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所以一旦以为陶谦身死,他是真觉得天塌了一般,而他也是徐州城内真心渴望陶恭祖能熬过去的寥寥数人之一,之前堂上严肃要求华佗治病更是发自内心。而等到他得到陶商的召唤,又得到了老乡许耽及其部丹阳兵的护佑,入城重新见到陶谦,发现后者并没有到那一步后,心知是谣言,却依旧拒绝解散部属,甚至拒绝回到城中官寺居住……没办法,这一次是假的,下一次是真的怎么办?任人鱼肉吗?
而笮融既然拒绝,曹宏、曹豹叔侄二人便有了充足理由继续维持下邳城本身的戒严,接着许耽也有理由将本部数千丹阳兵移动到泗水南岸与笮融相呼应,而既然下邳城左右已经刀兵对峙成了这个样子,赵昱、糜芳、陈珪也没有理由不派出亲信,让各自所领郡国内的郡卒聚集于各处要害,准备死守或接应。
事情到了这一步,陶恭祖原本就英雄气短,此时更是心寒,连质询臧霸长子臧艾的心思都没有,只是干脆派出了长子陶商为使者,往长安去谒见天子,交还安东将军、徐州牧印绶;并以次子陶应收拾器物,准备返回丹阳老家等死。
但到了这个时候,于公于私,陈珪、糜竺、曹宏、赵昱,乃至于笮融等人都不会同意陶谦的任性,众人纷纷下跪执臣子礼,好说歹说,最后让陶应回家收拾旧宅,却让陶商代掌印绶留在此处……真没办法,若是陶商也走了,各方势力之间连个可靠的传话人都没有,只怕立即就要有火并之事。
局势又僵持了四五日,眼看时局一日日败坏下去,但不知为何,本该得到讯息的边界上却居然毫无动静,无论是曹刘还是北面琅琊,俱皆置若罔闻。而这一日上午,距离当日笮融出逃城外的第六日而已,陶商忽然又亲自出城去请许耽、笮融,并召集城内陈氏、糜氏、曹氏三家,外加赵昱、臧艾,汇于安东将军府。
陶谦毕竟还活着,又是陶氏大公子专门来请,大家没理由不去……不过多做一番准备恐怕也是免不了的。
“何事?”陈登作为掌握徐州屯田部队的实力派,与其父一起登堂,却迎面遇上立在堂外廊下的徐庶,不免上前询问。
“不知道。”徐庶也是肃容摇头。“唯独陶徐州今日一早便匆匆请元化公来此,先是为他施了针灸,然后又熬了提神之药,俨然是要有强支身体有所吩咐的……须格外小心。”
陈登也只好点头……毕竟,要是陶谦有所决断,他和徐庶有什么想法也都只能是白费。
就这样,陈元龙到底是随其父匆匆上堂去了,而徐庶却也趁机堂而皇之的扶剑立在了堂外。
然而,陈珪、陈登;糜竺、糜芳;曹宏、曹豹;赵昱、臧艾;笮融、许耽俱皆入内后不久,陶谦尚未露面,安东将军府附属曹掾,徐州州中上下属吏,城外丹阳兵、本地屯田兵各路司马、军侯,甚至包括下邳城中的名门世族,居然纷至沓来……到最后,堂中根本站不下,很多人不得不到外面廊下等候,偏偏此时还是梅雨季节的尾巴,天气居然又开始阴沉起来了。
如此情形,倒让之前几位巨头愈发不安。
这还没完,等到中午时候,外面开始下雨的时候,闷热而又潮湿的天气下,曹操使者、奋武将军门下从事吕虔吕子恪居然也孤身至此,而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陈珪族兄、前扬州刺史、吴郡太守、故太尉陈球长子陈瑀居然也来到了安东将军府大堂……跟在他身后的,赫然是昔日徐州公认的才子、名士,陶谦所举的徐州茂才,昔日州中治中从事王朗王景兴!
