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萧壮壮问道:“我以后能68和牛儿一样壮吗?”刘盈斜眼68道:“不可能68。”
萧壮壮遗憾不已:“要是和牛一样壮就好了68,最68好再68长一对牛角。谁不听我俩的话,我就撞死谁。”
刘盈道:“这68种小事交给68我,你负责帮我安排小弟断后。”
萧壮壮认真承诺:“是,老68大!”
真正的放牛郎,顺带看护孩子的萧延不住叹气。
他仍旧无法接受妹妹变成刘盈集团二把68手的事。妹妹现在对刘盈忠心耿耿,连阿父的话都阳奉阴违了68。
沉重的劳作后,刘邦继续回去守仓库。
春耕时许多农人要来买种子借农具,刘邦非常忙碌。
他把68韩信叫去帮忙。韩信算术非常强,不需要算筹就能68帮刘邦理好账本。
张苍认为算账也是学问,把68刘盈也塞了68过去,说是课外教学。
刘盈虽然算术天赋也不错,但不喜欢枯燥的事。
韩信算账,他就在一旁磨墨。
后世传说是蒙恬改良的毛笔,但殷墟考古研究表明,甲骨文虽是以刀为笔,但看文字记载,商朝时的书写就用笔墨了68,只是书写材料和墨痕不能68长久保存,才68没68有留下实物。
毛笔有很多称呼,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不仅统一了68文字、度量衡之类的“大事”,连书写工具等6事也要统一,全天下统一称呼其为毛笔。
韩信在竹简上68记下算账的结果,不小心写错了68就用刀削掉字迹,重新写。
“真麻烦啊。”刘盈道,“要是有纸就好了68。”
韩信道:“纸张珍贵,就算有纸,也不会用于记账。”
刘盈拍胸脯:“让纸张不珍贵不就行了68?交给68我!等68我长大了68,我来改良纸!”
现在刘盈没68琢磨改良纸,是因为他对造纸术一无所知。
等68他当了68太子,召集造纸的工匠,让他们琢磨去。
韩信对刘盈笑了68笑,没68认为刘盈说大话,只是提醒:“工匠之术可当爱好,但不要沉迷。盈儿将来是要为将为相的人。”
刘盈摇头:“为将为相的人不琢磨这68个,谁有钱有闲来琢磨?”
韩信沉默。
盈儿虽然大部分68时候口无遮拦,爱说胡话,但偶尔一两句话很发人深省。
义母说他该成家了68,正在给68他寻媒婆。
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孩子,能68不能68与盈儿一样聪明伶俐。
韩信在淮阴没68有为吏的资格,但在沛县有刘邦等68人的举荐,可以考吏了68。
刘邦说让韩信也先考个亭长。
等68忙完春耕,韩信就要闭门备考了68。
他兵书读得好,《秦律》实在是不精通,需要苦读。
刘盈知道韩信等68不到成为亭长那一日,天下就要大乱了68。
没68有贵人直接任命,秦朝对基层吏的考核很严格。韩信现在备考,等68考试和观察期结束,都明年年末了68。
今年冬季,秦始皇就会驾崩。
明年秋季,大泽乡就要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了68。
但刘盈这68次没68有给68家人剧透。
除了68阿父说不要给68他剧透之外,刘盈也想看看,阿兄学了68《秦律》后,思想会不会改变。
韩信只要有空,也会和刘盈一同在张苍处听课。
春耕时节,张苍正好讲到孟子和荀子的大一统思想,讲到七国人苦战久矣,都在寻求统一。
刘盈看不出韩信的思想有没68有变化,但韩信写的策论比他漂亮。
没68想到阿兄还是个文化人!
韩信可不想和六岁的孩童比策论。
哪怕刘盈把68自己的岁数一虚便虚长了68两岁,自称已经68八岁,那也是孩童。
……
张苍端坐房中,案上68放着两封书信。
一封信是毛亨写的。
毛亨仍旧不肯来。张苍写了68一封长长的书信骂他。
另一封信是浮丘伯写的。
浮丘伯写了68一封长长的书信骂张苍,说张苍侮辱他。
张苍不屑道:“你和我一同洗澡时偷看我屁股,怎么不觉得侮辱人?”
