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22章

    经上级部门审核批准,由发展委、国资部以及华国银行三家单位牵头,正式成立国有华威投资公司(华威,嘎嘎嘎!)。

    公司由发展委投资司司长李毅任总负责人,初始资金3.2亿美刀,其中发展委出资五千万,国资部出资七千万,剩下两个亿均为华国银行出资。

    而责任承担以及利润分配,也全部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划分。

    虽说上面将李毅提出的牵头单位中的外汇局,变成了其上级单位华国银行,但影响不大,因此组建新公司的事情就要提上日程了。

    毕竟是国有投资公司,人员自然不能全部用国外的人员,各部门的领导和骨干还得从国内挑。

    当下,李毅向谷老以及王天荣等人请示了此事,经这几位大佬商议之后,最终决定,新公司的骨干全部从发展委、国资部以及华国银行现有的职工干部中进行挑选。

    但慎重起见,在挑选之前,还要由内卫部门对这些职工干部进行二次政审。

    只有通过二次政审的职工干部,才有机会进入这个新公司。

    随后一个星期,这几家单位都对有兴趣参加新公司的职工干部进行内部审核。

    虽然李毅也不太清楚,他们的审核是否足够的严格,但总之该有的流程还是要有的。

    这也是政府部门以及国企办事的特点,甭管效果咋样,最起码从程序上你是挑不出毛病的。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三月初,各单位的政审工作也初步完成了!

    3月5日,在接到各单位内部审核完成的通知后,李毅亲自带人到这三大单位走了一趟,对所有通过审核的职工干部一一进行了面试。

    毕竟这些人将会是华威投资公司以后的班底,李毅不敢怠慢,更不敢马虎,人事这一关他必须亲自把控。

    经过三天的面试,在对四百多名通过政审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初步筛选之后,最终李毅从中挑选了66人作为新公司的骨干。

    而这66名“天选之子”中有干部28人,除了李毅这个正厅级司长外,级别最高的是华国银行京城支行的两名正处级行长,分别是张震和徐慎。

    再就是,发展委和国资部也各有两名正处级干部入选大名单,分别是发展委政研室二处处长韩红军,综合司三处黄旭,国资部审计处处长高英,财务处处长许明珠。

    剩下的干部中,副处级有9人,科级干部13人。

    剩下的44人全都是普通职工,但文化水平全都在大专以上,且多少懂一些外语,并有一技之长。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甘于平凡!

    在人员初步确定下来之后,李毅又出人意料的,将姜龙城和叶建华调到了新公司。

    在他看来,眼前挑选出来的这些人虽然很优秀,但要是让他们直接来扛华威公司的大梁,显然是不合格的,需要好好培养一番才堪重用。

    既如此,顺便将两个大舅哥也一起带上算了。

    反正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虽然这样想有点不太礼貌,但却是事实,也是李毅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3月18日,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筹备,新公司终于在一阵鞭炮声中正式挂牌成立了。

    与此同时,华威公司对外公布了公司的性质和人事任命。

    华威公司为华国政府国有全资投资公司,公司总经理李毅,副总经理张振,韩红军;投资部经理杨茜;办公室主任姜龙城;风控部经理徐慎;研究部经理高英;公关部经理叶建华;市场部经理黄旭;财务部经理许明珠,安保部部长周文。

    公司成立后,3.2亿美刀的资金也很快就到位了,接下来就要考虑开展业务的事情了。

    但李毅却并未安排公司的这些人着手这方面的研究,而是在他的一声令下,除了留下少量人员协调国内的各个单位外,剩下的人全部通过星辰投资公司的渠道赶往港岛。

    这些人到了港岛之后,一边要搭建公司总部,一边则是整部门进入星辰公司的各个部门进行实习,了解这边的投资和金融规则。

    作为一个两世为人的投资大佬,李毅很清楚我们华国并不缺乏那些几句战略眼光的投资家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失败不是战略亦或者是战术上的问题,而是我们对规则的了解存在问题。

    所以,在真正的带这些人真正的开始投资之前,李毅必须要让这些人了解国际金融和投资的规则。

    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在规则内操作,才能不会被人抓到把柄。

    而随着华威公司的这批员工的抵达,港岛商界的局势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

    PS:这两天老沧都在忙着看病,趁着隔壁那本书顺利完结的机会,老沧打算好好调理一下身体。

    经过这两天的检查,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血糖,已经高到普通药物无法控制的地步了,如果再不解决的话,尿毒症就在眼前。

    好在不用住院,明天就能恢复更新了!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星光汉光!

