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瓮中捉鳖!“陛下,东门南门已经重新合拢!”
“陛下,叛军攻势减弱,第一批投降的人出现了!”
“陛下,北门已开,外面的叛军尚未进城,里面的已经冲出去了!”
宫中。
皇帝持续接到城中战斗的进展奏报。
太后就站在他身边,听了全部。
“北门,是你故意命人开的。”她明白了。
皇帝含笑点头:“给他们一线希望,他们才不会真正拼命。”
叛军误以为自己攻开了城门,其实,又是一次放水。
当城中的叛军军心开始动摇,放他们出去,他们只会一路溃逃,难以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了。
而若不开北门,他们以为自己被困在城中,很难脱身的话,那么大概就会拼死厮杀了。
太后颓然一笑:“皇帝,你比哀家略胜一筹。哀家真的是输了。”
“太后何必自谦,您也很厉害。”
皇帝淡笑。
言语里全是胜券在握的得意。
这个时候,给手下败将一点夸奖,是他的大度了。
再过半个时辰,他相信,一切就尘埃落定了。
因为在城外,他还安排了两万精兵隐藏,专门追击溃散的叛军。
加上西山大营假意投靠太后的张将军所率两万人,其实,他总共握在手中的军队不过是四万左右而已。
却因布置得当,诱敌深入,达成了以少胜多的目标。
他不仅仅是稳坐朝堂的太平君主,更是能运筹帷幄能打仗的雄主!
“陛下,城中叛军有一半已经逃出北门!”
“陛下,叛军已经有八成出城了!其余或死或降,镇国公正率众清理街道,搜捕余孽!”
“陛下,叛军先头部队已经逃出城外五里外!”
一次次奏报再来。
皇帝面带微笑听着。
却在听到最新一个奏报时,眉头微蹙:“五里?刘将军的阻击在何处?”
传信兵答道:“北门外没有任何阻击!叛军逃窜,一路畅通无阻!”
皇帝脸色一沉:“查!”
“是!”
传信兵领命而去。
皇帝心头一动。
突然有种不好的感觉,隐隐升起。
到底怎么回事?明明安排了两万精兵在城外埋伏阻击,为何叛军畅通无阻?
刘将军人呢?
难道是跑错了地方,到西门东门外埋伏去了?
……
此时此刻,京城北门外三里路的山坳中。
绯晚见到了许许多多具尸体。
士兵的尸体。
第353章
中毒
这些士兵,全都穿着大梁兵卒的衣服。
全都被堆叠在一起,数百人堆成一个小山,每隔不远处就有一堆。
因为地处山坳,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到。
茂密的树林和灌木长在附近山上,也遮挡了外头的视线。
若不是循着痕迹一路找来,很难发现这些尸体。
“死了这么多人!”
马小凤跟在绯晚身边,都看呆了。
他整日混迹市井,干收钱消灾的买卖,死人见多了,自己亲手也杀过人,但,却是从未见到过这么壮观的尸山。
放眼望去,整条山坳里全是,一堆一堆的,绵延半里路。
而且都是新死之人,衣衫还很整齐新鲜。
“你不害怕?”他震惊于绯晚的镇定。
他都头皮发麻,不敢往里细看。
可是绯晚却一直盯着那些尸首看,而且牵着马走下山坳,慢慢靠近着。
“都死了,不会起来围攻你,有什么可怕的。”
绯晚专注于查看死者,头也没回地答了一句。
马小凤止步不前,“你去吧,我在这里给你望风。”
绯晚这才回头看他。
见到他脸上隐忍的表情,直言:“你觉得晦气,而且看着想吐,很不舒服?”
这还用问吗!
谁家正常人看到这么多死人能舒服!
马小凤毫不客气白了一眼。
绯晚了然地道:“第一次见,是这样的。”
她上辈子在边关,头回看到战场上尸横遍野时,也是吐了好久,差点吐昏过去。
但是后来渐渐的,就习惯了。
可惜马小凤没有前世的记忆,望而却步,人之常情。
绯晚没勉强他再跟着,便依他望风,自己孤身一人往山坳深处走。
许多许多的士兵。
没有一个活着的。
这里距离京城虽然不远,但是因为早年间曾经是前朝的乱葬岗,流传着许多骇人的传说,所以平时很少有人过来。
这里就成了荒山野岭,兔狐流窜之处,野树野草疯长。所以藏了这么多尸体在此,竟没有人发现。
绯晚直走到山坳差不多尽头的地方,看着那边再无尸首堆了,才返身往回。
却见马小凤身边多了一个人。
是绕路过来的谢惟舟。
“那边怎么样?”绯晚问他。
他们两个分头跟随太后的队伍,绯晚走西,他走东。
绯晚从京城西门外,循着一些痕迹找到了北门外的这个小山坳。谢惟舟想必是从东门那边过来了。
“那边我一路跟来,没什么异常,但攻城之后,我被叛军发现了,被迫远遁,发现了城外十里左右的山林里,有埋伏的军队。我想过去探查来着,但被对方的斥候发现了,只好回来。”
谢惟舟快速说了一通话,交待自己是看见东门重新关闭后,绕到北门外跟着出逃的叛军跑过来的。
看到了绯晚留下的约定记号,才转向来到了这里。
谁知一入目就是满地尸首堆。
简直匪夷所思!