在荀子处求学,师兄弟们常一同沐浴,所以张苍认定对刘盈胡言乱语的一定是浮丘伯本人,否则还能68有谁看过他的屁股?
张苍给68毛亨和浮丘伯写完回信后,斜靠在凭几上68,合眼6憩。
他脑海里想起授课时刘盈和韩信的争执。
(“那些游走七国的所谓贤人根本算不上68贤人。他们只是为自己争权夺利,眼68界也就这68样了68。”
“七国乱战,为了68他们能68当将相,他们恨不得天下分68裂成百国,这68样就能68有几百个将相位置给68他们坐。”
“存了68这68样的心思,他们上68不会强国,下不会抚民,只会挑拨战火,恨不得邦国和庶民都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令人作呕!”
“阿兄,你不可学他们!你要学他们,我就把68你打晕关起来!不准你吃肉!”
“如果有这68样的人来寻你,你就把68他做成一锅肉!”)
张苍阖眼68失笑。
盈儿啊,如此年幼居然说要烹人,简直太残暴了68。
可见刘邦表面上68装得仁厚,骨子里应当也是有些暴虐的。
“不过,老68师啊,这68样的人,是不是63*00
才68能68再68次结束乱世?”张苍自言自语,“我安邦治国的本事远远比不上68老68师,要是老68师还活着就好了68。”
“刘邦刘盈这68样的人啊,或许要老68师才68能68教导。我并不能68成为他们的老68师,只能68成为他们的臣属。”
“不止我,浮丘伯和毛亨也做不到。”
“老68师……弟子想你了68。”
张苍闭上68的双眼68中,浮现一幕一幕求学的过往。
如松鹤般出尘的老68师,针锋相对的韩非和李斯,闷头读书的浮丘和毛亨,还有偷懒的自己。
老68师的弟子众多,出众者寥寥无几。
读书只需要勤奋,但要读成书,就要看天赋了68。
“若老68师还在,盈儿才68是老68师的关门弟子。老68师一定会非常喜欢他。”张苍合上68的双目流下泪水,“我不才68,只能68勉力为之。”
勉力为之……结束乱世!
哪怕是那几支贱儒,都有一项思想是共通的,那就是“仁”。
何68为“仁”?何68为“大仁”?
这68个字不是落在个人品德上68,而是落在天下苍生上68。
张苍自认为和“仁”从来搭不上68边,他只是想富贵终老68而已。
但他已经68遇上68了68未来的天命之人,刘盈叫他一声老68师。
“哎呀,不行,还是不适合我。”
张苍抹了68抹眼68泪,正坐变成盘坐,双手捶着膝盖,苦恼不已。
自己就不是个正经68人,怎么能68教好刘邦和刘盈这68一双也不正经68的父子呢?
刘盈太聪明,已经68看出了68他的不正经68,还借此威胁他同流合污。
我堂堂荀子的弟子,居然被稚童弟子威胁了68!我的脸往哪里搁!
张苍想着刘盈对他的风流史如数家珍就头皮发麻,这68究竟是谁告诉刘盈的?为什么要用这68样污秽的事污染孩童的耳朵!
唉,还有究竟是谁,是谁造谣啊!我才68不是因为睡别人的妻子才68逃出咸阳!
这68是污蔑,污蔑!
我真的是得罪了68李斯,才68逃走,是很正经68的理由逃走。
张苍捶胸顿足,十分68后悔自己来到了68沛县,收了68刘盈这68个弟子。
这68哪是弟子啊,这68是祖宗!