当然,王景兴身后还有一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佩剑士子随行,就只有徐庶和陈登二人在意了。
但不管如何,王朗现为尚书仆射,常持节驻邺城,众人总是知道的。
换言之,今日非只是徐州上下所有要害人物全到,曹操的使者、公孙珣的使者居然也都俱至,可见有些事情是躲不掉了。
王朗入内后不久,不及与徐州故人寒暄,便闻得堂后一阵咳嗽声响,然后便见到昔日倔强如斯的陶恭祖如今面色发黄,咳嗽不断,只能在自己长子与一名肌肤如雪的年轻夫人扶持下勉力走出……所谓老态毕现!
堂中诸人先是凛然噤声,却又忍不住忽视掉陶商和随后抱着药罐子出来的华佗,并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年轻夫人身上……众所周知,这便只能是那位甘夫人了,只能说,今日公孙、曹、刘,三家到此也算全乎了。
话说,可能是因为过于美貌,肤色也过于特殊,所以这位宛如白玉的甘夫人素来是有些传闻的,据说其人并非是陶谦妻族近枝,甚至有人说她只是徐州本地人,只因为生的美貌,恰好姓甘,这才被陶谦看中当做外侄女给养起来,原来是准备拉拢自己麾下丹阳兵头目的,后来却又阴差阳错许给了刘备。
但这些事情到如今也都无所谓了,因为那场婚姻乃是曹操亲父、前太尉曹嵩居中下的聘完成的,早就成了中原联盟的重要象征,别说这甘夫人的事情只是谣传,便是真的有证据如今也没了意义……刘豫州的夫人,就是陶徐州的外侄女,谁敢说不是?!
不过,甘夫人此次出面,除去政治意义,只看其人虽然神情哀伤,但遮不住肌肤如雪,美貌如花,与一旁其姑父陶恭祖肤色暗淡、老斑叠叠形成鲜明对比,却是让人格外唏嘘了。
“故吏惭愧!”陶谦刚刚在上首坐定,尚未开口,就有一人触景生情,忍不住泪流满面之余更是俯身谢罪。“归徐州数日,只想必有见面之时,却不能前来拜会将军,反而让将军召我……”
陶谦抬眼看去,见到是王朗,倒也不由摇头而笑:“景兴何必如此?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也,而且河北与中原对峙,你不好亲自来见我,这难道怪你吗?且夫今日陶谦虽老,却未到死时,你便是有心,也不必今日哀恸……我还想多活几日呢!”
王朗听得此言,愈发哀伤,却又只能强忍不言,起身归位。
“子仲,今日都到齐了吗?”见到王朗起身,陶谦却又扭头问自己的州中別驾糜竺。“你与我报一报。”
糜竺不敢怠慢,赶紧出列将今日到场之人尽量复述了一遍。
“这就好。”陶谦认真听完名单后方才缓缓正色言道。“臧宣高那边赶不及也就算了,其余州中诸人能到的似乎也尽力到了,非只如此,曹奋武门下的吕从事,替卫将军至此的郭司马也来了,朝廷使者、持节至此的景兴也在,那有些事情便可以摊开说了……”
堂中一时雅雀无声。
“今日叫大家来,其实是要给大家引见一位我的亲属后辈,他闻得我病重,昨日疾驰到了下邳,昨夜便睡在了我家侧院,所以来不及与诸位相见。”陶谦继续缓缓言道。“而以我来看,他能亲自至此,那我便再也无话可说……诸位却见一见他吧!”
众人听得稀里糊涂,面面相觑,但很快,随着陶谦言语,有二人忽然从堂后缓步走出。
前方一人,身长七尺,长臂过膝,须少而面白,鹖冠而锦衣,昂然扶刀而出;后面一人,体格及其雄壮,肤白而须髯茂盛,也是同样是昂然扶刀而从。
堂中上下,认识这两人的其实不在少数,所以早已经目瞪口呆,而不认识这两人的也不少,却自然是疑惑从生。
陈登也不认识,便忍不住用胳膊肘子顶自己亲父腰肋,那陈珪张目结舌,被自家儿子顶了数下后却理都不理,反而在片刻之后,和不少人一样,匆忙出列,俯身便拜,口称刘豫州、张将军!
原来,这二人竟然是刘玄德与其弟张益德!
而张益德扶刀立于堂侧后,刘备则缓缓走到堂中,面不改色,从容还礼:“备闻得姑父有恙,不敢怠慢,昨日轻驰至此,却不想今日便能见到诸位故旧,多载未见,诸位风采依旧!”
