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吕布匹夫之雄也,登堂入室都不可称,我等留之,不过是安刘荆州心而已,何谈英雄?”刘备干脆面露鄙夷。“而且当此大局之下,不思其他,只是整日与杨文先一起索要其岳父一家,端是可笑!要我说,便与他好了,看他以三县之地能不能养得起他那岳父!”“那如刘焉、士燮、朱儁、二袁、杨彪,就更不必说了?”
“自然如此。”
“如此说来……”曹操再度失笑,以手指向自己。“所谓天下英雄……”
“所谓当今天下英雄,首推一辽西匹夫,持霸王断刃坐于河北,建新履政,文武并用,自成体统!”刘备打断对方,以手举樽指北而言,却又顺势将酒水倒于案前雪地之上,以作遥敬,然后方才掷出酒樽,扭头以手点身前曹操与自己而言。“其人之下,又有中原一南一北两匹夫不自量力,欲以一己之私而争为天下事,可勉强称英雄!”
曹操怔怔无言半晌,却是再度仰头大笑,笑罢之后,方才昂然对道:“能与玄德并列于那辽西匹夫之下,操不虚此生也!明日便召集诸侯,请玄德推操为盟主,唯独操力弱,须借你这匹夫之力才敢去与北面辽西匹夫堂而皇之,争上一争!”
言罢,二人齐笑,却是再无隔阂,旋即议定……归江夏于刘表;许吕布三县之地以作缓冲;准袁术软禁于新野,不得出城;让杨彪西归长安,联络刘虞等人;警告孙策,不许夺朱皓豫章之地……区区数语,定下数月难决的中原大局,便复又饮酒至傍晚方才尽兴而回。
天色渐暗,邺城卫将军府后院,同样饮酒尽兴的公孙珣却正披一白色貂氅,一手一个,牵着自己长女公孙离、次女公孙臻踱步于雪地之上,而身侧却又有一位身披黑氅的卫将军府长史随从而行。
庞德引着贾逵、孟达、杨修等义从,只能远远跟在身后。
“子衡今日似乎颇有言语要说,只是我忽然提议喝酒,这才就此打住?”公孙珣带着三分醉意,随口而问。
“瞒不过主公……”
“何事啊?”公孙珣干脆询问。“能让你避而不谈南阳结盟一事,想来这件事或许非同小可。”
“说是非同小可或许未必,但也不能说是小事……是个隐患,且似乎避无可避。”事到如今,吕范倒也没有遮掩的意图了。
“说来。”公孙珣同样干脆至极。
而此时,二人已经来到后院门前,而见到父亲与吕范说话,公孙离抢先一步上前为二人打开后门。然而其人开门后,见到傍晚时分,门外积雪洁白一片,光洁照人,却居然不顾只是随父亲送人至此,直接回头拽住自己妹妹,一起跳出后门在雪地里踩踏起来……身后几名义从立即跟着涌出门去,和门外墙上小堡内值勤的义从一起远远兜住了这两位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前二女公子。
吕范见到如此,心下一动,继续踱步向前,边行边言道:“不瞒主公,这件事其实是广阳枣太守首先察觉的,然后通过幽州那里上奏了过来……乃是说徭役一事。”
公孙珣面色如常,随其人缓步走出了后院,然后顺势往吕范家中方向而去,至于公孙离与公孙臻姐妹二人眼见如此,也是跟着折返过来。
当然,姐妹俩一个十二,一个十岁,不免童心大作,屡屡于雪地上左右徘徊,只能说到底算是随行一起。
“是这样的。”吕范继续解释道。“之前未解散军屯、民屯时,屯民自由都被限制,所谓徭役也自然根本不必多想,凡事招呼屯民去为便是了。但是如今幽州屯田解散,均田至户,咱们新政中又没有徭役上的变更,那依靠秦汉律例,徭役自然就又要回来了……这倒也无妨,只是既然有为了防止豪强兼并躲避口算的摊丁入亩,那这同样基于人口的徭役又该如何呢?”
