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同样感到震动的还有孙策,孙策离开西陵又往前走了区区五日,还没到蕲春呢,就在大惊失色中看到刘备的旗号从下游而来了,并收到了张昭代笔以刘备名义发来的斥责公告……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孙策的军心开始动摇,不少低级军官纷纷就势脱离队伍投奔刘备。无奈之下,孙策不得不改为南行北驻,也就是靠着长江南岸行军,只有缺乏补给时才到北岸去寻张昭获取补给。而即便如此,等到他最后一次在刘备势力范围补给,也就在九江历阳时,全军也只剩下五千人左右了。而他更不晓得的是,他如此南北飘忽的进军,却是使得他彻底错过了曾在洛阳有过一面之缘的昔日发小,与他同龄的庐江周瑜。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转向江夏这边,前后十五日而已,刘备便尽取江夏,生擒袁术以及吕布新婚妻子,尽夺长江两岸富庶之地,就连手中有三千兵,驻扎在沙羡的张鮍,都在别部司马鲁肃与李通的联手之下被一战而俘。
消息传出,四面俱惊!
刘表是真吓到肝颤了,须知道,江夏对于坐拥荆州六郡的他刘荆州而言可谓是命根子一样的东西,有大江为路,此地对荆州的威胁比南阳还大,而且袁术和刘备是一回事吗?
江夏在袁术手上,刘表只是暂时失去了江夏而已,反正江夏人心是不可能从他刘景升转移到袁公路身上的,但刘备拿走了江夏,那整个荆州就真的危险了!
而吕布更是惊慌失措,其人在暂时屯兵的南就聚小城破口大骂……刘备说的好听,不打他这个正牌南阳太守,可转手打了自己岳父又算怎么回事?没了江夏为后援,比水东岸几县也事实上失去,他一个领着五千江夏兵的南阳太守还能怎么玩?!
实际上,何止是刘表、吕布,便是江南的朱氏父子也有些心慌,刘备是公认的卧淮之龙,若是这厮不往北看,回头看中了江东又如何?
他们父子三人,父亲朱儁已经渐渐病重难为,而长子朱符却是个公认的暴戾之人,朱皓有贤德之名却只是个次子,还一直在豫章驻守。
如此局面,谁能挡住气势如虹的刘备?
一瞬间,就在江夏斜对岸的朱皓干脆希望刘备能去打荆州。
而消息传到宛城,曹操也是倒抽了一口冷气……他总觉的此番中原大乱,自己跟自己这位义弟相比,不免落入下风。
别看他抢了大半个南阳,理论上是此番进取最多的一位。然而刘备也不差多少啊,南阳是天下第一大郡,可汝南是天下第二大郡啊,而且江夏也是大郡!更重要的一点是,刘备全程没有任何名誉上的损失和争议,他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孙坚的遗言、孙策的应许接手汝南,然后又以讨伐逆贼的名义去打袁术……而他曹操呢,虽然说是坚定了信念,可到底是负上了撵走侄子的坏名声吧?
当然了,主要原因还是曹操之前实在是没想到,只有几百骑兵的吕布竟然如此善战!在这种以几千人对万把人的平原战场之上,几百精锐骑兵足以改变战局。
一瞬间,曹操几乎有从兖州调度乐进、从颍川调度李进,弄个三五万大军先整死吕布的心思了。
不然的话,他总觉的刘备还要整出天大的事情来。而这种不安全感,实在是太让人不舒服了。
不过,随着刘玄德一封信至,曹孟德干脆放弃了挣扎——他是彻底服气了!