此言一出,堂中其余人等再也按捺不住,纷纷随从俯身行礼,便是堂外也有不少人蜂拥入内,争先恐后。
夏日雨急,一时雷鸣电闪,慌乱之中,堂中陈登,堂外徐庶,俱皆哑然……他们今日才知道,什么叫以区区湖海豪气,妄度天下英雄!
一时间,唯独一个一直没吭声的郭奉孝,不由微微露齿含笑。
……
“徐州有士曰曹宏,领下邳令,素称谗慝,及徐州牧陶谦病重,众议徐州所归,或曰归太祖,或曰归曹操,或曰归刘备……宏与众人议,乃叹:‘备何人也,众口称美,安比卫将军之威,曹奋武之德?’翌日,谦大会群臣,备孤身而出,群情震动,争拜之,宏当其先也!”——《新燕书》·卷二十七·世家第三
第四章
独往人间不独还
刘玄德几乎单骑闯关的姿态堪称降维打击。
这一刻,徐州各方势力的所谓博弈,一些年轻士人不切实际的设计,都在他面前显得……呃。幼稚可笑起来。
譬如说,此时冲在最前方大礼相拜的,赫然是之前讨论徐州时局时对刘备恶意最大的曹宏。
这位被称为谗慝小人的陶谦近臣,因为之前在陶谦身侧天然和糜竺对立,所以最渴望的乃是自己邻枝宗族曹操入主,然后还宣称宁可卫将军接手徐州也不愿意死对头糜竺的妹夫刘备至此。
再譬如说,作为下邳城内可能是最渴望刘备至此的糜竺糜子仲,此时真见到刘玄德反而有些虚脱感……毕竟,他之前为了能让刘备顺利接手徐州,一面在下邳城内不停的营造和称赞刘备的德行,给这许诺,给那个送钱的,一面还调度彭城兵马去徐州边界准备阻拦曹操。
结果呢,刘备近乎于孤身至此,俨然是直接面见陶谦达成了协议,让他之前的所有努力与小心翼翼都显得如此俗不可耐,甚至堪称可笑!
但是,最可笑的却还是陈登和徐庶……前者湖海豪气,任性自为;后者立场混沌,难分敌我;然后二人一起受限于年龄、眼界,居然在那里自以为可以视天下英雄为无物,妄为大事!
想想也是,历史上陈登是到了广陵后才渐渐跟孙十万一起共同成长起来,此时二人的缠绵根本尚未开始,甚至以刘备如今横压江淮的姿态,孙策敢不敢让自己二弟往这边冒头都是两说了。
至于徐庶,他在另一个时空里,可是在荆州、中原一带游历、学习到足足三十多岁才露面,成为了刘备特定时间段的一个重要辅佐……但此时呢?
大概是梅雨本身也留恋世间的缘故,所以这个最后的尾巴显得格外狰狞,下邳城上方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然后雨水哗啦啦不停冲刷着整个下邳城。但不得不说,堂内炽热的气氛、堂外倾泻而下的气象,都完美遮盖了包括徐庶、陈登在内的不少人的羞惭之意。
等众人纷纷问候刘备完毕,好不容易才重新在混乱的堂内外立定,又有侍女转出点燃烛火,稍微照亮,又有侍从搬来一把太尉椅让刘备落座于陶谦侧手独上的位置,秩序这才重定。
“诸位,”陶谦眼见着局势如此,也懒得多言,只是随手一指。“我已老朽,前一阵子更是一病难起,便是医仙在此,也只能治理一时,却难当长久了,所以之前便有交还安东将军、徐州牧印绶归长安未央宫的意思,唯独徐州事物繁杂,你们一直不许罢了。但如今安北将军、刘豫州至此,他非只是天下间公认的英雄人物,更是老朽我的外侄女婿,算是可靠之人,若将两个印绶交给他保管,我岂不是能从容归丹阳乡中老死,也好枯叶落而归于根……尔等以为如何啊?若有疑虑者,尽管出列。”
堂下一时无言,然后居然有一前列之人在不少人的期盼中直接出列。
“赵府君,你说!”看到是州中难得清正大员、广陵太守赵昱,陶谦反而重视。
“刘豫州。”赵昱先是朝着刘备微微躬身行礼,然后方才开口询问。“足下接手徐州,在下并无反对之意,只是敢问刘豫州你仓促至此,可有安定徐州之策?”