“这里怎么回事?!这些人是京畿素水镇和留县的驻军,怎么都死了?”
他武将世家出身,很容易就辨认出了士兵们的服饰。
虽然大梁士兵穿戴看起来差不多,外人看来都一样,但各个队伍的衣服有细微差别,懂行的人可以认出番号。
绯晚道:“我全都看了,除了这里的,整条山坳里的尸首身上都没有血。而且所有人脸色发青,嘴唇自黑,有的人指甲都是黑紫,显然是中毒而死。”
谢惟舟问:“他们的武器呢?”
“基本都不见了。”绯晚说出自己看到的,“而且有的明显是骑兵,身上带有马匹的干粮袋,但大多数人马靴都被人脱了,干粮袋子里的干粮也被掏走不少。”
谢惟舟浓黑的长眉紧紧皱起。
“所以,这是另一支军队干的!毒死了他们,拿走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干粮,马匹肯定也被带走了。”
果然不愧是日后的大将。
战时头脑敏锐。
绯晚点头:“你觉着是什么军队所为?太后召唤的叛军么,还是……”
谢惟舟眼睛冒出寒凉的冷光。
“我看,是那支在十里外鬼鬼祟祟的军队所为。至于是谁,还无法判断。”
绯晚翻身上马:“再去探一次!马先生,跟我们走,这回给你更多钱!”
马小凤一听,立刻上马,“一千两,这是要命的活!”
绯晚答应。
三个人立刻策马疾行。
谢惟舟在前引路,不断回头和绯晚说话。
两人很快推断出,山坳里的士兵们,大概是潜伏在此处要做什么,却因埋伏时间长,中途需要进食,于是被人在食水里下了毒,才能死得这样悄无声息,没有战斗痕迹。
山坳转过去就有一条河,毒多半是被下到河水上游了。
问题是,谁干的!
第354章
去杀人
“陛下!城外急报!”
宫城内部已经肃清。
正在等待城内外战况奏报的皇帝,终于收到了来自城外的准确消息。
“什么,再说一遍!”
听完禀报的皇帝,勃然变色。
传令兵满头大汗,衣服上喷溅着点点血痕,可见一路进宫的不易。
他面色凝重再奏一遍:“西城外和北城外,都找到了刘将军麾下兵卒的尸体,来自素水镇和留县的驻军基本覆灭,目测近两万人……”
皇帝脸色黑得可怕。
已经稳操胜券,为何会出这样的变故!
两万军队,竟然死了?!
“何人杀了他们,为何事先没有一点动静传出,也没人逃脱来报?!”
传令兵低头:“……暂未查知。陛下,还有东城外……”
“东城外如何?”
“东城外有不明军队袭来,现如今目测有四万人以上,已经和东门、北门外的叛军交手,溃逃的叛军前路被阻,又往城内调头冲杀。现在局面混乱,镇国公请陛下圣裁!”
皇帝皱眉重复:“四万不明军队……”
哪里来的?
当即下令:“命镇国公速速查清是何方军队,控制局面!”
“是!”
皇命传到城头上坐镇指挥的镇国公面前,镇国公只觉得这圣裁……不裁也罢。
说了等于没说。
难道他不想控制局面和探听那不明军队的虚实么!
实在是控制不住!
溃逃的叛军前路被堵,跟疯了似的四处冲撞厮杀,找活路,战斗力竟然大幅提升,根本不好控制。毕竟叛军人多,而他手里才只有七拼八凑的几千城防军和两万西山兵将。
至于城东突然出现的军队,衣服都是大梁兵卒服饰没错,但竟然来自好几个不同军镇。光他用千里镜看到的,就有五个不同军镇了,而这些军镇有的相隔几百里,互相不挨着,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凑到一起的。
这来历,要怎么确定?
“传令诸将,务必誓死杀敌!”
镇国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先努力把眼前的危机度过。
一边命精锐斥候出城打探虚实,一边调拨更多兵将去拱卫皇宫。
城里城外此时已乱成一锅粥,到处短兵相接,结果难料。
若是城中局势控制不住,起码要暂且保护住宫廷的安全,护住皇帝,才能等后续援军。否则宫廷有半分差池,无论结果是胜是败,他这个守城大都督都要倒霉。
没过多久,局面进一步恶化。
叛军人数有压倒性优势,在最初的混乱之后渐渐有了秩序,逼得各处的城防军节节败退。
便是有张将军率领西山大营的两万兵卒反水杀敌,也不能更改局面。
叛军叫嚣着“除奸佞清君侧”,发现了镇国公在城墙上,便极力进攻。
镇国公连忙从另一侧下了墙头,在护卫的保护下匆匆寻找安全地带。
“回府去,让晦四弟带全家避难,全都乔装平民,先躲在后园。若是城中不可收拾,让他带要紧的子弟孩儿想办法出城,务必保住晏家血脉!”
镇国公做了最坏的打算。
暗中命心腹回府传信。
望着皇宫的方向,他默念:不是臣不忠,举家赴国难固然豪迈,但……
君王昏聩,做臣子的,实在不想死得不明不白!
……
“是鞑子!”
谢惟舟认出了不明军队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