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1章

    杏花巷瞧着还是老样子,小铺子前面仍有那棵大树,齐禾从马车上下来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里的一切又熟悉又陌生。

    她找出钥匙打开了尘封许久的院门,里面一切还是离开时的模样,只是东西并未落灰,瞧着这院子是一直有人打扫。

    “这就是你们以前住的地方?”楼景抱着团团跟在云棠身后走了进来,他早就听云棠说过自己的身世,也知道云棠阿嬷去世后她一直住在齐禾这,只是他没想到这宅院会这么小,比齐禾在府城的小院还要小。

    可偏偏就是这么小的一个宅院,齐禾都将云棠留了下来,他心口一酸。

    “嗯,都进来吧。”齐禾说着往里面走去。

    屋中虽也被人打扫的很干净但仍能一眼瞧出这并没有人住,齐禾从屋中拿了几样东西便出来了。

    “你们可以在家中看看,也可以去街上转转,我和默书先出去一趟。”齐禾同季叶梨说道。

    “我们也一起去。”云棠抱着圆圆紧接道。

    她们虽没有明说,但众人都知道这是要去做什么。

    “你们去吧,不用管我们。”季叶梨摆手道。

    齐禾他们买了些香烛祭品这才往城郊去,三月底的天,这城郊桃林的花已经开了。

    在岔口处,齐禾同云棠的马车分开,一行向西一行向东。

    离顾一砚的坟越近,顾默书心跳的越快。

    他不知若是他爹知道他同自己小娘在一起了,会不会气的从坟里跳出来。

    虽然他爹同齐禾已经和离,但终究齐禾与他爹成过亲,齐禾也喜欢过他爹...是的他记得齐禾一直喜欢他爹...

    想到这顾默书心口一慌,他赶忙握住了齐禾的手。

    他怕,怕齐禾心中仍旧有他爹,哪怕是一点点他也嫉妒。

    “怎么了?”齐禾垂眸看向自己被紧紧握住的右手。

    “我会娶你回家。”顾默书笃定道,说完看向顾一砚的墓碑。

    齐禾挑挑眉,没想到他竟会在这里说这些话,虽然她不是第一次听到,但还是有些诧异。

    在这里说这些,不仅是说给她,也是说给顾一砚的。

    似乎是在求得他的同意,但更多的却是让顾一砚见证他对齐禾的心意。

    恰巧一阵微风吹过,坟前树上的桃花随风落在他们二人的肩上。

    第一百六十五章

    齐禾视线随着空中随风飘落的桃花最终落在顾一砚的墓碑上。

    那上面刻着的字早就被这些年的风雨侵蚀模糊,

    就像顾一砚这三个字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褪去。

    听郭暖说顾家落魄后早就离开了这里,剩下的旁支更是不会来看一个已经死去多年的人,所以顾一砚这些年倒是清净。

    齐禾将带来的东西一一摆放在坟前,

    除却糕点外还有许多纸元宝,

    齐禾他们买的不少对于顾一砚来说完全够用。

    “这几年他一直科考我们才未能回来看你。”齐禾在墓碑前自顾自的说道,“他如今金榜题名你泉下有知定会高兴。”

    顾默书听她絮叨着将这几年他是如何远赴京中求学又遇见了什么良师都告知了顾一砚。

    “你在马车上等我,我一会儿就去找你。”齐禾还有些话没有说完,只是顾默书站在这她又不好意思当着他面说。

    顾默书微不可见的点了下头,这才转身离开。

    等瞧不见顾默书的身影后,

    齐禾这才从包袱中掏出一本书,那是顾一砚身子渐好时亲自抄写的三字经,

    那时一本手抄的三字经可以拿去书坊换几文钱,

    就是这么一点点的积累让他们度过了最苦的日子。

    “刚才是不是吓坏你了。”齐禾一边说着一边在墓碑旁挖坑,等挖出一个不小的坑后她便将那本书放了进去。

    “其实一开始知道他的心思我也吓了一跳,

    我还以为是因为这些年一同生活他情感上离不开我。”齐禾将土推回坑中,直接坐在了旁边,温声道,“后来我才知道,

    其实是我离不开他。”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中,

    只有顾一砚知道她的秘密,可自从顾一砚也离开后,齐禾彻底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有关她的一切都变得模糊。

