,这样保证奖项的艺术性。像米拉麦克斯,就是这个生态圈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他们对于这个圈子的规则把握非常老道,总是能拿走最新鲜的那块蛋糕。
不过,因为走的是这种路线,米拉麦克斯出品的电影,成本回笼就很慢,头两三年账面可能都还是亏损的,毕竟像是这种冲奖片,宣发和公关经费都要比商业片占比更重,《芝加哥》投资四千万,宣发加公关可能就要用到四千万,成本和2001年的同类型歌舞剧《红磨坊》是很接近的,《红磨坊》投资五千万,冲出了多项提名,但最后只拿了两个技术类奖项,北美票房五千万,全球一亿七,不能说亏,但没有奖项护身,后续版权销售难以叫价,盈利前景并不是非常明朗。现在罗杰直说看好《芝加哥》票房盈利,这等于是预测《芝加哥》国内票房过亿,比《红磨坊》要翻番,虽然他说了不算,但哈维听了肯定也开心。——如果票房能盈利的话,米拉麦克斯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了,也会有更多预算投来公关,只要奥斯卡上能冲到大奖,《芝加哥》项目就是一笔非常成功的投资。如果是奥斯卡大奖影片,后续版权销售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多国电视台都会来买版权,在国内销路也会更好,而且DVD等音像制品销量都会大增。
“罗杰,你这句话可能价值上百万美元,”首映会反馈正面,哈维冲奖信心肯定更足,“今年米拉麦克斯应该会主做《芝加哥》这部片子,你这么说,我不追加点预算都不好意思了。”
罗杰哈哈大笑,“这是值得的,哈维,你知道我一直都很佩服你看人的眼光,《芝加哥》当然是个宝藏,这一点我们都承认,但把歌舞剧搬到大荧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知道,《红磨坊》毕竟是原创,你能找到罗伯才是整件事成功的要素。”
经典音乐剧因为珠玉在前的关系,改编难度很大。
“对于这一点,我也相当得意。”哈维毫不谦虚地一口认了下来,“罗伯是整个计划的keyman,当然,凯瑟琳和蕾妮也足够优秀,不过你知道,选用蕾妮也是冒了一定风险的,她的演技没有问题,但歌舞水平就令人担心,如果不是罗伯看好,我未必会点头用她。”
“看来艺术眼光都是一脉相承的,”罗杰呵呵笑,“你发掘了罗伯,罗伯则发掘了珍妮弗——珍妮弗·杰弗森,我看她的表现就相当亮眼,今晚她更像是全场的中心。”
“那是因为罗伯他们还在接受采访。”哈维的眼神也落到了会场一角,那里聚集了不少出席首映式的各界嘉宾,珍妮弗·杰弗森的金发在人群中闪闪发光,显得极为耀眼。“但不可否认,这是个很出色的女孩,遗憾的是她现在正在赶拍《加勒比海盗》,否则《芝加哥》的后续宣传安排我会很乐意带上她的。”
“啊,这么说,你打算带她出席奥斯卡?”罗杰冲哈维倾了倾酒杯,“说不定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能听到又一个韦恩斯坦女郎诞生的新闻了。不过,03年你手里预备的大项目难道还没分完吗?”