“这就要先问问赵府君了。”刘备面无表情,只是在座中微微欠身便从容作答。“徐州素来以安稳闻名,又有什么乱子需要我安定呢?”
“便是素来安稳,可一旦牵扯到交接这种事情,人心也会生乱,又怎么会继续安稳呢?”赵昱恳切相对。“而且非只是内,从外侧来说,此时时局还是偏乱的,刘豫州真无半点准备吗?”
听到此处,刘备终于动容,却是明显失笑,和立在他身前不远处一直微笑的郭嘉颇显映照。
“刘豫州……在下所言哪里有什么可笑之处吗?”赵昱恳切相询。
“并无可笑之处。”刘备当即微笑作答。“而且赵府君能够想到这一点,确实堪称忠谨清直,只是我也想问一句赵府君……乱分内外,徐州内里乱源若不经过今日一事,如何能显现出来?而不显现出来,我又怎么好下手安定乱事呢?至于外乱,即便是赵府君不说,我从外面来,又怎么会不去尽力而为呢?”
赵昱一时无言以对。
而刘备却又不慌不忙,复又对着堂中诸多徐州文武坦诚以告:“诸位,来时我已经与义兄曹奋武有所交流了,此番我与益德双骑至此他其实是早就知道的。非只如此,孟德兄一直留在彭城边界也是因为在下写信相邀才专门至此为我稳定局势的……而且备也不瞒诸位,若诸位此番许备代姑父大人暂掌握印绶,则此番事后,琅琊、彭城,以及东海郡沂水北面五县,我是准备交给孟德兄代管的……毕竟,泰山盗匪始终反反复复,孟德兄善武事,请他统一调度北线战事,方是正理。”
堂中许多人宛如又挨了一个巴掌一般,面红耳赤。
而稍待之后,又是领下邳令的曹宏第一个跳出来,躬身称赞:“只要曹奋武与刘豫州同心同德,则中原一体,而中原一体,徐州又怎么会生乱呢?这真是极好的。”
其余诸人也是纷纷跟上,再度恭维不止。
不过,等到堂中暂时安静下来,刘备却复又微笑:“曹君此言其实也有不妥,不过也只是不妥而已……譬如中原一体,不是还有河北相压吗?唯独依在下猜度,我兄公孙文琪也是一位以天下安定为己任的英雄,却也未必会过于在意徐州局面罢了……王仆射,我兄为卫将军,天子履政之前代掌朝纲,而你今日持节至此,难道我兄没有旨意与你吗?”
王朗叹了口气,却是双手奉节,肃然对于:“卫将军有令,若此行恰逢安北将军,却有两份经尚书台版制的正式旨意于安北将军与安东将军。”
刘备当即肃容,起身躬身而拜,惊得堂中上下齐齐俯身随从下拜,唯独陶谦也要勉力起身,却被跟在王朗身侧的那年轻副史,也就是郭嘉了,当众阻止,说是卫将军有言,陶公年长,当以特例不拜,坐而听旨。
旨意简单直接……收刘备安北将军印,加左将军,依旧领豫州牧;收陶谦安东将军印、徐州牧印,以年长荣归,老臣特例,赠太中大夫,加万石秩俸,再加前将军印绶。
徐州诸人,包括陈登和门外的徐庶,此时只觉得脑子混混沌沌,更觉得自己之前种种想法与姿态过于可笑……他们此时哪里还不明白?当自己这些人受制于利害关系、受制于眼界、受制于立场之时,公孙珣、曹操、刘备其实早就对徐州的归属有属于他们那个层次的认知与默契了。
曹操和刘备是要携手抗河北的,所以两个人怎么可能相争?而按照刘备始终不愿意正面与公孙珣对立的政治姿态,作为盟主的曹操拿走北线、统帅前方,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至于卫将军公孙珣,从公孙珣角度来看,他此时当务之急应该是长安,因为天子的事情才是唯一有可能动摇他统治基础的大事,至于徐州……不是说徐州不重要,而是他心知肚明,陶谦、刘备、曹操三人身为中原同盟起始三家,又沾亲带故,相互之间十之八九早有交流,那从河北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根本就是中原同盟内部的一次和平交接而已!
