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李毅随即说道:“工期长点也不怕,但是一定要把控好工程质量,至于钱的事儿你不用担心!”“好,那咱们商量一下,看具体咋装修,东家这边把方案确定下来,我们就能开干了!”
“行!”
两人边走边说,很快就来到了正房的客厅。
姜雪没见过老赵师傅,但是却听李毅说起过。
得知老赵师傅是来商量后面那处大宅子的装修方案时,也来了兴趣。
那处大宅子她也去过,虽说破是破了点儿,但是面积却足够的大。
而且据说之前还是大户人家的宅院,要是拾掇出来,肯定很好住。
因此,姜雪也不午休了,跟着李毅以及老赵师傅商量起了装修方案。
装修房子本身就是比较琐碎且耗时的事儿,三人在客厅一直商量了两个多小时,这才初步确定了装修方案。
随后,李毅交了200块钱的订钱,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
送走老赵师傅后,两人也没了午休的心思了!
趁着姜雪看书复习的空档,李毅离开了家,直奔不远处的区政府。
他要找姜龙胤聊聊那块地的事儿!
事实上,虽然这段时间李毅的重心在家里,但他也没有彻底放下生意上的事情。
烤涮店这边一如既往的火爆!
由于缺乏竞争对手,再加上有姜龙城、姜龙胤以及叶建华、林毅等人的照应,每天的营业额都是稳中有升。
要不是时机不太对的话,李毅都想在京城再开几家分店了。
其实这事儿龙占军之前也和他提过,而且他还说了,只要李毅同意,他随时可以将永县的那帮小兄弟都叫过来帮忙,人手也不是事儿。
不过李毅却拒绝了龙占军的提议,原因也简单,他不想当出头鸟!
别看现在有姜家这层关系,他并不怕人查。
但是这人怕出名猪怕壮,想想傻瓜瓜子的年老板,三次入狱四次结婚,这种出风头的事情还是交给别人吧!
再说了,眼下也不是进军餐饮业的最佳时机,各种票证的限制之下,想大规模的干餐饮,所面临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反倒是囤地这事儿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只是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毕竟眼下私人想要拿地可不容易,更何况还是在京城这种天子脚下拿地。
为了这事儿,他已经跑了好几趟区政府了,但是进展还是有些缓慢。
倒也不是区政府这边不愿意,事实上,包括姜龙胤在内的大部分的区干部对这事儿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这次300多亩地将涉及到250多万的钱款,除了按照每亩地2000元的高价补偿给北关村的村民外,剩下的190多万全都将划归区政府。
这对于财政紧张的区政府而言,诱惑力还是相当大的。
不过动迁无小事儿,毕竟涉及到的老百姓实在是太多了,想要协调好这么多老百姓的利益,确实也不容易。
只是现在已经快五月份了,要是时间再拖得晚一点,恐怕老百姓们又要把那些地给种上了,到时候再想动迁,困难就更大了。
所以,李毅决定再来区里找姜龙胤聊聊,催催他们!
第四百五十九章:姜龙胤的机会
当李毅来到区政府的时候,姜龙胤刚刚开完会回到办公室。
听到敲门声,随即让人进来!
当看到是李毅后,姜龙胤眼睛一亮,欣喜地说道:“是妹夫来了,坐!”
此时,秘书想要进来帮忙端茶倒水,却被姜龙胤支了出去,他亲自来!
眼下的姜龙胤对于李毅这个堂妹夫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半个月前面对国资部的施压,姜龙胤都为他捏了把汗。
毕竟那可是部委级单位啊,想要敲打收拾一个普通人,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但是姜龙胤清楚的记得李毅知道这事儿后的反应,一脸的淡然,根本没有将这事儿放在心上。
当时姜龙胤觉得,李毅这次怕是要马失前蹄了。
但结果让他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几天的时间,国资部就改变了之前的态度。
他们不但认可了妹夫和国棉二厂签订的协议的法律效应,而且还对包括三弟姜龙城在内的一干厂领导进行了嘉奖,态度不言自明。
可以说,自家妹夫是一个人干翻了整个国资部的存在。
刚开始姜龙胤并不理解国资部这么大的一个部委单位,态度怎么会突然间发生了180度大转变,再加上事情的变化是发生在老爷子八十大寿的第二天。
因此,他还以为是老爷子出面了,为此还特意去问过爷爷。
结果得到的回答是,老爷子自始至终都没有插手这事儿,也没有向任何人为李毅讲情。
直到最近他终于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就在过去的这十多天,三叔姜世英突然在《群众日报》、《工人日报》以及《内部参考》等一系列的党媒上发表了大量的社论,这些社论涉及了大量的政治学、经济学的内容,每一篇都在上面引起极大地反响。
不知道的人,自然认为这是三叔升任粤省纪委掌门人之后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但只有姜龙胤才知道,这些都是妹夫李毅的手笔。
因为类似的观点,他之前和堂妹夫交谈的时候就听他说起过。
再就是上次他们见面的时候,李毅还说让他帮忙联系一些媒体,发表点东西。
结果这事儿后来就没了下文,显然是三叔接手了这事儿。
“二哥,没打扰到你吧?”李毅笑着说道。
“没,我也是刚刚开完会,刚好有点空闲时间!”姜龙胤一边给李毅冲茶一边说道。
“那就好,我这次过来就是想问问那块地的事儿,不知道进展咋样了?”李毅开门见山的问道。
“正在推进,我们的工作人员现在每天都在对北关村的群众进行动迁,已经有154户老百姓签了字,还剩12户似乎有点不大愿意,我正在让人做这些人的工作。”姜龙胤道。
“那预计多长时间能做完?”