珍妮之前争取的《加勒比海盗》,虽然是A级制作,但女主角一直到开拍前都空缺的现象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项目都是在开拍初期就确定了导演和男女主角人选,甚至可以说,很多项目都是在这样的晚宴上,随着当家人的一个转念、三言两语而产生苗头的。对于一个新演员来说,很多时候不是她挑片子主演,而是她能找到什么没有主演的片子。
哈维摇了摇头,笑而不语,罗杰反而来了兴致,“《冷山》、《杀死比尔》、《BJ单身日记2》、《泽西女孩》、《谈谈情、跳跳舞》……唔,我猜,不是《泽西女孩》,就是《谈谈情、跳跳舞》?那女孩很有潜力,不论是《泽西女孩》还是《谈谈情、跳跳舞》都足以胜任。”
哈维只是哈哈笑着,但并未多加回应,直到发现罗杰大有不依不饶的意味,这才高深莫测地回答,“你对于电影营销手法还是太漠不关心了,老伙计,我当然想带她出席奥斯卡,那对《芝加哥》的票房有好处。”
罗杰当然听得出言下之意:但哈维并没有邀请珍妮弗·杰弗森担正主演的意思。
他有些困惑了——目光老辣如罗杰,即使只是几分钟的戏份,也足够他看出珍妮弗的实力,再结合在派对中珍妮弗给他的印象,罗杰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这是个演技高超的年轻演员,外貌条件非常好,能够驾驭和自身气质几乎完全相反的角色,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有一种虽然难以言传,但却是巨星不可或缺的统治感。
罗杰相信演艺圈是对天分要求极高的行业,即使起点、外貌、演技和资源都近似,但就因为这种虚无缥缈的巨星气质的存在,很可能两个人在演艺生涯初期看着似乎不相上下,但到最后,被观众记住的只会是拥有巨星气质的那个,至于另一个人,你也很难说她输在哪里。就像是《红磨坊》,导演巴兹·鲁赫曼一样是大牛,甚至于说在音乐剧领域比罗伯·马歇尔更有成就,《红磨坊》和《芝加哥》比似乎也难分高下,都是一时之选,但罗杰有种感觉,《芝加哥》就是要比《红磨坊》经得住时光的大浪淘沙,在歌舞片经典殿堂中取得比《红磨坊》更高的地位。
你说这是因为谁?毫无疑问,是因为Keyman罗伯·马歇尔。很多时候电影就是得Keyman得天下,而罗杰就认为珍妮弗·杰弗森在电影里表现出了Keyman的气质。他还以为一贯看人很准的哈维·韦恩斯坦绝对不会放过往自己怀里搂人的机会,但没想到哈维的反响居然可以用冷淡来形容。
一个是影评人,一个是大制作人,职业就决定了这两人只能是君子之交,罗杰虽然疑惑,但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冲哈维举了举酒杯,转过身继续在业界人群中交际了起来。
直到派对结束,他和老拍档一起登车回酒店时,罗杰才从理查德口中得到了一些业界的八卦消息。
“珍妮弗团队的宣传策略已经惹怒了蕾妮团队,”理查德一语道破了哈维选择的内幕,“固然,珍妮弗是个很有天分的演员,但蕾妮和米拉麦克斯的关系还在蜜月期,《冷山》、《BJ单身日记》的合作都很愉快,《芝加哥》本来是打算给她冲奖的,但因为珍妮弗团队的宣传,蕾妮在《芝加哥》里的表现显然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恐怕很难获得这一届奥斯卡评委的青睐,哈维作为制作人,当然要利益最大化,反正‘Roxie’之争已经被炒热,他肯定要用它来带动票房,但要说哈维对珍妮弗观感多好就未必了。《冷山》、《BJ单身日记2》都是米拉麦克斯之后的大项目,如果蕾妮这一次能够冲影后成功,两部片的票房更有保障,但现在蕾妮很可能只能指望《冷山》了。”
“哦?”罗杰也是在电影圈浸淫多年的影评人,对于这种利益风波不可能还一惊一乍,听到理查德解释以后,他没有惊呼什么,反而是饶有兴致地问,“这么说来,在‘Roxie之争’中,你是站在珍妮弗这边的喽?”
“我不会说现在就下结论,但我会在我的影评中承认珍妮弗·杰弗森在她的出场时间里统治了整个电影院。”理查德说,“正式的态度我想在看过珍妮弗的Roxie之后再给出结论,但我知道很多百老汇的同行都已经站在珍妮弗这边了。罗杰,你的看法呢?”
他们都是常年居住在芝加哥,不过因为有自己的电视节目,而且也都是专栏作家,收入丰厚,专程飞去纽约看秀也不是什么大事。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珍妮弗的Roxie?”罗杰反问,“你知道,话题也是有时效性的,理查德。如果是半年以后,我可不想为了没有人继续关心的争论千里迢迢地飞去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