不是不能插手,而是从陶谦、下邳这里插手的余地真的不大!
只不过,徐州毕竟太重要了,无论是从河北角度来看,还是从秉国执政的角度来说,总是要去刷一下存在感的。
实际上,王朗身上藏着好几个不同的旨意,都是尚书台版制的正品,内容却各不相同,乃是要看碟下菜的意思……至于郭嘉之前见到刘备笑意明显,一方面是另有他由,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刘备的出现并没有出乎邺城那边的预料罢了。
回到眼前,刘备、陶谦一起谢过天子与执政的卫将军后,陶谦早已经心满意足,再无他想,只想着回家安乐等死罢了,而刘备却不由上前靠近王朗、郭嘉,然后多问了几句……却也是询问其兄公孙文琪身体如何,公孙老夫人又可曾收到他托人带回的青梅酒?甚至还问了几句公孙珣子女的情况,其长女公孙离是明年还是后年及笄?
这些大人物如此风度,让堂中不少人目睹耳闻之后不由神驰魂摇……也让陈登和徐庶愈发无地自容。
“其实卫将军近来别的都还好,就是上个月河北忽然地震,有些繁忙罢了。”王朗是个老实人,不免认真作答。
“地震一事,那些腐儒没有说话吗?”刘备正色相对。“我兄是如何应对的?我记得他少年时便对这些天象归于人的事情显得厌恶。”
“确实如此。”王朗坦诚以告。“地震以后,卫将军发出公告,说这种事情是天地之常态,而人定胜天,尽力去恢复生产便是……然后大学中不免引起争论,还有大儒上书卫将军,请他停止在漳水修建铜雀台,连去年搬来大学任教的蔡伯喈蔡公也亲自去劝谏。”
“那我兄是如何应对的呢?”刘备愈发好奇。
“置之不理。”王朗一时苦笑。“铜雀台也没停……”
刘备闻言一时疑惑。
见到新任左将军刘玄德如此表情,旁边一人立即拢手嗤笑:“卫将军素称礼贤下士,知错便改,而且简朴尚德,可如今一边大兴土木,一边阻塞言路,何谈英明?而且天人感应之论乃是儒家正道,卫将军总督河北,偏偏地震发于河北,这难道不是说天意恶之吗?”
刘备微微蹙眉,一时没有作声。
“便是以天人感应而言,此亦谬言也!”就在此时,一人忽然扶剑上前,抢在王朗身前昂然斥责,众人抬眼看去,却正是这些年颇有名声的郭嘉郭奉孝,其人中午之前进来时便做过介绍的。
“何谈谬言?!”曹宏偷偷打量了一眼刘备,见到对方也同样面色好奇,方才迎面昂然对上。“愿闻足下高见!”
“其一,自桓灵乱政以来,国家倾覆,天下崩坏,四维皆散,若论天人感应,当时天下才是真的混沌一片!战乱、饥荒、叛逆、瘟疫、地震、洪水……这些事情会少吗?只是兵祸连结,太过明显,而人在其中活命都难,谁又会在意和记载什么灾异呢?这些异象和灾祸也只能随乱世没于混沌之中,落得无人察无人管无人问罢了!”郭嘉向前来到堂中,只在陶谦身前立住,然后回身环顾左右,慷慨作答。“而卫将军代掌国政这些年,使天下全然混沌至于今日一场地震便为人所察,是功绩呢,还是罪责,徐州诸君难道真的不懂吗?!你们中若真有所谓清直之人,又怎么会问出如此可笑之言呢?!”
堂中诸人俱皆变色,便是刘备在喘了一口粗气后也缓缓颔首:“昔日董卓乱政在内,四十路诸侯分野于外,至于今日天下稍作喘息,确实是我兄的功绩……又或者说,平定天下,使民稍安,此功绩吾兄甲于天下。”
郭嘉闻言忽然微笑,却看都不看刘备,只是盯着堂中诸多徐州人等继续言道:“而其二,便是大家上书卫将军行劝谏事了,那又如何呢?正所谓‘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有了地震,大家不去怪罪左将军、奋武将军、安南将军(刘表)、安西将军(刘焉),不去怪罪太尉刘公、司空杨公(杨彪)、司徒皇甫公(皇甫嵩),只去怪罪卫将军,这难道不是因为天下人都知道这些年真正维系天下运行的是卫将军吗?!”
