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67章

    “你睡吧,我去给你擀点面条,然后在收拾一下回老家要带的东西!”

    “有啥好收拾的,缺啥咱不行回去再买吧!”李毅揉了揉眼睛说道。

    “大人的收不收拾都行,但是云睿和云锦的却不行!”

    李毅这才想起自家的两个娃,当即也从炕上爬了起来,准备起床。

    “你再睡会儿吧,其他事情交给我就行了!”

    “你一个人哪能忙过来,我和你一起干!”

    说完,李毅当即找到自己丢的四处都是的衣服,快速穿上。

    而后便穿鞋下地,忙碌了起来。

    当两人洗漱完,收拾好东西已经是七点半了,此时张子强和娟子也已经起来了。

    得知今天李毅两口子要回老家,两人也急忙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东西,,而后一行人便离开了李家四合院儿!

    几人先是到街上简单的吃了口早饭,随后便直奔姜家老宅而来。

    将给岳母以及老爷子带回来的礼物放下后,又简单的聊了几句,李毅和姜雪便离开了姜家老宅,直奔北关村的店里。

    毕竟好容易回一趟老家,李毅自然得问问东子、强子以及刘三儿他们有没有要给家里捎的信或者是其它东西。

    果然,得知李毅要回老家,几个小兄弟都激动的不得了,纷纷将积攒的钱交给了李毅,让他给家里带回去。

    识字较多的东子和刘三儿还特意给家里写了信,至于其他人都懒得写,就是让李毅给捎了几句口信。

    在店里耽误了大半个小时后,上午十点钟,伏尔加小轿车终于驶出了京城,目标直奔青山县碾子山村!

    ........

    碾子山村.大队部!

    大雨哗啦啦的下了一整天了,这么大的雨外面根本没办法干营生,所以村里的青壮全都聚集到了大队部这边。

    尽管难得的闲下了一天,但是大家伙儿脸上的表情却并不是特别的高兴,整个办公室里的气氛也有些压抑。

    老支书冯凯一边抽着旱烟锅一边微微咳嗽着,当一锅旱烟抽完之后,他将旱烟锅往脚底板上磕了磕。

    把里面的死灰磕出来后,就将旱烟锅收进了装烟沫子的旱烟袋里。

    随后,他轻咳一声说道:“都别苦着张脸了,说说吧,对上面的这个政策,大家都有啥意见?”

    话音刚落,就听有人说道:“冯支书,我不同意分开单干!”

    “我也不同意,但是现在咱村跟着小毅养羊,眼看着日子有了盼头,这要是分开单过可咋办?”

    “是啊,日子好容易有了点起色,现在却要分了,这叫啥事儿呢!”

    “谁说不是,就不能晚点分...”

    .......

    自从开春那段时间,李毅回来将那些羯羊都宰杀了拉走后,村里的社员每家每户都分到不少钱。

    而这几个月下来,剩下的那些母羊以及几百头牛马也都长大了,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能产仔繁殖了。

    眼瞅着生活有了盼头,上面却一纸命令下来,要求全县各个村子报备土地亩数和人口,并准备在今年秋收后重新对土地进行分配,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也就是说,上面不让吃大锅饭了,要让大家分开单干!

    这对于其他生产队大部分的社员们来说,这是好事儿,但是对于碾子山村来说却不同了。

    一旦分开单干,先不说队里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可能会被打乱。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牛羊骡马咋办?

    毕竟那不全都是集体的财产,不能像土地以及队里的生产工具那样全都分了,因此村里绝大多数的社员是不想分开单干的。

    冯凯用烟锅头敲了敲面前满是包浆的破旧八仙桌,然后说道:“包产到户是上面的规定,谁也更改不了,难道吃了这么多年的大锅饭还没吃够?”

    “冯支书,那几年咱们吃大锅饭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但现在不是日子变好了吗!”

    “就是啊,让别人分,咱不分还不行?”

    “对,咱不分...”

    冯凯叹了口气说道:“上面的政策那是咱们想不分就不分的,这可是要犯错误的!”

    “那咋办,一旦分开了那么多牛羊谁来照料,草料什么的都用谁家的,这些可都是事儿啊!”

    “那可不,现在都是集体的,谁也不会说什么,到时候分开了那可都是自家的了,谁愿意用自家的东西喂集体的牛所以说,一旦分开那可就是彻底的散伙了,可得想清楚...”

    就在这时,人群中也不知道谁说了一声:“要是山魁家的小毅在就好了!”

    此话一出,整个屋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

    第五百四十章:那就不分了!

    碾子山村.大队部!

