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琉璃馆开业的同时,城外多了一家琉璃工厂。跟京中的工厂一样,主要工艺有几个匠人把控,其他的流程拆分到各个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不同的工人来做。
这个琉璃馆一开,城中很大一部分的灾民都进入了厂子做工,赚取银子。
可以说,厂子招工那天,场面火爆得不行,前来的百姓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这样的灾年,大家都想找到一份赚钱的活计,只是琉璃工厂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很多百姓都是失望而归。
一家琉璃馆确实可以收纳一些受灾的百姓,但是对于数以万计的受灾百姓,一个琉璃馆真的是杯水车薪,谁都没有放在心上。
然后小太子就开始修船岗了,一个琉璃厂子确实容纳不了那么多的受灾百姓,可是修建船港这么大的工程下来,那需要的人手自然是多多益善。
而这船港一旦修建成功,江南北上的货运就相当便利了,也更能加强南北商业流动。
当然,船港修建好之后,最赚的其实是航海贸易,只是这件事情必定会引起朝堂动荡,不过小太子才不管这些,他只是太子,朝堂动荡那是皇帝的事情,关他一个小小的太子什么事?
反正现在修建船港,可以给山东地区这些受灾的百姓们一个安身立命的活计,让他们能赚到银子,能有钱买粮食过冬,那就可以了。
唯一庆幸的是,臣楚为了做好表面功夫,降低朝臣对他的怀疑,山东地界的米粮价格只是略有上涨,并没有姑苏那边那么夸张,这让当地的百姓好过了一些,加至三皇子和二皇子及时运过来的米粮,控制住了价格。
这边但凡是手里有些银子的,只是过得艰难,倒不至于饿死,饿死的都是平日里勤勤恳恳的小老百姓,现在小太子给了他们一个长期的活计,让他们能赚到银子,日子总是能好过一些。
事实上,山东一带的赈灾要比江南那边容易很多,只要拿下了惩处,一切都会更加的顺利。
江南那边更多的是世家豪强之争,并且不能弄出威逼世家豪强,强抢世家豪强的恶性事件,震起灾来就要更麻烦一些。
现在江南地区已经趋于稳定,四大世家已经是强弩之末,那些依靠布料生意生存的豪强更是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自食恶果,除了有点坑爹,小太子的措施没有任何毛病。
533
坑爹小能手
{!--
PGC_VOICE:{"duration":"423.028","thumb_url":"novel-pic1ac268640a8ff5abc4b3ae8e1d67794b","title":"533
坑爹小能手","source_provider":"audiobook","tent":"","upload_id":"v039b6g10000codj3c77uf6j5ojsig"}
--}
本节目由番茄畅听出品,第533集。
既然是要修船港,水泥厂也要办起来了。
虽然五皇子不在,但是已经在姑苏开了一个水泥厂了,山东这边只要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
太学的这些学子们现在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二皇子带过来的基本上都是他的亲传,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化学的,自然农学、医学、算学的都有,反正就是不专修四书五经,不走科举之路。
以前他们只是在书院里跟着夫子学习很多内容,虽然牢记心理,但是这次亲自实践,才切实地明白书中真意,而不是学到的一切都浮于纸上。
年轻人的精力是无限的,他们的心里仿佛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焰,看着百姓们的眼中一天比一天更有活气。
看着他们这么努力地想要求生,他们自觉地身负使命,工厂选址、招工,分工开干,他们只要认认真真做事情就好了,没有人会阻挠,只要他们能力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一切做好,让工厂动工。
只要工厂一运转起来,百姓们就有银子可赚,就有了活路。
水泥厂这边加大马力,船岗修建更是干的是热火朝天。
笑话每天供一顿午饭还可以装20文,这样的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大家都是争着抢着干的,一旦被发现偷懒,就会被剔除队伍。
赚不到银子,那大家不得争着抢着干,现在这光景,能找到这么赚钱的活计可太难了,百姓们可都不想离开,一个个都卯足了劲干,修建船港用的自然也是水泥加上混凝土,比往常省力得多,工程进度也是要快上很多,虽然也很累,但是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大家都干得十分用心。
港口附近每天人声鼎沸,开学的学子们一个个被晒得又红又黑,可是眼神却是格外的坚定。
他们只是做了一点小事,就被百姓们信任、爱戴、尊敬、感恩读书人,谁还没有一个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事开太平的宏大理想?