门外闷雷滚滚,堂中噤若寒蝉,便是刘备也陡然肃容,陶谦也扶额不语。
“在下才疏学浅,却也知道,天地日月四维运行皆有所系!”待到雷声滚过,郭奉孝继续睥睨而言。“而若徐州诸位忘了的话,我也不妨再提醒诸位一遍……自桓灵乱天下以来,天子年幼,不能理政,又逢董卓废立荼毒,当此时,收拾河山,鞭笞天下,代天子掌海内者,实卫将军一人也!今日天下得片刻安宁,尔等能坐于徐州井中观天地,妄议局势,也在于卫将军之恩德!”
堂外门侧,徐庶几次握紧腰中之剑,几次又颓然松开……因为他本能的想在心中驳斥此人,却居然无所得,其人言语看似诡辩,但其实是有一番道理的!
可怜徐元直,自以为自己二十六岁算是学成出山,却不料不仅是卫将军、刘豫州、曹奋武这些人英雄气概远超于他,便是当年同郡同岁少年,今日居然也再度远远将他甩开!
而抛开这些异样情绪不提,郭奉孝的话,同样给徐元直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后者不是没有从这个角度,这个思路去想过事情,但是却一直囿于见识和母亲的忠孝教导而不愿深思……此时被对方点开,却恍然而悟,天下并不等同于汉室,忠于汉室没有问题,但是忠于天下却同样可以昂首挺胸立于世间的!
“至于铜雀台一事。”郭嘉继续笑道。“河北数年秋收丰盛,仓储堆积,这个时候正该将库房中的陈粮、旧布、新钱拿出来使用,不至于浪费才对……所以要重修驰道、清理河道,铜雀台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而且铜雀台也不是什么传闻中的宫殿,此台的图纸在下有幸见过,夯土高台之上建立屋舍,其中卫将军及其家眷所居不过其中十之一二,倒有三成归于文学馆,三成归于演武台,台下更是阅兵、聚兵之处!其实卫将军早说了,若将来能一统天下,让海内安定,一定要整饬旧都或长安,届时便在渭水或洛水上建立三台……一台归大学,一台归义从军校,一台照搬铜雀台,归文学、演武之事,非只如此,邺城、昌平、成都、太原、下邳、秣陵、襄阳,都要有这么一座台!如此方能使文学昌盛,使士民尚武,使天下归心!诸位,卫将军的志向,你们就不要以区区之苟且,妄自揣度了!”
“早听说颍川郭奉孝的名声了,但今日相逢,才知道仍然小瞧了足下。”片刻之后,刘备终于在一片沉寂中缓缓而答。“足下的言语堪称慷慨激昂……”
“是卫将军的行为举止,志向言语,自带慷慨之气,郭某复述之时言之有物罢了。”郭嘉终于扭头看向了刘备。“不过,刘豫州也不必妄自菲薄,足下今日能轻身至此,其实已经有了卫将军三分气度!”
刘备沉默以对,半晌方才缓缓颔首:“且观之吧!兄长用心于长安,履天下事,自然是比我强的,但徐州区区之地,今日无论如何,便由我与孟德兄暂为之好了。”
“徐州区区之地,卫将军不以为然,但是我们下面为臣子的却要奋力争一争的。”郭嘉忽然扶剑再笑。“下邳这里,徐州腹心这里,陶徐州与刘豫州早有私相授受,我们自然不会多事。但……”
“足下若是想说青州水军会浮海南下,绕到琅琊臧将军身后,胁迫他降服的话,也请不必多言。”刘备忽然振奋以对。“自当年辽东浮海趋青州事后,天下无人再敢小觑水军,而海中船只以尖底、高舷、细长为主,大大不同于江河之船,也是一望便知的,来时我已经遣麾下海军校尉周瑜引海船四十艘,水军一万,沿海从广陵北上了……”言至此处,刘备瞥了眼身侧一言不发的张飞,不由微微一顿。“备是万万不敢与我兄为敌的,但今日受陶徐州托付徐州事,总不能不许我防卫本领吧?”