    3月21日,星期一,春分!

    就在华威投资公司成立第三天,即张振、姜龙城、叶建华等人前往港岛的第二天,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星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

    同时成立的,还有一家名为汉光的半导体技术研究所!

    星光电子科技公司以及汉光研究所从筹备到开业,都表现的异常低调,除了向有关部门进行了简单的报备外,并未进行任何的宣传。

    就连开业也仅仅只是内部举办了一个简单的仪式,连一个像样的领导都没有请。

    更绝的是,他们这边连公司的内部人事安排,都没有对外公布。

    人们只知道这家新公司与星辰投资公司有密切的关系,公司总经理就是由星辰投资公司负责人兰心怡担任。

    除此之外,公司的一切都处于保密状态!

    但这家公司的成立,却引起了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不少科研院所的重视。

    因为这家公司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却整合了国内最重要的一批半导体大厂,包括大名鼎鼎的京城电子管厂、京城晶圆厂、沪城电子厂等等。

    要知道,这些国有半导体企业都是国家花重金建造的,不管是设备还是工艺,都是国内最先进的。

    尤其是京城电子管厂,这个厂子可以说是华国半导体产业核心中的核心,该厂起源自毛熊联盟援建的156工程,是那边的专家是手把手教我们建起来的半导体企业,援建技术起点是比较高的。

    因此京城电子管厂也是目前亚洲最大也是技术最先进的半导体工厂,而华国也是以此为基础,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半导体产业。

    其次就是,这些国有工厂的职工干部以及科研人员,也是国内最早的半导体从业者,这对于任何一个科研院所来说,都是一大笔财富,让人眼馋的很。

    可以这么说,星光电子科技公司收购的这些工厂企业,绝对称得上是华国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半壁江山了,意义非同一般。

    现在,这半壁江山却悄无声息的就变成了私营企业了,这让不少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都觉得有些痛心疾首。

    当下就有人给有光部门写信,反对出售这些国有企业,甚至于还有人亲自到京城,找相关部门的领导反应情况,其中不乏科学界的泰斗人物。

    但他们得到的答复却让人有些无奈,几乎所有的部门和领导的回复都是一样的,关于星光电子收购相关半导体企业的手续和流程全都合法合规。

    面对这样的答复,不少专家教授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徒呼奈何。

    整个科学界对于这件事情,大多秉承崽卖爷田不心疼的看法,反对声和质疑声不断。

    于是,星光电子科技公司从一开始就颇具争议。

    但李毅对此却并未在意,他这个人本来就不太在意别人怎么说。

    更重要的是,李毅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因为他很清楚,这是华国主半导体产业中追赶世界唯一的机会了。

    很多人以为我们在半导体产业一直都是落后于世界的,其实不然,从五十年代开始发展半导体产业,一直到整个七十年代,我国的半导体产业都处于领先状态。

    虽然谈不上遥遥领先,但最起码没有被西方国家拉开差距,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产品应用,都是可圈可点的。

    甚至于直到70年代末期,小日子发展半导体的时候,还曾到华国大规模的采购半导体设备。

    真正让我们落后世界的就是80年代,因为自改革开放后,受限于发展资金以及国家政策的转向,很多科研项目纷纷自废武功,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半导体科研项目。

    事实上,直到整个80年代的前期,我们在半导体产业上被西方国家拉开的距离都不大,被人拉开差距也就这几年而已。

    要是有足够的资金和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话,一切都还有追赶,甚至于超越的可能的。

    最起码不会被小日子和小棒子这等弹丸小国后来居上,然后肆意羞辱我们的事情发生。

    其实眼下这个年代,自废武功的何止只有半导体,航空发动机、大飞机,战斗机等等,那个说起来不是一把辛酸泪。

    比如说为第一枚原子弹、第一枚氢弹、第一艘潜艇提供核原料504厂兼职卖雪糕,制造歼20的飞机设计厂兼职卖洗衣机,861厂整体改行卖冰箱......