“也就这几天吧,怎么了,看你似乎挺着急的?”姜龙胤道。
“确实是有点着急,毕竟马上就要五月份了,修建冷库的事儿必须提上日程了,但如果动迁都没有完成,那后面的事情都只能往后拖!”李毅道。
“那我再催促一下下面的人,让他们抓紧速度!”
“行!”
就在这时姜龙胤突然说道:“妹夫,有件事儿我想和你探讨一下,不知道方不方便!”
“二哥,你这话说的就有些客气了,咱们之间还有啥不方便的!”李毅笑着说道。
“嗯,你知道国棉二厂四月份的营业额以及利润已经统计出来的事儿吗?”
“这个还真不知道,二哥你也知道,我这段时间都待在家里照顾小雪和孩子,很少出门儿,也不太关注其他事情!”李毅道。
“国棉二厂四月份的营业额达到了534万,利润428万,再次创造了记录!”
李毅点了点头说道:“确实不错!”
“何止是不错啊,从2月份开始,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赚取了八百多万的纯利润,即便是国棉二厂最巅峰的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风光!”
接着姜龙胤再次说道:“眼下,在京城各个企业单位,国棉二厂就像是一个风向标一样,随着他们厂捷报频传,其他厂有些坐不住了。”
“怎么坐不住了?”李毅下意识的问道。
“眼下除了像京城钢铁厂这样的大型国企外,其余企事业单位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大家伙儿都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接着姜龙胤再次说道:“很多厂子从去年开始效益就不断的下滑,甚至于都需要靠银行贷款和政府输血过日子了,给区政府乃至于市政府造成了极大地财政负担!”
“今年开春以来,情况更加的糟糕,很多企业的效益连去年都不如。在这个时候国棉二厂逆势崛起,于是乎有不少人便动了心思,也想仿造他们进行改革,现在区里因为这事儿吵的不可开交!”
“这是好事儿啊,有什么好吵的?”李毅不解的问道!
企业自己想办法找出路,总比一直吃财政强吧?
姜龙胤略作沉默,然后说道:“主要是区政府对于这事儿是真的没底,国棉二厂的效果确实惊人,但问题是国棉二厂只是个例,目前整个京城除了他们外,再也没有类似的企业了!”
“我们担心的是,大家要是都仿造他们那样做的话,会不会引起混乱,会不会对我们的经济制度造成冲击?”
李毅皱了皱眉头说道:“二哥,你们的顾虑我是能理解的,但是却不认同!”
“说说你的想法!”姜龙胤道。
“小范围内的混乱自然是不可避免,但是大的混乱应该不会发生,再就是你说对经济制度造成冲击,这不正是上面所希望看到的吗,所谓改革改革,不就是想在改变中寻求突破吗?”李毅道。
“那会不会影响我们公有制的地位?”
“不会,我们的公有制是建立在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的,只要这个不变那就没有问题!”
接着李毅再次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如果不自己寻求改变的话,到时候就得被迫改变自己,到那时后果可能比现在更为糟糕!”
李毅可是经历过那个时代,也就是几年后,全国各大企业单位为了减轻负担,鼓励职工停薪留职,下海经商。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甩包祔,直接将企业闲余或无用人员放入社会,让他们自生自灭。
那个时侯,国家在探索,人们在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只能硬着头皮向前闯。
一些人得到历史眷顾,他们顶着各种压力,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闯出了一条血路。
但是更多的人成为改革的试验品,逐渐被历史所淘汰。
“那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同意那些有困难的企业进行自我改革?”姜龙胤沉声问道。
李毅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看着姜龙胤问道:“二哥,你对这件事情持什么样的态度?”
“我...我...”
看到他这个表情,李毅就知道答案了。
“二哥你应该是反对的,毕竟作为区一把手,你需要的是求稳,对吗!”
“对!”
“二哥,稳定固然重要,但是求稳就不会有什么突破。这一点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政府和个人!”
