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是。”“经书现在何处?”
“在宫中释迦殿供奉,待三日后供奉圆满,臣妾亲自给太后送到慈云宫去。”
太后点了点头:“难为你。哀家很高兴,但你也要注意身子,以后不许做这样事了。”
“多谢太后体恤,臣妾自从静心抄这部经,精神倒是觉着比往日好了一些。想是佛祖庇佑,保护着臣妾抄完此经,这也是太后的福泽,佑着臣妾。”
庆贵妃行礼之后归座。
而皇帝,早在她说话时,就被贤妃陪着,送回御座去了。
吴想容不由暗暗钦佩。
怪不得人家是贵妃,而她只是个小婕妤呢。
看看庆贵妃,就敢站出来给陛下解围。
而且人家平日的功夫确实做得扎实。
几个月的时间,硬是拖着病体,抄完了一部《华严经》!
“那经书多少字来着?”吴想容悄悄问秋常在。
秋常在悄声告诉:“听说,实叉难陀原本的经书上百万字,精简的版本也有六十多万,到八十多万之间的字数呢!”
那也就是说……
庆贵妃每天要写好几大千字,甚至上万字!
吴想容咂舌。
这辛苦差事她做不来。
当不上贵妃就当不上吧。
眼下跟在昭妹妹身后喝汤也挺好。
就是不知道樱妹妹会怎样……她默默犯愁。
皇帝和庆贵妃带头之下,嫔妃、宗亲、朝臣勋贵们,纷纷开始敬献寿礼。
吴想容的寿礼早在礼单上登记了,也不是什么出彩的东西,中规中矩的,就没出来现眼。
秋常在也是。
俩人和许多寿礼不出色的人一样,始终默默坐着。
看别人风光。
“昭贵人敬献寿礼,十样锦抹额一条——”
内侍的通报,顿时惹得俩人打起精神,也吸引了许多人注意。
知情的都明白,昭贵人今天可是不能到场,被太后勒令养伤呢。
还敢高调送寿礼?
太后脸色不悦,看小宫女跪在座前,也不叫起。
瑞王在旁一眼认出了茉莉。
顿时眼露寒光。
这不是跟昭贵人一起,把他吊在房梁上的小宫女吗!
“昭贵人是皇兄新宠,听说平日得了许多名贵赏赐,却只给太后送一条抹额贺寿?”
瑞王朝太后说笑。
语气随意,似乎只是闲聊,却分明是在挑唆。
“六弟对内宫的事,很清楚啊!”
皇帝也含笑闲聊。
瑞王连忙告罪:“皇兄误会,臣弟是听外头人说的。京里传说宫中出了个极得宠的宫妃,还有御史参奏,臣弟觉着他们真是闲得慌,皇兄宠爱哪个嫔妃是家事,他们干涉什么呢!”
“瑞王这话不对。先帝在世时便说,皇家的家事,不仅是家事,也是国事。”太后搭腔。
瑞王躬身:“儿子受教。儿子一介闲王,原不懂这些,望太后宽恕。”
“不懂就不要乱说。”皇帝笑道,“朝政国事,你不该置喙,有时间多陪陪你的王妃。”
这话说得重。
等于当着群臣的面指责他干政。
瑞王连忙离座跪下:“臣弟失言!”
低头藏住眼神阴沉。
太后皇帝母子两个借着他交锋,他却只能低头认错。
若是早生几年……
哪会这样屈辱!
话说回来,昭贵人既然也成了皇兄母后交锋的靶子……
瑞王暗暗盘算。
以后找机会弄死她,兴许会很容易。
他狠狠剜了不远处同样跪着的宫女茉莉一眼。
被茉莉察觉,侧目白了他一眼。
两人都低头跪着,眼神交锋,没人知道。
却都生了寻机收拾对方的心。
“六弟起来。你替太后看看,这条抹额,做得如何?”
偏生皇帝不知情,叫瑞王点评绯晚的寿礼。
瑞王站起来,走到茉莉跟前,拿过了盛放抹额的锦盒。
送到太后桌面上放了。
“皇兄,臣弟说实话了?”
“说。”
“这抹额的针线实在粗鄙。料子倒是不错,盒子也不错。”瑞王笑道,“母后看在昭贵人的面子上,收了它便是了。虽然戴不出去,到底也是她一番心意。”
瑞王妃跟着凑趣,笑问:“针线粗鄙的心意么?”
太后笑骂:“你们两个促狭鬼。罢了,哀家看在皇帝面上,收下它了。只是皇帝以后提携宫嫔,要提些能上台面的人。家事即国事,你是皇帝,要明白。”
最后一句是叮嘱皇帝。
“太后圣明——”
臣子席位里,有个言官忽然高声附和。
也不知道隔着老远,还有丝竹声,他耳力怎么就那么好,听到了太后的话。
这正是上折子规劝皇帝不要肆意提拔宫婢、乱了后宫规矩的人之一。
“昔日武朝末年,妖妃乱国……”
这人开始历数前朝宫闱祸患,引发国家动荡的典故。
相继,又有两三个人站起附和。
都是曾经上过折子非议宫廷新宠的。
太后慢慢饮酒,端然听着,目光扫过场中,对上了虞夫人的视线。
虞夫人微微点头示意。
太后明白,眼底闪过满意之色。
刚才陆龟年指责她僭越干政。
她怎能容忍。
暗中让人授意了虞夫人。
想让虞听锦过得更好些?