公孙珣依旧面色如常。
“君侯已经知道此事了?”吕范一时苦笑。
“自然,枣祗是我极为看重的人才,偏偏勤勤恳恳,不懂钻营,所以我得护着他,便特许他如两品州牧、将军一般,奏折一式两份,一份走公至你与审正南、娄子伯等人处,一份直达我手中。”公孙珣坦然言道。“而此事我非但早已经知晓,还与家母细细讨论过了……子衡,其实这就是革新的难处所在了……你以为你改革了,立了新政了,但其实往后走,新政却总会遇到新问题,这时候无外乎是向前继续改、彻底改,或者废弃新政退回去!不然呢,还能将就着吗?”
吕范也是捻须摇头:“换言之,主公这就是下定决心,要将徭役也同样摊丁入亩了?”
“不错!”
“但这样还是有隐忧,君侯应该也知道了。”
“自然。”公孙珣叹气道。“口算历来都是铜钱,一人一年十几个钱,算到田亩之中不过是钱粮两个基本常物之间的置换,所以丝毫不觉。而徭役却又复杂的多……舂米、筑城、放牧、耕织,想要摊丁入亩,其实还有一个杂事杂物归于钱的过程!而小民百姓只产粮食,本就缺钱,一旦所交之钱变多,那谁来负责粮食、杂物与钱币的这个置换,便是个天大问题……归于民间,最终恐怕又要成为豪强以高利控制百姓的手段,归于底层官吏,也有些过于权重,单独设吏员,也会增加百姓负担!枣祗能发现这个事情,我母亲称赞他是真正的实干良吏,我也颇以为然!”
“但总是要做的……这件事情躲不掉。”吕范接口言道。“主公与老夫人之间可曾讨论出结果?”
“无外乎是两条。”公孙珣蹙眉言道。“一个是改革币制,以安利号昔日在军中所行的那些粮券、布券为例,推广到民间……但这件事情,便是母亲也有些心虚,生怕整不好。而且,便是整好了,安利号那边也有两难之说,一来若是如少府般收为直属,不免将来直接插手干涉,一时恣意滥发券币,使币政大乱;二来若不收入直辖,却又担心它尾大不掉,持此事自立,将来投鼠忌器,反而失控!”
“那另外一个法子呢?”吕范想了半日,却不好插嘴事关公孙珣母子关系的安利号之事,只能避而不谈。
“另外一个法子便是一种说不上是缓兵之策还是真正根除之策了。”公孙珣摊手道。“以道理来说,只要天下金银铜都充足,五铢钱与金银之物流通广泛,那杂事杂货还有粮食去换钱便无须想太多了,随意换嘛……”
“可金银铜这种东西是可以一直充足的吗?”吕范茫然不解。“一旦太平,不是就会陪葬、铸器吗?”
“所以家母说了,就要找矿,自三韩往东渡海不过四百里便有四个大岛……据说岛上有方便开采的金银铜,其中一座银山号称‘石见’,石中目视可见银矿,还有一座岛,中间有个什么火山,边上运都运不完的硫磺……”
吕范欲言又止。
“我知道,我知道。”公孙珣连连点头。“这件事情摆出来以后,我也心虚,家母也心虚……偏偏另一边,经此战乱,人口大大减少之余,达官贵人坟茔被掘,豪强富户储藏被劫,所以此时并不会出现钱荒。而这件事情,是所谓注定会成大问题,但或许你我皆死了,也未必就能显出来的东西,所以又不免有些逃避之意。”
言至此处,公孙珣立定与雪地之上,一时感叹:“其实说到底,谁也不知道将来子孙如何,若非担忧身后事无人可继,担忧人亡而政息,你我又何必为这些多想呢?大冬天的,抱着孩子喝酒,顺便给亲旧写信说一说今日之瑞雪,岂不是一桩美事?”