接着李毅继续说道:“我认为,眼下的这事儿对于区政府以及二哥你自己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听到这话,姜龙胤眼睛顿时一亮,而后问道:“真的可以试试?”
“嗯,区里完全可以将运营最为困难,甚至于马上就要破产的厂子拿出来,作为一个试点儿!”李毅建议道。
姜龙胤顿时明白了李毅的意思,拿即将破产的厂子作为试点进行改革,失败了也没啥影响,反正也快要倒闭了。
一旦成功了,那可是妥妥的政绩啊!
想到这里,姜龙胤心动了!
第四百六十章:投桃报李
从区政府出来的时候,李毅手里拿了厚厚一摞资料,都是区里效益拉跨的企业概况。
李毅简单的翻了几眼,发现有什么附件厂、酿造厂、毛纺厂、小五金厂、电视机厂等等。
有些品牌李毅还听说过,但更多的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
按照姜龙胤所说,这些企业都是隶属于区政府管辖的“困难户”,他想让李毅帮他从这些企业中挑几家出来,作为改革试点儿。
同时呢,姜龙胤也希望李毅能帮这些企业制定一个合适的改革方案,就像国棉二厂那样。
本来吧,这种事情李毅是不太感兴趣的。
一来是这事儿与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企业效益不好、职工无法开资、政府财政压力大,如此种种和他一个外人有啥关系,他可不想沾染这种麻烦事儿。
另一方面则是,这事儿影响有点大,一个不慎就是身败名裂。
要知道企业改革关乎成百上千职工的饭碗,改革成功了自然是皆大欢喜,李毅就是救世主。
但要是失败了,那他就会成为那些职工们眼里的罪人。
这种风险大、收益小,还和自己没啥关系的事情,李毅脑袋被驴踢了才会接手。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李毅是坚决不同意的!
但是耐不住姜龙胤的再三请求,最终李毅还是答应帮这个忙!
当然了,他是不会承认是因为姜龙胤给的好处太多了,他经受不住诱惑才答应的这件事儿。
三年百分之十的利润分成,这好处确实很有诱惑力。
没错,这就是姜龙胤给李毅开出的好处。
就这些半死不活的企业,如果李毅能将其救活,那么今后三年他都能分得该厂百分之十的纯利润。
尽管前提是让这些企业起死回生,10%的纯利润分成还是让李毅心动了。
当然了,李毅看中的并不仅仅只是这10%的利润分成,更重要的是,他想给自己重新打造一个人设。
在姜龙城、姜龙胤以及王安国、李钢、黄立行等人的眼里,他李毅的人设只有一个——神棍。
铁口直断,言出法随...
神秘是神秘了点儿,但是这玩意儿可是一把双刃剑,说不定啥时候就伤到自己了,毕竟建国之后是不允许动物成精的!
而且这也不是李毅想要的,他是一个商人,天天顶着一个神棍的身份晃悠,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再加上眼下营商环境确实不太好,在自己无法独自大展手脚的时候,借用这些经营困难的国企练练手也不错。
除了有钱拿不说,还可以借此机会给自己搞个经济大师的名头,一举两得啊!
至于能不能将这些濒临倒闭的企业救活,李毅压根儿没有过多的考虑。
以他对这些企业的了解,绝大多数的国企倒闭并不是因为产品质量不行,更多的还是管理方面以及对市场的定位出现了问题。
这种情况只要对症下药,大概率的能让厂子摆脱困境。
当然了,现实情况可能要比自己分析的还要复杂的多。
但没关系,在企业管理以及经商这方面,李毅还真没有怕过谁。
.........
回到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
刚来到巷口,李毅就发现巷口停着一辆崭新的沪城牌小轿车。
由于太过于锃光瓦亮,李毅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这年头,能买得起这玩意儿的那都不是普通单位。
之所以说是单位而不是人,主要是现在除了特定的人员外,普通人是不允许拥有小汽车的。
当他回到自家大门口,掏出钥匙,正准备开门进去,却发现大门并未上锁。
推门进来,远远地就听到屋里传来了女孩子谈笑打闹的声音。
等回到屋里,李毅发现姜龙城竟然在客厅坐着,而屋里则是传来姜雪和张欣瑶嘀嘀咕咕的声音。
“三哥,你来了?”
姜龙城笑了笑说道:“听妹子说你去老二哪里了?”
“嗯,问问那块地的事儿!”
“咋样?”
“就那样,还在推进当中!”
“呵呵,区里那帮人办事儿就是磨叽,等他们把事儿办好了,黄花菜都凉了!”
李毅虽然也很认同姜龙城的话,但是却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而是笑了笑说道:“习惯就好,对了,你今天咋有闲心思来我这里了?”
“我们刚刚过去把房子买了,顺便来你这里看看!”姜龙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