而今,他们确确实实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后,他们必将在这条道路上勇敢前行,不惧风雨。
少太子看着琉璃馆生意如此红火,看着世家豪强的银子纷纷流入他的钱匣子,总算是高兴了一些。
他这一高兴,胃口都好了一些,虽然天气很热,但是美顿也能吃上小半碗米饭了。
二皇子和三皇子两个病号看了都快感天动地了。
只是这天中午,清蒸鱼、莲藕排骨汤,还有两道石蔬多,半碗白米饭竟然在桌上,一点都没有动过的迹象。
小太子坐在圆桌边,手里拿着的是刚刚收到的飞鸽传书,本就没有多少肉的小脸紧绷着很好。
这时又不高兴了,老五和老四说什么了?
三皇子问道。
没错,这是四皇子和五皇子的飞鸽传书,至于为什么两人要分别寄来书信,自然是要争抢一下谁是太子弟弟最可靠的兄长了。
江南那边的赈灾你做得七七八八了,他们只要继续做下去就可以了,可别跟我说他们这么废物,连这点尾巴都做不好。
二皇子对这两个弟弟的能力很是忧心。
小太子嘴角一抽,总觉得二哥和三哥有偷偷贬低四哥和五哥的嫌疑。
四哥和五哥做的挺好的,并没有出什么乱子,他们只是抱怨一下城中的世家豪强生命力太顽强了。
这都快一个月了,这几个世家富豪还没有被你的步装冲击的破产吗?
二皇子问道。
应该是之前卖给他们那么多土豆、玉米、红薯给了他们求生机会吧。
毕竟天下第一楼的名气够响亮,这些菜品出现在其他酒楼自然也能吸引豪客,三皇子已经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二皇子顿时就知道为什么小太子不高兴了,他安慰道当时姑苏缺粮,如果你不利用天下第一楼的火爆,抬高土豆、红薯、玉米的地位,又怎么能够从那些世家豪商手里换来大批的米粮,供给给那么多的灾民呢?
这不是你的错。
二皇子下了结论。
小太子一听就知道他们误会了,他笑了笑,我可没觉得这是我的错,只是原本我是准备把好不容易在黄庄上收获的粮食留作明年的良种,但是要彻底斩断这些世家的活路,这些两种估计只能剩下一成了。
二皇子和三皇子相视一眼,心中有些忐忑。
二皇子咽了一口口水,谨慎问道你想做什么?
三皇子提醒,山东一系官员全部小于父皇,此时应该已经知道了。
二皇子紧随其后,修建船岗一事,估计父皇也该知道了,估计这个时候朝中都要吵翻天了,父皇肯定已经焦头烂额了,还是不要再给父皇增加负担了,他们可是还要回京城的。
小太子一脸无辜,放心吧,我心中有数,二皇子,三皇子,不,你们没有。
两人很想继续追问下去,最起码知道太子的计划之后,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可别他们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赈灾,等到他们回京,非但没有奖赏,还要被父皇责罚,毕竟这段时间他们的动静有些过于大了。
可是小太子已经开始吃饭了,看着自家弟弟这瘦得一点肉都没有的小脸,两人也不想再问了,万一他们问过之后,太子弟弟又没有胃口了可怎么办?
明明刚成亲半年,连子嗣都没有的二人,硬是已经提前品尝到了养孩子的艰难。
次日,城中未受灾,百姓施粥的粥棚搭粥里煮的不是白米粥,而是黄澄澄的玉米粥,百姓们第一次尝到玉米的味道。
熬粥之人一边煮粥,一边讲述着玉米的来历,还有玉米的昂贵之处。
什么天下第一楼一小盘就那么几粒,就要卖10两银子,什么江南地区的世家豪强,想吃都要提前预定,都要排队,珍贵得很。
百姓们一听,精神就来了,然后城中关于玉米的流言就四处传了起来。
534
对不起,打扰了
{!--
PGC_VOICE:{"tent":"","upload_id":"v039b6g10000codjco3c77ubg48s9","duration":"407.116","thumb_url":"novel-pic1ac268640a8ff5abc4b3ae8e1d67794b","title":"534
对不起,打扰了","source_provider":"audiobook"}
--}
本节目由番茄畅听出品,第534集。
自从天下第一楼在姑苏城开业,立刻受到世人追捧,不管世家子弟、富贵豪商还是文人墨客,都想要去天下第一楼见识一番。
天下第一楼的名菜歌舞,就连说书人都声名大噪,其中以其独一无二的菜品最受追捧。
其他酒楼的举世无双,世所罕见,独一无二可能是夸大其词,但是这天下第一楼的菜品却是真真正正的担得起这样的名头,毕竟这原料也是让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就这样,天下第一楼客死云来,红红火火,每天都赚得盆满钵满,看得很多世家豪商眼红不已。
所以当小太子提出用米粮换着举世无双的土豆、红薯、玉米之后,虽然价格高得离谱,但是大家却争相抢购,毕竟原料有限,换光了那就真的没有了。
而那些搬空存粮就为了换到土豆,玉米红薯的世家豪商,自然会卯足力气,让这些食材发挥出十倍,百倍甚至是千倍的作用。
这姑苏城中也不能只有一家天下第一楼不是?