吕范也是一时感叹不已,便要说话:“说起孩子……”
“说起孩子……阿离与阿臻呢?”公孙珣忽然酒醒。
“回禀君候!”贾逵赶紧上前。“两位女公子刚刚从大学后门处经过,看到里面满院大片白雪,忍不住跑进去玩了。”
公孙珣将大学定址于自己所居的赵忠旧宅后面,二者的后门隔着一条街斜对着,相距不过数百步……此时已经走过。
而闻得此言,公孙珣也是无奈,只能快步转回,唯独吕范宅邸正在大学正门的街对面,倒也可以穿过大学归去,所以也无人以为意。
二人进入大学宽阔后门,很快便寻得两位早已经玩疯了的女孩,匆匆招来身边,却又准备穿过大学,往前门而去。
虽然已经日落,但此时白雪映照生光,而大学中又是邺城内难得宽阔之地,两个女孩又正是调皮年纪,何曾见过如此景象?跟在父亲身侧之余也是兴奋至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闹个不停……不过,二人随父亲转过弯来,来到一处地方前,却不由噤声。
原来,此处乃是大学中的藏书阁,多年的规矩,藏书阁畔噤声低语、日夜防火,两个丫头早在昌平便熟知这个规矩了。
一群人踩在雪地上,窸窸窣窣,很快便要越过高大的藏书楼,但将要走过之时,吕范忽然惊疑出声。
公孙珣循声而望,也是怔住,原来藏书楼下底层大堂中竟然还有一人!再细细看去,只见此人居然是捧着一本书,侧身坐在门槛上,背身朝外,俨然是堂中禁止灯火,偏偏又舍不得离开,便干脆映照着堂外之雪,借光而读。
唯独天气太冷,却又不免畏缩,所以才会如此姿态倚在门内。
公孙珣与吕范面面相觑……二人情知自己此行是误闯入的,所以此人也绝非是装模作样,便忍不住一起缓步上前。
而走到跟前以后,二人却又不禁失笑,因为此人虽然远远看起来是个束发读书的少年,但近前观察才发现其人身形尚未长成,不过是个头天生高挑罢了……观其年龄,应该只有十三四岁,头上所束之发显得非常勉强。
当然,终究是好学之人,而且绝对是美谈,既然见到,总要有所奖赏的。
“见过卫将军!”刚要开口,这少年便已经察觉到了来人,然后即刻起身,收起手中版印《管子》,躬身拱手行礼,满口青徐口音,以少年年龄来看,倒也算是从容了。
“小子见过我?”公孙珣一时愕然。
“之前未曾见过卫将军真容。”少年随即言道。“唯独卫将军怀中断刃太过显眼,再加上周边义从,那此时于此地,还能是谁?”
公孙珣哑然失笑,双手将两个从身后好奇探出头的丫头给推了回去,然后继续询问:“如何在此处看书?我记得考中的大学生皆有禄米,城外还有宿舍,而且也能借书带离藏书阁的吧?”
“回禀卫将军,小子随兄长来得晚,错过了秋后招生。”少年抬起头来不慌不忙坦诚答道。“只是本地藏书阁的老师素来优待我等蹭书少年,故意每日晚饭后才来此处收拾局面,这才忍不住在此多待了一阵。”
“原来如此……怪不得看你衣衫并不简陋,却在此映雪读书。”吕范也是大感兴趣。“原来是怕耽搁管理图书的魏公,不敢离去……你兄长呢?”
“回禀这位贵人。”少年依旧不慌不忙。“我家中是琅琊人,四年前家父以郡丞身份病逝于泰山,结果正逢青徐黄巾动乱,隔断交通,便只能在泰山郡中安葬、守孝,后来也一直在泰山……直到卫将军取青州,镇东将军秋后清理泰山贼寇,这才得以至此。不过,临到此地,错过招生之余居然见到几位淮南人士,听到了族叔讯息,说是小子族叔就任豫章太守不成,便向刘荆州告假归琅琊,俨然是河北、中原安定后,听到了先父消息,专门来寻我们兄弟姐妹五人的……兄长不敢怠慢,便匆匆将我们安顿在城中一处友人宅中,独自南下去迎我族叔了。”
“亏你如此有条理,”吕范愈发称赞道,却又扭头看向了公孙珣。“主公,看来将来的事情,说不定也是可以不必太过担忧的……”
公孙珣闻言失笑,便干脆揭开身上白色貂氅,直接给这个身形偏长的少年披上:“如此,便先下一礼,以作‘将来’预订好了……未曾闻映雪读书少年郎的姓名!”