原来,刘备公开向徐州刺史陶谦、荆州刺史刘表、奋武将军曹操、南阳太守吕布四人发出了信函,信中其人当先表明了他是奉诏讨贼,意在袁术,并无侵占荆州、夺邻人领地之意……
然后,他又正式发出邀请,想请陶谦派出使者,其余三人还有他自己直接往就在近处的南阳一行,讨论如何交还江夏于荆州;如何处置南阳的管理分歧;如何统一扫荡黄河、长江之间所谓五州盗匪、军阀,还中原百姓以安定;如何重整五州道路、哨卡,使中原商贾、士民畅通无阻;如何在荒年、灾年平价买卖粮食,输送药物,让中原百姓免遭时疫、饥荒;更重要的是,如何消除战乱,让中原百姓免遭之前长达九年的流离杀生之苦……
当然了,最后还要讨论下如何处置袁术这个逆贼!是公审,还是软禁,又或是直接砍了脑袋送往长安。
刘玄德的信中最后如此写到:
犹记我兄卫将军《讨董卓檄》所言,‘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受命寄于爪牙,或持符临于江海。灵帝独夫,祸乱天下,不值一晒,然汉室四百年基业,忠岂忘心?’今吾等受汉命,承抚一方,不思报国安民,岂有同室操戈之理?
若诸君有意,为表寥寥诚心,回信到西陵之日,备即刻以十骑往新野,单刀赴会,以示不负!
而若有贼人不顾大局,为一己之私不止兵戈于中原,备虽无力,亦愿效我兄伐董之事,携豫州士民、淮南子弟,一往无前!
信末落款,涿郡匹夫刘备。
书至于四方,中原震动,莫说命根子被人捏住的刘表即刻动身,前后左右都失援的吕布束手不知所措,便是陶谦都在州内陈珪、糜竺、曹豹等人的规劝下,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登车前往,持节在徐州逗留的光禄大夫杨彪也持节相从。
旋即,便是扬州朱儁也让自己儿子豫章太守朱皓渡江亲往南阳一行。
孙坚既死,原本岌岌可危的中原同盟却因为刘备的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而重振旗鼓,甚至更胜一筹。
“阿备长进了!”
十二月,隆冬,黄河北面的邺城已经渐渐变冷,赵忠旧宅,如今的卫将军府,已经点了地龙的大堂内,只着单衣的公孙珣看着手中从黄河南岸传来的信函,却是不由嘴角微翘,毫无半点恶人自觉。“端是好手段!”
……
“建安二年冬,中原诸侯会盟南阳,典农校尉陈登以属吏陈矫从徐州刺史陶谦往之,谓曰:‘吾年少而为两千石,中原多有论者,南阳汇集英雄,且试闻之。’及矫归徐州,乃对曰:‘南阳议论,皆以君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父子(陈纪、陈群);清脩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以弱当强,忠勉汉室,吾敬曹孟德;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鞭笞天下,重整河山,吾敬公孙文琪……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旧燕书》·世家第三
第三十三章
白雪纷纷落庭中(上)
“确实好手段。”堂中七八人里,坐在一侧某把太尉椅上的黑胖子董昭跟着附和了一句。“没有丝毫背信弃义之举,没有半点多余兵马损伤,却轻取汝南之地,还了结了中原长达多年的动乱,兼得四面感激,堪称尽得中原风流……不过依在下看,最重要一件事乃是咱们这位刘豫州重整并扩大了中原联盟……不过,这都是被主公你给逼得吧?若非主公在河北遥遥冷眼相对,那些中原诸侯又如何能摒弃前嫌,共图大事呢?”
公孙珣终于笑出了声,但又摇头而问其他:“算算时间,南阳会盟应该已经快结束了吧,总不能熬到过年也不决吧?”