    她虽然仍拿起了绣花针可却不向曾经一样是因为喜欢,她纯粹是为了活着,

    能在这个地方活下去。

    “所以不管你听到这个消息生气也好恨我也好,

    我都不会改变主意。”齐禾拍拍手扶着墓碑站了起来,“三字经我也给你拿来了,

    你若被我们气的头疼就拿书来读一读...就当消消气了。”

    “走了顾一砚。”齐禾没有回头径直往桃林外走去。

    马车旁,顾默书正焦急地等待着,刚刚齐禾让他离开他就明白后面的话他是不被允许听见的,可他还是忍不住的胡思乱想,齐禾会对他爹说些什么。

    是说自己已经放下了,还是说心中仍惦记着...

    他想的出神压根没有听见身后的脚步声,直到耳后传来齐禾的说话声,他才回过神。

    “怎么在这站着还不上车?”齐禾眸眼含笑看着他问道。

    被这样直勾勾看着,顾默书的心漏了一拍,但他仍面色不改道:“等你。”

    说完他就伸手扶着齐禾上了马车,二人坐在一旁挨得及近,顾默书偏过头却什么也没有问。

    最后还是齐禾忍不住问道:“你就不问问我刚刚自己在那说了什么?”

    那会被支开顾默书是真的好奇,可现在..他看着身旁的齐禾,一切好像不重要了。

    不管齐禾那会说了什么,心中想的什么,都不重要了。

    -

    宋沅昨夜回了家,所以今日一早宋大嫂子炖了鸡就赶紧过来了,却不料晚了一步,齐禾他们已经去了城郊,那小院中倒是有人,只是他们并不认识。

    “你们是。”宋大嫂手中端着瓷盆,打量了眼前的男子两眼,犹豫道。

    季槐生没想到这么一会儿的功夫竟有人找上了门,他指了指自己说道:“我是这户人家的好友,今日过来做客。”

    宋大嫂这才想起来昨夜宋沅说的话,说从府城回来了很多了,想必这二人就是了。

    她端着手中的瓷盆往院中小厨房走去,这边小厨房有时候李婶会用,所以柴火什么都是有的。

    “这是我们家自己养的老母鸡,炖汤可鲜了,你们尝尝。”宋大嫂说完才意识到这边碗筷不多,又

    道:“等着,我去去就来。”

    她匆匆来匆匆去,站在院中的季槐生反而有些无所适从。

    “这人是...”

    “应该是宋沅他娘亲,我瞧着二人模样有些像。”季叶梨在屋中就听见了他们的谈话声,这会一出来闻见味了这肚子竟叫了起来。

    虽然宋大嫂让他们尝尝,但毕竟自己是客,现在主人不在家,他们怎么好意思动饭食。

    季叶梨推搡了她小弟一下,吩咐道:“你去街上看看有没有卖吃食的,快去买些回来,多买些。”

    他们几人一早醒了就往这边走,一点东西都没吃,现在太阳已经出来了,想必外面街上早就有卖吃食的小摊。

    “行。”季槐生应下来赶忙出去了。

    齐禾他们住的杏花巷外面就是一条街,季槐生还是第一次来他走走停停每个摊子都要看两眼。

    这青山县城不大,周围人家都相互认识,见到他这么一个陌生的面孔难免多过问两句。

    “瞧着您眼生,不是本地人吧。”小贩将小包子用油纸包裹好,看了他一眼问道。

    “好友回乡我们跟着顺路过来瞧瞧,没想到您们这有意思的东西这么多。”季槐生掏出荷包付了银钱,笑着回话。

    那小贩接过银钱,好奇心驱使着他又多问了一嘴,“我在这住了二十多年了,还没听说有谁回来了。”

    季槐生没有多想,指了指齐禾的小院道:“我们跟着她们回来的。”

    说完季槐生又往别处的摊子走去,这一趟买了不少吃食,光小包子就买了六份。

    最后又在巷口买了一包白糯糕,以前他见顾默书吃过,没想到这里竟然也有卖的,虽然卖相看着一般,但闻着却独有糯米的清香。

    季槐生收获满满,开心的往小院走去,全然不知他说出的话已经在街上传开。

    杏花巷齐顾绣铺的掌柜又回来了!