“琅琊诸葛亮,家兄诸葛瑾!”少年一手拿书,一手赶紧按住正要滑落的大氅,却又赶紧俯身报名,狼狈之象引得公孙珣身后两个女孩齐齐偷笑。
“原来如此。”公孙珣不由拊掌再笑。“好名字!且努力读书,正如子衡所言,有你这样的少年郎,将来的事情将来之人未必不可为啊!”
……
“汉末,术既为刘备所擒,欲杀之匣其首至长安,唯以中原合盟,其婿吕布、姊夫杨彪二人求情甚笃,乃束于吕布处幽囚。布,袁术婿也,待之尽善,然布地狭,只新野、朝阳、邓三县,兼为曹操、刘表所制,不能为民事,城中无多余。术既归至新野,问厨下欲得鹿肉,只豚脏。时隆冬,闻曹刘饮青梅酒,又欲得青梅酒,又无。术坐榻上,叹息良久,乃大箢曰:‘袁术至于此乎!’几欲死,为女所止。后数日,终食豚脏如常。”——《世说新语》·忿狷篇
诗曰:
平生曾对汉诸侯,胜败强弱不自由。
裂地鼓鼙军号急,连天烽火阵云秋。
砍毛淬剑虽无数,歃血为盟不能终。
谁为今朝奉明主,使君司户在幽州。
落日青山旧恩在,大河东注不还流。
若为长得盛夏存,时上高层望旧楼。
战罢玉龙三百万,相逢一问泯恩仇。
已老始知书作崇,古木新藤正一丘。
大江东去千堆雪,坐断淮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一生道尽将来事,生子何须问风流?
第十五卷
第一章
何敢自矜医国手
建安五年,四月初夏,南阳、汝南、江夏三郡交界处的汝南朗陵城西十五里处,因为地处要道而形成的一处天然乡间市集聚点外,数量多达万计的一支严整大军正在官道上行进……旗帜罗列、铁甲耀眼,刀枪弓矢无一不足。
为此,市集中聚集围观之人何止成千上百,其中有人惊愕,有人好奇,但绝大多数人却是警惕与畏惧。
这种情绪跟阵营无关,实际上绝大多数朗陵本地百姓对于自己头顶上的安北将军、豫州牧刘备都是心存感激与认可的,也就是从刘备占据此地后他们才得以渐渐恢复生产,而且此次也早早就得到乡亭传来的命令,说是有刘豫州的大军要从此处经过,须稍作避让。
然而,明白归明白,可除了刚刚出生的稚童外,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漫长的战争动乱时期,也都知道战乱背后的残酷与绝望。一句不怕,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
“这才几年?”眼见着最后一波多达千余众的精锐甲士簇拥着数名志气昂扬的军官、佐吏马不停蹄,直接越过这个聚点,兀自行军向西,市集中人松了一口气之余却不免议论纷纷。“难道又要打仗?”
“三年不到,也就是两年半。”有人掰着手指一口咬定。“建安二年之前一直都打仗,建安二年当年干脆就是在咱们这里打了一整年,西面淯水、比水当时都是红的……建安三年一次秋收没人抢,建安四年一次秋收没人抢,今年原本想着能再来一年,那就算三年安稳秋收了,结果现在又要打仗……”
“也说不定是真要打仗。”又有人忍不住插嘴道。“不是说咱们刘将军跟周围的将军、州牧都结盟了吗?”
“不打仗调兵干啥?”此言立即引起一阵呵斥。
“结盟了又怎么样,那些吃肉人的话能信吗?”
“你没看见这么多穿铁甲的精兵吗?不去打仗还能是去接亲戚?”
“管着南阳和北面陈郡那个姓曹的,听说还是咱们刘将军的义兄呢……”此人一时被围攻,却愤愤不平,不愿松口,当即就找了一个理由。
“义兄又如何?”旁边有人面带嘲讽却又压低声音言道。“我之前听过路的客商说过,那个姓曹的,跟之前咱们这里那个孙将军也是义兄弟,结果孙将军一死,南阳就被他抢走了,连侄子都撵回江东老家了……我还听说,这个姓曹的,对自己父亲不孝,不许自己亲父入家门!”
“你可胡扯吧!”被围攻那人当即鄙夷了回去。“要是这样,咱们刘将军还跟他结义?!”