“其实,从陶恭祖亲身赶到新野时算起,南阳会盟也就事实上结束了,其余终究只是细枝末节而已。”审配在旁随口言道。
公孙珣微微颔首,以示同意。
话说,南阳会盟是秋末冬初提出的,但因为陶谦亲自动身前往,而他的身体也实在是禁不住颠破,不免有些缓慢,所以才一拖再拖,拖到了初冬十月下旬才真正开始,而等到十一月的此时,各路诸侯应该已经大略将事情谈妥了,实际上很多事情已经从各个渠道传了过来,公孙珣之前看的东西便是戏忠总结和复盘的一些既定事实……
不过嘛,正如审正南所言,这些都是细枝末节。
因为,这次会盟的真正意义绝不是什么南阳、江夏、袁术的问题,也不是放开边境联手清剿诸侯边界上的那些盗匪、小军阀的问题,而是在孙坚死后重新确立并扩大中原同盟,使中原地区真正出现一个有希望和河北对抗的军事、政治统合体。
这种大联盟,因为之前孙坚的军事冒进政策,原本唯一成功的可能性应该在于孙坚本人全灭荆州,如此才能勉强达成。但此番孙坚身死,宛如下围棋时‘自填满’一般,反而在联盟核心势力解散后留出了操作空间……于是中原诸侯混战于南阳,竟然让刘备神来一笔,突入江夏,彻底捏住了刘表、吕布的软肋,逼迫他们坐到一起,结成一个新的且更加牢固还更加具有政治号召力的同盟。
这个同盟一旦达成,将绵延五州二十六郡国,其中不乏南阳、汝南、南郡这种近乎于怪物一般的超级大郡,论人口、论兵马,中原地区的这个联盟都将不逊于、甚至要超出河北不少。
而从政治影响力上来看,中原地区从来都是后汉一朝的绝对根基,本身就有维护汉室中央的传统,与河北地区对汉室的分离和对抗色彩截然相反……完全可以说,这两者本身就有天然而绝对的政治对抗属性,甚至是对抗传统。
换言之,联盟一成,真的让各路诸侯看到了三分对抗公孙珣成功的希望,还有五分自保成功的可能性。
那么这种时候,以此而论,诸侯们的团结一心是要高于一切琐碎事务的,而表达团结一心的政治姿态再高还能高过最高统治者亲自前往参与会盟吗?所以说,当陶谦和随行的光禄大夫杨彪一起到达南阳那一刻起,剩余的事情就真的不重要了。
“将军不可大意。”田丰看着公孙珣放下信函后依旧若无其事,便忍不住多说了几句。“会盟者皆是天下英雄,而中原民阜而物盛,一旦五州并起,届时多路齐出,全力而为,何止三十万步骑?如此随意以对,未免有失轻佻。”
公孙珣笑而欲答,不料一旁董昭抢先接口过来,直接摇头反对:“在下倒是觉得田军师有些想太多了,中原肥而河北瘦,这是天下尽知的事情,若真是以中原而决河北,当然要慎之又慎,但此番又截然不同……”
“公仁的意思不过是想说彼辈令出多门,各怀心思,终究不是一体……对不对?”审配大概是怕田丰吃了对面黑胖子的亏,所以主动插嘴将话题揽了过来。“然而,国家分裂,四海群雄并起,一旦对决便是定数十万众生死的军国大事,此番在南阳汇聚的这些豪杰,即便是分开来看,我们也应该慎之又慎……聚在一起,总不能说他们力量反而弱小了吧?”
“在下不是这个意思。”董昭无奈辩解。
话说,自古一物降一物,公孙珣怕田丰露刺犯上,董昭这黑胖子却毫不畏惧,但对上向来强势的审配又不免落了下风。
不过,堂中也有审配天然敬服的人在。
“不是我这个居中之人和稀泥啊,我是真觉得你们两边说的都对。”果然,公孙珣眼见堂中纷争到了审配这里,却是捏着怀中佩刀趁机微笑开口,并侃侃而谈。“依我看,凡对敌论战,皆当以大略、实况两分对之,前者称庙堂战略,后者为临阵战术……而无论敌有多强,未到临战之前,于庙堂中讨论时却万万不可过于重视,更不能因为彼方的一举两动便自乱阵脚,坏了咱们的大局;而无论敌有多弱,临阵决死,都也应该仿效狮子搏兔,拼尽全力,不留反复余地!而公仁所言,其实便是说于庙堂之略上当藐视此辈;正南与元皓所言,其实乃是说临阵相决之时,必要有完全准备,十足把握……二者其实并不抵牾。”
审配和董昭齐齐起身拱手称是,田丰无奈,也只好随之起身称是。
“都坐,”公孙珣随意摆手。“如此便是我对此事的意见了……为此轻易作态反而会引起下面人心震动,所以大局不动,稳坐如山,唯独要心中有数,叫你们来也有此意,都说说吧……此次会盟,都有哪些要心里明白的?记下来,交给王羲伯归档,也好送给长安叔治与文和处,让他们也心里有数。”
