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在临潼之心里,太子殿下的能干迅速超过了五皇子。能遇到一个如此认真负责又不怕承担责任的赈灾官员,是他们姑苏的福气,也是整个姑苏百姓之福。
林通知有一个毛病,一开口啊,这话匣子就有些收不住了,四位家主放心,这些银子必定全部用来修筑咱们姑苏城的堤坝。
得益于太子殿下和四皇子殿下,咱们堤吧用上了混凝土和水泥,林通知直接开始了炫耀模式,这两样东西真的是太神奇了,不仅速度快,还非常的结实牢固,关键是还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
如果以后修筑堤坝都用这样的方式,那可真是太省时太省力了,还能够提高速度。
太子殿下和四皇子当真都是能人,竟然连这样方便好用,物美价廉的东西都能够做出来。
四位家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他们总算是明白了,为何刚刚在堤坝上会看到那样的景象,跟他们印象中的修筑堤坝完全不同的情景。
水泥和混凝土,水泥他们也听过,挤耳朵听完,去年就开始用来修筑地坝了,只是呢,都是其他地方,江南地区只是应付了事,毕竟上一批的江南官员的目标都在银子上,谁关心堤坝要不要修。
没有想到水泥配合混凝土竟然能达到这样的让人震惊的效果。
杨家主心里明白,他的第一个策略算是不能用了,就看堤坝上那些百姓的精气神就知道,什么煽动百姓情绪,闹事是煽动不了了,估计安排的人刚开口煽动情绪,就会被这些百姓捆起来打。
那些修筑帝霸的百姓们自己都不觉得辛苦,反而干得热火朝天,这要是有人说太子的不好,那还了得。
事实证明,杨家主想的一点都没有错,可以说是料事如神也不为过。
他安排的那几个清壮,整日也不好好干活,就四处寻摸,眼睛也不老实,这边盯盯,那边看,看的就是干活不卖力。
他们已经被同样过来干活的百姓教训了好几次。
这些百姓主要以说教为主,一开始他们还苦口婆心地给这几个青壮讲道理这堤坝可是为咱们整个姑苏城修的,为整个姑苏的百姓们修的,太子殿下又公饭又给银子,你说说你们一个个的身强力壮的,每天吃那么多饭,也没见你们多干活啊!
这可不行,这几人根本插不上嘴,身边这么多百姓,一人一张嘴,一人说上几句,说得他们脑瓜子嗡嗡嗡的,连反驳都反驳不了。
别说反驳了,他们连一句话都插不上,可以说这几天这几人的脑子和耳朵都遭了大罪。
后来几个人一研究,觉得要完成家主给的任务,他们的主动出击可不能这么被动。
然后他们就开始各自寻找目标,想要煽动百姓们的不满情绪。
说实话,这目标可真的太难寻找了。
可以说这些堤坝上的百姓,一个个对太子那可真的是感恩戴德,都把太子殿下当成恩人对待。
几人好不容易筛选出了两三个,觉得这两三个百姓是非常容易攻破的,觉得从这几个人下手,这件事情的成功率会高盛很多。
可是这几人怎么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两三个他们筛选出来的百姓,那也是装的,他们这边正煽风点火呢。
那几人听后连连点头,那附和的声音比他们都大,都认为他们说得非常有道理。
他们本以为家主教给他们的事情稳了,只要这堤坝上一乱起来,到时候家主必定会大大嘉奖他们几人。
几个青壮已经开始幻想拿到了家主的赏钱之后要怎么花了,然后就看到一群衙役冲了过来,直接将他们绑了。
几人还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听到后面又冒出来一个声音关燕就是他们几个来人,正是他们几个花了好几天精挑细选出来的百姓中的突破口。
518
谁能想到事情竟然会往这方面发展
{!--
PGC_VOICE:{"source_provider":"audiobook","tent":"","upload_id":"v039b6g10000co49jgrc77ub786k5qd0","duration":"455.62","thumb_url":"novel-pic1ac268640a8ff5abc4b3ae8e1d67794b","title":"518
谁能想到事情竟然会往这方面发展"}
--}
本节目由番茄畅听出品,第518集哼,这几天一直跟我们在跟前叨叨,说什么官府压榨我们修筑堤坝,什么拿同样的工钱我们干的活更多,为我们抱不平,哼,真是笑话,我力气多多干点怎么了?