    扯远了,虽然眼下国内科研界对于星光电子公司大规模的收购半导体产业的做法颇有争议,反对和质疑声更是不绝于耳,但李毅整合半导体产业的意志却很坚定。

    而在星光电子科技公司成立后,杨平所在的第13所也得到了消息,随后便给星光电子发来了贺电。

    紧接着,第13所所长葛洪光亲自率领本单位的18名骨干专家,到京城参观了星光电子公司和汉光研究所。

    对于他们的到来,李毅也很重视,不但亲自宴请了葛洪光等人,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几乎是全程陪同参观考察。

    并在随后两个单位的科研工作者的座谈会中,亲自做了题为“华国半导体产业二十年规划构想”的报告。

    李毅按照记忆中,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趋势,将未来二十年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方向做了详细的梳理。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星光电子科技公司以及汉光半导体技术研究所的发展规划。

    这个报告极具前瞻性和可行性,引起第13所以及整个星光科技公司相当一部分技术骨干的震动,其中也包括葛洪光本人。

    随后,经过充分的沟通以及细致的谈判后,星光电子科技公司与第13所正式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对半导体领域展开技术合作。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双方的合作涉及微电子、光电子、半导体高端传感器、光机电集成微系统、微机械电子系统等领域,具体的研发项目有光刻机、芯片设计、激光器、探测器、光电模块、单片集成电路、半导体测试仪器与工艺设备等。

    合作模式为星光电子科技公司提供研发资金和部分人员设备,而第13所则是主要提供科研人员,双方共同研发,成果共享的同时,共同对科研成果进行经济转化。

    考虑到星光电子公司前期投入比较多,在经济转化后,所获得的收益四六分成。

    其中星光电子公司占六成收益,而第13所占四成。

    3月25日,双方在京城星光电子科技公司总部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很快,葛洪光与杨平带着第13所大批的科研人员进驻汉光研究所,多个研发项目也正式上马。

    至此,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纪元开启了!

    而就在李毅忙着布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时候,港岛这边却出事儿了...

    ............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谣言四起!

    人间最美四月天!

    进入四月之后,春寒料峭的

    京城几乎是一夜之间换了模样。

    首先是气温回升的很快,前几日还需要穿薄棉衣或者是线衣线裤,但四月一过,秋衣秋裤就能上身了。

    没几日,秋衣秋裤也可以下岗了,单衣单裤也不觉的凉了。

    其次,整个京城里里外外开始变得清新起来,沙尘暴被清风吹散,烟尘雾霾也稀薄了不少,整个城市的气息变得让人舒服起来。

    最重要的是,城市里的色彩也开始丰富多彩,湛蓝的晴空下,百花开遍,姹紫嫣红。

    沐浴着拂面的春风和暖阳,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北方最富有生机的季节到来了。

    这段时间,李毅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星光电子公司和汉光研究所。

    虽然他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但他却经历过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道半导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所以,他在研究所这边只负责动嘴皮子,至于如何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实现他所说的东西,那就靠葛洪光和杨平他们了。

    与此同时,李毅还特意联系了远在纽约的格林.雷吉,让他帮忙采购了一批半导体领域的先进设备。

    本来按照贼鹰之前的尿性,对于华国高科技以及高端武器方面向来是严防死守的,封锁特别严格。

    但这几年双方关系逐渐缓和,并进入了外交蜜月期,一切都变的有可能了。

    不仅仅是工业设备可以对华出口了,武器装备以及更为高端的东西也都没问题了,甚至于就连支付方式也变的多样化了。

    以前想与对方交易,除了美刀就只能用黄金支付,但现在石油、矿产以及其它大宗商品都可以。

    最重要的是价格方面他们也亲民了不少,倒不是这些西方国家突然涨良心了,而是毛熊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你丫消停点,不然老子灭了你。

    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小事儿!