    一句“山魁家的小毅在就好了”,让原本吵闹的大队部瞬间安静了下来。

    不知怎么的,所有人的目光下意识的看向角落里默不作声的李山魁。

    突如其来的关注,让这位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多少有些不太适应,只能继续低着头看着自己脚上的解放鞋。

    或许是从李毅挺直腰杆对着全村百姓承诺娶“唐知青”开始;

    也或许是从他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村里第一座砖瓦房,娶媳妇儿的时候还请来了县里的领导参加;

    再或许是他带着村里的乡亲们卖蘑菇、养牛羊,让大家伙儿在大灾之年有了活命的粮食。

    总而言之,悄然之间,李毅在乡亲们眼中的形象已经彻底的变了。

    他再也不是那个只懂得调皮捣蛋、打架斗殴的“二混子”“街溜子”了,而是成为了众人眼里的“能耐人”。

    所以,当乡亲们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都想听听他的意见。

    冯凯当然也知道大家伙儿的意思,略作沉默,他看了看李山魁,然后说道:“山魁,你家小毅这段时间有联系你吗,知道他啥时候回村吗?”

    “没联系,那小子忙得很!”李山魁有些沉闷的说道。

    他这个人就这样的性格,平常不太爱说话。

    “我上次听你说小毅哪里安装了电话,你看能不能给他打个电话,和他说说这事儿,顺便听听他的意见!”冯凯道。

    “是啊山魁兄弟,村里的那几百只羊和四百多头牛他是占了大头的!”生产队长张同福也附和着说道。

    “山魁叔,实在不行写封信也行,反正那个政策秋收后才会实施...”

    随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众人的视线再一次的定格到了李山魁的身上。

    略作沉默,李山魁点了点头说道:“嗯,我明天进城给他打电话!”

    虽然他也不想让儿子淌这趟浑水,但是呢,冯支书和张队长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村里的那些牛羊,都是儿子垫钱给村里买的。

    现在上面要让村里的社员分产到户,那意味着所有东西都要分给老百姓,这些牛羊咋分确实是个大问题,问问儿子也好!

    听到李山魁同意给李毅打电话,众人心里都松了口气。

    “行了,既然山魁兄弟应下这事儿了,大家也别担心了,都回去吧...”

    然而,还没等冯凯把话说完,就听到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汽车的引擎声。

    透过大队部的小窗户,众人看到一辆黑色轿车穿过雨幕,稳稳地停在了大队部门口。

    就在大家伙儿猜测到底是什么人,会在这个时候来他们大队部的时候,车门被人打开了。

    先是从上面走下一个陌生的年轻人,紧接着众人就看到车上下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咦,那不是山魁家的小毅吗?”

    “呀,还真是,是小毅回来了!”

    “山魁,你儿子回来了,快过来看啊...”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李毅和张子强小跑着来到了大队部。

    此时的李毅心里多少有些无语,从京城走的时候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没想到刚过张垣市,就飘起了小雨。

    等车子到达青山县境内后,雨势变大,直接变成了倾盆大雨。

    由于雨势太大,本来五六个小时的车程,他们硬生生的走了八个多小时。

    等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

    然而李毅回到家之后却发现,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其他人都不在。

    一问才知道,父亲因为包产到户的事儿去了大队部,而大姐则是几个月前就已经回到县城的糖厂上班去了。

    二姐和二姐夫倒是经常过来,但是由于比较忙,来了也仅仅只是晒一下蘑菇,忙完就会回去,一般不在家里过夜。

    得知上面准备在村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消息后,李毅当即有些坐不住了,随即便让张子强开着车,将自己送了过来。

    一进门,李毅就被众人给围住了,众人七嘴八舌的和他打着招呼:

    “小毅,啥时候回来的?”

    “就你一个人回来的吗,媳妇儿和娃娃回来了吗?”

    “刚才大家伙儿还说起你呢,这就回来了...”

    李毅一边和众人打招呼,一边在人群中寻找着父亲的身影。

    很快,他就在靠后的位置看到了父亲。

    父亲依旧很是沉闷,看起来似乎有些波澜不惊,但李毅却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压抑的激动。

    “爹!”

    “回来了?”

    “嗯,刚进家,听说您老在这里就过来了!”李毅回答道。

    “小雪和孩子呢?”

    “一起回来了,正和娘在家呢!”

    听到儿媳妇儿和两个小孙孙也回来了,李山魁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了笑容,眼神也忍不住飘向门外。

    冯凯见状,当即轻咳一声,而后说道:“同志们,都安静,既然小毅刚好回来了,那咱们就谈谈这事儿吧!”

    冯凯在村里的威望那是没得说的,他这么一开口,屋里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小毅,你坐!”

    接着冯凯再次说道:“小毅,前几天县里发通知了,上面要在咱们这边推行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就是要让咱们分产到户...”

    “冯叔,你不用特意和我解释这些,这个政策我早就知道了,也明白事咋回事儿,其实就是要结束大锅饭时代了!”李毅道。

    “对,就是不让吃大锅饭了,所以我们想问问你的想法!”冯凯道。

    “我的想法有啥用,这事儿还得看大家伙儿是怎么想的才行!”李毅道。

    “咱村大部分社员都不想分!”