太子殿下每天给吃给喝的,还给我们修房子,我多干点活我愿意!
轮到他们在这里说三道四的,几人一句接着一句,把事情说了个明明白白,把这几个青壮这段时间所作所为一件不落地说了个遍,可以说这个状告的那叫一个具体。
这些人说的越是具体,这几个青壮的脸色就越是难看,心里就越是绝望,你们是告状精吗?
最后这几个青壮的结果自然是官府大牢,这已经没什么疑问了。
所以当杨家主带着其他三人过来亲眼见证一下,这才什么都没有见到,等林通知带着大笔的银子离开之后,四位家主才能继续凑一起商量之后的事情。
只是这次四位家主相对无言,任谁只是去一趟堤坝,想要看看热闹,没想到竟然会损失5万两。
在接连遭遇粮仓被抢,城中生意被抢,粮铺的生意被挤兑,现在又损失了5万两,这真的是太惨了。
杨家主最为肉疼,他损失的最多,他自然也知道其他几人心中的想法,与其让别人提,还不如他主动提。
呃,这次是我失算了,连累几位师叔,抱歉。
郑山府立刻接下了话茬。
凡事总有一位,两兄自然也不想这样的,怎么谁都没有想到太子殿下竟会那么不要脸,这哪里是太子殿下啊,这根本就是个强盗,简直犹有斯文,毫无皇家威严!
唐家主也跟着嘲讽,矛盾立刻就转移到了太子殿下身上,几人之间的气氛好了一些。
这次最沉得住气的是陈家主。
杨兄,现在我们该如何是好?
修主低霸一事,我们已经做不了文章了,你之前说的红莲教那边还能做文章吗?
杨家主这次保守了一些,据我所知,红莲教的教众已经全部都从大牢里面放出去了。
现在大家的视线都在赈灾仪式上,不是修筑河堤,就是在城中的粮铺的粮价上,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这次倒是被剥了一层皮的陈家主更加直接。
我觉得可以,红莲教可是抢了咱们的粮仓,即便这群乌合之众是由那些低贱的难民组成的,那又如何?
他们也是烧杀抢烈的恶人,如果不能够依照大量律令治罪,太子就是包庇。
这样这件事情一捅出去,那么世人便会更加地以为太子和红莲叫勾结抢取,豪夺城中富户的粮食。
唐家主也若有所思,到最后太子殿下必定名声扫地,和红莲教勾检可不是一国储君该做之事。
这回反倒是郑家主更加沉稳了一些。
我觉得我们还是先打探一下消息,这位太子不按常理出牌,他既然敢将红莲教众全部释放出来,未必没有应对之策。
郑山府这话一出,三人又沉默了。
确实如此,他们可是已经在这位太子殿下身上吃过太多次的亏了,这次必须一击即中,不能再失误了,留给他们的机会真的是不多了。
就现在城中那四个粮铺可还在低价出售粮食呢,东南西北各开一家,简直不给大粮商一点生存的空间。
而且他们观察过了,这四家粮铺的粮仓都是满满的,不管他们白天会卖出多少米粮,到了晚上必定会有运粮的队伍过来将粮仓填满,天知道他们到底是从哪里运送过来的粮食。
按照常理说,江南周边的米粮都已经被大粮商垄断了,太子一行人肯定是在附近筹不到米粮的,难道太子还能无中生有不成?
四大家族盯了这四家店铺很久,都没有看破其中的奥秘,也没有查出其中的真实情况。
不是他们的人手不够,而是负责运送粮食的身边都有武艺高强的护卫,高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平平无奇的退休按位那种水准吧。
四大世家的人手根本无法靠近,连靠近都无法靠近,就更别提什么调查了。
摸不清这些米粮的底细,四大世家心里自然着急,不能直接解决粮铺的问题,就只能从旁的入手了。
而眼下,错失了帝霸百姓的突破口,就只剩下红莲教的处置了,如果不能一击即中,那他们将失去翻身的机会不说,任人宰割也差不多了。
四人自然都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可越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就越是要果断出击。
只是这次失败的代价太过巨大,几乎要堵上他们的家业,下决定真的太过艰难了。
最后还是杨家主开了口郑老弟,太子那边怎么说?