“这是自然。”郭嘉微微变色,又瞅了一眼之前唯一上前与刘备对答的广陵太守赵昱,还有一言不发只是扶额咳嗽的陶谦,旋即再度微笑如常。“我们也只是得了卫将军许可后勉力为之而已……可是刘豫州,你不免弄错了一件事情。”
“何事?”
“若臧将军早已经降服关镇东,而此番青州水军南下原本是要试着图谋东海呢?”郭嘉微笑反问。“当然,若遇到刘豫州的水军,我想东海自然是求不得了。”
刘备难得愕然,却是死死盯住眼前的年轻人不放。
而郭嘉却不再多理会,只是微微拱手,便居然要扔下王朗与满堂脑子已经烂如浆糊的徐州上下,先行离去……很显然,他与王景兴虽然同路,却各有所属,根本不是一个系统的人。
“奉孝且住。”就在这时,刘备忽然又喊住对方。“事已至此,多言无益……还请足下留下做个见证!”
郭嘉在陈登等人的瞩目之下,微笑复还。
“诸君。”刘备收拾情绪,重新立于陶谦之侧,放声而言,声振屋瓦。“今日陶徐州许我代掌徐州之地,诸君可还有所疑?”
堂中上下,面面相觑,只觉自己之前举止在当今天下英雄之前宛如小儿博戏一般可笑,便是陶谦那个垂垂老朽欲死的姿态也是让人胆战心惊,谁还敢疑?!
实际上,便是原本被陈登、徐庶认定要惹事的笮融,此时也都战战兢兢,不敢擅发一声。
“诸位若无言,备却有几句言语要言之在先。”刘备继续放声而对。“陶徐州待人以宽,故多有放任,但今日刘备暂为徐州事……琅琊、彭城且不论……但凡刘备能管束之处,乡亭九品官职以上,不可私授,此其一也!”
陈珪、糜竺等人噤若寒蝉,俱皆低头。
“屯田百姓当归公制,不可为大族私用私利,此其二也!”
陈登怔了一怔,却不禁面色愈发涨红。
“佛法虽劝人向善,然不可聚众流离,浪费公帑,此其三也!”
笮融握拳又松,欲言又止。
“度田清户,废察举而立州学、科考,新政之事即日展开,此其四也!”说着,刘备从容拉起衣袖,复又扶着腰中佩刀,环顾左右,睥睨而问。“此四事,望诸位与我袒臂共约,诸位可愿从之?!”
堂中鸦雀无声,却也无人先行随从立誓。
而就在此时,门外雨水淋漓之间,忽然有一人掷一物入内,复又扶剑而入……众人愕然回头,只见那物却是不知何时溜出去的丹阳兵校尉许耽的首级,至于扶剑而入者,赫然是一直跟在华佗身后的那个颍川徐庶。
“此人趁着雨势到院外寻旧部,商议引泗水南岸丹阳兵至此作乱之事,已经被在下直接斩了!”徐庶浑身湿透,喘着粗气作答,却又忍不住去看那回头来看自己的郭嘉郭奉孝。“大局已定,擅为乱事,庶今日之斩可称善否?!”
“善!”刘备只以为对方是看自己,当即昂然作答,而且眼中欣赏之意格外明显。
“善!”陶谦咳嗽两声后,也是咬牙回复。
“善!”第三个说话的却是陈登。
而陈元龙大声喊出此字之后,复又拔刀出鞘来到刘备身前,然后转身面向堂下诸多徐州达官显要,却又干脆以刀刃划开自己的衣袖,奋力袒臂而言:“刘豫州天下英雄,而徐州混沌已久,行新政以归天下主流之事本当自然……今日就请刘豫州为徐州事,也请诸位即刻袒臂立誓相从,否则便如此袖!”