而那些不想跟五皇子撞上的商人,就直接将食材运到其他城的酒楼里。
这江南又不是只有姑苏,还有杭州,还有扬州,还有金陵呢。
甚至没过多久,连山东这边也有酒楼里出现了玉米土豆,红薯做成的各种菜肴,这价格自然也是高得离谱。
可以说这一道菜可能是普通百姓人家一年的收入。
老板看着账目那叫一个高兴,只不过他这高兴没有几天,就听闻了灾民施粥的粥棚喝的玉米粥,就是酒楼里那一盘要15两银子的松子玉米做成,这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似的,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山东府。
酒楼的客人闻言立刻大怒,他们花了那么多银子吃的菜肴,竟然在那些低贱的百姓的饭桌上,他们肯花那么多银子吃的,就是一个独特,一个绝无仅有。
现在连灾民都吃上了,即便是冤大头,也不会再愿意花那么多银子去酒楼里吃,太掉身价。
这要是传了出去,堂堂世家公子竟然和那些百姓吃的一样,那他们还有何颜面面对世人呢?
酒楼的生意真的是一落千丈,有着银子还不如琉璃馆转上一圈,买上几个精致漂亮的水晶摆件,那还更能彰显身份。
眼看着酒楼里的生意越来越差,花了大价钱换来的玉米还没卖多少,这连本钱都没有换回来,还牵连了酒楼原本的生意,老板都已经快绝望了。
不过老板看着那一个个成年男人拳头大小的土豆,心里还抱有一点希望,玉米不能卖了,那就换一样,一样能吸引客人。
老板想要重整旗鼓,大厨也是卯足了力气,整出了8道新菜,希望以后能重新吸引那些世家子弟登门,可是却硬是无人问津。
老板百思不得其解,他的信誉也不至于这么差,他立刻让店小二出去打听,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周鹏那边又出幺蛾子了,今天他们不仅仅有玉米粥,还有呼土豆!
老板一听差点晕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官府疯了吗?
就算是赈灾也不至于给这些灾民吃这么贵的东西啊,这要是他花了大价钱换来的食材都上了这些灾民的饭桌,那他这酒楼也不用开了,他这酒楼做的就是那些尊贵之人的生意,可没有一个出身尊贵之人会愿意和普通的平民百姓吃一样的东西。
玉米土豆都出现在了灾民的粥棚里,红薯自然也保不住。
事实证明这酒楼的老板还是挺聪明的,没过两天,周鹏这边就真的出了红薯粥,老板最后的希望都没了。
老板不想坐以待毙,立刻去了周鹏那边找到了负责施州的官员们。
大人小人是这福来楼的老板,小人愿意用米粮换取这里的土豆玉米和红薯,让灾民不用每天喝稀粥,可以吃得更饱一些。
这边粥棚的负责人也是太学的学子。
可以自然是可以,不过我们这边粮食存量极多,老板有多少米粮可以交换,如果数量太多,那就没有必要了。
酒楼老板一听存量很多,还不以为意,毕竟这些食材在姑苏的时候,已经和世家大族换过一次了,那次换的数量就不少,吃还能剩下多少?
一定是这小官没有见识,觉得那么一点就已经很多了。
可是等到真正看到粮仓里存放的那一袋袋的土豆、红薯、玉米之时,酒楼的老板傻眼了,这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多。
学子一派和气,微笑道。
这样的粮仓,城中还有5个。
酒楼老板面如死灰,他本来想着直接把这些食材换到手,然后慢慢卖,这样就可以杜绝这些上好的食材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上,而他拥有这么多的库存,就可以慢慢卖,这也是一个相当好的买卖,绝对是长久生意。
可是看着眼前满满的粮仓,他的幻想彻彻底底被击碎了,这么多食材,他就算是倾家荡产也换不回来啊!