咱们在江南地区为他创造了这般好的机会,大皇子那边准备如何应对?
郑山父有点慌,他只是安亲王妃的叔叔,关系并不亲密啊。
之前他也只是送了一封书信入了王府,可是已经这么长时间了,王府那边悄无声息,没有一点风声传来。
大皇子究竟作何打算,他当真是一点都不清楚,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可不允许他实话实说,否则他必将失去话语权。
大皇子正忙于战死士兵的抚恤,这也可是赚取冥王的大好机会。
只要大皇子把抚恤战死僵尸一事做好,世人自然会把太子站在一事和大皇子做对比。
只要这次赈灾出点什么乱子,太子绝对会被大皇子压上一头。
郑山父又开始画饼,到时候咱们四江就是最大功臣,这江南地区还不是咱们的天下!
只要想想那个画面,已经作威作福习惯的世家家主们已经忍不住开始激动了。
红莲教一事,我们务必要完成得漂漂亮亮!
唐家主信誓旦旦,对未来充满了野心。
国之储君竟然勾结红莲教,还私自将红莲教众全部放出大牢。
即便是太子殿下这样目无法度,肆意妄为,也逃脱不了世人的谴责。
满朝文武可不会将大梁的未来交给这样一个偏心不端的太子。
陈家主冷声说道。
杨家主见三人都已经达成一致,他躬身拱手。
即使如此,此事便需要你我四人同心协力。
三人同样躬身拱手回礼。
只要你我四人同舟舟共济,必定会渡过此次难关。
519
心疼太子弟弟
{!--
PGC_VOICE:{"upload_id":"v039b6g10000co49ji3c77u9l77d4vsg","duration":"431.38","thumb_url":"novel-pic1ac268640a8ff5abc4b3ae8e1d67794b","title":"519
心疼太子弟弟","source_provider":"audiobook","tent":""}
--}
本节目由番茄畅听出品。
第519集四大世家的家主已经是磨刀霍霍了,陆泽旭还在头疼粮食的问题。
五皇子看着账本过来,咱们的凉坡目前只能坚持三日了,
3日
后,如果城中大粮商的铺子还不跟人降价销售,咱们4个良铺可就无良售卖了。
五皇子现在已经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了,但是饶是他再厉害,也无法解决粮食库存不足的问题。
殿祥,你应当知道,一旦咱们的粮破无粮可收,那些个大粮商会像残薄的野狼一样,将我们四个凉破四个粉碎,到时候,这国苏的良将将会重新回到那些个大凉山身上。
五皇子不轻易叫小太子殿下,他更喜欢喊六弟、老六,这样会更加亲近,而一旦他换了称呼,那绝对是正经事情,而且还是难得的正经事。
没关系,将灾民点河堤还有水泥厂那边餐食换上土豆、玉米和红薯,先把那边的米粮节省下来供给梁铺。
梁家必须要温家来。
陆泽旭的声音透着少年的稚嫩,但是语气却异常强势,让人难以抗拒。
五皇子,想想皇庄上收来的大批粮食,狠狠肉疼的一番,这些粮食如果作为明年种粮,那能养活多少百姓,现在竟要浪费在这里。
五皇子对着姑苏的世家豪商恨得牙根直痒痒,如果不是他们哄抬粮价,让百姓无粮食可买,怎至于饿死那么多百姓?