    齐禾他们的马车和云棠的马车前后脚停在了杏花巷,两辆马车一下子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

    她们上次回来时周围人还以为是在外面过不下去了,没想到人家就是回来上柱香,如今几年过去又回来了,众人不禁开始胡乱猜测起来,这是这次再也没有人觉得她们是因为在外面过不下去。

    这几年宋沅一家过的什么好日子,连李婶的瘸腿儿子都搬去了府城,她们可不信齐禾会不好过。

    云棠夫妻二人抱着孩子先下了马车,周围人没认出来他们来,所以没人敢上前。

    可齐禾的模样她们是不会忘记的,见齐禾一下马车,她们就从头到脚的开始打量起来。

    这小娘子模样当真水灵,这些年过去了竟不曾变化,黝黑的发髻旁竟没有一根白丝,连身上的衣裳都是锦缎做的,怎么看都像是衣锦还乡的样子。

    “可是齐禾回来了?”一老妇人走了过来,上来就要拉扯齐禾的衣袖。

    好在齐禾身旁的顾默书眼疾手快,直接挡在了二人之间。

    这几年顾默书的变化最大,早就不是曾经的小萝卜头,那老妇人看着眼前这高大的男子,心中胆怯,这才往后退了两步。

    周围人见状无人再敢上前攀附,齐禾淡淡回了他们的话,这才往家中走去。

    当年在府城中谁帮过他们她心中有数,若刚刚拦住她的是那些人她并不会说什么,可这老妇人她是最有印象的,当年顾一砚离世,就这老妇人躲得远远的,生怕沾了晦气,如今见她富贵还硬要往上凑,齐禾不是盲善之人,不会见到是老者就多一丝同情。

    “咱们今夜就回去吧。”进了小巷,齐禾忍不住同顾默书说道。

    这里太多双眼睛瞧着她们了,就刚刚那几人说话的功夫,街上的小贩就围了过来,若是过几日他们知道顾默书是状元郎,怕是会堵在家门口,不让人出去。

    “听你的。”顾默书对这里的人没有太多感情,不过临走前他打算去看私塾的夫子一眼,当年是他收了自己,若不是遇见良师他未来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一会儿我去看夫子一眼。”顾默书侧开身,让齐禾先进了小院。

    “应该的,记得多备些东西。”齐禾叮嘱道。

    小院中季槐生将买回来的吃食都放在了院中的是石桌上,催着众人赶紧尝尝,前后脚进的家门,这东西还是热乎的。

    云棠给两个孩子一人往手中塞了一个小素包子,任由他们二人啃来啃去。

    “咱们一会儿去客栈吧,刚刚下马车周围就有人围了过来。”云棠担忧道。

    “可是欢迎你们回来,所以人都过来瞧一眼?”季槐生分着洗好的碗筷,开口问道。

    若是这样就好了,云棠想起刚刚那些人的眼神不免打了个寒颤,那都是狼吃肉的眼神。

    再说这么多年过去,这周围许多人家都搬走了,现在住在这的早就不是当年那些人了,他们过来除了看热闹还能做什么。

    “云棠说的对,吃完饭咱们就先回客栈,到时候问问郭暖什么时候跟着车队回去,别因为在这耽误了。”齐禾简单两句盖过,并未提刚刚发生的事情。

    但她的神情早就暴露的一切,季叶梨拽了拽季槐生的衣领,示意他不要再说话,听齐禾的就是。

    众人不再耽误,吃完东西又忙活起来,顾默书趁着这个空档带着从京中买的砚台和一点糕点就去了夫子家。

    一别数年,当年的夫子已经两鬓斑白,但一眼就认出了顾默书。

    “可参加去年的秋闱了?

