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当然,老父亲是看不出来两个儿子在这里眉来眼去干什么呢?他清了清嗓子太子吕,御史之言,你怎么看?
小太子这才将视线移到吕梁身上,漫不经心道口才挺好,路程天气的额头青筋直跳,这都什么时候了,他还这么散漫。
吕梁也很是诧异,这是个什么评价?
然后就听小太子继续说道。
但是身为御史,如果都像吕大人这般,听到些风吹草动就开始写折的弹盒,不去查证,没有证据,孰是孰非,全靠一张巧舌如簧的嘴,那这玉石做的是不是也太轻松了一些?
年仅14岁,但是身高却还只有一米五的小太子,笑容温和间露出了凶手般的獠牙。
吕梁只感觉扑面而来的强大气势,吓得他想要后退,想要移开视线,可是他强逼着自己站在原地不动。
身为御史,弹劾官员,监察百官,这是微臣应尽职责哦!
吕大人的意思是,御史台的其他官员对这件事情一声不吭,是他们的失职了。
小太子轻飘飘的一句,立刻将吕梁放到了其他官员的对立面。
竟然敢给二哥拉仇恨!
哭!
不让你也体会一下变拉仇恨的快感?
哭的名字倒过来写。
果然,吕梁的脸色倏地一下变了,这话他要是应下了,那就真的和御史台的其他同僚结仇了。
殿下,这话从何说起?
御史台的同僚各有要事在身,既是监察百官,同僚们自然是各司其职,分身乏术,怎么能是失职呢?
说话间,吕梁的额头上已经浮现了一片细密的汗珠。
江浙水患,山东大恨,朝廷共拨款白银300余万两,可灾情依旧不见缓解,甚至还让灾民涌到了京城。
检察百官的御史们不觉得这里面有问题,这会就不谈御史的职责喽,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们身为玉石,身为严官,不去关心关注,整日竟是盯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们枉为意识。
小太子连起神色清冽的嗓音,异常严厉,一字一句痛斥欲使得不作为,说得一干欲使面红耳赤,纷纷跪地请罪。
别说御史了,朝堂中的这些大臣,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不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尤其是山东一带,但是山东巡抚可是三皇子的亲舅舅,这可是皇亲国戚,轻不得重不得,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敢在老虎身上拔胡须?
至于江南一带,那可是世家大族的根据地,几个月前,太子殿下从上到下撸了一遍,动了世家大族的力。
如今水患一起,这些世家豪强使使绊子,尤其是看这些新上任的官员们不熟悉当地的情况,他们都不用多做,就一个不配合,就能拖慢震灾的步骤和流程,加大震灾的成本。
这种流传百年的世家大族,早就已经渗透在朝中的各个机构,有的更是位高权重,哪个官员不要命了,去捅破这个窗户纸,接这样的苦差事?
495
怎么感觉倒霉儿子有点不靠谱
{!--
PGC_VOICE:{"source_provider":"audiobook","tent":"","upload_id":"v029b6g1000jc77u69j8h91a0","duration":"483.868","thumb_url":"novel-pic1ac268640a8ff5abc4b3ae8e1d67794b","title":"495
怎么感觉倒霉儿子有点不靠谱"}
--}
本节目由番茄畅听出品。
第495集善在刻不容缓!
即使如此,还请太子殿下主持大局。
年迈的朱御史率先打破了沉默。
朱御史早已年迈,但是他是三朝老臣,如今依旧在朝堂之上,被他弹劾的官员,结果基本上没有好的可能,他唯一失手就是在弹劾太子这件事情上,不过这次的事情他可没有出面,他甚至都不知道吕梁要谈和太子,他最关注的还是江浙和山东一带的灾情,可是他人在京城,江浙和山东一带的情况消息传递得比较慢,而且灾情越发的严重,里面消息繁杂。
他本是写了折子准备弹劾山东巡抚的,只是还差一点证据,没想到吕梁先发难了。
既然太子站了出来,那这么棘手的事情索性就交给这位启禀皇上。
微臣以为,如今江浙、山东一带百姓流离失所,水深火热,名苑更是四起,急需太子稳定民心。
吏部侍郎邹瑾立刻站了出来微臣复议如今太子殿下被百姓们误会,伤亡有损,此时让殿下负责赈灾,一能救助灾民,二也能让情况不明的百姓们不被流言所累。
误回太子殿下。
眼看着旧事重提,这边陆承天还没有决定呢,小太子就直接应了下来钱?
尚书,既然是赈灾,你们户部是不是该掏银子?
钱老抠立刻哭穷太子殿下,货不刚拿出去,300万两,一下子就空了,这可真的不能再往外拿银子了,冬日边关各军的军衔马上就要发了,这要是再出银子,那些将士们就得喝西北风了。
二皇子怒了钱尚书的意思是让太子殿下空手去赈灾,怎么着?
钱尚书的意思是想让太子殿下被那些灾民分着吃了吗?
钱尚书扑通一下,直接双膝跪地,态度极为诚恳。
皇上王爷,护补是真的紧缺,之前各位王爷们大婚,出了一大笔江浙山东一带赈灾,又拿出了300万两。
如今国库的银粮除去各个军营的军饷,真的是所剩无几呀!