酒楼老板脸色惨白,完了,全完了,他是彻底没有翻身的希望了。
酒楼老板失魂落魄,说话也不过脑子,明明有大米,你们为什么要给这些灾民吃这些昂贵的食材,他们怎么能和那些世家子弟吃同样的东西,你们也太暴殄天物了!
学子立刻就不高兴了,脸色也沉了下来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些可都是粮食,是太子殿下为了能让全天下所有百姓都能吃饱,辛辛苦苦培育一年而来的新粮种,这些和大米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粮食,都是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可不只是能做成美味的菜肴。
太子殿下说了,这些粮食日后将会和大米一样普通,会被端上众人的餐桌,是大家日常三餐的主要食物。
这话一出,不管酒楼老板是多么的灰心丧志,这边排队领取米粥的灾民们全都跪了下来,高呼太子千岁,声音洪亮,声势浩大,响彻云霄。
535
终于舒坦了
{!--
PGC_VOICE:{"source_provider":"audiobook","tent":"","upload_id":"v039b6g10000codjcp3c77u28l59p010","duration":"425.476","thumb_url":"novel-pic1ac268640a8ff5abc4b3ae8e1d67794b","title":"535
终于舒坦了"}
--}
本节目由番茄畅听出品,第535集。
福来楼的老板损失还是少的,毕竟他换来的土豆、红薯玉米,跟江南那些市价豪强相比,呃,并不算多。
最惨的是姑苏城中的市价豪商,原本一家布庄的生意就已经让他们亏得不成样子,并且肉眼可见的,以后的布匹生意也有可能做不下去了。
500文一匹,这样的定价可都是赔钱的。
布庄里堆积的那些个布匹根本卖不出去,现在就靠着酒楼的生意支撑下去了。
世家豪强们都很庆幸之前用米粮和太子殿下换了土豆、红薯和玉米,不然就他们的酒楼,又拿什么和天下第一楼竞争呢?
算起来,他们还要感谢太子殿下当初的举措,可是事实证明,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山东府一事在姑苏城中重演,城中慈幼院的那些个孤儿更是飞快地将消息四散出去。
什么灾民点现在吃的都是大酒楼里十几两银子一道的菜什么那些有钱人都要排队吃的美食灾民点布装堤坝上的民工都是随便吃的什么那些世家子弟可能脑子都进水了,不过就是普普通通的粮食,他们竟然愿意花那么多钱排队吃。
好家伙!
在山东府发生过的事情重新上演。
福来楼老板所经历的事情,各大酒楼的老板同样经历了一遍,并且这些大酒楼的老板损失的更多更大,后果也更为严重。
酒楼失去了吸引顾客的招牌,生意那可真的是一落千丈。
那些全靠酒楼撑着的世家,这下子真的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少了进项,生意失败,加之之前又被小太子掏了一批银子,损失惨重,现在他们连坐吃山空都做不到了。
少了银子的支撑,也就难以维持世家体面的生活,所谓世家也就会渐渐地没落。
小太子搞的这一出,也就是加快了这一进程而已。
之前在小太子的心里,市农工商体系坚固,不催人,就是要分三六九等。
可是自从能进入小超市之后,自从接触到了更多知识,更多的文明,在他的心里,是农工商这样的三六九等就已经彻底不存在了。
他不是仇视商人,相反的,他十分欣赏那些安安份份做生意,老老实实交商税的商人。
他厌恶的是发国难财,欺压剥削百姓的世家豪商,不用这些世家豪强多做些什么,只要这些人能在灾难之际平稳粮价,不故意抬高价格,他都不会对这些世家豪商做些什么。
大发国难财。
这件事情触及了小太子的底线,江南世家豪商直接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破产了一大批。
有没落的就有兴望,这么一大块市场让了出来,其他人自然会直接入场,迅速瓜分江南地区的市场。
一些小家族直接乘风而起。
四大世家这一没落,之前一直被打压的小家族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少了四大世家的压迫,那些小商户立刻活跃了起来,不被管束,自由发展,赚了银子,也不用担心被世家用各种名义拿去大办,这样的环境那才是最好的。
百姓都是坚韧的,有了活路,他们便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宛若生命力旺盛的杂草一样,扎进土壤,汲取养分,努力生存下去。
冬日来临,那些被大水冲垮房屋的百姓们搬进了新建的水泥房,不用担心风餐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