堂中七八人当即正襟危坐,然后不约而同看向了左手第一位却一直未开口说话的吕范,然而,吕范稍作沉吟后依旧没有开口。
既如此,审配便当仁不让了:“属下以为,刘表依旧可以拉拢……其人加入此次会盟,看似主动,其实不然,与其他诸侯相比其人心态也未免有些微妙。一则,乃是江夏要害之地握于刘备之手,二则乃是之前屡遭大败,损失惨重,所谓不敢不来。而从如今传来的讯息推断,吕布取邓县、新野、朝阳三县立足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了,那么以此来看,刘表对曹操、刘备二人还是心怀忌惮,不然也不至于让刚刚叛过他一次的吕奉先为身前缓冲了。”
“有些道理。”公孙珣缓缓颔首,颇为赞同。“之前贾文和去见刘表,回来后说刘表此人才德俱佳,所谓平世之三公,唯独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这便是说刘表是个守户之犬,只想着经营和防守地盘,没有主动参与大局的念想,而且他也不懂那些攻城略地,图雄争霸的事情,即便是之前与孙坚相对,看似是他主动,其实是他被动防守……这一条记下来,关键时刻,此人是可以混淆视听,行缓兵之策的。”
贾逵带头,连着旁边的杨修、法正二人即刻一起动笔,一式三份同时记录。
“然后便是陶谦的身体。”审配见到公孙珣认可自己的见解,继续扬声言道。“陶恭祖此番自徐州往南阳,不过是横穿区区一个下邳、一个沛国、一个汝南罢了,竟走了近一个月,哪怕是去掉一开始的犹疑与州中讨论,也不该如此之久。而且其人往日性格刚强,行事激烈,此番却受州中公议方成此行不说,到了南阳也殊无言语见地,可见其人真的是年老体衰,英雄气短,渐渐无能了……那陶恭祖若忽然死后,徐州归属,岂不是要如今日孙坚身死一般引出乱局?”
“这倒未必……”公孙珣侧身坐在椅中,扶额若有所思。“不过徐州之变确实是必须要考量和准备的大事,徐州五郡,除了一开始有些动荡外,其实是中原腹地内少有的安定之地,稍微放宽一些,当它五十万户、三百万人口好了,外加臧霸、陈登、糜竺这些人物,说整出来一个十万步骑也不是开玩笑的。而如此大州一旦有所归属,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将如虎添翼……志才,这件事你要一万个留心,早做准备,届时一旦有变,哪怕是希望再少,也要勉力一试!”
戏忠起身拱手称是,却并未坐回,反而是趁势喊了堂中一人:“杨修,你去我公房中寻我属吏,取一份徐州的档案来!”
杨修不敢怠慢,即刻停笔,低头称是,然后便要趋步出堂,见此情状,旁边低头飞速记录的法正忍不住嘴角微微翘起。
“何必如此?”公孙珣一开始便知道戏忠的意思,但明显有些不以为然。“杨氏子在我这里数年,既曾勤恳奉公,也曾出生入死,若以其父之为而论及于他,岂不让人心寒?再说了,杨文先之前持节出渭水的时候,本有机会带上儿子的,也知道我不会阻拦的,却反而坐视其子随我至今,俨然是兼顾了金日磾的先见之明与老牛的舔犊之情……诸位啊,杨文先为父如此良苦用心,我难道就没有几分为君宽仁的觉悟吗?”
杨修几乎落泪,即刻跪地连连叩首表态,却被有些不耐的公孙珣撵回去继续当书记员了。
“但杨文先却也不得不防!”戏忠稍作犹豫,还是勉力而言。“此人既然持节至南阳,其心便已昭然若揭,须防他勾连关中,图谋长安……”
杨修心下一酸,愈发有落泪之意,但见到对面法正在偷看自己,便又勉力装作务实模样,咬牙继续记录。
“这是自然。”公孙珣随意答道。“这件事情你与文和商量着来便可……还有什么吗?”
“还有就是曹刘之并强,中原反而无主了!”董昭稍作思索,然后提出了一个让堂中大部分人物精神为之一振的说法。“曹操如今坐拥兖州五郡、豫州三郡,南阳也几乎全占,实际为中原诸侯实力魁首,而将来一旦开战,也实际上为当先之人。但此番会盟,其人手段、声望却又稍逊刘备一筹!”