    “原因呢?”

    “主要是大家跟着你赚到了钱,而且村里现在的发展势头很好,尤其是牛羊养殖,让大家伙儿看到了希望,担心因为分产到户后没办继续搞!”

    话音刚落,就听张同福附和着说道:“小毅,你可能不太清楚,咱村里现在可不得了了,那五百多只母羊大多已经怀羔了,年底的时候差不多就能接到第一波羊羔!”

    “去年咱从后草地买回来的那批小牛犊和小马驹都长大了,今年村里又种了三千多亩苞米和那么多的甜菜,是要草有草,要料有料。要是再喂养一年的话,那批牛羊骡马少说能卖十几万,这要是打乱了,损失可真不小!”

    李毅看了看众人,而后问道:“冯叔、张叔,你们几个人说不单干是不行的,你得看村里有多少人不想分,又有多少人想分?”

    冯凯当即说道:“我们已经征求过大家伙儿的意见了,咱村基本上都不想分!”

    听到这话后,李毅语出惊人的说道:“既然大家伙都不想分,那就不分了。”

    此话一出,整个大队部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是一脸震惊的看向了他...

    .........

    第五百四十一章:包产到户!

    大队部所有的人都被李毅这话给惊呆了,主要是他这话说的太理所当然了!

    短暂的安静过后,冯凯率先说道:“小毅,这可不是生产队分配任务,说不干就可以不干的,国家政策我们能拒绝得了吗?”

    “是啊小毅,听说上面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个政策,咱们这样顶着来,会不会被抓典型?”

    “就说是哇,胳膊哪能拧得过大腿...”

    听着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这些,李毅当即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而后,他轻咳一声说道:“冯叔、张叔,各位叔伯婶子,我说的“不分”并不是要和国家政策对着干,那是不行的,咱还是要顺应国家的政策!”

    “小毅,那你是啥意思,都不分了咋还能算是顺应国家政策...”

    不等冯凯说完,李毅便打断了他的话,直接说道:“冯叔,那是因为你对国家政策不太了解,并没有彻底的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这...”

    “乡亲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称“大包干”,包括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两种形式。”

    接着李毅继续说道:“包干到户各是要求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剩下的归老百姓所有,这个就是要将大集体所有的东西分给农户,以后各干各的,自负盈亏!”

    “但包产到户就不一样了,是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不分产单过的!”

    其实不管是包干到户还是包产到户,其实质都是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

    ?只不过,有小岗村的榜样在前,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

    因此包产到户实际上就成了一个摆设,很多地方的地方政府甚至于在宣传以及推广国家政策的时候,都不会提这个。

    当然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以眼下的情况来看,包产到户和“大锅饭”其实也大差不差,就算是说了也不太会受到老百姓的喜欢的。

    屋里的众人听完李毅的话,都有些激动,张同福高兴的说道:“这么说来,咱们就算是不分也可以了?”

    “哎呀,吓死俺了,还以为一定得分呢!”

    “谁说不是呢...”

    这时,冯凯轻咳一声,而后面带担忧的说道:“小毅,其他村都在分产单干,咱们村不分到底行不行?”

    “冯叔,其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政策是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就是极大地提升了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分开后大家干活就不是给集体干了,而是给自己干了,不卖力就是自个哄自个!”

    接着李毅继续说道:“但是弊端的话也很明显,那就是把东西都分给了个人,生产资源太过于分散,想要做大做强很难。”

    “另外就是农户实力太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够高,所以并不是说分了就一定好,不分就一定不好!”

    略作沉默,冯凯再次问道:“小毅,你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你给咱合计合计,咱们碾子山村到底是分开好还是不分好?”

    听到这话,屋里的众人再次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视线都定格在了李毅的身上了。

    李毅也不矫情,直接说道:“短时间内,分开肯定是好的,因为生产积极性上来了,最起码能让大家伙儿吃饱肚子。但长远来看,不分会更有发展!”

    这一点,从八十年代后期全国各地陆续涌现出的那些明星村庄就能看出一二,比如说江阴的华西村、漯河的南街村等等,他们无一不是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的。

    反观那些分开了的村庄,小农经济虽然取得了不小得发展,但是却很难做大做强,形成规模。

    最后,华西村和南街村的很多老百姓都活成了老板,而分开单干的老百姓还是农民,再或者在十几年后被迫变成了农民工,这就是差距。

    “小毅,别说这些模棱两可的话,咱村的情况你也清楚,你就说说咱们是分开单干好,还是继续吃大锅饭好?”冯凯道。

    “不分好,但也不能继续吃大锅饭!”李毅道。

    冯凯先是一愣,随后问道:“不分,又不吃大锅饭,这...”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