必须预留下来,以备明年春耕不时之需啊!
主管上部的五皇子眉头紧皱。
钱尚书,如果本王没记错,江南一带的那些个大贪官可是超出来不少。
银两最近几天刚刚入了国库,貌似是800万两白银。
这么一大笔银子,放在国国躺着不用,是要留着下载吗?
前尚书抬头看向坐在首位的陆承天,这些银子可是皇上下了命令,要留给他手里几支军队的。
陆承天也是眉头紧皱,今年边关一场大战,我军将士很多战死致残,不得不离开军营,这一部分银子,朕已决定下发给战死的士兵的亲人,弥补这些百姓们。
小太子一听,立刻站了出来,既然如此,那这一片银子确实不能动。
那些为大连战死的将士,保卫了我们大连的国土和百姓,都是我们大连的英雄。
钱尚书心中一松,多谢殿下体恤,他是真的担心太子殿下强制要求户部出这一笔赈灾银了,到时候那些等待抚恤的战死士兵的妻儿父母该多么的失望。
小太子微笑,不过,抚学战死士兵亲人一事要交给大哥,大哥是当初一战的统帅,既是抚恤,没有人比大哥更清楚军营士兵的事情。
吕梁又站了出来太子殿下,按照惯例,抚血战死将士一事,都是我们监察御史的职责。
抚恤的银子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发的,需要核对将士的名册,以防遗漏,同样以防有人冒名顶替。
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在这方面就很擅长,具体实施的时候,也能对地方父母官形成威慑,以免这些人从中搞什么幺蛾子。
可是现在,好好的差事就这么要被分走了,吕梁这个死心眼的耿直欲使自然要站出来说说。
小太子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过去这笔腐婿的银子可不少,我担心摄像真的交给了你们,能有多少银子真的发到那些百姓手里,还真是不好说,毕竟像是吕大人这种不查证据就肆意唐河听风就是雨,张嘴一开就是各种罪名的官员,谁知道你们发抚施营的时候会不会也这样?
吕梁满脸通红,一脸羞愧,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毕竟御史台自古以来就是弹劾的多。
泽旭不管这些玉石是怎么想的,只听他继续说孤不用国库的银子,但是也不能就这么空手去灾区,否则去了也白去,估计不能凭空变出粮食,亦不能变出药材钱。
尚书苦这一张脸当真是要哭了,可是国库是真的挤不出银子来了呀,不用只把那些抄来的,剩下的物件给估计,可那些大臣的府邸可都是小太子的三皇子抄的,抄的有多么的彻底。
那些古董字画拍卖之后,还能剩下来什么,小太子清楚得很。
钱老空眼睛一亮,立刻放下心来嗯,没问题,没问题。
这些家具、花槽、锦鲤、餐底布匹,下官还真不知道怎么处理。
不过,殿下剩下的那些,最值钱的,也不过是一些珠宝首饰,但是即便是去当铺,也当不了几个银子,光靠这些去赈灾,也是杯水车薪呐。
最后,钱尚书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下。
小太子笑了笑哈哈,不知道啊,所以父皇,银钱没有人手,得多给儿政一些吧?
陆成天大方得很,大手一挥既然你接下了,朕灾一事,自然由你点将。
小太子一听,这把稳了。
然后就听陆成天沉声嘱咐赈灾一事,非同小可,这又是你第一次主导赈灾,务必思虑周全,竭尽全力,切记,在你的手上是数十万百姓的性命,绝不可儿戏!
陆泽旭依旧是那副散漫的模样,但是眼中却藏着严肃认真。
那是自然,儿臣既然接下了赈灾仪式,就不会让任何一个百姓饿死。
然后他的话锋一转,不过涉及从前,如果儿臣有什么过激行为,还请父皇不要怪罪。
怎么忽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倒霉儿子应该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会胡来吧?