言至此处,董公仁稍稍顿挫,原来,公孙珣不知何时何故忽然扶刀起身,也不穿外氅,竟然只着单衣从堂中走过,缓步来到颇显阴沉的大堂门内,并推开大门,任由寒风从略显阴沉的堂外吹入。
董昭等了片刻,眼见着自家主公只是一手负于身后,一手扶刀立于堂门内,遥遥望着阴沉天空不语,这才起身环顾堂中之人,继续扬声言道:“而且诸位想一想,刘玄德久随主公身侧,其人用人治政,纵横捭阖皆有三分主公气度,堪称英雄;再加上手握淮南、汝南全境,外加半个沛国,实力也不能说差;更重要的是,孙坚既死,此番会盟,实际上连结刘表、陶谦、朱儁、吕布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这位拿下江夏,扣住南方诸侯要害,又与陶谦结亲的刘豫州……而依在下看,这便是为何中原诸侯会盟大局已定,却又迁延不散的缘故了!”
“不错!”田丰也忍不住捻须赞叹起了和自己渐渐不对付的董昭。“董冀州此言道破要害!之前中原联盟的核心乃是三强并立,所以格外稳固;而如今孙破虏既死,刘豫州与曹奋武两强并立,虽然二人俱是明智人物,皆知将军在北,不得不合纵一时,但恐怕也难免有相争之意……南阳会盟大局已定,却久久难散,如此迁延不定,必然是这二人在争这唯一盟主之位!”
“咱们或许可以行离间之策!”审配也抚椅背而言。“何妨加刘备名爵?反正一试嘛!”
此言既出,便是一直没吭声的吕范、娄圭、荀攸三人也纷纷颔首,戏忠就更不用多说了。
“试当然是可以试的。”就在堂中诸人皆以为得计之时,背对堂中诸人的公孙珣忽然开口,明显有些不以为然。“反正又不费什么功夫……加阿备一个豫州牧、安北将军;加刘表一个荆州牧、安南将军;加陶谦一个徐州牧,安东将军;再加朱儁一个交州牧,士燮一个扬州牧,这有什么?但是,尔等若以为如此便能动摇曹刘二人,却不免有些想当然了。至于曹刘二人为争盟主生隙,我只觉得有些无稽……说不定他们二人迁延至此,只是累年不见,想借机一起赏雪饮酒呢!”
堂中一时鸦雀无声,而隔了半晌,倒是吕范稍作疑问:“主公何出此言?”
“无他。”公孙珣望着天空渐渐飘起的雪花,依旧头也不回,只是兀自扬声相对。“中原诸侯,看似各有千秋,天下豪杰,看似龙蛇混杂,但如今局势之下,世间敢奋臂而起,立于我身前之人,唯曹刘而已矣!这两个人又怎么会为了什么盟主而相争呢?他们眼里只有我,而南方诸侯虽多,我眼中竟也只有这二人罢了!”
堂中再度鸦雀无声。
“喝酒吗?”公孙珣忽然回头询问。“之前五月时分,玄德从淮南时往长安与家母送了许多腌渍的梅子,家母正好搬迁,为了储藏,便专门藏于酒中带到邺城来了,今日落雪,咱们何妨暂且扔下公务,以腌梅煮酒,赏雪自娱?”
众人愈发面面相觑。
雪落纷纷,却遮不住火热的人心。
南阳新野,由于盟约尚未正式订立,各路诸侯依旧没有散去,只因为此地不是他们所辖,所以众人便干脆各据城中片区亭舍以长居。而既然中原各大诸侯皆在此处,便免不了有达官贵人、名士儒家、豪侠勇士,纷纷往来城中以求自效,更遑论各路诸侯自己也有随行文士、豪杰了。
一时间,各路人马交汇,你来我往,应酬连连,觥筹交错,众人或是论及天下大势,或是谈起将来局面,或是辩论经学真义,或是干脆抱剑于门旁,高歌慷慨……反正没人在乎天冷不冷。
而这一日午后,随着十一月隆冬之雪再度降下,曹操正在自己所居亭中读书,忽然闻得许褚来报,说是刘备只带张飞一人来访,而且已到门内,慌得曹孟德赶紧从火炉旁的榻上起身,穿着木屐出迎。
“兄长在此处过得好惬意!”刘备孤身昂然直入后舍,遥遥看到对方身侧书籍尚在榻上,难得动容失笑。
曹操当即哈哈大笑,赶紧推开许褚,上前握住对方双手,一起把臂入内。
等到二人坐定,曹操自然开口相询:“我弟何至于此?”