四皇子这段时间既要盯着水泥厂,又要盯着堤坝的修筑,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没错,水泥厂自然是开在商铺下,不过这里面有四皇子五皇子还有太子的一分力而已。
这座工艺掌握在朝廷手中,要紧的工匠全都是商部的官员,其他的工人自然是当地百姓,可以说一家水泥厂养活了不知道多少姑苏的百姓。
小太子让所有的百姓都动了起来,灾民点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吃着免费的肉泥去河堤上做工,每天能赚到5文钱。
女共精湛的女子们分为两类,刺绣好的去绣方给小太子做刺绣手工包,到时候小太子可以直接供给小超市,上次姐姐说了这种刺绣手工包的生意很好,小太子不会亏就是了,那些绣活不好的,但是会做衣衫的直接系了布装,小太子在小超市浸购了一大批的棉布可不是白买的,现在直接交给这些人,等他们把衣服做出来,可以直接当成工作服发给河堤上修筑堤坝的百姓,水泥厂的工人,还有布庄的女工们,田间学堂处的学子和夫子们,总之有的是活给这些灾民做。
百姓们的需求真的非常简单,只要吃饱穿暖,尤其经历过大灾的百姓们,历经生死,只要你给他们一点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就会拼命抓住,并且会为之努力奋斗,他们真的很坚韧。
而姑苏城外的几处生了疫病的城镇里,有了神医坐镇,加上太医和当地的郎中,情况已经大有好转,最起码没有再继续死人了。
事情到了这里,可以说是赈灾已经相当成功了,陆泽旭确实是做到了,从他到这姑苏的第一天起,城中就再无百姓饿死。
可是保持这些赈灾策略顺利进行的是银子、米、粮、药材。
而把持这些策略的陆泽旭心中也很清楚,一旦少了其中一样,这个精密运行的机器就会发生卡顿,甚至是轰然倒塌。
即便他从小超市竞购了一大批粮食,可是其中一部分他送到了山东。
山东那边的情况更为严峻,留给江南地区的粮食并不多。
虽然说他同样把土豆、红薯和玉米运送了过来,可是百姓们能否接受这样的辛粮,他并不确定。
再者,长时间吃这些粮食,会不会对百姓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他也不确定。
最重要的是,黄庄种出来的这些粮食能供给百姓们多长时间,他依旧不确定。
所有的一切都是第一次,没有历史可循。
即便陆泽旭是太子,即便他有小超市做后盾,可是他依旧只是个14岁的少年。
第一次赈灾,毫无惊艳,作为决策者,稍有不慎,就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至今,小太子晚上还会做噩梦,梦见从京城到姑苏这一路上见到的惨状,死去的百姓。
他过目不忘的本事不仅仅体现在书本上,那些他见过的瘦骨嶙峋,死状凄惨的百姓,会在一个个午夜梦回出现在他的眼前。
还不到一个月,小太子呢?
原本还有些圆润的小脸已经瘦了两圈,他本就在抽调的年纪,身体看上去更加瘦弱,衣袖之处更是空荡荡的,仿佛一阵大风吹过就能把他吹倒。
四皇子和五皇子心疼得不行,对陆承天这位老父亲的不满与日俱增,陆地还这么小,父皇就让他干活,简直太没有人性了,朝中大臣都死绝了吗?
可以说,看着他们的太子弟弟日渐消瘦,四皇子和五皇子暴躁得不行。
不管是对姑苏城中的世家豪强,还是对自己。
没错,两位皇子第一次意识到他们太没用了。
如果他们再厉害一些,如果他们再能干一些赈灾一事,就不需要事实依靠六弟,他们就可以帮助六弟多分担一些,不需要他这样劳心劳神,耗费心血。
可就算是太子殿下为江南百姓这般丹精竭虑,朝中竟然还有御史弹劾太子,士林之中竟还有文人抨击太子。
四皇子和五皇子得到这些消息之后,那真的是杀人的心都有了。
为了修筑河堤,太子几乎通宵达旦,不眠不休,请教志和多年的老先生亲自测量计算,这才将图纸画了出来,为的就是保姑苏百年不受水患侵扰。
那些只会在朝堂动嘴皮子的御史,非但不称赞,还弹劾他们。
是不是看太子殿下年纪小,心地善良,温和大度,就以为他们的太子弟弟好欺负?
四皇子和五皇子是真的暴躁了,不就是世家豪横吗?
还真当我们提不动刀了?
太子弟弟就是太尊罚!
俗话说得好,君耀臣死,臣不得不死,跟这些世家豪强讲什么道理?
什么?
你说如果就这么处理了世交,肯定会背上骂名,老子既不当太子也不当皇上,要名声何用?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