简单,做一些有利于虞听锦的事就好了!
她自然会在背后撑腰!
看来虞夫人很识趣,也够聪明,眼下出声的那些人,显然是虞夫人私下联络的了!
看看下面几人说得差不多了。
太后才出声:“哀家寿诞,你们不要太过分,还不退下!”
几人告罪,偃旗息鼓。
太后语重心长地转向皇帝:
“既然物议沸腾,皇帝,还是以国事为重,把昭贵人送出宫去吧。”
“哀家看她在抹额上绣心经,也是个有佛缘的,就让她在大相国寺的配寺出家修行好了。”
第129章
为什么上赶门触霉头
“太后所言,朕觉得很妥当。”
皇帝笑笑地接话。
太后听了心情舒畅,觉得终于扳回一局。
却听皇帝话还没完。
“太后方才思念先帝,几度提及要去皇家寺院修行,为先帝祈福,朕甚为不舍。且寺中清苦,朕又不能日日陪伴在侧,怎能放心。
但是如今,太后要带着昭卿一起去,朕便安心许多。
昭卿温柔体贴,极会照顾人,有她跟着太后,您老人家的起居想来不会有差错。
等您寿辰过后,若执意要去,朕极力拦着便是不孝了,倒不如任凭旁人误会,朕担了这骂名,妥帖送您去寺中安享晚年。”
太后语重心长,皇帝便推心置腹。
一番话说得言辞恳切,十分动情。
太后脸色险些维持不住。
直直地看着皇帝。
哀家送你的宠妾出家,你就要把哀家也送出去?!
真真是出息了!
沉默了一会,太后冷笑出声。
“皇帝真是孝心可嘉!”
“朕的孝心,比不得瑞王。”
皇帝不等太后有后文,便立刻感叹。
“政务繁多,朕平日甚少有时间陪伴太后,想尽孝亦是不能,像今日这般饮宴说笑,陪着太后享受歌舞丝竹的日子,极为难得。倒是六弟闲来无事,时常有工夫陪您,给您解闷。”
瑞王暗暗不悦。
他堂堂王爷,成了给人解闷的?
正想委婉地开口反驳,皇帝已转向他:
“六弟,等太后去了寺里,朕脱不得身,你便代朕行孝,日夜侍奉在太后身边吧。”
瑞王心猛然一跳。
忙道:“太后入寺也是在女寺庵堂,臣弟如何能去?”
“无妨。大相国寺的配寺是比丘尼居所,太后在那边,六弟陪在主寺的僧众禅房就是了。离得近,日日可尽孝。”
“皇兄容禀……”
“哀家什么时候要去配寺了!”
太后沉声打断瑞王的分辩。
瑞王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掉进了坑里。
竟顺着皇帝的话,默认太后已经要去庵堂了。
从一开始,太后也没决定要去啊!
“皇兄这玩笑开的……哈哈哈……”
瑞王一阵干笑。
瑞王妃连忙也跟着笑,娇声对太后说:
“您瞧瞧,虽然是皇家,可咱们一家子和美亲近,说笑起来竟比外头百姓家还热闹。儿媳入王府之前,心里头还有些胆怯,只怕皇家威严太重,谁知进来才知道,太后慈爱,陛下待我们亲厚,真真是圆圆满满的一家子呢!”
贤妃岂能让她占了这个先。
当即就接了话头,奉承起皇帝和太后的母子情深,圆场打得圆之又圆。
再有嫔妃命妇们跟着凑趣。
很快,太后皇帝的争锋,就变成了母子之间无所顾忌地开玩笑。
送昭贵人去寺里修行的事,也就不提了。
太后和皇帝母子两个都有所收敛。
总不能真在寿宴上,当着群臣的面直接闹起来。
旁人可以进言,可以争辩,母子彼此也可以借着由头暗暗争锋,但两人若真的当面锣对面鼓地吵架,那便损了皇家的体面。
体面和威严没有,还怎么驾驭臣下,执掌江山。
奉绯晚命来送寿礼的茉莉,早已被贤妃叫起,默默退下了。
绯晚送的那条抹额,也和其他人的寿礼一起,被慈云宫的人登记收下。
茉莉抱着为主子献身的心过来,平安无事地回去,既庆幸,又有些意外。
回去复命时,小蕙也从烟云宫办事回来了,还折路去拿了换药的药膏和纱布。
绯晚就地把手指伤处弄好,重新绑好夹板,几人便往观澜院返回。
茉莉把殿上发生的事一讲,小蕙等人都既惊又喜。
惊的是,太后竟然要送小主出家。
喜的是,陛下竟然如此为小主撑腰。
“小主,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虽然陛下极其看重您,可后宫里到底是太后为大,陛下忙于国事,又不能事事过问,只怕小主日后吃亏。”
香宜轻声担忧。
眼下观澜院四个宫女里,小蕙年纪小,尚需历练。
银珠和茉莉虽各有好处,做事极妥帖,忠心具足,但并不擅长到处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