刘备盘腿侧坐在榻上,从容缓缓言道:“今年五月时分,愚弟在江淮巡县之时,恰逢梅雨时节见梅子渐黄,又恰好遇到安利号南下买茶的商队路过,便想到长安公孙伯母乃是江淮人士,或许会念及此物,于是专门摘了许多,用盐腌渍起来,托他们送往长安,聊表孝心……公孙伯母接到梅子后正好要搬迁往邺城,便与我回信教我,告诉我梅子这东西,青黄成熟之时放于酒中,既能久存,又能让酒味鲜香!”
曹操听到梅子、茶、酒,早已经口中生津,此时听到最后,如何能忍?
但刚要起身询问,又陡然想到,信函回到淮南之时,梅子时节早就过了,哪里还有梅子酒可喝?也是一时怅然。
然而,刘备见状又忽然失笑:“愚弟当时也懊悔时节已过,然而却不曾想公孙伯母早有准备,居然让回信的商队捎上了一坛放了腌梅的好酒……说是让我等到隆冬时节,雪落纷纷之际,寻得一二知己,煮酒赏雪,畅谈过往将来,岂不美哉?!”
曹操哈哈大笑,几乎将口水都笑出来了,然后也只是一抹嘴便起身往外走去:“我就知道张益德一直不进来,必然是在外面与子孝整饬什么好东西!走走走,我这里虽然并无长物,倒也有火锅羊肉面与满院飞雪可以下酒,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刘备同样仰头而笑,然后随曹操齐齐往前院而去。
果然,走到前院,张飞早已经和曹仁一起在院中廊下布置好了几案、火锅,一大坛带有安利号标志的酒水也已经被打开,虽然天冷,且未真正温酒,但隔着飞雪居然能闻到酒香,也是让人愈发生津。
就这样,二人同案,许褚、张飞、曹仁相陪,五人赏雪煮酒吃面含梅皆不误事,倒是难得惬意了。
而酒过数樽,眼见着身前大雪愈盛,曹操忽然放下酒樽,一时叹气。
刘备面色如常,从容询问:“大好时光,孟德兄何故如此啊?是在忧心汉室呢,还是思及故人?又或是为时事所叹?”
“皆有之!皆有之!”曹操盘腿随意坐在案后,举樽一饮而尽,又将樽中腌梅细细咀嚼一番咽下,这才感慨言道。“既忧心于汉室,又思及故人,还感叹时局人生,并着眼于未来……玄德啊,你说为何天下不如意事常八九呢?”
“生于桓灵之间,谁不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刘备依旧不见喜怒。“咱们生下来、长起来,便正看到天下一日日崩坏下去,大局一日日不好起来,如此局面,还能坐享太平不成?而咱们要做的,不就是让后世子孙能够生下来如意事多一些吗?”
“说的也是。”曹操苦笑一时。“大丈夫生于此乱世,不是咱们的错,但能不能让子孙不再生长于乱世,那便是我们的志向了。”
“那至于所思故人,莫非也正是我想的那位了?”
“这是自然,记得上次这么开怀之时,似乎还是颍川平黄巾,咱们在长社大胜,便在淇水畔大宴,我记得当时是玄德你发了利市?”
“是啊,是我走运捉了波才。”
“然后那日晚上,咱们俩,还有文台兄……还一起唱了歌,跳了舞?”
“我兄公孙文琪做的词……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孟德兄知道吗?”
“知道什么?”
“阿策那家伙,沿途依旧耿耿,走到历阳,临渡江不能返时,却于江上横槊作此歌,凡三遍,才怆然而走……若非此,我几乎以为他只是个恋栈权位地盘的混小子呢,不料多少还是有几分文台兄的英姿的!”