    ”夫子让人上了热茶同他说道。

    顾默书点头应道:“参加了,今年的春闱也下场了。”

    夫子满意的点点头却没有再问下去,仿佛他上榜没有已经不再重要。

    “好孩子,这条路好好走下去。”夫子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全是羡慕。

    当年夫子因为家境原因被迫放弃求学,虽然这些年在县城中开着私塾当着夫子,但他每每见到别人下场,心中不免感慨万分。

    一直到顾默书喝完热茶离开私塾,夫子都不知他已经中了状元,直到两日后,今年的状元郎出自他们青山县时,众人这时才反应过来,可惜再去杏花巷寻顾默书时他早就离开了。

    齐禾也去见了宋大嫂一家,说了说这几年的近况,约好了下次在京中见面。

    等顾默书回来后,众人这才带着孩子抱着包袱往巷外走去,只是没想到这个时候了围在这的人还有不少。

    连刚刚打秋风的老太太都没离开。

    “齐掌柜的,如今你发达了,可不能忘了咱们乡里乡亲啊。”老太太的儿子伸手拦住齐禾的去路。

    他就不信他这话都说了出来,齐禾还会直接离开,再怎么样都得让她吐出两个枣。

    齐禾眉心拧紧,“当年我家中出事,并未见您来过。”

    那汉子哑言,当年他们一家都觉得晦气,再说那时顾一砚被分了出来,谁愿意因为一个死了的人去招惹顾家。

    “去去去,李三你们一家在这打什么秋风。”李婶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伸手指着李三的鼻子骂道。

    “这杏花巷的人谁不知道就你们家沾了大便宜,你有什么脸说我们。”李三他娘愤愤道。

    这时一个妇人抱着孩子也走了出来,对着齐禾说道:“你们快走吧,别因为他们耽误了。”

    “你也顽固不灵,当年你家汉子还帮着抬棺呢,你看看你们家什么光也没沾到,到让这李婶一家沾了去。”李三想要挑拨离间,既然他什么也没做什么也得不到,那就把矛盾激化,让众人评判。

    谁知那妇人笑道:“谁说我们没有沾光,齐掌柜这些年一直记着这份情,每年都让人捎年礼回来,至于你们家,什么也没做就别光想着打秋风了。”

    原来当年帮过齐禾的街坊每年都会收到齐禾让人捎的年礼,只有他们一家什么也没有,李三惊的说不出话。

    刚刚这么多人围过来,他以为...以为都和他们一样...

    齐禾在众人的催促中这才上了马车,杏花巷的街坊将她们送了出去,这一别谁知道是否还会再见。

    离开杏花巷,大家就去昨夜的客栈歇了歇,一直到天黑后郭暖的车队过来,众人这才再次启程。

    回来前原本打算的很好,在青山县好好逛一逛,可人算不如天算,没成想会遇见这种事,大家都没了兴致只想着赶紧离开,生怕晚一步,又多出许多打秋风的李三这种人来。

    因为是赶夜路,为了安全大家便没有像回来时那样分开坐,顾默书这才终于能和齐禾坐一辆马车上。

    齐禾坐的马车没有软塌,苏莺人小入了夜就犯困,所以上了郭暖的马车,一时间这车上只剩他们二人。

    齐禾又累又困,随着马车的晃动她的身子逐渐往旁边倒去。

    顾默书顺手将人揽在怀中,自己又往旁边挪了挪让出地方,这才让齐禾半躺了下来。

    他拿出软被盖在齐禾身上,看着怀中熟睡的人他不由的心安。

    马车一路未停,在第二日天黑前终于回到了府城。

    虽只在青山县留了一日,但这其中的不愉快众人谁也不愿再提。

    “这次真是对不住。”齐禾歉意道。

    本想带着众人痛痛快快在那玩玩,却不想会这么狼狈回来。

    “你还别说,你们那的小包子是真好吃,竟还有茄子肉馅的。”季槐生嘿嘿一笑,打破了沉闷的氛围。

    “确实,我也是第一次吃。”楼景紧接道。

    谈起吃食这事算是彻底掀篇了,因这几日都在赶路大家便没有在齐禾这耽误功夫,各自拿了东西就回了家。

    -

    齐禾他们离开不到三日,这京中的消息也终于传到了府城。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