此言登时让周围人语塞。
“你们不必担心。”就在这时,一名坐在市中茶肆内躲避刚才大军行进的年轻士子终于听不下去了,半是纠正半是抚慰道。“刘豫州这次出兵自然是要打仗,但却不是与曹奋武作战,而是按照两年半前的盟约,往江南去援助豫章太守朱皓,而朱皓那里的情形也有些特殊,也未必就能真打起来……只是因为刚刚那几位将军、司马平素驻扎于汝南西段,从刘荆州所领江夏转入大江之上更快一些,这才从此处经过而已。”
众人半懂不懂。
士子见状不由扶着腰中长剑失笑:“一句话,这次出兵不一定真打仗,便是打仗了也断然不会波及到此处!”
这下子,茶肆周围围观的亭舍中人当即释然,那茶肆主人更是嚷嚷着要与这位士子多送一壶茶。
听到这里,士子不由再笑:“虽说不会波及,可一旦长江封锁,你这茶便少不得要运不来了,将来茶水可是能涨价的,我岂不是占了大便宜?”
那茶肆主人也不在意,只是一边为这人泡茶一边随口而答:“小先生说的哪里话?往年兵乱,常年连盐都买不到,一旦打得时间久了,必然还有兵和贼一起来抢掠,十户中还要有两三户人家被饿死、打死,还有人跟着去做贼当兵,结果一去不回,如今只是南方茶货断绝一时而已,谁又在乎呢?而小先生一句话能让我们安下心来,不用担惊受怕到睡不着,也不用一时惊吓过度携带妻子往山中躲避,一壶茶又算什么呢……你且慢慢用,我还要去告诉市集那头我亲姊夫家,是去长江打仗,不必担忧,有什么事唤我家这个半大小子便可。”
这士子微微颔首,反而觉得自己的玩笑有些轻佻了,便当即坦然受了对方一壶茶,然后继续在茶肆前的荫凉下啃饼吃茶。
不过,就在其人就着茶水细嚼慢咽完毕,复又取第二壶茶准备慢慢享用,避开午后阳光再赶路之时,坐在茶肆中的另一拨客人却又主动唤他过去并桌闲谈。
其实,这年轻士子早就注意到茶肆内另外一行人的古怪了……这拨人中为首的一位,年纪约有五旬,花白头发却面色红润,衣着什么的也比自己要华贵,而且前呼后拥,照理说应该是个层次较高的士人。
然而,此人随行诸多之余,居然还带着许多箱笼,里面瓶瓶罐罐、金属陶器干湿俱全,又有点像商贾。
这还不算,明明是士人,可之前见到兵乱,这一行人居然和这里的百姓一样茫然惊慌,丝毫不知道江南的乱子,更是让人生疑。
而此时,对方邀请他过去,果然也是问及了战事。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战事不就是这回事吗?”对上几句话,虽然那五旬老者没说话,但其随从几名士人却俱是中原各处有名有姓有来历的士人,明显不是什么来历不明之徒,年轻的佩剑士子便干脆了许多。
“两载前破虏将军之子孙策扶灵南下,从丹阳转到吴郡家乡富春,沿途趁势攻取割据了震泽(太湖)以西的不少地盘,彼时朱儁便已经身体不行,无法应对。不过好在南阳会盟成功,孙策也投鼠忌器,所以便以麾下首席朱治为中人,拿昔日孙朱两家的交情说事,又让刘豫州作保,与朱氏达成和睦……彼时双方议定,孙策全取吴郡,朱氏则据有豫章、会稽两郡,而丹阳太守周尚本就是庐江人,家族俱在刘豫州治下,便干脆附了刘豫州。
而如今两载已过,孙策去年便加冠,表字伯符,自表为破虏将军,立足稳固之余自然想有所进取。正所谓此长彼消,交州牧朱儁却是去年身亡,一死皆休,二子一据会稽,一据豫章,其中占据会稽的朱符偏偏又是出了名的贪鄙粗暴,会稽人皆不能服,所以今年春日的时候,便轻易为孙伯符所败。”
“在下懂了。”那为首的五旬老者一直没开口,负责交流的乃是其下一名出身广陵的三旬之人,唤做吴普,此时即刻醒悟。“这必然是那孙策贪心不足,取了会稽还想取豫章,乃至于丹阳,刘豫州虽然心思都在中原这边,但为了大局无论如何都要去教训一下自己这个侄子的……”
“吴君通透。”年轻士子立即颔首。
“可叹这天下为何总有打不完的仗呢?”听到这里,那为首五旬老者也终于捻须而叹。“天下安生一些不好吗?须知医人容易医世难,战乱一起,死伤无数,又何止战场上的伤亡呢?正如刚才那群本地百姓所言,好不容易平安度过两次秋收而已……”而言至此处,这老者却又觉得古怪。“老夫活了这么久,太平三十年的年景见过,战乱十年不断也见过,如今竟也不知道这两载无战事到底算是确实难得呢,还是算不值一提了?”