“若能再归彼时该多好?”念及昔日情形,曹操也是一时怆然落泪。
“归彼时有什么好呢?”刘备缓缓摇头,亲手为对方满上一杯。“归彼时便能阻灵帝加赋吗?文绕公、我师讳子干公,还有文琪兄,司马叔异公,这些人都拦不住,我们能拦住吗?若拦不住灵帝加赋,拦不住凉州俱反,咱们归彼时不也是要重来一遭吗?孟德兄总不会以为杀了董卓、救了何进,这天下就不会崩坏吧?”
曹操愈发黯然:“我如何不知天下已经病入膏肓,所言归彼时,不过是思念故人相聚之乐罢了。”
“既如此,何不举中原之众降服于邺城呢?”刘备忽然冷不丁的问了一句。“这样非但能与故人常聚,说不得还可以早见天下太平吧?”
……
“太祖既灭袁绍,平河北,乃移镇邺城,分州设牧,属卫将军府,天下震慑……逢破虏将军孙坚死……豫州刺史刘备轻兵入江夏,擒袁术,乃明书天下,召中原诸侯会于南阳新野。九月发信,十月末诸侯皆至,然,或言曹操、刘备争为主次,或言吕布求保袁术,或言陶谦垂垂渐老,无意大事,或言刘表希冀于南阳,或言朱皓欲求兵马平孙策,凡至十一月,久久难定。一日大雪,诸侯再会,未及多言,纷争再起,光禄大夫杨彪愤然难及,乃掷所持节杖于雪中,以手指曰:‘今卫将军之心,路人皆知,天子节杖,殊同草木,吾受汉恩,持之无能,不亦可弃乎?’诸侯闻之赧然,然诸事依然难定。”——《新燕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第三十四章
白雪纷纷落庭中(下)
“既如此,何不举中原之众降服于邺城呢?”酒席之中,同席而坐的刘备忽然冷不丁的问了一句。“这样非但能与故人常聚,说不得还可以早见天下太平吧?”
曹操回头盯住了自己这位义弟玄德,见到对方目光澄澈,神色从容,也是缓缓摇头:“不甘心罢了!而且,我们曹氏世受汉恩,你让我从文琪……那将来置汉室于何处?杨文先今日上午不是说了吗?卫将军之心,路人皆知!而玄德,你自己说,兴复汉室,难道不也是大义所在吗?今日你我在此,咱们无不可言……你说,他公孙文琪或许能为一朝明君,但其子孙真就不会出桓帝、灵帝?我为汉臣,守汉节,不可以吗?难道还错了吗?”
“备颇以为然。”刘备忽然动容失笑。“其实我也不甘心,我也想兴复汉室!”
孰料,听得此言,曹操非但没有肃然之意,反而拍案大笑:“我兴复汉室是真正兴复汉室,你们这些汉室宗亲兴复汉室,怕是要将天子之位兴复到自己屁股下吧?刘焉也好,刘表也罢,今日又多一刘备……所谓‘子夏西河疑圣人之言也’!”
旁边张飞等人俱皆一滞,却又继续低头喝酒下面,只是侧耳倾听罢了。
“这倒未必。”刘备缓缓而答。“不过汉室宗亲之名多少有些说法……孟德兄晓得吗?这些年来我坐于淮南,割据州郡,心中其实常常不安,总觉的天下人皆可以汉室之名与我兄公孙文琪而争,独我不可与之对决,因为所谓汉室大义,于我其实算是私,而若以私论,我又有什么资格为私利而与我兄相争呢?我平生第一件锦衣,第一匹坐骑,都是他让韩义公给我送去的,按照道理来说,他要我的性命,我这个做弟弟的都该为之赴死才对。”
“但你还是不甘!”曹操依旧嗤笑拍案而对。“对否?”
“我少年时见家门前有桑树如伞盖,又以刘氏宗亲为人嘲讽,便早早生出为天下事的野心,当然不甘……可我自束发起,便又遇到了我兄公孙文琪,为其人恩德所缚,挣扎多年,却始终难以放下……”
“玄德到底想说什么,如女子一般在这里找闺中密友表心意吗?”