堂中诸人,俱皆面色煞白,他们先看陈登,再看刘备,复又回头看门内徐庶,最后又去看地上首级,随即争先恐后,纷纷袒臂立誓。
一日间,徐州大局已定。
……
“建安五年,三月,有民得铜雀于漳水畔,太祖大喜,使起铜雀台,左右皆谏,太祖不听。四月河北大震,左右复谏,太祖收谏书示众,起台如故。长史吕范不解,问于太祖,太祖对曰:‘天地日月四维皆有所系,是为天人感应,而今诸儒以此来对一人,何解也?故示之于众;至于铜雀之台,固心之所愿也,不敢辞。’范乃笑。”——《新燕书》·卷二·太祖武皇帝本纪
第五章
君前愿报新颜色
梅雨时节的末期,郭嘉和王朗是两个人与些许随从一起来到徐州的,而等到梅雨季节结束,金秋七月到来,他们却是四个人和些许随从一起离开的。
王朗来之前便在卫将军长史吕范那里告了假,他已经许久没有去位于东海郡的老家了,着实想要回去看一看,再加上此番臧霸被关羽调略成功,举徐州北面要害琅琊全郡归降河北,王景兴不免动了将家族从东海迁移到琅琊的心思。
至于跟着代持节杖的郭嘉一同北上之人,却是刘备在实际上获取了其余徐州大部以后派出的两位使者——正使唤做鲁肃鲁子敬,乃是徐州下邳东城人,副使唤做陈登陈元龙,也是徐州下邳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陈登本人的密友,唤做徐庶徐元直的,也一同随行,郭嘉倒是置若罔闻了。
其实,陈登随着全族一起投向刘备以后,再加上他关键时刻的表现,在刘备即将清理徐州之时得此重要任命避开风险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徐庶,却是在当面拜谢过张飞昔日赠马之恩后,公开拒绝了出仕的邀请,决定继续游学四方,增长见识,打磨学问,却也不能说他什么。
唯独鲁子敬其人,郭嘉几番交流之后,总觉的此人外儒而内秀,不是个简单人物,不免格外重视。
话说,鲁肃和刘备之间倒算是有些许趣事和缘分。
要知道,鲁肃出身徐州东城,而那个地方是下邳郡在淮南地区伸入九江的一处所在,地理上属于淮南,行政上却照理说不该在刘备治下。然而有意思的是,当年刘备依靠着陶谦在沛南立足之时,有过一个小插曲……沛南以睢水为界,其实有八县,刘备堂堂豫州刺史当时却只拿了六县作为存身之地,为何?
原因很简单,乃是陶谦当时年纪未到,身体倍棒,所以性格自然一如既往的糟糕,那段时间他干的恶心事可不止是把张昭下大狱……实际上,他当时觉得刘备能立足全靠他陶徐州撑着,于是干脆将沛南八县中挨着下邳国的两个县给当成报酬拿走了!
拿的那叫一个理所当然,霸道至极。
不过,等到刘玄德得到张昭提点,三千破烂兵南下淮河,横扫淮南之后,兵精粮足成了气候,居然没有讨还那两个县,而是在某一次接受陶谦邀请往广陵对付前彭城相薛礼的骚扰后,路过此处,见到此地深入淮南,便干脆趁机将东城县吞下。
只能说刘备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实际上,当时中原是真的乱,所谓刘备、曹操、孙坚、陶谦等人是无法真正掌握所有战略空间的:
譬如汝南有黄巾贼,有李通这种在朗陵实际上割据的小军阀;广陵有薛礼这种占据江海边缘,四处骚扰的失意者;九江、庐江有数以万计的湖匪水贼;沛北、梁国有大量坞堡,更不要说所谓宗贼、山匪之类的了……
而且非只是这些,正如刘备和陶谦之间的小故事一般,孙坚和曹操,曹操和刘备,刘备和孙坚,同一时间类似的小插曲多的是……就好像当初孙坚为什么邀请刘备去替他平叛汝南,又要把颍水以东交给刘备?其中一个不好意思出口的原因,乃是他生怕汝南叛乱作大,刘玄德借着他孙坚在南阳抽不开身的机会,直接以豫州刺史的名义用平叛的手段把那地方给占了,然后不还!
到时候,他孙文台是翻脸呢,还是认怂呢?你总不能说,请豫州刺史刘贤弟把你治下豫州汝南郡那几个几个县还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