“小子颍川徐庶,字元直,见过长者……”见到此人终于开口,等到对方说完话,徐庶赶紧起身问候。
“徐元直是吧?”老者稍显不耐,似乎根本不愿意通姓名。“且坐,我看你是个有见识的,我们这些人却又对此多有不通,这才唤你过来……我问问你,这战事何时能平?此番寿春事了,我还想去江东走一走呢。”
“是……”徐庶扶剑坐回长凳之上,稍作思索,却又苦笑。“若只是论这一战,我以为绝不会耽误长者南行的,因为孙伯符虽然进取如火,却绝不可能是刘豫州的对手,只怕稍一碰撞,吃些亏,其人便只能干脆撤回吴郡、会稽去了。但在下却并不建议长者一行人去江东……”
“这是为何?”对面一众人面面相觑后,那吴普顺势发问。
“因为孙伯符这人绝不会满足于两郡之地的,即便是刘豫州兵强于他、势大于他、将优于他,他也只会忍耐一时,等到中原一乱,刘豫州无暇顾及身后之时,其人说不定便会毁约动武,而到时候往哪里打,打何处就都不好说了。”徐庶坦诚恳切相对。“而中原大乱在即,刘豫州无暇南顾也在不久……尊驾一行人,能避一避江东总是没错的,不是说能不能避兵祸的事情,而是要忧虑到时候能不能平安回来。”
“明白了。”吴普稍作思索,微微颔首,却又忍不住低声询问。“可中原如何能乱?曹奋武和刘豫州之间总是不会动手的吧?刘荆州、陶徐州也都不像是擅起战乱之人吧?”
“在下这么说吧。”徐庶稍作措辞后恳切言道。“这个事情跟刘豫州、曹奋武,乃至于刘荆州、陶徐州都无关,正如足下所言他们应该都不会有主动动手的意思……但天下将有变,而有变必生乱,偏偏中原不比河北,乃是各路诸侯会盟的结果,并非一体,所以这乱子必然会波及中原。”
“什么变?”吴普愈发疑惑,那老者也蹙眉不止。
“天子束发读书了。”徐庶有些尴尬的回答道。“天子去年便该束发的,彼时便有人建议给天子选纳后宫,结果被卫将军用什么虚岁实岁糊弄了一年,而今年四月,正是天子十六岁生辰,无论如何,无论怎么算,也都该束发读书、选派讲臣、设置后宫了……卫将军也不可能再糊弄下去。”
“我隐约明白一点,但还是不懂。”吴普也在茶肆之中,恳切低声相询。“还请元直看在我愚钝的份上,直接一些。”
“我这么说吧。”徐庶忽然苦笑。“之前多年,天下动荡,各路将军、州牧、刺史、太守割据州县,征战不停,以至于战乱连年,想要休战剿匪都要会盟……一件件一桩桩,好像不争不战就活不下去一般,那请问他们为何要争,争的又是什么?须知道,他们的职务太平年间也有,彼时为何又不争?彼时可须会盟才能联手去剿匪?”