    在这样的情况下,格林.雷吉采购设备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李毅的清单是三月底才抵达格林.雷吉的手里,四月中旬第一批设备就已经顺利装船,运往港岛了。

    除了这些外,李毅还通过各种渠道,挖了不少未来的技术大佬回来。

    其中就包括正在枫叶国当访问学者的牛光北,以及贼鹰德州仪器公司上班的梁正坤等人。

    在解决人员设备以及发展方向的同时,李毅还专门为星光电子和汉光研究所注资十亿人民币,用于科研。

    如此大手笔的投入,震惊业内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全体科研人员以及职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工作之余,李毅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里。

    要么带妻儿游玩,要么照顾即将临盆的大姐,日子倒也充实。

    期间,李毅与张子强还回了一趟青山县,将母亲接到了京城。

    毕竟大姐马上就要生产了,身边总得有个人照顾才行。

    而伺候月子,向来还是亲妈比较好。

    顺便李毅也去县城见了见姜龙泽和林毅,了解了一下基金会的运作情况。

    得知一切顺利之后,他再次返回了京城。

    而就在李毅将母亲接到京城一周后,大姐就发动了,并顺利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虽然大姐儿女双全,凑成一个好字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但小儿子健健康康的出身,还是让大姐很高兴。

    但就在李毅等人沉浸在大姐生子的喜悦当中的时候,兰心怡急匆匆的找上门来了...

    ...........

    李家.四合院!

    客厅里,李毅一边给兰心怡冲茶倒水,一边笑着问道:“你今天怎么有时间来了?”

    兰心怡当即说道:“李总,我今天过来主要是有事情向您汇报!”

    “呵呵,什么重要的事情不能再电话里说,非要亲自跑这么一趟。”李毅笑着说道。

    “是黄副总叮嘱的,要我一定亲自向您汇报,而且速度一定要快!”

    李毅先是一愣,随即表情也变的严肃起来,当即问道:“到底是什么事情,竟然让老黄这么重视?”

    兰心怡当即说道:“李总,据黄副总说,由于华威公司的那些领导和员工大量进入星辰投资公司,并自由出入各个机要部门,这导致港岛那边突然流言四起,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哦,什么谣言这么大的威力?”李毅有些好奇的说道。

    “有人说华国政府准备用华威公司接管星辰投资公司,再利用星辰公司掌握的各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进而控制整个港岛的经济命脉,重新制定金融规则和秩序!”

    接着兰心怡继续说道:“再就是,由于星辰投资公司和星耀投资公司大规模的对大陆这边投资,因此有不少人在背地里说您在向这边转移资产,还有人甚至于说您要像嘉宁集团的程青松那样,掏空整个港岛...”

    说到这里的时候,兰心怡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有些担心的看了李毅一眼。

    她在李毅身边带了好几年了,自然知道事实并非是这样的,这位大老板虽然在大陆这边的投资不少,但他绝大多数的资产还是在港岛这边。

    李毅的反应倒是并不大,他略作沉思,随即问道:“眼下那边情况咋样,这些谣言信的人多吗?”

    “普通民众不辨真相,确实有不少人被蒙蔽了,对我们的好感度下降了不少,影响了我们公司的正常融资。”

    接着兰心怡话音一转,再次说道:“但商界的情况还算稳定,不过却只限于我们华人商会,英资集团以及那些中立的家族和公司,对这些谣言的态度却模棱两可,以至于眼下不少小公司人心惶惶,商界动荡不安!”

    “现在这些谣言已经影响到了公司的正常运营,也影响到了您本人以及整个华人商会的声誉了,所以黄副总希望您要是有时间的话,就回港岛一趟,主持大局!”

    略作沉思,李毅随即淡淡地说道:“无风不起浪,看来港岛那边有人想要搞事情!”

    不等兰心怡回应,李毅便再次说道:“行了,你替我给老黄回个信,就说我过两天就回去一趟。”

    “是...”

    随后,两人又就分公司以及星光电子后续的发展聊了好一会儿,然后兰心怡才离开。

    待姜雪放学回来之后,李毅将这事儿和她详细的说了一遍。

    接着,前往港岛的事情就被李毅提上了日程...

    ............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高调入港!

    4月25日,农历三月十三,宜出行!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