可是看着陆泽旭脸上的笑容,陆承天更加担心了。
496
干活要自然要大家一起
{!--
PGC_VOICE:{"tent":"","upload_id":"v039b6g10000qr4i3c77u832qgbl40","duration":"450.508","thumb_url":"novel-pic1ac268640a8ff5abc4b3ae8e1d67794b","title":"496
干活要自然要大家一起","source_provider":"audiobook"}
--}
本节目由番茄畅听出品,第496集,太子殿下竟领了赈灾的差事,并且不动用国库的银子。
一事,只是一个上午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朝堂,没想到这个烫手山芋最后竟然落到了太子殿下手里。
不错,这是一个烫手山芋。
陆承天提拔上来的官员,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成。
江南一带被世家把持,这些官员都是寒门出身,背后无任何根基,他们任何一个负责此次赈灾,都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赈灾的效果。
如果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他们也能成功。
可偏偏现在灾情危急,多消耗一刻,就有可能多一个灾民饿死。
这个时候,急需一个位高权重,不受各方势力掣肘的人出面镇住这些牛鬼蛇神,太子当之无愧,这是太子明面上第一次领差事,还是这么棘手,这么重要的差事,并且太子竟然没有要,护不出一钱银子,各方势力都盯着,想看看这件事情的最后结果,至于他们要不要掺和一脚,那要看看情况发展到什么程度。
小太子在决定揭下这块烫手的山芋之后,就知道这件事情刻不容缓,当下立刻点将一条条命令发布出去。
小太子虽然平日里漫不经心,但是手底下人的效率那不是一般的高。
在他收到暗卫的消息的那一刻,庄子上的粮食就已经陆续出发了,运送粮食的车队再怎么走,也比不上他们轻车减刑的速度,先出发几日就能多走一段路程,小太子会晚出发几日,有很多事情还需要他安排,银子、药材、粮食,郎中是这次赈灾的必备人员,反正他已经在朝堂上报备过了,多带一些人去灾区应该也很合理吧。
一下早朝,小太子就开始奔走起来,第一个被他抓住的就是辅医神医了。
出身神医谷的神医,医术高超,还非常有研究和冒险精神。
小太子给他在府中搞了一个实验室,又提供了几颗感冒药,审议就已经陷入了非常痴迷的研究探索之中。
既然将这一带已经传出了疫病的消息,好郎中肯定要带上的。
就是吧,能人总是有点脾气的。
神医自认为自己医术举世无双,基本上各种疑难杂症他都有研究。
同样的,他也治好了很多身患奇症的病人,可是像是这种特效的治疗风寒的药丸,他是真的第一次见,并且凭借他的能力,确实搞不出比这个效果还要快走的。
要他这正研究的如痴如醉呢,怎么可能就这么放弃跟着去?
什么江浙宫里那么多太医,不够使唤的,怎么就一定要让我去?
我没有时间啊!
小太子一脸真诚。
没办法,到底是你的医术最为清湛,孤非你不可。
得到称赞,沈毅心里头有些高兴,不过他还没有昏头。
那也不行,我没空,我的研究已经到了关键阶段。
小太子立刻拿出了杀手锏,一车薯片如何?
脚已经把薯片消耗一空的神意抿了抿嘴唇,他已经好久都没有吃那薄薄脆脆的小灵嘴了。
已经疯狂心动的神意立刻压下蠢蠢欲动的心,他如果就这么答应了,那也太容易被说服了。
神医立刻开始提条件,还要两例能够降低外伤溃烂导致发烧的药丸,我要研究一下。
之前做随行军医的时候,神意那就是伤兵营里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处理外伤,清洗伤口,包扎胃药,一天12个时辰,他几乎就没有休息的时间。
那小小的药丸发挥的作用,如果他不是亲眼见过,真的都不敢想。
只不过当初那一场大战,他们预备的各种药物全部消耗一空,就算是他想要研究都没有,只能先研究治疗风寒的小药丸。
现在既然有机会,那肯定不能放过。
小太子手里也没有消炎药了,不过这不耽误他承诺没问题,只要你跟着一同去江南,我给你一盒。
神毅这才满意。
薯片别忘了,口味尽量多一点。
很好,这位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只吃烧烤味道的了。
小太子表面脑袋点得比谁都真诚,心里却在琢磨,也不知道今天晚上门会不会开。
这要是不开,他要去哪里给生意搞出来?
薯片?
不行,下次再去小超市,他一定要先学学薯片是怎么做的。
以卑不实之需神异到位,再厉害的疫病也有了希望。
接下来就是各种草药了。
这个当然要神意拟定单子,由下面的人尽量采购。
从京城采购,再运送到江浙一带。
太慢了,小太子直接命人去附近城池采购,然后直接往江浙运送。
自然,一旦对方坐地起价,小太子绝对会教对方做人。
至于粮食,为何不在附近城市购买,那样距离灾区更近,自然是因为这些大凉商最喜欢趁火打劫待嫁而孤发国难财,小太子才不会让这些人如愿呢。
搞定了神异,接下来就是二皇子和他所带的太学学子了。
这些人很多都不走正规科举,都计划着考个小利做做,学的都是化学、农学、医学之类的杂学,这次刚好放出去练练手。
至于二皇子,他作为他们的师长,自然要带队管理了,不然学生都走了,他这个老师留在太学干什么?
享受生活吗?
那怎么可以想到,堂堂太子都要辛辛苦苦地干活,二哥怎么能这么逍遥自在?
三皇子不用说了,山东一带涉及到他亲舅舅,他既然答应了,自然要亲自上阵,剩下的四皇子、五皇子也跑不了,赈灾之后还要治水呢,公布的四皇子自然要出马,至于五皇子这么会做生意,那些大良商们当然要他去对付了,难不成还要让他一个弱小可怜诱无助的太子去吗?
那必然不能啊。
接到通知的几个皇子答应得都非常痛快,这可是他们太子弟弟第一次开口求助,身为兄长自然要帮忙。
几人动作迅速,在接到通知后次日一早就出发了。
小太子也非常够意思,将几人送到城门口。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受了伤的二皇子率先开口为何不见我大哥?
是大哥不愿意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