吴普等人愈发茫然。
“因为彼时有朝廷约束啊!”徐庶也不卖关子,而是直接点破了关键。“朝廷是有权的,汉室是有威德的,大家本来就是一体……但汉室渐渐颓废,中枢更是无力,那属于中枢和汉室的权威便自然下落了,这些人争的便是这汉室丢下的权与威罢了!偏偏大家往日都是同僚,谁又不能服谁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便只好刀兵相见,一决高下。这其中,卫将军抢占得最多,所以他是卫将军,而刘豫州、曹奋武这些人不如他,便只能凑在一起与他抗衡。”
茶肆中这行人不由面面相觑,也不知道是有所醒悟,还是想到了什么。
“而如今天子到了十六岁,他毕竟是天下公认的汉室天子,所以必然要顺理成章收回部分汉室权威……”言至此处,徐庶不由苦笑。“可是威权早就被下面分抢光了,谁又愿意交还呢?而若不交还,汉室四百年威仪到底是有一些的,人心便要不服,而不服就会生乱!中枢一旦生乱,必然会波及诸侯,整个天下都会为此震荡的。届时必然烽烟再起。至于为什么说是中原生乱,不是因为天子要收中原诸侯的权威,而是说大势之下无人能免,而中原与河北相比到底是几家人合力维持的局面,届时无论是先发制人还是被动等待,恐怕都会第一个撑不住劲的。”
“倒也算是一种说法了。”老者终于再度开口。“天下道理都是相通的,你把权威实化为水粮一般的实物,倒是别开生面,且通俗易懂。”
“长者谬赞了。”徐庶再度起身行礼。“敢问长者……”
“不必如此多礼,老夫不耐烦这个。”老者随手示意道。“老夫沛国谯县华佗,字元化,一心只在医术,不想做官,所以什么都不讲究……既然江东不好去,咱们从寿春出来后干脆去一趟广陵,再转徐州北面一行如何?”
这句话前面是给徐庶做介绍,后面乃是跟自己的随行之人所言,而吴普听得此言当即大喜:“正要师尊去我家中盘桓一二,师尊不知道,我们广陵的鱼脍天下闻名……”
“少吃鱼脍!”华佗听得此言,立即肃容出言教训。“生鱼肉容易带虫卵,入你体中都还能生长,你以为为何那防疫册子里一次次说要喝开水、不喝生水,为何说躲避钉螺,都是一个道理的!”
吴普当即一怔。
而此时,旁边怔了许久的徐庶终于反应过来,却又赶紧一揖到底:“久闻医仙大名……”
“又是这说法,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就成了医仙了……”华佗见状愈发不耐。“想我一个爱好医术的士人,自束发时便四处游历给人看病,前后三四十年,也不知道看了多少疑难杂症,还早早写了书,五禽戏、麻沸散也早早就出来了,却没见人称我为医仙,结果那什么面都没见过的卫将军和其母一开口就把我变成了医仙……好像我和张角一般会呼风唤雨引雷似的。”
“元化公竟然不认得卫将军母子?那去年的布告所言,还有这防疫册子又是怎么一回事?”饶是徐庶素来游走四方,当过贼、读过书,堪称见识颇广,也是愕然当场,还干脆从怀中摸出一本版印的册子来,根本不顾及什么引雷不引雷之语了。
华佗闻得此问,更是冷哼一声,懒得多言。
倒是其弟子广陵吴普稍微苦笑,并为自家师尊解释了几句:“其实不瞒元直,我家师尊从未与那北面卫将军母子做过诊治,便是河北都没去过,遑论见面?但不知为何,那卫将军母子就是要称我师为医仙,称南阳张仲景为医圣,还动辄拿我师尊和张公的名义发那些个布告,印这些册子,说是让天下人防疫……”
“册子是伪作的?”徐庶惊慌一时。“我家中老母一直都是按照这上面所教的事物养生的啊……这如何是好?”