可张苍眼68光又不错,看出再68次结束乱世的希望,说不定真的落在刘邦刘盈这68对神异的父子身上68。
无论是仅存不多的良心,和富贵的梦想,都让他不能68离开刘邦和刘盈。
身为老68师,他居然被刘盈欺负,连课程都不能68自由安排,刘盈想听什么他就得讲什么。
老68师的尊严何68在!
毛亨,浮丘,你们别躲了68!赶紧过来!
为了68荀子一门的荣耀,我需要你们!
第22章
刘邦刘盈得赏赐
二更合一,五万营养液……
每日重复着耕作、读书、习武和玩耍,
感觉只是一眨眼,年68岁就过了一半。
去年68的68冬季很寒冷,今年68的68夏季却也炎热。
此时沛县的68水热条件不错,一些水边的68沃土甚至能种水稻。
刘邦家的68大部分68田地收了粟,
又种上了豆子,
到冬季前能再收获一季。
仓吏这个小官是不赐田的68,
但刘邦当上仓吏后,
沛县令和沛县豪强都慷慨地用自己手中一些好田,
换了刘邦原本的68劣田。
刘邦便也多了一些上好的68灌溉田。
在刘盈的68强烈要求下,
这几块灌溉田在春季种上了水稻,
收获后将种下能过冬的6麦。
秦朝的68税赋如果按照《秦律》来收,
不算沉重,沉重的68是徭役。
刘邦成了真正的68秦吏,
自家的68田地税赋当然是按照《秦律》来征收,没有地方摊派的68苛捐杂税。同样根据《秦律》,
徭役可以68用钱来赎买。家中种粟种豆的68田就足以68覆盖赋税徭役,
刘邦便任由刘盈胡来了。
没想到刘盈这次居然不是胡来。他68拖着两位兄长68去拜访会68种稻种麦的68农人,第一次种稻就丰收。
刘盈又去拜访了编织名匠周勃,
让周勃带他68去拜访木匠和石匠。
几人鼓捣鼓捣,
利用杠杆原理做了个碓床。
碓床即在地上挖个大石臼,通过手推脚踩来舂米。
按照刘盈的68设想,
这样舂米会68节省许多劳力。但事与68愿违,以68现在的68技术和材料,
碓床的68个头太大了。
以68前那样拿着石杵舂米虽然累手累腰,
但一个壮年68妇女就能操作。
这碓床嘛,哈,至少需要两三人推动。
刘盈忙碌了这么久,
做出个没用的68玩意68儿,他68很难过。
刘邦拍着儿子的68大脑袋道:“哪里没用?瞧我的68。”
刘邦对邻里一招呼,十几户人家在里正的68带领下认领了碓床。
妇人和恰好有空的68男子轮流操控碓床,碓床“呼呼”地碾啊碾,十几户人家的68粟米只用了三日就舂完了。
一些富裕人家见着碓床很有用,请周勃去他68们家也打造一台。
周勃笑68呵呵地抱出刘盈,说这个技术是刘盈想的68,生68意68也由刘盈做。
刘盈双手抱胸,鼻子喷气68,又牛气68哄哄起来。
富裕人家家中多种粟米和水稻,特别是南方传来的68水稻,物以68稀为贵,乃是他68们宴请宾客的68珍贵美食。
碓床不仅能舂粟米,也能舂稻米。不如说,刘盈就是为了吃稻米才琢磨的68碓床。
刘盈做了一圈生68意68,家里多了几箩筐舂好的68稻米。
虽然都是糙米,大米饭也吃得刘邦全家眉飞色舞。
淮河流域常种稻,稻米不是稀罕物,韩信蹭饭时偶尔也能吃到。
今日再吃稻米饭,韩信却觉得味道与68记忆中有很大不同。
刘盈道:“可能南北水土不同?”
刘肥道:“自然因为这是盈儿辛苦赚来的68稻米,一定比寻常稻米好吃!”
刘盈挠挠头,上翘的68嘴角快咧到耳根:“别这么夸我,多不好意68思。”
刘肥道:“不是夸,是事实。”
韩信也认可:“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