“我只是想问一问孟德兄,要怎么做才可以理直气壮的让我提十万步骑与我兄对决于沙场,了一了这份不甘呢?”
“没有法子。”曹操陡然摇头。“你这辈子都只能是卫将军之弟……”
“说的好。”刘备坦然答道。“我这辈子都是卫将军之弟,但孟德兄,也正是因此,我才渐渐恍然,若我能为我兄展其志,或许可以坦然一二……”
“什么志?他的志向不是……路人皆知吗?”
“若如此,你便小瞧他了。”
“你是说新政?”曹操举樽再饮。
“我自束发随我兄长,多有浸润,我信他是真想为了这天下寻一个出路的,我也是真觉得,他的那些话都有道理,汉室颓废,首在豪强兼并土地,世族垄断官位,然后才是权贵堕落无耻……这些我都亲眼所见……听说孟德兄在兖豫度田、科举,皆受挫于内?”
“然也。”
“能继续为之吗?”
“能!”曹操斩钉截铁。“若不能,则何谈匡扶汉室?!匡扶回昔日桓灵之汉室吗?!”
“我想也是……其实,若文琪兄、你、我并行新政,值此天下丧乱之时,又有谁可以反抗呢?”
“这便是你的意思了?”曹操盯着依旧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恍然大悟。“你觉得若能使天下尽行新政,则便是与公孙文琪对决于沙场也无妨?因为无论你二人谁胜谁负,其人之政却能久存?”
“孟德兄说对了一半!”刘备终于大笑。“即便如此,我也无颜与之相对啊……但若如此,我或许可以在后方助孟德兄与我文琪兄对决于沙场,万一得胜,再与孟德兄决一死战!请孟德兄放心,你我之间虽然不如我与我兄公孙文琪之间那般紧密,但毕竟是相约托付过妻子的……你死后,你妻子备自养之!”
曹操怔了半晌,却是举樽与刘备一起哈哈大笑,笑的眼泪迸出,笑的手中酒水洒出酒樽,淋在火锅之上,冒出青烟,笑的旁边三人目瞪口呆,却又俱无言语。
“我也不知道,玄德贤弟这是看得起我呢,还是看不起我。”曹操笑了许久方才止住岔气的趋势,复又连连摇头。“你在此蹉跎许久,放任吕布、刘表、杨彪那些人在那里争吵,始终不愿定下最后事宜,难道就是在下这个决心吗?”
“然也,我花了许久功夫,仔细观察中原诸侯,可看来看去才发现,只有孟德兄可为此事!”刘备收起笑意,正色而对。“所以今日终于下定决心!”
“中原诸侯,俱为一时之选,如何独独高看我曹操一眼呢?”
“因为此事须真英雄方能为之……”刘备坦然答道。“变革新政,统揽中原,最后再与我兄公孙文琪决胜沙场……非真英雄怎么可能担此任呢?”
“陶徐州,你那表姑父不是英雄吗?”曹操也猛地收敛笑意,却又从酒樽中取出一个腌梅子来咀嚼不断。
“我家夫人的那位姑父若是年轻十岁,却也称得上是半英雄,唯独垂垂老朽,志气渐失,英雄气短,已经不算英雄了!”刘备面色平常,缓缓作答。
“孙策那小子呢?”曹操继续睥睨询问。“你不是说他在江上横槊做歌,颇有文台兄遗风吗?”
“孟德兄何必玩笑,莫说阿策小子,便是咱们文台兄复生,只是用武,不知为政,也只是半英雄而已。”刘备干脆答道。
曹操斟酒再问:“刘景升坐拥六郡,虽一时受挫,犹然实力最盛,虎踞荆州,且为天下名士,号称八俊,文武并用,在你这里也不算英雄吗?”
刘备接酒而答:“我近日当面仔细观察,其人虽称一时之选,却只是平世三公之才,于乱世只是一犬,何谈英雄?”
“说起乱世用武,有一人就在这城内,刚刚以五千新卒将我打得落花流水,岂不算英雄了?”曹操随手指向外面。