“元直不必过虑,其实这也是我们不好辩解的地方,因为这布告和册子中写的东西,譬如勤洗手、勤洗澡、喝开水、建厕所、扑蚊虫老鼠,这都是再怎么做也没错的事!还有轻度中暑灌凉盐水,轻度风寒可用大青根(板蓝根)煮水服用,也都是极为对症的。甚至平素多饮茶这个事情,一开始我们以为是安利号想卖茶,可后来喝了之后我师尊都觉得茶水确实是个对身体有好处的好东西……至于册子上有些伪劣的五禽戏,还有那个护目戏,虽然对比恩师的五禽戏有些简略,但大致上还是暗含医理的。”
徐庶松了一口气之余复又恍然起来:“怪不得未曾闻医仙反驳……”
“关键是反驳了也没人信。”又有一华佗弟子忍不住插嘴。“堂堂卫将军发的布告,而且这册子更是印的全天下都有,听人说巴蜀、西凉、南海都有,你说如此手笔之下,谁会信一群医生的话啊?走到哪儿,我们说不认识卫将军母子,他们都只以为我们师尊是想清静……我们师尊是想清静不错,但确实不认识啊!师尊这辈子连幽州都没去过,何曾与公孙老夫人还有医圣仲景公在十年前于什么辽西对谈什么医理,还一问一答,恍若历历在目呢?”
“非只如此!”又一名华佗弟子忍不住吐槽道。“须知人与人是不同的,虽然册子上的事情都是对的,但遇到体质特殊的人,却该稍作调整,不能全然按照册子上行事……去年年底,我师尊便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单独写了方子,结果那病人识字,直接拿着册子骂我们师尊,说这是医仙的方子,你一个区区中原游医,懂个屁的医术,居然敢擅自更改?!”
“其实便是张仲景张公,我们师尊与他都还是去年这册子风行天下后,专门于今年春日间拜访,才在南阳第一次见的面……”吴普继续苦笑道。“张公还好,他家中是南阳世族,其兄张羡在刘荆州麾下为长沙大郡太守,无人敢去搅扰。而我们师尊呢,自从这册子和布告出来后,且不说走哪里露出姓名后都有达官贵人意图强留,更有甚者,居然与我们交谈知道这册子的事情后,觉得卫将军是想借此机会寻访到我们师尊,所以就想把我们捆了运到河北求一份进身之阶!幸亏跑得快!”
“这……”徐庶本来觉得这事太过玄乎,可低头看到腰中佩剑,却又顿时无语,然后旋即改口。“这种事情其实也要分两面看,如此一来,元化公再去诊治,讳疾忌医之人总会少许多吧?譬如之前那骂人的,真要报出姓名,必然会恳切遵行医嘱。”
“这倒也是。”华佗微微颔首感叹,倒是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话说,华佗一行人本就是看到徐庶虽然一表人才,高头大马、佩剑华贵,却偏偏行事简朴,毫无士人架子,更与那些市井之人主动做安慰,所以心生好感。而一番交流后,又见此人如此不卑不亢,关键是知道是华佗后既不纠缠,也不鄙视,乃是士人中难得通透之人,于是作为这年头的非主流士人,不免更加欣赏。
后来再一问才知道,双方都是要渡淮去寿春的,恰好同路,便干脆相邀共行,而徐庶也是个潇洒性子,毫不作态,直接牵马负剑随行,以作华佗护卫。
而一直到了寿春才知道,华佗之所以至此,乃是因为久居此地的曹奋武亲父,故太尉曹嵩身体有恙,因为曹嵩、曹操都是乡人,而当时更是曹操亲弟曹德亲自去张仲景家请得,华元让实在是不好推辞,这才不得已与张仲景停止了学术交流,引弟子自南阳至此。
而徐庶到了寿春,等了许久,一直到华佗给曹嵩看完病还教了后者五禽戏,准备去广陵时,才等到了自己此行目标张飞的消息——原来,刘备轻易跨江击败了孙策,却忽然闻得徐州陶谦病重,惊愕之余便匆匆逼迫孙伯符与朱皓签下了城下不战之盟,然后即刻回师了。
数万大军大多归于各处,唯独其中一万寿春直属精锐,却是在张飞、周泰、鲁肃、陈武等心腹将领的带领下直往徐州而去。
于是乎,等不到目标的徐庶再度与医仙华佗一行人搭伙,往广陵而去,而华佗师徒也着实喜欢这个文武兼备的年轻人,更是乐意至极。
当然了,五月时分,众人到达广陵,尚未来得及吃上一口鱼脍,便被本地太守赵昱以近乎绑架的姿态匆匆送往如今陶谦所居的实际州治下邳郡下邳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